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研究

書城自編碼: 311713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图书馆学/档案学
作者: 罗惠敏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14769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1-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24/313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3.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售價:HK$ 105.6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售價:HK$ 66.0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售價:HK$ 43.2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售價:HK$ 118.8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政和元年:宋辽金夏的国运博弈与谍战风云 》

售價:HK$ 81.6
黄金圈法则
《 黄金圈法则 》

售價:HK$ 93.6
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
《 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 》

售價:HK$ 117.6
华尔街幽灵:一位股票投资大师的告白
《 华尔街幽灵:一位股票投资大师的告白 》

售價:HK$ 95.8

 

內容簡介:
本书通过回顾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历程,根据不同的图书馆具有的不同历史背景、建筑外形特征、空间布局方式和室内装饰风格,对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进行不同历史阶段的划分,厘清不同建筑设计理念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影响,以期为研究图书馆的建筑史和事业史开拓新的视点,进而为观察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提供新的切入点。
關於作者:
罗惠敏,1985年生,广东广州人。2008年至2010年就读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攻读设计艺术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攻读图书馆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设计学和图书馆学论文十余篇,其中大部分被EI、CSSCI收录。现就职于中山大学图书馆业务办公室,从事馆务宣传推广及活动组织策划等工作。
目錄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复古主义的余波:古为今用的图书馆建筑形式
2.1 古典形式的借鉴
2.2 基本的空间分区
2.3 结合新材料的空间界面
第3章 现代主义的萌动:关于图书馆功能的思考
3.1 复古遗风及其批判
3.2 需求催生的空间类型
3.3 功能主导的空间组织
第4章 现代主义的顶峰:灵活通用的馆内空间
4.1 空间关系重组
4.2 动态的建筑空间
4.3 模数设计方法
第5章 后现代主义的审视:图书馆文化内涵的表达
5.1 当代图书馆的角色要求
5.2 有机的组织形态
5.3 公共空间的重塑
5.4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第6章 图书馆宏观空间组织
6.1 空间需求和联系
6.2 空间组织原则
6.3 空间组织方式
第7章 当代图书馆的微观空间设计
7.1 藏阅一体空间
7.2 非书资源藏阅空间
7.3 泛阅览空间
7.4 公共空间
第8章 结论
8.1 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核心的发展特点
8.2 图书馆空间设计实践活动的演变特征
8.3 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內容試閱

图书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大学的文化标志。图书馆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化标志,不外乎两层基本意义:一个是精神层面的图书,另一个是物质层面的建筑。不论是作为精神层面的图书,还是作为物质层面的建筑,它们都是以文化具象的形式呈现,既具有文化的易识别性,又具有文化的标志性,看一眼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图书馆发展状况,就可以知道其文化的发展水准;倘若图书馆能够成为一地的文化地标,其文化标志性则一目了然。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书和馆舍是最能够代表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二者相生相成,互为表里,浑然一体,缺一不可。
中文图书馆一词是晚清国人对英文Library和法文Bibliothque的汉译,从构词的角度来看,基本上保持了对应的关系:英文Library由lib(图书)和rary(收藏处所)构成,法文Bibliothque同样是由biblio(图书)和thque(收藏处所)构成。正因为如此,在英文Library和法文Bibliothque传入中国之初,藏书楼和图书馆作为汉译词语曾经同时流行差不多10年,到了清末新政时,因为朝野上下多步武东瀛,而图书馆一词在日本通用,于是图书馆才迅速超然于藏书楼之上,成为普遍流行的词语,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如是说来,图书馆在构词上也就是图书之馆的意义,图书与馆舍自然是图书馆的根本构成要素。
1932年,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将图书馆的构成要素概括为书、人、法。1934年,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将图书馆的构成要素总结为图书、人员、设备、方法。杜定友的图书馆三要素和刘国钧的图书馆四要素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其共同特点都是将图书列为首要要素,且不约而同地忽视了馆舍这个根本构成要素。这是一个致命的缺憾,因为无论是三要素,还是四要素,在缺乏馆舍这个根本构成要素的时候,就是一盘散沙,根本就不能构成图书馆,甚至什么都不是。有趣的是,80多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界对此盲目崇拜而鲜有质疑,于是,馆作为图书馆的根本构成要素之一也就一直是一个认知的盲点。
1957年,刘国钧将四要素修正为五要素: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与设备、工作方法,不过是把人员拆分成读者、领导和干部,在设备之前加上了与之并列的建筑。从逻辑上讲,这种修正未必就更加完善,因为人员可以包含读者和馆员,而读者、领导和干部则排斥了作为大多数的普通馆员,这是个退步,此外,建筑与设备亦非并列关系。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五要素将建筑列入了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之中,虽然只是与设备共同构成一个要素,而不是独立地成为一个构成要素。
几乎在刘国钧提出图书馆五要素的同时,1955年,一生从事图书馆工作、晚年失明仍然出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的20世纪伟大文学家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在《关于天赐的诗》的中写道:上帝同时给我书籍和黑夜,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他让一双失去光明的眼睛主宰起这卷册浩繁的城池,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如今,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早已成为世界流行的对图书馆的赞美诗句。可是,图书馆的模样又是什么样子?如果诚如博尔赫斯所言是卷册浩繁的城池的样子的话,那么,也就是丰富的藏书加上广大的建筑的模样。
早在1944年,博尔赫斯还写过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巴别图书馆》(Babel Library),虽然图书馆不是《巴别图书馆》的主题,但是,博尔赫斯以人类祖先为了同类不至于全分散在地上而建造的指引方向的标志性建筑巴别塔来形容图书馆,毫无疑问特别强调了图书馆的模样。
杜定友(1898年1月7日~1967年3月13日)、刘国钧(1899年11月15日~1980年6月27日)和博尔赫斯(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3人出生年月相近,且都是毕生从事图书馆工作,可是对图书馆建筑的认识竟截然不同。
杜定友和刘国钧是我国20世纪的图书馆学大师,他们的学术思想影响了几代人,且多被奉为圭臬。正因为如此,就图书馆的构成要素而言,我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建筑和空间的研究始终不够重视,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和模仿欧美模式,几乎没有什么模式创新,而以天一阁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图书馆建筑传统亦没有得到继承和弘扬。博尔赫斯是阿根廷20世纪的文学巨匠,其图书馆学成就也许不及北刘南杜,但是,其有关图书馆的文学作品却被全世界传颂,以致近20年来我国大凡有宏伟壮丽的图书馆新馆问世,人们总是习惯用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来形容。这的确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耐人寻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馆的新馆建设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捐建为特色的图书馆新馆建设高潮,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各类型图书馆的新馆建设高潮,第三次是近几年来公共图书馆的新馆建设高潮。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图书馆新馆建设大多因循藏、借、阅三线制的分区式设计;20世纪90年代以后则流行藏、借、阅一体化的模数式设计;进入21世纪后则流行模数式与空间再造相结合的设计。就21世纪以来的空间设计而言,无论是空间组织还是空间再造,基本上都是在追赶欧美图书馆的潮流,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创意空间(Creation Space)、创客空间(Maker Space)等貌似新潮,亦不过因袭模仿而已,并无多少创造发明。究其原因,不明图书馆建筑和空间的历史发展源流及其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联作用自然首当其冲。
《大学》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因此,研究图书馆建筑和图书馆空间,首先必须了解和认识图书馆建筑与空间的发展历史,然后才可能有所发明和有所创造。罗惠敏博士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悉心梳理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世界各国图书馆的建筑历史,抽丝剥茧,从复古主义的图书馆建筑形式,到现代主义的图书馆空间组织,再到后现代主义的图书馆空间重塑,在我国第一次系统地揭示了近几个世纪以来图书馆建筑模式和空间设计理念的发展变化。从图书馆学术史的角度来看,罗惠敏博士的《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研究》乃是一部图书馆空间设计思想史,从中可以领略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的发展脉络和思想精华,弥补了我国图书馆空间设计思想史的阙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图书馆建筑的研究,大抵呈现图集多而专著少,建筑设计界的研究多而图书馆学界的研究少的局面。这也是势所必然,因为建筑学和建筑设计本身就是博大精深的工学,而图书馆学则是博古通今的社会科学,隔行如隔山,二者兼备的学者并不多见。罗惠敏博士从本科到硕士攻读的是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在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园林设计等诸多方面颇有造诣,因为受其母亲的影响,一直对图书馆充满了情怀,攻读博士学位时终于如愿专攻图书馆学,艺术设计功底和图书馆学才识的有机结合,使罗惠敏博士对图书馆空间设计的理解、认知和研究有了不同于单一学科背景研究者的多学科优势。这种多学科学术背景的优势,在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的研究上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体现。
在图书馆空间设计的研究上,罗惠敏博士并没有止步于纯粹思想史的研究,而是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图书馆宏观空间组织和微观空间设计两个方面,阐发了图书馆空间组织的原则、方式和设计方法,其学术见地颇有建设性,可资图书馆界实践之借鉴与参考。这正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值得赞赏。
资源为王,这是图书馆的铁律。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也有服务为王或者技术为王之类的说法,虽然在一定阶段特别强调一下服务和技术的重要性也未尝不可,但终究还是有点本末倒置。图书馆的根本是资源知识资源和空间资源。建设知识资源和发展空间资源是图书馆繁荣昌盛的根本和王道。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证明:图书馆的知识资源是多多益善,空间资源也是越多越好;图书馆的藏书有多丰富,图书馆的文化就有多深厚;图书馆的建筑面积有多大,图书馆的服务舞台就有多大;图书馆的空间设计有多完美,图书馆的文化形象就有多美丽。
如今,罗惠敏的博士论文《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研究》正式出版了,在我国图书馆学术思想史的体系架构上填补了一面长期空缺的学术思想史之墙,使我国图书馆学术思想史的体系架构更加完善,令人欣慰。借此机会谨向图书馆界予以推荐,并祈望更多同仁重视图书馆空间资源,进一步研究图书馆建筑和图书馆空间设计,以推动我国图书馆的全面发展。
是为序。
程焕文
2017年12月9日
于中山大学康乐园竹帛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