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观潮与聚焦:中国文学新生态

書城自編碼: 323068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李林荣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40336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8-01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6.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售價:HK$ 96.0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售價:HK$ 90.0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售價:HK$ 1905.6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售價:HK$ 81.6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售價:HK$ 57.6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售價:HK$ 105.6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售價:HK$ 189.6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售價:HK$ 16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3.6
《 犁与剑—鲁迅文体与思想再认识 》
+

HK$ 176.8
《 缅甸文学史 》
+

HK$ 84.0
《 什克洛夫斯基诗学研究 》
+

HK$ 105.3
《 当代文学:深察与纵览 》
內容簡介:
本书为一部现当代中国文学评论集,对近年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潮流和创作个案,做了切近的扫描观察和较为深广的阐释分析,从中揭示出文学创作、文学观念与文学接受等文学生活的各环节、各层面在新的社会境遇下,正经历打破旧的平衡、寻求新的平衡的复杂演变态势。
關於作者:
李林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执行主任,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北京作协合同制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发表学术论文和各类评论文章200余篇。著有《嬗变的文体:社会历史景深中的中国现当代散文》等。
目錄
自 序 2
第一辑 文坛观潮 4
散文风云四十年 4
从招魂、乞灵到述史、纪实的一段话语史
2002-2012:十年散文观潮 14
静水流深微澜现 20
2013年散文状态深描
从谦卑和宽广中显现力量 27
2014年散文创作态势综述
为重新发现世界而书写 32
2015年散文创作态势综述
杂花生树影婆娑 39
2016年散文创作态势综述
民族文化景深中的汉语散文风光 45
《民族文学》2017年度散文综论
融合认同再出发 51
近五年中国散文格局新变管窥
网络文学新生态中的散文 57
法治中国,文学何为? 65
透视华语语系文学 71
重估网络文学 79
第二辑 创作聚焦 83
《黄泥地》里的当代中国乡村生态 84
新乡土小说创作中的凸凹 96
留驻时代气息的《美器》 100
当代文学史视域中的邹静之戏剧创作 107
《巨鲸歌唱》为谁听 112
周晓枫散文中的阴性书写
重新发现中关村 116
风花雪月不止有情 119
水流云在的境界 121
总有浮云遮望眼 122
客体散文的新意和诚意 127
散文世界里的低姿态 132
那边风景旧曾谙 135
一部见本色的鲁迅传 137
《会稽耻》的意义与旨趣 140
《苦魂三部曲》:史与诗的交响 143
《寻找李文斌》的独特意义 147
80后作家的焦虑、天真和优势 150
以名为记新红颜 154
与幽暗和沉重相伴的儿童文学 156
邀约我们学习爱 164
常新港小说集《海绵锋利》读后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刺猬 167
第三辑 经典重访 169
诗教视域中的半部经典 169
以鲁迅、沈从文、茅盾和赵树理小说代表作再阐释为例
新文学经典寻幽 203
重读鲁迅、郁达夫、老舍札记
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朝花夕拾》 208
作为资源、方法和镜像的鲁迅 217
郁达夫:另类新文学之父 224
《再别康桥》的优柔和严肃 232
为人生路上的初心造梦 239
老舍小说《微神》点评
回返生命真实的朴素之美 241
穆旦《停电之后》《冬》赏析
延安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进程中的复调与对话 245
第四辑 现象点击 261
文学史叙述的线、面、场、体与价值旨归 261
从《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谈文学史写作问题
文化自信与诗性表达 267
现时代文学的丰富的痛苦 271
文学中国的山西道路 274
小叙事大历史 283
李洁非当代文学史研究三书读札
向传统致敬的新散文 288
回看散文十五年 290
融化在课文里的文学教育 294
內容試閱
自 序
按照教科书上的某种观点,作为社会行业而存在的文学,可以分成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两支。文学创作依着体裁,又可以归类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而文学理论,则包括文学批评、文学史和文学基础理论三个层次。二十多年前,当我开始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时,面对的专业主干课程,大多都以文学史命名,心里想的,却是从此走进文坛,深扎其中,追踪创作,推动潮流,跻身文学批评家的行列。
时光飞去,岁月流逝,带着一边总觉得应该更直接、更经常地致力文学批评,一边又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对文学史的勘察、探究也实在是必不可少的纠结,如今,我自己已成了一名专门讲授文学史课的老教员。而且,还每每把这种纠结当成正面的要求,号召给一届一届的学生。或许,这纠结只不过是从教科书定义里的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文学原理三分的概念框架衍生出来的,简明抽象,却并非事实的原状和全貌。待在高校院墙内、学科丛林中,知识、技能与思想、眼界,常常下意识地陷入壁垒森严、疆域分明的局限。文学史的知识库存漫无涯际,文学理论的前沿阵线宽广无边,文学批评需要应对的作品、现象和问题也层出不穷。而个人的心力、时间终归有限,面临多重的无边无涯和无穷无尽,必须进行取舍抉择。
想想我的老师一辈的学院派批评家,即使在高校学科体制还不像现在这么讲求繁文缛节和量化指标的年代,也大都自觉、主动地保持着与作家和文坛拉开一定距离的冷峻姿态。同时在并不那么急于抢抓第一时间反应先机的、偶尔为之的文学批评写作中,他们也总是把批评的出发点和归结点稳稳地确立于文学史的梳理和构筑。这既可以看成职业习惯使然,也可以看成专业认知上的一种清醒自觉和镇定自持的体现。
收在这本书里的五十篇长短不一的小文,就是近年我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理论之间循着职业上的惯性和专业认知上的自觉,所做的一番表达。书中四辑的主题文坛潮流、当代作品、经典文本、文学现象,大体涵盖了我认为文学批评应该同等予以关注的几个方面。看多了像流水一样随物赋形、像裁缝一样量体裁衣的广告式或抚慰式的所谓批评,我感到:与其一味埋怨和责怪操持这路批评的写作者心态过于圆滑、立场过于乡愿,不如多问一问与此不同的另一路文学批评为什么显得那么匮乏、那么无力。遏止或减少圆滑和乡愿的批评,单靠圆滑者和乡愿者回心转意,根本无济于事。只有不看人脸色、不迎合市面行情,凭硬碰硬的知识和经得住拷问的体验来说话的批评,多多兴起来,真的转机才会出现。也惟有在从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出发,最终又回到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文学批评中,那些见木不见林、以局部和个案代替全部和整体的方法迷误,才会被根除。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发散出文学气息、营造出文学氛围,往社会文化和个人精神的空间里释放文学能量的,向来是多源并存,而不是源出一孔。新进的创作只占其一,具体的文本也仅为众多类型之一。当下文学场的能量源里,占更大比重的仍是经典文本和经典作家。它们在学校、在书店和图书馆、在课程和学科体系里,都被列入古籍、文献和史料范畴,仿佛已封闭于久远的往昔、停驻于故纸堆,但在现实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土壤上,它们时时处处都依然在生根发芽、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其蓬勃的活力和气势,往往超过很多新人新作。这之中,除了创作,也有文学理念和文学思想的传统。
在这本书内外,我曾以不同的方式反复表示过:社会文化分工和社会生活全局的深刻变迁,已经不再需要今天的文学批评像以往那样发挥单纯针对创作文本的优劣评估和成败仲裁。大面积分众、分层的读者,无主名、无主体的市场,随时随地都在以比批评话语更直观的形式和更直接地关联着名利回报的途径,显现、反馈出这类信息和数据。置身这一时代境遇,文学批评不独立也得独立,因为客观上它已失去了必须要依傍它或它必须去依傍的对象。文学批评这时能够做和应该做的,不是在原地坐等旧时的依傍者复归或新的依傍者来临,而是坚定勇敢地走向社会深处,到和文学创作以至其他早就具备了精准及物功能的人文艺术和社科学术的理论话语接近的方位上,同他们大胆地对话,从中学习和增长自己独特的介入现实、影响现实、给现实贡献一份精神营养和知识资源的能力。
为此,文学批评不仅需要逐渐扩展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既深且广的跨学科边界的知识吞吐能力,还需要加强和丰富面向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以及更多领域的一种阐释整合能力。不用说,这些能力自然最终都得落实、展现在文学批评的语体和文体的更新上。在这本书里,我还远远没有做到这一步。但正像那句老话所说,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尽管力有未及,这本书每一页的字里行间,都隐含着步步向前的愿望。
2017年11月6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