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诺贝尔文学奖经典:野草在歌唱(多丽丝?莱辛成名作,二战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書城自編碼: 203517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社会
作者: [美]多丽丝·莱辛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734936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2-01
版次: 2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2/166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5.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澎湖湾的荷兰船:十七世纪荷兰人怎么来到台湾
《 澎湖湾的荷兰船:十七世纪荷兰人怎么来到台湾 》

售價:HK$ 79.2
银元时代生活史
《 银元时代生活史 》

售價:HK$ 105.6
大唐兴衰三百年3:从女主当国到开元盛世
《 大唐兴衰三百年3:从女主当国到开元盛世 》

售價:HK$ 69.6
直击核心:通向卓越教练之路的革命性方法
《 直击核心:通向卓越教练之路的革命性方法 》

售價:HK$ 117.6
高性能储能器件电解质:设计、制备与应用
《 高性能储能器件电解质:设计、制备与应用 》

售價:HK$ 105.6
四时如意 国风纹样线描涂色集
《 四时如意 国风纹样线描涂色集 》

售價:HK$ 59.8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华为的36条生存法则 》

售價:HK$ 93.6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森林:保护6万种树木的家 》

售價:HK$ 86.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9.0
《 诺贝尔文学奖经典:归于尘土 》
+

HK$ 95.4
《 诺贝尔文学奖经典:世界美如斯(最受昆德拉推崇的捷克作家,诺奖诗人的诗情回忆) 》
+

HK$ 52.5
《 诺贝尔文学奖经典:逐爱的女人(诺奖得主耶利内克成名之作 ) 》
+

HK$ 52.5
《 诺贝尔文学奖经典:无命运的人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雷代表作) 》
+

HK$ 88.5
《 祖母(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作品) 》
編輯推薦:
瑞典学院前常务秘书贺拉斯·恩达尔作序推荐独家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受奖词该书《野草在歌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莱辛的成名作,被誉为二战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內容簡介:
玛丽是南部非洲土生土长的白人,婚后生活并不如意,农场经营惨淡,家中一贫如洗,精神无所寄托。黑人雇工摩西的闯入打破了她麻木混沌的生活,使她有了新的生存力量。然而种族歧视的烙印深深地打在南部非洲每个人的身上,注定了他们所面临的必将是悲剧。
關於作者: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1919年生于伊朗,幼年度过了一战后有如毒气弹下的生活。十五岁时因眼疾辍学,后来做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曾两次结婚并离异,1949年携幼子移居英国,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该书不久以《野草在歌唱》为题出版,使莱辛一举成名。1962年,代表作《金色笔记》推出,成为其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最充分理由。她的优秀作品还包括《天黑前的夏天》、《幸存者回忆录》等。
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谈拿不到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词
內容試閱
第一章
神秘谋杀案
本报特约记者
恩泽西农场主理查德·特纳之妻玛丽·特纳,于昨日清晨被发现受害于住宅阳台上。该宅男仆已被逮捕,对谋杀罪供认不讳,唯谋杀动机尚未侦悉,疑涉谋财害命。
这则报道很简略。全国各地的读者肯定都看到了这篇标题触目惊心的报道,都难免感到有些气愤。气愤之余又夹杂着一种几乎是得意的心情,好像某种想法得到了证实,某件事正如预期的那样发生了。每逢土著黑人犯了盗窃、谋杀或是强奸罪,白人就会有这种感觉。接着人们便把报纸翻过去看别的消息。但是在“这个地区”里,凡是知道特纳夫妇的人,不论是见过他们面的,或是这些年来一直听到闲言碎语议论他们的,都不急于把这一版翻过去。有许多人必定还会把这则消息剪下来,和一些旧的信件放在一起,或是夹在书页里,要将它作为一种警示或一种告诫保存起来,日后好带着缄默和神秘莫测的表情瞧一瞧这片发黄的纸。人们并不讨论这件谋杀案,这是事情最出奇的地方。当时有三个人本可以把事实详细叙述一番,结果却一言未发;尽管如此,人们好像都有一种第六感,认为已经把该弄明白的事情都弄明白了。谋杀案根本就没有引起人们的议论。要是有人说:“这事很糟糕。”四周的人们都会显出冷淡而谨慎的神色。
然后有人回答:“太糟了!”——话题就此终止。似乎大家都一致默认,特纳家的这个案件不该随随便便地谈开。这是一个农业地区,在这里,一户户的白人家庭彼此相距很远,他们待在各自的农场上,接连几个星期只能看到自己家里人和奴仆们的黑脸;他们难得有机会见面,总是渴望着和同种族的人来往,在见面时高谈阔论一阵,争执一番,七嘴八舌地扯上一会儿,尽情地欢聚几个小时,然后再回到各自的农场上。在平时,这件谋杀案一定会讨论上好几个月;人们有了谈资,一定会兴致勃勃才对。在一个局外人看来,人们这样默不作声,大概是那个精力旺盛的查理·斯莱特跑遍了地区所有的农场,关照人们不要声张的缘故;但是查理绝不会想到这样做。
他所采取的步骤(而且他一个错误也没有犯)显然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并没有刻意去筹划安排。整件事中最耐人寻味的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默不作声。这举动就像一群似乎在用精神感应的方式互相交流的鸟儿一样。远在这件谋杀案使特纳夫妇声名远扬以前,人们谈到他们时,语气总是那样尖刻和随便,好像是在谈什么怪物、歹徒或自作孽的人一样。邻居当中虽然很少有人碰到过特纳夫妇,有些只是隔得远远地见过他们,但是大家都讨厌他们。这对夫妇究竟为何如此惹人讨厌呢?就因为他们“落落寡合”,仅此而已。当地的舞会、宴会或是运动会上从来看不到他们的身影。这对夫妇一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这就是人们的感觉。他们不应当那样与世隔绝,因为那样做就等于在每个人脸上打了一记耳光;他们有什么值得神气活现的?哦,说真的,过着那样的日子,有什么可神气的呢!那小笼子一般的房子,临时住住还说得过去,但决不能作为永久的住所。可不是吗,有些土著黑人的房子也抵得上那种样子(谢天谢地,这种土著黑人并不多);白人住得这样简陋,当然会给人们留下很坏的印象。那么这就是有些人所谓的“穷苦白人”。于是人言啧啧。那时候还没有很大的贫富悬殊(那时也没有烟草大王),不过种族的划分当然已经存在。那一小群“南非白人”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英国人对他们很瞧不起。所谓“穷苦白人”原本指的是南非白人,而决不是英国人。可是把特纳夫妇说成是穷苦白人的那些人,一反传统的说法,自有他们与众不同的见解。其中究竟有何不同?怎样才算穷苦白人?这主要由生活方式所决定,也就是生活水平的问题。特纳夫妇只需要再有一群儿女,就会成为地道的穷苦白人。虽然这种见解无可置辩,大多数人却依旧不愿意把特纳夫妇看成穷苦白人,否则未免有失体统,因为特纳夫妇毕竟还是英国人。当地人对待特纳夫妇的态度,原是以南非社会中的首要准则,即所谓“社团精神”为根据的,可是特纳夫妇自己却没有理会这种精神。
他们显然没有体会到“社团精神”的必要性;的确,他们之所以遭忌恨,原因正在此。你越想就越觉得这桩案件离奇。离奇并不在于谋杀案本身,而在于人们对这桩案件的感受,在于人们同情迪克·特纳,却极其怨恨玛丽,好像她是什么令人厌恶的肮脏东西,被人谋杀了正是活该。不过人们并没有问什么问题。但是他们心里一定在琢磨:那位“特约记者”究竟是谁?这消息一定是当地什么人写的,因为文笔不太像报章体。但究竟是谁呢?那个管理农场的助手马斯顿在谋杀案发生之后,立即就离开了本地。也许是那个警长德纳姆以私人名义写了投到报社,但又不像。还有查理·斯莱特,他对特纳夫妇的情况比谁都熟悉,谋杀案发生的那一天他又在场。你可以说,实际上掌握案情的就是他。他甚至比警长知道得还要早。人们都觉得这样的想法合情合理。一个傻女人被一个土著黑人谋杀了,其中的原因可想而知,但人们却死也不肯说出口来——这种事要是当地的白人农场主们不关心,还有谁会关心呢?这事关系重大,白人的生计、妻子儿女,以至生活方式都因此受到了威胁。但是当局外人看到竟然由斯莱特负责处置这件事,以便避开一些议论,都未免感到诧异。这件事不可能是预先布置好,时间绝对来不及。譬如说,当斯莱特听到迪克·特纳农场上的雇工来报告这消息时,为什么他没有打电话,而是给在警署的警长写了张便条呢?凡是住在这地方的人,都知道分机电话的情形。
当你摇好电话号码,拿起听筒,就会听到一阵咔哒咔哒的声音,然后听到整个地区里所有的听筒都拿了起来,于是低微的人声、悄悄的耳语声、压低了的咳嗽声,一股脑儿都传了来。斯莱特住的地方离特纳夫妇那儿有五英里路。雇工们一发现女尸,立刻跑来告诉了他。虽然这事紧急,可他并没有打电话,而是写了一张便条,派了一个土人听差,骑着自行车到十二英里开外的警署,把纸条送给德纳姆警长。警长马上派出了六七个土著警察到特纳夫妇的农场去做现场勘察。至于他自己,却先去找斯莱特,因为那张便条上的措辞引起了他的好奇。他之所以迟迟才到谋杀案现场,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土著警察没有侦察多久,就逮住了谋杀犯。特纳家的住宅建在一个小山坡上。他们先在室内巡视了一下,稍微检查了一下尸体,然后分头走下山坡,不一会儿就看见谋杀犯摩西从一个荆棘丛生的蚁冢中走了出来。他走到警察们面前说(至少他说话的大意是这样):“我在这里。”警察们哐啷一声给他戴上了手铐,把他带回屋子里等候警车的到来。这时他们看到迪克·特纳从屋子旁边的矮树林里走出来,身后跟着两条悲嗥着的狗。迪克已经精神失常,痴痴癫癫地自言自语,刚走出矮树林,过不久又走进去,双手抓满了树叶和泥土。警察们注视着他,只能听任他自行其是。他虽然疯了,毕竟是个白人,黑人是不能去碰白人的身体的,即使是当警察的黑人也不行。人们会不假思索地问:这个杀人犯为什么要自首?他虽然没有逃脱的机会,但他总可以冒险试一下。他大可以跑到山里去躲藏一阵子,或者溜出国境,逃到葡萄牙人的地界上去。事后地区土著事务官在一次落日晚会上宣布说,这个人之所以不逃,原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们只要对这个国家的历史稍微有点了解,或是看过一些从前那些传教士或探险家的回忆录和信件,就可以看到当年罗本古拉统治下的那个社会的面貌。法律的条文规定得很严格,人人都必须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如果有人做了一件万恶不赦的事,譬如与国王的女人有不正当的接触,他就要遭到致命的惩罚,很可能会被钉在蚁冢上的一根木桩上处死,或是受到类似的极刑。他可能还要说:我犯了过错,我自己知道,让我来受刑吧。”不错,这是一种临刑不惧的传统,确实有可称道之处。这样的评论出自土著事务官之口情有可原。他由于职责所在,研究过土著的语言、风俗等等。尽管说土人的行为“可称道”有些不得体,但是现在世风变化,今日的土人已比不得当年的忠厚,人心不古,那么推崇过去的传统还是可以被接受的。所以有关这个问题就不再提了,然而这并非丝毫不耐人寻味,因为摩西有可能根本不是马塔贝莱兰人。他住在马绍纳兰;不过,土人当然是在整个非洲东游西荡的。他的来历很难说得准,可能来自葡萄牙的领土,也可能来自尼亚萨兰,或是来自南非联邦。而且伟大的罗本古拉王朝距今已经很遥远了。
但是,土著事务官总爱拿过去的准则来看待现在的问题。查理·斯莱特派人把那张纸条送到警察局去以后,自己便开着那辆美国造的大汽车,沿着崎岖的田园路,朝特纳夫妇的家疾驰而去。查理·斯莱特究竟是何许人?事实是,从这个悲剧的开始到结束,他就象征着特纳夫妇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环境。这件事几乎处处都牵涉到他;没有了他,虽然特纳夫妇迟早也会面临悲惨的结局,可不见得就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斯莱特曾经在伦敦一家杂货铺子里当过伙计。他老爱跟自己的孩子们说,要不是他有干劲,有雄心,他们现在一定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住在贫民窟里。现在即使他已在非洲待了二十年,仍然不失为一个地道的伦敦人。他到非洲来的唯一目的是赚钱。钱果然给他赚到了手,而且他还发了大财。他是个粗鲁蛮横、心肠铁硬的人,虽然还算不上太歹毒,可遇事独断专行,全凭着自己的一股冲劲,不顾一切地去赚钱。他把经营农场看作是操作机器:这边操作,那边出产金镑。刚开始赚钱时他对妻子很苛刻,让她受了许多不必要的折磨。他对儿女也很吝啬,一直等到后来赚足了钱,孩子们才算过上称心如意的日子。受他苛刻对待最厉害的是农场上的劳工,这些劳工就像是下金蛋的鹅,然而生活的处境却非常艰苦,除了为别人生产金子以外,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办法生存下去。现在他们心里明白一些了,或者说,正在开始明白起来。但是斯莱特是主张用犀牛皮皮鞭来经营农场的。皮鞭挂在他的大门口,好像是刻在墙上的一条格言:“如有必要,打死人亦在所不惜。”有一次,他大发雷霆,打死了一个土人,被罚款三十英镑。从此他的脾气收敛了一些。但是斯莱特之流毕竟是把犀牛皮皮鞭当做法宝的;不像他那样自信固执的人,自然就不会那样相信犀牛皮皮鞭。好久以前,远在迪克刚动手经营农场的时候,他就告诉迪克,应该先买条犀牛皮皮鞭,再去买犁,买手推车。我们后来可以看到,犀牛皮皮鞭并没有给特纳夫妇带来什么好处。摇摇斯莱特是个矮矮胖胖、身强力壮的人。
他肩膀阔厚,胳膊粗大,脸庞长得很宽,胡须根根竖起,看上去为人尖刻机灵,还带点儿狡黠。他一头金发剪得短短的,模样挺像个犯人,好在他并不注重外表。他那双蓝眼睛小得简直看不出是眼睛,因为多年来在南非刺目的阳光下,他总爱把眼睛那样眯缝着瞧东西。他身子伏在驾驶盘上,几乎是抱着驾驶盘,恨不得一口气赶到特纳夫妇家里去;这时在他那铁板的脸上,两只眼睛变成了两条蓝色的小缝。他感到诧异:他的助手马斯顿毕竟是他的雇员,怎么竟不来把谋杀案的情况告诉他呢?至少也得写个字条儿派人送来。他上哪儿去了?他住的那个小棚屋和迪克的住宅只隔着一两百码距离。难道他害怕,溜了吗?这是个特殊类型的英国青年,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他自己根本看不起那种和颜悦色、细声细气的英国人,可又极端迷恋他们的风度和教养。他自己几个儿子都长大了,成了绅士。他花了好多钱才把他们培养成那种样子,可又看不起他们那种样子,同时又把他们引为骄傲。这种矛盾的心理可以从他对待马斯顿的态度上看出来。一方面他对马斯顿刻薄冷淡,另一方面却有点微妙的尊敬。不过此刻他只感到满心的气恼。半路上车子震动了一下,他骂了一声,刹住了车。原来是一个车胎爆了,不,爆了两个。路上红色的泥泞地里有许多玻璃碎片。他不由把这种情形迁怒到特纳身上,似乎觉得这些玻璃碎片是特纳故意放在路上的!但是现在必须对特纳寄予热诚的爱护和怜悯,于是他的一股怒气又转到马斯顿身上去了。
他想,这个助手应当设法防止这次谋杀才对。他拿了钱是干什么的?雇了他是干什么的?不过斯莱特在衡量同种族人的行为时,他的标准还算是公允的。他克制住怒气,下了车,补好了一个破裂口,又换了一个车胎,在红色的泥泞路上整整忙了三刻钟才弄好了一切,接着把泥泞地里那些绿色的碎玻璃片拾起来,扔到矮树丛中去,直弄得满头大汗。最后他到了那所房子跟前,穿过矮树丛走上前去,只见六辆闪闪发亮的自行车停放在墙边。在屋前的树荫下面,站着六个土著警察,土人摩西就在这些警察中间,双手上了手铐。阳光把手铐、自行车和密密丛丛、潮湿的树叶照耀得一亮一闪。这是一个闷热而潮湿的早晨。天空中乱纷纷地浮动着污浊的云,看上去好像是一大片泛着泡沫的污水。暗淡的地面上的那些水潭,映出一摊摊的天光。查理走到警察们面前时,警察们一个个向他敬礼致意。他们都戴着土耳其帽,穿着奇形怪状的制服。查理一向主张土人的服装应该根据身份穿戴得体,或者干脆一律围上当地人的缠腰布,可没有想到他们会这样打扮。他看到半开化的土人就觉得受不了。这些警察都是挑选出来的大块头,看上去很有气派,可是和摩西这个彪形大汉一比,就都相形见绌了。摩西身穿一套又湿又脏的汗衫短裤,全身乌黑,好像是一块精光闪亮的漆布。查理站在这个杀人犯的面前,仔细盯着他的脸。杀人犯回瞪了他一眼,面无表情,神气冷淡。查理自己的脸色则显得有些令人费解:既流露出一种得意的心情,又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报复态度,还有些害怕。害怕什么?难道害怕摩西这个等于上了绞刑架的家伙吗?可是他确实感到不安和烦恼。然后他好像抖擞了一下精神,控制住了自己,转过身去,看到迪克·特纳正站在那儿,和他只隔着几步路,满身都是污泥。“特纳!”他蛮横地叫了他一声,接着又停下脚步,细瞧着他的脸。迪克仿佛不认识他了。查理抓住他的胳膊,把他拖到自己的车子跟前。
他不知道迪克此时已经失常到无可救药,否则他一定会更气愤。把迪克安顿在汽车后座上以后,他便走进屋去。马斯顿正站在前面房间里,两手插在裤袋中,摆出一副满不在乎、安然自若的样子。但是他的面色既苍白又紧张。“你上哪儿去了?”查理立刻带着责备的语气问道。“平常总是特纳先生来叫醒我的,”年轻人镇定自若地说,“今儿早上我起得晚了些。我一走进屋子,就看见特纳太太躺在阳台上。接着就有警察来了。我正在等着你呢。”他心里其实很害怕,声音中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可是和查理行动上所表现出的那种恐惧又有所不同,因为他在这个国家里住得还不够久,无从理解查理那种特有的恐惧。查理只是哼了一声。除非必要时,他是决不会开口说话的。他探究地望了马斯顿很久,好像想弄明白:农庄上这些土人们,明知有一个人睡在离他们只有几码远的地方,出了事情,为什么不去叫醒他,反而不假思索地来找他查理呢?但是他看着马斯顿的眼光中并无厌恶或鄙视;只是显露出把他看作一个虽未必十分可靠,但可能合作的伙伴。他转身走进卧室,看到玛丽·特纳僵硬的尸体上盖着一条被弄脏的白被单。被单的一端露出一簇淡黄色的乱蓬蓬的头发,另一端是一只起皱的黄色的脚。查理的脸上随即显出一种令人费解的表情。照说他刚才望着那个杀人犯的时候,应当露出憎恶和鄙视的神气,可他却在望着玛丽的时候露出了这种神气,而且皱眉蹙额,两片嘴唇紧抿,满脸显出恶意的怪样,足有几秒钟之久。他背朝马斯顿站着。如果马斯顿看到他这副表情,一定会吃惊不已。接着,查理猛然气愤地转过身,走出了房间,那个年轻人走在他前头。“她本来躺在阳台上,是我把她拖到床上去的。”马斯顿开口说道,想起刚才碰到那冷冰冰的尸体,他就打了一阵寒噤。“我觉得不应该让她一直躺在那儿。”他脸上的肌肉在皱缩发白,一面吞吞吐吐地接下去说:那些狗一直在她身上舔。”查理点点头,用犀利的目光瞥了他一眼。他好像并不关心这个女人躺在哪儿,他倒很佩服这位助手的克制能力,居然完成了这样一件不愉快的差使。“到处都是血。我把它擦干净了……后来我才想到,应该把血迹留着让警察来看。”“这没有关系。”查理心不在焉地说。他坐在前面房间里一张粗陋的木椅上,一面继续沉思,一面从门牙缝里轻轻地吹着口哨。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