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民俗文化产业论纲

書城自編碼: 286238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民俗学/民俗文化
作者: 黄江平;程珊珊;谢灵君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309810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 2016-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0/205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7.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震撼
《 中国震撼 》

售價:HK$ 86.4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售價:HK$ 93.6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售價:HK$ 94.8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待客之道:7-Eleven如何把客户体验做到极致 》

售價:HK$ 82.8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空腹力(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科学空腹,让身体脱胎换骨!) 》

售價:HK$ 69.6
邓小平视察纪实
《 邓小平视察纪实 》

售價:HK$ 117.6
财商养成第一课
《 财商养成第一课 》

售價:HK$ 69.6
腐蚀工程手册(原著第三版)
《 腐蚀工程手册(原著第三版) 》

售價:HK$ 477.6

 

編輯推薦:
1、对于国内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和国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等工作的借鉴、指导意义。
2、民俗文化遗产保护者、研究者和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相关工作者必备书籍。
內容簡介:
本书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创新工程推出的《文化产业创新研究丛书》之一种。民俗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分支,目前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理论体系。本书在广泛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探讨了民俗文化产业的内外部规律,从基础理论到开发经营、从创新发展到品牌建设、从跨界融合到产业集群、从政策法规到传播交流等方面,尝试对民俗文化产业理论体系进行整体性建构,并对如何推动我国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關於作者:
黄江平,女,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古镇文化研究。出版有《明清上海市镇文化景观研究》、《丰子恺:文苑丹青一代师》、《鸠摩罗什大师画传》、《弘一法师画传》等著作。
程珊珊,女,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都市民俗学、民俗文化产业。
谢灵君,女,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都市民俗学、民俗文化产业。
目錄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民俗文化产业的概念与分类/8
第一节民俗文化产业的概念/8
第二节民俗文化产业的分类/15
本章小结/35
第二章民俗文化产业的功能与特征/44
第一节民俗文化产业的功能/44
第二节民俗文化产业的特征/57
本章小结/75
第三章民俗文化产业的开发与经营/76
第一节民俗文化产业的开发/77
第二节民俗文化产业的经营/90
本章小结/104
第四章民俗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品牌/105
第一节民俗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105
第二节民俗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116
本章小结/128
第五章民俗文化产业的集群与区域/129
第一节民俗文化产业集群/129
第二节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136
第三节民俗文化产业集群的功能/144
第四节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47
本章小结/154
第六章民俗文化产业的跨界与融合/155
第一节民俗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条件与意义/155
第二节民俗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路径/164
第三节民俗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78
本章小结/184
第七章民俗文化产业的政策与法规/185
第一节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梳理/185
第二节发达国家民俗文化产业政策及其启示/204
第三节我国民俗文化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建议/211
本章小结/219
第八章民俗文化产业的交流与传播/220
第一节发达国家民俗文化产业交流传播的经验/220
第二节我国民俗文化产业交流传播的路径选择/230
本章小结/247
主要参考文献/249
后记/256
內容試閱
第四节 民俗文化产业集群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民俗文化产业集群是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于单一的产业形态,产业集群是产业规模效应的反映。作为一种多元化经营和规模经营,集群式发展使得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和诸种经济要素相互配合,按地区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特别是合理配置社会劳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建立起以区域为中心的层次不同、规模不等、各具特点的经济区网络,最大限度地形成全国的整体优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但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谓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又可能带来隐性的、消极方面的破坏,这就要求我们在权衡其贡献的同时,努力规避可能的破坏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 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贡献
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力主要表现在: 首先可生产大量移植性民俗文化产品;其次可有效解决传统古村落沦为空心村、无人村的尴尬处境;最后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地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 促使大量移植性民俗文化产品开发
移植性民俗文化产品是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概念的扩大化,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园区内,通过模拟异域民俗环境、表演民俗节目或生产、生活民俗中的某些活动,形成规模展示,从多角度反映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的旅游产品。其形式既包括各种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如深圳中华民俗文化村;也包括含有民俗文化活动的综合性景区,如济南九顶塔民族风情园、青云山游乐园等。邵玲.对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再认识[J].工会论坛,2008(5).
民俗文化产业集群使得大量不同种类的民俗文化产品的生产带有移植性特征,除了当地民俗文化特有的元素,开发商为扩大产业规模或延伸产业链,在某些情况下会根据消费市场需求而制定一些非本地民俗文化所特有的民俗文化产品或服务。社会上一些专家学者将此种行为称之为伪民俗,但我们必须分清伪民俗与移植性民俗之间的根本区别。
伪民俗指的是受商业利益驱动的、趣味低级的、粗制滥造的民俗,其虚假与肤浅的特点破坏了民俗的自然与淳朴。其制作或再现这种伪民俗的动机是为了营利,而不是恢复传统民俗、民间文化中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例如社会上至今广泛流行的电脑算卦或是喝烟灰治病等,都属于伪民俗,其根本特征是伪,是假的东西。而移植性民俗文化产品是在还原真实民俗文化、民俗情景的基础上同时也符合另一地民俗文化特征而复制过来的文化现象,它虽也为商业驱动,但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民俗文化的本真性。
大量移植性民俗文化产品,首先改变了民俗文化的地理空间范围,从而加强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人们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弘扬了民族文化,为区域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大量移植性民俗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区域民俗文化资源薄弱、产品服务形式单一的状况,反过来为该地区民俗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产生更大规模的集群效应。
再次,集群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众参与民俗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增加就业率。
(二) 有效治理传统村落消亡等社会问题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著名作家冯骥才曾针对全国古村落资源调查情况说,自2000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落由363万个锐减到271万个,10年内我国自然村总数减少90万个,传统村落每天消失100个。它显示村落消亡的势头迅猛和不可阻挡。当前社会,古村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历史性老化造成老房子的自然颓败和无力修复;随意的抢占性的新建、翻建;与乡土环境、历史风貌不和谐的各类现代建材破坏了古村落的古风古貌;村民对原有居住环境的不满意构成古村落保护的内部压力;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村落景观的破坏;土地集约化导致对民居宅基地的兼并;城市化发展进程对古村落保护构成的压力和威胁,等等。应琛.古村之急: 活态保护,中国民俗学网,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webindex.php?NewsID=10117.如山西临县啧口镇李家山村曾被著名画家吴冠中评为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然而,近年来李家山村村民大量外出就业或为寻求更好的居住条件而搬离村庄,只留下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是中国现在典型的无人村、空心村的代表。如何才能使这些传统古村落留得住原居民,使当地民俗文化不致消失,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是解决目前此种情况的有效方式之一。
丽江古城先后出现的演艺文化产业集群、东巴纸坊纸业、酒吧娱乐文化产业集群和旅游文化产业集群,聚集了各类文化企业,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游客对吃、住、行、娱、购等方面尤其是对当地的民族民俗传统文化的需求使得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得以重构和新生,古城居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许多原住民纷纷搬回原来的村庄,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自觉地承担起了保护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责任。民俗文化产业集群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效保护传统村落、促使区域民俗文化得以保存的重要策略。
(三) 促进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我国于2004年加入该公约。十多年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成效不容乐观,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仍大量存在。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民俗文化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整体。为了促进非遗保护,自2007年6月文化部批准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至2014年年底,已相继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分布在16个省区市。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即为其中之一,这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都也是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2013年9月起,该地政府实行8+1+3工程,即在全州8个市县各选取1个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和非遗保护完好且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寨,作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试点,并制定了3年行动方案。在此计划实施过程中湘西苗族土家族民众非遗保护意识、民俗文化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比如,踏虎凿花技术是泸溪县合水镇踏虎村苗族民间传统技艺,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泸溪县专门成立了踏虎凿花传习所并对该技艺进行保护传承。当地民众参与性极高,在传习所先后举办的12期培训班中培训了200余人,被培训的学员在挖掘、整理和研究该技术中都有突出的贡献,同时也有部分培训学员在泸溪县小学、中学、职中等当地4所学校开设该项非遗技艺课程。
当地民众民俗保护、非遗保护意识的增强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民俗文化产业集群的商业化生产和经营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民众对当地民俗文化自豪感增加,自然对民俗文化保护更加尽力。因此,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不仅是对某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遗产的专门性保护,同时也为全国性的非遗保护与民俗保护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 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潜在的消极影响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不仅具有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带动社会文化进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显性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对区域民俗文化带来潜在的消极影响,我们要正确看待消极影响,规避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一) 商业利益驱使下,区域民俗文化真伪性受到拷问与非议
民俗文化作为产业化的一种可用元素,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企业开发商甚至是传承者个人,无一不在想方设法地去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民俗文化资源而获取利益。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在更大范围内将这一商业现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但也造成了伪民俗盛行,使其受到社会各界的拷问和非议。
众所周知,名人效应能带动多方面的效益,名人故里引发的争夺战在国内已经属于屡见不鲜的现象。为了发展本土文化产业,有些地方政府找来专家学者造势,号召本地居民上网宣传呐喊,大肆修建庙宇,搞近乎疯狂的祭祀仪式,恨不得让作古的名人们复活过来作个现身佐证。只为经济效益和政绩,扭曲、丧失了宝贵的传统文化内涵。我们身边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例子: 2010年《扬子晚报》记载了这样一则报道:全国23名专家揭露河南安阳曹操墓造假。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而当地政府建设的曹操高陵展馆却将于2010年9月开放,门票价格初步确定为60元。全国23名专家: 河南安阳曹操墓造假刘庆柱说谎.中国城市文化网,http:www.citure.netinfo20108232010823113040.shtml.后来因遭质疑而延期开放。在这种政绩观的影响下,民俗文化只能成为政绩工具,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真正保护。其他诸如: 到底梁祝是什么地方人?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伏羲庙更加权威?到底诸葛亮出生在哪里?不同的地方之间诸如此类的争论喋喋不休。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俗学的两难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08(1).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民俗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辨清民俗真伪,做到不自欺不欺人,尊重历史、尊重文化。
(二) 对历史遗存和当地居民生活方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原生自然式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方式,是直接利用原生民族村落来开发,有村民的参与,是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露天博物馆,其特点是保留了原来的自然风貌、民居、饮食、节庆和其他民俗事物,具有自然朴实的特色。邵玲.对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再认识[J].工会论坛,2008(5).但是,这种原生的开发方式不仅会对古村落历史遗存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对当地民众的正常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干扰。例如丽江古城酒吧一条街,虽然在经济开发上带来一定的商机刺激了文化消费,但是喧嚣的环境吵闹的人声,与古城静谧的人文生态环境格格不入,人们的生活作息受到了干扰。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民俗文化的区域与集群式发展在某些方面干扰破坏了原有社区生活秩序与民俗文化的自然状态,那它绝对不是可取的产业发展模式。这就要求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着眼长远利益而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三、 民俗文化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力,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对区域发展带来一定的破坏力,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投资开发商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和做好应对措施,以规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 坚持科学规划,发挥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
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保证市场机制的顺利运行,并监督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政府要根据地区资源优势、发展实力等客观要素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明确本地是否适合发展民俗文化产业集群以及发展所要实现的目标、达到的目的都有哪些,并对所要完成的项目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区域民俗文化品牌。同时,对政府部门行政审批等流程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方便投资人尽快取得合法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审时度势,在维护大政方针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使产业集群发展有法可依。
(二) 加强合作交流,培养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要提高创新能力。建立民俗文化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关键是要制定一套合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包括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等公共组织以及中介服务组织等在内的各创新主体,加强合作交流、思想碰撞,从而促进技术、人才在区域网络内部的合理流动。其中,大学和科研院所是产业集群创新的知识创造者,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企业即为创新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中介服务部门及公共组织可以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间接参与创新活动或过程。他们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构成了民俗文化产业集聚的创新系统。
(三)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民俗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使其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牵涉到多部门利益,涉及众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就要兼顾各部门实际情况,建设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和保持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是增加民俗文化培训机构,培养专业性人才;二是完善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硬件环境,为民俗文化产业集群奠定扎实的基础;三是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培育民俗文化产业专业市场,完善金融、物流、通信、信息、咨询等服务配套;四是保护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加大环境治理资金、技术等投入,留住人们共同的民俗文化记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