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吴组缃全集:宋元文学史稿

書城自編碼: 357723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吴组缃
國際書號(ISBN): 9787539663081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87.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法兰西的兴衰:从立国到当今
《 法兰西的兴衰:从立国到当今 》

售價:HK$ 105.6
民间传说与现代人的深层心理
《 民间传说与现代人的深层心理 》

售價:HK$ 54.0
枝春在野
《 枝春在野 》

售價:HK$ 51.4
中国大港
《 中国大港 》

售價:HK$ 225.6
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 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贝拉教授著作
《 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 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贝拉教授著作 》

售價:HK$ 237.6
夜航船(足本精校,4000+古代文化常识,尘封300多年的小百科,掌故查阅案头书,中国古人眼中的大千世界)
《 夜航船(足本精校,4000+古代文化常识,尘封300多年的小百科,掌故查阅案头书,中国古人眼中的大千世界) 》

售價:HK$ 81.6
无辜者的谎言
《 无辜者的谎言 》

售價:HK$ 59.8
创作与爱:托芙·扬松传
《 创作与爱:托芙·扬松传 》

售價:HK$ 10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7.0
《 吴组缃全集:古代文学评论卷 》
+

HK$ 87.0
《 吴组缃全集:现代文学评论卷 》
+

HK$ 87.0
《 吴组缃全集:书信日记序跋卷 》
+

HK$ 87.0
《 吴组缃全集:诗歌散文卷 》
+

HK$ 63.4
《 大家小书 《红楼梦》的艺术生命(精) 》
+

HK$ 281.6
《 刘学锴文集 第十卷-古典文学名篇鉴赏及其他 》
編輯推薦:
《吴组缃全集》尽收吴组缃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文论、书信、日记等作品,此为目前图书市场上*完整的吴组缃作品全集。对于学界与后人研究吴组缃作品,留存特定年代的历史资料均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与价值。
內容簡介:
吴组缃全集(《山洪》《短篇小说卷》《诗歌散文卷》《宋元文学史稿》《古代文学评论卷》《现代文学评论卷》《书信日记序跋卷》)全面反映了著名作家吴组缃创作成果,涵盖了小说、散文、文学史研究、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评论等众多领域。全集收录的多幅照片和书信影印件弥足珍贵,能够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吴组缃的创作成就与精神境界。
關於作者:
吴组缃,二十世纪著名作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红楼梦学会会长。
目錄
前言

宋辽金文学
概况
第一章宋初诗文革新运动
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词
第三章苏轼
第四章北宋后期的诗词
第五章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文学
第六章陆游
第七章辛弃疾
第八章南宋后期文学
第九章辽金文学
第十章宋代传奇和宋元话本

元代文学
概况
第一章关汉卿
第二章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第三章元杂剧其他重要作家作品
第四章南戏
第五章元代散曲
第六章元代诗文

附录:《吴组缃全集》总目录
编后记
內容試閱
宋元文学史稿前言

这部《宋元文学史稿》是我与沈天佑同志合著的。我们先后在北大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多年,编辑了有关讲稿。为出版的方便,现分为宋元和明清两个部分加以整理,本书即其前者。由于我那份讲稿最初写于50年代,有些情况需要做一点说明。
1952年院系调整,认为原有的旧大学都是英美的即资本主义体制的,必须一边倒地学苏联,大学中文系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也不例外。这带来不少问题。首先,中文系分为语言和文学两个专业就不科学。语言与文学本来是统一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工具是语言,杰出的文学家也必是语言的大师。就文学史而言,如果对古代汉语茫然无知,对它的特别性能、表现方式及它的演变缺乏了解,阅读与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可能连基本意思都搞不清乃至误解,更何谈从这一角度体会作品的底蕴和情采、把握文学形式的发展?同样,语言学也离不开文学。最优美、最典范的语言正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抛开了它,语言研究恐怕也无从谈起。
再就是文学史的教学方案问题。苏联的文学教学把文学史和人民口头创作两部分摆在最突出的地位。十月革命后,苏联曾着重搜集、整理大量的民间故事、歌谣,并把它们引入大学讲坛,名为人民口头大创作,使之与托尔斯泰等文人创作区分开来。这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有的负责同志就把它当作重大原则来强调,硬将《诗经》的《国风》、汉乐府、《搜神记》以及后来的说话艺术和一些有关小说,都划入人民口头大创作的范围。可是抽掉了这些内容,中国文学史就支离破碎、不复存在了。实际上,民间文学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渊源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文人创作或有题材的影响,或有体裁的承传,或有手法的借鉴,至于思想观念的渗透就更为复杂。同时,优秀的作家总是自觉地吸收民间文学的营养,努力做人民的代言人。以后经过争持,这部分内容算是没有变动,另开了一门人民口头大创作的课。
但是,文学史的规模、体制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苏联的文学史课程就是一门,从开创到现代,大约要讲四年半。对苏联来说,文学史课程这样开设是可以的。因为它的文学发展史短,只有几百年。高尔基的《俄国文学史》就是从18世纪后半期写起的,布罗茨基主编的《俄国文学史》追溯到远一点,也不过从11世纪写起。而且它的重要作家、作品不是太多,有四年半的时间,契诃夫的不妨逐篇分析,托尔斯泰的可以讲上两个月,因此,能够讲深讲透。中国则不然,当俄国文学发轫之作《伊戈尔远征记》问世时(相当于我国南宋),中国文学的诗词、散文和文言小说等基本形式早已辉煌灿烂、硕果累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作家灿若繁星,作品浩如烟海,体裁不断更新,流派争奇斗艳。即使略而言之,名家也代不乏人,杰作更层出不穷。面对如此丰富的内容,采用苏联的模式,时间根本不够。当时,宋代至清代的文学,每周三次课,一年必须讲完,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所以计划虽然庞大,讲稿虽然详细,课堂上却无法兑现,只能挑一点讲。也就是说,这部讲稿并不能反映讲课的真实情况。例如陆游在世八十余年,最初师从曾几,属于江西诗派,有脱离生活的倾向。后来投身军旅,参加抗战,逐步领悟到诗歌创作功夫在诗外,才摆脱旧习,诗境渐高,自成风格。尽管我在讲稿中论述了他丰富的经历与诗风的转变,实际却没有在讲台上讲出来。通常一个作家,下挂几篇作品,做些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介绍,阐述作家全人远不能及,遑论揭示发展、联系,给人以完整的、史的印象?至于时间分配上,前面不得不占用过多,后面又不得不草草收场,也是常有的事。当然更不必说因为某种政治原因不能讲的,如李后主、李清照表现的没落阶级的感伤主义等等。大体上讲思想内容多于讲艺术特点,因为一讲艺术,就涉嫌资产阶级艺术观,就是艺术至上。反右以后,文学史更难讲了。1958年有人指责我放毒,把同学引向古代,课也自然讲不下去了。以后就由天佑同志接着开,本书内容也是由他整修、补齐的。
我在这里介绍以上情况,是为了让读者诸君对本书产生的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是为了引起人们对文学史编写与教学问题的关注。事实上,现在基本上还是沿袭过去的办法。如果不适时调整文学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矛盾永远得不到解决。记得我原来在清华读书期间,文学史只讲源流与规律,历时一年左右,然后就是专题课,如《诗经》研究、《楚辞》研究、三曹研究,王维、杜甫、传奇之类专题研究,以及许多外国文学的选修课。文学之外,又有语言、校勘、版本、目录等方面的课。其中有些经验是值得参考的。在我看来,文学史既应以源流演变为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探讨文学的发展规律,时间不必太长,一年就可以了。同时,辅之以多种多样的专题课。文革前、后,我和其他同志也曾开过一些专题课,但还不是很系统,还没有与文学史教学积极地配合起来。其实专题课设置不妨灵活些,时间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可以讲专门史,如诗歌史、小说史、戏曲史等,也可以讲断代文学或某个流派,如明代散文、清代诗歌、前后七子、公安竟陵等,还可以只讲一个作家、一部作品。有了源流概述与专题研究的相互补充、生发,文学史的知识就充实饱满了。从教和学两方面来说,专题课便于发挥教师专长,鼓励竞争,百花齐放,同时能够把学生引导到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思考上去,并通过鸳鸯绣了从教看,又把治学的门径传授给他们。举一反三,学生自然比被动地接受文学史的粗略介绍收获要大。这绝不是轻视一般的文学史课程,相反,由于规模压缩了,对它的要求也更高了。
如此等等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希望大家讨论,从而开创文学史教学的新局面。

1988年9月8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