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社会学概要(修订第3版):一本易读易懂的社会学入门经典、专为中国读者写就的启蒙读物

書城自編碼: 211125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蔡文辉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060168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3-09-01
版次: 2 印次: 1
頁數/字數: 195/28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9.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浅尝难止(全2册)
《 浅尝难止(全2册) 》

售價:HK$ 78.0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售價:HK$ 58.8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01.6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售價:HK$ 82.8
中国社会经济史
《 中国社会经济史 》

售價:HK$ 106.8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售價:HK$ 57.6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售價:HK$ 117.6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售價:HK$ 8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4.7
《 我们香港这些年 》
+

HK$ 83.3
《 谈谈社区营造(上) 》
+

HK$ 88.8
《 我的凉山兄弟:毒品、艾滋与流动青年 》
+

HK$ 79.6
《 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 》
+

HK$ 259.5
《 社会学与生活(插图修订第11版·完整版):当今中国最需要的社会学普及读物 》
編輯推薦:
推荐1:修订版重排重校,改谬补漏,更臻完善。章后新增“延伸阅读”,提供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有利于读者进一步拓展社会学的想象力。
推荐2:
◎ 三十余载美国高校执教经验积淀成书
作者在美国高校教授社会学课程三十余载,集多年专业训练和教学经验,终为国人编写了一部基础性的社会学教科书。
◎ 通俗平实地介绍社会学经典概念学说
全书旨在介绍社会学经典概念学说,同时尽量避免专有名词和术语的过度使用,因此尤其便于普通社会读者和非社会学专业的读者阅读。
◎ 中西方文化传统和社会现象相结合
作为旅美多年的华人学者,作者在引介西方理论的同时,将他们熟知的中西方文化传统和社会现象用作实例注解理论。
◎ 港台十余年最畅销的社会学入门经典
本书于1991年初版于台湾后,多次再版,广受欢迎,同时也是大陆几代社会学学人的启蒙读物。
內容簡介:
本书旨在介绍社会学经典概念和理论,并分析这些理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历史传统、社会现象的关联。
本书首先概要介绍社会学的定义、学科简史和研究方法,之后解释了一些基础概念和理论,如文化、社会化、团体、阶层等,继而阐释主要的社会制度及其功能,如家庭制度、宗教制度、教育角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最后分析各种社会变迁概念。全书语言通俗简易不乏深刻,行文平易近人多富启发。
關於作者:
蔡文辉,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社会学硕士、博士。曾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普渡大学韦恩堡联合校区社会学教授,客座于台湾大学、中兴大学和南开大学。著作颇丰,著有《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社会变迁》《婚姻与家庭》《老年社会学》等中英文书籍28种,论文80余篇。

李绍嵘,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人口学硕士。曾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普渡大学韦恩堡联合校区社会学系及外语系兼任讲师。著有《社会学概论》《简明英汉社会学词典》等。
目錄
简目
简体版序 社会学入门经典 马戎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第二章社会研究法
第三章文化
第四章社会化
第五章团体与组织
第六章越轨行为
第七章社会阶层
第八章少数团体:族群、妇女及老人
第九章家庭制度
第十章宗教制度
第十一章教育制度
第十二章经济制度
第十三章政治制度
第十四章集体行为
第十五章人口现象与城市社区
第十六章社会变迁:理论与对策
第十七章 现代化及其问题
简体版后记

细目
简体版序 社会学入门经典 马戎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1.1.社会学的定义
1.2.四种社会学理论
功能论
冲突论
交换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1.3.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经济学
政治学
历史学
人类学
心理学
社会工作
1.4.社会学简史
1.5.社会学的用途
第二章社会研究法
2.1.研究步骤
2.2.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文化
3.1.文化的内涵
符号
语言
规范
价值
物质文化与工艺技术
3.2.文化的相关概念
3.3.文化差异
3.4.中国文化的特点
第四章社会化
4.1.社会化的过程
4.2.社会化的执行机构
家庭
学校
同辈团体
大众传媒
第五章团体与组织
5.1.社会团体
5.2.社会组织
5.3.官僚组织
第六章越轨行为
6.1.越轨行为
失范论
文化传播论
标签理论
6.2.越轨行为的类型与控制
6.3.越轨行为的正面、负面功能
6.4.犯罪问题
第七章社会阶层
7.1.社会阶层的基本概念
社会生物学的观点
剩余论观点
功能论观点
冲突论观点
7.2.社会阶级
7.3.社会阶层的普遍性
第八章少数团体:族群、妇女及老人
8.1.少数团体的定义
8.2.种族与族群
8.3.妇女的差别待遇
8.4.被歧视的老年人
第九章家庭制度
9.1.家庭的功能与类型
9.2.婚姻关系
9.3.离婚与再婚
第十章宗教制度
10.1.宗教的社会意义
10.2.宗教的社会功能
10.3.宗教的类型
10.4.现代社会的宗教
第十一章教育制度
11.1.教育的功能
11.2.教育制度的结构
第十二章经济制度
12.1.经济制度类型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民主社会经济
12.2.现代经济的特征
大企业组织的出现与扩展
跨国公司的出现
私营小企业的衰退
妇女就业率的增加
工作疏离感的产生
休闲时间的延长
由科学管理转变到人际关系的企业管理方式
12.3.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第十三章政治制度
13.1.权力与政治制度
13.2.政治形态
民主政体
极权政治
专制政治
寡头政治
君主政体
13.3.权力理论
第十四章集体行为
14.1.集体行为的特质
14.2.集体行为理论
感染论
互动论
规范出现论
聚合论
游戏论
价值增值论
14.3.社会运动
第十五章人口现象与城市社区
15.1.人口资料
人口普查资料
人口统计
抽样调查
15.2.人口现象
人口转型
人口组成
人口增长
15.3.城市社区
第十六章社会变迁:理论与对策
16.1.社会变迁的性质
16.2.社会变迁的理论
16.3.社会变迁的策略与代价
第十七章 现代化及其问题
17.1.现代化理论
17.2.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
经济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17.3.中国现代化问题
伯格的资本主义革命
林德的三种效果
白鲁恂的文化层面的权势
內容試閱


简体版序社会学入门经典

后浪出版公司计划把蔡文辉、李绍嵘两位先生所著的《社会学概要》在大陆出版简体字版,要我写一篇序言。蔡文辉教授应当算是我们社会学同行中的前辈了,他在20世纪60年代就读于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是台湾著名社会学家龙冠海教授的学生;1968年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毕业以后1975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韦恩堡分校社会学系任教,之后长期在美国大学里教授社会学课程,应当说他对于中国社会和美国社会均有相当深刻的了解,编写以国人为对象的社会学教科书,是具有特殊的文化和生活阅历的优势的。
蔡文辉教授在印第安纳大学韦恩堡分校社会学系讲授的课程是“当代社会学理论”和“比较社会学”,当时台湾各大学也缺乏社会学的基础教科书,因此蔡教授编写了中文的《社会学理论》,1979年在台湾作为“大学丛书”系列出版。我相信这本书在台湾一定是受到好评而且广泛流传的。1982年,我到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系去读书,因为那时大陆完全没有社会学的基础书籍,面对阅读材料中的许多英文术语,我苦于找不到相应的中文译法。那时,和我同年入学的台湾同学庞建国兄向我推荐了一本中文社会学入门教材,就是蔡文辉教授的《社会学理论》,我拿到这本书时的感觉真像是“雪中送炭”。庞兄送我的这本书在毕业后被我带回北京,一直伴随我很多年,只是后来被北京大学的一个同事借了去,不幸遗失,这件事也使我耿耿于怀了很多年。
我想,从蔡文辉教授著作中获益的绝不止少数人,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学术发展的一个关键历史时期,在把西方当代社会学理论系统地介绍给中国读者这一方面,蔡教授确实是功不可没的。所以,当后浪出版公司提出希望我为蔡文辉先生的《社会学概要》写序时,我是欣然接受的。社会学这门学科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曾一度被取缔,我相信这本书对大陆读者了解这门学科一定会有很大裨益。
与蔡文辉教授一同写作这本《社会学概要》的李绍嵘女士,是蔡教授的夫人,她曾经是蔡教授在台湾大学一同读社会学的同学,后来赴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了人口学硕士学位。我知道在人口学专业方面,宾夕法尼亚大学是全美最强的学校之一,所以李绍嵘先生的学问基础一定是好的,后来她一直在印第安纳大学韦恩堡分校和普渡大学社会学系兼职任教,也很自然地成为蔡教授的贤内助和好帮手。他们夫妇二人合作编写的这本《社会学概要》1991年由台湾五南图书公司出版,之后几乎每年加印一次,可见其受读者欢迎的程度,这次大陆出版的简体字版是2006年夏天的第3次修订版,又吸收了一些最新的内容。
这本书的写作宗旨是十分明确的,在1991年第1版的“序言”中,作者说:“这是一本以介绍社会学基本知识和概念为目标的小书,希望读者能从每一章的主题介绍里对社会学有初步的了解,也因此,作者尽量避免专有名词和术语的过分使用,而且也没有引用专家的名言或附注释。希望这是一本易读易懂的社会学入门的书。”在这一段话中,作者已经把这本书的风格和特点讲得很清楚了,所以,这本书针对的读者主要是社会民众和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由于社会学在大陆被中断多年,普通民众对这个学科几乎没有印象,而大学里其他学科的学生对社会学也知之甚少,出版这样一本篇幅不大、简明扼要、易读易懂的社会学入门书,确实是十分必要的。
这本书在结构上共分为十七章。除了在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中简单地介绍了四种社会学基础理论外,不再涉及一般读者比较“畏惧”和容易感到枯燥的理论论述;第二章简要地介绍了“社会研究方法”,使读者了解到这个学科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些特点;其余十五章分别介绍了当代社会学的重要核心研究领域,在这些章节的介绍中,即使是一个对社会学、甚至对社会科学都毫无概念的读者,也可以大致了解到:(1)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2)在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的研究中,社会学家集中在研究哪些具体问题,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为了解这个学科的第一步,汇集在这些章节中的知识已经很丰富了,同时也很简明扼要。我想,这就是《社会学概要》的写作目标。如果读者从阅读这本书中唤起了对社会学的兴趣,可以再去阅读其他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专业教科书。
所以我觉得,在大陆出版的各种社会学教科书中,这本《社会学概要》应当是一本针对普通社会读者和非社会学专业的学生的入门读物。各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更加专业化的教科书、经典著作和研究专著之前,也可以将本书作为入门的参考。由于蔡文辉教授在美国任教多年,这本书中的有些英文术语的中文译法,与现时大陆学界的惯用译法并不一定完全一致,对于有些观念的叙述,出于使读者易读易懂的目的,作者也作了一些简略。学习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如要引用这本书的内容时,可以先与其他专业著作进行一下比照。
在近二十多年中,中国大陆是一个急剧变化和发展的社会,许多重大和尖锐的社会问题是在原有意识形态主导和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出现的问题,也是前人没有调查研究、没有提出应对方案的问题,在这些方面,社会学是一个非常有用和可以大有作为的学科。小平同志在粉碎“四人帮”后提出要恢复社会学,提出要“补课”,是十分英明的。最近后浪出版公司持续组织出版海外和台湾地区的社会学经典教材与普及读物,也是很有远见的。希望蔡文辉教授这本书的出版,能够引起大陆读者的兴趣,使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社会学。

马戎
2007年1月5日于蓝旗营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1.1社会学的定义
一个人的生活往往受到他所居住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的规范、习俗、价值、信仰等都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所以,当人们做一件事或表现一种行为乃至与别人互动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的影响与节制。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的学问。更具体地来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社会生活的社会因果关系的学问。社会学所研究的对象并不着重在个人,而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因为这种互动多少总是受到社会的影响与节制。人们在每天的生活里总会跟其他的人发生接触,这些来往接触因为受到社会的影响与节制,总会有一套既定的程序。在社会学里,这些来往被称做“社会互动”(socialinteraction),它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主题。社会学不大研究人们心里想些什么,或者人们的动机和人格,因为这是个人的内在特质(intrapersonaltraits),是心理学常讨论的题目;社会学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interaction)。譬如,社会学不会对一个独自在房间里发呆的人有兴趣,一旦有人进来跟他说话、关心他,社会学就会探讨他们之间的互动情形。
社会学家所研究的问题总是围绕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譬如,社会团体如何影响个人行为?社会体系的因果关系何在?哪些社会因素造成了社会变迁?社会变迁对个人及团体有什么样的影响?团体与团体间的互动关系对个人和社会又有哪些影响?社会组织有哪些功能?如果你翻阅一本普通社会学的教科书,你就会看到书里包含的讨论题目总牵涉社会互动、文化、社会化过程、越轨行为、各种社会组织与制度,以及人口与社会变迁等。
社会学既然是一门研究社会互动的学问,也许会有人认为它不怎么高深,只不过是重复一些众所周知的“常识”(commonsense)而已。有些人会说他的社会经历多,比学社会学的人还懂社会学。真的是这样吗?倒不尽然。让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众所周知的“普通常识”并不一定就正确。
常识一:“高等社会地位的家庭成员比较独立、比较不顾家,所以比较容易离婚。”换句话说,很多人都相信社会地位越高,离婚率越高。其实,这并不正确。从统计数据上可以发现,贫穷人家或低社会地位者的离婚率较高。社会学家根据研究,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事实跟普通常识不一样。
常识二:“女人多情,比男人容易坠入情网,也比男人不易斩断情丝。”很多人都这样相信的。再加上小说的描述,自古女人多情,好像就成了定理。事实上,家庭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分析,发现男人比女人更易坠入情网,男人也比女人难断情丝。
常识三:“女人是弱者,一哭、二闹、三上吊,所以女人容易自杀。”根据这个说法,那么女人的自杀率必然高于男人。验证资料的分析则发现事实并不然,男人的自杀率要高于女人。并且,社会学家也发现男人自杀的成功率(也就是说自杀致死)较高,但女人自杀的成功率较低(说要自杀,也曾经有过自杀行动,却没死的女人很多)。
常识四:“没有受过教育的穷人最迷信。”其实也不尽然。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财富的人也迷信,只是迷信的方式不一样而已。穷人可能烧香、喝香灰水治病,富人可能迷信风水或拜佛求平安。
从以上这些例子不难看出,普通常识或者大家所熟知的事并不总是符合实情。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时必须以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分析社会,这样才不至于为普通常识所误导,或者制造出差异事实的结论。
社会学大致上依循四种主要的理论架构来指导。这四种主要理论架构,分别是:功能论、冲突论、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下面我们就介绍这些理论。

1.2.四种社会学理论
功能论(functionalism)
20世纪70年代以前,功能论曾经是美国社会学的主流理论,尤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独霸美国社会学界。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1)美国社会在这两个时期正是太平盛世,社会安定,国势伟壮;功能论强调社会的稳定与整合,正适合解释当时的美国社会。
(2)当时哈佛大学的帕森斯(TalcottParsons)教授及其遍布全国各地的门生正主宰着美国社会学界。
功能论的重点是探讨与解释社会各部门对整体社会的生存与延续的功能。因此,功能论的研究者所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这个现象(或制度)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功能?”譬如说:教育制度对社会有哪些功能?社会要求其社会成员行为一致又有哪些功能?功能论相信,社会里的成分和各部门对社会都有某种程度的贡献和功能;即使是一些看起来是破坏性的成分和部门,它们还是可能对社会有功能和有贡献的。譬如,越轨行为(deviantbehavior)是指不符合社会所认定之行为规范的行为(例如犯罪、嗜赌、吸毒、嫖娼等),应该是只有破坏,没有贡献;但是功能论者却相信它们对整体社会运作仍有某种程度的贡献。这一点,将在讨论越轨行为一章加以讨论。
正因为功能论相信功能的存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也就主张社会总是会往稳定整合的方向运行。他们指出,社会各部门是互相依赖的,就像自然界的有机体一样。如果某一部门发生变动,其他部门必然会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动,把失调的社会体系再调整回来,以维护社会的整合。在功能论里,整合(integration)是指社会里各部门彼此均衡、相互吻合的境界,也就是一种没有严重失调(disequilibrium)的境界。
功能论对整合的强调,使得它蒙上一层保守的色彩,总不相信社会会产生激烈的变动或动乱与破坏。在功能派学者的眼中,社会问题只不过是暂时性的失调,社会本身一定会在互相依赖的原则下想出解决的办法,所以社会问题不至于毁坏社会。因此,功能论很少重视社会变迁的讨论和研究。但是美国及西方几个主要社会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都遭受了激烈的变乱:学生运动、妇女运动、民权运动、嬉皮士文化、吸毒等社会问题充斥于这些社会里。在这种混乱的状况下,功能论强调的稳定整合,难以使人信服。一种以批判功能论起家的新理论趁势出头,这个新理论就是冲突论。
冲突论(conflicttheory)
一种延伸自马克思(KarlMarx)的阶级斗争(classstruggle)观点而发展出来的理论。它认为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等,乃是造成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因为资源分配很难均等,更是供不应求,所以社会总是在变,试图重新分配资源;然而,再怎么变也不会达到功能论所说的整合境界。
马克思阶级斗争论所提到的资源是指经济资源(economicresources)或生产工具(meansofproduction)分配的不均。因此,社会大众分为资产阶级(bourgeoisie)与无产阶级(proletariat),两者为资产的分配而处于对立斗争状态。冲突论借用马克思的这种观点,但是认为资源不在于财产,而在于权力(power)的有无。有权力者成为支配团体(dominantgroup),无权力者成为受支配团体(subordinategroup),两者为权力而斗争:人与人的社会互动基本上也是权力的交换与互动。
冲突论者认为人与人的关系事实上也是权力关系,总有一方掌权而居上,另一方无权而处于下。人基本上是自私的,只求权力的获取。因此,夫妇关系是丈夫有权而妻子无权的上下关系;所以妇女在大多数社会里都比男人地位低,婚姻里的丈夫也比妻子地位高。学生运动是无权力的学生向有权力的既得权势团体的抗争,各种各样的越轨行为是既得权势团体对无权力弱势团体的压迫。
冲突论者批评帕森斯的功能论是象牙塔里的乌托邦式的幻想。社会的实际状态不是整合,而是斗争与冲突。这种解释观点被广泛用来研究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因此使其受到年轻学者的欢迎,尤其是用在解释分析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上。不过由于具有马克思主义的色彩,冲突论往往被视为激进社会学(radicalsociology)的一种理论观点,意识形态的辩证多于科学验证的社会学理论。
功能论与冲突论的研究角度皆是从社会结构来着手,不谈个人行动者的单独角色问题,因此属于一种宏观社会学(macro-sociology)。而下面两种理论:交换理论与符号互动理论则是把重点放在个人行动者身上,所以属于微观社会学(micro-sociology)。
交换理论(exchangetheory)
交换理论是一种综合心理行为科学与经济学观点的理论,相信人与人的互动必有目的(goal),也就是要获得酬赏(reward)。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毫无所求,他就不会跟他人发生互动。这种酬赏可能是有形的,譬如学生去见老师要分数;也可能是无形的,学生希望向老师讨教。无论是有形或无形,都是一种酬赏。
交换理论认为互动的双方既然是有目的的,那么互动就会像经济行为里一种利害关系的计算:尽量减少成本(cost)或付出,更尽可能扩大其利润(profit)或酬赏。为了得到个人所要的利润,人们就必须付出代价。譬如,学生恭恭敬敬地去找老师要成绩这一类的互动,恭敬就是一种要付出的代价,要成绩就是一种目的酬赏。尽管这个学生对这位老师恨之入骨,却不能不恭恭敬敬(代价),以换取成绩(目的利润)。
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因为利害关系的计较,因此是动态的。互动的方式及内容不仅由互动的对象来决定,而且也受彼此利害关系的运作方式与目的的不同之影响。尤其是利润或酬赏并非绝对,惩罚或损害亦非绝对。同样的一种酬赏在不同人眼中,其价值并不完全一样;在不同的互动状态下其价值亦可能不一样。例如:互动论者指出如果一个人在互动过程中连续得到同样的酬赏,则其相对价值必然减少;由于个人在互动中欲寻求高酬赏,对此种获得同样酬赏的互动会减少兴趣。
交换理论同时也指出,个人在互动中所欲获得的利润与所要付出的代价往往成正比。也就是说,代价越大,利润就越高。例如:一个人在恋爱过程当中,越是追不到对方,越是死心塌地地认为是真爱,值得追。这就是代价与利润相对高低的问题。
目前,交换理论在社会学上用得最多的是小团体的研究,也用在夫妻关系的解释上。不过,由于对社会互动过于经济化的解释,交换理论是社会学目前四大理论当中,应用范围最小者。

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interactionism)
这也是一种重视个人在互动中角色运作的理论,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社会互动的动态性。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互动既然受社会的影响,那么互动过程中双方所使用的语言、手势、姿态、表情,皆受社会的界定。在同一个社会成长的人们能够彼此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就是因为对这些符号(symbols)有共同的了解,例如:中国人碰面时,往往会说:“吃了没?”中国人懂得这句话的含义,是用来打招呼的。可是外国人不懂,可能就认为是要请他吃饭。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是经过一套了解与解释的动态过程。个人对互动对方所表达的行动的反应不是本能或体质上的自然反应,而是根据社会情境的现场加以判断,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思考结果而表达出应对的行动。这些运作过程通常是通过符号的使用而进行的。
目前,符号互动理论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的应用相当普遍,从对社会化过程的分析到越轨行为的研究,由符号互动理论延引出来的解释观点很多。标签理论(labelingtheory)是符号互动理论的一个旁支,它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本身并不是决定其好坏对错的主要因素,人们或社会对该行为的标签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换句话说,一个人犯了错,并不一定是他做的事真的错了,而是人们认为他错了。就像在社会互动中,个人行动可能因对方误解而导致完全不同的反应。
上面介绍了四种社会学主要理论观点。但我们必须提醒读者,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长处与缺陷,千万不可坚持一种理论而完全排斥其他理论,能够持一种综合性的观点是比较中庸的。从这样的一个观点来看,社会学对社会互动的解释大致可以归纳如下图:
在表1-1中,角色(role)与规范(norm)都是社会对互动环境的界定,有其特定的运作功能;代价的计算与符号的使用都依个人行动者的决定而弹性运作,甲乙双方互动都是受某一目的而启发的。
在社会学里,角色是一个人在身份(status)上所负担的任务。身份则指其享有的权利。两者是一体两面。例如,教师,从角色的角度来看,要教导学生,春风化雨,这是做老师的义务;从身份来看,教师享有管制学生、训导学生的权力。我们在与其他人发生互动时就会受角色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方式;尤其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不仅在一生中有所变化,即使在同一天里,也可能同时扮演数个不同的角色。例如,我们同时扮演子女、学生、兼职者三个角色。与双亲互动时,扮演的角色是子女;在学校上课与老师互动,则是学生的角色;在外面兼职,则又是受雇者的角色。这三个角色的性质不一样,互动方式与意义自然也不会完全一样。所以在互动时,我们必须先明白自己当时的角色,也应该尽量了解对方的角色,这样的互动才会顺利。
规范,在社会学中是指行为准则,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在什么场合又该怎么做?当互动的状态改变时,社会所加诸的规范也就可能不一样。例如,婚宴场所,人们可以嘻嘻哈哈,满怀喜乐;但在丧礼场合,则必须肃穆哀伤。人们必须按照规范所预定的行为来做,否则就会被排斥与处罚。社会学家相信当大多数的人按照社会规范来做事时,社会就会比较稳定,而且人与人之间亦会比较和谐。理想规范(idealnorms)是指一种理想完美的行为准则,而实际规范(realnorms)则是真正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中国人讲孝道要求终生侍奉父母,为父母养老,这是理想规范;在当今的台湾家庭很难做到,有孝心者只好尽心尽力,或找外来劳力来照顾父母。这是实际规范,不理想但可接受。
价值(value)是指规范里那些好的、值得称赞的或有高度美德的行为。孝道伦理、尊师敬老都是中国社会里很重要的价值,隐私权则是美国社会里的一项重要价值。
总而言之,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影响下互动的社会科学。社会学家相信想要了解分析人的互动,就必须先了解互动者的周遭社会环境。

1.3.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是社会科学里的一门学科。因是社会科学,社会学家所提的理论并不是永久的真理,不像自然科学里的一加一等于二的不变真理;社会学家只是用客观无偏见的、求真的科学态度从事研究而已。其他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的科学性亦是如此,心理学也是社会科学的一种。至于社会工作,有些人认为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一种专业训练,不能算是学科的知识探求。这些社会科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研究对象: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经济学(economics)
一门分析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科学,它注重分析货品的生产量,分配、销售、价格及利润成本的关系;这些也就是指人的经济行为。在所有的社会科学里,经济学往往被认为最具科学性,因为经济学里的名词概念定义相当一致,没有混淆不清的困扰。同时也是因为经济学分析工具相当数据化,统计分析较有客观性。

政治学(politicalscience)
一门研究政府体系及政治行为的社会科学,它分析权力结构、政治行为、领导品质及民意趋向等的政治行为层次。

历史学(history)
一门研究人类过去历史的社会科学,也就是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或人类文明。历史学家比较偏重于个案的研究,把一个历史事件由始至终加以描述分析讨论。所以,统计的数量分析在历史学研究里并不多见。

人类学(anthropology)
与社会学最接近;事实上,两者的区分有时并不明晰。人类学比较注意传统文化,或初等未开化的社会,而社会学的重点是当代工业复杂的社会。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以研究者个人的观察来描述文化,社会学则注重数量分析。

心理学(psychology)
重点是人的内在特质,例如智能、记忆力、人格、态度等。实验法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人或小团体,其人数比社会学要少些。心理学里的社会心理学重视社会因素,与社会学息息相关。

社会工作(socialwork)
主要任务是训练一批扶助社会弱势团体成员的救济专业人员,所谓弱势团体是指在社会里受不公平待遇或遭遇困难者,社会工作者的作业原则主要借助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引申而来。
由于上述这些社会科学研究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很深。同样的一个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都可能同时引起上述各个社会科学的兴趣与关注,只是彼此间所持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而已。例如送礼这种习俗,社会学家可能把它看做增加社会和谐的一种社会规范,经济学家则考虑到礼品的生产与销售,政治学家可能从仕途升迁的角度来看等。社会学的学生不能一味地肯定社会学的解释方式才是正确的,更不宜指摘其他社会科学。

1.4.社会学简史
社会学在今日的社会科学界有其一定的学术地位,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最早用社会学这个名词的是法国学者孔德(AugusteComte,1798—1857)。他在19世纪中叶创立社会学,用以对社会作系统性和科学性了解。德国的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虽然不是一位纯粹的社会学家,但是他的思想却大大影响了以后的社会学的发展。英国的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是一个持进化思想的学者,他把社会看做一种有机体的想法影响了后来的功能论。
但是真正把社会学带进大学课程独树一帜的人是法国学者涂尔干(EmileDurkheim,1858—1917)。他认为人的行动必须受社会的约束,即使像自杀这种看起来完全是在个人意愿下的行为,其实也是受社会影响的。他指出:社会控制太严,会造成人们为社会利益而自杀,他称这种自杀为“利他型自杀”(altruisticsuicide);但若控制太松,自杀则完全为自己,是所谓的“利己型自杀”(egoisticsuicide);如果社会规范不明确时,人们则可能因无所适从而发生“失范型自杀”(anomicsuicide)。所以自杀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心理不正常;自杀可能是受社会制度影响产生的一种行为。涂尔干对分工、宗教、社会整合的研究也都有重大的贡献,他用在自杀研究上的方法更成为后来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一个范例。
几乎同一时期,德国学者韦伯(MaxWeber,1864—1920)对社会行动的解释,为未来的社会学理论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韦伯对行动动机、官僚体系、宗教制度、社会阶层、政治权威,以及工业化的分析解释,可以说左右了20世纪的西方社会学,今日社会学的许多研究或专题讨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韦伯的理论影响。韦伯是一个很标准的宏观社会学者,虽然他的出发点是为了了解个人的社会行动,但是他的理论的最主要论题却是西方社会在工业化冲击下的变迁。他认为西方社会变迁是由“非理性的传统社会”变化到“理性的官僚体系社会”;基督新教的理性商业价值体系导致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出现,而后再进展到以理性官僚体系为中心的“工业化的现代社会”。
欧洲的社会学在19世纪末传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系,从1895年创立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都是美国社会学的重镇,社会学名家辈出,包括库利(CharlesCooley)、派克(RobertE.Park)、托马斯(W.I.Thomas),以及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米德(GeorgeH.Mead)。
芝加哥社会学常被称为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其特点有二:社会心理学的色彩很浓;对城市社会研究的贡献巨大。前者是今日符号互动理论的先声,后者则把美国的社会学由欧洲的历史宏观转移到美国功利式的验证策略上。
20世纪30年代晚期,由于哈佛大学帕森斯学者的出现,芝加哥学派而丧失其领导地位。美国社会学的中心就由哈佛大学取而代之。从此时期一直到70年代初期,帕森斯学者(theParsonians)分布在全美国主要学府重镇,掌握了美国的社会学,帕森斯的功能论被认为是当时美国社会学的唯一主流学派。
但是,由于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美国社会正经历内忧外患,帕森斯保守意识形态的功能论逐渐为年轻的社会学者所排拒。重视社会冲突、社会亚文化及社会问题研究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乃取哈佛而代之,成为新的社会学中心。当时著名社会学家云集,不仅包括年轻的一辈,还有一群老派的帕森斯学者,盛极一时。不过,80年代美国再趋平静与回归保守之后,伯克利领袖群伦的风光已不再。今日美国社会学的中心不很明显,而美国社会与学术界对社会学的重视亦相继降低。可以说美国社会学在80年代晚期与90年代初期处于低潮期;欧洲社会学的批判理论正逐渐抬头,但是仍然没有到成熟的地步。因此,可以说今日世界的社会学界是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

1.5.社会学的用途
社会学到底有什么功用?尤其是一般不以社会学为专业的人认为,社会学未免太普通了些。其实,社会学的知识与训练对一般人来讲,至少有以下几种用途:
(1)社会学既然是研究社会生活的每一部门,它应该有一个社会人有必要知道的知识。人的社会生活将因社会学知识而更加充实。
(2)社会学告诉人们做人的道理。它并不说教,却让人们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更让人了解自己在社会大环境下的处境,因此可以用来做其为人处世的基础,以及对人生、家庭、事业做正确的选择。
(3)社会学的知识与方法让人们在考虑事物时能注意到不同的角度。它告诉人们在分析思考时不仅要考虑个人的立场,也应顾及他人的立场,同时更应注意社会规范的运作。
(4)社会学研究强调方法论的训练,这种训练可以用于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
(5)社会学的知识一方面让人们了解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能容忍越轨者和独特的个人行为,再经此而达到社会的整合。
对于一个以社会学为专业的学生,较现实、较具体的考虑问题应该是:“主修社会学,得到学位以后有什么出路?”虽然社会学不是一种职业训练,但其出路可包括以下几种:
(1)社会学专业者由于受过统计与方法论的训练,可以在学术研究机构或其他团体单位里做资料搜集、统计分析及解释的工作。
(2)社会学专业者可以利用社会学的知识与训练,提供顾问咨询的工作。
(3)社会学目前分科很细,例如家庭社会学、医疗社会学、人口学、社会问题、社会组织,等等。在这些方面有专长的,可参与政府机构或民间事业从事相关的研究或推展工作。
(4)社会学专业者可以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者配合,从事社会问题解决的研讨与实际工作。
(5)社会学专业者亦可以做传道授业的教师工作。尤其是在大学里,事实上,绝大多数获有博士学位的社会学家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6)由于社会学者接受多角度探讨的训练,可以担任行政主管工作。他们不仅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清楚组织结构的特质,在运作上自然会比较有效率,所做的决策亦较能顾虑多方面的因素。
总而言之,社会学是一门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又可以协助社会探讨问题的科学。社会学的各家理论解释不完全正确,却可彼此相辅相成,社会学家若能以客观的科学观念来研究,社会学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是无法衡量的。
社会学今后的发展虽然仍重视理论和纯社会学的研究,但更多的社会学家已走向实用的层次,希望提供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做施政者的参考。近几年一些应用社会学,例如:犯罪学、越轨行为、婚姻与家庭、老年社会、工业社会学及医疗社会学都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学的实用范例。相信以后的社会学将是纯社会学与实用社会学共同发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