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机械设计手册 第6版 第3卷

書城自編碼: 313872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機械/儀表工業
作者: 闻邦椿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58343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3-01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282.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全球高考(礼盒装 全3册)
《 全球高考(礼盒装 全3册) 》

售價:HK$ 216.0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论纲 》

售價:HK$ 153.6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粤港澳大湾区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23) 》

售價:HK$ 225.6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邂逅晚清——中美的对望与凝视(罕见国内作者所著全面反映晚清中美交往历史的通俗作品) 》

售價:HK$ 105.6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售價:HK$ 717.6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售價:HK$ 58.8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售價:HK$ 69.6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售價:HK$ 273.6

 

內容簡介:
本版手册是在前5版手册的基础上吸收并总结了国内外机械工程设计领域中的新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理论与方法,并配合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需求撰写而成的。本版手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规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机电系统控制、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等内容,具有体系新颖、内容现代、凸显创新、系统全面、信息量大、实用可靠及简明便查等特点。
本版手册分为7卷55篇,内容有: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零部件设计(连接、紧固与传动)、机械零部件设计(轴系、支承与其他)、流体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与控制技术、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等。
本卷为第3卷,主要内容有: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弹簧,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和操作件,机架、箱体与导轨,润滑,密封等。
本版手册可供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维修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工具书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關於作者:
闻邦椿,1930年9月29日出生于杭州,祖籍浙江温岭,东北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振动利用工程学科主要奠基者。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联合会(IFToMM)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亚太振动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机械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振动工程学报》主编等职。曾获国际科技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一、二等科技奖10余项。
目錄
目录
前言 第12篇 轴
第1章
概 述
1 轴的分类 12-3
2 轴的设计特点和步骤 12-3
3 轴的常用材料 12-3
第2章
轴的结构设计
1 轴上零件的布置 12-6
2 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 12-7
2.1 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与固定 12-7
2.2 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与固定 12-9
3 提高轴疲劳强度的结构措施 12-10
4 轴伸和轴颈的结构尺寸 12-11
4.1 圆柱形轴伸结构尺寸 12-11
4.2 圆锥形轴伸结构尺寸 12-12
4.3 滑动轴承的轴颈和轴端润滑油孔 12-15
4.4 旋转电动机轴伸的结构尺寸 12-16
5 轴的结构工艺性 12-18
6 轴的零件图 12-19
第3章
轴的强度计算
1 按转矩估算轴径 12-22
2 按当量弯矩近似计算轴的强度 12-22
3 轴安全系数的精确校核计算 12-24
3.1 轴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校核 12-24
3.2 轴的静强度安全系数校核 12-27
4 轴的强度计算实例 12-32
第4章
轴的刚度校核
1 轴的弯曲刚度校核 12-36
1.1 能量法 12-36
1.2 当量直径法 12-38
2 轴的扭转刚度校核 12-39
3 轴的刚度计算实例 12-40
第5章
轴的临界转速
1 不带圆盘的均质轴的临界转速 12-43
2 带圆盘的轴的临界转速 12-44
3 光轴的一阶临界转速计算 12-44
4 轴的临界转速计算示例 12-46
第6章
钢丝软轴
1 软轴的结构型式和规格 12-48
1.1 钢丝软轴的结构与规格 12-49
1.2 软管的结构与规格 12-49
1.3 软轴的接头及连接 12-51
1.4 软管的接头及连接 12-51
1.5 防逆转装置 12-52
2 软轴的选择和使用 12-53
2.1 软轴的选择 12-53
2.2 软轴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2-53
第7章
低速曲轴
1 曲轴的结构设计 12-54
1.1 曲轴的设计要求 12-54
1.2 曲轴的结构 12-54
1.3 提高曲轴强度的工艺措施 12-56
2 曲轴的受力分析与计算 12-56
2.1 曲轴的受力分析 12-56
2.2 曲轴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 12-57
2.3 曲轴的强度计算 12-58
2.3.1 曲轴的静强度计算 12-58
2.3.2 曲轴的疲劳强度计算 12-59
参考文献 12-60
第13篇
滑动轴承
第1章
概 述
1 滑动轴承的类型 13-3
1.1 滑动轴承的分类 13-3
1.2 各类轴承的性能比较 13-3
1.3 滑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13-4
2 滑动轴承的基本型式 13-5
2.1 径向滑动轴承的基本型式 13-5
2.2 止推滑动轴承的基本型式 13-5
2.3 径向止推滑动轴承的主要型式 13-6
3 常用轴瓦材料及其性能 13-6
3.1 轴瓦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13-6
3.2 轴瓦材料的分类 13-7
3.3 常用轴瓦材料 13-7
3.3.1 金属轴瓦材料 13-7
3.3.2 含油轴承轴瓦材料 13-9
3.3.3 非金属轴瓦材料 13-9
3.4 各种轴瓦材料的性能比较 13-11
3.5 轴瓦表面涂层及其材料 13-12
3.6 对轴颈表面硬度的要求 13-12
4 滑动轴承的润滑 13-12
4.1 润滑剂的选择 13-12
4.2 润滑油黏度的选择 13-12
4.3 润滑脂的选择 13-13
4.4 滑动轴承的润滑方法 13-13
4.4.1 用油润滑的润滑方法 13-13
4.4.2 用脂润滑的润滑方法 13-13
4.4.3 用固体润滑的润滑方法 13-13
5 滑动轴承的结构要素 13-14
5.1 油槽 13-14
5.1.1 一般滑动轴承油槽的布置型式 13-14
5.1.2 润滑槽的型式 13-14
5.2 轴套与轴瓦的固定 13-15
5.2.1 轴套的固定 13-15
5.2.2 薄壁轴瓦的固定 13-15
6 滑动轴承的速度与载荷 13-16
6.1 径向轴承 13-16
6.1.1 速度 13-16
6.1.2 载荷 13-16
6.2 止推轴承 13-16
6.2.1 速度 13-16
6.2.2 载荷 13-17
6.3 径向止推轴承 13-17
7 滑动轴承设计资料 13-17
第2章
无润滑滑动轴承
1 无润滑轴承的结构和材料 13-18
1.1 轴瓦材料 13-18
1.1.1 陶瓷 13-18
1.1.2 炭石墨 13-18
1.1.3 聚合物 13-18
1.2 轴瓦结构 13-20
1.3 轴瓦安装 13-20
2 参数的选择 13-21
2.1 宽径比B 
与直径比D  13-21
2.1.1 宽径比B  13-21
2.1.2 直径比D  13-21
2.2 轴承间隙 13-21
2.2.1 聚合物轴承的间隙 13-21
2.2.2 炭石墨轴承的间隙 13-21
2.3 轴瓦壁厚 13-22
2.4 轴颈表面粗糙度 13-22
3 性能计算 13-22
3.1 磨损量计算 13-22
3.2 p-v曲线 13-22
第3章
固体润滑滑动轴承
1 覆膜轴承 13-24
1.1 SF-1轴承 13-24
1.2 聚四氟乙烯覆膜轴承 13-24
2 烧结轴承 13-25
3 浸渍复合轴承 13-25
4 镶嵌轴承 13-26
4.1 镶嵌轴套 13-26
4.2 镶嵌轴瓦 13-27
第4章
含油轴承
1 粉末冶金含油轴承 13-28
1.1 参数选择 13-28
1.2 润滑与润滑油 13-29
1.3 许用载荷 13-30
1.4 标准烧结轴套 13-30
2 铸铜合金含油轴承 13-31
3 成长铸铁含油轴承 13-31
4 聚合物含油轴承 13-32
4.1 聚合物含油轴承的特性 13-32
4.2 酚醛含油轴承 13-33
5 青铜石墨含油轴承 13-33
第5章
普通滑动轴承
1 轴承的性能 13-35
2 主要参数选取 13-35
2.1 轴承相对间隙 13-35
2.2 表面粗糙度 13-35
2.3 轴瓦宽度 13-35
3 适宜的工况参数 13-35
4 润滑剂及其黏度的选择 13-36
5 标准轴套与轴瓦 13-36
5.1 整体铜合金轴套 13-36
5.2 卷制轴套 13-38
5.2.1 卷制轴套的型式与尺寸 13-38
5.2.2 卷制轴套用润滑孔、润滑槽和油穴 13-40
5.2.3 标记 13-41
5.3 轴瓦 13-41
5.3.1 无法兰薄壁轴瓦 13-41
5.3.2 有法兰薄壁轴瓦 13-42
5.4 热固性塑料轴套 13-43
5.5 止推轴瓦 13-44
5.5.1 止推垫圈 13-44
5.5.2 热固性塑料止推轴瓦 13-45
第6章
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
1 压力供油径向圆形轴承 13-47
1.1 供油装置 13-47
1.2 稳态条件下的性能计算 13-48
1.2.1 承载能力 13-48
1.2.2 流量 13-49
1.2.3 摩擦功耗 13-52
1.2.4 润滑油温度 13-53
1.2.5 偏位角 13-54
1.3 动态特性 13-54
1.4 参数选择 13-56
1.5 制造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13-57
1.6 计算示例 13-57
2 多楔径向轴承 13-60
2.1 几何参数 13-60
2.2 参数选择 13-61
2.3 多楔径向轴承的性能计算 13-61
2.3.1 迭代法 13-61
2.3.2 近似算法 13-61
2.4 椭圆轴承的性能计算 13-63
2.4.1 稳态性能计算 13-64
2.4.2 稳定性计算 13-65
3 可倾瓦径向轴承 13-67
3.1 半径间隙 13-67
3.2 油膜厚度 13-68
3.3 支承点位置 13-68
3.4 几何尺寸 13-68
3.5 性能计算 13-68
第7章
液体动压止推润滑轴承
1 润滑方式与润滑油温度 13-71
2 参数选择 13-71
3 平面瓦止推轴承 13-72
4 斜-平面瓦止推轴承 13-72
4.1 几何尺寸选取 13-72
4.2 性能计算 13-73
5 阶梯面瓦止推轴承 13-76
6 可倾瓦止推轴承 13-76
6.1 瓦块尺寸的选取 13-77
6.2 性能计算 13-77
第8章
液体静压轴承
1 设计基础 13-80
1.1 润滑系统 13-80
1.2 节流器及其流量 13-80
1.3 油垫结构及其流量 13-82
1.4 油垫的性能计算 13-83
1.4.1 承载能力 13-83
1.4.2 油膜刚度 13-83
1.4.3 功耗 13-84
1.4.4 温升 13-84
1.5 参数选择 13-84
2 止推轴承 13-85
2.1 单向止推轴承 13-85
2.2 双向止推轴承 13-89
3 径向轴承 13-92
3.1 参数选取 13-92
3.2 层流判据 13-92
3.3 垫式径向轴承 13-93
3.3.1 设计状态下的性能 13-93
3.3.2 性能计算 13-93
3.4 腔式径向轴承 13-93
3.4.1 参数选取 13-95
3.4.2 承载能力 13-95
3.4.3 刚度 13-96
3.4.4 流量 13-96
3.4.5 计算值的修正 13-96
4 径向止推轴承 13-97
4.1 H形轴承 13-97
4.1.1 性能计算 13-97
4.1.2 参数选取 13-99
4.2 锥形轴承 13-100
4.2.1 参数选取 13-100
4.2.2 性能计算 13-100
4.3 球形轴承 13-101
5 动静压混合轴承 13-104
5.1 静压升举轴承 13-104
5.2 小油腔腔式动静压径向轴承 13-104
5.3 无腔动静压径向轴承 13-106
5.3.1 纯静压承载能力 13-107
5.3.2 动静压混合承载能力 13-107
5.3.3 参数选择 13-107
5.4 阶梯腔动静压径向轴承 13-107
第9章
气体润滑轴承
1 气体静压轴承 13-111
1.1 常用节流器型式 13-111
1.2 气体静压径向轴承 13-111
1.2.1 孔式节流型径向轴承 13-111
1.2.2 缝式节流型径向轴承 13-114
1.3 气体静压止推轴承 13-116
1.3.1 孔式节流型止推轴承 13-116
1.3.2 缝式节流止推轴承 13-117
1.3.3 径向排气型止推轴承 13-120
1.3.4 双向止推轴承 13-120
1.4 气体静压轴承的稳定性 13-120
2 气体动压轴承 13-121
2.1 气体动压径向轴承 13-121
2.1.1 螺旋槽型径向轴承 13-121
2.1.2 可倾瓦块径向轴承的设计 13-121
2.2 气体动压止推轴承 13-123
3 气体动静压混合轴承 13-125
3.1 表面节流型轴承 13-125
3.2 孔-腔二次节流型径向轴承
13-126
4 气体轴承材料与精度 13-126
4.1 气体轴承材料 13-126
4.2 气体轴承的精度 13-127
第10章
其他轴承
1 箔轴承 13-128
1.1 拉伸型箔轴承 13-128
1.2 弯曲型箔轴承 13-129
1.2.1 径向波箔轴承 13-130
1.2.2 止推波箔轴承 13-131
1.3 悬臂型箔轴承 13-133
2 静电轴承 13-134
2.1 无源型静电轴承 13-135
2.1.1 静电平面止推轴承 13-135
2.1.2 圆柱和圆锥形静电轴承 13-136
2.1.3 球形静电轴承 13-136
2.2 有源型静电轴承 13-137
2.3 静电轴承的设计步骤 13-138
3 磁力轴承 13-139
3.1 分类与应用 13-139
3.2 无源型磁力轴承 13-141
3.2.1 永磁式磁力轴承 13-141
3.2.2 激励式磁力轴承 13-142
3.3 有源型磁力轴承 13-145
3.4 磁力轴承材料 13-147
4 宝石支承 13-148
4.1 结构 13-149
4.2 设计与计算 13-150
4.3 尺寸规格 13-151
第11章
滑动轴承的支承结构
1 轴的支承方式 13-155
1.1 两支点每个单轴向限位结构 13-155
1.2 一支点轴向固定、一支点游动结构
13-156
1.3 两支点游动结构 13-156
2 轴承间隙的调整 13-157
2.1 径向间隙的调整 13-157
2.2 轴向间隙的调整 13-157
第12章
滑动轴承座
1 整体有衬正滑动轴承座 13-158
2 对开式二螺柱正滑动轴承座 13-158
3 对开式四螺柱正滑动轴承座 13-159
4 对开式四螺柱斜滑动轴承座 13-159
参考文献 13-161
第14篇
滚动轴承
第1章
滚动轴承的分类、结构与代号
1 通用轴承的分类、结构与代号 14-3
1.1 通用轴承的分类 14-3
1.2 通用轴承的代号与结构 14-4
1.2.1 基本代号的组成 14-4
1.2.2 基本结构与基本代号 14-5
1.2.3 前置代号与后置代号 14-11
1.2.4 通用轴承代号汇总 14-17
1.2.5 轴承代号的编排规则 14-19
1.2.6 非标准轴承的代号 14-19
1.3 带座外球面球轴承的分类、结构与代号
14-21
1.3.1 带座外球面球轴承的分类 14-21
1.3.2 带座外球面球轴承的代号 14-21
1.3.3 带座外球面球轴承的结构 14-22
1.4 组合轴承的分类、结构与代号 14-26
1.4.1 滚针和角接触球组合轴承 14-26
1.4.2 滚针和推力球组合轴承 14-26
1.4.3 滚针和推力圆柱滚子组合轴承 14-26
1.4.4 滚针和双向推力圆柱滚子组合轴承 14-27
2 专用轴承的分类、结构与代号 14-27
2.1 机床轴承 14-27
2.2 汽车轴承 14-28
2.3 磁电动机轴承 14-31
2.4 内燃机水泵轴承 14-31
2.5 铁路轴承 14-32
2.6 轧机轴承 14-32
2.7 回转支承 14-33
3 关节轴承的分类、结构与代号 14-34
3.1 关节轴承的分类 14-34
3.2 关节轴承代号 14-35
3.3 关节轴承的结构 14-35
4 直线运动滚动支承的分类、结构与代号
14-38
4.1 直线运动滚动支承的分类 14-38
4.2 直线运动滚动支承代号 14-38
4.3 直线运动滚动支承的结构 14-40
第2章
滚动轴承的特性与选用
1 常用滚动轴承的特性 14-42
2 滚动轴承的选用 14-55
2.1 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 14-55
2.1.1 有效空间 14-55
2.1.2 承载能力 14-55
2.1.3 速度特性 14-56
2.1.4 摩擦特性 14-57
2.1.5 调心性 14-57
2.1.6 运转精度 14-57
2.1.7 振动噪声特性 14-58
2.1.8 工作性能比较 14-58
2.2 滚动轴承的尺寸选择 14-59
2.2.1 按额定动载荷选择轴承尺寸 14-59
2.2.2 按额定静载荷选择轴承尺寸 14-60
2.3 滚动轴承的公差等级选择 14-60
2.4 滚动轴承的游隙选择 14-60
第3章
滚动轴承计算
1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 14-68
2 通用轴承计算 14-68
2.1 基本额定寿命 14-68
2.2 基本额定载荷 14-68
2.2.1 基本额定动载荷 14-68
2.2.2 基本额定静载荷 14-70
2.3 当量载荷 14-71
2.3.1 当量动载荷 14-71
2.3.2 当量静载荷 14-73
2.3.3 角接触轴承的载荷计算 14-74
2.3.4 静不定支承的载荷计算 14-75
2.4 通用轴承的寿命计算 14-75
2.4.1 额定寿命计算 14-75
2.4.2 修正额定寿命计算 14-76
2.5 通用轴承的额定静载荷校核计算 14-76
3 关节轴承计算 14-77
3.1 关节轴承的符号与术语 14-77
3.2 关节轴承的额定载荷 14-77
3.3 关节轴承的寿命计算 14-78
3.3.1 初润滑寿命计算 14-78
3.3.2 重润滑寿命计算 14-78
3.3.3 分段载荷下的寿命计算 14-78
3.4 关节轴承的工作能力计算 14-78
4 直线运动滚动支承计算 14-79
4.1 直线运动系统的载荷 14-79
4.2 直线运动滚动支承的承载能力 14-82
4.2.1 当量载荷计算 14-82
4.2.2 寿命计算 14-82
4.2.3 静载荷计算 14-83
第4章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1 轴承配置 14-84
1.1 背对背排列 14-84
1.2 面对面排列 14-84
1.3 串联排列 14-84
2 支承结构的基本形式 14-84
2.1 两端固定支承 14-84
2.2 固定-游动支承 14-85
2.3 两端游动支承 14-85
3 轴向紧固 14-87
3.1 轴向定位 14-87
3.2 轴向固定 14-88
3.3 轴向紧固装置 14-88
4 滚动轴承的配合 14-90
4.1 轴孔公差带及其与轴承的配合 14-90
4.2 轴承配合选择的基本原则 14-90
4.2.1 配合种类的选择 14-90
4.2.2 公差等级的选择 14-90
4.2.3 公差带的选择 14-91
4.2.4 外壳结构形式的选择 14-92
4.3 配合面的几何公差 14-92
4.4 配合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14-93
5 轴承的预紧 14-94
5.1 定位预紧 14-94
5.2 定压预紧 14-94
5.3 径向预紧 14-95
6 轴承的密封 14-95
6.1 非接触式密封 14-95
6.2 接触式密封 14-96
7 轴承的润滑 14-97
7.1 润滑的作用 14-97
7.2 润滑剂的选择 14-97
7.3 润滑剂的种类 14-98
7.3.1 润滑脂 14-98
7.3.2 润滑油 14-98
8 轴承的安装与拆卸 14-98
8.1 圆柱孔轴承的安装 14-98
8.2 圆锥孔轴承的安装 14-98
8.3 角接触轴承的安装 14-99
8.4 推力轴承的安装 14-99
8.5 滚动轴承的拆卸 14-99
8.5.1 不可分离型轴承的拆卸 14-99
8.5.2 分离型轴承的拆卸 14-99
9 滚动轴承组合典型结构 14-99
第5章
滚动轴承支承设计实例
1 立柱式旋臂起重机支承设计 14-103
1.1 轴承组合设计 14-103
1.2 寿命计算 14-103
1.3 配合与安装 14-104
1.4 润滑与密封 14-104
2 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支承设计 14-104
2.1 轴承组合设计 14-104
2.2 寿命计算 14-104
2.3 配合与安装 14-105
2.4 润滑与密封 14-106
第6章
常用滚动轴承的基本尺寸与数据
1 深沟球轴承 14-107
2 调心球轴承 14-126
3 角接触球轴承 14-135
4 圆柱滚子轴承 14-147
5 调心滚子轴承 14-166
6 圆锥滚子轴承 14-180
7 推力球轴承 14-197
8 推力滚子轴承 14-201
9 滚针轴承 14-205
10 滚轮轴承 14-221
11 带座外球面球轴承 14-225
12 滚动轴承附件及滚动轴承座 14-253
12.1 滚动轴承附件 14-253
12.1.1 紧定套 14-253
12.1.2 紧定衬套 14-258
12.1.3 退卸衬套 14-263
12.1.4 锁紧螺母 14-270
12.1.5 锁紧垫圈 14-272
12.1.6 锁紧卡 14-274
12.1.7 止推环 14-275
12.2 滚动轴承座 14-276
12.2.1 二螺柱滚动轴承座 14-276
12.2.2 四螺柱滚动轴承座 14-280
13 回转支承 14-281
13.1 单排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01系列) 14-281
13.2 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B系列) 14-28414 关节轴承 14-286
14.1 向心关节轴承 14-286
14.2 角接触关节轴承 14-290
14.3 推力关节轴承 14-291
14.4 杆端关节轴承 14-291
14.5 自润滑杆端关节轴承 14-294
14.6 自润滑球头杆端关节轴承 14-296
14.7 关节轴承的安装尺寸 14-298
15 直线运动滚动支承 14-300
15.1 直线运动球轴承 14-300
15.2 直线运动滚子轴承 14-301
15.3 滚动直线导轨副 14-303
15.4 滚动花键副 14-305
15.5 滚动直线导轨副 14-307
15.6 滚动直线导轨副安装连接尺寸 14-309
15.7 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精度 14-309

录 A 国外著名轴承公司通用轴承代号 14-313
A.1 FAG(德国FAG公司) 14-313
A.2 NSK(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14-314
A.3 SKF(瑞典斯凯孚公司) 14-315
A.4 SNFA(法国森法公司) 14-316
A.5 TIMKEN(美国铁姆肯公司)圆锥滚子轴承代号
14-316
A.5.1 分类明细表 14-316
A.5.2 新国际标准(ISO)355米制轴承代号 14-316
A.5.3 AFBMA寸制轴承代号 14-317
A.5.4 后缀代号 14-317
B 国内外通用轴承代号对照 14-318
B.1 国内外轴承公差等级对照 14-318
B.2 国内外轴承游隙对照 14-318
C 国内外钢球公差等级对照 14-319
D 国内外常用轴承钢材牌号对照 14-320
E 国内外常用轴承油品牌号对照 14-321
F 各国滚动轴承代号对照 14-323
参考文献 14-332
第15篇
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
第1章
联 轴 器
1 常用联轴器的类型、性能、特点及应用
15-3
2 联轴器的选择 15-7
2.1 联轴器类型的选择 15-7
2.2 联轴器的型号选择 15-7
3 联轴器的轴孔型式与键槽型式及尺寸 15-9
3.1 联轴器的轴孔型式及其代号 15-9
3.2 联轴器轴孔的键槽型式及其代号 15-9
3.3 联轴器的轴孔与轴伸的配合 15-11
3.4 联轴器轴孔和键槽的标记 15-12
4 固定式刚性联轴器 15-12
4.1 套筒联轴器 15-12
4.1.1 非花键套筒联轴器 15-12
4.1.2 花键套筒联轴器 15-13
4.2 凸缘联轴器 15-14
4.3 夹壳联轴器 15-16
4.4 紧箍夹壳联轴器 15-17
5 可移式刚性联轴器 15-17
5.1 滑块联轴器 15-17
5.2 齿式联轴器 15-19
5.2.1 GⅠCL、GⅠCLZ型鼓形齿式联轴器
15-20
5.2.2 GⅡCL、GⅡCLZ型鼓形齿式联轴器
15-24
5.2.3 TGL鼓形齿式联轴器 15-28
5.2.4 GCLD型鼓形齿式联轴器 15-29
5.3 滚子链联轴器 15-31
6 万向联轴器 15-32
6.1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 15-32
6.1.1 WS型和WSD型十字轴式万向 联轴器 15-32
6.1.2 SWC型整体叉头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 15-34
6.1.3 SWP型和SWP型(G型)剖分轴承座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 15-39
6.2 球铰式万向联轴器 15-42
6.3 球笼式同步万向联轴器 15-44
7 弹性联轴器 15-47
7.1 弹性阻尼簧片联轴器 15-47
7.2 蛇形弹簧联轴器 15-53
7.2.1 JS型罩壳径向安装型(基本型)联轴器
15-53
7.2.2 JSB型罩壳径向安装型联轴器 15-54
7.2.3 JSS型双法兰连接型联轴器 15-55
7.2.4 JSD型单法兰连接型联轴器 15-57
7.2.5 JSJ型接中间轴型联轴器 15-58
7.2.6 JSG型高速型联轴器 15-60
7.2.7 JSZ型带制动轮型联轴器 15-61
7.2.8 JSP型带制动盘型联轴器 15-62
7.2.9 JSA型安全型联轴器 15-63
7.3 膜片联轴器 15-63
7.3.1 JMⅠ型、JMⅠJ型膜片联轴器 15-64
7.3.2 JMⅡ型、JMⅡJ型膜片联轴器 15-66
7.4 挠性杆联轴器 15-71
7.4.1 挠性杆联轴器的结构 15-71
7.4.2 挠性杆联轴器的计算 15-71
7.4.3 挠性杆联轴器的型式、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
15-71
7.5 小型弹性联轴器 15-75
7.5.1 弹性管联轴器 15-75
7.5.2 波纹管联轴器 15-76
7.5.3 薄膜联轴器 15-76
7.6 弹性环联轴器 15-77
7.7 轮胎式联轴器 15-80
7.8 鞍形块弹性联轴器 15-81
7.9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15-83
7.9.1 LT型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15-84
7.9.2 LTZ型带制动轮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15-85
7.10 芯型联轴器 15-86
7.11 弹性柱销联轴器 15-88
7.11.1 LX型弹性柱销联轴器 15-88
7.11.2 LXZ型带制动轮弹性柱销联轴器 15-89
7.12 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 15-91
7.12.1 LZ型、LZD型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
15-91
7.12.2 LZJ型接中间轴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 15-93
7.12.3 LZZ型带制动轮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 15-96
7.13 梅花形弹性联轴器 15-97
7.13.1 LM型、LMD型和LMS型梅花形弹性联轴器
15-97
7.13.2 LMZ-Ⅰ型、LMZ-Ⅱ型梅花形弹性联轴器
15-99
7.14 径向弹性柱销联轴器 15-101
7.15 多角形橡胶联轴器 15-102
7.16 H型弹性块联轴器 15-104
7.17 弹性块联轴器 15-106
第2章
离 合 器
1 常用离合器的类型、性能、特点与应用
15-108
2 离合器的选用与计算 15-111
2.1 离合器的型式与结构选择 15-111
2.2 离合器的选用计算 15-112
3 嵌合式离合器 15-112
3.1 牙嵌离合器 15-112
3.1.1 牙嵌离合器的嵌合元件 15-112
3.1.2 牙嵌离合器的材料与许用应力 15-114
3.1.3 牙嵌离合器的计算 15-115
3.1.4 牙嵌离合器的尺寸标注示例 15-116
3.1.5 牙嵌离合器的结构尺寸 15-117
3.2 齿形离合器 15-120
3.2.1 齿形离合器的计算 15-120
3.2.2 齿形离合器的防脱与接合的结构设计
15-120
3.3 转键离合器 15-121
3.3.1 工作原理 15-121
3.3.2 转键离合器的计算 15-122
4 摩擦式离合器 15-122
4.1 摩擦式离合器的相关问题 15-122
4.1.1 摩擦式离合器的型式、特点及应用
15-122
4.1.2 摩擦元件的材料、性能及适用范围
15-122
4.1.3 摩擦片的型式与特点 15-122
4.1.4 摩擦式离合器的计算 15-127
4.1.5 摩擦式离合器的摩擦功和发热量计算
15-130
4.1.6 摩擦式离合器的磨损和寿命 15-131
4.1.7 摩擦式离合器的润滑和冷却 15-131
4.2 片式离合器 15-132
4.2.1 干式多片离合器 15-132
4.2.2 径向杠杆式多片离合器 15-132
4.2.3 带辊子接合机构的双片离合器 15-133
4.2.4 带滚动轴承的多片离合器 15-134
4.3 摩擦块离合器 15-135
4.4 圆锥离合器 15-136
4.5 涨圈离合器 15-137
4.5.1 涨圈离合器的结构 15-137
4.5.2 涨圈摩擦离合器的计算 15-137
4.6 扭簧离合器 15-137
4.6.1 扭簧离合器的结构 15-137
4.6.2 扭簧离合器的计算 15-138
4.7 机械离合器的接合机构 15-138
4.7.1 对接合机构的要求 15-138
4.7.2 接合机构的工作过程 15-139
5 电磁离合器 15-140
5.1 概述 15-140
5.1.1 电磁离合器的动作过程 15-142
5.1.2 电磁离合器的选用计算 15-143
5.2 牙嵌电磁离合器 15-144
5.2.1 DLY0系列牙嵌电磁离合器 15-144
5.2.2 DLY5系列牙嵌电磁离合器 15-145
5.2.3 DLY9系列牙嵌电磁离合器 15-146
5.2.4 DLY6系列牙嵌电磁离合器 15-147
5.3 片式电磁离合器 15-148
5.3.1 DLD1系列干式单片电磁离合器 15-148
5.3.2 DLM0系列有滑环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 15-149
5.3.3 DLM5系列有滑环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 15-149
5.3.4 DLM10系列有滑环湿(干)式多片电磁离合器
15-151
5.3.5 DLM2系列有滑环干式多片电磁离合器 15-152
5.3.6 DLM2B型电磁离合器 15-153
5.3.7 DLM3系列无滑环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 15-154
5.3.8 DLM9系列无滑环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 15-155
5.3.9 DLK1系列无滑环干式多片电磁离合器 15-156
6 磁粉离合器 15-157
6.1 磁粉离合器的原理及特性 15-157
6.1.1 磁粉离合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5-157
6.1.2 磁粉离合器的工作特性及特点 15-157
6.2 磁粉离合器的选用计算 15-158
6.3 磁粉离合器的基本性能参数 15-159
6.4 磁粉离合器的连接、支承、安装和尺寸
15-160
6.5 磁粉离合器分类代号 15-160
6.5.1 轴输入、轴输出,单侧或双侧止口支承式、机座支承式、直角板支承式磁粉离合器 15-160
6.5.2 法兰盘输入、空心轴输出,空心轴(或单止口)支承式磁粉离合器 15-161
6.5.3 法兰盘输入、单侧或双侧轴输出,单面止口支承式磁粉离合器 15-162
6.5.4 齿轮(链轮、带轮)输入、轴输出,单面止口支承式磁粉离合器 15-162
7 离心离合器 15-163
7.1 离心离合器的特点、型式与应用 15-163
7.2 离心离合器的计算 15-164
7.3 闸块离合器 15-166
7.3.1 带螺旋压缩弹簧闸块离心离合器 15-166
7.3.2 带片弹簧闸块离心离合器 15-167
7.3.3 AMN内张摩擦式安全联轴器(离合器)
15-167
7.4 钢球离合器 15-170
7.4.1 AQ型、AQZ型钢球式离心离合器(节能安全联轴器) 15-170
7.4.2 AQD型钢球式离心离合器(节能安全联轴器)
15-172
7.4.3 AS型钢砂式离心离合器(联轴器) 15-173
7.4.4 ASD型钢砂式离心离合器(联轴器) 15-174
8 超越离合器 15-175
8.1 概述 15-175
8.1.1 常用超越离合器的类型和性能比较
15-175
8.1.2 超越离合器的计算 15-176
8.2 滚柱离合器 15-178
8.2.1 CY0系列滚柱式超越离合器 15-179
8.2.2 CY1系列滚柱式超越离合器 15-179
8.2.3 CY1B系列滚柱式超越离合器 15-180
8.2.4 CY2系列滚柱式超越离合器 15-181
8.3 楔块离合器 15-181
8.3.1 CKA系列单向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15-181
8.3.2 CKB系列无内环单向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15-182
8.3.3 CKF系列单向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15-183
8.3.4 CKZ系列(带轴承型)单向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15-185
8.3.5 CKS系列双向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15-186
9 安全离合器 15-186
9.1 概述 15-186
9.1.1 安全离合器的性能比较 15-186
9.1.2 安全离合器的计算 15-187
9.2 销式安全离合器 15-189
9.3 牙嵌安全离合器 15-189
9.4 钢球安全离合器 15-191
9.5 片式安全离合器 15-192
9.5.1 干式离合器 15-192
9.5.2 液压安全联轴器(离合器) 15-19410
气压离合器和液压离合器 15-198
10.1 气压离合器 15-198
10.1.1 气压离合器的特点、型式与应用 15-198
10.1.2 气压离合器的计算 15-198
10.1.3 活塞缸气压离合器 15-199
10.1.4 隔膜气压离合器 15-201
10.1.5 气胎离合器 15-202
10.2 液压离合器 15-204
10.2.1 液压离合器的计算 15-204
10.2.2 活塞缸式液压牙嵌离合器 15-205
10.2.3 活塞缸式液压离合器 15-206
第3章
制 动 器
1 制动器的功能、分类、特点与应用
15-207
2 制动器的选择与设计 15-207
2.1 制动器的类型选择 15-207
2.2 制动器的设计 15-208
2.3 计算制动转矩的确定 15-208
2.4 制动器的发热验算 15-210
2.5 摩擦材料 15-211
2.5.1 对摩擦材料的基本要求 15-211
2.5.2 摩擦材料的种类 15-212
2.5.3 摩擦副计算用数据 15-213
3 外抱式制动器 15-214
3.1 结构型式 15-214
3.2 外抱式制动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15-216
3.3 设计计算 15-216
3.4 外抱式制动器的性能参数及主要尺寸
15-220
4 内张式制动器 15-227
4.1 种类与结构型式 15-227
4.2 设计的一般原则 15-229
4.3 各类内张双蹄式制动器的比较 15-231
4.4 制动器的设计 15-232
4.4.1 内张双蹄式制动器主要参数选择 15-232
4.4.2 内张双蹄式制动器制动转矩计算 15-232
4.4.3 软管多蹄式制动器制动转矩的计算
15-234
4.4.4 摩擦衬片(衬块)磨损特性的计算
15-234
4.4.5 计算实例 15-234
5 带式制动器 15-235
5.1 普通型带式制动器 15-235
5.1.1 结构型式 15-235
5.1.2 设计计算 15-235
5.2 短行程带式制动器 15-238
5.2.1 结构型式 15-238
5.2.2 设计计算 15-238
6 盘式制动器 15-239
6.1 结构型式 15-239
6.1.1 钳盘式制动器 15-239
6.1.2 全盘式制动器 15-244
6.1.3 锥盘式制动器 15-244
6.1.4 载荷自制盘式制动器 15-244
6.2 设计计算 15-250
7 其他制动器和辅助装置 15-251
7.1 磁粉制动器 15-251
7.1.1 结构与工作原理 15-251
7.1.2 分类、代号及标记方法 15-251
7.1.3 主要性能术语 15-251
7.1.4 基本性能参数与主要尺寸 15-252
7.2 电磁涡流制动器 15-253
7.3 摩擦块磨损间隙的自动补偿装置 15-254
7.3.1 密封圈式 15-254
7.3.2 机械卡环式 15-255
7.3.3 机械可变铰点式 15-255
7.3.4 机械进给式 15-255
8 制动器的驱动装置 15-256
8.1 制动电磁铁 15-256
8.2 电磁液压推动器 15-256
8.3 电力液压推动器 15-257
8.3.1 结构型式 15-257
8.3.2 性能参数和尺寸 15-258
8.4 离心推动器 15-259
8.5 滚动螺旋推动器 15-259
8.6 气力驱动装置 15-260
8.7 人力操纵机构 15-260
8.7.1 杠杆系操纵机构 15-260
8.7.2 静液操纵机构 15-260
8.7.3 综合操纵机构 15-261
9 停止器 15-261
9.1 棘轮停止器 15-261
9.1.1 棘轮齿的强度计算 15-262
9.1.2 棘爪的强度计算 15-263
9.1.3 棘爪轴的强度计算 15-263
9.1.4 棘轮齿形与棘爪端的外形尺寸及画法
15-263
9.2 滚柱停止器 15-264
9.2.1 结构与工作特点 15-264
9.2.2 设计计算 15-264
9.3 带式停止器 15-265
参考文献 15-267
第16篇
弹 簧
第1章
弹簧的基本特性、类型及应用
1 弹簧的基本特性 16-3
1.1 刚度和特性线 16-3
1.2 变形能 16-3
1.3 自振频率 16-4
1.4 强迫振动时振幅 16-4
2 弹簧的类型、性能及应用 16-5
內容試閱
前言
本版手册为新出版的第6版七卷本《机械设计手册》。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对手册内容进行更新,增加新的科技内容,以满足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
《机械设计手册》自1991年面世发行以来,历经5次修订,截至2016年已累计发行38万套。作为国家级重点科技图书的《机械设计手册》,深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好评,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该手册曾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1995年)、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7年)、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年)、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13年),并多次获得全国科技畅销书奖等奖项。1994年,《机械设计手册》曾在我国台湾建宏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机械设计手册》荣获的一系列国家和部级奖项表明,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机械设计手册》已成为机械设计领域的一部大型品牌工具书,已成为机械工程领域权威的和影响力较大的大型工具书,长期以来,它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5版《机械设计手册》出版发行至今已有7年时间,这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国家制定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其中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了国家的优先战略。因此,《机械设计手册》第6版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除努力贯彻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可靠性外,更加突出了创新性,以全力配合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为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梦做出贡献。
在本版手册的修订过程中,广泛调研了厂矿企业、设计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多方面的使用情况和意见。对机械设计的基础内容、经典内容和传统内容,从取材、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方法与计算流程、设计实例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整合,同时,还全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机械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产品和新技术,特别是在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机电一体化及机械系统控制技术等方面做了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和凝炼。相信本版手册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它将对提高我国机械产品的设计水平、推进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老产品的改造,以及产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进而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升,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本版手册分为7卷55篇:第1卷 机械设计基础资料;第2卷 机械零部件设计(连接、紧固与传动);第3卷 机械零部件设计(轴系、支承与其他);第4卷 流体传动与控制;第5卷 机电一体化与控制技术;第6卷 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一);第7卷 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二)。
本版手册有以下七大特点:
一、构建新体系
构建了科学、先进、实用、适应现代机械设计创新潮流的《机械设计手册》新结构体系。该体系层次为:机械基础、常规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与控制技术、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方法。该体系的特点是:常规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互相融合,光、机、电设计融为一体,局部的零部件设计与系统化设计互相衔接,并努力将创新设计的理念贯穿于常规设计与现代设计之中。
二、凸显创新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和2016年5月召开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分别提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以及实现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三个阶段的目标和五项具体工作。为了配合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本版手册突出了机械创新设计内容的编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增第7卷,重点介绍了创新设计及与创新设计有关的内容。
该卷主要内容有:机械创新设计概论,创新设计方法论,顶层设计原理、方法与应用,创新原理、思维、方法与应用,绿色设计与和谐设计,智能设计,仿生机械设计,互联网上的合作设计,工业通信网络,面向机械工程领域的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3D打印设计与制造技术,系统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2)在一些篇章编入了创新设计和多种典型机械创新设计的内容。
第11篇 机构设计篇新增加了机构创新设计一章,该章编入了机构创新设计的原理、方法及飞剪机剪切机构创新设计,大型空间折展机构创新设计等多个创新设计的案例。典型机械的创新设计有大型全断面掘进机(盾构机)仿真分析与数字化设计、机器人挖掘机的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节能抽油机的创新设计、产品包装生产线的机构方案创新设计等。
(3)编入了一大批典型的创新机械产品。
机械无级变速器一章中编入了新型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并联机构的设计与应用一章中编入了数十个新型的并联机床产品,振动的利用一章中新编入了激振器偏移式自同步振动筛、惯性共振式振动筛、振动压路机等十多个典型的创新机械产品。这些产品有的获得了国家或省部级奖励,有的是专利产品。
(4)编入了机械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论等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
1)闻邦椿院士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创建了振动利用工程学科,提出了该类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本版手册中编入了相关内容和实例。
2)根据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的深层次的动态设计理论与方法。本版手册首次编入了该方法并列举了若干应用范例。
3)首先提出了和谐设计的新概念和新内容,阐明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国际环境、国内环境)、技术环境、资金环境、法律环境下的产品和谐设计的概念和内容的新体系,把既有的绿色设计篇拓展为绿色设计与和谐设计篇。
4)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产品系统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产品设计的总体目标、广义目标和技术目标的内涵,提出了应该用IQCTES六项设计要求来代替QCTES五项要求,详细阐明了设计的四个理想步骤,即3I调研7D规划1 3 X实施5(A C)检验,明确提出了产品系统化设计的基本内容是主辅功能、三大性能和特殊性能要求的具体实现。
5)本版手册引入了闻邦椿院士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独特的、科学的创新设计方法论体系和规则,用来指导产品设计,并提出了创新设计方法论的运用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即采用专家系统来完成。

三、坚持科学性
手册的科学水平是评价手册编写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本版手册特别强调突出内容的科学性。
(1)本版手册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及科学方法论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并将其落实到手册内容的编写中,特别是在产品设计理论方法的和谐设计、深层次设计及系统化设计的编写中。
(2)本版手册中的许多内容是编著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科学总结。这些内容中有不少是国家863、973计划项目,国家科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有不少成果曾获得国际、国家、部委、省市科技奖励及技术专利,充分体现了本版手册内容的重大科学价值与创新性。
下面简要介绍本版手册编入的几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1)振动利用工程新学科是闻邦椿院士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创建的。本版手册中编入了振动利用机械的设计理论、方法和范例。
2)产品系统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体系和内容是闻邦椿院士团队提出并加以完善的,编写者依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系列专著,经综合整理后首次编入本版手册。
3)仿生机械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它为机械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吉林大学任露泉院士领导的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且出版了专著,据此并结合国内外大量较新的文献资料,为本版手册构建了仿生机械设计的新体系,编写了仿生机械设计篇(第50篇)。
4)激光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篇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王立军院士依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内外大量较新的文献资料编写而成的。
5)绿色制造工程是国家确立的五项重大工程之一,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工程的最重要环节,是一个新的学科。合肥工业大学刘志峰教授依据在绿色设计方面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的研究成果,参考国内外大量较新的文献资料为本版手册首次构建了绿色设计新体系,编写了绿色设计与和谐设计篇(第48篇)。
6)微机电系统及设计是前沿的新技术。东南大学黄庆安教授领导的微电子机械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本版手册的微机电系统及设计篇(第28篇)就是依据这些成果和国内外大量较新的文献资料编写而成的。
四、重视先进性
(1)本版手册对机械基础设计和常规设计的内容做了大规模全面修订,编入了大量新标准、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
1)编入和更新了产品设计中需要的大量国家标准,仅机械工程材料篇就更新了标准126个,如GBT 6992015《优质碳素结构钢》和GBT 30772015《合金结构钢》等。
2)在新材料方面,充实并完善了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镁及镁合金等内容。这些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回收率高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铁、计算机、通信元件、电子产品、纺织和印刷等行业。增加了国内外粉末冶金材料的新品种,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各种粉末冶金材料。充实了国内外工程塑料及复合材料的新品种。
3)新编的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篇(第4篇),依据11个结构设计方面的基本要求,编写了相应的内容,并编入了结构设计的评估体系和减速器结构设计、滚动轴承部件结构设计的示例。
4)按照GBT
3480.1~32013(报批稿)、GBT 10062.1~32003及ISO 63362006等新标准,重新构建了更加完善的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和锥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新体系;按照初步确定尺寸的简化计算、简化疲劳强度校核计算、一般疲劳强度校核计算,编排了三种设计计算方法,以满足不同场合、不同要求的齿轮设计。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