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寒地稻作授时历(第二版)

書城自編碼: 326353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農業/林業农作物
作者: 刘克良,孙彤阳,刘志扬,王立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633514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8-0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8.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目的行为论导论——刑法体系的新图景(增补第4版·中文增订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

售價:HK$ 81.6
浮沉: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兴衰史
《 浮沉:里亚布申斯基家族兴衰史 》

售價:HK$ 117.6
Android自动化测试实战:Python+Appium +unittest
《 Android自动化测试实战:Python+Appium +unittest 》

售價:HK$ 107.8
郭建龙亚洲三部曲:印度、穿越蒙古国、三千佛塔
《 郭建龙亚洲三部曲:印度、穿越蒙古国、三千佛塔 》

售價:HK$ 279.6
工作:从平凡到非凡(原书第5版)  [英]理查德·泰普勒 陶尚芸 译
《 工作:从平凡到非凡(原书第5版) [英]理查德·泰普勒 陶尚芸 译 》

售價:HK$ 70.8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论衡系列)
《 带献帝去旅行--历史书写的中古风景(论衡系列) 》

售價:HK$ 69.6
出行创新设计:概念、范式与案例
《 出行创新设计:概念、范式与案例 》

售價:HK$ 119.9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爱的能力:为什么我们既渴望爱,又害怕走进爱(第13版) 》

售價:HK$ 83.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7.2
《 寒地稻作授时历 》
+

HK$ 425.5
《 贵州烟草栽培学 》
+

HK$ 56.8
《 微咸水滴灌土壤水盐运移与西葫芦生长研究 》
內容簡介:
笔者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局2004年1月出版的《黑龙江垦区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试行)一书和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模式图为基本框架,结合寒地中部稻作区的气候特点和稻农的生产实际,于2006年3月编制了一本《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实用图示》。采用这种图示形式,直观性强,容易理解;紧密联系生产过程,实践性强,容易记忆;与当地的气象记录相结合,可靠性强,容易被生产者接受。
關於作者:
刘克良,1938年生于湖南省武冈县。1956-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是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建筑设计大师。中共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第二批辽宁省优秀专家。
目錄
绪论(
一、苗床播种期(
二、本田插秧期(
三、返青分蘖期(返青期够苗期)(
四、生育转换期(N-n叶龄期N-n 2叶龄期)(
五、长穗期[穗分化(N-n 05)叶龄期抽穗期](
六、结实期(抽穗成熟)(
七、收获期(
附录寒地水稻旱育壮秧实用图解(
使用说明(
参考文献(
浪淘沙科技种稻(代跋)
內容試閱
原版序言
叶龄模式理论是一种稻作新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央农业领导部门把它列为全国十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实践证明,该理论适用于各稻区的所有品种。但是,把这一理论变成当地具体品种的高产栽培叶龄模式,变为稻农可以直接掌握应用的理论与技术,需要有一个推广普及的过程。《寒地稻作授时历》正是为这一过程而作的。该书的前身是《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实用图示》。2006年3月内部发行时,我就曾拜读过。觉得把水稻的生育进程与当地的日平均气温结合到一起很有创意。更名后的新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发展。特别是用水稻自身的叶龄这一物候标志确定稻作农时,克服了年际间因气候波动带来的单纯以日期定农时有时不够准确的问题。而且,用《授时历》的形式更容易被农民接受。采用这种图示的形式,可以使整个水稻的生育进程一目了然。各生育阶段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也做了相应的叙述和解释,更便于稻农对技术的准确把握。这是为叶龄模式理论的推广和普及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我与克良同志相识已有30多年。他虽然多年从事农业行政工作,但给我的印象他更象农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水稻栽培技术有很深的造诣。该书的出版,为寒地稻作区的广大稻农和农业科技人员提供了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20119
再版序言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全国6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的销费量是口粮消费量的55%以上,比重还在逐年提高。寒地粳稻素以食味好、米质佳著称。东北大米已成为京、津、沪等大城市的首选。
改革开放以来,寒地稲作区水稻生产的发展速度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势头,仅30年的时间,水稻面积就增长了十几倍。由于新技术的引进,寒地稲作区的栽培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像旱育稀植技术,从引进到推广,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整个寒地水稻生产,无论是面积的增长,还是单产、总产、经济效益、商品率的提高,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这是寒地稲作区广大稻农、农业科技工作者、涉农部门及各级领导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了不起的光辉业绩。
叶龄模式理论,是我国水稻专家于20世纪80年代首创的、带有里程碑性质的稻作新理论。三十五年来,对我国水稻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寒地稲作授时历》三年前第一版刚刚问世,我就拜读过。觉得此书从序言到正文乃至跋语,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一种生从大我的思想理念。这正是按自然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农业生产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所以,搞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这两个规律。特别是把当地的日平均气温巧妙地融入整个栽培过程和用水稻自身的叶龄这一物候标志确定稻作农时农事,有利于更精准地按规律栽培水稻。20多年来,各地出版过许多涉及叶龄模式理论的著作,我认为,本书是对叶龄模式理论理解最准确、阐述最透彻的著作之一。我推荐此书,是因为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通俗易懂;既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是寒地水稻叶龄模式理论专著之一,也是一本推广、应用叶龄模式理论的好教材。从本书的编著者用叶龄模式理论指导典型户的生产实践可以看出,旱育稀植机插栽培只要与叶龄模式理论紧密结合,就会产生显著的增产效应。他们用此理论指导的农户在10公顷土地上连续9年公顷产量稳定超9吨,最高产量达到1113吨(2013年)的事实就是很好的证明。
值此即将再版付梓之际,谨以数语以冠其首,是为再版序言。
前言
农时,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民适应气候变化的规律,从事耕作、管理、收获等作业的时节。这是传统农业从原始农业开始就积累起来的最宝贵的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违反了农时,就等于违反了当地的自然规律。只有按着农时从事农业生产,才能获得好的收成。正如《荀子王制篇》所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五谷不绝,民有余食也 。
现代农业科学,明白了农时的本质,掌握了农时的规律;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可以部分满足作物对农时的要求。温室、塑料大棚的采用,反季种植的成功,显得传统农时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其实不然,时至今日,对农业生产来说,农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作物统统装入温室保护起来。以水稻生产为例,在寒地稻作区,由于塑料大棚的采用,水稻旱育秧播种期比直播栽培提前了1个月的时间。如果苗床播种从4月11日算起,到9月19日成熟,共需5个多月的时间。其中在大棚里度过的育苗期为1个月左右。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前后移入本田,一直到成熟,还有4个月左右,水稻又回归了大自然。占全生育期80%的时间,还得接受大自然的洗礼;生产技术措施,还得受农时的制约。实践告诉我们,违误农时是农业生产之大忌。
传统农业大多是以物候现象作农时标志。物候是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植物的发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等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用仪器只能记录当时环境条件下的某些个别因素。物候现象不仅反应当时的天气,而且反应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是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物候可以作为环境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价环境对植物影响的总体效果。长期的生产实践,农民总结和积累了许多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有关农时的谚语,用来指导和安排农业生产。在寒地稻作区就流传着山青葫芦地青瓜,杏树开花种庄稼这样的用于大田播种的物候农谚。在实际生产中,农时还要具体到各种作物。当看到杏树打苞时,就开始做大田开犁的准备了。为了使每种作物的播种期都能抢上最佳农时,还须根据作物的特点,安排播种的先后顺序。当看到杏树打大苞,要开还没开时,就先把谷子播上了。因为谷子种早一点不易粉籽,叫做谷子在前头。从杏树始花起,大田播种就大面积开始了。玉米种早了容易粉籽,种晚了秋天容易上不来。把玉米播在不早不晚的腰窝儿,叫做玉米在当腰。大豆花期较长,种早点晚点对产量影响不象其他作物那么大,开犁就有播种的,结尾也有播种的,叫做大豆两头堵。高粱最容易粉籽,种高粱须根据春季气温三寒四暖的变化规律,抓住寒尾暖头突击抢播,叫作高粱看火候。整个一个杏树开花期,就是当地农民播种大田的最佳期。杏树花谢了,地也基本上种完了。年复一年,年年如此,周而复始。然而,在同一个地区,种水稻就没有这方面的谚语可供参考。一般都是根据前辈传下来的和自己总结的经验,按日期安排生产。一些新稻农,只能照葫芦画瓢,跟着别人走。
考古发现,水稻在我国已有7 000年以上的栽培史。神农教民稼穑,种五谷,稻为其首。在我国南方一些栽培历史悠久的地方,早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稻作文化。和水稻有关的谚语更是不胜枚举。仅浙江一个省,涉及水稻的谚语就有500条之多。早在1 800多年以前,东汉时期一部以月令为体裁的农书《四民月令》在二月三月种禾(粟)中,提出的原则是美田欲稠,薄田欲稀。在三月可种稻中则主张美田欲稀,薄田欲稠。五月条指出,是月也,可别稻。别就是移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月可以移栽水稻。这是我国古代关于水稻移栽农时的最早记载。可见早在汉代,我国先民就掌握了种稻在什么情况下该密,什么情况下该稀的技术;什么时候直播,什么时候插秧的农时,而且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水稻原产于热带、亚热带。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逐步北移到塞外。以黑龙江地区为例,据认为,唐代渤海国时期(698926年),在牡丹江上游就有水稻种植。较近的记载始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但发展不快。到了民国时期,1930年才发展到24万亩(15亩=1公顷。全书同)。1945年达到1855万亩。1949年为1899万亩,占当年总耕地面积的22%。1982年为3681万亩,占当年总耕地面积的28%。从中国经济地理图上可以看出,淮河以南水稻是片状分布,但全国水稻面积的874%,产量的876%(2001年资料)在我国淮河以南的南方各省(自治区)。在偌大一个寒地稻作区,虽然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史,可是到了近、现代,水稻面积才星星点点地发展到几十万亩、几百万亩。这与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相比,就显得太少了。寒地稻作区水稻大发展始于联产承包以后。还是以黑龙江地区为例。从1982年到2011年,30年的时间,水稻面积从3681万亩发展到5 151万亩,占当年总耕地面积的245%。2011年水稻面积是1982年的14倍,几乎是与联产承包同步,在寒地稻作区引进推广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刚引进时全称就叫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这项技术一引进,就得到了广大稻农的普遍认可。在这项技术推广之前,寒地稻作区是以直播栽培为主,现在变成了插秧栽培;过去少量插秧田的育秧方式是水育秧,现在变成了旱育秧;过去强调的是密植,现在提出来要稀植。由于这些变化,加上稻农新成分的大量涌现,单靠传承的方式学习种稻技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的需要。特别是旱育稀植技术,在当时的寒地稻作区,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即使是老稻农,也需要从新学习。尽快提高广大稻农的科学种稻水平,就成了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30多年来,农业科技工作者、专家、学者以及各级领导与稻农一起,做了大量工作,使寒地稻作区水稻栽培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的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的局面已经今非昔比。无论是面积的增长,还是单产、总产、经济效益、商品率的提高,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水稻在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寒地稻作区,水稻的生产规模再也不是点状分布状态。在辽阔的三江平原上,你甚至可以看到象日出东海一样,日出稻海的壮丽景观。当前,在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的发展势头仍然很猛。如何巩固已有的成果,同时使新稻农少走弯路,尽快掌握科学种稻新技术,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可喜的是,新稻农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加之稻作技术越来越成熟,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寒地稻作区一定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笔者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局2004年1月出版的《黑龙江垦区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要点》(试行)一书和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模式图为基本框架,结合寒地中部稻作区的气候特点和稻农的生产实际,于2006年3月编制了一本《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实用图示》。采用这种图示形式,直观性强,容易理解;紧密联系生产过程,实践性强,容易记忆;与当地的气象记录相结合,可靠性强,容易被生产者接受。打开图示,水稻在各个阶段的生育进程,需进行的主要农事活动一目了然。编制该书的初衷,意在把比较高深的稻作理论通俗化,把关键的技术措施具体化。使之成为稻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实际操作过程。让稻农在生产实践中学习叶龄模式稻作新理论,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叶龄模式理论的真谛。同时,对稻农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释。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插秧,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撒药,什么时候灌水,什么时候排水等等,总之,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都有明确的说法,以便生产者有所遵循。实质上,这是一个稻作农时问题。如前所述,在寒地稻作区,基本上没有统一的稻作农时标准。在实际生产中,对稻作农时的把握也很不规范。以播种期为例,同一年在同一个村,最晚开播与最早开播的时间相差20多天。他们的依据都是靠传承加上自己摸索的经验。而且都认为自己对农时的把握是正确的。在水肥管理上,更是五花八门。由于农时把握不准,在生产上造成失误的屡见不鲜。为了减少或避免因违误农时造成的损失,有的地方干脆采取行政手段,硬性规定什么时候做什么。在实际生产中,也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农业生产是同大自然打交道,必须按着自然规律办事。如果能把体现自然规律的稻作农时让每一个稻农都能掌握到手,不仅可以准确把握播种和插秧的时间,而且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在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冷、药害防治等方面各项技术措施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问题。本书内部发行以后,受到广大稻农和农业科技人员的普遍欢迎。六年来,经两次再版,三次印刷。仅在佳木斯市行政区范围内,发行量已超过了3万册,仍然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广大稻农的迫切需要,经进一步整理修订,现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同时更名为《寒地稻作授时历》。
编著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