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毛泽东与林彪(首次揭秘他们从革命战友到分道扬镳的曲折历程!)

書城自編碼: 223275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政治人物
作者: 胡哲峰,于化民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437557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86/51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32.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洗牌
《 大洗牌 》

售價:HK$ 93.6
亚洲经济发展与模式分析
《 亚洲经济发展与模式分析 》

售價:HK$ 106.8
浅尝难止(全2册)
《 浅尝难止(全2册) 》

售價:HK$ 78.0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售價:HK$ 58.8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01.6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售價:HK$ 82.8
中国社会经济史
《 中国社会经济史 》

售價:HK$ 106.8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售價:HK$ 57.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1
《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小字本) 》
+

HK$ 407.1
《 周恩来传(全四卷) 》
+

HK$ 79.0
《 牺牲:毛泽东和失去的亲人们(伟人泪!伟人情!展示伟人雄才大略和深谋远虑背后不为外人觉察的深情!) 》
+

HK$ 233.2
《 邓小平时代(傅高义先生十年倾力之作,数次获奖) 》
+

HK$ 200.6
《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
+

HK$ 87.9
《 普京的男人法则 》
編輯推薦:
首次揭秘从革命战友到分道扬镳的曲折历程!
內容簡介:
毛泽东和林彪,一个是历史巨人,一个是一代名将,都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当然,就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而言,林彪与毛泽东相比,自然是远远难经望其项背的。但两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实在又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多少带点神秘色彩的话题。本书就是揭秘他们从革命战友到分道扬镳的历程。
關於作者:
胡哲峰,浙江温州市人。先后就读于杭州大学、南开大学。1985年获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战史的研究。
于化民,山东济宁市人。1988年获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工作,副师级、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战史研究。2003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从事中共党史研究,任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目錄
一、风云际会井冈山

 毛泽东和林彪,两个分不开的名字。1927年,蒋汪的叛变浇熄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焰。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毛泽东临危受命,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农运大王”上山当了“山大王”。林彪随南昌起义余部艰苦转战,差点当了逃兵。朱毛会师井冈山,相识在革命摇篮。被篡改了的历史,林彪变成了与毛泽东握手的人。暮年的毛泽东垂首低吟: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
二、“留却工作谁承受?”

 “树林子里三只虎”,战斗在毛泽东麾下。反“会剿”朱毛巧指挥,黄坳、五斗江、新老七溪岭、龙源口连战连捷,湘敌、赣敌望风披靡,井冈山进入全盛期。“八月失败”,兵败郴州。毛泽东桂东迎大队,林彪浴血护前委。王尔琢遇害崇义,红四军悲失良将。毛泽东力排众议委以重任,“娃娃团长”红四军中崭露头角。
三、千回百折赣闽路

 柏路会议定下“围魏救赵”之计,朱毛红军顶风冒雪下山远征。大余失利,林彪大失水准,何挺颖惨死马下。项山被围,朱、毛险遭不测,前委严厉批评林彪。朱、毛设伏,大柏地痛歼刘士毅,“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挥师闽西,屡战屡胜,开创革命新局面。汀州改编,陈毅成了林彪的党代表。
四、从“七大”到“九大”

 中央“二月来信”,要求朱毛离开红四军。刘安恭其人其事。是否恢复军委的争论,白砂会议撤销临时军委,毛泽东坚意请辞。患难中的一段情谊:关键时刻林彪鼎力相助,毛泽东复信吐露心曲。“七大”上陈毅“各打五十大板”,毛泽东意外落选,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林彪探望病中的毛泽东。“九月来信”指明了红四军建设的正确方向,陈毅坦然认错,毛泽东重回前委。古田会议的成功召开,扫去人们心头的阴云。
五、星火燎原不可挡

 从《毛泽东选集》一篇文章的题注说起。毛泽东对革命道路问题的艰苦探索。“红旗到底能够打得多久”疑问的由来。林彪写来“新年贺信”,引起毛泽东的沉思。一家杂货铺的小阁楼上,毛泽东笔走龙蛇,描绘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编辑《毛泽东选集》的插曲:隐去了林彪的名字。四十年后“副统帅”洗刷自己,毛泽东笑言:不要再翻历史公案。
六、长沙城下“火牛阵”

 命运之神再度垂青林彪,年轻的红四军军长。毛泽东说:“谁说林彪难缠?”罗荣桓自道甘苦:“给林彪共事,等于判无期徒刑。”二打长沙“火牛阵”失灵,毛泽东指点迷津,林彪茅塞顿开。毛泽东巧妙抵制“立三路线”,示警南昌大战吉安。罗坊会议筹划反“围剿”大计,毛泽东定下“诱敌深入”方针,彭德怀投下关键一票。
七、烽火连天反“围剿”

 毛泽东深谋远猷运筹帷幄,一军团冲锋陷阵八面威风。黄竹岭上毛泽东喜逢大雾,万功山下张辉瓒束手就擒。蒋介石捶胸悲鸣:“魂兮归来!”三万红军潜形匿迹,白云山头天降神兵,半个月长驱七百里,横扫千军如卷席。彭德怀由衷赞叹:还是摇羽毛扇的厉害!千里回师寻觅战机,三战三捷迭挫顽敌,巧妙穿插游刃有余,牵住牛鼻子拖垮敌人。敌人发出哀叫:“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八、乌云密布的日子

 王明“左”倾路线登台,毛泽东开始遭受打击。林彪当上军团长:“担子重些,承担吧。”聂荣臻的发现,林彪口袋里有个神密的小本子。攻赣受挫,毛泽东激愤难平。漳州大胜,林聂飞机前合影。林彪与聂荣臻的第一次争吵。毛泽东拍案而起痛斥“左”倾,宁都会议上被削兵权。毛泽东向周恩来表示:打个招呼我就来。话剧史上应记的一幕,林彪妙扮蒋介石。黄陂战斗,林聂亲临火线指挥,李聚奎立下军令状。苏区来了“洋顾问”,指手划脚瞎指挥,彭德怀指着鼻子骂李德:“你是崽卖爷田心不痛呀!”难解之谜:林彪与“短促突击”。
九、挽狂澜于既倒

 红军将士洒泪告别中央苏区,红一军团任开路先锋。一根电话线起了大作用。血战湘江,敌兵冲进了林彪的军团部。林、聂分食一块干粮。担架上的倾心交谈,王稼祥、张闻天站在了毛泽东一边。1935年的新年,林彪给部队出了道思考题。全军官兵翘首企盼,遵义会议扭转乾坤。蒋介石叮咛部下:毛既已当权,今后作战务加谨慎。云贵高原,毛泽东恣意挥洒“得意之笔”,贵阳城中,蒋介石如热锅蚂蚁惊魂难定。金沙江畔,毛泽东对林、聂说:“你们过来了,我就放心了。”林彪提出要改变领导,毛泽东不以为然:“你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忠厚的彭德怀代人受过。飞夺泸定桥,林彪发来鼓劲急电。翻越夹金山,毛泽东如履平地,林彪几次昏死。
十、“不到长城非好汉”

 两河口毛泽东冒雨迎接张国焘。张国焘拥兵自重,伸手要权。聂荣臻提醒林彪注意张国焘,林彪说:“你这是宗派主义”,两人拍了桌子。张国焘拖延北上,松潘战役计划付诸东流。耿飚缴获了一批马,林彪也要了一匹。过草地时,林彪也曾亲口尝百草。祸起萧墙,张国焘欲加害党中央,关键时刻叶剑英立下大功,毛泽东毅然率部北上。林、聂指挥攻占腊子口,打开北上通道。毛泽东吃西瓜的方法:辣子、酱油、醋,全抹上。张闻天摇头:“太辣!”中央红军结束长征,在大西北安下家。峨嵋山上,蒋介石痛悔“六载含辛茹苦,未竟全功。”
十一、鲜为人知的争论

 初到陕北,林彪郁郁寡欢。直罗镇战役举行了一个漂亮的奠基礼。林育英的到来,兄弟相会瓦窑堡。林彪三番五次向中央提出,要去陕南打游击。毛泽东严词批评,召林彪速来中央。林彪化装侦察黄河渡口。毛泽东诗兴大发,写下千古绝唱。大军东渡,山西土皇帝着了慌。三路分兵,毛泽东要一军团留在晋西南,林彪却坚持要出晋东南,甚至要中央退回陕北。大相寺会议上,毛泽东严厉批评本位主义和自由主义,林彪无动于衷。
十二、“神仙洞”里育英才

 创办红军大学,毛泽东指名要林彪当校长。毛泽东要把红大办成共产党的黄埔军校。林彪一身三任:校长,教员,还是学员。敌军偷袭瓦窑堡,林彪差点挨冷枪。毛泽东戏说“神仙洞”,“天下大乱,你们就下山,救苦救难。”丰富多采的红大生活。林彪请斯诺吃面条。红大二期的“学潮”风波。
十三、血战雄关费运筹

卢沟桥畔的火星点燃了中日大战的烈火。林彪出任八路军主力一一五师师长。洛川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就是要插杨,让母鸡下蛋,吃饱了饭再说。林彪说:内战时我们可以整师整师歼灭国民党军,日本侵略军有什么了不起。山西危急,林彪冒雨追赶部队。阎锡山部署平型关决战。林彪建议集中主力打大仗。毛泽东阐述八路军拿手好戏游击战。前方将领一致呼吁集中作战。毛泽东最后拍板:林师及王震旅均使用于作战。首战平型关,一一五师以600人的伤亡歼灭日军千余人。林彪总结说:敌人确实是有战斗力的。平型关胜利,激发毛泽东对集中作战的信心,提出要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十四、林彪负伤千家庄,毛泽东走马看林彪

毛泽东部署八路军向山西四周散开。五台分兵,林彪率师驰援娘子关。聂荣臻建立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根据地。毛泽东击节赞赏:古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蒋介石接见林彪:你是黄埔的嘛,应该好好合作。日军威胁黄河防线,毛泽东令林彪驰援晋西。千家庄晋军误伤林彪。毛泽东急电送林彪返延养伤。毛泽东与林彪纵论战略进攻。毛泽东送林彪赴苏联治伤。
十五、风尘川陕路:毛泽东派林彪重庆见蒋

林彪在苏联种种传说。林彪回国,蒋介石令兰州、西安一路绿灯,不得留难。毛泽东亲自下山迎接林彪。蒋介石巡视西北,约见毛泽东。毛泽东有意见蒋,周恩来极力劝阻。周恩来建议林彪先出探路。毛泽东称病,派林彪见蒋。林彪重庆三见蒋介石。国民党关闭谈判大门,毛泽东令周、林速自重庆脱身。在西安周恩来巧妙揭露胡宗南闪击延安阴谋。
十六、从“独占东北”到“让开大路”

抗战胜利后的历史转折。枣园小礼堂成了毛泽东点将的中军帐。毛泽东点名林彪赴山东。林彪濮阳中途转兵,由东出山东变为北上冀东。未到冀东,毛泽东电催林彪直赴沈阳。毛泽东提出独占东北。林彪策划沈阳大保卫战,提出“变沈阳为马德里”。苏联将长春路沿线城市移交国民党。中央放弃独占东北方针。林彪建议主力分散剿匪,建立根据地。毛泽东一锤定音,号召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十七、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四平保卫战,国共两军在黑土地上的第一次重量级较量。国共两军统帅关注四平要地。苏军撤出四平,毛泽东下令控制四平。林彪集中6个旅在四平外围作战。林彪建议不固守四平。马歇尔来华调停,毛泽东下令守住四平、本溪以利谈判。四平保卫战关键时刻,毛泽东号召“变四平街为马德里”。林彪建议在敌后开辟第二战场。塔子山失守,林彪下令放弃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处于危急关头,林彪大胆放弃保卫长春打算。毛泽东同意林彪分析:“四平防御战是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
十八、东北旋风

国民党军压到松花江,东北局准备放弃哈尔滨。林彪计划在哈尔滨、扶余一线诱歼国民党军。蒋介石慑于兵力不足,同意东北停战。毛泽东调整东北领导班子,林彪临危受命,出任东北主帅。林彪全力准备战争。林彪指望关内大打吸引敌军不能出关,依赖关内派干部帮助东北。毛泽东要求东北自力更生。“林总的重点主义”--专顾作战,不管其他。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林彪一举扭转东北战局。毛泽东总结东北围城打援经验。毛泽东谢绝林彪邀请去东北,坚持转战陕北。从夏季到冬季,林彪发起三大攻势,打得蒋介石三易东北主帅。
十九、“一点两面”战法是什么意思?

林彪能打仗,在军内有“韩信”之称。聂荣臻说:他善于组织大部队伏击和突然袭击,对战术问题肯动脑筋。黄克诚说: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在我们军队中,他可以说是一个战将。 陈云说:林彪作为四野指挥员,当时正确的地方,我们也不必否定。林彪善于打运动战,打野战,打巧战;喜欢绕过中间层次直接指挥到第一线部队。陈赓说:在林总指挥下,兵团司令是“空军”司令,可以睡大觉。林彪喜欢概括归纳总结,在东北战场上提出了“六条战术原则”。毛泽东询问林彪:“一点两面”的战法是什么意思?
二十、战锦方为大问题

是守是撤,蒋介石举棋不定。是关门打狗还是开门赶狗,毛泽东、林彪意见不一。东北野战军屯兵长春城下,战撤不易。林彪提出南下作战以杨成武的行动为准。林彪迟迟不南下,抱定宗旨: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毛泽东透“底”给林彪:东北十个月内要打三个大战役。千呼万唤林彪始南下。蒋介石拼凑东进、西进兵团。林彪始料不及:“准备的是一桌菜,上来了两桌客”,建议回头打长春。毛泽东极为震怒,严厉批评林彪。锦州守将范汉杰说:打锦州这一着,非雄才大略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
二十一、你们指挥得当,极为欣慰

林彪在毛泽东的激励下攻锦勇气培增。5个纵队进攻锦州,刘亚楼比之为“请五大主力会餐”。弹丸之地塔山七天七夜阻击战。蒋介石大骂五十四军军长:你不是黄埔生,你是蝗虫。廖耀湘“围魏救赵”,企图迫退攻锦部队。锦州总攻战,东野第一次集中密集炮火。曾泽生战地起义,郑洞国后院起火,长春和平解放。锦州解放,毛泽东属意打锦西。蒋介石坚持“规复锦州”,正中毛泽东下怀。林彪建议先打西进兵团廖耀湘。林彪在大虎山、黑山布下大口袋。蒋介石哀叹: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之命运!兵败如山倒,林彪两昼夜歼敌10万。林彪错走一步棋,营口为敌乘虚占据。毛泽东再次发火,要林彪坚决关上东北海上大门。丢失东北,蒋介石急得吐血。
二十二、将帅协谋,决胜平津

1948年冬,蒋介石在军事上陷入“雪崩”之中。毛泽东眼睛盯上了华北。毛泽东确定华北三大战役:归绥、太原和平津三大战役。蒋介石有意放弃华北,傅作义坚持“固守华北是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毛泽东决定停攻归绥,提前发起平津战役。林彪适时建议停攻太原,稳住傅作义。毛泽东指示东北主力提早入关,林彪面有难色。毛泽东断然下令林彪率东北提早入关。“东北虎”出动,关内震惊。平津张长蛇阵,林彪主张先围唐山,打蛇先打头;毛泽东要求先揪蛇尾,引蛇回头。傅作义中计,主力集中平张线。毛泽东对傅部隔而不围,围而不打。“惊弓之鸟”傅作义成了“笼中之鸟”。毛泽东“笼”中捉“鸟”,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林彪再次建议:不打塘沽打天津。毛泽东回电“完全同意”。刘亚楼29小时拿下天津。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作了一次明智选择。
二十三、林彪陈赓运筹各异,毛泽东千里仲裁

林彪南下碰上着短裤、穿草鞋、机灵精瘦的桂系兵。宜沙、湘赣,林彪连连扑空。陈赓兵团暂归林彪麾下。白崇禧跳出林彪的包围圈。毛泽东说:白崇禧是中国境内最狡猾的军阀,用大迂回大包围才能抓住。弄“拙”成“巧”,林彪大战衡宝,“钢军”丢盔弃甲。挺进广东,林彪令陈赓不打广州,直插广西。陈赓提议先取广州,后取广西。毛泽东千里外拍板同意陈赓意见。两阳追歼战,陈赓对林彪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粤桂边作战,林彪要陈赓先打北面鲁道源;陈赓建议先打南面张淦,封死敌南逃之路。毛泽东再栽:全力防止桂系南逃海南岛。
二十四、出兵援朝: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

朝鲜战争爆发,年轻的共和国面临严峻考验。林彪提议以邓华代黄永胜主持东北边防军。美军仁川登陆,金日成请求中国出兵。毛泽东面临一生中最为艰难的选择。林彪反对出兵:“免得引火烧身”。林彪以身体不好为由,拒绝挂帅出征。彭德怀临危受命,毛泽东大为感动。毛泽东决定出兵,斯大林由衷赞佩。林彪喜不形于色,不愿出席元帅授衔仪式。炮击金门,毛泽东担心打着美国人,林彪提议给美国人透点消息。
二十五、从北京到庐山:毛泽东的“哨兵”和“援兵”

林彪闭门“韬光养晦”,十年磨一剑。林彪大反教条主义,得到毛泽东首肯。毛泽东说:放着自己的经验不讲,专门讲人家的“十大打击”,而我们几十个打击也有,却不讲。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的信引起毛泽东震怒:你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找红军去。林彪奉召上山“增援”,出手不凡:彭德怀你是阴谋家、野心家、伪君子。扳倒彭德怀,林彪得到巨大实惠。
二十六、英雄所见,大抵略同

林彪身居简出,总结“得一人而得天下”的“登龙术”。林彪以“一号利益代表者”自居,提出“走捷径”、“背警句”、“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的学毛选方法。罗荣桓批驳林彪:两口子吵架,如何到毛选中找答案?林彪拂袖而去:什么林罗,林罗要分开。罗荣桓感叹:我这个总政主任还是不合法的。七千人大会,毛泽东诚恳自我批评。林彪大唱赞歌: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得不到尊重,事情就要出毛病。毛泽东赞扬林彪讲话是“一篇很好、很有份量的文章”。60年代,毛泽东对林彪屡有好评。
二十七、“文革”风云:林彪大肆造神,毛泽东喜中有忧

江青请出“尊神”林彪,林彪借助“探测器”江青。林彪推行“造神”运动,毛泽东喜中有忧:我在20世纪60年代成了共产党的钟馗。林彪大谈“现在世界上政变成风”,毛泽东忧虑重重:他的一些提法,我总感觉不安。林彪打击异己,“罢一批人的官”;结党营私,“升一批人的官”。九大上,毛泽东提议林彪当大会主席。江青叫嚷:党章不写上林彪的接班人地位,我们通不过。林彪距权力巅峰只有一步之遥。
二十八、文的较量:波谲云诡的九届二中全会

毛泽东提议修改宪法,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有意问鼎:不设国家主席,名不正言不顺。毛泽东借古喻今: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把我放在炉火上烤。九届二中全会,林彪突然袭击,毛泽东始料不及。陈伯达祭起“天才论”,蛊惑人心。形势一面倒,大有停止地球转动之势。毛泽东果断反击,林陈偃旗息鼓,败下阵来。毛泽东轻蔑一笑:一滴酒精下去,细菌便不活动了。
二十九、武的周旋:毛泽东明察秋毫,林彪铤而走险

林彪十分自信:搞文的不行,搞武的行。林彪按插“老虎”儿子到空军。林立果建立“小舰队”,密订政变计划。毛泽东“甩石头”、“挖墙角”,打破林彪一统天下。天安门上,林彪不辞而别,毛泽东纹丝不动。毛泽东刨根究底,漫谈黄总长。毛泽东游说“诸侯”,强调“三要三不要”。林彪刺探南巡讲话,准备武装摊牌。林彪下达手令,加速政变步伐。林立果杀气腾腾:全力以赴,胜败在此一举。毛泽东出其不意返回北京,挫败政变阴谋。
三十、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毛泽东回到北京,林彪不战自乱。周宇驰私调飞机,林彪密谋出走。内勤偷听林彪谈话,林立衡脱身报信。周恩来追查飞机,叶群露出马脚。林彪夤夜外逃,警卫中途跳车。“三叉戟”强行起飞,毛泽东网开一面:由他去吧。周恩来下达禁空令,众死党束手就擒。林彪折戟沉沙大草原,毛泽东感慨万千论知人。
內容試閱
第01章 风云际会井冈山
毛泽东和林彪,两个分不开的名字。1927年,蒋汪的叛变浇熄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焰。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毛泽东临危受命,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农运大王”上山当了“山大王”。林彪随南昌起义余部艰苦转战,差点当了逃兵。朱毛会师井冈山,相识在革命摇篮。被篡改了的历史,林彪变成了与毛泽东握手的人。暮年的毛泽东垂首低吟: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
毛泽东与林彪,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两个威名赫赫的人物。
一个是光耀千秋、辉泽永驻,一个却是煊赫一时、转瞬即逝;一个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巍巍丰碑,一个却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然而,这又的确是两个分不开的名字。
从二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两人交往了几近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正是当代中国经历最为剧烈的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因此,毛泽东与林彪之间的交往,与中国社会的变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人关系的顶峰,是“文化大革命”中林彪被看成是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并被毛泽东指定为自己的法定接班人,白纸黑字地载入中国共产党的章程。经历过那个动乱年代的人,对那个总是跟在毛泽东身后形影不离,手里始终高举着小红书,清瘦的面孔上永远堆着谦恭的笑容,讲话声音尖厉的人,留有鲜明而又痛苦的记忆。这种关系又以林彪在篡党夺权的阴谋被毛泽东觉察后,铤而走险驾机叛逃,折戟沉沙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而告终结。
毛泽东是在1928年4月或者稍后认识林彪的。这一年毛泽东三十四岁,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成熟的职业革命家,井冈山红色根据地的最高领导人,这时林彪不过二十岁出头,是一个投身军旅不久的青年学生。两个人的结识,缘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两支队伍的井冈山会师这个中国革命史上的大事件。
此前一年,即1927年,由于国民党新军阀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孙中山生前确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投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怀抱,疯狂杀戮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国大地笼罩着一片血雨腥风。用毛泽东的话说:“从此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66页。)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并在会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毛泽东受命为中央特派员,前往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
毛泽东到湖南后,告别留在长沙板仓的妻子幼儿,投入到紧张的起义准备工作。他被改组后的湖南省委任命为负责领导秋收起义的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精心筹划和周密组织了起义的准备工作,参加起义的部队和工农武装被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次鲜明地打出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的红旗。
9月9日,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起义部队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出发,按原定计划向长沙进攻。由于反动军队远比起义部队强大,各路起义部队相继失利。9月19日,起义部队在浏阳文家市会合。在里仁小学的教室里,召开前委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毅然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边界山区退却,保存革命力量。随后,部队经萍乡、莲花,到达永新的三湾村。在这里,毛泽东对起义部队进行了建军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三湾改编”,并派人与井冈山的农民武装首领袁文才联系。部队到达宁冈古城后,毛泽东在前委会议上作出了在井冈山创建红色根据地的英明决策,决定对井冈山的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武装进行改造。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率领下来到茅坪,建立了留守处和后方医院。27日,部队到达井冈山的腹心地——茨坪。
从文家市到茅坪,历时一个多月,辗转行程约千里,工农革命军经过艰苦转战,终于将红旗插上了井冈山,迈出了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第一步。在这个革命摇篮里,微弱的革命火种保存了下来。
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中段,位于江西的遂川、宁冈、永新、莲花和湖南的茶陵、酃县等县之间,以宁冈为中心,方圆五百里,纵横八十里,峭壁耸立,林木蔽日,只有五条蜿蜒崎岖的山间小道出入,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回旋余地大。山上有村落,出产稻米和各种杂粮,四周连接着物产较为丰富的地区。
这一地区曾经受过大革命的洗礼,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群众基础较好,并有斗争经验丰富的群众地方武装,一举一动可以影响到湘赣两省及邻近省份。这里具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是革命军队养精蓄锐的好地方。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领导湘赣边界军民重建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到1928年2月,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已经初具规模。部队由上山时的两个营约七百人,发展为两个团一千五百余人。边界先后成立了宁冈、遂川、永新、茶陵四个县委和酃县特别区委,莲花也有了党的组织。暴动队和赤卫队等各种形式的地方武装也相继在各县建立起来。工农革命军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先后攻克茶陵、遂川、宁冈三座县城,并建立了这三县的工农兵政府。地方党组织和革命政权发动和领导广大劳苦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受尽了剥削和压迫的老表们扬眉吐气,边界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3月上旬,执行“左”倾路线的湘南特委派代表上山,指责边区行动太右,烧杀太少,撤销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并强令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远征湘南,策应湘南特委领导的湘南起义。犯了“左”倾错误的中央,还撤销了毛泽东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当时误传为开除了毛泽东的党籍。前委取消后,改组为师委,毛泽东只能当师长,师委书记由何挺颖担任。毛泽东率领主力部队离开根据地后,敌人立即乘虚而入,除少数山险地带外,整个根据地被敌人占领,遭受了残酷的洗劫。
3月底,毛泽东在酃县中村得到了湘南起义失利的消息,便率领部队向湘南方向前进,以接应朱德、陈毅的部队同湘南农军向井冈山转移。在离开中村之前,毛泽东向全体指战员讲话。他风趣地说:上级让我当师长,军旅之事,未知学也。我不是个武人,文人只能运笔杆子,不能动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当师长有点玄乎。可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要靠大家了。(何长工:《伟大的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366~367页。)到桂东的沙田,毛泽东在一块稻田里向部队正式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毛泽东率部在桂东、汝城击溃反动地方武装,在资兴与萧克领导的农军汇合,经酃县于4月28日回到宁冈砻市,胜利完成了掩护湘南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的任务。
由朱德、陈毅领导的这支部队,是南昌起义失败后保存下来的队伍。根据中共临时中央的决定,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同志领导我党掌握的一部分军队,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省会南昌举行暴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是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叶挺领导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朱德担任团长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及其他一些部队。
起义前,周恩来指示聂荣臻到南昌、九江之间的马回岭,将由原叶挺独立团改编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拉到南昌,参加起义。聂荣臻、周士第冲破张发奎的阻挠,成功地组织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第七十五团和王尔琢任团参谋长的第七十四团一个重机枪连,于8月2日赶到南昌,与起义主力部队会合。南昌城内的起义战斗已于前一天胜利结束。周恩来见到聂荣臻等十分高兴,说:“行动很成功!我原来没有想到这样顺利,把二十五师大部分都拉出来了。”(《聂荣臻回忆录》上册,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第65页。)以后朱德、陈毅率领上井冈山的,主要是这支队伍。林彪当时也在这支队伍里,是第七十三团第一营第七连连长。
林彪,1907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林家大湾。原名林育蓉,报考黄埔军校时改名为林彪。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他有两位在中国革命史上大名鼎鼎的堂兄:林育南和林育英。正是在他们的指引下,林彪加入了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享有“铁军”美誉的叶挺独立团第二营第七连,当了一名见习排长。林彪随部队参加了北伐,因作战勇敢被升任连长。
聂荣臻、周士第率部队抵达南昌后,第七十三团和第七十四团一部经过补充,整编为第二十五师,周士第任师长,陈毅任第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林彪仍为第七连连长。从时间上看,林彪是在南昌起义后一天随部队到达南昌的,更重要的是,林彪作为起义部队的一名下级军官,无缘参与有关起义的重大决策。林彪对此是十分清楚的,恰恰这一点始终成为他的一块心病。妒忌之情溢于言表。“文化大革命”中他无端陷害贺龙,迫害朱德、陈毅等老帅,或多或少与这种晦暗心理有些关系。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率部向南昌进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央原定计划,决定率军南进广东。起义军在未经整顿的情况下,于8月3日到5日先后撤离南昌,沿抚河南进。到进贤时,第十师师长蔡廷锴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8月下旬,起义军到达瑞金、会昌地区,与堵击我军的第八路军李济深部发生激战。虽毙伤敌人甚多,起义部队也伤亡近两千人。
在这次作战中,林彪初步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林彪所在部队本来担任后卫任务,为了打通去广东的道路,上级命令林彪带七连火速到前线参战。进入阵地后,林彪注意到敌人正面的火力很强,两侧较弱,决定不在正面硬碰硬地打,改从侧面偷袭。他命令二排在一排的掩护下,沿着一条干水沟向敌人侧翼运动。二排就要接近敌人火力点时,被敌人发现。未等敌人调整火力,林彪下令二排战士向敌人发起猛攻。守敌抵挡不住凌厉的攻势,仓皇后撤,二排乘势占领敌前沿工事。接着全连官兵展开攻击,敌人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七连为此受到营部、团部的表扬。
会昌之战后,前委决定改道经福建长汀,再沿汀江、韩江进入东江地区。9月下旬,起义军主力转进至广东潮汕地区,第二十五师进占大埔三河坝。9月28日起,起义军主力与寻求我主力决战的第八路军东路军,在汤坑(今丰顺)东南的白石遭遇。经三昼夜激战,起义军伤亡二千余人,无力再战,遂退出战斗,向海陆丰一带撤退。经葵潭附近时被敌截为两段,部队大部溃散,起义军主力失败。余部一千二百余人进到海陆丰,加入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
起义军主力南下后,由朱德领导留守三河坝的第九军和第二十五师等部,与敌展开激烈的战斗。在这次作战中,林彪的表现较会昌之战大为逊色。
10月2日,由钱大均指挥的敌右路军第十八师和新编第一师共三千多人,自梅县向三河坝、大麻一线的起义军部队发起进攻。这时,起义军兵力不足三千人。在朱德的指挥下,第九军和第二十五师与敌军激战数昼夜,给敌钱大均部以重大杀伤,但自己亦伤亡惨重。为争取主动,朱德、周士第决定我军交替掩护,逐步撤退。陈赓率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一营担任阻击掩护。当时的战斗十分惨烈,战场上杀声震天,血肉横飞。敌人的重兵一次次向我军的阵地扑来,又一次次地被打了回去。毕竟敌人的兵力火器比我军强大得多,一营的防御阵地被源源不断向上涌来的敌军冲破了几道缺口,部分连排因减员或分割无法保持正常建制,各自为战。
担任战场指挥的陈赓突然发现林彪的七连正在徐徐后移,七连恰好位于我军防御阵地的中央,如果被敌人楔入,后果不堪设想。陈赓急忙召来林彪询问情况,林彪说:“我们连牺牲太大,有生力量仅存三分之一,撤吧!”“不行,”陈赓厉声道,“没有总部的命令不许撤退,你给我往上冲,填补阵地缺口。”林彪仍想说服陈赓撤退,陈赓大声吼道:“你再说我就枪毙你!”林彪知道这不是闹着玩的,再说下去弄不好会掉脑袋,于是掉头又带着七连投入战斗。这场恶仗从早晨一直打到黄昏,陈赓才下令后撤。
三河坝激战后,第二十五师仍保留着一个师部和三个团的建制。在向潮汕转移途中,第二十五师在饶平附近与由潮汕撤出的第三师周邦采、毛泽覃、粟裕等二百余人会合,得知主力已经失败,前委和革委已经解散。为保存力量,遂东进入闽,沿闽粤边界向北转移。
10月中旬,第二十五师等部到达闽西武平地区,在这里利用有利地形,打退了追敌第十八师,继而进入赣南,到达安远天心圩。这时,部队已十分困难,一路上人越走越少。全军只剩下一千五百多人,长短枪一千支,重机枪二挺。由于失去了上级党的领导,军心涣散,一些师、团军官丧失了坚持斗争的信心,相继离开部队。
十月秋深,山区的气候已经凉了下来,部队还穿着起义时发的单衣。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和连续作战,已是衣衫褴褛,难以蔽体。鞋子早穿烂了,有的战士撕块破布把脚包起来走,有的索性就打赤脚。行军常常赶不到村庄,露营便成了常事。各人弄把树叶子垫在身子底下,大家穿着被汗渍浸透的衣服,怀抱着枪支,背靠背地挤在一棵树下,互相暖着身体睡上一夜。早晨醒来,刚被体温烘干的衣服又被露水打湿了。寒冷、饥饿折磨着人们,各种疾病接踵而至,又缺医少药,有的战士头天在树下和大家偎在一起露宿,第二天早晨就再也起不来了。
就在部队濒于溃散的危急关头,第九军副军长朱德挺身而出,召集全体军官会议,一字千钧、铿锵有力地说:“如果你们不愿继续奋斗,可以走,我虽有十支八支枪,还是要革命的。”第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陈毅,第七十四团参谋长王尔琢也表示坚决与部队在一起,奋斗到底。以朱德、陈毅和王尔琢为核心的新领导,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赢得了官兵的信任,部队初步得到稳定。月底,部队到达大余县城。在这里,部队进行了整编,整顿了部队中的党组织,整支部队八百多人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朱德任纵队司令,陈毅任政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不久又进至崇义的上堡进行整训。
在向赣南开进途中,接连发生了与林彪有关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担任七连军需官的林彪表弟携款逃跑。起义军进入赣南山区后,道路崎岖难行,沿途屡遭国民党民团袭扰,部队缺衣少食,处境艰难。这天,林彪奉命带领七连打前站。进至石径岭宿营后,他下令以班为单位采购粮食、棉衣和药品。这时,却找不到军需官的影子。有人向林彪报告,军需官好像在行军途中就不见了,可能开溜了。此人是林彪的表弟,正是林彪任命他为军需官的。
部队衣食无着,军需官却携款逃跑,此事干系重大,林彪立刻紧张起来,额头上也沁出了冷汗。傍晚,后续部队陆续来到宿营地,听到军饷被拐,一时群情激愤,军中大哗。七十三团团长黄浩声闻讯大怒,叫道:“林彪,你这是给革命犯下了大罪呀,你要死个明白。你表弟携款逃跑,你是他的长官,又是他的兄长,该当何罪?治军不严,纵弟逃跑,实属罪大恶极!”说着喝令把林彪绑起来。林彪吓得张口结舌,不知所措。恰好朱德、陈毅赶到,制止了黄浩声。朱德向林彪询问原由,林彪惊魂未定,断断续续地答道,知道军饷关系全军生计,所以特地让表弟随身携带,不料他心生邪念,半道上带着钱逃跑了。他一再表白此事与自己无关,并央求朱德、陈毅宽恕。生性宽厚的朱德原谅了林彪,告诫他今后一定要记取教训。林彪感激涕零,发誓以后遇上表弟,一定亲手杀死他。一场风波过后,林彪随部队继续前进。
有的老同志回忆,到井冈山后,拐骗军饷的林彪表弟被战士们五花大绑地抓了回来。林彪闻讯后急忙赶来,不但不处罚这个坏蛋,反而亲自给他松绑,拉着他的手到连部,又发给他一支驳壳枪,并说:“不要不好意思。把头抬高点,今后不走了,就是给他们赏脸。”
第二件事是林彪自己再次开了小差。由于环境险恶,艰辛备尝,起义部队中许多人感到前途渺茫,因而发生动摇。当时黄埔军官学校出身的一些军官来找陈毅,表示要离开队伍,另寻出路。其中也有七十三团七连连长林彪。
他们劝陈毅和他们一起离队,说:“你是个知识分子,你没有打过仗,没有搞过队伍,我们是搞过队伍的,现在队伍不行,碰不得,一碰就要垮了。与其当俘虏,不如穿便衣走。”
陈毅回答:“我不走,现在我拿着枪,我可以杀土豪劣绅,我一离开队伍,土豪劣绅就要杀我。”他还说:“你们要走你们走,把枪留下,我们继续干革命。队伍存在,我们也能存在,要有革命的气概,在困难中顶得住,个人牺牲了,中国革命是有希望的。拖枪逃跑最可耻!”陈毅义正辞严的一席话,仍未能使林彪坚定起来。
在部队离开大余县城的那一天,他伙同几个动摇分子脱离部队,向梅关方向跑去。(《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41、43页。)在山林里,他们遭到反动民团的搜捕追杀,四处逃散。林彪只身一人,踽踽而行。路遇一个好心的山民告诉他,梅关一带的路隘、关口都被民团把守得水泄不通,只要碰到形迹可疑操外地口音的人,轻则搜掠财物痛打一顿,重则抓去砍头。林彪走投无路,万般无奈,被迫于当夜返回部队。
陈毅得知后,找来林彪当面质问,林彪不得不认了错。陈毅考虑到当时部队开小差成风,从饶平到安远减员三分之二以上,师、团、营、连级军官离队逃跑的情况十分普遍,而林彪态度尚好,便表示欢迎他回来,让他仍回原来的连队任连长。林彪以后对此事三缄其口,但对陈毅却衔恨在心。
部队在崇义地区活动期间,朱德偶尔在看报时得知国民党军第八路军第十六军已从广东韶关移防到与崇义邻近的郴州、汝城一带。他同陈毅商量后,便写信给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希望同他们合作。中共早与范建立了统战关系。南昌起义前,周恩来就曾告诉朱德,范石生部与中共有联系,是起义军南下广东的合作对象之一,并给朱德写了介绍信,以便在必要时与范石生联系。其实,朱德与范石生早就认识,两人曾经是云南讲武堂的同学,后来又在滇军中共事,交情甚厚。
范接到朱德的信后,立即复信同意。朱德与陈毅、王尔琢商量,认为在部队给养、被服、弹药都很困难的眼下,有条件地接受范的收编,对部队是有利的。朱德向范石生提出了随时可以脱离第十六军、不干涉内部事务、给予的给养物资和弹药自行处理等条件,一一被范接受。于是,起义部队被改编为第十六军第四十七师第一四○团,进驻湖南资兴。朱德化名王楷,任十六军总参议兼一四○团团长。这一合作,使起义部队得到了休整的机会和给养、被服、弹药的补充。起义部队用十六军名义作掩护活动了一个多月,被蒋介石发觉了,要范石生解决这支革命武装,逮捕朱德。范不忘旧谊,秘密告知朱德率部离开,还送了一万元路费。
1928年1月(农历腊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在湘南特委,宜章、郴州、资兴、永兴、耒阳县委及五县农军的有力配合下,发动了著名的“年关暴动”,即湘南暴动,智取宜章县城,后又占领郴州、资兴、耒阳等城。夺取宜章县城后,部队改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将原有部队整编为三个营。在这次整编中,林彪改任第一营二连连长。
湘南暴动后的一次战斗,青年林彪再次显示了自己的胆识和才干。那是在耒阳,在敌重兵的攻击下,朱德部队的主力向郴州方向退却。林彪带领的一个连与主力失去联系,又遭到敌人一个团的进攻。敌人兵分两路,一路两个营,另一路一个营。林彪命令战士们在路边埋伏,敌人大部队耀武扬威地向前开进,战士们手痒了,想要开枪,林彪赶忙制止,直到敌人两个营过去。最后一个营到了,打头的是营长,手里拿着马鞭,样子很神气。这时林彪才下令开枪,一枪就要了营长的命,后面的人马一团混乱,很快被消灭。林彪率部队追击前面的两个营,敌人不知道后面有多少追兵,仓皇溃退。进至耒阳城下,林彪决心拿下县城。当时守敌有两个团,林彪带着他的一连人在城外吹响军号,摇旗呐喊,开枪射击,虚张声势。敌人看城外四处是兵,不知来了多少人马攻城,恐怕招架不住,连夜撤走了。林彪的一连人占领的耒阳城,接回了主力。1947年4月,已是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的林彪,在向年轻的记者谈起这段往事时,仍是兴奋不已。
湘南暴动极大地鼓舞了附近地区党和群众的斗志,也大大震惊了湖南、广东两省的敌人。在第一次“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支配下,湘南特委提出了“坚壁清野,烧尽郴宜大道两侧五里内民房,不给敌人半点东西”的极“左”口号,严重地脱离了群众,引起群众强烈不满。4月间,蒋介石调集白崇禧、许克祥、范石生等部,加上反动民团武装,分别从曲江、乐昌向北,由衡阳向南出动“会剿”,沿粤汉大道,对起义军南北夹攻。在敌人强大的联合进攻下,朱德、陈毅率部退出湘南,向井冈山地区转移。
当时兵分两路:一路由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撤出耒阳,攻占安仁、茶陵,一路由陈毅率领湘南农军由郴州撤向资兴。陈毅部转移途中幸遇袁文才、何长工带领前来接应的毛泽东部第二团,随后到达酃县沔渡,与先期到此的朱德部会合。朱德见到何长工,问:“毛泽东同志什么时候能到?”何答:“两天左右可能会到宁冈。”并说他带着第二团先赶回宁冈去,准备房子、粮食,欢迎两军会师。
4月20日前后,毛泽东率领第一团由资兴龙溪洞出发,到达酃县十都,遇到了湘南农军独立营的副营长萧克。毛泽东风趣地说:“好哇!没接到朱德,接到个萧克。”朱德闻讯后,立即从沔渡赶到十都与毛泽东会面。这是两位革命领袖的第一次晤面。(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3页。)24日前后,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一部分直属部队到达宁冈砻市,毛泽东率所部第一团担任后卫,在掩护朱德部队转移后,也回到砻市。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这两支革命武装,早在会师之前已是声气相求,息息相通。
毛泽东一直牵挂着南昌起义部队的命运,在上井冈山不久,就派何长工去打听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毛泽东向何长工布置任务时指着井冈山区的地图说:“现在我们要在这里落地生根了,这仅仅是建立根据地的开始,今后斗争还长,必须要迅速壮大我们的力量,要和上级取得联系才行。我们前委决定让你出山去,联系湖南省委和衡阳特委,设法寻找南昌起义的部队。”
何长工接受任务后,化装成逃兵,于10月初下山,先到长沙找到湖南省委,然后经武汉前往广州。在广州了解到南昌起义已经失败,朱德率领余部已为范石生收编,何长工便前往韶关寻找。在一家澡堂洗澡时,偶然听到范石生部军官的议论,才知道朱德已化名王楷。何长工喜出望外,急忙来到犁铺头朱德的团部。在这里,他见到了朱德、陈毅、王尔琢、蔡协民等同志。朱德、陈毅详细询问了井冈山的地形、群众、物产等情况,十分满意。朱德怀着羡慕和赞赏之情说:“我们跑来跑去就是要找一个落脚的地方。我们已经派毛泽覃同志去找毛润之了,如果不发生意外,估计已经到了。”他们对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确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十分赞赏。陈毅深有体会地说:“毛泽东的办法好,是治本的,我们不能再用老套套带部队了!”
这时朱德、陈毅等正在筹划湘南暴动,在何长工返回井冈山时,朱德让何长工带了一封信给毛泽东,并叮嘱说:赶快回井冈山和毛泽东取得联系,告诉他我们正在准备湘南暴动。还特别交代:我们这两支部队要经常联系,将来部队力量要集中。(《何长工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109~119页。)
1928年2月初,朱德部队攻打郴州时,毛泽东又派毛泽覃领一个特务连到郴州与朱德取得了联系。
朱德、陈毅等知道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的消息还要早些。1927年10月底,南昌起义部队到达赣南信丰时,地方党组织赣南特委派人来接头,就说到毛委员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部队开始上井冈山。朱德、陈毅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陈毅以前就读过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知道他是著名的共产党员和农民运动领袖,仰慕已久。毛泽东上井冈山的消息,给孤军奋战的朱德、陈毅部队以极大的鼓舞。
11月,朱德、陈毅便派毛泽东胞弟毛泽覃前往井冈山进行联系。毛泽覃接受任务后,化名覃泽,身着国民党正规军的军服,带着证件,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副官的身份,顺利通过国民党的一道道关卡,由资兴到茶陵,在井冈山的茅坪见到毛泽东,详细介绍了朱德所部及其行动情况,并转达了朱德的问候。(李湘文编著:《毛泽东家世》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6页。)不久,由张子清、伍中豪率领井冈山部队的第一团第三营,上井冈山途中在大汾遭到土匪武装的袭击,与主力失去联系,转移到上犹地区活动。陈毅接到地方党组织的报告,换上便衣亲自前去和他们联系。后来这支部队通过朱德的关系,也用范石生部的名义住进桂东县城。朱德用从范石生那里搞到的弹药和军用物资补充了这个营,还有一部分由这个营携带返回井冈山。中共中央曾两次下达指示,要求朱德与毛部联系,共同计划武装割据。
湘南暴动时,朱德看到敌人的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湘赣边的毛部和湘南的王楷部,以王部最为凶悍。”便风趣地对陈毅说:“我们的名气大了,就说明革命的力量强大了。你跟我配合得很好,就是你名气小,配不上我。”作为朱德的党代表的陈毅跟着说:“是啊!你要跟毛泽东合作,两人连在一起名气就更大了。”说毕两人哈哈一笑。(丹淮:《红军时期:陈毅与毛泽东的友谊》上篇,《光明日报》1992年5月30日。)暴动失败后,更加坚定了朱德、陈毅上井冈山的决心。现在,两支英雄部队在历尽磨难曲折之后,终于聚合到了一起。
这是1928年4月下旬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碧空如洗,远山如黛,山花烂漫,丛竹滴翠,一条清澈的龙江曲折逶迤穿市而过。群山环抱的砻市,在初夏的阳光沐浴下显得格外秀丽。毛泽东一回到砻市,听说朱德带着部队已经来了,立刻对干部们兴奋地说:“你们不要走,一同去见朱德同志去。”说着,迈开矫健的步伐向前走去。朱德得知毛泽东来了,赶忙与陈毅、王尔琢等到门外迎迓。毛泽东和朱德的两双巨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从此以后,他们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并肩战斗,风雨同舟。毛泽东带着祝贺的口吻对朱德说:“这次湘赣两省的敌人竟没有整到你!”朱德说:“我们转移得快,也全靠你们的掩护。”
在江畔古老巍峨的龙江书院文星阁,毛泽东和朱德、陈毅在这里进行了历史性的会见。两支部队的领导人交换了情况,商量了成立红四军的问题。是月末,毛泽东和朱德又在文星阁召开了两支部队的连以上干部会议,与会者近百人。毛、朱都在会上讲了话,会上讨论通过了两军合编的重大问题。朱德提议,两军合编用第四军的番号。他说:“北伐战争时期,叶挺所在的第四军所向披靡,屡建奇功,被誉为‘铁军’。我们沿袭第四军的番号,表明我们这支部队决心继承叶挺部队的光荣传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再立新功。”(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毛泽东在江西》,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36页。)会议决定趁“五四”纪念日召开红四军成立大会。
照理,在朱德麾下任一营二连连长的林彪也应该参加了这次会议,见到了毛泽东,不过恐怕在这种上百人的场合,毛泽东不会注意到人群中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面孔。
5月4日,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砻市披上了节日的盛装。砻市东边的草坪上,用门板和竹杆搭起了主席台,周围簇拥着无数鲜艳的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主席台两旁插满了标语板,上面写着:“庆祝两支革命队伍胜利会师!”“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等革命口号。一清早,成千上万的人们打着小红旗,川流不息地从四面八方向会场涌来。军号嘹亮,队伍雄壮,两万余军民聚集在会场上,钢枪和梭镖闪着耀眼的光芒。十点钟,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过之后,各方面的领导同志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上主席台。执行主席陈毅首先讲话,他宣布:两军会合后,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激起一片欢呼。接着朱德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毛泽东从主席团中走向前台,开始讲话。他指出这次会师是有历史意义的,非常乐观地分析了会师以后的光明前途。他身穿白布上衣,外套一件灰色军装,两眼放射出炯炯的光彩,说话时有力地做着手势。
他说,现在我们的部队虽然在数量上、装备上不如敌人,但是我们有革命的思想,有群众的支持,不怕打不败敌人。敌人并没有孙悟空的本事,即使有孙悟空的本事,我们也有办法对付他们,因为我们有如来佛的本事。他们总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啊!我们要善于找敌人的弱点,然后集中兵力专打他这一部分,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敌人也是有强有弱,敌人的兵力分布难保没有不周到的地方。我们抓住了敌人的弱点狠狠地打,等到我们打胜了,就立刻分成几股躲到敌人的背后去跟敌人玩“捉迷藏”的把戏。这样,我们就能够掌握主动权,把敌人放在我们手心里玩。毛泽东还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萧克主编:《南昌起义》,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4页。)
毛泽东睿智幽默的风趣话语,引起一阵阵笑声和掌声,给第一次听到毛泽东讲话的朱德部队官兵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王尔琢和其他方面的代表也讲了话。按照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新的编制,毛泽东兼任第十一师师长。平生第一次挎上匣子枪,毛泽东潇洒中平添几分英武。他显得异常兴奋,诙谐地给朱德打趣道:“挎上匣子枪,师长见军长。”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这时,林彪所部为第十师第二十八团一营二连。
井冈山会师和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成立,是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光辉一页。它使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革命武装融汇成一股钢铁洪流,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标志着主力红军的形成。从此,井冈山军民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下,进入了创建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的斗争阶段。会师不久,毛泽东和朱德就指挥红四军连续打了五斗江、草市坳等几个胜仗。不久又取得了龙源口大捷,打败江西国民党军杨如轩、杨池生部对井冈山的“进剿”。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胜利,此后,英勇善战的红四军便以“朱毛红军”的威名让一切敌人闻风丧胆。在坚持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红军队伍里,群星璀璨,将才济济,涌现出了新中国的五位元帅、三位大将,少将以上难以数计。对井冈山会师的伟大意义和毛泽东的英明领导,朱德曾热情赋诗讴歌:
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朱德诗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86页。)
这段本来十分清楚的历史,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林彪及其党羽篡改得面目全非。出于实现其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罪恶阴谋的需要,林彪一伙肆意歪曲、篡改和捏造历史,甚至对朱德、陈毅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帅进行恶毒诬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林彪、康生、谢富治等人诬蔑朱德“从井冈山第一天起就反对毛主席”,陈毅“是朱德的参谋长,这些人都该受批判。”(金冲及主编:《朱德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29页。)林彪死党、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在朱德被疏散到广东时,多次在会议上攻击朱德“是一个老军阀,从井冈山起,就是反对毛主席的”。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改选中央政治局,只保留林彪一个副主席。在共产党的历史上没有先例地增加了一个“最亲密战友”的特殊称谓。此后,林彪的御用文人杜撰出了一个“毛林会师井冈山”的神话。
1967年,中央成立了“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编辑委员会”,林彪任主任委员,海军政治部主任张秀川负责抓具体工作。由这个写作班子起草的《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初稿,在南昌起义一节中写道,林彪是起义的主要组织和领导者,由他打响了反对国民党的第一炮。稿子把周恩来摆在林彪之后,一笔带过。贺龙成了流寇主义、军阀主义的代表,林彪同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后来的二、三、四稿越改越离奇,最后甚至连周恩来的名字也不见了。
林彪听汇报时,对这段历史的表述,没有表现出半点惊愕和不安,坦然受之。据说是由于毛泽东的干预,这个所谓的《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中途夭折,住在京西宾馆的写作班子也销声匿迹了。
有的“史书”还写道,是“林彪等”“毅然率领部队”上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对在南昌起义部队即将溃散之际,力挽狂澜整肃部队并将队伍拉上井冈山的朱德、陈毅只字不提。此外,那幅世人皆知的著名油画《井冈山会师》,原来描绘的是毛泽东和朱德两位领袖在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的簇拥下紧紧握手的动人场面,朱德的位置却被林彪取代了。中国革命博物馆里朱德军长挑粮上山的扁担不见了,而代之以“林彪的扁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很显然,这一切都是在林彪的怂恿和默许下进行的。
林彪作为南昌起义的参加者,井冈山会师的见证人,当然熟知这段历史。但这时的林彪已不再是当年那位名不见经传的小连长了,也不甘心永远在毛泽东之下作中国的第二号人物。他所觊觎的是有朝一日“黄袍加身”,成为“九五至尊”。他也深知,从资历、声望上,他较之朱德、陈毅等老帅差得多,这些老帅是他实现政治野心的严重障碍,故必欲除之而后快。他曾一再别有用心地对总参谋长罗瑞卿说:“我们威信不够吧?我们不是南昌暴动的领导人呀!”(少华编著:《林彪的这一生》,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因此,他不惜采取卑鄙伎俩伪造历史,厚颜无耻地为自己涂脂抹粉抬高身价。
就在林彪权倾朝野、滥施淫威的日子里,深知林彪底细的陈毅早就看穿了他的险恶用心,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再度显示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刚直不阿的英雄本色。1966年9月,他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全体人员大会上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他说:有人嘴上说得好听,拥护毛主席,实际上不按主席思想办事;别看他把主席语录举得很高,是真拥护毛主席,还是反对毛主席?我怀疑,我还要看。(《陈毅传》编写组,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599页。)
事情后来的发展果然被他言中了。1967年2月16日,陈毅、徐向前、聂荣臻、谭震林等老同志愤起与林彪、江青等人抗争,大闹怀仁堂。陈毅在讲话中锋芒直逼林彪,他说:“历史不是证明了到底谁反对毛主席的吗?以后还要看,还会证明。斯大林不是把班交给了赫鲁晓夫,搞了修正主义吗?”当晚接见归国留学生代表,陈毅又为朱德总司令仗义执言:“朱德今年八十一岁了,历史上就是‘朱毛’‘朱毛’,现在说朱德是军阀,要打倒,人家不骂共产党过河拆桥呀?”(《陈毅传》编写组,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609、610页。)
“九一三”事件发生,林彪谋害毛泽东不成,在叛逃中自我爆炸。朱德、陈毅等老帅终于看到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在中央召集的老同志座谈会上,陈毅抱病两次作了长篇发言,满腔义愤地将红军创建时期林彪的历史真实面目作出系统、全面的揭发。他在回顾过去的历史时气愤地说:“南昌暴动,上井冈山,林彪起过什么作用?他根本是个逃跑分子。”并说,“伪造历史就是犯罪。”(《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43页。)
林彪的背叛给了垂暮之年的毛泽东重重的一击,他似乎有所醒悟,想起了那些曾经与他休戚与共、肝胆相照的老战友。1972年1月6日,陈毅同志溘然长逝。毛泽东抱病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他握着陈毅夫人张茜的手沉痛地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又对陈毅的子女们说:“陈毅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作出贡献,立了大功劳的,这已经作了结论了嘛!”
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他的住所会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人员,朱德也应邀前往。毛泽东见到久未见面的朱德,动情地说:“红司令,红司令你可好吗?”朱德操着四川口音高兴地说:“我很好。”毛泽东抽了口烟,环顾四周,接着对朱德说:“有人说你是黑司令,我不高兴。我说是红司令,红司令,”他重复着。又说:“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对错误地处理了一大批老干部作了自我批评,说搞贺龙,搞杨、余、傅,搞罗瑞卿,都是因为听了林彪的一面之词,受了林彪一伙的蛊惑。
这个话尽管在那个年代绝少听到,却毕竟听到了毛泽东亲口所作的自我批评。之后,毛泽东重新起用了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一大批老干部。但是,此时的毛泽东的思维已经深深地陷入“左”倾错误而难以自拔,身边又被“四人帮”等人所包围,他连那场陷中华民族于灾难的“文化大革命”都结束不了,也就不可能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症结。这是民族的悲剧,也是毛泽东个人的悲剧。
1972年,老病交加的毛泽东手录了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并序》中的第三首: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占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纂时。
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凝练的诗句既是毛泽东对自己用人失察的自责与反省,也为他与林彪四十余年的交往打下一个死结。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