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2015中国最佳杂文 太阳鸟文学年选

書城自編碼: 270858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王蒙主编 王乾荣分册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205084639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23/269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2.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出土文献与古史研究(第一辑)
《 出土文献与古史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151.0
九色鹿·镇守与共荣:唐代的太原尹
《 九色鹿·镇守与共荣:唐代的太原尹 》

售價:HK$ 92.0
鸣沙丛书·居乡怀国:南宋乡居士人刘宰的家国理念与实践
《 鸣沙丛书·居乡怀国:南宋乡居士人刘宰的家国理念与实践 》

售價:HK$ 105.0
九色鹿·酒里乾坤:宋代宴会与饮食文化
《 九色鹿·酒里乾坤:宋代宴会与饮食文化 》

售價:HK$ 106.0
叙事的危机
《 叙事的危机 》

售價:HK$ 56.6
称雄天下:早期明王朝与欧亚大陆盟友
《 称雄天下:早期明王朝与欧亚大陆盟友 》

售價:HK$ 81.4
烟水气与帝王州:南京人文史
《 烟水气与帝王州:南京人文史 》

售價:HK$ 257.2
权力的支柱(英国史前沿译丛)
《 权力的支柱(英国史前沿译丛) 》

售價:HK$ 129.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3.5
《 2015年中国杂文精选 》
+

HK$ 48.0
《 2015中国最佳随笔 太阳鸟文学年选 》
+

HK$ 46.5
《 2015中国最佳散文 太阳鸟文学年选 》
+

HK$ 66.6
《 2015中国杂文年选(权威名家精选,沉淀文学精髓) 》
+

HK$ 70.3
《 2015中国散文年选(权威名家精选,沉淀文学精髓) 》
+

HK$ 62.9
《 2014中国最佳杂文 》
編輯推薦:
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丛书,从1998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了18年,其间经受了图书市场的检验,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与好评。今年的选本仍然秉承我们一贯的纯文学主张,将读者喜欢阅读的文学作品中的精品选编成书。
內容簡介:
2016年1月出版的年度选本,作为年度盘点的最佳文学系列,仍将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编委及各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不负读者厚望,将发表于2015年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最优秀的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
杂文的选本,偏爱于真性情的袒露和书写,并寻求文学体验范畴的人文关怀。选本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以积极参与的姿态关注生活,靠近民众的阅读心理。
關於作者:
主编
王蒙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乐观向上、激情充沛,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分卷主编
王乾荣 高级记者,曾任《法制日报》评论部主任、《金剑》杂志执行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著有散文、杂文、随笔、新闻评论集共12种,编电视片1部。多篇作品分获“全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北京杂文奖”“北京杂文学会奖”“《人民日报》杂文竞赛奖”等奖项。其作品《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检察长和她的试验田》两文分别入选中小学课本。
目錄
序 推心置腹…王乾荣
安立志 谁司“允升”?
毕飞宇 我读《时间简史》
陈 仓 当心“向阳花”变“苦菜花”
陈四益 名人与戒烟
陈天宇 “老九”别真臭
方 工 寻觅人生“高处”
冯雪梅 当周国平遇见许晴
符 号 看重“自发”
傅达林 电影应该如何拍“道士”
高红十 乱唱歌词与时代传播
瓜田 好书放在厕间读
郭庆晨 底线是条什么线
韩三洲 周策纵玩汉字魔方
韩小蕙 你有多久没听到“爱”这个字眼了?
何 帆 他们为什么那么有钱
贺卫方 两场听证,一地鸡毛
红 孩 名人的变迁
洪 丹 不要让“情怀”变成一种消费
侯学宾 法律管不了颜值歧视
黄一龙 严秀的“会议文化”观
姬中宪 流行观点是毒药
纪东冲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蒋 萌 “神逆转”真神
蒋方舟 你是哪里人?
蒋子龙 读书一二三
孔 曦 爱情的最高境界
李庚辰 谁在抹黑雷锋?
李景阳 愚乐·乐愚
李培禹 且看“群众不满大整顿”实例一则
李曙明 方舟子崔永元应该“各打五十大板”吗?
李兴濂 王白旦:一个名字的悲喜剧
梁 衡 为什么不能用诗作报告
刘诚龙 知识姓
刘 齐 我们管脑袋叫什么
刘颖余 体育老师招谁惹谁了?
柳 萌 官场“牢骚话”
龙应台 我有记忆,所以我在
陆士华 契约精神蕴藏多少财富
马华兴 人脉是“麻烦”出来的
马亚丽 有没有这样家长?
梅桑榆 领导的“许诺”
莫 言 吃在少年时
潘多拉 异哉所谓“仇官情绪”
彭 俐 孔子不忍看:教师抢学生
彭友茂 “虎蝇”畅想曲
邱立本 文化是抗战的秘密武器
齐世明 官场多有糖尿病
秦泽忠 话语很暖心 现实常无情
任 炳 不要太爱“两碗面”
荣筱箐 你们想像中那些文明的外国人
阮 直 把“账”算明白
若 竹 致朋友圈中的各位人生赢家
单仁平 艾未未获准在北京办展览挺有意思
商子雍 肖天落马 被封杀的杂文专栏
佘宗明 媚娘无胸,尚能“媚”否?
沈 栖 现有人提倡用“文革”方式反腐
沈海平 恶之花能否长出善之果
沈占明 让包大人歇会儿吧
石述思 谁制造了郭美美
时寒冰 《项链》里的悲悯心
石 勇 变坏是从变蠢开始的
宋志坚 育人与育才
陶短房 爱国如何才能成为一种“新常态”
汪金友 官员到协会“养老”
王 琳 “换头术”背后的法理与伦理
王国华 古人如何揩公家的油
王红一 名人维权的姿态
王逅逅 美国美人
王慧敏 题刻者鉴,请题者戒
王乾荣 脱裤放屁·立人为“尊”
魏剑美 我何以热衷“抹黑”家乡
魏英杰 诗歌只是余秀华抵抗现实的武器
无 为 有才不如有趣
吴 慧 由《老农民》想到刘介梅
吴晓波 把人引向毁灭的不是金钱
肖复兴 为什么撒欢去旅游
许家祥 皇帝“神迹”考
许身健 尼克松:从杜克之羞到杜克之荣
薛仁明 出身与“拼爹”
鄢烈山 知道你的家史吗
阎 纲 “胖”好,还是“瘦”好?
杨 绛 人生有命
杨建顺 公务员,工资咋调整
叶延滨 朱先生的“个人形象工程”
易中天 南方与北方
于文岗 形式主义“真传”
张桂辉 监考用上无人机
张凯达 别骗自己了,你没那么累
张小羁 为什么穷人更爱买彩票
张心阳 透视出来的“黑框事件”
张宗子 高老庄的人情世故
自由心 这个世界欣赏有才、有趣的人
赵健雄 即使爱,也只能用骂声来表达
邹振东 这是一个抢的时代
周湘华 “读经典”还是“喝鸡汤”
周云龙 熟人社会的婚宴
朱大可 墓地的缄默与光线
朱大路 “杂文”几句话
朱铁志 三羊开泰
內容試閱
他们为什么那么有钱
何 帆
并非所有的不平等都是不好的,以劳动收入的不平等而言,导致劳动者收入不同的因素中,有些是正常的,甚至是积极的。比如,勤奋的工人理应比懒惰的工人收入更高,聪明人比笨人挣得更多。影响资本收入不平等的因素中,也有合理的部分。比如,我们预见到未来可能会有收入或支出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储蓄。《伊索寓言》中写到,蚂蚁在夏天的时候忙着储存过冬的食物,知了却天天唱歌嬉戏,到了冬天只好饿肚子。
一个社会中收入最高的10%,往往聚集了这个社会的精英。当我们谈论收入不平等的时候,10%们很容易产生反感情绪,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一切都是靠个人奋斗得来的。且不论这一观点是否完全正确,能够出人头地的人是否要对冥冥中的运气多一些敬畏,对运气不好的人多一些悲悯,但就收入不平等而言,真正值得担忧的不是10%们。
在收入最高的10%之内,又可以再区分出1%和9%。9%们可能感到自己已经能够和1%们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只有1%们才知道,他们的世界和9%们的世界是大不相同的。从9%到1%,像鲤鱼跳龙门一样困难。
在10%中的9%,收入主要来自工资。只有到了最高的1%,甚至到了最高的0.5%,资本收入所占的比例才超过劳动收入。收入最高的1人口,资本收入所占比例大大超过劳动收入。在1%中,收入越高,房产在财富中所占的比例越低,金融资产所占的比例越高。金融资产中又主要以股票为主。来自股票的收入中又主要来自于股票的分红,而非股票增值后的收入(即炒股票的收入)。
20世纪80年代之后,首先在美国,然后波及其他国家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出现了一批高居1%的拿天价年薪的明星经理人。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美国收入最高的10%占有国民收入的比例提高了15%,其中34尽入1%囊中,而这34中又有一半尽入顶尖的1囊中。
为什么这些超级经理人能够拿这么多的钱呢?
如果我们相信,是因为80年代之后出现了技术革命,只有少数明星企业家才能出众,顺应了趋势,因此他们拿那么多钱是理所应得的,那么,超级经理人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为什么我们只在英美国家看到了这一变化呢?观察收入最高的1%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超级经理人社会主要出现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早在70年代,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收入最高的1%占有的国民收入的比例大致在6%-8%。到了2010年,美国这一比例已经高达20%,英国和加拿大是14%-15%,澳大利亚是9%-10%。在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收入最高的1%占有的国民收入比例同样有所提高,但趋势要和缓得多。20世纪80年代,法国和日本收入最高的1%占有的国民收入比例为7%,到2010年提高到9%;瑞典在80年代为4%,如今为7%;德国在80年代为9%,如今为11%。难道只有在美国出现了互联网?难道只有在美国出现了对特殊的企业家才能的需求?如果果真如此,那意味着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最差。为什么别的国家在经历了信息革命之后,教育提供的技能能够满足技术进步的要求,只有美国做不到?其实,美国的高等教育并没有那么差,错不在美国的大学。
如果我们同意,超级经理人的高薪是因为他们才能出众,那么,我们怎么解释1%和9%之间的巨大鸿沟?年薪在10-20万欧元之间的9%,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仅仅稍微快于平均水平,而年薪在50万欧元,甚至100万欧元之上的1%,收入水平则大幅度提高。假如收入是由能力决定的,从9%到1%,收入应该是逐渐提高,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一个跃迁呢?9%和1%这两个阶层的成员,无论从教育程度、专业技能、工作经验,都相差不大,何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就算你的老板比你聪明,难道他能够比你聪明5倍,甚至10倍?
如果我们认为,没有超级经理人就没有企业的成功,那么,我们可以把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因素,比如,经济到底是处于繁荣时期还是衰退时期,初级产品的价格到底是涨还是跌,汇率有没有变化,其他企业经营的平均水平如何;另一类因素则是非外部因素,这其实是一个残差,但企业家的才能应该包含在这一部分因素里面。如果超级经理人才是功臣,我们应该发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第一类因素无关,和第二类非外部因素有关。恰恰相反。无论是销售增长,还是企业利润,企业的经营业绩都和第一类因素高度相关,和第二类因素基本无关。我们不得不问,给企业高管那么多钱,是奖励他们的能力,还是奖励他们的运气?
不必掩耳盗铃!超级经理人得到天价年薪的理由很简单。他们的年薪大多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大部分企业都有薪酬委员会,而薪酬委员会的成员要么是高管的朋友,要么是和他们一样有钱的1%,有意或是无意,他们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要求给高管更高的薪酬。这不能只是责怪他们贪婪,而是要认识到制度是有缺陷的。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当高管在决定自己薪酬的时候拥有太多的自主权,将会带来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并且带来整个社会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剧。
流行观点是毒药
姬中宪
这时代的人,太需要一句现成的观点,最好朗朗上口,即学即用。于是,流行观点大行其道,它和流行服装、流行歌曲一起,像台风一样,每年变着花样登陆,风卷残云,左右大众言行。热闹过后再反思,其中多数经不起推敲。
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很多学校把这句话挂在墙上,学生们把它记在笔记本上,奉若真理。现在看来,这观点虽然很励志,但如果不加分辨地执行,搞不好也会走火入魔,贻误终生。
事实上,被这份成功配方成功误导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不知道的是,汗水和灵感的重要系数,从来不是靠量化的百分比来衡量的,99%并不比1%更大、更重要,1%也意味着缺一不可、一票否决,两者是不可替代的,没有这1%的灵感和天赋,99%的汗水也等于零。
我刚工作的时候,流行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我得说,文学的力量真是无穷的,这个故事成功地忽悠了一代中国人,让我们质疑自己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感叹房价还不够高,还应该更高。
后来,房价果然高了,我们成了房奴,这才陆续醒过来:原来那只是一则故事,故事的背后是营销,是官商四手联弹,为我们演奏的一个催眠曲、幻想曲。
家里老人传授我一条真理:早晨吃姜赛参汤,晚上吃姜赛砒霜。听听,多么工整,还押韵呢。我们的文化里,对押韵的东西总是盲目崇拜,觉得押韵的工整的必是合理的。老人深信这句话,还托我用电脑打印了,贴在她家厨房墙上,以示警告。
可是,还没等到过年,老人又告诉我,说专家辟谣了,晚上能吃姜,只是不如早晨吃姜效果好,而且也因人而异。可怜我刚刚努力戒掉晚上吃姜的习惯,现在是不是要再改回去?我决定还是等一等,因为过几天专家可能还要辟谣。
多年前,牙膏广告流行全国牙防组认证,一个穿白大袿戴眼镜的医生,冲你笑出一口白牙,往牙膏上敲一个章,表示认证合格。我很迷信这个组,买牙膏必找认证,直到有一年央视曝光,这个全国牙防组根本是个非法组织,连个公章都没有,还涉嫌参与权钱交易,那一口白牙,不是牙膏刷出来的,是吃回扣吃出来的。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句流行观点了吧,小时候听家长老师讲,长大了对着自己的孩子讲,俨然祖训、家学,要代代传下去。人生明明是一场长跑,非要搞成百米冲刺,在前一百米决出胜负;人生甚至根本不是一场跑步比赛,偏要划出跑道,只问输赢。
这句话坑害了几代中国孩子,至今仍大有市场。它取消了中国人的童年,也为成年人的疯狂变态埋下伏笔,让家长间的军备竞赛层层升级,究其动机,仅仅是为了养肥几家学校和培训机构。这是教育界最大的谎言,是商家和专家勾兑出的弥天大谎,却能如此深入人心,不能不让人佩服流行的威力。
专家和商家之外,大众也积极炮制自己的名言,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多么漂亮的句子,多么蛮横的逻辑!但是,我想在这句话后面补充两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都是小问题,而真正的大问题,都是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使能用钱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还会变本加厉地再出问题,解决一个又引发两个,直到花光你所有的钱还是没解决。这个漂亮的观点,不过是唯GDP论的民间版本,不值一驳。
婚姻需要经营,女人们几乎张口就会说。我反感这句话,就像我反感网上所有打着小S名义传播的那些女人经一样,什么女人要有心计,不会化妆的女人没前途,这些在闺蜜间公开流传的悄悄话,背后逻辑惊人地一致:以商业规则揣摩婚姻,以功利目标订制家庭。
问题是,女人们真的能从这些话中受益吗?殊不知,婚姻婚姻与前途捆绑。
于是,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挣钱养家便成为男人讨好女人的最好说辞,也是女人炫富炫老公的首选格言,据说很多婚礼上的新人都拿这句话来宣誓了。可是,新娘们,当你们陶醉在这句话里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句话背后的陷阱:迟早有一天,你不再貌美如花,可别怪他不再挣钱养家,也别怪他挣钱养她另一个貌美如花的女人。因为你本来就是负责貌美如花的,如今你成明日黄花,是你自己失职。
好吧,你说这句话只是玩笑,但接下来你们有了孩子,立刻搬出另一套观点,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这回可是当真了。这句话流传久远,相信初衷是好的,实践中也曾有大量案例佐证,但现在,这观点被迅速物质化庸俗化,富养出来的女孩(也包括男孩),眼界确实高了,不会轻易被两块糖哄骗了,却转身成为婚姻要经营的忠实拥趸,甚至将富养演变成包养,用姿色套现,拿乳房换住房,成为最天经地义的选择。究其根源,是我们对富的理解太狭隘,我们终究是一群精神上的赤贫者。
艺术难有标准,艺术的伎俩全在暗示,一百个书托暗示这本书是好书,这本书就真成了好书。而现在,艺术更加简单粗暴,连暗示都省了,他直接告诉你:我是大导演,所以我拍的片子叫大片,我是名家,所以我写的书叫名著。于是,观众和读者们慕名而来,满载而归。
这个时代,多数人不思考,而让少数人代自己思考,比如商家,比如决策者,再比如上帝。理由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为了不让人家笑话,干脆不思考。相比思考,道听途说要轻松的多。于是,多数不思考的人,等着少数人的思考成果。他们打着灯排着队,迫切得到一句现成的答案,好带回家去,受益终生。杨德昌在电影《麻将》里反复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就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所以,只要你用很诚恳的态度告诉他他想要什么就对了。
这些年流行国学,推崇讲坛,名教授、名嘴大放光芒,我观察,活跃在各大讲坛上的名教授们有个共同点:都是段子高手,都是流行观点的大力传播者(甚至不是原创者)。我称他们为说书艺人,他们和周立波的区别仅在于:他们能给每一个流行的段子冠以一个学术名称。于是,好学的听众们蜂涌而来,听几个笑话,哈哈一乐,回到单位和同事一搬弄,好像得了什么真学问似的。
委身于流行观点下,总有种安全感,即使事后被证明是谬论,祸害的也不是我自己,身后有一大批垫背的;以大众的选择来弥补自己见识的短浅,也算是权宜之计;而且市面上的流行观点,多数也有正确的一面,关键看放在什么语境下理解。正如毒药也是药,有药效,但要对症下药,且不能过量,过了量,或吃错了药,就变成毒药,谋财害命,误国误民。
流行观点像流行性感冒 。完全拒绝不现实,会显得太不合群,有一个办法:把流行观点当作流行歌曲,听过就算,忍不住,哼哼两句也无妨,只要别当真;骨子里,对所有流行的东西持警惕态度,流行观点袭来,要学微信精神:微微相信,不可全信。以上都是治标,要治本,还是要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有立场,有成熟的价值观和稳定的信仰,任凭流行观点满天飞,我自岿然不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