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网络治理 中国经验和路径选择

書城自編碼: 301828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何明升,等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646826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30/450000
書度/開本: 128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7.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售價:HK$ 95.8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售價:HK$ 83.8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

售價:HK$ 58.8
这个甜甜圈不能卖:奇思妙想爆笑绘本(全2册)
《 这个甜甜圈不能卖:奇思妙想爆笑绘本(全2册) 》

售價:HK$ 95.8
生活中的民法典实用全书:应知应懂的法律常识
《 生活中的民法典实用全书:应知应懂的法律常识 》

售價:HK$ 106.8
饲渊
《 饲渊 》

售價:HK$ 47.8
现金为王:把利润留下来,把成本降下去
《 现金为王:把利润留下来,把成本降下去 》

售價:HK$ 82.8
经纬度丛书·巴勒斯坦人的故事:流亡者的悲情、绝望与抗争
《 经纬度丛书·巴勒斯坦人的故事:流亡者的悲情、绝望与抗争 》

售價:HK$ 105.6

 

內容簡介: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虚拟社会管理模式研究基于网络关系结构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方案及其法律支撑的最终成果。全书由四篇共十一章构成:
*篇为理论研究,系统研究网络治理的本质属性和学理基础;
第二篇为实证研究,对网络关系结构的形态与演进进行了实证、仿真分析;
第三篇为法治研究,有所侧重地研究了网络规则、依法治谣、网络媒介法治等关键性法律问题;
第四篇为政策研究,以各子课题的研究发现为基础,讨论了中国网络治理的若干战略问题。
關於作者:
何明升,男,1956年3月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网络社会学与网络法、社会治理研究。中国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5项,完成国家博士点基金课题、国家软科学课题等省部级以上重要课题10余项,担任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虚拟社会管理模式研究首席专家。已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在《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管理工程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目錄
导言1
一、本书的研究背景1
二、关于网络治理的基本观点1
三、对网络关系结构的实证分析2
四、网络法网络法治建设的学理基础4
五、中国的网络治理政策5
理 论 篇
第一章网络治理概念及其核心议题9
第一节网络治理的概念前提9
一、网络工具逻辑确立了网络治理的技术基础9
二、虚实共生范式决定了网络治理的混合特征11
三、国际政治生态影响着网络治理的政府行为12
第二节网络治理的基本内涵13
一、网络治理的逻辑起点是对网络工具的理性选择13
二、网络治理的微观形态是网民生活样态的范式化15
三、网络治理的宏观形态是网络合作关系的模式化16
四、网络治理的历史形态是自由与秩序的网络态均衡17
第三节网络治理的核心议题19
一、网络规制是否具有正当性19
二、网络治理的边界在哪里20
三、谁是网络治理的权力主体22
四、网络治理是否存在国家与民族特色22
第二章社会存在机制转换与网络理论转向25
第一节面向数字化空间的虚拟社会理论25
一、Web10架构下的数字化空间25
二、数字化空间的基本问题26
三、数字化空间的认识论基础28
第二节网络技术换代及其理论转向30
一、Web20与虚拟强耦合关系的出现30
二、从虚拟存在到关系实在31
三、先验悬搁先验悬搁的认识态度32
第三节回归生活世界的网络社会研究32
一、从虚拟实在回归本体实在33
二、重新定义主体间性33
三、绝对自由观的幻灭34
目录网络治理
中国经验和路径选择实 证 篇
第三章网络政治参与及其影响因素39
第一节研究背景39
第二节文献回顾40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40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43
第三节研究设计48
一、分析架构与研究假设48
二、变量51
三、数据55
第四节数据分析55
一、变量测量结果55
二、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67
第五节结论与讨论71
第四章网络社群的结构及其演化路径73
第一节研究设计73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73
二、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74
第二节网络社群结构演进的理论分析76
一、网络社会中的社群结构76
二、网络社群结构演进的分析模型80
第三节基于Web10的网络社群结构90
一、Web10技术及其社会化过程90
二、基于内容的BBS网络社群结构分析94
第四节基于Web20的网络社群结构110
一、Web20技术与社会化应用110
二、基于关系的网络社群结构分析114
第五节网络社群结构的演进133
一、网络社群结构的演进过程133
二、网络社群结构的演进路径135
第五章网络舆情演化模型与仿真分析137
第一节网络舆情演化的理论分析137
一、关键概念的界定137
二、网络舆情演化的要素构成140
三、网络舆情演化的进程分解及其关系153
第二节网络舆情演化中的观点聚合模型156
一、Weisbuch-Deffuant模型在网络舆情演化中的应用156
二、网络舆情观点聚合模型构建158
三、模型仿真结果与分析161
第三节网络舆情演化中的信息扩散模型170
一、网络舆情信息扩散模型构建171
二、复杂社会网络中的网络舆情信息扩散过程175
三、网络舆情信息扩散效果的敏感性分析177
第六章网络集体行动的产生机制190
第一节研究设计190
一、问题和研究意义190
二、研究方法和案例191
三、分析框架193
第二节意义建构:个体性矛盾的结构化198
一、意义建构的概念和作用198
二、意义的生产201
三、多主体意义建构与传播过程207
四、意义建构的结构化策略212
第三节共识达成:结构性紧张的我们化我们化214
一、共识概念与网络共识达成214
二、网络共识的层级体系217
三、网络共识达成的基础219
四、网络共识达成的路径223
五、共识达成的我们化策略229
法 治 篇
第七章网络规则的生成和演进235
第一节网络社会中的规则235
一、理性形成的网络规则235
二、衍生性的网络规则239
三、意义建构的网络规则240
四、历史依赖性的网络规则242
第二节网络成文规则演变原理245
一、网络规则通过问题解决而有意识建构245
二、网络规则对政治策略的响应和安排247
三、网络规则通过组织的扩散而适应环境250
四、网络规则通过经验性调适而持续更新252
第三节网络规则产生和变化的双重动因253
一、问题的外部来源: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253
二、网络社会内部的问题来源258
三、问题的建构262
第四节网络规则创建和演变的生态结构265
一、网络规则密度和问题吸纳265
二、注意力分配和问题确认268
第五节网络规则生成和演进的内在机制271
一、网络规则内活动能力272
二、制定和改变网络规则的能力277
第八章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280
第一节网络谣言的本质280
一、何为网络谣言280
二、网络谣言的生成机制282
第二节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构架286
一、网络谣言从属表达行为表达行为286
二、网络谣言法律规制存在的基本问题288
三、网络谣言的法律界定291
四、我国对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292
第三节我国网络谣言法律规制实效与问题293
一、我国网络谣言入罚的实证分析294
二、网络谣言入罚正当性不足307
第四节网络谣言规制重构与治理312
一、网络谣言法律规制的边界312
二、不遵从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316
三、利他性网络谣言的社会控制326
第九章网络媒介的法治机制330
第一节我国网络媒介法治的缺陷330
一、法律法规的结构性缺陷331
二、网络媒体法的内容性缺陷331
三、法律主体的协调性缺陷332
第二节网络媒介法治的基本原则333
一、保护网络文化产业发展333
二、坚持技术中立334
三、多主体权利与义务协调发展336
第三节网络媒介法治的路径分析337
一、由媒体行业立法转变为网络立法337
二、由规制媒介组织转变为规制媒介渠道和平台339
三、由注重外生组织转变为注重内生组织341
四、由限制特定行为转变为保护基本权利342
第四节我国网络媒介的立法模式343
一、统一立法与监管模式343
二、跨媒体横向一体化立法及法治监管344
三、以媒介融合与功能细分为基础的权利义务346
四、阶梯式分权法律监管348
政 策 篇
第十章网络治理的政策工具与推进逻辑353
第一节网络治理形态与政策工具的可通约性353
一、互联网建设方式对网络治理形态的决定性作用353
二、现实新闻制度对网络治理形态的亲和性制约355
三、脱域现象与网络政策工具的可通约性357
第二节基于可通约性检视的网络政策工具谱系358
一、关于网络政策工具的一个谱系排列358
二、自愿性工具的功用与构成359
三、疏解性工具的功用与构成360
四、调节性工具的功用与构成362
五、规制性工具的功用与构成363
第三节不同网络观指导下的治网逻辑和工具选择364
一、网络异时空观的治网逻辑与工具组合364
二、网络亚社会观的治网逻辑与工具偏好366
三、网络新媒体观的治网逻辑与工具选择367
第十一章中国网络治理的定位及现实路径370
第一节契合社会存在机制的网络治理方式370
一、网络社会存在机制是治理有效性的内在基础370
二、以网络社会存在机制为基础的规则重构374
第二节嵌入现实治理体系的网络治理安排378
一、网络制度安排是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379
二、以虚实相宜为导向的网络治理安排382
第三节融入法治中国进程的网络公序良俗387
一、法治中国进程中的网络场域387
二、以法治网络为目标的网事秩序建设390
参考文献397
重要术语索引421
后记427
內容試閱
总序
华东政法大学的社会学学科,走过了一段特殊历程。早在1908年,圣约翰大学就在全国最早开设社会学课程,中国人科学认识社会,连通世界的脚步,由此启程。1952年,在圣约翰校址上,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九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组建成立了华东政法学院,后因历史原因学校停办。1979年华政复校,社会学课程重新开设,老院长曹漫之先生荣任上海市社会学学会会长。为适应现代法治社会发展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需要,学校于2003年5月重新组建社会学系,下设社会学、社会工作两个本科专业,2009年扩建为社会发展学院。重建后的社会学学科,将苏州河畔的厚实凝重延续到上海的发祥地和文化之源,在松江新城这块热土焕发了新的生机,专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学生数量不断扩容,迈入了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连续两期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记得2010年发布的《社会发展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纲要》将总体目标确定为:以法学为依托,逐渐实现以法律社会学和社会治理为特色的多学术领域协调共生发展,成为在全国有特色、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社会学院。之后,社会发展学院获得了20102012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经过随后的三年建设,社会发展学院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综合实验室,初步形成了四个优长学术方向,即网络社会学与网络治理、法律社会学与社会治理、司法社会工作、警事社会学。这一时期的科研成果,汇集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华东政法大学社会管理文丛。
本次汇集的书稿,是第二期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20132015)的科研成果,包括《从生存到发展:转型时期农民工城市创业研究》(李俊),《时代镜像中的性别之思》(马姝),《网络治理:中国经验和路径选择》(何明升),《组织发展与社会治理以合作社为中心》(井世洁),《移地升级中的集体选择与市场秩序基于一个汽配市场集体搬迁的实证研究》(杨义凤),《朝圣者的困境:中国宗教群体边界研究》(郭慧玲),《转型与重建: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变迁》(孟超),《社会支持与老年人主观生活质量研究》(瞿小敏),《网络舆情的演化模式与应对策略》(张伟)。丛书的作者多为年轻人,无论是年龄还是作品都洋溢着一股勃勃向上的生气,代表着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学学科的未来。
我作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负责人,经历了社会学学科不断成长、逐渐壮大的全过程。同时,我又以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和社会学学科带头人的身份,经历了与学院同仁和学科团队共同求进的过程。2009年9月25日,当我们在昆山彻夜讨论学科建设与科研方向时,没有人想到这个夜晚会与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不期而遇,但我们都预感到了其对学院和学科发展的巨大影响。同年12月18日,我们曾为什么是司法社会工作争辩得灰头土脸,但却催生出全国第一本《司法社会工作概论》以及颇具自身特色的学术方向。再后来,我们边学边做边建设,又开拓出前景无限的警事社会学新领域。经过20102012年三届法律社会学论坛的培育,中国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我校被选举为副会长单位;以20122014年三届网络社会学论坛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网络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我校为会长单位。
目前,华东政法大学的社会学学科设有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拥有社会管理、社会工作两个硕士点,并且在法律社会学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人员,在校学生700余人。连年举办的社会发展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将教学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虚拟社会管理模式研究基于网络关系结构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方案及其法律支撑及多项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的成功获批更是将学科建设推到了一个新高度。这期间,我们所有的人都迈出了个人的一小步,并将其汇聚成了社会学学科的一大步,而这一大步必将成为继续迈向明日之巅的理想阶梯。
在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华东政法大学社会治理文丛就要和大家见面了。此时,我首先要感谢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自2010年以来连续两期的资助,没有这个经济基础,有些事情想办也是办不了的。我还要感谢华东政法大学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对社会学学科的关怀和支持,在一个一法独大的法科院校,这一点尤为难得。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感谢与我同在、共同奋斗的本丛书作者群和社会发展学院师生,我们一起付出了值得付出的美好时光,也得到了应该得到的美好生活。
何明升
2016年10月30日
于上海松江大学城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