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系统视角下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能力研究

書城自編碼: 254122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區域經濟
作者: 张林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35453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3-23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5.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

售價:HK$ 477.6
为你沦陷
《 为你沦陷 》

售價:HK$ 56.2
校园欺凌
《 校园欺凌 》

售價:HK$ 59.8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售價:HK$ 82.8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售價:HK$ 153.6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售價:HK$ 105.6
最后一个人(《时代》杂志评其为“十大后世界末日小说”之一)
《 最后一个人(《时代》杂志评其为“十大后世界末日小说”之一) 》

售價:HK$ 82.8
黑海史:从历史涟漪到时代巨浪
《 黑海史:从历史涟漪到时代巨浪 》

售價:HK$ 115.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6.6
《 NAES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5年第1季度) 》
內容簡介:
西部创新能力弱小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短板,严重影响着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现。《系统视角下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能力研究》基于系统理论构建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的系统模型深入剖析区域知识经济发展各因素与发展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以更加基础性的视角解析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能力提供基础应用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绪 论1
第一节 西部知识经济发展能力研究背景1
第二节 西部知识经济发展能力研究的系统思路与研究方法11
参考文献17
第二章 区域知识经济发展研究的系统理论整理与深化21
第一节 系统论的基本认知观点21
第二节 区域经济系统解析26
第三节 认知系统视角下的区域知识系统解析34
参考文献50
第三章 区域知识经济发展能力的系统解析与衡量53
第一节 功能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内涵解析53
第二节 区域知识经济系统功能表现及其与环境作用途径69
第三节 区域知识经济系统发展能力衡量指标体系建设84
参考文献90
第四章 西部地区知识经济系统功能状况衡量95
第一节 中国知识的经济产出功能的区域差异95 第二节 知识结构与中国区域经济转型研究105
第三节 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115
第四节 西部知识经济发展的知识生产与创新功能123
第五节 西部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和生态功能131
参考文献135
第五章 西部地区知识经济系统要素-结构和环境发展状况137
第一节 西部地区知识经济系统发展的要素投入状况137
第二节 西部知识经济系统的结构状况147
第三节 西部地区知识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154
第六章 中国知识经济发展差异的系统比较及其成因研究171
第一节 东中西部知识经济发展差异研究的必要性171
第二节 知识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差异比较178
第三节 知识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影响因素差异比较182
第四节 我国区域知识经济差异分析192
第五节 功能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97
参考文献205
第七章 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的广西案例研究207
第一节 广西知识经济系统发展及其典型性分析207
第二节 广西知识系统协调发展研究215
第三节 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机制研究230
第四节 传统产业知识转型案例研究:以广西横县茉莉花产业为例237
第五节 功能差异视角下的两广产业转移研究255
第六节 广西知识经济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268
参考文献274
第八章 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制度建设与管理优化277
第一节 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市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277
第二节 区域知识管理内涵与基本特征286
第三节 广西知识管理存在问题288
第四节 广西知识管理的战略与重点领域295
参考文献300
后 记301
內容試閱
序 言
知识与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有力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规的出台和修订,不断强化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知识与创新成为了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2012年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知识经济发展也不例外,西部知识经济发展能力弱小影响着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现。
为了落实国家战略,科学分析区域知识经济系统,提升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能力,张林教授团队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的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能力研究”为平台,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在坚实的逻辑基础和翔实的数据基础上研究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能力形成了本书,具有以下创新与特色:
第一,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深化了系统功能认识作为规范研究的逻辑支点,梳理了区域社会、经济、认知系统功能与主体发展能力的逻辑关系,建立了基于要素-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区域知识经济发展系统(“S”)模型,为地理学区域综合学派提供了一个系统思维范式,也为综合揭示区域要素、结构、环境与区域功能之间的多途径反馈机制等创新了理论基础。
第二,规范提出区域知识经济系统发展能力体现为经济自我发展功能、知识生产与创新功能、传统经济带动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构建了区域知识经济发展能力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体系,论文收集了大量数据描述,图表清晰地分析了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功能与要素-结构-环境的现状及其趋势,并采用区域比较方法诊断其存在问题,运用结构方程探索西部知识经济发展功能与要素-结构-环境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运用VAR模型对中国区域知识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索。相关测验量表具体可行,西部地区资料翔实,实证研究工具先进,对深化地理学的计量分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第三,采用传统地理学综合田野调查方法,以广西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广西知识经济功能、系统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产业知识转型、承接产业转移、区域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区域特殊性,地方政府出台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提供了扎实的研究。案例剖析全面透彻,方法手段综合运用得当,结论建议具体可行。
此外,张林教授是年轻的学者,勤奋踏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最值得赞扬的是他心底纯净、热爱研究、热爱教学。他经常说:“作为老师,看人成长是最大的快乐”,作为他的导师,看着他从博士到博导一路成长,欣赏他研究进步取得的成果,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因此,欣然作序,希望张林教授在科研的道路上获得更大的进步。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西部知识经济发展能力研究背景
一、知识与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研究的核心领域
1.知识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虽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阐述了分工和知识专业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研究中,知识却是没有地位的。熊彼特(2000)提出创新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就其本质而言,在于对现存劳力及土地的服务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利用”,只有通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针对企业生产系统提出了要素、产品、技术、市场到组织等五个方面的创新[1],意味着经济主体的利用能力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根本,并且强调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的重要性,理论假设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家具备创新的知识基础。
1960年开始,经济理论中人力资本的概念越来越重要,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人力资本的积累,不仅企业家而且企业中的劳动力本身也成为经济增长分析的对象。肯尼思.阿罗(Kenneth J.Arrow,1962)将技术进步解释为由经济系统决定的内生变量,提出积累生产经验和向其他厂商学习提高生产率的阿罗模型,罗默(Paul M. Romer)构建知识溢出模型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卢卡斯(Robert E. Lucas)认为人力资本既具有内部效应又具有外部效应,全球经济范围内的外部性是由人力资本的溢出造成的[2],舒尔茨(2005)建立了专业人力资本模型解释专业化、专业人力资本、报酬和增长是相伴随的,报酬递增的源泉是技术进步[3]。这些研究强调了以人为载体的知识分工与累积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了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架构。
在经济理论不断深化的同时,我们的时代快速进入了信息时代。20世纪50、60年代起微电子、计算机揭开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序幕,80年代后,由于微处理机技术的突破,个人电脑市场迅速扩张,90年代中期,由于通信带宽技术的突破,爆发了以WWW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新千年后,即刻通信发展不断适应碎片化(fragmentation)的社会,微博、微信技术使得信息的发布更容易、信息主体的自由度在不断增加,世界已经走进了信息社会。卡斯特(2003)“信息爆炸”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导致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以物质和能源技术为主要支撑的传统模式向以信息技术支撑的网络化模式转变[4]。美国信息研究所(1999)信息技术导致信息爆炸,信息的零时空共享给区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信息本质就是如何运用信息和创造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经合组织(OECD)(2001)。因为,未来的经济竞争将取决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即从大量信息中过滤出有效信息,加工和储藏,并在适当的时候用于生产网络中,利用信息与知识成为竞争最重要的因素,知识密集型活动成为经济扩张的核心,知识成为区域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6]。
2.知识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在不断深入
时代激流中经济理论与技术革命总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导致理论的深化和实践的进步。
Lundvall、Johnson(1994)首先提出学习型经济,强调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联,其核心观点是:知识是我们经济最基础的资源,而适应环境变化的学习是最重要的过程,并对学习型经济进行了持续研究[7]。OECD(1996)正式启用“知识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来描述“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类型”[8]。与传统经济类型相比,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在于:以知识为核心的要素投入,来源于人的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是其主要的产业特征,而由此引起的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人本主义增长方式是其环境友好的核心动力,使得知识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形态具本质的可持续发展特征。
与传统的农业经济主要依赖于土地提供的资源、工业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本和劳动力不同,知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信息与知识经济发展,是一种内涵式发展方式,因此,知识经济成为全球经济范式的转型的主要方向。Foray(2000)认为,知识经济强调经济增长质量转变,决定企业和国家经济成功的因素越来越集中到知识的生产和利用能力[9]。这种能力涉及知识经济的投资、知识技术的生产与扩散、知识外部性迅猛增长、知识的劳动分工等领域。
OECD组织背景显然利于知识经济概念的推广和普及,并引起了知识经济与创新研究的井喷现象。在ideas.repec.org的网站上,直接标题中出现“知识”的文献就多达8000多篇,出现“创新”达到13 000多篇。在中国也如此,根据CNKI中的中文研究文献记录(见图1.1),改革开放以后,关于知识研究的文献不断增长,尤其是1996年后,“知识”文献的数量突飞猛进。自2000后,创新文献大量涌现,并超越了知识文献,可以看到知识和创新研究已经成为中国研究的重点。在经济管理类也不例外,不仅有关于知识或者创新的文献日益丰富,直接以知识经济或者创新经济为标题的文献也与日俱增,大约占据总量的15。可见中国的知识与创新研究方面文献的急剧增长显然与OECD(1996)提出的知识经济概念极为相关,研究文献涉及知识经济时代与中国发展问题技术、工程、组织、经济和制度等各个领域[8]。
知识经济发展存在两个阶段。OECD(2001)从知识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认为,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而学习是知识资本有效积累的根本途径,由企业创新所形成的专利是区域增长的基石,企业层次的组织间相互学习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10]。张林(2006)在书中提到,Gregersen、Johnson也认为学习型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阶段,创新是学习的特殊形式,经济发展中必须明确学习主体及其动机和学习内容[11]。
随着创新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发展,学者不仅关注微软、硅谷等创新成功案例,开始探索区域或者企业创新面临着的选择困境,提出了创新困境(innovation dilemma)的观点,以解释某些区域或者企业创新难以成功的原因。Heidenreich等(1998)认为,地方化与全球化的时代,区域创新面临着两难选择的困境,将其分类为:全球化还是地方化选择的空间创新困境、社会一致性还是多样性选择的社会创新困境、部门特殊性还是创新的跨部门功能整合选择的整合创新困境以及在一个领域持续创新还是转换创新领域的时间序列创新困境[12]。Bj.rn Asheim(2000)认为,创新环境促进创新的机制和过程并不十分清晰,过度强调地域一体化的优势,会导致社会、经济结构被锁定(lock in)的危险,也会造成社会、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根植性困境”(embeddedness dilemma),导致区域输入的新的信息缺乏继而造成创新失败,但是不强调地域一致性,那么,创新领域与力量不够集中,因而难以取得创新成功。以上创新困境揭示了创新主体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时所面临的两难选择境地[13]。Christensen(2003)从创新主体企业本身定义创新困境为:所有的创新都是成本昂贵、结果难料,创新失败的成本高昂;但是,忽视了创新,将会导致企业在某一轨道上停滞。Christensen发现,创新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也会导致企业创新选择上陷入两难境地[14]。
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创新者而言,“创新困境”存在导致创新预期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成本较大、创新难以成功,对于追赶者而言,不能享受创新利润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因而迫切需要提高经济价值的来源。正如Massimo Tomassini(2001)认为的那样,经济成功的关键不再是一个既定的知识基地及信息获得的能力,而是为了适应快速转变的市场条件,经济主体和生产者利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15]。
二、知识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是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
知识经济的概念提出之后,区域在动态环境中如何根据能力来决定发展方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区域(国家)知识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是描述和诊断一个区域知识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工作,只有科学而扎实的基础工作,才会有正确而可行的发展战略和途径,因此,区域知识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成为研究的关键点。许多学者对区域(国家)知识经济发展能力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区域(国家)的知识资产评估
毫无疑问,知识资产的赋存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和评价区域的知识资产或者资本成为研究的热点。OECD组织做了系列研究,1996年建立了基于投入和产出角度构建了横跨个人、企业、政府不同尺度的知识资本评价指标体系,2001年建立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标体系,2005年建立了全球化视角下的国家创新系统评价模型[16]。World Bank(2002)则建立了一套围绕经济和制度激励、教育和技能的人群、动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有效的创新系统等四个为核心的69个结构性和质量方面的国家知识经济评估指标体系[17]。Malhot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