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儒家仁爱思想研究

書城自編碼: 304514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杨清虎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916264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7-01
版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6.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九州天下: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 九州天下: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

售價:HK$ 69.6
Hadoop大数据集群部署及数据存储项目化教程
《 Hadoop大数据集群部署及数据存储项目化教程 》

售價:HK$ 57.6
隐藏的文脉:北京书院述微( 作家解玺璋文化随笔   溯源北京文脉,追摹文士遗风)
《 隐藏的文脉:北京书院述微( 作家解玺璋文化随笔 溯源北京文脉,追摹文士遗风) 》

售價:HK$ 57.6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

售價:HK$ 114.0
Xilinx FPGA权威设计指南:基于Vivado 2023设计套件
《 Xilinx FPGA权威设计指南:基于Vivado 2023设计套件 》

售價:HK$ 237.6
闽南人及其邻近族群:郭志超教授人类学随笔
《 闽南人及其邻近族群:郭志超教授人类学随笔 》

售價:HK$ 153.6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访谈
《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访谈 》

售價:HK$ 129.6
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 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

售價:HK$ 69.6

 

編輯推薦:
仁爱观念,由古而来,面向未来,承载着更为宽广的内涵,影响着人们对哲学、对心灵、对情感、对社会的无限追逐和向往。
本书深刻挖掘原儒仁爱思想内涵,细致总结、归纳三十多年来众多学者对仁爱思想的研究,全面对比、讨论仁爱与其他思想异同,深入思考仁爱的价值,以及在思想重构背景下的当代意义。
內容簡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思想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儒家的仁爱思想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广泛适用性,应大力推广,以应对*个人主义的社会弊病,维护世界和平。
本书从儒家仁爱思想的起源、演变、现代价值进行了梳理,重点从孔子、孟子、荀子、韩愈、张载、王阳明、孙中山的仁爱观出发,对传统中国广泛存在的仁爱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宣扬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關於作者:
杨清虎,男,陕西省西乡县人,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201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硕士,2012年破格评为讲师,201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现代化、古籍整理,已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目錄
目录
引 论
一、何谓仁
(一)儒家思想核心仁
(二)仁学体系的构建与重建
二、何谓爱
(一)爱的研究
(二)儒家的爱观念
(三)爱观念的影响
(四)从仁爱到爱的延伸
三、仁与爱
(一)古代仁与爱的认识
(二)现代仁与爱关系研究
(三)爱人与仁爱
(四)何谓仁爱
(五)仁爱思想的研究
四、仁爱与博爱
(一)博爱的内涵
(二)博爱与仁爱
(三)博爱与兼爱
(四)博爱思想的现代价值
五、仁爱与兼爱
(一)兼爱思想概说
(二)仁爱与兼爱的比较
六、圣爱与仁爱
(一)爱有无差等
(二)爱的基础有异
(三)中西仁爱观的比较
(四)中西仁爱观的互动
七、孔子的仁爱思想
(一)《论语》的仁的诠释
(二)《论语》的爱的观念
(三)孔子仁爱思想的层次性
八、孟子的仁爱思想
(一)从仁到爱物
(二)爱物到推爱
(三)对孔子仁爱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九、荀子的仁爱思想
(一)爱己
(二)亲不爱
(三)爱以礼行之
(四)以孝忠为爱
十、韩愈的仁爱思想
(一)韩愈改造仁爱的思想源流
(二)博爱:仁爱的一种思想革新
十一、张载的仁爱思想
(一)张载仁爱思想的内涵
(二)张载仁爱思想的创新
十二、王阳明的仁爱思想
(一)知行合一的仁学体系
(二)万物一体之仁的仁爱思想
十三、近代思想家的仁爱思想
(一)以仁为本体
(二)以仁追求共通
(三)以爱中西合璧
十四、当代仁爱思想的理解
(一)基于传统的文化
(二)当代仁爱精神的特点
十五、当代仁爱思想的价值
(一)学术方面的价值
(二)社会道德、伦理方向的价值
(三)经济发展方面的社会价值
(四)当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五)政治理论的重要话题和关注点
(六)其他价值
十六、仁爱思想研究评述
(一)仁爱思想的研究特点与趋势
(二)仁爱思想研究的局限性
(三)仁爱抽象与具体观念的混淆
(四)仁爱思想研究展望
十七、结语
附录一:关于仁、爱的成语
附录二:相关名言
附录三:相关文献
(一)仁爱思想相关文献
(二)博爱思想相关文献
內容試閱
引论
仁爱思想由来已久,上古帝王以仁爱治天下,皋陶有仁,宁失不常之罪,不枉不辜之善,仁爱之道。伊尹诰王民罔常怀,怀于有仁。周公用人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仁爱之道,古人崇之,即是帝王之道,亦是民众察人准则,历代学者见仁见智,是穷其一生探索的哲学真谛。春秋之末,孔子以爱释仁,首倡仁爱,开创仁爱思想教化的先河。此后数千年,仁爱思想经久未衰。
儒家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具有虚与实、疏与近、刚与柔的多重特征。孔子言行强调大爱之仁,又不放弃小爱的践行,主张从爱的实践追寻爱的理想。孟子以爱民、爱人为发端,强调爱的推而广之,爱成为一个无限循环追求的极限。荀子主张以礼爱人,拓展了爱的实践,爱附加了诸多的条件,将爱的理想与实践糅合提炼。仁爱是抽象的,仁爱是具体的,亲亲疏疏、虚实之间,让大仁大爱大放异彩,充满深情和深意。由先秦儒家学者所给予阐释的仁爱,都已附带了如此种种的内涵意蕴。时光流逝,经过两年多年的岁月洗涤,人们不断感悟,让仁爱思想承载了愈来愈深厚的哲学和伦理内容,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倾诉。当代仁爱观念,由古而来,面向未来,承载了更为宽广的内涵,博大精深,影响着人们对哲学、对心灵、对情感、对社会的无限追逐和向往。
在当前对仁爱的研究中,因为仁爱融会了仁与爱的双重思想,既是一种承载儒家核心精神的哲学本体,又被赋予了儒家礼治外在表达的情感行为。因此,仁爱思想的研究,是对儒家核心思想仁的研究,仁是一种统摄诸德的伦理道德,有道德和哲学方面的价值。对仁爱的讨论,也是对爱,对仁者爱人,对具体的爱人,对仁的具体表达的研究。两者相得益彰,仁体爱用,合二为一,将仁学体系推演至社会各个层面,又把爱的行为给予升华,儒家的仁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本体和情感表达,而是赋予了内圣外王、知行合一,价值内省与行为外化相互统一的多重文化复合体。
正是仁爱思想的这种多重功用,使得它有着重要的价值,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学术兴盛,学界在学术、道德、教育、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给予重视和关注。全方位的研究不仅让仁爱思想广泛传播,更是给予了全面阐发,硕果累累。从目前研究来看,仁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构成,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研究杂乱,体用不分,论述重复,材料缺乏,或者过分夸大仁爱作用等等问题。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仁爱思想还具有丰富的研究空间。
儒家思想是两年多年中国文化的思想核心,其仁爱思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尤其是儒家仁爱在历史社会发展中的孕育、发展、丰富、时代化,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整体的演进过程。本文就三十多年来学者对仁爱思想的研究给予总结和归纳,期冀通过对原儒仁爱思想内涵的挖掘,对仁爱与其他思想的比较和讨论,并在现有仁爱思想研究的基础上,深刻思考仁爱的价值,以及在思想重构背景下的当代意义。


一、何谓仁
讨论仁爱思想,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先要弄清楚仁爱这个词汇的基本含义。而要弄清楚仁爱,就必须要先从仁与爱各自的意义入手。其中仁在现代儒学中处于本体地位,因而阐释起来就有些复杂,但却非常有必要。
(一)儒家思想核心仁
仁爱作为一种情感观念,简单来说就是指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是一项具体的人类思想活动。仁爱思想又不那么简单,因为很多研究中提及的仁爱代指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而仁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既涵盖了具体的爱人,又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儒家思想观念。仁爱思想如果被抽象化,那么它在大多数情况下的概念则较为宽泛,仁是人学,或是仁学体系的简称,下面简要论述一下仁的研究情况。
1.仁字
何谓仁,《说文》曰:亲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古文仁或从尸。这个忎,到底是身还是千,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来看,大家对此是有争议的。如果是身,那么仁就可以写作,相比较原来对仁字的认识,这个身心合一而成的仁,其内涵起源就所有变化,从多个心的状态理解转变为身与心的组合。从孔子对仁的解释来看,这个身心结合,要更符合仁的本意。
近三十年来,对于仁字的研究有了一些新观点,学者开始把仁字的起源上溯到了甲骨文,有人认为甲骨文没有仁字,如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胡厚宜主编的《甲骨文合集释文》、姚孝遂主编的《殷墟甲骨刻辞内纂》、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都没有收录仁字,但也有人认为甲骨文已经出现了仁字,孙海波、马如森编写的甲骨文字典则对仁字给予了收录。由于甲骨文争议的存在,所以大家对仁字的解读仅限于忎。随着考古学的不断进步,战国文字被大量释读,以罗福颐编《古玺文编》为代表,字受到仁爱思想研究者的关注。庞朴以郭店楚简为地下文献材料依据认为,忎由发展而来,由于声符被简化,所以身心便被误认为千心。由于战国仁字的释读,由此引发了对仁含义的再讨论。对仁的解读开始从氏(尸)族的代名词,逐渐转移到从道德起源层面解读仁字。庞朴就说:仁德并非某个氏族所专有,也不是从哪儿借鉴和复制而来的傥来物仁者人也,他本是人类(凡有心者)所持有和所必需的美德,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天命之性。
由于甲骨文对仁字的不同认识,在仁含义的解读上,也就出现了很多看法。余治平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为材料发现郭店楚简中已出现仁字,而且含义已经相当丰富。他认为,在《尚书》《诗经》《周礼》等汉代以前文献中,仁的含义主要涉及王者为人的品格与德性,爱人、亲人,并能够推之于物。与具体的人事相联系,仁或指一种能够见之于外的美善行为,或指一种深藏于内心的良好意识。刘康德认为,从身从心更符合仁的仁者爱人思想,仁具有原始的生理元素。把仁归于情感成为学者解读仁的一种方式,形成了从字源上把仁归结到道德伦理的视角进行研究。
2.仁思想的诠释
除了从文字学视角来考察仁以外,对仁的解读其实还有很多的观点和看法。梁启超认为,孔子学说最主要者为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言道言政,皆植本于仁。仁之一字,孔子以前,无人道及以仁为人生观的中心,这是孔子最大发明,孔子所以伟大,亦全在此。以梁启超为代表,肯定仁在孔子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观点,得到了当代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也是有争议的。张劲就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和,施忠连说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是文明的表征。宋大琦认为,儒家的核心思想,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仁礼。冯增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十年的孔子研究认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在学术界存在仁礼仁、礼不可分中庸说孝佛说等多种看法。
近几十年来,对于仁思想的诠释,大多数学者主要还是坚持蔡元培的统摄诸德说,杨国荣和陈玉森坚持道德伦理说,认为仁是包括孝、悌、忠、恕、智、勇、恭、宽、信等所有儒家伦理道德的一个行为准则。罗国杰以传统道德为视角,把仁爱划为一种道德规范加以论述,阐述了仁爱在传统道德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价值。张践也说,仁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范畴,可以将人类一切美德囊括无遗。郭兰芳认为仁的含义极广,道,也即仁。忠是尽己之心力以助人,恕是不以己之所恶施于人。忠是就仁爱的积极方面而言,恕是就仁爱的消极方面而言,合忠与恕,便是仁。
3.仁思想的价值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走向多元化,对儒家思想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仁思想的研究也走向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研究主体也出现了老、中、青交替以及大陆、港澳台及海外新儒多派竞相争鸣的局面。随着学科研究的细化,仁的思想已经成为一个涉及伦理学、文字解释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核心概念的研究问题。
近几十年出版的诸多伦理思想史,都把仁爱纳入其中进行讨论,肯定了仁爱思想在传统伦理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老一代的学者,仍然倡导仁的主体价值和核心地位,认为爱是儒家思想的最高标准。冯友兰以蔡元培关于仁乃统摄诸德,完成人格之名的说法为依据,他晚年总结说:《论语》记载孔子讲仁的地方很多,而其内容都不一致。他所讲的仁的确切意义究竟是什么,前人的说法也不一致。我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认为:《论语》所讲的仁,有些是四德(仁、义、礼、智)或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而居其首;有些是全德之名,包括诸德。
大多数学者以唯物立场,肯定了仁思想的道德作用和哲学价值。张岱年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关于仁的界说。仁要求人我兼顾,彼此互相,这应是人际关系的一个根本原则。张岂之、汤一介也有类似观点,张先生认为所谓的仁就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仁几乎包含了一切优秀的道德品质。每一种美德都是仁的必要条件,而不是仁的充分条件。只有全部美德的总和才构成仁。
冯友兰认为仁包含了伦理学和哲学两个范畴的问题,作为全德之名的仁,是最高的精神境界。只是,有学者认为,冯友兰对孔子的仁作为哲学范畴的含义是什么或如何显示没有具体指出。徐复观也有把仁作为一种哲学观点讨论的倾向,《论语》上所说的仁,是中国文化由外向内的反省,自觉而发生的对人,对己的要求与努力的大标志。爱人乃是自反自觉之一个结果,若仅就个人来说,这本是主观的东西,但就其每一个人皆可以自反自觉以达到此状态及要求与努力来说,同时又是客观的。所以孔子可以将其概括为一个仁的观念以作为学的最高标准。他认为当把仁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看时,它是我们知识所要求了解的一门学问。但是,单就仁的自身而言,它只是仁的自觉地精神状态,即是要求成己而同时即是成物的精神状态,此种精神落实于具体生活行为之上的时候,即是仁的一部分地实现;而对整体的仁而言,则又是一种工夫、方法。即所谓仁之方。汤一介明确指出仁者爱人是适应封建主阶级的要求,仁的思想具有阶级性,具有尚贤的意思,不仅是一个政治的道德的范畴,而且是他的哲学范畴。从学者仁的现有认识和使用来看,仁至少是一个涉及了众多学科的一个理论范畴,既是一个哲学问题,又是一个伦理学问题。
仁含义广泛,是统摄诸德之仁,是伦理之仁,是政治之仁,是新时期的道德之仁,是生态之仁,气论之仁,是现在的仁学和人学之仁。可以说,仁不仅仅指的是爱人的具体情感行为,更是儒家理论体系的高度浓缩与概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