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弗洛伊德主义新论(第三卷)

書城自編碼: 323440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郭永玉 本卷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472777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8-0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67.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售價:HK$ 95.8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售價:HK$ 83.8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

售價:HK$ 58.8
这个甜甜圈不能卖:奇思妙想爆笑绘本(全2册)
《 这个甜甜圈不能卖:奇思妙想爆笑绘本(全2册) 》

售價:HK$ 95.8
生活中的民法典实用全书:应知应懂的法律常识
《 生活中的民法典实用全书:应知应懂的法律常识 》

售價:HK$ 106.8
饲渊
《 饲渊 》

售價:HK$ 47.8
现金为王:把利润留下来,把成本降下去
《 现金为王:把利润留下来,把成本降下去 》

售價:HK$ 82.8
经纬度丛书·巴勒斯坦人的故事:流亡者的悲情、绝望与抗争
《 经纬度丛书·巴勒斯坦人的故事:流亡者的悲情、绝望与抗争 》

售價:HK$ 10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5.6
《 角色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
+

HK$ 84.1
《 大众文化价值论:以伦理学为视 》
+

HK$ 267.0
《 弗洛伊德主义新论 (第一卷) 》
+

HK$ 852.0
《 弗洛伊德主义新论(三卷本) 》
編輯推薦:
本书是弗洛伊德主义新论的*卷,聚焦弗洛伊德本身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主义新论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09FZX004)、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它历史地展现了弗洛伊德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涵盖了弗洛伊德主义的所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并加以科学客观的评述,可以说提供了弗洛伊德主义研究的一幅全景图,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书有利于心理学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哲学工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全面了解弗洛伊德主义在我国的*研究成果。
內容簡介:
弗洛伊德主义新论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09FZX004)、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它历史地展现了弗洛伊德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涵盖了弗洛伊德主义的所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并加以科学客观的评述,可以说提供了弗洛伊德主义研究的一幅全景图。
全书遵循弗洛伊德主义的内部发展、外部发展逻辑与整合逻辑进行架构,三卷在内容上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
*卷共五编23章,主要介绍弗洛伊德生平,阐述弗洛伊德主义的基本思想。*编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生成及疗法,具体包括弗洛伊德传略、弗洛伊德主义的生成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第二编经典弗洛伊德主义的元理论,具体包括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本能论、性欲论、梦论、心理和人格结构论、焦虑论与心理防御机制;第三编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理论,具体包括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观、宗教观、道德观、犯罪观、战争观、妇女观、教育观、美学观、哲学观,以及对弗洛伊德社会文化理论的评价;第四编弗洛伊德的贡献与误区,具体包括弗洛伊德的历史贡献、弗洛伊德的方法论局限及理论误区;第五编弗洛伊德主义的深远影响,具体包括弗洛伊德主义对西方现代心理学、哲学、文学艺术和医学的影响,剖析我国出现的弗洛伊德热。弗洛伊德主义新论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09FZX004)、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它历史地展现了弗洛伊德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涵盖了弗洛伊德主义的所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并加以科学客观的评述,可以说提供了弗洛伊德主义研究的一幅全景图。
全书遵循弗洛伊德主义的内部发展、外部发展逻辑与整合逻辑进行架构,三卷在内容上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
*卷共五编23章,主要介绍弗洛伊德生平,阐述弗洛伊德主义的基本思想。*编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生成及疗法,具体包括弗洛伊德传略、弗洛伊德主义的生成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第二编经典弗洛伊德主义的元理论,具体包括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本能论、性欲论、梦论、心理和人格结构论、焦虑论与心理防御机制;第三编弗洛伊德的社
会文化理论,具体包括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观、宗教观、道德观、犯罪观、战争观、妇女观、教育观、美学观、哲学观,以及对弗洛伊德社会文化理论的评价;第四编弗洛伊德的贡献与误区,具体包括弗洛伊德的历史贡献、弗洛伊德的方法论局限及理论误区;第五编弗洛伊德主义的深远影响,具体包括弗洛伊德主义对西方现代心理学、哲学、文学艺术和医学的影响,剖析我国出现的弗洛伊德热。
第二卷共五编22章,主要阐述弗洛伊德主义的内部发展逻辑与整合逻辑。*编精神分析的早期分裂,具体包括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后荣格学派、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后阿德勒学派、亚伯拉罕的精神分析理论、费伦茨的精神分析理论、兰克的心理分析理论;第二编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具体包括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斯皮茨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玛勒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雅可布森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埃里克森对自我心理学的贡献;第三编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具体包括克莱茵的过渡性客体关系理论、拜昂对克莱茵理论的发展、费尔贝恩的纯粹性客体关系理论、温尼科特与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巴林特对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克恩伯格的整合性客体关系理论;第四编精神分析自身心理学,具体包括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第五编关系精神分析,具体包括关系精神分析学的形成与发展、米切尔的关系精神分析学。
第三卷共五编共16章,主要阐述弗洛伊德主义的外部发展逻辑与整合逻辑。*编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具体包括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沙利文的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卡丁纳的文化和人格理论、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第二编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具体包括赖希的性革命理论、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理论;第三编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具体包括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宾斯万格的存在分析学、鲍斯的存在分析学、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说、罗洛梅的存在精神分析、布根塔尔的存在分析心理治疗理论、施奈德的存在分析学;第四编后现代精神分析,具体包括后现代精神分析概述、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第五编神经精神分析学,具体阐述神经精神分析学。
本书有利于心理学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哲学工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全面了解弗洛伊德主义在我国的*研究成果。
關於作者:
本卷主编郭永玉,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论与史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筹)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编委。主要研究中西人格理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总主编车文博,中国心理学家、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吉林大学教授、《心理学报》编委。吉林省扶余县人。195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毕业。在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等方面有突出的成果。他治学严谨、著作等身,从事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他的科研成果颇丰,在国内外均有影响。
总主编郭本禹,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理事,《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心理研究》编委,以及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等。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和德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目錄
导论
本卷前言
第一编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
第一章 霍妮的神经症人格理论
第一节 霍妮传略
第二节 霍妮神经症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霍妮的心理治疗
第四节 女性心理学的探索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二章 沙利文的精神病学人际关系理论
第一节 沙利文传略与思想背景
第二节 沙利文精神病学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节 沙利文的精神病理论和治疗技术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三章 卡丁纳的文化和人格理论
第一节 卡丁纳传略
第二节 理论渊源
第三节 卡丁纳文化和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四节 理论的应用:土著社会的文化与基本人格结构
第五节 对弗洛伊德文化心理学的批判与修正
第六节 简要评价
第四章 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
第一节 弗洛姆传略与历史背景
第二节 人的处境
第三节 人的需要
第四节 社会性格
第五节 社会潜意识
第六节 现代西方人的处境和心态
第七节 社会历史观与社会改革论
第八节 简要评价
第二编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 赖希的性革命理论
第一节 赖希传略
第二节 性格结构理论
第三节 性革命理论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六章 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理论
第一节 马尔库塞传略
第二节 爱欲解放论
第三节 解放爱欲的现实性
第四节 爱欲解放与现代西方社会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三编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
第七章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
第一节 弗兰克尔传略与思想背景
第二节 意义治疗的理论基础:意义意志与生命意义
第三节 实现生命意义的途径
第四节 神经症的意义分析
第五节 意义治疗的技术:矛盾意向
第六节 简要评价
第八章 宾斯万格的存在分析学
第一节 宾斯万格传略
第二节 存在分析观
第三节 存在分析的治疗观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九章 鲍斯的存在分析学
第一节 鲍斯传略
第二节 思想渊源
第三节 存在分析观
第四节 存在分析学的心理治疗观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十章 莱因的存在精神病学说
第一节 莱因传略
第二节 思想渊源
第三节 存在精神病学理论
第四节 人际知觉的理论与方法
第五节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研究
第六节 心理治疗观
第七节 简要评价
第十一章 罗洛梅的存在精神分析
第一节 罗洛梅传略
第二节 存在分析观
第三节 焦虑理论
第四节 爱与意志理论
第五节 人格理论
第六节 存在心理治疗
第七节 简要评价
第十二章 布根塔尔的存在分析心理治疗理论
第一节 布根塔尔传略
第二节 存在分析心理治疗理论的思想来源
第三节 存在分析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存在分析心理治疗实践
第五节 简要评价
第十三章 施奈德的存在分析学
第一节 施奈德传略和思想渊源
第二节 存在分析学新理念
第三节 存在整合观和治疗策略
第四节 简要评价
第四编 后现代精神分析
第十四章 后现代精神分析概述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的后现代转向
第二节 德勒兹和伽塔里的精神分裂分析学
第三节 詹姆逊的后现代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 利奥塔的欲望政治学
第十五章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第一节 拉康传略
第二节 思想渊源
第三节 潜意识论
第四节 主体论
第五节 欲望论
第六节 心理治疗观
第七节 简要评价
第五编 神经精神分析学
第十六章 神经精神分析学
第一节 神经精神分析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神经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对意识与潜意识的新解读
第四节 情绪研究
第五节 梦与睡眠研究
第六节 临床研究
第七节 简要评价
结束语 精神分析运动的百年回眸
附录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三 英汉术语对照表
后记
內容試閱
本卷前言
本卷是车文博和郭本禹任总主编的《弗洛伊德主义新论》第三卷。本卷主编是郭永玉。本卷循着弗洛伊德主义外部发展的逻辑,对先后出现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第一章至第四章)、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第五章至第六章)、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第七章至第十三章)、后现代精神分析(第十四章至第十五章)以及神经精神分析学(第十六章)等学派或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作较系统的阐述,并进行评析。
所谓弗洛伊德主义的外部发展,指的是在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之后的一些精神分析学家从精神分析外部的学科,如医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积极汲取养分,把传统精神分析与其他学科以及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哲学形态结合,形成上述种种学派或思潮,进而推动精神分析运动向外发展。它扩大了精神分析的影响,将精神分析的思想渗透到了社会文化思想的各个领域,使其由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体系发展为一种影响广泛的社会思潮。弗洛伊德主义的外部发展,是将精神分析置于更宽广的社会背景中,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野。
一、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方国家动荡不定,灾难迭生。先是席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随后是法西斯主义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人们经受着各种压力和打击,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不断增多。一些精神分析学家从治疗实践的切身经验中感受到,弗洛伊德的病理学和治疗学在临床上已经行不通了。这些患者的问题主要不是性压抑,而是由社会生活的困境、人际关系的失调造成的人格扭曲。精神分析的生命力首先在于临床效果,新的现实促使精神分析学家去寻找新的理论模式。
同一时期,社会科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的新范式正在兴起,受过传统的精神分析正规训练,掌握了精神分析治疗技术的霍妮(KarenHorney)、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卡丁纳(Abram Kardiner)以及弗洛姆(ErichFromm)
等人深受影响。这些社会科学的主要力量在美国:霍妮和卡丁纳主要受M.
米德(Margaret Mead)和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等人的文化人类学的影响;沙利文受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芝加哥学派影响较大;弗洛姆则主要受德国社会学的影响,包括马克思(Karl
Marx)、韦伯(Max Weber)和20 世纪30 年代从德国迁往美国的法兰克福学派(沙利文亦是该学派成员)。
时代的需求以及学术背景的影响,使得这些精神分析学家将精神分析学说与社会文化理论进行整合。他们继承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动机和人格的动力学观点,但更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把人看成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把人格解释为个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同时,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和性驱力理论,把理论和治疗实践的重心从个人内部转移到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这样,经过这些精神分析学家的努力,在美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
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和弗洛姆在理论上各有侧重,在观点上时有分歧,不像正统的弗洛伊德学派带有政治或宗教组织的特点。霍妮的研究围绕神经症的病理学展开,认为神经症的根源要从社会文化中去寻找。社会文化的矛盾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是神经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即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而不在于生物本能。沙利文特别重视人际关系对人格的影响,将人际关系作为其全部理论的核心概念,并从人际关系中寻找精神疾病的根源,确立了人际关系在精神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他把个体的自我和心理的发展置于人际关系的发展之中,认为只有通过人际关系才能解释和理解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卡丁纳主要关注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他致力于对土著民族的现场调查材料进行精神分析,认为不同文化的基本制度造就了不同的基本人格结构,而人格也会对文化变迁产生反作用,形成不同的宗教和禁忌系统。他认为社会的初级制度通过影响个体的诸如喂奶断奶、排泄训练、性的禁忌等早期经验而塑造基本人格结构,而基本人格结构通过投射作用创造和影响神话、宗教等次级制度。这对于精神分析的传统模式是突破性的修正和发展。弗洛姆关注的是现代人所遭遇的各种困境以及需要,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使人失去了与自然、与他人、与真实自我的密切关系,现代人虽然获得了自由,却陷入孤独和不安全的境地,这正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他试图以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达到改善现代人的处境和精神状态的目的。他从宏观上研究社会对人的影响,把精神分析引入社会历史的领域,提出了社会性格论、社会潜意识论、社会改革论等一整套影响广泛的思想体系,构成了视野开阔的社会精神分析学说。
基于在许多基本观点上的一致,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和弗洛姆被视作同一学派。第一,都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动机和人格的动力学观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各自的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第二,都继承了弗洛伊德重视童年经验或亲子关系的传统,但抛弃了本能决定论、婴儿性欲论和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论。第三,都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试图将微观的家庭环境与宏观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研究人,反对弗洛伊德的生物学化倾向。第四,都受过传统的精神分析正规训练,掌握了精神分析治疗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各自的人格心理学、心理治疗学或社会心理学。第五,都抛弃了弗洛伊德关于人和社会的悲观主义态度,相信人的潜能具有建设性,相信通过改变社会生活条件,改变不合理的人际关系,就可以实现健康的人的生活。因此,他们不仅在治疗上,而且在关于人和社会的信念上,都是乐观主义的。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是在新的心理生活现实和新的学术背景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弗洛伊德的学说,从而形成不同的理论体系,是精神分析的外部发展。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在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的地位。③④ 第一,
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将社会文化因素作为心理变量的学派,也是第一个将社会文化因素作为引起心理疾病原因的学派。第二,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看到了社会因素在人格形成中的核心作用,认为人格是社会的产物。这弥补了传统人格心理学的不足。第三,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和生物还原论进行了彻底的修正,将人放在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中来考察,把人的心理看成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从霍妮和沙利文的精神医学,到卡丁纳的文化人类学、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视野逐渐开阔,涉及领域逐步扩大,到弗洛姆这里,形成了一个影响广泛的庞大体系。他们的理论深化和丰富了精神分析的内容,增强了精神分析的生命力,使精神分析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派别。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弗洛姆不仅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还是法兰克福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样,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一位孜孜不倦的批评者。在他看来,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基础乃是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想赖以产生的共同土壤。因此,他试图糅合两者的思想,确立一种独特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这也是他终生的学术宗旨,用以促成自为的人和健全的社会。
二、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
20
世纪初,不但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机械生产的非人道化、社会政治生活的官僚主义化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标准化和同步化,造成了一切生活事物的程式化与人性的异化,引起了个人孤立化和与世隔绝。社会中下阶层居住条件恶劣,经济贫困,教育不良,可悲的是,他们看不到自身的利益,不知道要反抗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他们的摧残和压迫。一些精神分析学家发现,当解决这类社会问题时,精神分析的弊端就显露无遗。主要体现在:第一,过分偏重心理因素,完全从人的本能、欲望中寻找人的活动、社会发展的动因;第二,把人的本能、欲望与社会完全对立起来,认为人在本能满足和享受文明这两者之间只能择其一。为了拯救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的一些学生和追随者在基本保持精神分析学原貌的前提下找到的有效途径就是,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嫁接到某种社会历史理论上去。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选择。因为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西方理论家承认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各种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超越性。特别是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吸引了众多西方学者转向马克思主义研究,其中就包括精神分析阵营的赖希(Wilhelm Reich)、弗洛姆和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等人。这样,就出现了把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的企图。在怀有这种企图的人看来,如同精神分析学说是一种冲突心理学一样,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冲突社会学,两者都提出了一种新的人道主义理想,并为人性的全面结合研究开辟了光明的前景。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并互相弥补,就是一个完整的关于人性解放的学说。于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诞生了一个新的学派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它的主要代表人物除了弗洛姆之外,还有赖希和马尔库塞。
赖希和马尔库塞各有自己的学术旨趣。赖希作为一位精神分析的政治理论家,试图将性问题与社会革命相结合,提出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是性高潮理论、性格结构理论和性革命理论,三者总称为性经济理论。马尔库塞是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虽然他晚年才开始了解和研究精神分析学,但他从哲学的高度将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结合,在方法上和思想上都比赖希略胜一筹。他运用历史的
方法分析了本能概念,提出了操作原则等具有历史含义的概念,并模仿马克思《资本论》中分析商品的特殊方法,将本能压抑区分为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认为额外压抑反映了本能压抑的不合理的社会起源。此外,他认为性本能概念不能抛弃,并把历史发展因素引入本能序列。他提出了爱欲解放理论,并借用马克思社会批判中的一些概念,如意识形态、异化、人的解放等,结合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进行批判。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者在将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结合上存在许多明显的共同特点:
第一,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观,重视欲望的积极性和革命性。在这一点上,赖希和马尔库塞的观点极为明显。赖希特别重视人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动机,强调性欲的作用。他认为,性本能是人类最基本的驱动力和革命的原始力量,文明的发展则是对本能的压抑。赖希相信,性欲是人的精神发展和生活的动力,是工作和斗争的热情所在,具有经济和政治的意义。因此,赖希把欲望问题视为社会和文化政策的核心,试图通过性欲自由来建立真正的劳动人民的民主。马尔库塞认为,作为人的本质的性欲,是指人的有机体追求快乐的普遍属性,即爱欲。马尔库塞赞同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就是人的本质的解放,人的幸福就是人的本质的实现的思想,他通过对人的本质的分析,很自然地得出结论:人的解放就是其爱欲的解放。只有在解放爱欲的过程中真正恢复人的本性,才能使人类真正享受到本质得以实现的快感,体验到作为高级存在物的价值感。
第二,性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赖希认为性和政治不可分,性压抑是政治统治的主要机制,因此,若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将性欲的释放与政治运动相结合。为此,赖希提出性欲革命的主张,试图把人从道德的、社会的、经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提倡的方式就是将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性政治运动,即从改造人们的心理性格结构以及改造外部世界压抑性的社会文化制度两个方面,来消灭主体内部和外部的压抑或压制,创造新型的、革命性的、欲望性的人格。马尔库塞认为,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中,人的身心都成了异化劳动的工具,因此,真正的爱欲解放应该是劳动的解放,即消除异化劳动,使工作与闲暇、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内在地统一起来。
第三,政治思想上的激进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赖希和马尔库塞均表现出极端的、激进的政治倾向。他们以彻底地反资本主义文化的范式为目标,注重弗洛伊德理论的欲望冲撞力和文化不满情绪,在理论思想方面异常激进和炽热。他们激烈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机制和文化范式对人类欲望的压抑,并把性压抑的升华和性欲文明作为人类真正解放的乌托邦理想。
第四,变革社会的政治理想。赖希和马尔库塞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和经济观点,因而都抱有社会变革或社会革命的理想。赖希始终把心理学当作解释和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方法之一,而综合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进行社会革命。他提出所谓的性革命纲领,并积极投身于性政治运动。马尔库塞认为,人的心理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因此,他十分重视将心理学与社会革命实践相结合。他亲自指导了西方新左派的造反运动,被称为青年造反者之父。马尔库塞认为,人性的本质是爱欲,人类生存的最高目标是爱欲的解放。任何社会政权和经济的革命如果不能触及人性的实质,不能使爱欲和本能得到解放,那么都只能是形式上的革命。
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关注性压抑,关注人的深层心理问题,关注日常生活,为宏观社会政治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它涉及的性解放等主题,为人本主义理论注入了更丰富的内容。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运用异化理论,在性压抑等更微观的层面对资本主义发起了批判,其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态的分析是十分深刻的。此外,赖希、弗洛姆等人对法西斯主义的深入分析和批判也是此思潮的重要贡献。
三、存在主义精神分析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于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兴起,五六十年代发展于美国。早期的主要代表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兰克尔(Viktor Emil
Frankl)、瑞士精神病学家宾斯万格(Ludwing Binswanger)和鲍斯(Medard
Boss),后期的代表以英国的莱因(Ronald David Laing)和美国的罗洛
梅(Rollo Reese May)、布根塔尔(James
Bugental)、施奈德(Kirk J. Schneider)等人最为著名。存在主义精神分析是存在主义哲学与精神分析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存在主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