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心路:从《大学》看人生

書城自編碼: 284040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刘宏毅 刘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087962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36/18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9.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售價:HK$ 153.6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售價:HK$ 105.6
黑海史:从历史涟漪到时代巨浪
《 黑海史:从历史涟漪到时代巨浪 》

售價:HK$ 115.2
我,毕加索
《 我,毕加索 》

售價:HK$ 60.0
投资真相
《 投资真相 》

售價:HK$ 81.6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售價:HK$ 93.6
知宋·宋代之军事
《 知宋·宋代之军事 》

售價:HK$ 94.8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售價:HK$ 8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2.0
《 处处见生机:生命、生灵、生意及一切生活背后的秘密 》
+

HK$ 82.4
《 最好的抉择 》
+

HK$ 73.6
《 顾城哲思录 》
+

HK$ 70.3
《 国学经典丛书:论语全集(国学名家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学者毛佩琦教授主编 解析孔子智慧) 》
+

HK$ 69.9
《 快鱼的思考:先机制胜必备的超前思维 》
+

HK$ 200.6
《 罗素文集 第11卷: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 宗教和有关问题论文集 》
編輯推薦:
1.本书是国学与科学的一次对话,从多元视角、不同维度,探讨人性中共同的东西。
2.本书从中华传统文化圣学经典《大学》入手,唤起本善人性,使人人生起摆脱卑污幽暗、走向崇高光明的信心。
內容簡介:
《大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四书之一的《礼记》中的一篇,提出三纲领和八条目,以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个人修养目标,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主张是南宋以后理学家讲伦理、哲学、政治的基本纲领,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从天子到庶人皆以修身为本,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统治者道德修养的好坏决定着社会的治乱,明确肯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本书作者从独特的多元文化系统、现代科学的角度,在多年科学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着求同尊异的基本理念,尝试走近古人,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大学》智慧,强调在人文思想、精神生态失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负面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流行的当下儒家所倡导的德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人的修身养性不只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的过程。《大学》的东方文化思想的光辉对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同样有启迪人生智慧的意义。毕竟,无论在多么现代化的社会中,关注自己内心所想,注重自我修养,才能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關於作者:
刘宏毅:
文化学者、华夏艺林导师、四维通慧书院院长、四维济人文化公司监事长。
刘宏毅先生多年来专注于国学教育、生命智慧及尊重生命自有规律下的养生实践;提倡践行国学,注重用传统经典开启智慧,反对死读书;主张为学要博,为用要专,思想要独立;为人要有道骨,佛心,儒行。
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讲学,被加拿大《环球华报》誉为中国文化的布道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版书籍:《千字文讲记》、《心相篇讲记》、《三字经讲记》等。

刘丰:
多元文化系统集成倡导传播者,北京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曾任职美国硅谷高科技公司高管,熟悉西方企业管理文化,近年来致力于在海内外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搭建中西文化交流平台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丰先生在三十多年的科学研究与实践经验中,全然开放地深入有缘进入的所有智慧法门和文化团体,本着求同尊异的基本理念,用科学逻辑深入浅出地解读人类几千年来集成的智慧系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启迪人生智慧。
目錄
目 录
PART1第一章解读《大学》高维智慧,开启生命成长之门
第一节 《大学》概论 002
第二节 《大学》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于至善 008
一、怎样理解三纲 008
二、修炼方法
015
三、《大学》用三个在字表达了什么 027
第三节 《大学》第一功止 030
PART2第二章体悟《大学》的功夫,开启生命能量的通道
第一节 明德非德、至善不善、亲民亲己 046
一、明德非德
047
二、至善不善
047
三、亲民亲己
048
第二节 透过知止看定、静、安、虑、得 050
第三节 《大学》八目(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065
一、格物
066
二、致知
070
三、诚意
071
四、正心
077
PART3第三章《大学》之道与入世心法
第一节 《大学》八目(中)修身、齐家 093
第二节 《大学》八目(下) 治国、平天下 117
PART4第四章从《大学》看人生规划《大学》之教
第一节 《大学》之教育 141
第二节 《大学》是否精英之学,是否要作为国民教育的
一部分 142
第三节 在物质文明趋同的社会,如何保持传统文化的
活力 149
第四节 关于教育与生命 162
互动问答部分 165
內容試閱
第一章 解读《大学》高维智慧,开启生命成长之门
刘宏毅刘丰

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果然下工夫,句句字字,涵泳切己,看得透彻,一生受用不尽。只怕人不下工,虽多读古人书,无益。
《朱子语类大学》

刘宏毅: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今天跟刘丰老师一起,用东方的国学智慧和西方的科学逻辑进行一次对话。这也是一次当东西方文化碰撞到一起,当一个智慧层面的东西和一个逻辑的东西碰到一起的对话。我们也是第一次尝试,看看能碰出什么样的火花来。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机缘,是以《大学》作为开场。
第一节《大学》概论

我们知道,在古代,这个大字它不念大,念太,《大学》在古代叫太学。什么叫太学?就是太比大还要大一点,还多一点。
太学有两个意思,第一是国家的高等学府叫太学。我们今天所在这个地方,它的东墙的外边,那就是国子监,是古代的太学,墙外面的大殿,那就是辟雍(国子监的辟雍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即公元1783年,是座四四方方建筑,大殿正面屋檐之下,高挂着乾隆皇帝书写的辟雍匾额)皇帝在那儿给新科的进士要讲一课。讲什么课呢?在辟雍里边,就是讲《大学》的!我们今天在国子监来讲课,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在这个场合讲的就是《大学》,而且是在太学的墙外边,这有一个更好的现实意义,它的能量场造就我们今天彼此相聚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没有初次见面,其实都是重逢而已。
另外,《大学》讲的一个最高明的,你的人生架构,应该怎么样走。《大学》最重要,在四书里面它是第一部,我们知道四书,是哪四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如果我们把它按照顺序排一下,就是:《大学》第一,《论语》第二,《孟子》第三,《中庸》第四。为什么?因为《大学》通篇讲的是方法、功夫和境界,《大学》里面没有道理好讲。有人把《大学》当成知识来看,你就读不懂,觉得2100个字,没有什么信息量的东西,因为《大学》讲的是方法,它是让你去做的方法(编者注:也就是先走上一个正确道路的方法。《中庸》则不一样,《中庸》讲的是道理,《中庸》讲的是理论,所以在《大学》全篇里边,没有谈性这一个字(编者注:性是心性、真性、性情本源之学),《大学》谈心不谈性,《中庸》谈性不谈心,在《中庸》里边谈的都是性,第一句话就是天命之为性,《中庸》里是不谈心的,因为它不谈法,不是讲怎样从心来起修的,它从上边往下边谈,《大学》是从底层最根部往上面谈,一个讲方法一个讲理论,那中间隔着是孔子和孟子,这两个人给你表演,孔子给你表演什么叫仁,怎么做到仁,孟子给你表演什么叫作义,怎么做到义。可见四书的配合有理论,有方法,有实践,而且有案例分析,它是很圆满的、有次第的一套教材,所以从宋朝以后,四书一直作为历代科考的必读的科目和体系,代代传下来。我们今天,就是从《大学》作为一个引子来开始。

按照朱熹的说法,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就是真正的《大学》,是大人之学,就是你要想成为一个大人,才来学《大学》,换句话讲你要想甘心做小人,你没有必要来学《大学》。什么叫作大人呢?我们是不是18岁,就成大人了?不是,我们这是生理年龄段的大人,它说真正的大人,是顶天立地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一个发了大心的人,这样的人才叫作大人。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想要实现自己生命价值最大化,就要走《大学》给你建构的大学之路。
什么叫作大人?在《周易》里边它提出这个标准: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可谓之大人也。就是大人跟天地、日月、四时,鬼神一样,这才叫作大人,这大人,标准太高了,我们不容易做到。孟子说了一句话,什么叫大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不失赤子之心的,就是大人。月窠里刚出生的孩子,肉皮红红的,那叫赤子,那个赤子之心,他没有后天的分辨意识的时候,他的世界观里,没有好坏、善恶、美丑,这些概念没有,他看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他看到谁都会笑一笑,这赤子之心,这就是所谓的大人之心。
我们很滑稽,很颠倒,月窠的孩子叫大人,我们活了这么大倒成小人了!刚好是一个颠倒,如果我们永远不失赤子之心,这个做大人的资本就没有丢。我们再看,小孩子永远问大问题,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小猫为什么长尾巴?我们是怎么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你怎么回答?你没法回答!小孩子永远问大问题,大人永远关心小问题:汽油又涨价了所以,永远做一个不失赤子之心的人,即使老了也是个老顽童,到哪里都受欢迎,这是孟子讲的大人.。



我们下面讲《大学》的架构。《大学》的整个的架构里边,它谈出来《大学》的纲领。《大学》纲领就是三条,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然后提出来八个修行的科目,那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前四个是成就你自己的,叫内圣,后四个是成就社会的,为社会服务的,叫外王。内圣是你自己人格的养成,外王是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个次序一定是先内圣再外王,不能反着来。因为你没有内圣,自己人格没有养成的话,你就去外王,你就去治国平天下,当你面对权力,面对金钱,面对美色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不堕落的,因为这不关乎制度的问题,而是关乎人性的问题。


第一步,必须要完成自己内圣的修养,然后给你舞台,给你权力你去施展你自己的抱负,你去服务社会。古人就是这么走的,你看古人有很多辞官的,有很多不做官的,为什么,他觉得自己内圣的修养不够,一旦外王就去造业,我们今天讲事业,事多大你造的业多大,就看你自己能不能承担,如果能承担的是善果,承担不了的就变成恶果。古人在这方面是非常谨慎的,就是自己内圣的修养没有完成,外王宁可晚一点或者不做,但是内圣也要完成。
整个《大学》的架构,就是按照内圣外王这条路来展开的。怎么展开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修你的内圣;完了以后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先搞自我管理,然后家庭管理,治国就是企业管理,平天下是社会管理,承担社会责任,这样一步一步把它展开,这是人生的架构,这是修行的科目。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有五个境界,你到了哪个境界了,你得自己知道。
第一个境界叫定,有没有定力?定得住定不住?你在你自己的计划执行过程当中,外边有别人说点闲话,或者出了点困难,你受不受干扰?所以第一个境界叫定;定而后就有静,静是指心的层次说的;然后是安,安是指身的层面说的,身安,安舒,安泰;然后最后指的是虑,虑是指你有一个清明的思想,一个清明的意识;最后到得,得是你真正得到了那个明德,明德就是大智慧,你真正得到了那个智慧。这五个境界,你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过程中,你要一步、一步地,对照和验证自己,看看你到了哪个境界,哪个层次了,这是整个《大学》的架构。
我们说《大学》通篇讲的是功夫,什么叫作中国文化的功夫?在此总结了四句话,它描写我们中国文化里讲的功夫:
第一条叫有目的地实践,它不是西方的一个尝试性的实践,或者是盲目的实践,一定是有目的的实践;
第二是全身心地投入;
第三是持之以恒地坚持;
第四是认认真真地干一件事。



这个就是中国功夫的概念,违反了这几条的话,你那个只能叫实践,它不叫作功夫,实践可以失败,功夫一定是不能失败的,你看中国唱戏的,练武术的,那练的都是功夫,它那功夫会失败吗,不会失败,只是你没有大的成就而已。为什么呢?因为它都是在师父指导下的,在前人经验指导下的实践,而且是全身心的投入,持之以恒地坚持,而且认认真真地就干这一件事,我们大家就是在自己的实践过程当中,也应该利用这几个原则。
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超凡者》,里边提出来这个概念,叫一万小时法则,它统计了一百六十多个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包括大科学家、大艺术家等等,他们成功的经验无一例外,他们在本专业,就是在自己这个项目上,统统往里投入了超过一万个小时的功夫在里面。他按每周二十小时计算,这个一万个小时正好是十年。中国人也说十年磨一剑,板凳要坐十年苦,十年寒窗苦,为什么中国人也说十年,美国人也说十年?古代人说十年,今天也说十年?可见得这一万小时,十年的功夫它是有这样一个统一的标准。
另外,在《大学》里,在中国文化里,强调人有生而知之,有学而知之,但是这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你有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和持之以恒地坚持。所以《中庸》里边说,人一能之己百之,别人一回就行了,我干一百回,人十能之己千之,别人干十次就可以了,我干一千次行了吧,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你真要这样去做了的话,你就是傻子也变聪明了;你就是非常软弱的人,你也变坚强了,关键是靠你自己要去做。
《大学》绝对不是知识,如果我们把它读一遍,你得不到什么,必须圆圆满满地,认认真真地我们去实行它,我们去做才可以。这个是讲《大学》的架构。
另外,《大学》的通篇提出来几条,比如说《大学》的次第,是从明明德,到亲民,到止于至善这样的,三步来走的。这个三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等一下,就以这个题目为主来切入。

第二节《大学》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一怎样理解三纲


《大学》里面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朱熹提出来《大学》的三个纲领。在这里边,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在边听的时候边思考,就是《大学》之道提出来的这个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是三件事还是一件事?另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什么用了三个在?我把三个在去掉行不行?
有人说不行。为什么不行?就是为什么用在在这儿?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我们说这个是古人留下的经典,经典是圣人的话,一个字也不能改的,改了就面目全非了。为什么不能改?我们下面把它展开的时候呢,再来谈。
《大学》的三纲领首先告诉我们,它是按照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个路来走的。

1.什么叫作明明德
明明德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谈的是明德,一个谈的是明这个明德。所谓的明德,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性光明的这样一个德性,叫自性之德,老子叫作道,每个人都有一个这种大放光明的自性之德,但是由于后天的污染,由于我们自己后天的物欲等等的污染,你这个明德不明了,像一个夜光珠一样,它被泥土包起来了,它不能够大放光明了,在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把那个污染去掉,把那个宝珠外面的泥巴去掉,这个过程就叫作明明德,明那个明德,这是第一个概念,叫作明明德,修行的第一步功夫,在佛法里叫作自觉。
2.什么叫亲民
实际上用一句我们最容易理解的话,就是毛泽东说过的话,叫作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就是亲民。但是我为什么要亲民?我自己觉悟了,我自己不受苦了就可以了,就挺好的,那我为什么要去亲民呢?我不亲民行不行?这我们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就是亲民,你要走到社会当中去,你要走到社会最底层去,你要为社会尽你自己的义务,担当起你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叫作亲民。
3.什么叫止于至善
就是最后才能达到那个至善圆满的那个境界,那个境界叫作至善。在这儿又提出一个概念,就是至善和我们一般理解的,善恶的那个善是不是一个概念?如果不是一个概念那什么叫作至善?它跟善恶的那个善,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以上这几条都是大学之道,开篇就给你提出来了,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大学之道,整个《大学》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这九个字: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后边的一切,都是对它的解释和展开。就是这一句话弄明白了,《大学》这篇文章你懂了,后边不用学了。但是,弄明白这九个字,是真不容易的。今天我的任务,就是跟刘丰老师碰撞,就是当东方碰到了西方,当眼镜刘碰到了这个不戴眼镜的刘,他们会激迸出什么东西来?
既然我们认为,明德是人的本性的自性光明之德,在现代科学的语境和逻辑关系上,是怎么样来解读的呢?

刘丰:在场的各位,有些朋友可能听过我的课,对这个所谓广义科学、广义时空能量有一些概念,还有很多朋友可能没有这个语境的概念。我简单解释一下,其实我们在用一个科学的语境,来寻找它跟所有智慧系统之间的接口。
这个科学语境是如何建构的呢?它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一个语境系统,它只用了两个主要概念,一个是空间概念,一个是能量概念。
1.空间概念
空间概念引用的是多维空间概念。线性几何里面讲的多维空间,从一维到N维(N趋于无穷大),我们借用线性几何,把整个宇宙空间,用这种方式做一个描述。
2.能量概念
能量概念是借助量子物理,通过量子物理的结论:一切物质世界的存在实际都是能量波,物质是能量相干成像;意识是信息,是能量集结而没成像的状态。
所以我们说,一切的物质、信息、能量,它们是三位一体的。
把上面这两个概念结合以后,又引入两个很重要的概念,第一个,低维空间的能量关系是高维空间能量关系的投影。也就是说一维的事物是二维的投影,二维的事物是三维的投影,根据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推导出,低维空间是高维空间的投影,高维空间是低维空间的投影源。这个宇宙空间一切事物的投影源,是在N维(N趋于无穷大)。


另外用到一个概念,我们在关注能量、能量波的时候,大部分人,关注的是它的振幅,就是强度;它的频率,也就是它的颜色,它的能量特征,但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现在要提出的能量的自由度,也就是能量的维度。一维的能量在一条线上起作用,二维的能量在面上起作用,三维能量在立体起作用,到第四维它可以穿越时间。
把这几个很简单的概念组合到一起,我们再来看所有的智慧体系里面,都可以找到和这个简单的理论框架之间的一个对应关系。
明德,我们用什么样的能量关系来解释这个德这个概念?德是维度,就是自由度。为什么这么讲呢?它来源于《道德经》。《道德经》在德篇第一章的时候就讲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1]。
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个N维宇宙空间N趋于无穷大,所有信息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是所谓的道,这也是佛、也是神的境界。而最高境界的道,就是《大学》里讲的明德,它是最高境界的德。从N维到N-1维就离开了道,失道而后德,N-1维到四维全是德,所以有德高望重,厚德载物,这个在佛教把它叫功德,功德指的就是境界,德本身是自由度。
佛家里讲的福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三维空间能量的自由度,也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三维空间你有多大的心量范围,你就能驾驭多大的物质空间,这就是德的概念,德就是自由度。功德是指它所在的那个维度,你有再多的福德,不如提升一维功德。
为什么呢?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二维里面有无穷多个一维,也就是平面里面有无穷多条线;三维里面有无穷多个二维,立体里边有无穷多个面;四维里面有无穷多个三维,到第四维你就驾驭所有的三维。
怎么驾驭的呢?因为不同维度之间是投影与投影源关系,就像我这个手,手的角度一变,投影像就变,投影源跟投影的关系是这样的。


手掌转动后不同的投影

不同维度空间之间的差异,就像人和蚂蚁之间的差异,我们假设,蚂蚁在平面上爬的时候,只有二维的知能和体能,我们人有三维的知能和体能,我们可以随便掌控蚂蚁的行为和生命。所以说,我们的智慧是蚂蚁的无穷多倍。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明德,就是指的N维宇宙空间的智慧,就是归于道,就是在道的境界,明明德就是提升维度,这就是我们讲的正能量,提升能量,向自由度高的方向的能量叫正能量,明明德就是提升正能量。

刘宏毅:是不是有不同的层次的明德呢?

刘丰:是的,因为从三维境界的明德到四维境界的明德,四维境界明德到五维境界的明德,就这么一步一步,最后达到N维(N趋于无穷大),就是明明德,就是明那个彻底的明德,到彻悟的境界,那就是我们所谓的真正明心见性,所谓的无极,进入无极的境界。道的最高境界叫无极,只有N维宇宙空间(N趋于无穷大)的宇宙智慧,才能堪称无极。

刘宏毅:好,这是我们从东西方两个角度,对明德进行了剖析。所谓明明德,明是你提升你意识能量自由度这样一个过程,明德是纵向的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我们现在关注的,是平面的扩展,财富的积累、知识的积累都是二维平面的扩展,老实讲是没有意义的。在一定范围里,财富、知识对你是有用的,但是超过了这个界限,它就变成了一种障碍,知识变成了所知障,财富变成了对你的一种束缚,一种约束。我们要做的是,纵向去提升你自己,像刘丰老师说的意识能量自由度,就提升你明德的境界。
这个在道理上就叫作中庸。什么叫中庸?不好不坏,我取个中吧,不左不右我来个中间吧。这是平面的,这个取中的概念,就没有任何意义。中庸是一种立体的,提升的概念,它超越了好超越了坏,又包容了好与坏,又不是好不是坏,它是一种超越的境界,一种包容的境界。
我们真正对中国的儒家经典理解了吗?当我们说它是糟粕,当我们说它束缚社会的发展的时候,我们能否考虑到,它存在了几千年的意义何在吗?我们说中国的传统教育是摧残人性,我们一代一代摧残下去,中国几千年来出了那么多的圣人,都是被摧残出来的吗?所以当我们下结论的时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关于明明德。

刘丰:我再补充一下,明明德这个概念。我们用科学来讲,为什么这个明明德,叫作大学之道?因为一维空间是一条线,我们一个人的一辈子,都不可能把一条线上所有的信息全部抓到,因为它是从正无穷到负无穷,可是线外一点,我们永远无法企及。二维是一个面,它虽然能够集成所有一维线的信息,但是人的一生,把人类所有知识加起来,都不可能把二维空间延伸到无穷远的这些信息全部抓到,我们创造再多二维空间的信息,信息量再大,离开这平面一点,我们都无法企及。三维是立体空间,这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在现实创造无穷多的繁荣,创造再多的知识,创造再多所谓文化体系等等,只要有形有像在三维空间里呈现得再多你也不如跳到第四维,到第四维就有无穷多的三维,那时候我们三维所拥有的一切,到第四维变成无穷分之一了,到第五维变成无穷平方分之一,六维变成无穷的三次方分之一,到了N维(N趋于无穷大),变成无穷的无穷次方分之一。所以说我们三维空间里面所创造的一切,到了N维,到了明德那个境界,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人生的根本意义是,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当你知道人生的意义所在的时候,这才知道《大学》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它讲的是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这个人生价值的概念,我换一个角度来说:一维空间是一条线,我怎么打扮它都不会美;二维是一个面,我可以画一个很美的图画,我们对二维的美感,比一维美无穷多倍;再美的图画,我不如把它变成立体,这样就可以画中游。根据数学归纳法的逻辑,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样一个结论:每多一维境界,我们产生的美感,会多无穷多倍。可是,当人死的时候,意识如果停留在三维空间,能看到现实,但参与不了。我们周围充满了这样的自由能量,这就是所谓的孤魂野鬼。

刘宏毅:刘丰老师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都想蹦出三维到四维看一眼,我怎么蹦上去?这是关键,就看一眼就行,不想多看(笑)。

二、修炼方法

接下来介绍方法,怎么样才能够做到明明德呢?亲民。我们刚才谈了这叫作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它前面还有四个字的定义,叫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用今天的价值观来讲,我们说这个人是傻子,世界上还有这种人?在世人的眼里我是傻子,刘老师可能是大傻子,我们俩加起来就是傻子的平方。那你们为什么要去干这种傻事?在《大学》亲民里,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每天早晨外出一定与碰到的第一个人问好,Good morning!但我在这儿早上起来,我碰见一个人说早晨好!他一定认为我疯了,干吗呢你,想骗我呀?环境不一样了。就是说当你在亲民的过程当中,如果智慧不够,可能好心没好报。但是没有关系,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众生身上的,一切毛病实际上都是你潜意识里东西的外现化,所以《坛经》里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的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看不见这个世间的过。若见世间过,是非便是左,那你心里一定还有一个是非。你潜意识里的东西曝光了,没有了,将来就不会再出来了,所以说你一定要亲民。
还有,真正的亲民,实际上是锻炼自己的过程,培养自己的一个过程。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这个世间的道在哪里?道是不是在很高的地方?没有,他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他说你到了世间,大家都讨厌的地方,大家都不愿意要的地方,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那个地方才是真正的道之所在。庄子就说得更彻底了,他说道在砖头瓦块里边,道在屎尿里边,道在世间最低、最低,没法再低的那个地方。这就是为什么要亲民,为什么要走到世间去,走到世间最底层去,你触底反弹那个力量才大,而且在反弹的过程当中,在你亲民的过程当中,就是你和外界任何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能量交换。你把需要的能量交换来,你不需要的能量交换去,因此我们感谢世间一切的好人,他给我正能量,我感谢世间一切的恶人,他把我身体里的负能量吸走了。你看,是不是这样?(鼓掌)
这个亲民的过程,在现代科学的语境里面,怎么样做更深的解释呢?

刘丰:刚才我们说了一个原理,低维空间的事物是高维的投影,我们在三维空间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高维空间投影。什么是高维空间?是我们内在的意识空间,也就是说,到了第四维其实已经不是我们在三维看到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所感受到的,而是进入我们的意识能量状态。这个宇宙空间的能量是一体的,我们刚才说它的连续性,从一维,二维,三维,四维一直到N维(N趋于无穷大),是一个整体,而整体内各个维度之间的关联是投影关系,只是因为我们执着在三维空间、时间的认知里了。在这个三维空间里面,时间是一个常量。当时间是常量的时候,我们认为自己看到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可是进入我们内在意识层的时候会有第四维,为什么呢?很简单,用一个比方。我们每个人都做梦,有时候我们中午睡一小觉,五分钟,觉得做了一个很长的梦。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梦境中时间是无序的,梦境中的时间,跟我们的现实不一样。)有一个电影叫《盗梦空间》,把这一事实描述得非常精彩。在电影里面提到,在梦境中,时间是变量。当时间是变量时,就多了一个维度。相对论也告诉我们:当物体接近光速运动的时候,时间会变慢。在我们三维空间里面,时间是个常量,可是当时间是变量的时候,等于多了一个自由度,这个时候就进入第四维了,而第四维与第三维的关系是投影关系。前面说过,一个三维的物体,有多少个二维投影呢?答案是,有无穷多的二维投影,照此推理,第四维有无穷多的三维投影。我们现在的状态,只是无穷多个三维投影之一。
投影的像上的信息取决于什么?取决于投影源里的信息,投影源里有什么,才能投影出什么来,这就是投影源和投影之间的关系。那么投影是在什么状态呢?因为梦境具有高维属性,而梦境是人的一种意识状态,因此意识就具备高维属性,它就在第四维以上了。在第四维以上的意识,就是我们现实一切事物的投影源,它能够投影出不同的三维空间。但因为我们共同执着在这个三维空间,其时间是按照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石英振子的振动频率界定的。三维空间的一切都是以此时空关系界定的。
大家知道,我们每天接触的所有事情,其实它的根源全是投影源,那我们借用投影和投影源的比喻来看:《大学》里面说的民是什么,是指的外面投影出来的人,所有的看到的一切事物,全是我们自己内在投影,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件事情,不跟我们内在认知相关联,外面的世界只是我们投影出的像而已。
当我们知道这个概念的时候,就知道了所谓的亲民,是我们跟外面的世界交流,看到外面世界的像,而觉察这个像,在提示我们内在存在一个什么样的认知,即投影源里有一个什么认知。所有认知都是障碍。我借这几张纸来说,这张纸是二维的,当我把它挡在眼前的时候,我只能看到二维看不到三维,当我把我眼前的二维的事物,拿掉的时候我得三维智慧,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三维认知挡在我们的意识之中的时候。大家意识中充满了三维认知,那些三维认知,挡住我们得不到四维智慧,当我们把最后一个三维认知拿掉的时候得四维智慧。
我们看到的一切的事物,都是内在认知在这个世界间的投影,而所有认知都是障碍。因为对有限认知的执着,而让我们无法与内在具足圆满的智慧连接。为什么说具足圆满?这也是明德的根本境界,跟我们每个人是完全一体的。因为当我们用能量波的概念描述一切存在的时候,发现我手指尖的一个质点有屋子里不同灯发出的波延伸来看这个宇宙空间的所有能量波,都会通过这一个质点,所以这一个质点具足宇宙中的所有信息和它们的相互关系,这也是宇宙全息律的核心思想。一个质点里面,都具足宇宙中的所有智慧,更何况我们每一个人了。因此每一个人内在智慧具足圆满。但为什么世人不能呈现出那种具足圆满的智慧状态,或者说那种明德的境界呢?释迦摩尼佛又说:皆因妄想执着和颠倒梦想不能证得。此妄想执着,就是我们的有限认知,所有认知都是回归内在具足智慧的障碍。颠倒梦想指的是我们以为外面的世界是所谓客观,而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我们的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其实我们内在是投影源,外面是投影出来的像,这是所谓的颠倒。当颠倒的时候,就把一切的根源设定在外面的投影像上,我们就永远不可能跟内在具足圆满的智慧连接,也就是在外面,永远求不到道!
因此一切障碍都是我们自己的认知。我们通过外面的世界,参与外面的世界的同时,发现自己的认知障碍是什么,当把它颠覆,就是所谓的消业。
所以说外面世界的一切帮助我们发现和觉知我们的认知是什么,参与外面世界的事情本身,就是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障碍是什么,这在佛家管它叫烦恼即菩提。一个罗汉是把自己的烦恼,全都转化成智慧了,所以他是觉者,他自己没有烦恼;菩萨是什么?他叫觉有情,他自觉觉他,他把别人的烦恼,也当自己的烦恼去解,因此他比罗汉多了无穷多倍的得智慧的机会,因此他的智慧境界要高得多,直到所有众生的烦恼,都被解决了,他觉行圆满了,才能成为佛,他才到了那个明德的境界。而这个过程恰好就是明明德的过程,所以说亲民本身就是在入世的每一个当下,去觉察自己的认知,然后把这个认知颠覆。
《零极限》这本书里面说了一句话,我们要对自己面对的一切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也就是说,在这个世间看到的一切,没有一件事与我们无关,一切呈现都是内在认知的投影,每一个当下都是提升的机缘,每一个烦恼都是得智慧的机会。在亲民的过程中,化解别人烦恼的同时,实际是在解决自己的烦恼。当你进入到这种认知的时候,就是所谓的发菩提心,就是度尽一切众生,就是消除自己的一切妄念,当自己的一切妄念全部转化,全部被灭度的时候,进入一种状态叫涅槃寂静。在那个状态下不执于一念,因为一念一众生,一个念就是一个正弦波,起一个正弦波,就等于起了一个众生。所以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说了一句非常科学的话,只要他心里有一个鬼他就不是佛,因此这非常科学,因为一切是他内在的投影。所以亲民实际是指入世的心法,就是入世修炼。

刘宏毅:在这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亲民,为什么要放在明明德之后?我先亲民不是更能明明德吗?

刘丰:这个问题特别好。我们要走路的话,一定要知道方向;我们要上山,要知道山顶在哪。当我们不知道方向的话,就可能在这个人世间乱混。所以,当我们知道方向了以后,就知道每一件事在告诉我们什么。这就可以解释你知道大的目标是要明德,而要明明德的时候,你再看世间的事情的时候,你能得到世间一切应用题的正解,才能读懂这道题。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每件事情,其实都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应用题,但当我们没有方向的时候,我们往往把一个应用题当语文题来解,所以没有读懂,只有当我们知道方向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有可能读懂这道题。

刘宏毅:我想起一句话,我们都是出色地学了很多没用的东西,然后精神抖擞地走向失败。(笑)

刘丰:这就是为什么说悟后起修,对方向觉悟了,当知道方向并升起达到明德境界的大愿,则在现实中遇到所有困难都可以超越。用上山来做比喻,当攀登一座小山的时候觉得它是个山,但当我们登到更高峰的时候,回头看这个山就像是一个小土包,根本不是山,这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是如果把眼前这座山当成人生的唯一目标的话,可能一辈子都不见得爬得上去,还累得气喘吁吁的;但如果把最高境界的山,当目标的时候,眼前这座山必须得过去,动作还得快,姿势还得优美,还得潇洒(掌声)。
有大愿的人,在现实之中,就有大力量,他就会爆发出无穷的心力,这就是,当有明明德这个大方向的时候,我们在亲民的时候方向非常明确,不退转,所以有大愿的人,在现实中没大事。(掌声)

刘宏毅:禅宗有一句话,叫悟后起修,又叫破参起修,是说没破参的,参话头没破初关的人,是没办法起修的,否则就是盲修瞎练,劳民伤财,一定是明明德之后才修。例如,想做善事,你得知道众生需要什么,否则你那个善心不一定能得善果。所以,亲民一定是在明明德之后,这是一方面。
还有一个就是亲民的过程,一定是有次第的。孟子即针对亲民,把它展开谈。他把亲民分为三个层次:亲亲,仁民,爱物。首先是亲亲,亲是跟你有血缘关系的,离你最近的人,亲民一定是从身边的人开始做起,一定是从最亲近的人做起。他们最关心你,最爱你,与你的能量最接近,这样修行起来最快。然后是仁民,开始爱你的同类,把你的爱心展开去,由家里人到外边的人,到你的同类。最后是爱物,爱植物,爱动物,爱地球,等等。有些人,家里一团糟,小孩子嗷嗷叫,他几年不见人影,说是跑到西藏救藏羚羊去了。先救救自己的孩子吧!可见亲民一定有个次第,否则世法就乱了。
儒家讲的仁爱是有等差的,不像墨家开始就要博爱,那是仁的境界,太高了,普通人做不到的。儒家批评墨家无父无君,因为在他们眼中,我爹跟你爹是一样的,平等的。你爹是你爹,我爹是我爹,怎么会平等呢?只要你不觉悟,这个爱一定是有分别的。中国学术史上有一轶事。黄侃曾与胡适同在北大讲学,有一次宴会上,胡适谈到墨学,滔滔不绝。黄侃便在一旁骂道:现在讲墨学的人都是些混账王八。胡适脸涨得通红。黄侃接着骂道:即便适之的尊翁,也是混账王八!胡适大怒。黄侃却大笑道:且息怒。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谈论墨学?我非骂你,不过聊试之耳。举座哗然大笑。所以,亲民一定是有层次的,否则在众人眼里,这个人有毛病,放着自己的父母不供养,却跑去供养和尚、喇嘛,你不是有毛病嘛!
以前读私塾,都要学《三字经》、《千字文》和《百家姓》,为什么要念《百家姓》呢?为了认识几个姓氏杂字?不是的,而是当你读《百家姓》的时候,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你的心会一圈一圈,扩大开来,超越了我姓刘的,还有千姓万氏,小孩在读的时候,他的心胸会一点点扩大,这是潜移默化的功夫。没告诉你道理,你照着去做就会受益。我们现在教育孩子,说外面都是骗子,把你的东西看好了。孩子的心缩得很紧,他能展开吗?展不开!所以说大学之道,一定有它安排的道理,这是亲民。
我们有明明德,有亲民了,但是这个明明德,这个亲民,要做到至善圆满的程度,就是最后的一个境界,叫作止于至善。此善不是善恶是非的善,善恶、是非、美丑,是二元对立概念,有善就有恶,有美就有丑,它是对立的,《大学》这里的至善是超越二元的,没有善,没有恶,既包容善,也包容恶,这叫作至善。
如果把明明德叫自觉,亲民就是觉他,止于至善就是觉行圆满。如果把明明德的人叫罗汉,亲民的人就是菩萨,止于至善的人就叫佛;在儒家,把明明德的人叫君子,亲民的叫贤人,止于至善的叫圣人;在道家把明明德的人叫作真人,把亲民的人叫至人,把止于至善的人叫作神仙。你看,无论是儒家、佛家、道家,无论是哪个文化,虽然体系不一样,讲的层次是一样的,最后一定要到达那个至善圆满的状态。
说到这里,问题出来了。为什么在中国文化里面,特别是佛家,把这个善叫染法,污染的染,善也是一种污染。说恶是一种污染可以,为什么善也是一种污染呢?因为善与恶是相对来讲的,行善去恶,恶去了留一个善,还是留了一个尾巴!这在佛法上,叫有漏的福报,还有一个漏。为什么有一个漏?因为有一个不圆满的善留在那里。有一句话叫着功德相,因为在你行善的时候,有一个我在,我行善,我做功德,我要得回报,始终有一个我在,只要有我在,你得到的这个福报就是有漏的,不究竟的,就不是至善,至善是超越了我的。
我们都读过《论语》,《论语》里边有这样的话: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是鲁国的大夫,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孔子认为三思太过了,没有必要,二思就足够了。再,二的意思。三思跟二思,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就差一思,一个被孔子否定,一个被孔子肯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季文子的意思是,在处理一件事的时候,要三思,要考虑我你他三方面的立场、观点和利益关系,这应该很全面了吧?孔子说没必要,二思可矣,把我去掉就圆满了。把我掺杂在里面,一百思也还是有漏,摆不平的。所以,要把小我去掉。
在《孟子》这部书里,把破除小我叫作尽心。尽心,把你那个有漏的心,有分别的心,一点一点扩充到尽头;这个功夫就是明明德。开始的明德像初三的月牙,然后是初八的上弦月,最后到十五的满月,这是明明德的过程。尽心也一样,一层一层推进,当你尽心圆满的时候,这个心就不叫心了,叫什么?叫作性,尽心所以复性,就是你自己的本性显现出来了,佛家叫明心见性,儒家叫止于至善。如果不能够超越世间的善法,你所做的一切都只能得福报,不是功德,真正的德是没有分别的,没有我见的,在超越的层次来讲,亲民根本就没有什么功德。
《金刚经》里没有度众生的概念,它说实无众生可灭度者,根本就没有一个众生可让你度的,度了半天是度你自己;亲民,亲了半天是亲你自己,肥水没外流呀,有什么不乐意做的呢?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世间的情况就是如此,这叫作止于至善,这个善也可以理解成完善,圆满,是无上正等正觉那个大圆满,涅槃寂静的境界。
止于至善是一种最高的佛的境界了,用刘丰老师话,叫作N维宇宙空间,N趋向于无穷大吧?(笑)

刘丰:至善其实就是我们讲那个无漏的境界,就是宇宙智慧的最高境界,把它称为至善。而且我觉得刘老师解说得非常好,这个善是圆满的,是彻底的圆满,彻悟到那个宇宙整体空性里面。所谓空性是能量具足的状态,但又不执着于任何一个中间态,这就是止于至善。
从科学角度来讲所谓的善恶。既然我们的生命的意义是提升自由度,而障碍我们自由度的是认知,那我们的认知,就像这张纸挡在眼前,这就是认知在障碍,其实善和恶都在同样一张纸上。善,是一个方法,它不是一个目的,为什么呢?因为杀盗淫妄酒,是一些强刺激,这些强刺激让我们很难拿掉,我杀了人怕人找我偿命,偷了东西怕人来抓我,天天就提着心,就牢牢地把我困在这个三维认知状态里边了。而像仁义礼智信,这些善念呢,它是些平和的东西,当我们在渐修的时候,我们不断地把的仁义礼智信充入我们的意识,把杀盗淫妄酒给它挤出去,最后当全是善的时候,容易拿掉。善其实是容易拿掉的认知,如果我们把这个善强烈地留在意识之中的话,就是障碍了,就是着功德相。就像梁武帝,让那么多人修佛,修了那么多的寺庙,他问达摩祖师,我有多少功德,达摩祖师说实无功德,那是积累了福德,是在三维空间创造了所谓的福德,它可以转化成你的福报,但没有任何功德,功德是纵向提升的,因为所有的善恶,都是在同一个层次上的。
人和蚂蚁之间是没有是非的,只有蚂蚁跟蚂蚁有是非,如果我们在蚂蚁的是非里纠结的话,我们根本不可能到人的境界,所以说蚂蚁的善恶跟人没关系,三维的善恶跟四维没关系,四维的善恶跟五维没关系,真正的善本身,只是在某一个层次上的一个方便。当然有的人可以在大恶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当把善恶全部放下的时候,一下超脱出来了,突然顿悟。这完全不纠结在那个行为、那个状态里边了。
所以止于至善里面,这个善和我们说的善恶不一样,但是善恶确实是一种法,是一个方法。为什么各类宗教让大家行善,很多人以为,所有宗教的相同是劝人行善,这是大家特别容易常用的一句话,其实这不是本质。所有宗教的本质在于让人们觉醒,让人们真正地唤醒个人内在具足圆满的智慧,让我们跟我们自性圆满的N维宇宙空间的智慧合一,提升到那个境界,这是所有宗教指向的方向。至于善,只是说在这个空间里面,我们用这个善来替掉那个恶,然后再把善拿掉。
刚才刘宏毅老师还讲到亲民的含义,亲民确实是有层次的。因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什么意思呢?能量境界,从四维空间进入三维,我们能感受到的最大能量其实就是仁,就是大爱。大爱的代表是太阳,我们看太阳的特点是什么?它无分别,它不会因为一个人是好人多给他点,一个人是坏人少给他点,这叫大爱。爱是我们在三维空间里,能感受到最高境界的能量。爱之上的能量,不超越三维认知的人根本感受不到。也就是说四维的能量境界和五维能量境界,它们都转化成爱的形式,呈现在这个世界上了,像太阳一样。
这么大的一个爱,这么大的能量,这就叫失德而后仁,离开德的境界进入仁的境界,就是大家看这个仁,它是一个立人加一个二,它是两个人,这是一个有形的人,一个是构成这个有形人背后那个能量,那个无形的人,它是波粒二象性,它是临界态,是高维空间进入三维空间的临界态。我们知道那是一个通道,所以说爱是我们通向高维的一个通道。
这么大的能量,我用一个放大镜把它聚焦到一点,大家知道出现的情况,在焦点上,放什么东西都会被它烧毁了。这就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一切狭隘的爱对人都是伤害。那我们的亲情关系是在表达什么呢?实际上我们的亲情关系,就是选择了两个人或者说一个家庭,共同学会爱和被爱。爱和被爱是什么?它不是情绪,不是欲望。是感恩、接受、原谅、包容。当我们这个家庭学会了彼此的无条件的感恩、接受、原谅、包容以后,再共同把这个爱,放大给世界。这就是亲民的不同的层次,这样的婚姻关系,这样的家庭关系日久弥新。所以,当我们理解了这个爱在亲民的层次里面,我们就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止于至善和亲民这个话题里,它们与明明德实际是一体的,因为到了明德境界,就是至善的境界。大家请注意,明明德指的是,德是在层次上,在维度上的状态,而亲民是在我们三维空间的人生的实践,而这个实践活动里边,也包含的它的层次,也就是我们由近及远,由此及彼过程。

刘宏毅:对,也可以说明明德是起点,亲民是过程,止于至善是目标。从字源学上讲,善字上面一个羊,底下一个口,中间一个草,就是羊吃草,羊草口变成善字,羊吃草叫善,吉祥的祥,美好的美,凡是好的事情,都跟羊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羊吃草就是善。那牛吃草就不善了?不是这意思。羊吃草是基于它本性来的。牛呢,现在人让它吃饲料,不让它吃草了,所以牛疯了,是吧?(笑)因此红肉里最贵的是羊肉。凡是顺着自己本性下来的,就是自然的,顺着本性下来的就叫善。恶字呢?上面是一个亚,底下是一个心,亚心是第二心,不是你当下的直觉,是经过你的价值观,判断污染过作出的决定,二心,一定是恶的。从字源学上讲,无论善恶,最终都要超越,才能到达止于至善的境界。



三、《大学》用三个在字表达了什么

刘宏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刚才是将其分成三个并列的题目来论说的。为什么此处要用三个在字?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个在字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第一个在,意思是当下,明明德一定是当下的明明德,你说我去年觉悟过,太远了吧?跟你当下有什么关系呢?当下你做的糊涂事,跟你去年觉悟有什么关系呢?所谓的唤醒,一定是持续的自我唤醒。像你早晨唤醒,闹钟一响,跟着的习惯动作是把闹铃一摁,接着再睡一会儿。那这闹铃有什么用?你得持续唤醒。所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一定是当下的。
第二个在,是把这三项并列的内容混为一体,由三而二而一,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三位一体的,明明德的同时就是亲民,亲民的过程就是促进明明德,然后的结果就是止于至善,三者是同步一体的。王阳明对此说得最彻底,他说明明德叫知,亲民叫行,止于至善就是知行合一。一个是知,一个是行,一个是合一,知行本来是合一的,当你说疼的时候一定是已经疼了,不是说先有一个定义叫疼,然后再去感觉一下,最后合一了,我疼了。没有,疼一定是疼了!同样,说冷一定是已经冷了,说饿一定是已经饿了,它是同时发生的,分不开。大学之道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也一定是同时发生的。朱熹老夫子,大概就没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当成三件事,亲民他做不了,因此就改了一个字,叫新民,我明明德了,跟以前不一样,以前我是个旧民,现在我是新民了,洗心革面了,所以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要知道三个内容是一回事,这个字就不能改,不能换。

刘丰:为什么说在,我从科学的角度给大家解释一下。刚才刘宏毅老师说的在,其实是当下。为什么在是当下?给大家举很简单的科学道理:刚才、一会儿、过去、未来,全是三维认知,我们在这个认知里面,连四维都到不了,更不用说高维了。而我们与高维的连结,只有当下才能呈现。《金刚经》里所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也正是这个意思。而亲民,也是发生在当下,投影与投影源合一于当下,乃即心即佛,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只有当下这一刻,是跟N维宇宙空间(N趋于无穷大)相关联。这是禅的境界,即所谓离一切相,没有对任何相的执着,在这一刻,与高维是联结的。而在现实人生的每一个当下所面临的人生课题就是在亲民。
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我经常举他的例子,他是一位中医,生意非常好,后来,他办了一所中医药大学,是非盈利的,把自己整得特别忙,后来朋友说,你去看看那哥们儿是否着功德相了,我感觉不像,就去问问他。我说,哥们,你在干嘛呢,原来挺自在的,为什么把自己整这么件事忙成这样?他说了一句话,给我非常大的启发,他说,我这个人业太重,我一个一个给人看病,到死我也消不了我多少业,所以我得整个大的事,这大事使我随时警醒,别造业,同时,只要我做对一件事,我能消很大的业。这就是他在亲民中,选择了一种方式叫精进,因此我们在入世的时候,我们选择任何一件事业,其实都是让我们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去面对我们内在认知的呈现。
古代一个人,一辈子见过的人,走过的路,经历的事,我们现代人一个月就搞定了。因此,我们现代人面临的修行环境,是一个非常非常宝贵的有限的环境。在入世的时候,如果你能在每一个当下去觉知内在认知的呈现,并在每一个当下颠覆有限认知,在如此精进的亲民过程中,内在提升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而我们今生今世的提升空间是无止境的。现代人打坐一小时,可以跟古代人打坐好几天相比,效果可能更好,因为我们现在的环境,整个周围能量场系统和信息系统,比过去的信息系统复杂多了,我们其实很难找到一片非常纯净的,一种适合我们修炼的空间,但是如果即使你在这么嘈杂的空间,你能在一念之间,让自己的心彻底静下来,在那个当下,你去觉知跟智慧通达的那个状态,这是入世禅,当下每一个空间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道场与题目。(掌声)



第四章 从《大学》看人生规划《大学》之教

刘宏毅:我们今天进入《大学》的第四个专题,叫作《大学》之教。
《大学》和后世所谓的教育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大学》的第一讲,我们主要是谈了《大学》的九个字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在第二讲,我们谈了内圣外王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三讲谈的是入世的心法。今天,我们谈谈《大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扣在人生的规划与实践上,就是我们怎么样规划自己的人生。
实际上,中国教育史是最完整、是最长的,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教育资源也是最丰富、实践最深刻、体系最完整。从内容到方法都是无与伦比的。所以,中国历代出了那么多的圣贤、人物,创造了如此灿烂的古代的文化。
很可惜,到今天我们把它全推翻了,我们现在的教育完完全全进入了一种四不像的时代,跟我们古代的传统没有一点点关系了!今天我们就要借助《大学》,重新来看一下,比如说,《大学》是从汉代以后,在教育理论上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特别是宋元以后,把它当成教科书,把它当成官方科举考试的标准。对古代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还有就是《大学》里边的精神,《大学》对人生的这种架构,鼓舞了很多志士仁人为之前赴后继。我们可以看到从宋元以后一直到民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志士仁人都把实现《大学》的价值作为他们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包括王阳明、曾国藩,近代的蒋介石、毛泽东,全是这样的。
在《大学》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整个架构和传统文化的构成之两大主流,主要是儒和道,这是我们国学的传统。佛教是后来的,是外来的文化,在我们本土文化上,只是一个儒、一个道。



人道是依据天道而设立的,我们叫作依天道而设人道,依天文而有人文,这叫上学下达,我们学了一些形而上的东西,虚无缥缈,但是它真正的目的是要比之天道而建立人道的规则,它由无为到无不为,由天道的无为到人间的无不为。所以,由天降到人,这样就产生出来了儒,这是孔子为代表的。然后呢,我们在下面,由人在返天,把人道的责任、义务、使命都做圆满了以后,由人道再返回天道去,这就是老子的贡献,构成了天人合一这样一个圆满的中国文化的太极思维似的一个圆,由上而下,然后由下而上,由天利人,由人返天这样的一个圆。
现在容易出现两个问题,第一是在上面下不来,没有办法干人间的事情,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呢,就是纠结在人世当中的事里边,没有办法返回到生命的本源,那个道里面去,我们离道就越来越远了。恐怕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我们离道、离根越来越远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构成圆满的这个圆,这个回环。中华的传统文化的两大的主流大概就是这样。

第一节 《大学》之教育

作为以《大学》为首的国学教育体系来讲,大概就是按照这四个方面来展开的:
第一方面,它有一个不变的根本,就是道。无论老子、孔子都谈道的问题;然后在道的下面是第二方面,有一个完整的自己的体系,就是学,你的学问体系、你的学术体系、你的思想核心,整个一个圆满的体系,你能够自圆其说,跟道相连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第三方面,才是方法和路径,这就是术,不同的门派和学派有不同的学术体系和方法。最后是第四方面,落实到具体的形式上,就是技。用孔子的话来讲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把整个的传统的教育体系,给我们丰满了。


第二节 《大学》是否精英之学,是否要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

刘宏毅:在以《大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也好,国学也好,在传统的教育体系里,始终没有离开两个价值的取向。哪两个教育价值的取向呢?
1.为己、修己,也就是《大学》里面说的修身,也就是我们说的内圣的修养和内圣的功夫。这是道德的教育,这是为社会培养君子。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所以,教育如果完成不了这个目标,它就不能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不能够培养君子,不能够对一个人进行有效的道德的理念的灌输和教育的话。我们说这个就不叫教育,充其量它叫培训。它跟教育没有关系,跟我们说的教育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一,修己。
2.治人,按照儒家的传统叫从政。从政不是今天讲的庸俗的政治,跟今天的权利,残酷、血腥的政治是没有关系的。所谓的从政就是实现你自己治国平天下这样的理念,我们叫外王之道,这是为国家培养治才,用我们今天的话叫培养管理型的人才。我们在第一讲就讲了《大学》是大人之学,什么叫作大人?顶天立地的人,承担社会责任的人。用张载的话来讲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这样理想,有这样理念,要走这条路的人,这才叫作大人。《大学》是大人之学,是培养大人、培养这样的人的一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等一下要和几位老师来展开的问题,就是以《大学》为代表的国学也好,传统文化也好,到底是精英之学?还是国民之学?如果是精英之学,我们在今天的国学有必要遍地开花,有必要人人都学吗?毕竟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不是人人都想的,大概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没有想过,平天下跟他有什么关系,他吃饱了喝足了,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就好了。我们说这也很好!用孔子的话说这就叫小人,小人是志向小,他没有那么远大志的向。我们这个社会大概最成功的做法就是消灭了精英阶层,消灭了贵族,我们使所有的人平面化,都在一种平民的状态。所以,所有的人都在一个按照刘丰老师的话,在一个二维平面上展开了对财富的争逐和竞争,他没有一个立体提升的这样一个纵向的高度。
在古代它是金字塔型的社会构成,就每一个社会阶层的人,他的目标是不一样的,生活标准、生活取向都是不一样的。你看《大学》里说畜马乘,不察于鸡豚,家里养那些马车的人,他不会关心家里还养不养鸡,因为这跟他不是一回事。食冰之家,大致就是我们今天说家里能用的起冰箱的人,不关心牛羊,不会关心他要养的牛,天天挤牛奶喝,不关心所养的羊,弄点羊粪,种点菜。这是因为不是一个阶层。在汉代有一个宰相,他很爱吃葵菜。有一天下朝他回家,家里边正好给他做葵菜。他很高兴地说,这个葵菜挺好吃的,家里人很高兴地告诉他说这是咱们家自己种的,谁知道他变了脸了,把筷子一摔说:谁让你们种菜了?家里人说,种菜怎么不行了?他说,你知道不知道,我拿着国家的俸禄,我不能跟菜农去争利,你们知道吗?如果我们每个人家里都种菜,那菜农他卖给谁?他们凭什么去生活?我们拿着国家的俸禄,就不能再做那些侵占他人利益的事情。古人分得非常清楚的。
我们今天,弄个易拉罐都想卖废品去赚钱,我们知道这个社会上还有靠捡废品生活的人,应该给人家留一条生路。所以说,社会如果每一层都知道自己生存的状态,给他人留一点生存的空间,那么这个社会就不是这么血腥地、头破血流地去竞争了。
实际上,西方社会也一样。他们的贵族也没有了,只是传说中的而已。社会像摊大饼一样,平面越摊越大,人人都没有高尚的追求,只是像蚂蚁一样在平面上越爬越远,当然离道越来越远了。

我想,如果展开讲的话,刘丰老师对《大学》的认识,《大学》肯定是培养大人的,肯定不是培养小人的,小人不用读《大学》,古代的教育分得很清楚,一般读完蒙学,认识点字,然后就学一个具体的技能,你拜个师傅,学买卖、学手艺,就完了。只有要走大人之道、走科举之道、走从政之道的你,才继续求学,否则的话,没有必要像今天,人人都上本科,你有必要吗?你学个蓝领,学一个基本的技能就可以了,更何况现在教育对人的大脑是一种格式化,越学越傻、越学越呆!刘丰老师,您的观点如何?

刘丰:我来回应刘宏毅老师刚才讲到的关于《大学》的想法。
我认为《大学》这本书是通天、彻地、达人的。它把这个宇宙的整个全貌全部展示了,而且用得很精炼。它从明明德到亲民到止于至善,完整地描述了我们内在意识能量的各个层次的境界。每个人立足在自己这个角度去看《大学》的时候,你能读懂的那部分,是我们自己认知所构建的那个层次。所以,《大学》的智慧在于,如果它是一个智慧相对圆满的人,他会发现,原来自己要对这个世界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因为一切呈现都是自己内在认知的投影。对于这样的人来讲,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逐渐走向圆满;而没有达到这么高大圆满的愿的人呢,他也能在这里面得到生命的一种滋养和提升,它对每一个层面的人都有启迪。
但是,我自己觉得,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外面的人,都是自己内在的认知。因为自己有不同层次的认知的存在,《大学》就给我们各种认知,在各个认知层面,给了一个叫解惑的功能。因为我们是被自己内心的惑所障住,而那个惑。在佛家把它叫业。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这样的经文更加入世,它能够跟现实每一个人关联;同时它又出世,它可以把我们的意识全然地超越出这个三维的障碍,即我们有限的物质生命的这种障碍,而让我们自己通达真正生命本真的圆满。从经文里能看到的东西,是因人而异的,就看每一个人自己对生命觉知到什么程度,他就会在这里面担当起他所扮演的那个角色,而那就是所谓的我们人生的应用题,它帮助我们读懂我们生命的应用题,同时帮助我们了解这个正解的方向在哪儿。
第一句话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所以为什么这个话题跟人生规划相关?我们的人生,最终从生到死,这个人再圆满,不过就是一个圆满地跟宇宙合一,明明德。它把境界已经说了,然后再说到亲民、止于至善,说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个次第,它把我们圆满的过程描述清楚了,它为我们人生规划,指出了内在成长一个明确的方向。
我在用科学的逻辑在解读人生意义的时候。把它解读成: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其实本质上既是明明德,又呈现出亲民,就是内外合一,同时给出了我们当下的止于至善,那至善是在最圆满,只是我们可以分解、解读成我们现实的当下所面对的事物。
很多朋友在修炼过程之中把一个追求的目标放到了彼岸,他没有通透地了解到,最终所有彼岸的呈现,全是内在的;而所有彼岸呈现的像,全都没有终极意义,没有本质意义。比如,当我们能到达更高维度或着说更高境界时候,我们对未来就有预感,能从时空上看到未来,可以从内在找到对未来的一些答案。它帮助我们出离三维的这种执著有意义,但是它却还容易让我们着迷于这种功能,这种所谓先知先觉的功能。
当然我说这个话,可能有些朋友不一定能够马上理解,但是,任何中间的像,任何中间的层次,它既可以帮我们破除当下的境界,同时又可能让我们着迷于那个境界,这就是所谓的迷信。我们迷信不是说我们以为的是没有道理,它一定有道理,但是它停止在某一个层次上,不往前走了,好像站在某一个山头上不去下不来了,这其实就是迷信。我们有的时候说某些东西是迷信,它不一定说的不对,它说的对。那个大师站在那个山头上,上不去,因为山头再怎么往上走?他没翅膀。
而我们东方智慧的精髓告诉我们,它的根源于那个具足圆满的本真,源于我们用科学说那个N维宇宙空间(N趋于无穷大)的宇宙智慧。但是很多人一听这个描述以为它是在我们遥远的外在,其实N趋于无穷大和N等于0一模一样,因为N等于0也具足宇宙中所有信息和它们的相互关系,质点就是N等于0,一个点和N趋于无穷大几乎没有区别,区别在于从零维到N维中间的这些东西,有区别,这是因我们的念而生,因我们的念幻化无穷而生,这些东西没有本质意义。所以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种圆满的自性宇宙,才是我们所谓《大学》之道给我们本质的东西。

刘宏毅:您(刘丰)刚才向第四维看了一眼(笑)。我们说,立志的时候,培养志向的时候,还是应该要高远,有大就有小,大小实际上是相比较而言的,到了究竟的时候,什么叫大呢?什么叫小呢?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好,我们下次讲一回小人之道。(笑)
余秋雨讲过一回论小人,我记着他那书说了一段。他很赞赏小人的,他说,这个世界凡是能成事的基本上都是小人,为什么呢?小人脸皮厚,小人不要脸,小人不怕撞南墙,小人不怕挫折,小人不怕困难,小人有一股子韧劲,达不成事不罢休,这就不是君子仁人所能达到的。当然了,他那是另一种观点。
我们说《大学》是曾子所作的,从历史上我们看曾子,他继承孔子的志向,做了一辈子教育。孔门里边弟子三千,杰出的有72个。前几天习总书记召集文艺座谈会讲话来了72个人。按照这72贤,在72人里面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其中就有刚才李老师说的小人。比如说樊迟是小人。樊迟请教孔子怎么种地,孔子很不高兴说,我不会种地你去问老农。有一天他又来了,问孔子怎么种菜,孔子说我不会种菜,你不会种菜问老圃,你去问那个菜农。当樊迟走了,孔子说,樊迟者小人也。樊迟啊樊迟,你的志向也太小了吧!你学了一个具体的技能,我这儿是青年政治学院,我是培养从政人才的,我不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要学专业技能你可以去拜师傅,不用到我这儿来学。
曾子的目标也一样,他培养两种人,第一种是从政的人才,第二种人是有仁德的人,就是所谓的君子。当然了从政的人才一定要在君子人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谓先内圣再外王。君子这一词在《论语》里面出现了八十多个地方,每个地方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你看孔子一生的目标,教育他的学生们都要成为君子。《论语》第一段就是君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段就出现了君子,最后一段以君子结尾,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剎尾了,一头是君子,一尾是君子。
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教育,孔子的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教育,培养什么人?培养一个君子人。曾子的教育目标也一样,按照内圣外王展开的,比如说这一段,什么样的人叫君子: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也。这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可以托六尺之孤,皇帝还小,老皇帝死了但是把小皇帝托付给大臣,将来理政于国家,你看看有赵氏孤儿啊等等,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当个一世英雄容易,但是要完成朋友的遗命,朋友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你,你要照顾人家一辈子,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今天的人可以吗?你把妻子都给他,你还没死他就惦记上了,不可能!临大节而不可夺,在大节正义面前,他就是死,也不会变节的。我们知道像文天祥、史可法,像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临大节不可夺,这样才是孔门弟子,儒学里面所说的君子人!也再说《论语》里的话:君子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仁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你看,这是曾子一生继承自己老师的愿望,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曾子著《大学》,也是按照两方面来的。
我们刚才讲,是不是人人都应该读《大学》?如果不是人人都应该读《大学》的话,《大学》里为什么有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每人都需要的,平天下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机会,但是做一个君子,做一个合格的人,这是没有条件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在《大学》里面讲从政型的人才里边,德是第一位的,特别是作为一个国家的人才来讲,你可以没有才能,但是你不可以没有品德,没有品德的人是不可以的。这是《大学》里引《尚书》的原话:若有一介臣,断断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己口出,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他说,如果有这么一个贤臣,断断兮无他技,他没有什么其他的可以让你赞扬的技能,他只有什么呢,只有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他只是能够宽容,能够包容,能够爱护他的部属,爱护他的百姓,人之有技,若己有之,别人有一技之长,就好像自己有一技之长一样,然后去帮助别人,去成全别人。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别人有一点做出了成绩,自己从内心里发出欢喜,真心地去祝贺人家。不啻若自己口出,就好像自己有一样。说如果真能这样做到的话,他就能保我的子孙黎民,能够保我的国家和社稷,这不是也很好嘛?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希望在上位的人有多么高的才能呢?他有很高的品德不是也很好嘛?所以,这就是在《大学》里面讲为什么先要内圣,然后再外王,为什么在才与德的关系上把德放在第一位。

第三节 在物质文明趋同的社会,如何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

刘宏毅:我们知道文明是趋同的,文明一定走入一个相同的状况。你看今天就是这样,这个世界实际上没有好旅游,没有什么好看的了,世界都一样你看什么?到哪个城市全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你看什么劲?特别是在中国以前还有小桥流水人家,现在都拆没了,全是高楼大厦,什么都没有了!文明一定是趋同的,但是文化一定是存异的,文化一定要保存不同类型的,这才有意义。在当今这个文明越来越趋同的社会,如何保持我们传统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特别是在当下,那我不知道刘丰老师有什么样的看法?

刘丰:文明趋同。刚才刘宏毅老师讲到最后,人类发展的方向最终是一致的,我们内在的智慧的最高境界是全然合一的,所以文明一定是趋同。不同的维度,它是从低级走向高级,这种趋同实际本身到了最小的空间层次,它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实际上它本质是同;而不同呢,是因不同的认知而创生出来的,文化就是在这中间层次的逻辑体系。
我们为什么在强调求同尊异?在这个世界里,真正能够求同,才真正符合整个意识的大趋势,而尊异也就是每一个存在有它的时空合理性,在每一个当下的异,实际它不是让我们纠结的,每一个当下的异是让我们觉察自己内在还不能圆融。当我们发现自己还不能圆融的时候,把那个分别的认知颠覆以后,看什么自然就会很顺眼了,就可以尊重一切存在的时空合理性了。
在今天物质文明趋同的社会,我们如果要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这个问题应该从它的根去考虑,也就是从生命根本的意义去考虑,从宇宙存在的本质去考虑。它实际是因为我们起分别而呈现的。当我们起一个分别的时候,就会呈现一个能量波,这个能量波一旦呈现,它就从混沌状态开始有了阴阳的分别,两个能量波叠加起来就会呈现成像的可能。也就是说,物质世界的一切,是因我们意识能量产生纠结而投影成的像,构成我们的物质世界,而物质世界的丰盛也是因为这个成像能量的叠加,从八卦到六十四像,继续叠加出万事万物的种种能量呈现。
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趋同呢?就是简化,就是把我们的分别简化。东方智慧的精髓,它本质是让我们趋同的,是让我们从我们现在这种复杂的认知状态而回归到那个至简的状态,而中华文化是从至简的状态说起的,也就是它讲天人合一。这和现在的主流认知,特别是建构在这个三维物质世界的认知,有着一个巨大的区别:我们东方智慧,不否认一切存在的意义,但是,我们是从上往下看到这些存在的原因的;而西方呢,它也不否认,它也尊重,但它的特点是从下往上看,基于三维世界这个认知形成的像,来作用或者来思考,或者来演绎这个世界的。东方智慧,可以让我们沿着这条路,越走越简单。现代思维逻辑、现代科学逻辑会让我们越来越复杂。
前天我在火车上,看到雾霾,我突然有一个渐悟。我说雾霾这两个字,一个是物质的物,一个是埋葬的埋。PM2.5是物质,我们被这个物质埋起来了,而且是活埋了。但是我们思考PM2.5,它怎么会呈现的这样的物质形态呢?其实,根据我们老祖宗这种能量平衡理论,在现实中的序化能量,有形有像的序化能量,和无序能量是完全对等的。序化能量越丰盛,那无序能量就越复杂,就越多。就像社会上有建筑业,所以我们会呈现建筑垃圾;我们生产电子产品,就有电子垃圾产生,没有电子产品,电子垃圾是不存在的,它是对等的;当我们的技术发展到微观世界,产生纳米技术,我们把极微观的能量关系都序化了,就会出现极微观的无序能量的呈现,其实PM2.5是极微观的无序能量的呈现。当然这个结论不是用现代实验科学理论与逻辑来谈的,但从能量关系上来说它是合理的。
大家知道,当我们在不断地创造着三维空间有序能量的时候,同时创造了三维世界的无序能量。这种分别会让我们产生纠结,因为我们不舒服。我们在雾霾天气里面感觉不舒服,产生恐惧,我们觉得生命受到威胁了,这种不舒服来源于哪儿呢?是来源于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和依赖,是因为我们内心产生巨大的分别。
我们知道,人们在不同维度上的执着,会把自身牢牢困在那个维度的状态里面。比如说一维空间,我们用一生都不可能把一维空间的所有信息全部抓到。因为它从负无穷到正无穷,但如果我们的认知只有一维状态的话,那我们就把自己持续的困在一维状态里面了,这条线外面一点我们永远无法企及;二维是面,用一生也不可能把一个面上的所有信息全部驾驭,但是它可以消耗掉我们整个一生,可以在二维制造无穷无尽所谓的繁荣,当我们执着在二维的繁荣世界的时候,面上方一点我们就永远无法企及,所以我们的生命、意识的自由度,就被这二维局限了;同样,在三维空间,现在人类正在做着这样的事情,我们无穷无尽地创造着所谓三维世界的文明,这种文明让越来越多的三维能量序化,序化的结果和无序之间产生巨大的分别,这就是我们的分别意识叠加,反复叠加造成这种现象,它会让我们执着在这种文明状态里面,这个文明往下走的结果是什么?很简单,大部分人将成为机器人的奴隶或宠物!
人们创造的云计算云端信息,大量的信息在这个状态之上,现在年轻人的学习,像我儿子的学习,已经变得很简单,他根本不想学什么东西,他只要会搜索就够了,他的知识来源于搜索就可以了。往后的机器人,它的搜索功能、它的速度会比我们一般人要快得多,有效得多,而人类又把它的肢能和体能建造得远远超过我们人类,那人类怎么可能跟任何一个机器人抗衡?没有一个单独的人可以跟机器人抗衡了。我指的是自由度不提升的人,执迷在三维的人,也就执迷地成为物质世界的奴隶。其实现在我们很多人已经是了,只是不自觉。但是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强悍地演绎出,人类最后有形的身体都会变成了机器人的奴隶和宠物。这是不断在提醒我们,现在很多人已经被现实给套牢了,被这个物质世界我们所创造的繁荣套牢了!
只有修行,所谓修行就是提升自由度,去突破这个三维认知的人,修行才能使人类超越三维的执着。
突破现有三维认知的工作西方人也在做,现代量子物理理论在讲这些事情。但是这个方法太慢了。因为西方人建构在三维认知系统里边而产生的理论体系,相当于溶洞里的石笋,从下往上长,它对底盘要求太大了,任何一点突破都要求在三维更大的物质基础作为承载。东方智慧不一样,它是来自N维(N趋于无穷大),它是从最高境界往回,从天人合一往下走,我们东方智慧,传统文化的活力是在这个地方,它是可以持续启迪我们智慧的。这样,在任何一个山头上,它都可以超越,不会执着在任何一个有限的山头上,不会执着在任何一个彼岸的幻境之中,这是东方智慧的活力所在。
但是我们在讲传统文化的时候,如果我们从中间某一个状态切入,切入点可能恰好就是我们的障碍点。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切入的时候,以为是在呈现的文明的根本,它是以某种形式呈现,它是以某种文字系统呈现,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其实东方智慧的根本是超过任何形式、任何文字系统的。当你从上往下看的时候,所有的文字、所有的仪式、所有的存在,都有意义。当你从中间一个层次看的时候,你就不知道这个层次之上的意义是什么了。
所以,我们在文明的推广过程中,如果只推广形式的话,它跟世界的博弈变得非常简单,就是文化侵略。当你以一个文化的形式去推这件事情的时候,是因为你没从它究竟的最高境界去定位。当你从最高境界定位的时候,人类都有这样的诉求,他能听懂,因为你从最高讲到下的时候,中间所有层次人全都遇到你。遇到你的时候,你都是从上边下来的。
在人类的共同的这种趋同的意识之中,东方智慧它的优势在于它的自上而下的这种优势,不在于它在中间创造了多少丰盛,创造了多少可操作的内容。因为这种丰盛和可操作,与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西方人、整个世界认知的丰盛和可操作不好比较。因为今天人类太执着于有形有像的科学技术创造的繁荣了,而且它的逻辑,它把人脑子全洗到这个逻辑体系里来了,用另外一个逻辑体系强悍地去让别人去理解,他认为这是一个文化侵略,很容易屏蔽,他听不懂你就是迷信。但反过来,如果我们从最高境界,从最高层次看的时候,我们能看到所有逻辑体系的关系,可以借用方便,很容易去借用今日世界上最普世的、最简单的、让大多数人都认知的一套逻辑体系去说话。但是,我们的精髓是我们东方文化的本质。
所以我们在讲文化的时候,一定把它本质给说透了,或者去描述来自于哪个境界。虽然描述出来的语句,不同的人听到的东西不同,但是描述人自己在哪儿、在哪个境界,非常重要,而听的人在哪儿也非常重要。
我们想传达的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的根文化,这个根是N维宇宙空间(N趋于无穷大),这是佛,是道,也是神。这就是我的回答,传统文化的活力是以境界取胜的。

刘宏毅:您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刘丰:用简单的话来描述的话,我认为它叫唤醒,是唤醒本自具足的智慧。我们讲宇宙全息,任何一个质点具足宇宙中的所有智慧。所以,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我们眼里面确实看到有低有高、有不同的,有榆木疙瘩、有开着悟的人,是因为我们有榆木疙瘩的基因,所以我们才能看到榆木疙瘩。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榆木疙瘩基因,也就看不到榆木疙瘩。我们自己内在充满智慧的时候,你会看到每个人身上的智慧;当我们智慧有障碍的时候,我们就会呈现不同智慧障碍,不同层次的人呈现在我们世界里面,其实那个人不是别人,是自己投影出来的。
我们能不能让这些所谓的投影出来的人也有智慧?那是考察和挑战我们智慧的圆满度的。智慧的圆满度不够的话,当然看到这个世界上充满了丑恶,充满了纠结,充满了恐惧;当自己内在智慧圆满的时候,看这个世界是和谐美好的。
我在回中国讲课之前,我们美国的朋友就说你小子发懵呢?中国人只认钱,谁爱听你说这些?但我相信那都是我们自己投影的像,我相信自身本自具足,我也相信众生本自具足,我相信每个人可以被唤醒。大家注意这个认知指令,是我要造这样的像。我讲第一课就有大量的朋友说,刘老师我们愿意跟你一块做义工!不过这是一个实践,实践我的认知与现实的对应关系,我可以不夸张地说,这几年我周围根本看不见贪婪的人,那人根本躲着我走,因为我不给人带来钱,也不给人带来利益,但是我身边的人全是快乐的、追求内在成长的人。所以说,我们内在有什么,就会投影出什么来。
我认为教育是一个唤醒,而唤醒的本质不是被别人唤醒,而是自我唤醒。因为本自具足,所以我做的事情,我讲的课并不是在钻这个牛角尖,我是在给自己讲,因为我要让我自己去不断地去理解这些东西。为什么我每次讲之前说,讲的人是最大的收益者,是因为这个场合给了我一个机会,去让我看到这么多投影出来的像。
我放空的时候,能够感觉到,每一个投影、每一个像反馈到我这儿的这种能量共振的状态。这个时候,我要让自己在一个全然自在的状态下去感受它,这个过程对我来讲就是个不断超越自己认知障碍的过程。我从小到大最乐于的是被挑战,我过不去的问题一定是被我自己卡住了,而不是被别人挑战的,因为别人挑战出那个问题,只要我能听懂的部分,一定是我自己认知的障碍,我自己觉得有障碍的东西一定是我心里过不去。因为我相信宇宙在一个质点都具足于宇宙中的所有智慧,所以宇宙中没有任何一个逻辑不可以颠覆,也没有任何两件事情不可以用一个逻辑连接起来。

刘宏毅:那为什么有很多人无法实现自我唤醒呢?

刘丰:不是说有些人无法实现自我唤醒,是我认为有些人无法实现自我唤醒。(鼓掌)。如果我觉得本自具足的时候,绝对不会妄自菲薄,我不会否定我自己的任何行为或任何认知,我只会去关照那些认知障碍了我什么?我相信众生本自具足的时候,也不会妄自尊大,我们就会尊重每一个投影的生命。因为他本自具足,他的这种本自具足是否可以被唤醒,挑战的是我的智慧。所以为什么《零极限》里说,要对自己面对的一切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
有些人说,我一定要到那个状态吗?我一定要那样做吗?不一定。但是我告诉我自己,做这件事的时候充满了快乐和喜悦,让每一个当下在这种快乐和喜悦的生命状态之下,它达成什么现实结果一点都不重要!
大家知道吗,当你突然跟你自己内在智慧连接那一瞬间,你会产生一种喜悦,我们将这种喜悦叫法喜,当你能够让生命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都带着一个启迪智慧的机缘到来,而你打开那个智慧的那个瞬间、那个当下,你喜悦!

刘宏毅:那您认为自我唤醒的条件是什么?

刘丰:自我唤醒,每一个人的条件因人而异。首先,要觉察,要认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自己投影出来的,这是通过我以为的科学逻辑,让我明白的一件事情,然后再从不同的人类智慧之间去印证以后发现,这句话符合很多很多人类智慧的共同描述。所以,觉察和反求诸己,这就是一个基本条件。
然后,我又把一个生命主体描述成一个现实中所谓的精密的生物电脑。这是活性电脑,大家知道,电脑里面的软件特别重要,我植入什么样的软件,电脑就会怎么运作,所以我们的认知特别重要。要达到自我唤醒的第二个条件就是:能不能去颠覆自己给自己界定的那些有限认知。
但是这里面还有第三个条件,这些实践,用我们一种科学的话说都是高维实践,它不是一个在三维空间里边的认知所能驾驭的,也就是我们三维的知识层面驾驭的是相层面的东西,就像我们的投影,我在这个屏幕上任意地去修改,没有意义,它超越不了我的认知,因为我的认知是在投影源里面的,所以我能不能进入投影源,这就是创造的高维实验条件。当我能够进入投影源去转化投影源,在里面做修改的时候,这个像就变了。因此这叫相由心生,万法由心,这也是一个条件。
所以,我们能够进入投影源这件事本身就是一次唤醒。也就是从三维的知障中进入了更高一维度,进入投影源。在投影源里我们发现的不是智慧的本质,而是智慧的中间态或者另外一个中间障碍。就是,我上了一楼的台阶,眼前挡着是二层的台阶,当我们看到这个台阶的时候,我们以为它是障碍,其实它是让我们进入第三层的一个机会。因此,自我唤醒最终的条件就是我们不断地去开启我们内在。
这只是一种描述,这种开启的过程,带来的是当下的喜悦、自在、快乐,这个有意义!由此,你就可以获得具足圆满的快乐,不管扮演的是什么,咱们借用佛家一句话,累世,其实我们扮演过我们意识能想到的所有角色,绝对当过国王,当过乞丐,当你真正知道是这么回事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因为你的身份而妄自菲薄,也不可能因为你的身份而妄自尊大,因为那不过是你认知投影出来的。佛教是把它用所谓的轮回、所谓的前世给你一个描述。佛家为什么用这个来描述?是因为我们人太执着于三维时间是常量这个认知了,所以要用时间轴把这件事给你拉开,告诉你有那么多的前世。其实,从我们四维投影出来的无数的三维空间,所有信息的关系在投影源里边,投影源里的关系与现实中的关系它叫缘,是缘分的缘,因此佛家说一切事物叫缘起,如果我们不能从缘上去解决问题,不能从缘上去开启自己的话,那实际我们被障碍在有形的像上了。这个缘的本源在哪儿?在N维( N趋于无穷大)。

刘宏毅:对不起,我插一句话,好像在佛法里面管自我唤醒的人叫缘觉,因某种缘而自我唤醒;被他人唤醒的人叫声闻,如闻佛说法而被唤醒的声闻众;与众生产生共振的叫菩萨,在共振中共同持续唤醒。我记着您说过一句话,叫持续唤醒,是吧?唤醒一次是不够的。
刘丰:有一句话说得很简单,叫修无止境。因为N维(N趋于无穷大)它是个趋势,不是某一个点,不是某一个层面,它本身是一个趋势。正因为它是趋势,所以这个描述本身无漏,就是没有东西在此描述之外,所以它得把宇宙空间的一切,表达在这个描述里面。

刘宏毅:被唤醒之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刘丰:没有之后,只有当下,因为当下很自在。当下真的自在、喜悦、快乐,你能持续在那个状态里边,就是所谓即心即佛,就是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因为刚才、一会、过去、未来全是三维认知,在这个认知系统里边,永远连四维都达不到,更别说N维了,只有当下可以通达N维。那个当下全然自在,跟自己当下认知的那种喜悦自在全然合一。

刘宏毅: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是培养人的,而且是培养全人,就是一个全面的人。孔子曾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小人儒是专攻一项技能的人。孔子去世之后,子夏讲学于河西,他是专门以文字见长的,据说孔子易学这一套是由子夏传下来的。可能孔子不大待见他只搞文字、易学、训诂这一套,他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贯通的君子儒。要能够上马提枪杀贼,下马提笔立说,做生意还能赚钱,这种君子儒其实挺不容易的。好在今天提出一个全人教育、全智教育、全才教育。
刘丰:此全非彼全啊!我觉得孔老先生提的全人,指的是全息的人。所谓全息的人就是:具足一切信息和相互关系,也就是具足宇宙一切智慧,他是圆满的,因此他可以呈现任何的相。至于任何的技能,那不过都是我们意识中存在的各种信息,他可以任意投射出、渲染出一种呈现。他有具足圆满的自由度,他的自由度足够,所以他当下可以呈现出任何的相,我理解所谓的全人是这样。
当然了,很多人理解儒学的时候,是以儒学有形来判别,但他不知道儒学背后实际是借假修真的,是一个有形来喻示那个无形,是让你悟出那个无形,它用了一个非常严谨的系统来建构了一个有形,而它不是让人执着在这个有形上。但是很多人,在不知道的时候,会执着在有形上。所以说,我们就认为全人是说这个人技能全、功能全、角色全等等,这些都是有形的相。他这个全是代表什么?是他的内在智慧全,用佛家说是空性,空性不是没有,而是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它是道,它可以呈现一切存在,它是这么一个全。

刘宏毅:庄子笔下的全人大概都是些残废啊,有罗锅的,有一只腿的,有背上长个大瘤子的,他认为那个是全人。我们以为是全须全尾儿的人是全人,他倒不认为是全人。您心目中的全人是什么样的人?

刘丰:全人就是跟这个宇宙合一的人,不执着在于有形的、中间的、才学功能上的人。因为我们在现实中看到在三维空间人有不同的能力,可是到了第四维后,这种能力被我们称之为功能。一个四维的人出现在这儿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这人不得了了!
但是,三比无穷大等于零,四比无穷大也等于零,到了第四维,里边有无穷多的三维,它比我们已经显示出超能力了,但是它跟N维(N趋于无穷大)这个圆满的宇宙能量相比,也是零。所以,所有的功能在这个宇宙系统里就是这四个字:雕虫小技。
因此这个东西当然要散掉,你不可能带着有限的三维、四维认知或者任何有限维度的认知去跟宇宙合一,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看《道德经》里说生死的时候,它就说出生,入死。出生是从高维投影进来的,入死是回到高维投影源,所以说视死如归、回家,叫往生,它指的是这个。所以说,回归到我们来的那个能量层次里边,这个就是全了。

刘宏毅:《自然农法》里面有一条,当我们秋天收获的时候,只拿走需要的那一部分。比如说,我种麦子,我只拿走麦穗,把麦秆等等通通要还给田地,我收玉米,我只拿那玉米粒,剩下的部分通通还给大地。这样,地的能量才不会流失,这块地才能够养得很肥沃。我们今天,好家伙这个种子也让你吃了,杆也让你烧火了,这个地过两年它没有肥力了,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能量还回去。还有一条,就是我写的第三条,是否要保留一部分传统文化的精华?因为在这个时代,很多好东西都被糟践了。例如,瑜伽,现在变成这个样子;辟谷,给搞成这个样子;养生,不养还活得长久一点;国学,连跳大神的都说是国学!还有什么精华我们现在敢拿出来?因此我的观点是,宁可失传一部分,也不能眼看着这样的败家子来糟践它!反正我这辈子学的一部分东西,宁可让它失传。(笑)不知道刘丰老师是什么意见。

刘丰:当我们按时间轴去看这个世间事情的时候,它有一个延续性,我们会很在乎它的传承性。但是当我们把时间看成变量,纵向去看它的时候,这个时间性就被打破了,它完全可以从高维每个当下投影到这个世间来。从一个文化的描述方式上,我们以为可以失传,我认为其实它失传不了,它一定有人能接的上。因为那个东西的精髓在,它可以投影出带着它精髓的各种各样的相,这些相的意义在于它们所带的智慧高度。

我见过很多人,以前从来没有学过这些东西,结果他突然有一天,就悟出一些我们无法想象的东西。我见过一个老师,他带着学生,用一种所谓引导的方式,让你放空自己以后,你张嘴就说,他逼着你说,然后你这又不停了,哇哇哇说,然后就发现,你内在信息非常的充分,当你没有一些认知来阻断你的时候,这些信息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出来。然后,他又说一句话,下一遍你听我给你起个头:道可道,非常道,这说完以后,这人就开始说,说《道德经》,但是他说的那个文字跟《道德经》不一样,但内涵里面东西,你仔细想全一样。后来他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说!然后这人就塔塔开始说。
为什么我们说为往圣继绝学?其实这个继是下载,是把往圣呈现相的内容的时候的能量状态,在新的时空、在当下时空里呈现出来。它有高度的时候,它进入那个境界的时候,它内在具足圆满,任何一种表达形式都可以呈现。我们人类不同的宗教,以一种逻辑体系,让这个有形的人和有形的文字传承下来了。
但实际上,我可以跟大家说,这个世界,每天都有人下载完整的系统,描述宇宙智慧的系统,问题是没法传承。为什么呢?是因为在单一系统里面,如果我们没有把所有系统去关联考虑的时候,单一系统本身,会形成我们对宇宙整体认知的屏障。宇宙描述智慧的系统有无穷多个。但是我们人类执着在有形系统里边了,而实际那些无形系统的内在关联,超越一切系统的本质。所以我们要说根。
我觉得,失传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刘宏毅老师在我们国学系统里边,他深刻地领悟到里边真正的精华的东西。为什么宁可失传?是因为有人借这个有形系统,而歪曲这个有形系统,所以这个有形系统的存在可能反而成为别人的障碍,这个时候就是失传了,大家注意这叫迷信。当我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有形系统部分,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其中之道,而只执着在它的术上的时候,这种术的失传不稀罕,没有关系,因为那都是雕虫小技。如果这个系统是通道的,它就不会失传。形式不重要,它会以一个新的形式呈现,这就是我们对道的信心,对这个宇宙真道的信心。因为大道会无时无刻、每一个当下、应时应运地呈现在我们生命、生活、世间的环境和自然的各个点。所以,我觉得,有些好东西传承,如果是被歪曲的,被人的贪欲和功利心使用了,被用作包装了,这种东西失传没有问题!


第四节 关于教育与生命

刘宏毅:刚才刘丰老师,说古人一辈子要见的事,我们现在大概一个月都搞定了,我们人生浓缩了,换句话说,古人一辈子碰见的坏人,我们现在一个月都见完了,所以见的坏人多,受的骗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时空浓缩了。(笑)。
按照老子的说法,真正的中国文化的精华、好的东西: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他会起身去做,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他一会信、一会不信,就像我们一样,我们都是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大概失传对的就是这种人说的,好的东西,他给你糟践了。
下面就是关于《大学之教》的最后一个关于教育方面的一个问题。孔子认为中国所谓的教育,应该关乎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全部,应该是生命的教育。孔子讲人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整个人生的教育,应该是生命全过程的一个教育,最后应该提升你自己生命的境界。人死的时候应该是很满意的,觉得自己提升了,用稻盛和夫的话说,我走的时候灵魂比来的时候干净了一点。那么我们现在死的时候是悔恨,咬牙切齿。因为人生太多的惆怅,没有实现的东西。关于教育与生命,在儒家这方面它是怎么反映出来的呢?我想听听刘丰老师的想法?


刘丰:在我的意识之中,我没把他们分开,因为我总是想找他们相同的东西,然后我想来想去,这么多年来我发现他们说的都是一回事,只是用了不同的语境。在不同语境里,你说世界上是英文和中文谁更有理?谁更该侧重?还是其他的文字?其实他们都平等的,在我这儿确实是比较平等,而且我能在佛学里看到儒学,在儒学里看到佛学,在道学里看到基督,它们是贯通的。当我们能够全都看到他们原来是归同的时候,所有东西都变成一个助缘,助缘是在每个当下呈现的,也许在这个当下,这个智慧就给了我一个启迪,就让我突然觉得,这个时候它让我超越了自己的一个认知障碍;在另外一个时候可能它跳出来的是另外一个体系的东西,但是它确实符合我那个当下的状态。
我跟另一位老师做一个《五行识人》的工作坊,在大家的眼睛里边,我们讲五行。我们通过五行,能找到五行能量匹配,在这个工作坊里会讲谁跟谁哪个行相克、相生。我突然就想到,其实我们每个人生命真正的那个让我们提升的题目,是相克的那个行,之所以相克是因为你投影出的那个能量最低的状态,是正好跟你相克的那部分,是自己内在最缺失的东西,因此那才是真正提升的关键。

刘宏毅:这句话很关键,请您给我们再重复一遍!

刘丰:就是在现实中,我们不管是看风水、看人、看人的关系时,我们总是要找顺的地方走,就是想相顺。但实际上,我们真正的内在的圆满,是跟我们克的那部分有关。因为克的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缺陷,它帮助我们发现,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最关键的题目是什么。我把那个题目解了以后,我的五行就圆满了,我的五行圆满,我就提升,这是从能量关系上来讲的话。
因此真正修炼的人,他修到最后是五行圆满的,他不管相生相克,他所呈现的是一种协调的、平衡的,五行能量平衡的,他不以一种特别的特质来呈现。他如果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质,一定有一个跟他相反的特质存在,那个相反特质就是一个分别,这个分别一定是他的人生最重要的题目。
所以我们在这个工作坊里边,不但让大家可以找到相顺的五行,是因为你会先选点容易题。然后,你要知道,你迟早要去面对那个相克的题目,只是你在哪儿遇到而已。你如果能在你的生命、你的家庭里面就开始面对它,那你就真的很有勇气。如果你要说,我在家里我先找顺的,但是实际一个家庭一定是五行圆满,它是一个真正和美的家庭,它就变成五行互补,然后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之中磨合,磨合到每一个个体的圆满。这也就是我们组织家庭从小爱到大爱的一个过程,真正学会无条件的感恩、接受、原谅和包容。

刘宏毅:您说的这段话很关键!也是传统文化最精华的一部分,就是五行相生叫顺行,顺行是离开你那个根越来越远,按照DNA这么走的;五行相克是逆行,逆行是往回归,回归你的根。因此,《黄帝内经》讲的是养生,用的是五行相生;《黄帝外经》讲的是修仙,用的是五行相克;一定是克才能把身上的杂质克掉,才能把你不成材的东西克掉,所以克是修炼的最主要的法门。修炼不重顺境,一定需要逆境,没有逆境你修个什么?天天夸你,表彰你,你还修个什么?只有放在逆境才修呢!所以逆就是克。

刘丰:对,烦恼即菩提,烦恼是得智慧的因嘛。

刘宏毅:看看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见解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或者质疑,不同意我们的观点都没关系!




互动问答部分

问1:您好,刘丰老师,这是第一次听您讲课,感觉到有吸引力,特别喜欢,有个问题想问您,就是您说的这个投影源,我可以理解成刚才您讲的那个阿赖耶识吗?如果它是阿赖耶识的话,我想请您给我开示一下,从科学的角度,发生了什么让这个投影源消失呢?从科学的角度怎么去理解?谢谢!

刘丰:是的。我们刚才说的,在现实里边,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在认知的投影,也就是我们的内在高维空间。所谓阿赖耶识,是我们从三维以上的所有空间里面我们执着的那些认知。那些认知都会在不同的场景,以不同的形式投影出来。当我们看到我们周围的一切的时候,其实都是我们的阿赖耶识里边的认知投影出来的像。我们在现实中,每时每刻去觉察这些像,它告诉我们,我们自己带着一种什么认知,这叫反求诸己。就是我们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只问我们自己一个问题,这件事它告诉了我什么?是什么认知让我面对这个场景,这件事?我比喻一下,如果这个认知是一个正弦能量,我要用一个指令,反过去的指令,就是反正弦的能量,把它灭度,因为一个正弦能量,跟反的能量波它就抵消了,这叫消业,这是一个入世的心法。
我们在现实之中,很多人只对我们自己感受到的那些事物产生觉察,在现实中,我们最重要的那些认知障碍呈现的是我们的脾气和毛病,因为我们的脾气和毛病,是我们内在最强悍的认知,因此在入世修行第一件事,先改脾气去毛病,因为它是最强悍的认知,你要颠覆它,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很多人到这些时候会绕开,他心里说我就是这样的人,我的原则就是这样。但是到一定程度的人呢,他没有脾气没有毛病,他这个人比较圆满,这个时候就要觉察周围事物了。
在这一点我把刘宏毅老师刚才讲的那个,在入世层面的觉知,继续延伸一步,也就是,在我们现实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知道,发生在周围让我看到的事情,没有一件事,跟自己是无关的了。比如我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时候,如果对面发生追尾,那个有觉察的人会问自己,为什么让我遇到这件事,为什么让我遇到,他一定跟我的一个认知相关,让我注意驾车距离,那这时候我就调整,下次这件事解决了。如果我不调整这件事,这件事会以一个更强的当量发生在我的生命之中,也就是在我这条线上出现了追尾,这时候我急刹车,差这么一点没有撞上,这个时候我就想,为什么让我遇到这件事,让我注意驾车距离。没有觉知的人看这件事时可能说,前面神经病呀,高速公路上刹车,本人技术不错,差这么点没撞上,那第三次他一定是撞上去。这是个例子,你知道吗?我们在身边看到,别人发生的事情,如果你不知不觉的话,这件事会发生在你周围的朋友身上,如果你还是不觉知,就发生在你亲人身上,最后你也不觉知,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从小事就变成大事,最后让你面临生死。当你面临生死那一刻,你还不觉知,你就提前下课了。如果你觉知,你一转念回来了。我们就看到很多人,从生死前面走回来以后,他觉悟了,对很多事情他都放下了。
但是,真正到一定程度,我们不一定非得要死一次才明白一次,也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分分钟我们都可以明白,分分钟每一件事情,每个当下都在提醒我们去觉察,觉察我们的什么认知。因为,没有一个认知跟自己是没关的,因此这就是阿赖耶识,在现实这叫业力现前。
这刚才我说的就是所谓入世心法,入世所有的法必归于心法,不归于心法是没有意义的。心法就是进入投影源去改变,没在投影源里改变的时候,一切的改变都是在投影的像上做包装。所有的一切任何一个维度呈现的信息,都是投影的像,它都不是本质。这是一个比喻,它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我们在三维空间里面,我们看到一切真实,到第四维就变成无穷分之一了,跟我们N维无穷大之比,是三比无穷大,三比无穷大等于零!四比无穷大也等于零,任何有限数比无穷大都是零。因此《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指的是这个概念。我们不执着在任何一个中间相上,但当我们的自己的内在自由度提升到了止于至善的境界,叫N维宇宙空间(N趋于无穷大),这个公式变成无穷大比无穷大。无穷大比无穷大,在数学上讲答案是一或任意数:一就是天人合一,就是止于至善那个境界,任意数就是遍周天法界,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就是一种通透的人生境界。(掌声)

问2:谢谢刘丰老师!因为觉得非常好!我刚才也在想,N维和N-1维之间的关系就投影关系,N-1维为什么要存在呢?它就是一个投影,就是一个想出来的,只有那种最高层的存在,真正的存在,就是那个能量原始的存在,其他的都是相。我们现在,坐在这里一起,或者三维的一个,或者是四维的一个投影而已,它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说人和蚂蚁,是比较说我们不能同日而语,在我们维度以上层面看我们是蚂蚁,那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存在?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大家都在去修或者是过来听课,总是想要悟出来一种我为什么在?我们到底往何处去?刚才从传统的角度,我们也去看很多东西,不管是佛教还是什么,大家都相信有一个高能量的场在那边,都想奔向这个光明,那奔向这个光明之后,到最后就是有一点,所有的存在,真正就吸到那个,也就是我们的灵魂,吸到那边去;就为了这一个目标,大家在修行,我想听从科学的角度,两位老师再点拨一下?(掌声)

刘丰:非常好的问题!首先我解释一下,我们是在借用一个科学逻辑体系,对这个系统做一个描述,首先是借用。为什么借用这个系统?因为这个科学语境,是大部分人从上小学就开始建立的,因此我今天说来说去,大家没听懂的不会说我说的是迷信,因为爱因斯坦跟霍金没准你也不懂,但你不会说他是迷信,因为我是借用这个逻辑体系,这是一个善巧,它只是一个方便。所以我们不要执着在科学语境体系的描述上,它只是一个引领、引导,引导我们去领悟这件事。当然这个逻辑体系,既然借用它要有它的自洽。实际上,N趋于无穷大的宇宙空间,跟N等于零一个质点,是一回事。
我刚才说了,一个质点里边,所有宇宙能量波都会通过这个质点,因此它具足宇宙中的所有信息和他们的相互关系。所谓一个质点,它对应就是我们宇宙空间当下的状态,那我们修行在干什么?大家知道吗,当我们的内在自由度高的时候,我们当下呈现的状态是自在、是喜悦、是快乐、是幸福、是充满创造力的,这是我们当下就能获得幸福生活,就能在一种自在的生命状态里面。所以,不在于未来你到了N维了,而是当下你就跟N维通达了,如果你建构的是这么一种能量状态。
当我执着的时候,我当下就陷入这种被有限认知障碍的状态,我就起烦恼,就不自在,内心就不自由。因此实际上没有什么四维、五维、六维的东西,这都是一个中间的一个过程。你看基督教它讲的什么,离开人就是神,离开三维你就奔N维(N趋于无穷大),它把四维到N-1维全部给你拿掉,就怕你执着在中间的层次,因为中间层次,所呈现的一切幻象没有意义,因此《金刚经》里,释迦牟尼佛说若以音声色相见如来是人行邪道;基督教说,你拜偶像就是撒旦,这不是一回事嘛!它们说的是一件事,因此一切归于当下,归于我们现在生命的状态,因为在当下此时此刻,我的生命状态,决定了我下一刻的状态。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下一刻有无穷多种选择,但是我们的下一刻跟我们现在的认知惯性有关。这时候我的认知是一种仰角,能量是个仰角,我下一刻一定往上走;我这一刻是个俯角,我下一刻一定往下走。只要我持续保持当下,是一个仰角的状态,那我的生命就不断地往上走,自由度就能提升,我就不断地充满喜悦,这种喜悦我们叫法喜。什么叫法喜?就在我当下获得内在智慧的启迪的那个时候,如沐春风,我觉得有一种灌顶般的、通透的能量状态。在基督教叫圣灵充满。这种法喜,人生一生没有体会到法喜,是一种遗憾,因为这种法喜,比人间的所有喜悦来的都喜悦!就像伽利略,他发现了浮力定理的时候,他突然从澡盆里边冲出来,衣服都没穿就冲上街上了。这种喜悦怎么来的?法喜!他打开了高维智慧,下载了一个信息下来,他就很喜悦。如果我们持续在每个当下,在修炼的时候,那我们就每个当下都会有法喜。当你每个当下都会有法喜,你说你的生命状态是什么状态,充满了喜悦。让我们在这种持续处于被唤醒的状态之中的生命状态是当下呈现的,所以叫即心即佛,并不是修到了N维才是佛。谢谢!(掌声)

问3:今天来的人很多,我参加别的会议人也很多,再看我们现在的那个社会现象,就是我得出一个结论,现在咱们国家非常缺乏信仰。二位刚才说的很多呢,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么学术界,像您二位这样,就是比较有能力的,对于形成一个,中华民族统一的信仰,统一的三观。这方面咱们学术界,现在是怎么做的?是每个人单打独斗,还是大家一起提建议?这个关于统一的,中华民族信仰的一个问题,学术界是怎么做的?(笑)

刘丰:咱们现在学术界是个什么状态,我们没有接触过,对不起。每个人对学术界的概念不一样。但是我有一个原则,我在过去人生经历二、三十年的时间,我进入所有我有缘进入的宗教和修炼法门,我在里面只做一件事,寻找他们相同的,相互印证,我把它叫求同尊异。因为我们在这个时空,我们也看两千多年来,不同的派别,花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强调不同,我们发现这里面,其实相同的东西才宝贵。
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概念给大家做一个比喻,这些宗教的先哲们,他们是打开了内在智慧的活水,接通N维宇宙空间的,他们对于任何一个问题当下回答,他不需要去查字典,要去干什么,他是活水闸门打开,他连接了道。而他们的弟子不见得是这样的。先哲把自己的活水打开了,把活水盛到缸里,这个活水到缸里就变成死水了。为了适应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族群,弟子们可以往这里加盐,往那里加糖,拿那个缸去腌臭豆腐,这世间有不同人的口味,这就是不同的宗教和宗教法门。大家注意,我们把这些缸一加热,蒸馏出来的水是一样的,而蒸馏出来那个水是没有味道的,那个没有味道的水是离道最近的。因此,我们在所有宗教,所有智慧系统里面找相同的就错不了。
我相信我们中华民族,承担着这一个使命,我们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宗教在统领中国人的信仰,不是坏事。因为什么呢?我们可以把所有宗教,所有人类智慧以求同尊异的心态,奏响一个人类信仰的交响乐(掌声),交响乐里每一个乐器都被尊重,他们和谐、美妙,谢谢!(掌声)

刘宏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我们中国人有宗教精神,没有具体的宗教形式。另外也不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因为任何的人都有信仰,没有信仰,人生就没有目标,没有意义,只是你信仰的是什么,或者信仰神,或者信仰人,或者信仰物,你的信仰超不出这三个方面。今天的金钱崇拜也是一种对物的崇拜,所以说每个人在潜意识里边,都有他的信仰,只是你信仰什么而已。为什么在中国,没有这种宗教的形式?没有必要,因为中国人历来是向内求的,本自具足。当你不具足,自己没有办法决定命运,你才想到外面去找,把你自己的命运交给一个你都不知道的第三者。我们中国人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能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们不需要宗教形式,直到今天也是如此。(掌声)

刘丰老师:另外,在这个时空里面,我们为什么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觉得这件事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也说明我们国家的领导人的大智慧。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目前在当下的游戏规则,全是西方人制定的,不管是金融规则也好,商业规则也好,由西方人制定,这个迷宫里面我们没有发言权,没有话语权,西方可以任意创造新的金融产品,把我们的财富,把我们的能量,规划到他们的系统里面去,我们在这个迷宫里面走不出来。而我们东方智慧的根文化,像我们今天讲到的,所有的一切告诉我们,东方智慧,东方的根文化来自于N维宇宙空间(N趋于无穷大),它是纵向的。所以,纵向突围,是中华民族的唯一方向,我们在纵向提升一个维度的时候,我们转回头来一看,迷宫里的一切了了分明。所有的细节,所有的游戏规则我们全知道,所有的工具我们随手可以驾驭,这就是我们真正中华民族突围的方向,这是一个共同的信仰。(掌声)

问4:两位老师好,我想问问两位老师,就是能不能解释一下时光,时间的概念,因为之前讲那个,比如说做梦的时候,可能只是几分钟时间,但是感觉这个梦很长,有可能我们过了十年,但是对我来说,可能就是一眨眼也就过去了。然后能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和传统文化的角度讲讲这个概念,谢谢!
刘丰:谢谢。我们从科学角度来讲,现代科学已经发展到一个境界了,霍金曾说:时间是一个假象。我们怎么理解呢?我们的时间概念,是认为时间是一个常量,它不是变量,它是按照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石英振子的振动频率界定的时间。由于它是常量,所以我们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认知,有巨大的障碍。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是因为时间分辨率不够,因此,我们看到微观世界是,电子云和测不准原理;我们对宏观世界的理解,是时间尺度不够,一百光年以外的事情,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因为我们出生的时候发生的事死的时候还没来呢。当时间是变量的时候,情况不一样,什么不一样呢?我可以把一秒钟,变成一万年,一亿年,一亿亿年,微观世界的一切可以了了分明,我们可以把一万年,一亿年,变成一秒钟,外太空的事情,瞬间可以拉到眼前,这就叫空间折叠。当时间成变量的时候,我们对宇宙的整个的了解就巨大地拓展开了,这就是时间的概念。时间为什么是假象?其实时间这个概念,跟其他三个变量没有本质的区别,就像我的手指这样放是,长、宽、高,我可以转换手的角度,成为这样的长、宽、高;三个维度的长、宽、高,他们互为高。到第四维长、宽、高、时间;转换角度的长、宽、高、时间;再转换一个角度,形成另外一个长、宽、高、时间,四维空间的任何一个方向互为时间,都可以成为其他三个方向的时间,在变量的属性上没有任何差异。
那差异在哪呢,在于我们过度执着于这个三维空间,这个我们习惯的、共知的三维空间里的时候,就对其他的三维空间不知不觉。在梦境的时候呢,是我们离开对三维的执着的状态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能进入其他的三维空间,能从其他三维空间里,看到其他的东西,这就是所谓我们进入了一个更自由的能量状态。人在濒死的时候,有时候会进入这种状态。因为什么呢?他很多现实中的sensor(感受器)关门了,不工作了,此时他就不执着于这个三维空间的认知创造像的空间了,他就进入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这个时候他能真实地看到很多周围能量关系了,这时候他说出来的话,我们现实人不理解。其实在那个时候,他感受到了,现实这个三维空间,跟其他三维空间的梦境幻觉高度的平等,这是现代科学里面说,那叫平行空间。所以,时间实际是一个假象,它不过是变量,多了一维变量的一个描述而已。(掌声)

刘宏毅:按照传统的说法,《淮南子》里面讲过,四方上下叫宇,往古来今叫宙,四方上下是空间的概念,叫宇;往古来今是时间的概念,是宙,所以宇宙就是时空。世界也一样,界是界限是空间的概念,世是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它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所以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时空。但是时空里面,中国人历来认为时间是假的,它是空间的延续的状态,造成的时间长短的不一样。时间有心理时间,有实际上的这种物理时间,是不一样的。在受苦的时候,一分钟有无限长;当你跟恋人在一起的时候,刹那间,嗯,怎么到点了哈!(笑)。心理时间和现实是不一样的。
你看现在,随着交通的便利,空间缩短了,时间也就跟着缩短了。以前唐僧取经要走三年,今天到印度就坐飞机,一个半小时到了。你看随着空间的缩短,是不是时间也缩短了?但是物理时间,是不是按照刚才刘丰老师说的,它是按照格林尼治天文台石英振子振荡的频率来定时间的,这是物理时间。但是根据现在一个最新的科研成果的测算报告,就是现在的时间,就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小时,和二十年前的一个小时,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你发现了吗,以前的时间一天特漫长,今天怎么一晃就过去了?
另外就是梦中的时间,像刚才刘丰老师说的,梦境里的时间无序,梦境里的时间是变量。但是,梦境里的三维空间和现实的三维空间是高度平等的。在梦里挨打同样疼,饿了也嗷嗷叫,那个感觉是真实的,但是怎么一睁眼就没了呢,可见这个三维空间像是平等的。在高维再来看三维空间,会有无穷多个。在这个三维空间里我当过动物,在那个三维空间里我当过什么,现在我是人。你有无穷多个过去世,这还有什么意义吗?一旦超越了现在这个空间维度,在时间变量上来讲,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大概是这样。



[1]《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德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