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电影叙事学研究:采取历时性与共时性框架、讨论电影叙事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書城自編碼: 235744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影视/媒体艺术
作者: 刘云舟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228023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4-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01/203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3.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春日喜你
《 春日喜你 》

售價:HK$ 55.0
我们八月见
《 我们八月见 》

售價:HK$ 46.0
东线炼狱 : 德国反坦克兵的东线日记 : 1941—1942
《 东线炼狱 : 德国反坦克兵的东线日记 : 1941—1942 》

售價:HK$ 94.2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献给皇帝的礼物:Wedgwood瓷器王国与漫长的十八世纪 》

售價:HK$ 127.4
东京札记
《 东京札记 》

售價:HK$ 151.0
大学问·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 大学问·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 》

售價:HK$ 139.2
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 蹇蹇录:甲午战争外交秘录 》

售價:HK$ 57.8
佛教文化十八讲
《 佛教文化十八讲 》

售價:HK$ 89.7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6.7
《 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 》
+

HK$ 82.6
《 书面叙事 电影叙事 》
+

HK$ 103.3
《 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 》
+

HK$ 59.0
《 从文学到影片 》
編輯推薦:
作者是巴黎第一大学电影艺术博士,师从法国著名电影学者皮埃尔·索尔兰教授,理论背景纯正,并收录了对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若斯特的深度访谈,紧跟学术前沿。

书中既对电影叙事学进行了理论梳理,又将其运用于当下的影视作品做文本分析,从中国的早期电影《劳工之爱情》到当代电影《苏州河》,从香港电影《无间道》到美版翻拍的《无间风云》,作者提供了不同跨度的比较,结合图表展示情节段落之间的关系,颇具特色。

书中第三部分对布努埃尔《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的叙事结构进行逐场戏逐个镜头的分析,对编剧如何讲故事很有借鉴价值。
內容簡介:
本书采取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新颖框架,讨论电影叙事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既检阅了俄国形式主义、爱森斯坦、巴赞、麦茨对叙事学理论的贡献,又对国内外的影视作品逐场逐镜深入分析,结合图表进行跨文本的研究与拆解。

同时,作者还论及西方叙事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叙事传统的关系,所涉及的片例从中国早期电影《劳工之爱情》,到《无间道》与《无间行者》这样的当代文本,而第三部分专论布努埃尔之《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则提供了一个更系统的全景式的叙事学分析经典案例。希望阅读此书的读者无论在理论观念或是研究方法上都能有所获益。
關於作者:
刘云舟,巴黎第一大学电影艺术博士,福建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福建省电影评审委员。电影作品获福建省文艺奖,入围华表奖提名。译著有《什么是电影叙事学》《从文学到影片》《电影经济学》。
目錄
皮埃尔·索尔兰序 关于电影叙事研究

前言 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



第一部分 电影叙事理论史评



第一章 俄国形式主义的“电影叙事诗学”

1.1 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叙事研究

1.2 俄国形式主义的电影叙事研究

1.2.1 诗电影:无情节 有情节 

1.2.2 观众内心话语:电影叙事的构造与理解的基础 



第二章 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与激情化的叙事

2.1 蒙太奇:从杂耍到表意

2.2 表意的叙事:从有机性到激情



第三章 巴赞的现象学叙事论

3.1 巴赞与电影本体论

3.2 电影的现实主义与叙事的现象学

3.3 现象学叙事的形式特征



第四章 麦茨对电影叙事学研究的贡献

4.1 麦茨对叙事的定义

4.2 麦茨对分析方法的建议

4.3 叙事性和大组合段



第五章 电影叙事学研究的“新浪潮”

5.1 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

5.2 电影叙事学的关键课题



第二部分 影视叙事现象分析



第六章 中国早期电影叙事形态

6.1 故事与字幕

6.2 视点与叙述者

6.3 戏剧式幕表的编排与银幕上时空的表现

附一 《劳工之爱情》本事

附二 《劳工之爱情》分镜头记录本



第七章 中国古典小说与中国电影叙事的“说书人”传统

7.1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作者的伟大抱负

7.2 说书人—叙述者的在场机制

7.3 中国电影叙事的“说书人”传统



第八章 影片叙事分析:《我的父亲母亲》

8.1 故事与故事世界

8.2 从故事到叙事

8.2.1 段落的设置 

8.2.2 段落的建构 

8.3 叙述者与视点

8.3.1 “我”的叙述 

8.3.2 非“我”的视点和暗隐叙述者 



第九章 《无间道》与《无间行者》之比较研究

9.1 主题之道

9.2 叙事之道

9.2.1 三段式 四段式 

9.2.2 人物关系的不同设计 

9.3 镜头调度之道

9.3.1 两极镜头 

9.3.2 闪回镜头 



第十章 视点与表意:金刚的看与被看

10.1 金刚的出场:不同视点的变换

10.2 金刚和安:视点、场景与情感

10.3 金刚的最后一眼:旨趣相异的三种结尾



第十一章 后现代电影叙事

11.1 利奥塔的“后现代”与“反电影”

11.2 后现代的“魅力”与“快跑”的后现代

11.3 从《小街》到《苏州河》



第十二章 对于电视传播的叙事学考察

12.1 媒体:叙事或传播

12.2 电视:从看到说

12.3 叙事:从目的到修辞

12.4 叙述者:自我讲述与他者讲述



第三部分 布努埃尔专论



第十三章 布努埃尔电影的叙述魅力

13.1 导 论

13.2 段落划分

13.3 叙述的快乐与结构的工作

13.3.1 叙述的快乐 

13.3.2 结构的工作 

13.4 连贯性与非连贯性

13.4.1 连贯性的建构 

13.4.2 非连贯性:次要人物和次要故事 

13.4.3 从非连贯性到连贯性 

13.5 现实与梦幻

13.5.1 一种奇幻,两种解释:中尉的叙事 

13.5.2 梦与幻:从一种可能的界线到一种不明确的界线 

13.5.3 观众的引入 

13.6 结 论



附录一 弗朗索瓦·若斯特谈电影叙事学和电影符号学

附录二 弗朗索瓦·若斯特谈本文的阐释与观众的参与

参考文献

关于布努埃尔的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內容試閱
第九章

《无间道》与《无间行者》之比较研究



《无间道》是2002年刘伟强和麦兆辉导演的一部香港警匪片,它的成功已载入香港电影史册,不仅成为当年年度香港电影票房的冠军,而且成为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大赢家。尤其重要的是,这部影片为深陷低迷的香港警匪片注入一种新的活力,对振兴这一香港特色电影类型功不可没。它的成功还传播到香港以外的国家。2006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根据这部影片摄制了《无间行者》,它出自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之手,众多国际明星加盟演出,并勇夺第79届奥斯卡四项金像奖,声名远扬。我们认为,出自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这两部影片具有一种范本的价值,通过对它们的比较分析,能阐明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创作特点。



9.1主题之道



香港版《无间道》的片名取自佛经,片头的一段引文对此作出说明:



《涅槃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



“无间道”这三个字不止是一个片名,这段引文也不止是为了解释这一片名的由来,它其实说明这部影片的基本立意。当最后一声枪声响过后,当我们回味两位主角不寻常的遭遇时,片尾字幕再次强调这一立意:



佛曰:“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此处“永远不死”、“寿长乃大劫”说的是一旦身陷无间地狱,必将永远遭受痛苦,无间地狱没有轮回,无间行者求死不得,这是万劫不复的无间之道。

尽管影片的序幕让黑帮老大韩琛在庙堂上、在佛祖金像前训导未来内鬼的做法有解构“佛经神圣”之嫌,但是影片的基本立意却丝毫无损。两位主角都是在无间道上行走之人:陈永仁一心想做一名堂堂正正的警察,面对罪犯时理直气壮地宣告“我是警察”,却受命到黑帮团伙做卧底。亲眼目睹和亲身参与犯罪活动使他的内心备受煎熬,心理医生能成为他的女友,却无法平息他的心灵痛苦。特别是他的上司黄警官为保护他,被黑帮分子从天台上扔下而惨死在他眼前,他的痛苦到达顶点。当他终于将黑帮团伙绳之以法时,他想要回自己身份的愿望却不能实现,反遭黑帮分子的暗算,死于黑帮分子罪恶的子弹下。他的对手刘健明表面看来春风得意,既是众人瞩目的年轻警官,又是黑帮团伙安插在警方的内鬼,两面玲珑,如鱼得水。但是,随着剧情的进展,他的内心也越来越不得安宁。看到因自己的缘故导致黄警官被杀害,他开始在做好警察与做内鬼之间深受折磨。他对上司和同事申明:“我会给大家一个交代。”他对陈永仁表白:“我以前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最后在陈永仁的帮助下,他亲手击毙既是黄警官的对头、又是自己引路人的黑帮老大韩琛,并击毙暗算陈永仁的黑帮分子。尽管他的举动有保护自己的动机,然而,他想与陈永仁换位,也想做一名好警察。这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内心已陷入永生难逃的无间世界。

《无间道》在黑帮片、惊险片、动作片的华美包装下,细致入微地刻画两位主角的心灵,这种对心灵的刻画不仅是人物行动和事件演变的内在依据,而且使这部类型片成为富有新意的作者电影。陈永仁身在黑道,实为警察,刘健明身为警察,却为黑道效力,两人的身份和行为截然对立,天台之上两人对决的场景就是最好的注脚。尽管如此,当我们看见他们联手除掉黑帮团伙,当我们听见主题歌唱到:“我们都在梦中解脱清醒的苦,流浪在灯火阑珊处……在这条亲密无间的路,让我像你,你像我……”,此时此刻我们像他们一样,深感并深思人生的残酷、命运的残酷、无间之道的残酷。这份感叹和思考才是这部影片打动人心的根本力量。

美国版原名TheDeparted,其本义是“死者”或“离去之人”,译为《无间行者》可谓传神。与香港版相比,《无间行者》的结尾发生重大的改变,与刘健明不同,黑帮团伙安插在警方的内鬼科林最终死于警长蒂格纳姆复仇的枪下。于是,影片的主要人物警官奎南、黑帮老大弗兰克、警察卧底比利、黑帮内鬼科林一一死去,尽管他们死亡的性质不同(奎南和比利是冤死,弗兰克和科林则是罪有应得),但是他们都成为离去的死者。

对科林这一人物作出的改动是导致美国版的主题改变的根本原因。科林杀死弗兰克的动机与刘健明杀死韩琛的动机是有差别的。刘健明的举动来源于他良心未泯的一面,他主动要求与陈永仁联手除掉黑帮老大及其贩毒团伙。科林则不同,他通过比利得知毒品交易的时间地点后,还给弗兰克打电话,劝他不要亲自前去交易。弗兰克依然自信地去了,结果他和他的同伙被埋伏的科林和众警察一网打尽。科林和弗兰克发生的激烈争吵表明,最终激发科林开枪的原因在于弗兰克是联邦调查局的线人,在于弗兰克总是以父亲的威名对他发号施令。如此一来,科林击毙弗兰克的正义性大打折扣。结尾科林死于奎南的搭档、比利上司之一蒂格纳姆的枪下,说明影片依然将该人物定性为十恶不赦的坏人,他的结局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科林完全接受了弗兰克的训导:没人会把好处双手奉上,想要就自己去争取(影片开头弗兰克的旁白)。为了表现科林对地位和权势的向往,影片三次让他眺望灯塔山大厦的金色圆顶,第一次在他上警校时,第二次在他升职后买新房时,第三次在他被击毙后,通过窗口望去,金色圆顶依然金碧辉煌,看起来近在咫尺,对死去的他来说却永不可及,此时一只老鼠从窗台上爬过去,这最后一幕是对他所作所为的莫大讽刺。

总之,在美国版里,随着各个人物的相继死去,人物自身难以承受的煎熬与痛苦也随之消弭,无间大劫之意也悄然解构。在香港版里,刘健明活一天就将受到煎熬一天,活一天就将忍受痛苦一天,这才是无间道本身所传达的内涵。



9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