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6)

書城自編碼: 290714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谢耘耕
國際書號(ISBN): 9787509796504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76/49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92.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版画史》
《 《中国版画史》 》

售價:HK$ 105.6
最后一章
《 最后一章 》

售價:HK$ 81.6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下卷)
《 20世纪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下卷) 》

售價:HK$ 597.6
为何只有我们:语言与演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为何只有我们:语言与演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9.6
巴西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巴西史(区域国别史丛书) 》

售價:HK$ 117.6
科学实验与编程(Python版)
《 科学实验与编程(Python版) 》

售價:HK$ 70.8
直升机突击:美国陆军航空兵:1962—1973
《 直升机突击:美国陆军航空兵:1962—1973 》

售價:HK$ 167.8
东方美学口袋书 中国颜色
《 东方美学口袋书 中国颜色 》

售價:HK$ 47.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8.5
《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2016) 》
+

HK$ 133.5
《 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
+

HK$ 55.5
《 社交网络时代的舆情管理 》
+

HK$ 59.2
《 网络舆情应对技巧 》
+

HK$ 72.2
《 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5) 》
+

HK$ 124.8
《 网络社会——新媒体的社会层面(第二版)(清华传播译丛) 》
編輯推薦:
●《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6)》依托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舆情研究优势,凝聚国内舆论学优质资源,借助大数据挖掘、社会调查、内容分析、统计分析技术等,运用多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分析2011-2015年热度排名前6000的网络舆情事件特点、传播规律和干预策略,在对比中呈现2015年网络舆情全景。
●报告包括总报告、国内舆情、国际舆情、专题研究四大板块。
●《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6)》已被列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报告培育项目。本书适合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等专业师生及从业人员使用,也是关注中国社会舆情的读者之有益读物。
內容簡介:
本书依托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舆情研究优势,凝聚国内舆论学优质资源,借助大数据挖掘、社会调查、内容分析、统计分析技术等,运用多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分析2011~2015年热度排名前6000的网络舆情事件特点、传播规律和干预策略,在对比中呈现2015年网络舆情全景。
關於作者:
谢耘耕,男,文学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2002-2004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2007-2009年。曾先后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卫视工作,有二十年的新闻采编和媒体经营管理经验。研究领域:传媒经济与管理、新闻理论与实务、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先后有三十多篇新闻作品和论文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上海新闻奖、湖北新闻奖、上海新闻论文奖等奖项。1996年10月,被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记协、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十佳青年记者称号,并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4年11月,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
目錄
序 言 协同创新推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共舆论研究/001
Ⅰ 总报告
1 2015年中国网络舆情年度报告【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001
2 中国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报告【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073
Ⅱ 国内舆情
3 2015年企业财经舆情年度报告【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137
4 2015年中国教育舆情年度报告【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177
5 2015年环境舆情年度报告【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212
6 2015年反腐倡廉舆情报告【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231
7 2015年移动舆论场谣言传播及研究【周亚琼 邴凯丽】/253
8 2015年台湾网络舆论场年度报告【邹振东 任振华 程佳佳 王宇瑾 吴佳敏】/270
Ⅲ 国际舆情
9 2014~2015年国际媒体涉华报道内容分析
基于美俄英日印五家报纸的分析【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311
10 2015年国际社交媒体涉华舆情研究报告【相德宝 段小雪】/352
11 南海主权斗争及对亚太社会舆论的影响
对2014~2015年度国外主流媒体的分析【周 雷】/381
Ⅳ 专题研究
12 政务微博的政府形象塑造效果研究【李卫东 刘 欢】/403
13 微博草根意见领袖影响力形成机制分析【王秋菊 王文艳】/414
14 反恐舆论的建构:论恐怖袭击事件处置中的话语修辞策略【汤景泰 王 萌】/424
15 2015年网络热词、流行语年度报告【孙 茜】/434
Abstract/447
Contents/449
內容試閱
序言 协同创新推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共舆论研究
自甘惜分教授提出建立中国社会主义舆论学研究体系起,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相比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舆论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多元的舆论场形成。中国现已形成传统媒体舆论场、自媒体舆论场、人际舆论场等多个舆论场共存的局面,且舆论场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第二,中国与世界的舆论场紧密相连,中国的公共事件和话题会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同样,国际舆论也会反作用于中国,影响中国的公共舆论走向。中国的公共舆论研究需要整体的升级与转型,提升研究能力,以应对全球舆论场和中国舆论场的急速变化。
一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舆情研究的缺失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国舆论场已经和世界舆论场紧紧相连。国人对世界舆论场的关注增强,国际上的重大变动亦牵动着国人的心扉;同时,国内关注的热点事件和话题会被国际媒体广泛传播,并反过来影响国内舆论场域。日益密切的国内外舆论场互动呼唤舆论学界的跟进与探究,尽管目前中国国际舆论研究已成显学,无论研究者队伍还是研究成果都已初具规模,但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研究理念落后,对舆情认识有偏差,未能全面反映舆情概况。社会舆情是民众对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热点、公共事务等中介性事件或话题的情绪、态度、意见的反映。了解舆情、掌握民意可以知百姓冷暖,明政之得失,取民间智慧,窥全球脉动。然而我国的部分研究者却将舆情当成敌情,将民意当作敌意,预设舆论与政府的二元对立立场,将舆情仅仅视为对政府可能造成冲击或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对其正效应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还有些研究者漠视舆论主体的代表性,放大少数人的意见,将个别人或少部分人的观念当成舆论,严重缩小舆论外延,如此研究得出的结论必定是有偏颇的,甚至会以偏概全、谬以千里。社会舆论是大多数人意见、情绪的表达和反映,主要搜集、整理、分析得到大多数人支持和赞成的意见是开展舆论研究的前提条件。
2.研究主题单一,范围狭窄,对现实民意和国际舆情关注不够。首先,过于关注网络舆情,将舆情几等同于网络舆情,对现实民意的关注有所欠缺。网络是我国当今最大的、最为鲜活的舆论场,最大限度保留了舆论的原生态,但网络媒介并未覆盖全部人群,网络中的沉默者大有人在,网络言论亦多有偏激,呈现一定的非理性特点,因此,在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的同时,要注意打捞那些不上网或不在网络上发出的声音。其次,对国际舆情的关注范围有待拓宽。目前我国的全球舆论研究大多限于欧美主流媒体,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注严重不足。欧美国家经济实力较强,媒介发展程度高,在全球传播格局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优势,主导着世界的舆论基调,但是欧美舆论并不等同于国际舆论,世界舆论场中存在着丰富多元的舆论声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们迫切需要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舆论动态,特别是这些国家新兴媒体的舆论动态。
3.研究方法欠缺周密性、科学性,难以呈现公共舆论的真实面貌。当代社会的全球公共舆论可以分为人际舆论、自媒体舆论、传统媒体舆论三种。所以,在研究全球公共舆论时,我们既需要关注各国传统媒体的报道,也需要关注各国民众在人际传播的和在自媒体上发布的意见,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全球舆论引导策略。然而,目前我们对全球舆论的了解仅仅停留于传统媒体舆论监测上,忽视了人际舆论和自媒体舆论的影响。加之,一些机构调查方法经不起推敲,在问卷设计、样本框、误差率、数据分析等方面存有纰漏,结果不但难以了解各国民众的真实态度,也难以呈现全球公共舆论的真实面貌。对此,我们既需要强化大数据挖掘与传统媒体舆论监测,也需要建立全球性的科学的民意调查体系,将大数据挖掘和全球民意调查结合起来,以客观呈现各国民众的真实态度。
4.研究体系不完善,缺少全球公共舆论搜集分析预警预测系统。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民意调查在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民意调查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建立起全球公共舆论搜集、分析、预警、预测系统,对全球公共舆论信息的了解,过多地依赖盖洛普、皮尤等海外民意调查机构的数据。但这些海外民意调查机构同所属国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问卷设计、报告发布等方面难掩其倾向性和意识形态色彩。通过其民意调查实践不仅难以了解国际舆情全景,更会直接导致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中陷入失语和被动状态。全球民意调查机构在发布全球调查报告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全球舆论引导者和议程设置者角色,不仅影响着全球媒体和公众议程,也影响着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对此,我们必须消除对海外民意调查机构的迷信与追捧,建立符合我国自身利益的全球民意调查机构,进行自主的全球公共舆论搜集、分析、预警、预测。

二 中国舆论学研究的升级与转型
随着中国跻身世界大国,中国舆论学研究应该树立起自身的学科地位。中国公共舆论研究要兼顾国内舆论场和国际舆论场,要汲取多元研究方法精粹,既要采取传统的文本分析,也要进行广泛的民意调查,还要进行网络大数据挖掘,开发多语种的国内国际舆情数据库和舆情分析工具,力图通过全面搜集、分析国内国际舆论,提升我国的舆论学研究能力。
1.更新研究观念,开拓中国舆论学研究的全球视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外舆论场相互影响、交互作用。国内舆论引起国际关注,国际舆论反过来影响国内舆论的现象屡见不鲜。国际国内舆论场共振对我国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提出挑战,迫切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将中国舆论放置在全球的视野和框架下展开研究。中国舆论学研究要突破过去那种聚焦于英美主流媒体研究的做法,挖掘分析国际上更多元的声音和舆论动态,尤其需要了解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舆论脉动。须知,当今世界不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单极世界,而是包含20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多亿人口的多极世界。世界舆论场中存在着丰富多元的舆论声音,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舆论声音不应淹没在西方舆论的冲击波里。
2.整合多元方法,针对国际不同舆论场进行系统科学研究。随着互联网普及,全球形成传统媒体舆论、新兴媒体舆论、人际舆论等多种舆论场,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原来囿于国外传统媒体的研究范式不免捉襟见肘,亟须拓展研究范围,对全球各类舆论场域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并开展舆论场互动、博弈相关研究。针对不同舆论场的研究应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目前我国的国际舆情研究方法过度依赖于个案研究和内容分析,虽可揭示舆情的基本特点和相关原因,但难以深入分析数量庞大、渠道多样、实时更新的网络舆情信息。有鉴于此,有必要构建舆情研究的综合框架,通过大数据挖掘、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网络调查、深度访谈、语义分析等多元研究方法,对国际主流媒体、新兴媒体、线下舆论场做系统科学研究。
3.加强技术研发,建立全球舆情监测分析预警预测系统。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多元的国家、语种和信息渠道,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使得单纯依靠人工收集、监测、分析全球舆情几乎成为不可能之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进行全球舆情的深入研究,须加强技术手段的研发,建立全球舆情监测分析预警预测系统。一方面,全方位实时监测、搜集全球各大新闻网站、博客、微博、论坛数据,利用多元社会研究方法如定点调查、现场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对全球公共舆论进行调查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依托历史数据、关联数据,结合专家预判,对全球舆论未来走势进行模拟仿真,对可能对我国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舆情节点信息及时预警。
4.打通各类数据,建立综合舆情数据库和分类舆情数据库。舆情数据库建设是深化舆情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国际舆情数据库建设还十分单一,往往只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新闻搜索和社交媒体搜索,通过数据整理和内容分析揭露国际舆情的一些现象特征,既没有对各个国家的真实民意进行调查,也没有深入考察各国特征和社会发展情况,导致既无法深入探究各国舆情的内在生成机制和演变规律,更无法对舆情进行综合研判、动态监测、快速反应。因此,我国亟须在扩展舆情信息获取渠道的同时,将新闻媒体舆情、社交媒体舆情、民意调查数据与各国的经济数据、外交数据、科技数据、军事数据、文化数据等进行有机整合,进行综合国际舆情数据库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分类舆情研究数据库,对各国和各区域的舆情进行分类研究,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舆情生成和演变机制机理。
三 协同创新,共铸高地
中国公共舆论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表现为内容的系统性,既要研究国内舆论场,又要研究国际舆论场;也表现为研究方法的系统性,既要采取传统的文本分析,也要进行广泛的民意调查,还要进行网络大数据挖掘。单凭一己之力显然无法胜任对中国舆论学的系统研究。分兵作战式的中国舆论学研究无异于盲人摸象,只及一点不及其余,中国舆论学需要协同创新来提升研究实力、开辟研究新天地。
2015年12月19日,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舆论学界集体亮相,中国舆论学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学术组织。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作为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的会长单位,以凝聚国内舆论学优质资源、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为己任,力图通过集合全国高校、研究机构的力量,协同创新,推动中国舆论学的发展。
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6)》即是中国舆论学界协同创新的一次尝试。2016年1月20日,我们通过舆论学会向全国发出征集令,邀请全国的舆论学研究者共同参与本年度舆情蓝皮书的研发,得到全国3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积极响应。因此,本书的出版是中国舆论学界首次大规模协同创新的产物,在中国舆论学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我们深信,它也将对未来的中国舆论学研究产生示范意义。本书具有以下特征。
1.体制创新。集合多个研究机构与高校,共同完成舆情蓝皮书。书中年度报告不仅收录有研发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的集体成果,更有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等国内相关院校和机构的学者为之献策献力,他们的参与为蓝皮书注入了新鲜血液。
2.研究内容创新。研究内容既包含大陆舆情,也包括国外媒体涉华舆情(见《南海主权斗争及对亚太社会舆论的影响对2014~2015年度国外主流媒体的分析》《2015年国际社交媒体涉华舆情报告》),初步实现了研究范围的扩展,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全球涉华舆情的研究成果。
3.研究方法创新。贯彻综合舆情研究框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网络舆论和现实社会舆论进行研究。如通过大数据挖掘方法分析2011~2015年热度排名前6000位的网络舆情事件特点、传播规律和干预策略,利用电话调查方法在全国开展社会热点问题调查,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国际媒体涉华舆情、移动舆论场谣言传播、政务微博中的政府形象等问题。

携全国之力共同打造舆情蓝皮书,这仅仅是中国舆论学界协同创新的第一次尝试,未来的中国舆论学协同创新,还有更多路径可以探索,比如建立舆论学协同创新中心、打造舆论学研究丛书和海外舆论学经典著作译丛等。
今后我们将通过舆论学研究委员会这个平台做出更多的探索。尽管前行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因为我们肩负着一种使命,这就是规划中国舆论学这一学科的未来。让我们携同全国舆论学研究力量,共同努力,共创中国舆论学辉煌,开拓一个学科领域崭新的未来!
谢耘耕
2016年5月18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