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治理研究

書城自編碼: 301331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罗云川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101233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52/24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13.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晚明的崩溃:人心亡了,一切就都亡了!
《 晚明的崩溃:人心亡了,一切就都亡了! 》

售價:HK$ 71.8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售價:HK$ 81.6
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人:从但丁到伽利略
《 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人:从但丁到伽利略 》

售價:HK$ 117.6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售價:HK$ 57.6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售價:HK$ 58.8
超级制造
《 超级制造 》

售價:HK$ 143.9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售價:HK$ 69.6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售價:HK$ 82.8

 

編輯推薦: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传播社会核心价值、满足社会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为目标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总称,其在弘扬主流文化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强公民幸福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十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取得长足进步,同时,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同社会公众的需求不对接、服务效能较低、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亦日益突出。从组织角度分析,结构上以政府及其所辖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主体的一元制供给抑制了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协作,机制上行政任务导向的运作逻辑使供给端缺乏对需求端的关注和响应,传统科层管理模式形成的各自为政、自上而下单向度、组织缺乏开放性与协作性,是导致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此,本文从更有利于达成公共文化服务目标出发,基于对公共文化服务结构特征与环境条件的分析,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管理模式应在继承科层管理模式优点基础上,向网络治理模式进行创新性转换重构。
內容簡介: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给多元文化的传播、文化融合和文化全球化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不良文化冲击主流文化、网络市场秩序失衡等问题不断涌现,给网络文化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书从网络治理视角出发,系统、全面地探讨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优化和机制设计问题,揭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的动力因素及相关要素,就下一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更有效地实现网络治理目标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和具体参考。
關於作者:
罗云川,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公共文化研究与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等多项*和省部级课题,曾在《图书馆建设》《图书与情报》《中国图书馆学报》《学术界》等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3部。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网络治理研究
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研究
第四节 综合评价
第三章 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治理模式引入
第一节 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管理模式分析
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第四节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模式的体系框架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治理结构
第一节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的主体及其角色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关系
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中不同层级的治理侧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治理机制
第一节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机制的机理与构成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的动力因素
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的行为要素
第四节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的保障要素
第五节 治理要素与动力因素的关联分析
第六节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的博弈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治理实践
第一节 实践案例分析: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社会化合作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內容試閱
序一
探索民族振兴富强之路,建设一个文明强盛的伟大国家,从来都是有识之士自承的使命和追寻的梦想。通观历史长河,王朝兴衰更迭,物质此起彼落,唯有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承载的民族精神永恒浸润且影响前行的民族和国家。
文化从来都承载民族之魂,传承民族精神。文化是历史进程中人类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文化都伴随着人类的进程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可以被传承的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生存样式、传统习俗等,以有形和无形的态势凝结在物质之中,弥散在社会体系的任一细节。文化以其无形的浸润、育化、约束显示出其对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的非强制性的巨大影响力,这种力量不仅可以表现为对正义和高尚的宣扬,同时也对低俗与阴暗给予打击乃至摧毁。这不仅仅是文化展示出来的力量,同时也表现出在不同环境下文化现象细密的基因般的相通和关联,呈现出文化中蕴含的不朽的生命现象。文化在生命的行走之中,不仅伴随着历史进程呈现出传承性,同时因其存在基因的相似和关联呈现出文化存在核心、主体和层次,自然也呈现出文化的多元和区域之间不同文化风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浸润。
区域间文化的相互关联,从组织理论的角度来看,呈现为网络状态,具有网络组织的样式和特征。这一特征为文化治理提供了多元治理的逻辑,也展现了治理的管理学内涵和组织模式借鉴。
文化作为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手段,要发挥其育化作用,通过其无形力量弘扬公平、正义,传递光明、传递正能量,传承民族和国家精神,将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
借助攻读博士的机会,罗云川同志静下心来,认真回顾和思考工作中的所有,借鉴管理学和组织治理的理论,积极探索一种可行且符合生活客观和文化内涵的文化治理模式,显现出他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责任。期盼这一有益探索和产生的成果,能够有效地改善并提升公共文化治理绩效,提升民族素养。
本书是罗云川同志在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期间开展研究取得成果基础上形成的专著。作者基于对文化本质属性以及文化内在的管理学内涵和组织治理特征的理解,从网络治理视角出发,以提高公共文化浸润、渗透和服务能力为目标,致力于系统、全面地探讨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优化和治理机制设计问题。作者在系统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特征、服务目标与组织行为等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文化属性中展现的管理学内涵和组织模式借鉴,提出改进公共文化层级治理为网络治理的新治理模式;在分析多元主体动力因素与治理要素作用机理的前提下,提出了动力-行为-保障的三维网络治理机制,形成了治理模式与治理机制的内在逻辑和统一,提出具有一定开创性的治理模式、机制、路径与方法,以确保治理模式得以落实,依据文化现实的基因关联特征显示出该治理体系不仅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亦有较强的现实参考价值。同时为了有效发挥治理机制的作用,作者结合演化理论,提出了公共文化治理对策及治理路径。
该研究揭示了公共文化网络治理过程中社会公民层面、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和基层组织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发挥文化的传承、弘扬、约束与浸润作用,激活社会网络中各节点的文化基因,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渗透力与抵达性。
我作为罗云川同志的博士生导师,看到他能将所研究的成果以专著形式整理出版,深感欣慰。希望罗云川同志能够继续努力,为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是为序!
阮平南
2017年4月13日于北京工业大学
序二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做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和体制机制改革等一系列重点任务,公共文化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云川的新著《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治理研究》堪称公共文化理论百花园中的一部力作。本书紧抓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趋势,从网络治理的视角,对多元化主体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系与治理结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的作用机制与要素构成、有效发挥多元主体合作效用的途径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系统化研究,研究视角独特,内容构成新颖,研究方法规范,理论分析、模式引入、问卷调查、案例解剖、政策建议有机结合,体现了作者的理论素养、学术功力和实践积淀。本书为我国公共文化治理贡献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考维度,对于完善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多年来,云川作为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业务骨干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的一员,积极投身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多项重点工作和研究课题,特别是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方面成果丰硕。这本专著凝聚了云川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长期的系统思考,是云川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的研究成果。我为云川新著的出版感到高兴,敬佩云川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以顽强的毅力埋头学术研究,也期盼能不断看到云川新的研究成果问世。
李国新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言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社会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为目标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总称,其在弘扬主流文化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强公民幸福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十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取得长足进步,同时,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同社会公众的需求不对接、服务效能较低、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亦日益突出。从组织角度分析,结构上以政府及其所辖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主体的一元制供给抑制了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协作,机制上行政任务导向的运作逻辑使供给端缺乏对需求端的关注和响应,传统科层管理模式形成的各自为政、自上而下单向度、组织缺乏开放性与协作性,是导致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为此,本书从更有利于达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出发,基于对公共文化服务结构特征与环境条件的分析,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管理模式应在继承科层管理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向网络治理模式进行创新性转换重构,并运用系统分析、案例研究、演化博弈、模拟仿真等方法,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以及有效发挥机制效用的治理途径等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寻求解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诸多问题的治理路径,另一方面尝试对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体系进行构建。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对多元供给主体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系与治理结构进行研究。将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之中,使供给主体结构由一元制拓展为多元化,在剖析多元主体属性特征及其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中的角色基础上,研究多元主体的组织关系、行为互动关系、网络形态及网络结构的动态性和稳定性,认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组织结构是一种有核的、可渗透类型,政府是其核心节点;多元主体因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类型不同而存在不同的角色定位与交互关联,形成政府牵头型、政府参与型和自组织型3种行为互动关系。从纵向来看,国家、地方和基层在治理侧重点上存在差异,国家层面治理侧重于文化认同,地方层面治理则侧重于能力支撑,而基层层面治理侧重于服务提升。
(2)研究多元主体网络结构下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机制及其构成要素。分析多元主体动力因素与行为要素、保障要素的作用机理,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机制具有动力-行为-保障三维视阈和协同、共享、契约、评估、激励、信息平台六个治理要素。依据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特征与资源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出治理要素的主要内容及其治理策略,治理策略包括强化公共文化资源共享五环节衔接流转、将精神-行为-分配三层面内涵的契约治理嵌入、引入协作维度进行网络治理综合评估等。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动力因素,将治理要素与动力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给出治理要素作用于多元主体动力因素上的衡量指标。
(3)研究促进多元主体合作、有效发挥机制效用的治理途径。多元主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合作与竞争、交流与互动是一个博弈过程,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多元主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效用及其博弈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演化博弈理论及方法,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治理分析模型,讨论模型假设、收益矩阵与函数构建、稳定点问题、影响因素识别以及治理强化的过程,进而有针对性地强化治理机制,以促进合作、规避风险。应用此模型,结合问卷调查和NetLogo模拟仿真,对公共文化机构与上网服务企业两类主体参与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社会化合作进行演化博弈分析,识别合作时段与内容、合作选择与激励、合作监管等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治理强化对策。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