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讲述真相:沃尔特?克朗凯特

書城自編碼: 289982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政治人物
作者: 〔美〕道格拉斯?布林克利
國際書號(ISBN): 9787569910087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 2016-10-01

頁數/字數: 720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313.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脉络:小我与大势
《 脉络:小我与大势 》

售價:HK$ 103.8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

售價:HK$ 93.2
欧洲四千年
《 欧洲四千年 》

售價:HK$ 93.2
孙中山与海南(1905—1913)
《 孙中山与海南(1905—1913) 》

售價:HK$ 92.0
故宫雅趣:紫禁城皇室生活与君臣轶事
《 故宫雅趣:紫禁城皇室生活与君臣轶事 》

售價:HK$ 103.8
金钱、奇珍异品与造物术:荷兰黄金时代的科学与贸易
《 金钱、奇珍异品与造物术:荷兰黄金时代的科学与贸易 》

售價:HK$ 115.6
本该成为女王的姐妹:都铎王朝的一段悲剧
《 本该成为女王的姐妹:都铎王朝的一段悲剧 》

售價:HK$ 115.6
棺材船: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海上的生与死
《 棺材船:爱尔兰大饥荒时期海上的生与死 》

售價:HK$ 103.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6.6
《 头版:《纽约时报》内部解密与新闻业的未来 》
+

HK$ 117.0
《 莫斯科的黄金时代——苏联建立的传媒帝国如何在文化冷战中落败 》
+

HK$ 88.8
《 修辞术的诞生:高尔吉亚、柏拉图及其传人 》
編輯推薦:
◆ 一部关于沃尔特克朗凯特的权威、揭秘传记。克朗凯特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守口如瓶,他的一生鲜有人知,在道格拉斯布林克利之前从未有人接触到如此丰富的克朗凯特私人文稿,也从未有人对他的亲朋好友作过如此全面的采访,因为布林克利,这位美国偶像首度得以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
◆ 大师巨献,传记经典。作者道格拉斯布林克利是美国著名的历史教授、传记作家。曾有六部作品获选为《纽约时报》的年度佳作。
◆ 译文优美,文学性强。译者徐海幈翻译《叶卡捷琳娜大帝》等多部名人传记,像小说一样轻松阅读。
◆ 白岩松、杨澜、水均益、柴静、陈鲁豫等中国新闻人一致推崇的职业偶像。
◆ 裸书脊线装,外加特种纸外封及特殊工艺,值得收藏。
內容簡介:
本书是关于沃尔特克朗凯特的权威揭秘传记。从克朗凯特在密苏里州和得克萨斯州度过的童年时光讲起,逐一记述了他在大萧条时期涉足新闻事业,以及采访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冷战时期的苏美太空竞赛、美越战争、美国大选、肯尼迪遇刺、尼克松访华、水门事件、阿波罗登月、海湾战争等重大事件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这位20世纪最受信赖、最受爱戴的记者令人惊叹却不为人知的一生。
在道格拉斯布林克利之前从未有人接触到如此丰富的克朗凯特私人文稿,也从未有人对他的亲朋好友做过如此全面的采访,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机会布林克利以史无前例的清晰度将这位美国偶像呈现在我们面前。
關於作者:
道格拉斯布林克利,莱斯大学历史学教授,著名的传记作者,《名利场》杂志的特约编辑,被《芝加哥论坛报》誉为美国的新一代大师。其著作有《在野勇士:西奥多罗斯福与美国圣战》《任期:约翰克里与越南战争》《迪安艾奇逊:冷战岁月,19531971》《没有结束的任期:吉米卡特离开白宫后的历程》《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与联合国的创立》等,其中有六部著作曾获选为《纽约时报》的年度佳作。
目錄
序 言
第一部分│成为记者
第一章 密苏里少年
第二章 休斯敦青年
第三章 学艺
第四章 成为合众人
第二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五章 做好准备,奔赴欧洲
第六章 作家六十九营
第七章 空战新闻泰斗
第八章 滑向胜利日
第九章 从纽伦堡审判到苏联
第三部分│冷战时代的播音员
第十章 电视新闻的初创时期
第十一章 大选之夜和UNIVAC
第十二章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龙套先生
第十三章 亨特利与布林克利带来的挑战
第十四章 薪火相传
第十五章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里的太空新边疆
第四部分│主播
第十六章 卡米洛特的主播
第十七章 肯尼迪遇
第十七章 肯尼迪遇刺
第十八章 谁害怕尼尔森的收视调查?
第十九章 佩利削权未遂
第二十章 民权和双子座计划
第二十一章 该拿越南如何是好?
第二十二章 春节攻势
第五部分│巅峰游戏
第二十三章 1968年的平静与混乱
第二十四章 登月旅行先生
第二十五章 地球日的化身
第二十六章 尼克松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之战
第二十七章 尼克松时代可以报道的真相
第二十八章 粉丝俱乐部,跟踪者,向政治说再见
第二十九章 愈合的时候到了
第三十章 接纳吉米卡特
第六部分│代言人
第三十一章 退休蓝调
第三十二章 苦苦挣扎的政坛元老
第三十三章 桀骜不驯的自由主义者
第三十四章 全世界最老的记者
第三十五章 新千年到来
尾声 电子山姆大叔
致 谢
参考资料和注释
人物简介
引文注释
采访名录
內容試閱
序言
沃尔特克朗凯特看在上帝的份上,这世上有成千上万尚处在荒诞不经的19、20、21岁年纪的年轻人,他们一直以为世上永远都有那么一个沃尔特克朗凯特,这种迷信就如同我们对弗兰克林罗斯福、圣诞老人和复活节兔子的信仰一样。每个时代都不乏宏大的历史时刻,例如选举、全国代表大会、人类进入太空、肯尼迪遇刺,每逢这种时刻电视屏幕上必定会出现沃尔特克朗凯特的那张面孔,他的头发永远都沿着发缝梳成大背头,小胡子也一如茂文道格拉斯 在圣瑞吉理发店疲沓沓地打发掉一个激动人心的下午之后那样摊开在嘴唇上,他的脑袋也始终略微侧倾着,一只耳朵上压着耳麦,随即他那烟熏嗓的嗓音拖着经过修饰的南方腔调便从电视机里传了出来。
汤姆沃尔夫
1981年3月6日,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 听说在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效力十九个春秋之后六十四岁的沃尔特克朗凯特将要退休,从此结束《晚间新闻》主持人的生涯,作家遂提笔为《国家》周刊写下了一篇发自肺腑的颂文,《无意成为大人物的的大人物》。冯内古特担心克朗凯特的离去将会对美国民主制度在未来的走向产生影响,多年来他一直将这位来自中西部 的同乡新闻主持人视为一位圣诞老人一样地人物,后者始终谦虚地坚称自己只不过是一名记者。而现在令冯内古特感到忧虑的是这位深受民众信赖,就像拿着万花筒的孩子一样日复一日地深为揭示新闻而着迷的记者即将告老还乡,而全美国人民却找不到一丝慰藉。此时,有线电视新闻节目正在日趋成为一股强大的驱动力,他担心在这种情况下有深度的新闻广播时代即将宣告完结,在文章中他哀叹道:真正的危机降临了。他所播报的每一条新闻都无不在暗暗地告诉人们他并非是大权在握的人物,他对权力丝毫没有觊觎之心,所以此刻我们的感觉就如同一位友善聪明的老师即将告别我们这个小村庄,原来这个所谓的小村庄实际上等同于全世界的事实根本无足轻重。
在1950年代爱德华默罗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如日中天,自那时起诸如克朗凯特这样的电视节目播音员就逐渐成为了美国人日常生活中如影随形的伙伴,观众们对他的熟悉程度不亚于每个夜晚屏幕上闪出雪花点之前播放的最后一档节目的结束曲《星条旗》。无论是追踪纪录宇航员约翰赫歇尔格伦成为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先行者,哀悼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在春节攻势 之后同观众分享自己对越南战争的质疑,在1968年芝加哥举行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将芝加哥警方戏称为一伙暴徒 ,还是在欢庆美国建国两百周年之际,克朗凯特都始终如一地用洪亮的声音值守在新闻节目里。在对总统就职典礼或人类登月这样的事件进行特别报道的过程中有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总是喋喋不休地唠叨个不停,而克朗凯特则深谙欲擒故纵之道,他懂得在重大历史时刻必须有那么片刻保持凝重的沉默,而且在每天晚间播报电视新闻时绝不引起观众厌恶的技巧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来无来者的高度。他对于电视的价值等同于默罗之于广播的价值,虽然两个人的主持风格如同昼与夜一样迥然不同,但是他们两个人留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的绝对传统代表着二十世纪电子新闻传媒的高标。经过自我训练克朗凯特养成了每分钟124个单词的播报速度,这样电视观众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消化吸收他所讲述的每一条新闻。绝大部分美国人的平均语速为每分钟165个单词;而语速超快,令人难以跟上其速度的人平均每分钟则能说出200个单词。除了幸运地拥有一副醇厚的嗓音之外,克朗凯特还如同一条古老的沙河一般刻意放慢连篇累牍播报新闻稿的速度。他这种风格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在一个星期五的夜晚,当克朗凯特正在准备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主持人这把金交椅告别的时候,新闻网的一位主管对尚处在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阴影下,并且十分爱戴这位主持人的观众指出这位主持人象征着上帝、母亲、美国国旗、四分钟跑一英里的极限,以及喜马拉雅山。从冰山般晶莹剔透的锐利双眼到那撇沃尔特迪斯尼式精心修剪的小胡子,克朗凯特脸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十分统一。乍看起来他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带有袖扣的法式反褶袖衬衫向来挺括,很多衬衣的袖口上都带有WLC的字样,即他的全名沃尔特利兰克朗凯特的缩写,只有他那些粗结领带其中一些带有粗条纹或圆点图案在向人们透露出他内在的幽默感。在大萧条时代长大的克朗凯特发现自己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就连最要好的朋友都认为他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他从不乐意替别人掏腰包,也不喜欢给服务员小费。这位在1940-50年代首屈一指的记者习惯每天工作十到十二个小时,整日里数不清的制片人、作者、勤杂工、打字员和摄像师围绕在他的身边,在混乱忙碌的采编工作现场只有他一个人保持着镇定,展现着高贵、沉着、文雅的做派。然而克朗凯特这位典型的领导者却认为自己过于任性,作为耄耋之人他曾自负地夸口说:我从不在安神养性的事情上花费时间,那些喜欢做这种事情的人太无聊了。
克朗凯特的另一个成功秘诀在于他非常重视电视新闻稿,与他合作的几位最主要的制片人都明白这位资深主持人十分热衷于人权、航天事业和环境问题。电视新闻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时刻,例如克朗凯特报道阿波罗号登月、彼得阿奈特在巴格达、克里斯蒂娜阿曼鲍尔在波黑、布莱恩威廉姆斯在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期间、安德森考博尔在海地,诸如这样的新闻节目之所以得以实现是由于撰写新闻稿的记者充满了对现场报道的热情。他们在讲述自己的真实感受,而非完全置身事外,其主观情绪强烈到足以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节目主持人这个群体向来以自高自大而为外人所不齿,其中不少人都以为在电视上长时间露面自己就会成为同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一样的大人物。克朗凯特是个例外,他为人实事求是、谦卑、和善,而且还具有一些大无畏的精神。美国合众国际社的资深编辑贺瑞斯戴舍尔奎格曾在文章中指出:可以说有这样三位传达消息的信使,在他们各自的鼎盛时代全美国人民都依赖于他们的话语,急不可耐地期盼着听到他们三个人的所见所闻相应的报道,以及具有个人色彩的观点,这三个人就是马克吐温、威尔罗杰斯 ,以及沃尔特克朗凯特。显而易见,对于美国民众而言克朗凯特绝非只是一位电视主持人。福克斯新闻频道总裁罗杰埃尔斯曾对此作过解释:对于沃尔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效力于合众社期间所积累的人生阅历,怎样评价都不过分。他有一副好嗓音,又那么沉着冷静。作为一名新闻网记者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写作风格十分统一。他选择了一种基础而必要的工作方法,这套方法令人感到欣慰。无论是亲眼见到其本人,还是通过广播听到他的声音,人们都会产生一种万事大吉的感觉。在他的引领下我们相对平稳地度过了冷战时期,而没有积聚起过多的愤怒。他的一生重如泰山。
198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默罗的至交弗雷德弗兰德里对解甲归田的克朗凯特作出了一番朴实无华的评价。弗兰德里曾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制片人数十年,并于196466年期间出任了哥伦比亚新闻网的总裁,他将克朗凯特同学识渊博的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相提并论,这对克朗凯特而言的确是至高无上的赞美。弗兰德里解释说:克朗凯特有能力赢得别人的信赖,我很不乐意听到别人说这是因为他具有长者风范,真不明白人们怎么会这么想,不过他的确同沃尔特李普曼一样,都是那种和蔼可亲的老头子。作为记者,李普曼对事物的复杂性洞察秋毫,默罗则具有一双对新闻极其灵敏的耳朵,而克朗凯特则堪称是现代传播技巧的大师,就此而论他的表现尚未有人能够超越。弗兰德里在文章中写道:我想我们不会再看到第二个克朗凯特了。
对克朗凯特推崇备至的弗兰德里指出克朗凯特最重要的天赋在于能够认清自己的能力限度,在以自恋而著称的广播电视传媒界里这是一种罕见的品质。在弗兰德里看来,克朗凯特天生善于将复杂问题清晰简练地阐述给美国中产阶级,哪怕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等领域的知识。他既不是伟大的哲学家,也不是著名的作家,但他堪称是一位了不起的教师和勤学好问的学生。弗兰德里认为正因为如此人们很难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克朗凯特采用过的手段做出评判,人们无法将其同能言善辩的李普曼或者在新闻现场无处不在记者默罗所采取的策略相提并论。在供职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期间克朗凯特对阿波罗11号和尼克松总统辞职事件的报道应该怎样被定性?这些报道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么?还是毫不拖泥带水的个人表演?抑或是他为报道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协助?甚至是保驾护航?在报道过程中克朗凯特显示出的坚定态度使数百万电视观众获得了信心,他看起来充满权威,颇具说服力,令观众感到无论发生怎样的情况观众都可以仰仗他,他会让一切风平浪静,也会让观众了解到真相。普利策奖获得者,记者弗郎西丝菲茨杰拉尔德在1981年曾对《华盛顿邮报》说:我猜老爹要离开我们了。这句话虽然听上去有些老生常谈,但事实的确如,它道出了很多记者的心声。
弗兰德里坚信正是凭借着肯尼迪总统遇刺事件克朗凯特成为了成千上万电视观众心目中的慈父。在解释克朗凯特在达拉斯悲剧事件中作为一名记者和主持人所体现的价值时弗兰德里对1981年获得哈佛大学尼曼奖学金的新闻同行们说:他的贡献无法一言以蔽之。换做许多国家,在那样悲惨的四天里都会发生一场革命。连续四天不间断进行报道的电视媒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那四天里,百万美元游乐场式的电视业曾经犯的一切错误都被抵消了,这可以说是电视业的悲剧当达到最佳状态时它竟然可以表现得如此出色。然而,电视业以最拙劣的面目示人可以赚取如此可观的巨额利润,因此它无法向世人展现自己最出色的一面。
1981年3月3日,就在克朗凯特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主持人的宝座移交给丹拉泽尔的三天前,里根总统在白宫同这位媒体的传奇人物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访谈。自从克朗凯特于1962年坐上《晚间新闻》主持人这个位置起里根就一直是他的热心观众,他们两个人对彼此的坦诚和友善不言自明。采访一开始克朗凯特就向对方提起了中东、前苏联的问题和举步维艰的美国经济状况等话题,在即将结束访谈时里根反主为客,善意地向克朗凯特问道:我知道你应该有点想念往日时光。说着话他笑了笑,你在这个房间采访过许多为总统
克朗凯特回答道:的确如此,先生。我正在数八位总统。那可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显赫的时期。
里根热随即情洋溢地说:嗯,请允许我对您表示衷心的感谢。你始终保持着专业素养。
克朗凯特退休的事情备受关注,当月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报道规模令人难以置信。《新闻周刊》在封面的主框内刊出了克朗凯特的整幅照片,周围环绕着新闻界重量级人物丹拉泽尔、约翰钱斯勒和弗兰克雷诺兹的小幅照片,大字标题上写着继克朗凯特之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斥资购买了报纸的五十多个版面发布广告,广告总标题为隆重向您推荐最新加盟本公司的记者我们开心地提醒您即将退休的传奇人物将以百万年薪受聘偶尔客串主持《特别报道》。美国电视新闻界位居第三的竞争者(第一名和第二名分别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和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网),颇有头脑的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也相应地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了整版广告,对克朗凯特的新闻生涯进行了一番礼赞。在克朗凯特退出《晚间新闻》之前其他报社也都纷纷在各自的出版物上打出了谢谢你,沃尔特的广告。
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克朗凯特主持的最后一期告别节目都被视作职业棒球大联盟总冠军赛的决赛,即不得不看的电视节目。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各种赞誉、电报和嘉奖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以至于克朗凯特专门雇佣了一位秘书,在两周的时间里替他处理泛滥成灾的信件。在接受《大观》杂志采访的时候,当被问及她的丈夫为何深受所有人喜爱时,贝特西克朗凯特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我想应该是他看上去就像大家的牙医。你们也知道,他的父亲和祖父可都是牙医。这个答案或许的确道出了实情。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六十八岁的埃里克塞瓦赖德,这位来自明尼苏达的博学之士在美国广播公司的晨间新闻性节目《早安美国》中指出克朗凯特的离职比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的告别演说更受到媒体的关注。马克克里斯平米勒同卡伦鲁尼恩在《新共和》一书中指出:沃尔特克朗凯特的形象已经成了一种民族象征,他不再出现在主持人的座位上就放佛是乔治华盛顿的面孔突然从美元上消失一样。
名望如日中天的克朗凯特则表现得十分谨慎,丝毫不动声色,对自己的最后一期节目淡然处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的忠实观众们一心期盼着三月的这个夜晚会出现一期高潮迭起的告别节目,这档三十分钟节目的德高望重的主持人应该说一些有资格被载入《巴特利特名言选》 的金句名言。结果节目一如平常。克朗凯特的妻子和孩子,以及经纪人在直播间里目睹着他的公开告别,丹拉泽尔也观看着这一幕,只不过他是在执行制片桑迪索科洛的办公室里盯着电视屏幕。人们都以为在最后一期节目中克朗凯特会对过去进行一番缅怀,逐一回顾职业生涯中的每一个辉煌时刻。
然而克朗凯特主持的最后一期节目却只是对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飞机进行了最新报道,他本人表现得非常低调。在最后一次插播广告的时他对工作人员说:大家别紧张,咱们得跟彩排时一样。出人意料的是,坐在主持人座位上的最后两分钟全国广播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同时进行联播或许是克朗凯特第一次同电视观众产生了不协调的感觉。在忠实观众们看来他似乎显得有些尴尬和羞涩。他选择了一种陈旧的方式结束了这一期节目:瞧啊,老主持人是不会消失的。他们还会时常回来的。然而,时间证明克朗凯特的最后这句话落空了。
克朗凯特告诉电视观众自己的退休只不过是一场过渡,只是将接力棒交给一位少壮派而已。说完这句话他便一如既往地发出了结束播音的信号:事实就是如此,这是他最后一次说出这句话。接着他又说:1981年3月6日,星期五。我将告别这个岗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将是丹拉泽尔。晚安。
镜头越拉越远,克朗凯特的身影越来越小。他隔着主持台同自己钟爱的剧务总监吉米沃尔动情地握了握手,向对方道了别。镜头关闭了,克朗凯特不再是主持人了,他将眼镜塞进了自己的口袋里,将铅笔推远了几英寸,接着瞟了一眼秒表,往嘴里丢了一条口香糖,然后将稿件像彩屑那样抛向了空中。放假啦!说完便走出了演播大楼。



尾声
电子山姆大叔
在人类进入核时代、电脑时代、太空时代、石油化学时代、远程通信时代、DNA时代的时候我们都在场。它们汇流成一条变革的大河,这是一条前所未有的大河。
沃尔特克朗凯特,《记者生涯》
2009年7月17日,沃尔特克朗凯特与世长辞了,享年92岁。在去世前的几个星期里他的身体状况一直在不断恶化,凯西、南希与奇普都陪在他的身边,两只心爱的猫布莱基与奇萨躺在他的身旁。凯西说过:深爱爸爸的人都围在他的身边,他完全与世无争了。在克朗凯特在人世的最后几天里,吉米巴菲特在他的床前唱着小夜曲,用尤克里里(夏威夷四弦琴)弹奏着他最喜欢的海盗歌曲,在布拉德利临终前他自己也曾这样陪伴着布拉德利。虚弱倦怠的克朗凯特有时候会跟随巴菲特一起哼唱起来,这时候他的喉咙就会轻轻地嘎嘎作响。提起往事时巴菲特说:当我们听说沃尔特快要不行的消息时米奇哈特和我就去看望他,给他打气。音乐似乎安抚了他的灵魂,他心平气和地对世界露出了笑容。
这天晚上女演员黛博拉拉什在舒伯特剧院参加演出,舞台上上演的是剧作家诺埃尔考尔德的喜剧《快乐幽灵》,主演是与克朗凯特一家都熟识的安吉拉兰斯伯瑞。下了舞台之后拉什从保安人员那里得知她的公公已经过世了,电视上正在铺天盖地地报道这条消息。在所有演职人员中只有兰斯伯瑞知道拉什的丈夫是奇普克朗凯特。
兰斯伯瑞向惊呆的拉什问道:你没事吧?还能继续演吗?拉什说:没事。我没事。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女演员杰恩阿特金森走了过来,问她们俩为什么情绪这么低落。
他的公公刚刚过世了。兰斯伯瑞说。
哦,真遗憾。你们知道吗?沃尔特克朗凯特也刚刚过世。阿特金森说。
包括记者、政客、宇航员、好莱坞的一大批明星在内的所有人都称克朗凯特是美国最受信赖的人,就好像他没有自己的名字似的。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克朗凯特都一直受着人们的爱戴,他被人们颂扬为慈父般的人物,当电视日渐变成快餐式美国文化的缩影时他却一直那么令人可敬。电视娱乐节目层出不穷,但是克朗凯特始终如普利茅斯之岩a一般屹立不倒。成千上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电波中向KB2GSD致以敬意,他们这个族群的链条上失去了重要的一环。在听到克朗凯特逝世的消息后一名爱好者用Twitter出现之前的传统方式通过电波说:克朗凯特万岁!
公众通过收视率调查表达自己的喜好,然而电视业的真正权威是公司的总经理们。如果说电影是导演的媒介,剧院是剧作家的媒介,那么电视则孵化出一批带有华而不实的头衔的商业经理,例如总制片、副总裁、总裁和主席。正是弗兰克斯坦顿博士和罗伯特金特纳这样的资本家为二战后的电视市场确定了基调和品位,他们以牟利为导向的决策制定过程为电视业的历史做出了断代。
但是,到头来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电视业梦想家的大名。赢得过这种敬意的只有克朗凯特沃尔特大叔与默罗,人们对他们两个人的尊敬甚至超过了对历任的某些总统的敬意。最终,在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这样的恶性腐败事件面前克朗凯特这块金字招牌成了纯新闻的诚实性的代表。坐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纽约的主播座位上,这位来自大平原上圣约瑟夫市的普通人在家家户户享用晚餐的时候娴熟地用30分钟的时间向观众概括讲述着这个复杂的世界。尽管他的工作在于报道客观新闻,但是他制造的产品却是可以帮助人辨明是非对错的公平思想、司法智慧和道德指针。戴维施里布曼在发表于《华盛顿明星报》的文章中颇有洞察力地指出:克朗凯特存在了整整一个时代,这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为人父母最好的体现。如《洛杉矶时报》,以及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后来所说的那样,他是人们的大家长。泰德透纳曾不以为然地耸了耸肩,说:对于这个人你还能说什么?这个名垂电视史的家伙还从来没有让谁厌烦过。
克朗凯特的逝世令美国陷入了困境,因为在他出现之前电视新闻业的表现实在乏善可陈。早在1978年的时候,《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曾问过克朗凯特他所做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新闻。难道电视新闻的本质是表演,而不是实质性的新闻事实吗?一向喜欢开玩笑的克朗凯特立即产生了戒备心。他参与创造了电视新闻这种新闻品种,他希望在人们的眼中电视这种媒介有资格与默罗的广播工作相提并论。他说过:以前看到报纸上的坏消息我们常常惊慌失措。而今,在新闻人的眼中电视新闻也值得尊敬了,这是新出现的变化。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属于我们自己的队伍。我们还拥有了当初我们缺少的自信。
就在克朗凯特发表上述这番评论的同一年,正是在他的斡旋下萨达特与贝京走到了一起。然而,在他逝世的时候电视新闻在各种力量的驱动下已经变成了满是烂泥的空谷,因为电视新闻抛弃了它原本具有的公共服务价值。观众通过观看电视新闻节目得到的收益日趋减少,只有《60分钟》、《麦克尼尔莱勒新闻一小时》,以及克里斯蒂娜阿曼鲍尔所做的各种节目除外。曾经克朗凯特在《玛丽泰勒摩尔秀》中只做过一次精彩的表演,而今广播电视记者们都自视为好莱坞明星。廉价、愚蠢,同时又欣欣向荣的电视产业已经侵蚀了电视成为老师的可能性,在这个世界里娱乐节目和收入来源都在迅猛增长,与此同时教育性的电视节目却遭到了损害。电视新闻多半沦为电视业最微不足道的因子。1962年发射成功的电星一号卫星在当时是令人惊叹的奇迹,到了2009年却成了血光四溅、毫无节制的角斗士狂欢会,播音员们在为暴力、瘟疫、飓风和恭喜你,答对了之类的节目欢呼喝彩,因为这一切都有助于收视率的提高。
克朗凯特死了,但是他依然如一座桀骜不驯的丰碑一样挺立着,只有当一名伟大的新闻播音员在心中对这个国家做出正确、中立的判断时才会像他这样死而不朽。他不是电视界司空见惯的自恋狂和吹牛大王,他的播音始终不是为了投合观众的心意;相反,他需要的是人们希望被当作严肃新闻的内容。两者的差异微乎其微,但是非常鲜明。天生就对美国的宪法原则秉持着乐观主义信仰的克朗凯特最终留名青史。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主播一职不是神圣的使命,它只是为公众提供服务而已。当我们无一幸免地面临着越南战争和水门事件带来的羞辱与惩罚时,克朗凯特为我们的国家接受了惩罚。《得克萨斯月刊》曾说过克朗凯特的身上有一种天生的加尔文教徒式的诚实,这种诚实是无法造假的,当然也不会走样。用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话来说就是,克朗凯特已经成为我们的电子山姆大叔。
克朗凯特的三个孩子在曼哈顿的圣巴托罗缪教堂为父亲举行了葬礼,四年前他们也是在这里为母亲举行了葬礼。他的遗体在摩利亚山墓地被火化了,随后人们又为他举行了一场低调的追悼会,沃尔特与贝特西在世的亲属和巴希特一家人出席了追悼会。在家人的监管下每一笔捐款都被汇入了沃尔特克朗凯特与贝特西克朗凯特基金会(捐款将被分配给克朗凯特夫妇共同支持的慈善组织)。克朗凯特的首席秘书马琳阿德勒在安排随后的追思会时还要处理数百家媒体要求参加追思会的申请信,与此同时各大电视公司都不断播放着对克朗凯特身为历史见证人的深度报道,他亲眼见证了从诺曼底登陆日到奥巴马获选的各种历史大事。各界人士都向克朗凯特的家人送来了问候。乔治科鲁尼说:在3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声音,这个声音甚至让我们实现了我们原本难以企及的梦想。我恨这个没有了沃尔特克朗凯特的世界。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已经预先为这个不可避免的日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克朗凯特与世长辞后的一个星期里播发了大量精心编辑的讣告和令人缅怀的克朗凯特原声片断。每一位与克朗凯特合作过的公司同事都献上了一份悼词,言语中充满了对克朗凯特难以自抑的仰慕之情。出身于《60分钟》节目组的迈克华莱士在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节目中说道:难以想象我还会对谁如此敬慕。莫雷塞弗指出克朗凯特始终能区分出真相与假象,他称这位传奇主播是真正的电视新闻之父。 在1962年以首任总制片人身份加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节目组的唐休伊特也流露出同样的哀伤。他问道:有多少新闻机构能有机会先是沐浴在爱德华默罗带来的长达半个世纪的阳光里,接着又是沃尔特克朗凯特带来的半个世纪的阳光?
凯蒂库里克承担起克朗凯特之前的双重职责,成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的新一任主播及责任编辑,她也动情地提到克朗凯特对新闻的目的与怜悯心有着惊人的敏感,他从来不曾心存恶意。库里克用克朗凯特的录音片段开始了当天的节目,用这种方式向她的这位传奇前任表示了敬意(在克朗凯特的葬礼举行时库里克没有在节目中播出克朗凯特的画外音)。2006年9月5日的夜晚,第一次坐在主播座位上的库里克谦卑地告诉观众她想不出任何一句能够勉强企及克朗凯特那句事实就是如此的结束语。最终她也没有逞强与克朗凯特一争高下,只是用一句简单的谢谢收看结束了当天的播音。
芭芭拉沃尔特斯在天狼星卫星广播电台的节目中长篇累牍地向克朗凯特卓越的播音生涯表示了敬意,其中一部分节目内容来源于他们两个人当初为《记者生涯》一书的出版所做的一次长时间采访。沃尔特斯相信没有人能像诡计多端的老沃尔特那样在采访时与采访对象争论不休。出人意料的是沃尔特斯比任何人都更加怀念她的这位总是怒气冲天的竞争对手。就连丹拉瑟也真心实意地感到难过,他也向自己的宿敌献上了真诚的颂词。他告诉微软全国广播公司节目的雷切尔梅多:沃尔特具有我们所说的在电视上穿透镜子的能力,就是说他能够与观众心灵相通。从来没有人觉得克朗凯特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是在照本宣读着提词器上面的内容。电视观众视他为蒸馏器,能够将重大新闻化繁为简,适合普通观众理解。拉瑟说过:没有比他更出色的人了。我们各有差异,但是我一直仰慕他取得的成就,这一点始终不曾动摇过。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面对国家》节目也清晰全面地展现了克朗凯特蔚为大观的职业生涯。在星期天的节目中哈里史密斯担任了节目的嘉宾主持,鲍勃舒弗尔负责幕后工作,在他们的通力合作下节目充分展示了克朗凯特在协调、编辑和播音方面的非凡能力。他从来不会试图让自己凌驾于报道之上,具有这种品质的电视记者堪称是业内的稀有品种。宇航员约翰格伦也在节目中激动地追忆着克朗凯特对水星、双子座和阿波罗这些太空探索工程的价值,克朗凯特始终在为这些项目欢呼喝彩,始终对这些项目保持着乐观精神,手里随时都拿着得来不易的新闻事实。格伦在悼词中说:今天早上我觉得自己几乎就像是在帮沃尔特施艾拉顶班。在一次次报道太空项目的时候他和沃尔特真是一对黄金搭档。他俩永远形影不离。
鲍勃舒弗尔的讲话尤其打动人心,而且他的话充分回答了史密斯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美国民众如此信赖克朗凯特。他说: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沃尔特黝黑的肤色不是在播音间的灯光下晒出来的,他的这身肤色是一次次现场报道新闻时晒出来的。这就是你之所以愿意为沃尔特效力的原因。他知道新闻并非来自于通讯社的电传机,知道有的记者就得亲临现场,有人就得爬到市政大厅的尖顶上去瞧一瞧尖顶有多高,就得有人做这些事情。沃尔特知道要想搞到新闻有多难,因为他亲身经历过这一切。
似乎每一位在世的重要电视新闻记者都加入了颂扬克朗凯特的行列。就像电台播音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争取加入默罗小子队伍一样,电视播音员们都渴望被观众视作克朗凯特的部下。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网的汤姆布罗考像往常一样一语中的地指出了克朗凯特的精髓,他说从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到总统自由勋章克朗凯特获奖无数,但是他没有因此被冲昏头脑,最令克朗凯特感到骄傲的身份始终是蓝领记者。布罗考在给《时代》杂志的文章中深刻地指出:我总是有一种感觉,等他到了晚年如果有人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说:沃尔特,这周我们有些人手不足,你能帮我们报道几个早上的警方新闻吗?那他准会说:天哪什么时候需要我?要我去哪儿?
克朗凯特的逝世还促使媒体对已经过世的新闻元老们展开了一番报道。克朗凯特在全国广播公司的宿敌约翰钱斯勒、切特亨特利和戴维布林克利早就与世长辞了,巴德本杰明、厄尼雷瑟尔和莱斯米德格雷这几位与他合作过的杰出制片人也都辞世了。罗杰马德所说的老家伙广播公司的滑稽提议甚至连最渺茫的希望都看不到了。保存住克朗凯特老节目的光芒这一重任落在了桑迪索科洛一个人的肩上。在克朗凯特逝世时鲁尼依然老当益壮,但是在圣巴托罗缪教堂致悼词的时候他还是崩溃了。他痛哭失声地说:沃尔特走了让我觉得难过得无话可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是我的好朋友。请原谅我,我真的说不下去了。2011年鲁尼也与世长辞了。
感恩而死乐队的米奇哈特实事求是地请求人们不要简单地将他的这位好朋友归入守旧派的行列,他解释说:他是一个很独特的社交媒体人,在Facebook和Twitter出现之前大家都依赖于他的友善。他希望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友善。他是一个声音巫师,他拥有强大的气场。声音、眼镜、烟斗这些都是最完美的图腾。
在追悼会上,克朗凯特的航海密友迈克阿什福德与比尔哈巴克准确地为人们描绘出深藏在这位著名记者心中的那个随心所欲的老水手。他说人们总是问他克朗凯特究竟是什么样的,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一成不变你想是什么样,那他就是什么样。阿什福德告诉大家克朗凯特驾驶着温迪号,海浪拍打着小帆船的时候他会大喊大叫地说妙不可言,前来哀悼的人顿时爆发出一阵笑声。
《名利场》杂志曾经问过克朗凯特如果转世投胎他愿意变成什么人,或者什么东西,克朗凯特的回答是飞翔时身姿优雅、捕食时贪得无厌的海鸥。阿什福德认为克朗凯特的天赋在于他能对他人的不幸感同身受,他说:克朗凯特的那对触角能够敏锐捕捉到朋友的痛苦。他知道如何找回欢乐,如何驱除忧虑,如何让一切好起来。
等轮到比尔哈巴克站在讲台上后,他提到克朗凯特是著名一遍过,一个绝对独一无二的人。谁都不能像克朗凯特那样分辨良莠,看穿骗局对他来说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哈巴克在20世纪50年代担任《史蒂夫艾伦秀》制片人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克朗凯特,当克朗凯特在联合国广场酒店公寓里告别人世的时候他就坐在克朗凯特的床前为他读着诗歌。克朗凯特最喜爱的一首诗是英国桂冠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的《海之恋》,哈巴克在追悼会上朗读了这首诗,但是把原作中的第一人称改换为第二人称:
你一定要再去看看大海,看看孤独的大海和天空
你想要的只是一艘高桅帆船,还有一颗为她引航的星星
还要舵盘带来的刺激、风吟唱的歌、白帆的颤抖
还有灰茫茫的浓雾笼罩在海面上,灰茫茫的黎明天空露出一丝曙光
追悼会结束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计划在2009年9月举办一场公开纪念会,以纪念克朗凯特的职业生涯(等所有人都结束暑假,回到曼哈顿之后)。公司总裁莱斯穆恩维斯慷慨地拿出公司的支票簿,在林肯中心的艾弗里费雪厅(爱乐厅)为克朗凯特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追思会。让9月9日这一天成为历史盛事的重任完全落在了新闻网总经理琳达梅森的肩上,她曾在1997年制作过纪录片《克朗凯特记得》。梅森很快就了解到每一位美国人都渴望参加在林肯中心举办的这场活动,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广播电视业的历史上还没有第二个人能像克朗凯特那样独自一人顺利完成对肯尼迪遇刺事件和尼克松辞职的报道工作。克朗凯特曾经告诉《名利场》杂志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在于参与制定了新闻标准,而这项调查同时也显示没有人认为他没有资格做出这样的论断(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人们也承认最终除了一两个例外,电视业总体还是没能达到克朗凯特的标准)。
克朗凯特制定的标准在克里斯蒂娜阿曼鲍尔的工作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其他播音员坐在各自的豪华轿车里,一边在林肯中心的大门外排着长队,一边担心被狗仔队偷拍到照片的时候,阿曼鲍尔在上西区的家里起了床,穿上衣服,骑着自行车去了中央公园,她想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好好想一想克朗凯特。她将自行车停在了距离林肯中心几条街的地方,然后锁好车。早在1996年的时候阿曼鲍尔就令克朗凯特感到惊诧,她一边在有线电视新闻网做着专职工作,同时每年还要在世界各地为《60分钟》节目做五次报道。克朗凯特甚至保存着一盒送到联合国广场酒店公寓的影碟,上面记录着她的每一次出镜报道。后来再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阿曼鲍尔说过:当时我穿着紫色的绒面短夹克和黑色长裤,感觉自己就像是修女飞飞和玛丽泰勒摩尔的集合体。不过我倒是准时赶到了地方。
阿曼鲍尔在日记中记下了克朗凯特的追悼会,她的描述散发出的温暖、幽默和智慧必定会深为克朗凯特所喜爱。在追思会上,克朗凯特这位伟大的记者身处世界各地的画面闪现在大屏幕上这里是沃尔特克朗凯特在巴黎莫斯科中国的长城,等等阿曼鲍尔不禁骄傲地潸然泪下。记者真的能够改变一个有问题的世界。对于刚刚从阿富汗回到纽约的她来说(她在阿富汗拍摄有关年轻一代穆斯林生活的纪录片《伊斯兰一代》),克朗凯特的一生不只是主持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这么简单,他是她这一生见过的最经典的战地记者,他就是她的智慧之源。无论是在报道波斯尼亚的种族清洗、在伊拉克防止强奸罪行的出现,还是在海地安慰身患传染病的孩童,阿曼鲍尔始终都问自己同样一个问题:克朗凯特会怎么做?
答案就是寻找真相、让人们坦诚相告、探索世界、笑对荒唐的世事。
穆恩维斯还邀请了奥巴马总统在悼念会上致辞。同其他人一样,奥巴马也是看着克朗凯特长大的,受到这样的邀请令他感到荣幸。他不仅在林肯中心做了讲话,而且在追思会举行之前他还命令白宫的工作人员取消了他在这天下午的全部安排,专门为这场纪念活动腾出了半天的时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没有播出追思会的实况,但是在坐落于五十七大街的播音中心进行了内部现场直播。制片人阿曼凯迪伊恩曾回忆道:大楼里的每一个人都聚精会神地看着追思会。我们看得很专注。所有的讲话都非常棒,奥巴马的尤其精彩。
奥巴马从头至尾参加了这场长达两半个小时的追思会,对于他来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这位名誉退休主播代表着电视播音的最高峰。他说难以想象没有了克朗凯特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新闻不只是一种职业,它是我们的民主制度得以维持的必不可少的公共力量。奥巴马之所以敬重克朗凯特就在于他始终没有降低新闻的水准,不曾大吼大叫,也不曾表现得像一个愤怒的蠢货那样。奥巴马告诉聚集在林肯中心的众人克朗凯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明白美国人民渴望真相,朴实无华的真相,没有戏剧效果、不猎奇的赤裸裸的真相。显而易见,奥巴马借用悼念会的机会向第四等级明确表示在当今的广播电视界以利益驱动的《内幕》式的煽情主义称王称霸,这样的广播界应当恢复克朗凯特对新闻清晰度和真实性所制定的标准。在刚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克朗凯特曾在西弗吉尼亚观众的面前指出新闻标准之所以下滑是因为巨型企业的存在,这些企业将新闻视作又一个牟利中心而已。在悼念会上奥巴马重申了克朗凯特的观点。诸如迪斯尼美国广播公司娱乐与体育电视网、全国广播公司环球集团泰勒曼多、时代华纳有线电视网,以及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等大型联合企业的出现意味着美国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阵地已经不再被掌握在克朗凯特这样的通讯社记者的手中了。
在悼念会上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就坐在奥巴马的旁边,他也做了讲话,向大家道出了在他深受莱温斯基丑闻困扰的暗无天日的那几个月里克朗凯特向他伸出援手的事情。巴兹奥尔德林也详细回顾了1969年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们接受建议隔离的时候,正是通过观看克朗凯特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主持的登月报道节目的录像带才了解到这项任务起初是如何开始的。他说:沃尔特热衷于讲故事,正如飞入太空是我的兴趣之所在。
音乐让追思会洋溢着克朗凯特式的精神。小号演奏家温顿马萨利斯吹奏着嘹亮的南方爵士乐,在林肯中心的爵士六重唱乐队的配合下水泄不通的大厅里一直回荡着喧闹的新奥尔良风格的音乐。米奇哈特则拿着一个木盒子敲起了鼓点。最受瞩目的是吉米巴菲特,他轻轻地拨弄着木吉他,唱起了《水手儿子的歌》,这首歌曾经被克朗凯特当作自己的圣歌。海军准将克朗凯特聆听着温迪号的喇叭上传来的巴菲特的歌声,海风吹打着他的面庞在林肯中心听完这样的音乐和众人的对克朗凯特的追忆之后最终留在大家脑海中的便是这幅画面。
坚定、无畏的做派,再加上谦逊和充满同情心的基本品质,这位密苏里人有能力在动荡的时代保持镇定。当他作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主播的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仍旧努力辨认着,并试图向外界阐释着隐藏在自己的血液中的难以捉摸的品质,正是这种品质决定了他有别于其他人的事实。他说过:有比我优秀的作家,比我优秀的记者,比我优秀的演讲者,比我英俊的人,比我更高明的采访者。我不了解自己究竟具有怎样一种魅力。这应该是一种未知的品质,或许就是诚实地与人交流的能力吧。我有一种使命感,我喜欢新闻,虽然这么说会显得有些华而不实。事实总是令人恐惧,但是我觉得人们应当尽可能地了解这个世界,尽可能地了解真相。我在乎这个世界,在乎人们,在乎未来。大概我给大家留下的就是这样的印象。逝世时克朗凯特在人们的眼中已经成为小报新闻的对立面。在2001年接受有线电视新闻网的主播拉里金的采访时他明确指出过电视新闻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广播公司没有向观众仔细讲解真正的新闻,而是一味地像狼群一样没完没了地追逐着黛安娜王妃遭遇车祸和辛普森杀妻案审判之类的小报消息,直到这些消息再也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止。克朗凯特对跟风式新闻的不满贯穿在美国喜剧中心频道的《乔斯图尔特的每日秀》(又译作《囧司徒每日秀》)和史蒂芬科尔伯特主持的《科尔伯特报告》这两个脱口秀节目中。此外,克朗凯特还担心美国的政治竞选活动会逐渐成为真人秀,而不再对公众具有教育意义。在2007年他曾告诉《华盛顿邮报》的霍华德库尔茨:奇怪的是,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这一点很奇怪但是我认为广播公司就应当一直报道大新闻,丢掉那种你我的钱包你我的美貌你我的垃圾桶式的节目。
从很多种意义上而言2009年7月克朗凯特时代已经落幕了。在有着24小时不间断的有线新闻、体育、商业广播网,再加上从科斯日报、德拉吉报道、赫芬顿邮报等成千上万的新闻网站到YouTube网站上泛滥成灾的视频构成的新世界媒体秩序中,再也不会有哪一家媒体的代言人能够受到如此的信赖了,也不会再有哪一位主播或记者有望拥有同样的权威。
不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在年少得志的总裁戴维罗兹和《60分钟》身经百战的总制片人杰夫法捷的率领下开始引导公司恢复克朗凯特时代的严肃面貌,这或许才是对克朗凯特最有意义的致敬。在凯蒂库里克离去后开始主持《晚间新闻》的是来自得克萨斯州的斯科特派利,身为克朗凯特的崇拜者他只对硬新闻感兴趣。此外,公司还聘请了公共广播公司令人敬畏的查理罗斯担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早安》节目的主播。克朗凯特曾经用过的主播台或许早已变成了木浆,但是曾经挂在他播音间里的那张不大不小的墨卡托式地球投影图已经被人从新泽西的库房里找到了。这张地图重新被挂在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坐落在西五十七大街的演播室里,成为罗斯主持晨间节目时的背景。若地下有知,克朗凯特一定会感到荣幸,他的价值再一次得到了证明。
克朗凯特从不畏惧为爱国主义摇旗呐喊,但是当爱国主义显露出丝毫的社会不公时他也决不妥协。历史已经为他盖棺定论,他就是冷战时期及冷战后美国电视界的良心,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时他风度翩翩地帮助美国平稳度过了动荡不安的数十年。就在克朗凯特逝世后,第一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说:专门分析和报道意外事件的新闻分析家和记者要想成功就必须做到三点:准确性、对时机的把握、观众的信任。克朗凯特一样也不少。
奥巴马在林肯中心所做的致辞中指出了克朗凯特这一生最重要的意义。他说:他是我们的亲人。他让我们信任他,他从未让我们失望过。奥巴马的这番话道出了无数美国民众的心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