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先学做父母,再做好家长——成功父母训练指导手册

書城自編碼: 187773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于展
國際書號(ISBN): 9787307091900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10-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2/18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6.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好的爱,有边界
《 好的爱,有边界 》

售價:HK$ 70.8
心悦读丛书·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 心悦读丛书·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

售價:HK$ 69.6
马王堆考古手记
《 马王堆考古手记 》

售價:HK$ 118.8
全靠演技
《 全靠演技 》

售價:HK$ 54.0
流人系列01:驽马
《 流人系列01:驽马 》

售價:HK$ 94.8
电工大手册(第二册)——电工常用电路、接线、识读、应用案例
《 电工大手册(第二册)——电工常用电路、接线、识读、应用案例 》

售價:HK$ 95.8
苏东坡传
《 苏东坡传 》

售價:HK$ 69.6
豆腐(增订版)
《 豆腐(增订版) 》

售價:HK$ 156.0

 

編輯推薦:
《先学做父母再做好家长》全国100名重点幼儿园园长和小学校长联合推荐。
学龄前儿童与小学生阶段,父母的核心任务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 并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儿童阶段家庭教育的根本!
內容簡介:
《先学做父母再做好家长》帮助你:系统地了解大脑与神经组织的发育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在智力发展关键期获得最完善的发展·轻松掌握儿童快乐学习的密码,科学有效地锻炼、完善孩子的学习能力系统·准确读懂孩子的心理,正确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顺利地从自然父母过渡到合格家长。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家长都承担着教育子女的压力,可没有一所学校,教过我们如何为人父母,几乎每个人都是仓促上阵。四处学习的一点经验只是只言片语,甚至相互矛盾。
孩子没有带着任何错误的观念和缺点来到这个世界,他对待学习和生活中一切问题的方式都是从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身上学习的,每一天,孩子都会在我们的言行中学到积极或消极的东西,每一天,孩子成长都在发生变化,不是成功的积累就是失败的诱因。
面对未来的竞争与挑战,要培养成功的子女,家长首先要先进行自我学习与成长。
關於作者:
于展,亲职教育专家,资深心理咨询师,武汉市总工会专家讲师团特聘导师。
长期从事父母成长教育、儿童学习困难、青少年厌学问题研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用人性角度去解决婚姻、教子问题。
2005年至今举办过数百场父母亲职教育培训讲座和二十几届儿童学习能力训练班,为数千个家庭的家长和孩子提供过亲子教育咨询,帮助众多学习困难的孩子重新找回了学习的快乐,被很多孩子称为“神奇大叔”;让很多父母重新认识了“家长”的角色,并从此走向了正确的“父母”之爱,更被众多家长称为“亲子教父”。
目錄
第一篇:科学导向------学习新发现
第一章:大脑的发育与潜能
一、大脑的发育
二、右脑与左脑
三、大脑的潜能
第二章:学习的基础
一、了解感知和感知统合
二、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与成长
三、了解感知统合失调
四、感知统合的家庭训练
第三章:儿童学习与学习能力
一、什么是学习能力
二、学习能力障碍
三、学习能力障碍的类型与成因
四、儿童学习能力培养的阶段性
第二篇:能力导向-----用“新”教孩子
第一章:儿童注意力训练家庭指导
一、了解注意力
二、儿童注意力发展的过程
三、儿童产生注意力障碍的原因
四:儿童注意力训练的家庭指导
第二章:儿童观察力训练家庭指导
一、了解观察力
二、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过程
三、儿童产生观察力在学习中的作用
四:儿童观察力训练的家庭指导
第三章:儿童阅读理解力训练家庭指导
一、了解阅读理解力
二、儿童阅读理解力发展的过程
三、儿童产生阅读理解力障碍的原因
四:儿童阅读理解力训练的家庭指导
第四章:儿童逻辑思维力训练家庭指导
一、了解逻辑思维力
二、儿童逻辑思维力发展的过程
三、儿童逻辑思维力差产生的原因
四:儿童逻辑思维力训练的家庭指导
第五章:儿童记忆力训练家庭指导
一、了解记忆力
二、儿童记忆力发展的过程
三、儿童产生记忆力障碍的原因
四:儿童记忆力训练的家庭指导
第六章:儿童想象力训练家庭指导
一、了解想象力
二、儿童想象力发展的过程
三、儿童产生想象力缺失的原因
四:儿童想象力训练的家庭指导
第三篇:生活导向------陪孩子一起成长
第一章:家庭教育的反思
一、中国父母家庭教育的三个悲哀
二、不同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影响
三、重新认识“父母”的角色
第二章:家庭教育的智慧
一、不可忽视的儿童心理成长规律
二、赏识有度
三、批评孩子的艺术
四、学会跟孩子说话
第三章:做教练型家长,从自然父母过渡到合格父母
一:欣赏和接纳自己的孩子
二:教育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情商教育,为成功人生打下基础
四、优势教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根据孩子的学习类型辅导孩子
內容試閱
第一篇
科学导向:学习新发现
人类之所以是地球上的“万物之灵”,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类拥有一个蕴藏巨大潜能的大脑。了解大脑的发育过程以及智力的发展方式是理解孩子学习的关键!当大脑的潜能得以释放,学习的能力便会自然爆发。单独页

第一章:大脑的发育与潜能
第一节、大脑的发育

“人是万物之灵”,人类具有其他任何地球生物无法比拟的高超智能。人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有一个发达的脑。脑是人类智能最主要的器官。
人脑由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脑组成。人脑的平均重量约为1500克,其中包含约一百四十亿个神经元细胞和大量的胶质细胞。大脑是人的控制中枢,也是人智慧的所在。人的智能活动主要是通过大脑来完成的,大脑是人的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了解大脑的发育过程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根据现代神经科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大脑是人体内最先发育的器官。精子与卵子“相会”的瞬间,生命的大厦开始动工,作为智囊器官的大脑,在受孕25天时就开始发育,外胚细胞逐渐形成神经管,大脑原基开始形成,这是脑发育的起点。

胎儿2个月时,大脑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开始发生分裂。3个月时,大脑沟回的轮廓已经很明显,脑细胞发育进入第一个高峰时期。4~5月时,大脑皮层开始产生沟回,并偶尔出现记忆痕迹。6个月时,大脑皮层的层次结构也基本定形,脑细胞数量也基本接近成人。7个月时,大脑中主持知觉和运动的神经已经比较发达,开始具有初级思维和记忆的能力。8~9个月时,大脑皮层更为发达,表面的主要沟回已经完全形成。
胎儿出生后,脑重量达到了400克左右。负责本能行为的大脑下部已完全形成。但大脑皮层轴突与树突的形成数量还不足,神经元之间几乎还没有形成任何起作用的连接。因此,婴儿刚生下来时,不会说话、不会自主活动。在出生后的第2个月,脑神经胶质细胞的分裂再次加快,出现脑细胞生长的第二个高峰。几乎在同一时期,婴儿的“惊吓”和“觅食”反射消失,开始掌握有意识的动作。三个月时,婴儿视觉皮层的突触形成达到最高峰,大脑开始微调视觉联系,使婴儿的眼睛可以聚焦在一件物体上。到八至九个月时,负责记忆的海马区域开始发挥全部功能,此时婴儿开始形成清晰的记忆,例如怎样移动推车。一周岁时,脑重猛增到1000克成年人脑重平均约1300克。负责思考和逻辑的额前皮层形成突触的速度极快,所消耗的能量比成年人高出一倍,并且这一惊人的形成速度一直延续至儿童10岁时。
3—6岁时,大脑的发育仍然迅速,脑重已由1岁时的1000克增至6岁时的1200克。神经树突分支加多加长,这有利于神经元联系的形成。6岁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神经传导通路几乎都已髓鞘化,身体在接受刺激后,可以很快地、准确地由感官沿着神经通路传到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大脑皮质各区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分化作用也大大加强,条件反射的形成比较稳定而巩固。
7—8岁的儿童,大脑半球继续发育,脑重由6岁时的1200克增加到1300克,接近成人的脑重1350—1400克,同时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神经细胞的突起分枝变得更密,出现了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大脑额叶迅速生长,使儿童运动的正确性及协调性得到发展。由于大脑的发育,抑制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加强,工作能力也逐渐增强。儿童的行为变得更有意识。但这一时期,儿童对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反应尚未完善,直观形象模仿能力强,而对抽象概念思维能力差。
9—16岁的儿童,脑重量增加不多,这一时期脑细胞主要进行着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复杂化过程。神经上的轴突与树突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质细胞结构功能在强烈地发展和形成着,这是联想、推理、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大脑功能进一步成熟的标志。
我们是通过视、听、触、嗅、味觉等的信息刺激来促进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之间回路的连接,行使大脑对身体系统的控制如肢体运动、语言和手工技巧等,在此过程中,智力大大增强,并且,遵循用进废退的法则。1920年在印度,人们曾经拯救了两个在狼群中被狼抚养大的女孩,但她们的智力非常低下,行为也跟狼一样,用四肢爬行,与人交流也只能发出狼嚎般的声音,完全不能融入人类社会。无独有偶,在美国,也曾经发现一个被关在壁柜里的9岁孩子,他只有两岁半孩子的身高体重,智商为0,几乎是个白痴。由此可见,大脑就算发育完好,但如果没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因素的外界刺激,大脑的功能和智力就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脑细胞的形状好像我们的手,五个手指代表脑细胞的树突,既大脑接受讯息的入口,手臂代表脑细胞的轴突,既输送资料到其他脑细胞使身体某个部分做出反应的出口。一入一出,是我们思想与身体反应的总指挥。长期的运作之后,脑细胞形成每个人自己独有的思想网路。一个人聪明与否、学习能力的强弱与树突、轴突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基本上,树突多、轴突粗是最理想的发育状态。
树突的多少因人而异,每个孩子生长的环境不同,得到的刺激也不同。营养充足、父母给与良好的早期教育,会使得孩子的树突有机会得到很多感官上的刺激,因此树突的数量增长得多,自然智力也就很高。
所以当孩子幼小时,千万不要过度保护,以致孩子失去树突发育的机会,因为树突是不会自己发育的,它必须借着五官的刺激才会发育。适量的刺激,将促使树突增长成千上万条,形成大的思考网络。

(配图)NO2:树突与轴突关系图
人拥有的一千多亿活动神经细胞中的每一个都将信息储存在大脑中树枝状的树突上。然后,它会沿着叫做轴突的主要通道,通过电脉冲将信息传输到其他细胞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树突发育的越多,人的想象力越丰富;轴突发育的越粗壮,人的分析处理能力就越强大。
——科林?罗斯《快速学习》

不过,成人必须注意的是,过度的刺激也会弄巧成拙,因为当幼儿因疲乏或不耐烦而生气,哭闹时,大脑会释放一种称为过力替锁(cortisol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能破坏记忆区的脑细胞,因此,家长在教导幼儿时,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贪心。让孩子快乐地成长是他们的优先顺序,这样五官的刺激、以脑为本的学习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再说轴突。轴突越粗,输送的讯息越不易流逝,而轴突的鞘是在三岁时发育得最迅速。轴突的鞘好像电线外面的那层塑料皮,皮越厚,电流越不易流失。如果一个孩子的树突多,但轴突薄,就会进的多,出的少,因为途中已经流失了。
如何使轴突变粗呢?造物主自有安排。在孩子2-3岁时,如果父母稍微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就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幼儿特别爱重复某一个活动,例如重复看同一本故事书、DVD,或一直玩某一个玩具。当幼儿这样做时,正是他的轴突在发育的时候,请一定要加以保护。有些成人因为无知,常常出自好意为孩子更换书本、玩具等,干扰了这个过程,以至于中断了轴突变粗的机会。所以,要促进孩子轴突的发育,最好的方法是,当孩子出现这种重复现象时,顺其自然,不要干扰他,当然,也不要刻意让孩子重复,尊重他的成长是最佳的选择。
脑科学研究表明:0-6岁是形成大脑基本网路的关键时期,因为一旦形成后,基本上我们将根据这个网路进行思考。随着人生经历丰富,思考会更深入,但都是在此时的基础上发展的,这就像打好地基后,就可以往上建筑房屋一样。所以,在0-6岁时,如何促进脑细胞发育和提供配合它发展的学习就格外重要了!心理学界一致认为:人脑潜能的开发主要依赖早期开发,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是2岁,认字最佳时期是3岁,算数的最佳时期是5岁。
当然,开发大脑不是简单地要孩子识字、做算术,而是要针对孩子大脑发育的特点进行合理而严格的训练。许多溺爱孩子的长辈往往不知不觉地代替孩子使用自己的大脑,妨碍了孩子大脑的发育,结果阻碍了孩子智力的正常发展。例如,孩子1岁时,很少有父母让孩子自己吃饭,有的爷爷奶奶恨不得一直给孙子喂食,直到孙子上小学。还有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干净,不让孩子自由地玩耍等。其实,吃饭和玩耍动作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孩子大脑的机会,它是视觉、反应、判断、指挥等各项大脑功能共同作用的过程。
因此,家长若能掌握相关的脑科学知识,在关键期对幼儿的大脑进行科学的开发和锻炼,让自己的孩子在0—12岁前能充分地去观看、听闻、交流、品尝、触摸这个世界,幼儿的大脑就会得到全面的发育成长,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配图)NO3: 大脑学习是通过五个主要通道:
眼睛(图)
我们所看
耳朵(图)
我们所听
嘴巴(图)
我们所尝
鼻子(图)
我们所嗅
肢体(图)
我们所触

——戈登?德莱顿《光明的未来》

第二节、左脑与右脑

人脑中的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加起来约有2千多亿个,可储存上千亿条讯息。思想每小时游走三百多里,拥有超过5百兆的交错神经线路,平均每24小时产生4千种思想,是世界上最精密、最灵敏的器官。
解剖生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大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左、右两半部,左右脑平分了脑部所有的构造,左右脑两部分的神经是交叉后送到对侧的脑半球,也就是说,右脑管左边的身体,左脑管右边的身体。两个脑半球是由胼胝体(左脑与右脑连在一起的皮质部分)相连,由此密切地联系,互相传送讯息。
左脑与右脑形状相同,功能却大不相同。
左脑是“自身脑”,是“有意识”心理过程的中枢。左脑又称为“思维脑”、“学术脑”,引导着语言、逻辑、数学、顺序、符号、分析等等的运作,善于把复杂的事情条理化,处理信息的方式是从部分到整体,使之有序、合乎逻辑。
右脑是本能脑和潜意识脑,又称为“艺术脑”、“创造脑”,它引导着韵律、节奏、图画、想象、情感、创造等因素,它是想象力、创造力的原动力。处理信息的方式是从整体到局部,因此它是不按顺序,整体地、全景式地看待事物。

左脑(意识脑)右脑(本能脑、潜意识脑)
?
知性、知识、理解、思考、判断、推理、语言、抑制
五感(视、听、嗅、触、味觉)
图像化机能(企划力、创造力、想象力)
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第六感、念力、透视力、直觉力、灵感、梦境等)
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心算、数学)
超高速大量记忆(速读、记忆力)

左右脑的机能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却是一种相互合作的模式。左脑将接收到的视、听、触、嗅、味觉等五感知觉,转换成语言,传至右脑进行印象化处理,然后再传回左脑进行逻辑性评估。右脑把具象的信息,也就是将接收到的视、听、触、嗅、味觉等五感知觉,转化为感觉,传至左脑进行语言组织和逻辑编译,然后再传回右脑进行印象化储存。如此交替进行,建构了左右脑无休止的合作模式。
研究表明,0-7岁的幼儿是通过右脑认识这个世界的。一开始,婴幼儿大脑里没有任何经验和体验,完全是通过“视、听、嗅、味、触”五感的信息摄入进入右脑,之后再通过大脑下部的胼胝体传递给左脑,由左脑进行信息的积累储存、整理、分析、理解,最后来实现左脑的组织力和判断力。因此,右脑属于“输入性回路”,左脑属于“输出性回路”。
那么,到底左右脑各自有哪些机能?左右脑又是如何影响学习的呢?让我们一起揭开大脑学习的神秘面纱。
线性与整体
线性就是由部分到整体。左脑是把一个个小的片段串成一行,按逻辑顺序排列,然后用语言归结出一个结论。右脑相反,是由整体到部分,作整体性思考。
幼儿和学前儿童阶段,由于还不具备复杂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大脑的信息输入多是以图像形式进入大脑进行思维处理的,也就是说多是以右脑进行信息处理。这时期的幼儿和儿童多是以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换句话说就是从整体概念出发,然后得出发散性结论。如:人是从哪里来的?儿童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给出直接性的多种答案,如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从汽车上下来的,等等,但如果再问为什么?也就是说要让孩子按逻辑和顺序进行思考,他们往往会感到困难。
如今,绝大多数学校教育都是基于左半脑的教育,是逻辑的和有序的,学习和思考的模式是建立在由部分到整体以及逻辑和顺序排列的基础上的。然而,幼儿和学前期在“视、听、嗅、味、触”五感体验上得不到充分刺激的孩子,由于积累不到足够调动左脑功能的关联信息,他们仍旧停留在印象反应阶段,所以在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滞后于其他孩子。
符号与具象
左脑思考的过程是一边观察提取右脑所描绘的图像,一边将其符号化、语言化。换言之,右脑储存的形象信息经左脑进行逻辑处理,变成语言的、数字的信息。而右脑则是形象化、非逻辑的信息处理模式,它的触角可以伸展到意想不到的角落,它能处理尚未用语言符号正式表达的问题。如:当“苹果”一词用左脑思维时,它就是一个词汇符号。右脑在思维时,会把形状、颜色、味道等因素同时考虑到。
因此,具有左脑优势的儿童可以很轻松地用抽象符号进行思维。而具有右脑优势的儿童却习惯处理具体的事物,他们通过操作、触摸、活动等进行学习。如果他们不能握着、摸到、捡起某物,这件东西对他们来说就不存在。他们常常需要具体的经验和体验,才能产生具象的思维。 
有序与随机
左脑在信息处理时,因是按线性模式进行,因此信息进入后,左脑会按逻辑原则整理出顺序,然后按部就班地思考。所以具有左脑思维优势的人总是一板一眼,很有规律地应对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而右脑在处理信息时则是随机、任意地用具象的模式处理。所以具有右脑思维优势的人总是随意地对待事情,有些事情永远拖在那儿。由于儿童的大脑还处在右脑功能的发育、完善的优先阶段,其思维多是具象的,因此,如果你强迫他们进行有序思考,让其循规蹈矩地学习和生活,就会发现阻力重重,很伤脑筋。
逻辑与直觉
左脑思维时,会从一个小小的信息出发,按照逻辑一步一步向着最终结果迈进。而右脑却是凭直觉,不是按逻辑。如具有右脑思维优势的孩子在遇到分数题时,常常知道14是小于12的,但不能解释出为什么。可悲的是,如果孩子们不能一步步推导出答案,就会招致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其实,这并非他们不聪明或不努力,而是由于孩子在用右脑思维,此时,他会在大脑中随机地抽取与刚接收到的相关联的信息,然后加以判断或表述。这是一种不经过理性分析便作出结论的跳跃性思维,也就是直觉思维。这也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或很多女性说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话的原因。
低速记忆与高效记忆
左脑的记忆是通过了解和判断事物的本质以及明确逻辑关系后进行记忆的。也就是说,左脑把要记的事物先转化成文字,理解后再进行记忆,理解不了,记忆就很浅,容易忘记。因此其回路是低速记忆,所以相当花时间。而右脑记忆,是把对象都转化为图像摄入脑中,并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并列式工作方式进行记忆,这又称为“平行处理记忆”。这种记忆右脑处理起来相当迅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记忆方式。研究表明,右脑的记忆速度是左脑的100万倍,且记忆质量很高,一旦记住,很难忘记。
由于左脑是有次序的、逻辑的。因此,具有左脑思维优势的儿童,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生活中也表现得守规矩、听话等,但行为上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反应迟缓。但当面对一个新事物,他们也能适应环境去及时调整,作出反应。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左脑思维优势的儿童来说,眼睛看不见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右脑思维优势的儿童力图改变环境。他们会使出浑身解数,使环境发生变化,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种倾向常常表现为这些儿童的行为问题上。右脑思维优势儿童喜欢幻想,喜欢与图像打交道,他们能很好地完成绘画作业,在进行内心想象与创造的时候,他们更加轻松自在。有个叫杜小亮的男孩,他上学常常迟到。有一天早上,他脸朝天忽闪着大眼睛宣布:“我遇见了独角兽,它想知道去最近的彩虹怎么走。它答应我要带我去上彩虹桥。”老师不屑地问他:“小亮,你真的见到独角兽了?”他一脸愤慨,大吼着回答:“我真的见到独角兽了!”对于右脑发达的杜小亮来说,独角兽的的确确是存在的!但是老师未必就能够看到了。
时间概念
时间概念对于左脑和右脑有着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左脑思维优势的儿童有时间概念,右脑思维优势的儿童很少有时间概念。当你设定时间限制的时候,一些右脑思维优势的儿童很难去理解。“十分钟内”也许等于“几天内”、“午饭前”,也可能意味着“下星期四午饭前”。除了此时此地,他们不会判断时间,不会按时完成任务,而且常常不能准时到校。限时考试对他们来说很艰难,考试时,不是早早交卷,就是交卷铃声响时还只完成了一半。而左脑思维优势的儿童,他们有很明确的时间概念,无论做什么,他们的脑子里总是把时间、空间、方向分辨得一清二楚。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常受到表扬的多是左脑思维优势的孩子。因为他们总是那么的守时、有条理,这让家长或老师省了不少心。其实这对右脑思维优势的孩子来说很不公平。
固执与创造
左脑的功能偏向经验的判断和思考,大脑体觉区接收到的视、听、嗅、味、触等信息会有序地储存在记忆中,既然在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时,左脑也会根据以往储存的有序信息推导,做出僵化的反应模式,从而阻断了体觉区的正确接收能力。所以左脑也叫“经验脑”。经验本来是相当有用的,经验会因为熟悉而不会有陌生的焦虑,并能在临场时保持镇定。但过于依赖经验,就往往会因大意而失败。执着于经验的记忆就会让人变得固执、呆板。因此,右脑的功能与作用就显得很重要。
右脑是无意识脑,具有形象性、非逻辑性,它有纵观全局的本领,它的触角可以伸展到意想不到的角落,它能处理尚未用语言符号正式表达的问题。右脑有超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在任何状态中甚至在睡眠状态下不停地工作。顿悟、灵感常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产生,这正是右脑的作用。在工作与休息或这种工作与那种工作的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无意识状态,这也是灵感、顿悟最易产生的时刻。所以,右脑是灵感、直觉、想象等创造性思想火花闪现的地方,是顿悟的发源地。
不到七岁的孩子,因为胼胝体尚未完全发育,左脑也尚未进化完成,并不能进行复杂的逻辑思考及理性推断。所以孩子七岁前多以右脑活动为主,任想象力天马行空、无远弗届。人类在七岁时,连接左右大脑的胼胝体会完全长成,左右脑之间的数亿条神经构成的联络网络形成,两大半球的分化也随之展开。所以在孩子七岁前,要保护他的左右脑的平衡发展。
一般大人可能会觉得孩子总是喜欢做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对现实环境不能够充分掌握,因而常常打断、压抑孩子的右脑游戏,这样做反而葬送了孩子强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的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就要他们背诵过多的英文单字或唐诗,忽略了孩子右脑发展,对孩子未来的智力发展有害无利。有个九岁孩子在学校总是表现得局促不安,甚至到了无法上学的地步。后来经过对他的了解,发现他五岁起家里的大人就以逻辑理性的方式教导他,听不到童话故事他,也相应地没有想象力。后来,医生建议这个孩子的父母每天念童话故事给这个孩子听,几个月后,孩子拾回了对生命生动活泼的感觉,重返学校。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年轻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的右脑开发,社会上随之出现了众多参差不齐的右脑开发机构。只是,有些机构以及家长对右脑开发的认识并不准确,有些家长对孩子进行右脑开发后没有感觉到明显效果。应该了解一点,0-9岁儿童本身右脑机能优于左脑,右脑开发应进一步形成学习能力,并且养成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地从日常的学习中发挥神奇的作用。
右脑是决定着记忆质量和反应速度的根本,它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只是由于不同年龄对大脑的训练区域不同,使部分能力退化,所以大脑开发的重点是抓住右脑成像功能开始退化到退化结束这一阶段,使其能够保持原有的成像能力。早在1947年,日本的脑科学家就提出,在9-14岁右脑成像功能衰退结束前,通过科学的右脑开发训练可以保持住右脑成像的原有能力,防止退化。
第三节、大脑的潜能

人的大脑从体积上也许并不比一个西柚大多少,也许比一颗花菜还小些,质量也就在1500克左右,但它却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大脑在理论上的信息储存量,相当于藏书1000万册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倍,高达5亿本。
有人形象的比喻:“大脑正常运转时所耗的能量足以让40瓦的灯泡持续发出耀眼光芒。”可见大脑的潜能,几乎接近于无限。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普遍只开发了大脑的5%,仍有巨大的潜能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换一句话说,一个人的大脑只要没有先天性的病理缺陷,就可以说他拥有可以成为天才的大脑,只要大脑的潜能得到超出一般的合理开发,他的能力就不会比爱因斯坦逊色。
除了提供足够的营养让大脑保持最佳状态外,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通过补充记忆增强肽,能激发脑细胞活力,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神经信息的传递,可以使大脑思维更加活跃,激发大脑潜能。而这一切几乎全部依赖婴幼儿和儿童时期的全面锻炼与开发。
三位一体的人脑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大脑在横向上分左右脑,左右脑有不同的功能,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
当我们以纵向结构看大脑时,我们会发现,在大脑的底部有一个与蜥蜴、鳄鱼和鸟类脑中几乎一样的东西,科学家将它叫做“爬行动物脑”,也叫“本能脑”。大脑的这一部分发挥着非常简单但很重要的功能——主管着我们的呼吸、心率以及其他生存最基本的本能。一开灯,附近的昆虫会立刻静止不动,明亮的灯光将信号在刹那间传递给了昆虫微小的“爬行动物脑”,本能促使它们为保护自己而静止不动,这和人眼突然遇到强烈的光线而会立刻闭上眼睛是一样的道理。
在大脑的中间也就是脑干部分,科学家们称其为“古哺乳动物脑”,也称“情感脑”,因为它与其他哺乳动物大脑的主要部分非常相似。为什么婴儿、羊羔或小狗以及其他哺乳动物在出生后会本能地去吸吮母亲的奶水,就是大脑的这一部分在发挥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这部分脑功能会与大脑中处理记忆储存的部分紧密连接,让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都会通过情感来牢记美好的或可怕的经历。
大脑的顶部有个边缘系统,是由覆盖在左右大脑上部如同皱巴巴的地毯般的皮层组织组成,这就是大脑皮层。大脑脑皮层只有30毫米厚,但它有6层之多,每层都有着不同的功能,正是这个区域使人成为独一无二的智能生物。大脑皮层不仅管理着一个在左脑与右脑之间每秒传输数百万条信息的“信息交换中心”,还可以在至少4个不同波段上工作。它控制着将大脑即时产生的化学信息传输到身体各个部位的传输系统,负责着人的思考、交谈、观察、学习和创造功能。
大脑的潜能

大脑的潜能指大脑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在尚未发展成外显性能力之前的潜在能力。大脑潜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以及视、听、嗅觉、语言潜能,这些功能都依托身体器官实现,在大脑皮层有较明显的分区;二是记忆、思维、判断、规划、情感等心理潜能,主要是脑内的活动。大脑潜能包括三个方面,包括躯体运动潜能、五官潜能,以及由运动和五官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心理潜能。
大脑潜能的基础是从基因获得的脑的结构和功能,其高度复杂性和潜在可能性在后天适宜条件的刺激下,按基因的指令得到不断发育,与此同时,相关的外显性能力也不断发展和复杂化。如人类个体都有学习语言的潜在可能性,也可以说有语言潜能,这种潜能在后天语言和非语言刺激的作用下,逐渐地转化为语言能力。
脑的心理潜能不等于智力潜能,还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潜能。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态度、意志行为以及一个人区别于任何其他人的独特的气质、能力、性格、价值观等个性或人格心理特征,这些因素的发展与形成,几乎全部取决于出生后的家庭人文环境因素,也就是说,家庭和谐、积极、开放,非智力因素的潜能就能得到极大的发展,反之,就会受到抑制。
开发脑潜能就是要使脑功能的潜在可能性得到及时、全面、健康地发展,使个体既是健康聪明的,又是富有个性的,还是合群、乐观、积极向上的。
根据潜能的含义,开发脑潜能相应地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生理层次上要有一个具有健康发育潜势的“生理脑”,这是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物质基础,它能给主客体的信息交换提供畅通的渠道,使脑细胞能不断接收外界刺激,而按基因规定的程序得到正常的发育,使神经回路得到建构,并且不断复杂化,四肢、感觉器官以及大脑的任何缺损都会阻碍脑功能和结构的发展。
第二层次,是在心理层次上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脑”或“心灵脑”。大脑在与外部多样化刺激的相互作用中,调动左右半球乃至全脑的整体功能,实现运动和心理、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意识和潜意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求实和创新、热情和毅力的和谐发展,使大脑逐渐形成与社会要求和个人追求相一致的脑反应功能,这是高素质人才脑功能的基础。
第三层次,是在无意识和意识层面上的潜能开发,这一层次就是强调意识对无意识的自觉利用。大脑,主要是右脑,具有强大的无意识加工信息的功能,右脑作为“祖先脑”,其无意识加工信息的速度之快、储存信息量之多、消耗能量之节省、保存之长久都是意识加工所不能比的。一位年已60多岁的病人,在切除位于颞叶的癫痫病灶之前,用微弱电流刺激附近的正常颞叶皮层,病人立即用童声唱起了一首早已在社会上失传的儿歌,或说出绝传的童谣……停止电刺激,病人就会立即从50多年前的生活情境中回到手术台上的现实中来,医生请他重复刚才唱的歌或说的童谣,他却茫然不知。这一科学事实说明,人类无意识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可以把一生的经历完好无损地存储在大脑中,只是因为提取困难,而多数沉睡着。有学者认为,开发脑的潜能,就是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无意识存储的宝藏,使其在必要时投射到意识中来。相比之下,意识活动是很耗能、很累人的。在意识的努力下,无意识的信息库经常提供意识加工的“素材”。无意识储存的信息量越大,表明潜能也越大。灵感、顿悟、创新往往是在大量的无意识积累的基础上,因某种激发因素突然进入意识区,在一刹那间冒出的智慧火花。
意识的特点是“主观性”,自己能意识到正在干什么,将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意识是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一种知觉状态下的心理活动,有明确的动机和目的。从左右脑的功能特点来看,意识活动主要是左脑的活动。意识行为是更具社会化的行为,与社会责任、义务、使命,与个人兴趣的满足和价值的实现等人生观、价值观紧密联系。为了实现目标,能自觉地迎接挑战、寻找压力、锲而不舍、争取成功。意识层面能持续地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有意和无意的积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有一句名言:“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这里的“思想”显然与“意识”同义。说明意识在潜能的自我开发和可持续开发中所起的作用。如果人们能利用自身的脑资源,做到三个层次,即生理的、心理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和谐一致,人脑的潜能发挥应该是无止境的,了解并运用好大脑的潜能,我们将会发现人脑潜能的无限可能性。


第二章:感知统合,学习的基础

在社会上,常有一些家长因孩子学习成绩不佳或反应慢以及性格孤僻等原因带孩子到医院测试智商。然而测试结果却显示,孩子智商正常。这让很多家长很迷惑。其实,这些孩子不是因为智商出了问题,而是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现象。由于老师或家长不懂感觉统合系统是怎么回事,总以为是孩子粗心大意或不听话,因此,出了学习上的问题后,往往是教师找家长,家长训斥甚至是打骂孩子,最后导致问题越发恶化。
那么,什么是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对孩子的成长与学习有什么影响呢?
第一节、了解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用以矫治儿童学习障碍的行为,并了解其原因,事前提出预防和改善的方法。
要了解感觉统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感觉。感觉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觉又分感觉和知觉,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等。知觉主要有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所谓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视、听、嗅、触、运动等)传来的感知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这就像是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在它的指挥下,各种信息有条不紊地在大脑的高速公路上飞驰,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并做出适当的反应。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事故不断。其实,感觉统合不是什么高深的学理,因为感觉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领域最基础的概念。任何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进而产生自发自动的学习效果。然而,由于人的大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分为100多万个感觉区,因此感觉学习的过程相当复杂而细腻,感官在输入信息时,大脑神经细胞的接受过程必须是灵敏的、准确的,所有受信息刺激影响的感觉区对同时输入的许多感官信息的协调和整合必须迅速而且完整,否则便会影响幼儿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幼儿不仅需要感觉学习,还需要感觉统合的学习。可见,对感觉的教育与对感觉统合的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正因为人类有感觉统合的能力,所有的学习和动作才能顺利进行。
在传统的观念里,人类的智慧和人格是天生而无法改变的。但近代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智慧与人格除了受遗传的影响之外,受环境的影响也很大。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根源,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美国的行为学派也认为性格的形成,与个体环境和学习经验有密切的关系。而近代解剖学家和神经学家也证实,个体在环境中如果接受大量的感觉刺激,则其脑部功能可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让孩子在环境中获得充分的探索和操作机会,使神经、肌肉及骨骼均获得正常的发展,才能形成开朗的个性、稳定的情绪及适当的行为,日后进入学校,才能顺利地适应团体生活和学习。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展,人的感觉学习的必要性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婴幼儿时期是大脑迅猛发育的时期,儿童大脑中类似软件的神经网络,在模仿父母的过程中发育起来。如给大脑以语言和感觉信息的合理刺激,大脑即会做出反应,约140
亿个神经细胞像花蕾萌发一般萌生出神经触突,并借助神经触突与其他神经细胞相互连接,形成神经网络。因此,虽然幼儿在出生时大脑神经细胞已经具备,然而若不通过视、听、触、嗅、味等“五感”,不依靠外部信息刺激,神经细胞难以生长,大脑的神经网络也难以建立。
皮亚杰在多年的观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感知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演阶段(2-6岁或7岁)、具体运演阶段(6岁或7岁-11岁或12岁)和形式运演阶段(11岁或12岁-14岁或15岁)。第一阶段是后面阶段的基础,它影响儿童日后感知能力的正常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儿只有感觉、知觉和运动。婴儿生后不久就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之间的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起来,得以认识世界。皮亚杰指出:“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智能学习或思考前期3-6岁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够用大脑做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想象、推理上的大脑功能似会有应用上的困难。”在六6岁以前,孩子还无法以抽象的概念来完成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必须以实际的感觉来认识与学习,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地以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及运动的经验,而这种身体及四肢动作的有效运作则是以大脑的调控和整合为基础的。
由此可见,感觉统合是幼儿现在和将来认知学习的基础。
第二节、儿童各项感知觉的发展与成长
味觉和嗅觉
味觉是对物质的某些特征,如酸、甜、苦、咸等味道的感觉。它是由溶解在水中或唾液中的有味的物质引起的。嗅觉是对物质固有的气味的感觉。嗅觉是由散布在空气中有气味的物质微粒作用于鼻黏膜中的嗅觉细胞引起的。儿童出生后,最早出现的是触觉、痛觉、冷觉、温觉。它们对于维持儿童的生命具有直接的生物学意义。孩子出生数周后已能辨别甜、咸、苦、酸等不同味道,并且对甜的喜爱胜过咸。婴儿味觉辨别力发展得相当快,1岁内就能精确区别同一味道的不同浓度。婴儿具有辨别多种气味和适应气味的能力。4个月时已能比较稳定地区别两种不同的气味。儿童对气味的感受性在6岁时已发展得很好,再继续改善直到中年。
味觉、嗅觉是儿童感知系统中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积极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它们对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不像视觉、听觉、触觉那样重要,但最新研究表明,它们是人类维护生存、抵御危险、认识事物、积累经验以及建立情感依恋关系的重要手段。
视觉
眼睛是周围世界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新生儿对亮度差别是敏感的,并且辨别力发展迅速。但在出生后2~3周内,两眼运动仍不协调,无法视觉集中。在2个月时才明显地出现视觉集中。视线首先集中在活动或鲜明发亮的物体上,逐渐还能随光亮的刺激物移动。3个月时能够区别灰色和彩色。4个月时视觉调节已非常有效,其注视时间和距离不断延长,视觉集中也逐渐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此时,孩子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4~8个月时,表现出喜欢亮度大的颜色,而不喜欢暗色;喜欢光波较长的“温暖色”(红、橙、黄),而不喜欢光波较短的“冷淡色”(蓝、紫)。
研究表明,2~3岁的儿童就能够正确辨别红、黄、蓝、绿4种基本颜色以及简单的图形轮廓;3~4岁开始发展细微区别各种色调的明度和饱和度的能力,并能把各种基本颜色和它的名称巩固地联系起来,并且在文字和图形的轮廓细节上也开始有了很细微的分辨能力。这种能力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对抽象词汇的掌握程度一同发展起来的。儿童正确辨认颜色的百分率和图形轮廓的细节区分正确率因教养方式的不同而互有差异。因此,视觉的集中度与视觉的分辨力在儿童早期的发育和教养中非常的关键,这是决定孩子上学后的注意力集中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听觉
声音感知能力的发展因先天条件、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不同而不同,也受听觉感受器、听觉中枢、言语运动中枢和言语器官等物质基础的影响,有较大个体差异。关于新生儿最初听见声音的时间,历来存在分歧意见。有些研究认为是出生后5天,有的认为是出生后24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就有听觉,另一些研究则认为要到几个月以后。
现在一般认为,新生儿已能对某些声音发生反应,但明显的听觉集中在3个月时才清楚地看出来,即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并把头转向声源。3~4个月的婴儿已能对音乐表现出愉快,对强烈的声音表示不安,还能对成人特别是母亲的声音分辨。
60年代以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测定了婴儿对声音刺激的各种反应,如肌肉变化、呼吸紊乱、眨眼以及心律和活动水平的变化,认为处于35~75分贝范围之内的会话,可以对很小的婴儿起刺激作用。还发现低音比高音更使新生儿感到舒服。大些的婴儿已能较好地辨别词音。学前儿童听觉集中与分辨的个别差异很大,这也跟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直接关系,那些在家庭教养中经常发出强烈刺激声音的家庭,往往造成幼儿的听觉集中和分辨力严重发育滞后。其听觉感受性虽然会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但往往在心理上会形成逃避不安声音的心理习惯。
儿童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必须精确地分辨各种语音,如zh和z、ch和c、sh和s、d和t、n和l,以及汉语中的四个声调和语音相近的字等。这对儿童未来进入知识性学习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俗话说:十聋九哑。如果儿童的听觉发展得不好,不仅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还会严重影响到未来的学习。
触摸觉
触摸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结合,对儿童的动作和心理发展都有很重大意义。
触摸觉的绝对感受性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开始出现,如对粗细、软硬、轻重的辨别。触摸觉的差别感受性则从学前期才发展起来,如用双手比较两个体积相同而重量不等的物体。3~4岁的触摸动作开始能区分玩弄物体的大小;4~5岁,基本能较好地进行探索性的触摸活动;6~7岁开始能做出细微的触摸动作,如能摆弄或安装比较精细的积木玩具等。这些特点与幼儿的小关节(指、腕)活动的进步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很多家长在孩子1-3岁时,很少让孩子独立地吃饭或玩玩具等是非常错误的教养行为。
另外,触摸觉和视觉的联合,对儿童认识物体具有特殊意义,但在学前期的不同年龄阶段又有不同特点:年龄最小者只是对物体匆匆地看一眼,就力图尽快用手抓住并开始玩弄起来;年龄较大者则通常在实际动作之前,要用眼睛相当仔细地观察物体。触摸觉的发展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视觉定位和空间知觉,还关系到孩子语言发展的能力。
正常孩子喜欢与母亲有亲密的肌肤接触,这强化了亲子间的沟通与感情。但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大多排斥与他人的亲密接触,因而减少了很多听取和模仿语言的机会。另外,有些触觉学习不良的孩子特别黏人,而且情绪较差,容易哭闹,所以容易引起父母无意识的排斥,导致早期的沟通障碍,造成孩子语言能力发展不良。因此,在孩子2-3岁阶段,对于幼儿的探索性触摸,如搂抱、摆弄玩具或碗筷等,要在安全的前提下给与鼓励。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等。
人没有专门感知空间的感觉器官,它是由多种感官联合协调活动的结果。视觉、触觉和运动觉在空间知觉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听觉和平衡觉也常协同参加感知空间的活动,如通过听觉可以分辨声音发出的方位及远近。
儿童大小知觉形状知觉发展比较早。在幼儿期,即2-3岁时就已经有了对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的知觉恒常性,这种知觉的恒常性是由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次从不同角度和不同距离观察同一物体,再加上触摸觉和眼的运动觉的配合,才逐渐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主活动参与度的增多,儿童的直觉判断和推理判断开始发展,并开始能正确辨认几何图形,而且能正确绘制各种图形,最后还能用语言正确说明图形的特征。也就是说,儿童的形状知觉在自然成长状态下,基本就可以发展出很好的大小、形状知觉。
由于方位本身具有相对性,儿童从具体的方位知觉上升到方位概念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指导。3岁时仅能辨别上下;4岁时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时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4个方位的水平。但对于左右方位,则常常要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辨别。如上体操课时,对“向左转”“向右转”的口令反应不够灵敏和准确,有13左右的儿童会出现错误。对字形的感知往往只注意形状而不注意方位,尤其在学习困难的儿童中,有近3.5%的儿童出现书写字母颠倒,呈现镜中倒影的现象,如把“3”写成“
”,把“8”写成“∞”,“b”“d”和“q”“p”不分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引起儿童在学习中的挫败感,进而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和长短的辨认,即对客观现象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儿童的时间知觉总是借助于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或周围现象为指标,如早晨是起床、上学的时候或太阳升起的时候;上午是午饭前上课的时候;下午是午饭后的时候;晚上是放学回家或天黑的时候;明天是今天晚上睡觉之后醒来的时候。儿童对于“正在”“已经”“就要”这三个表示时间次序的副词的理解是以现在为起点,逐步向过去和将来延伸,先理解“正在”,然后理解“已经”,最后为“就要”。在一般情况下,单一的时间“先”“后”比合成时间词“以前”“以后”更早被儿童掌握。但同一个词由于所处语言环境不同,儿童在理解上有难易之别。凡句子中动作出现的次序和实际动作的次序相一致的顺向句子,如“大娃娃先走,小娃娃后走”,就容易被儿童所理解,而二者次序不一致的逆向句子,如“小娃娃后走,大娃娃先走”就不易被理解。
时间知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只有抽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才能逐步掌握。由于时间关系比较抽象,不如空间知觉那样有具体形象作为支柱,所以学前儿童时间知觉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时间理解概念上即不准确也不稳定,7岁前不会使用时间标尺。因此,那些不了解儿童成长规律的家长去训斥一个3-5岁的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无疑是在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一般来说,当儿童进入小学后,在教学和学校常规活动的影响下,儿童的时间感知能力就会很快发展起来。
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即是儿童肢体的运动与协调能力,包括大肌肉运动知觉和小肌肉运动知觉。
儿童大肌肉运动知觉成熟较早,学龄前儿童和刚入学的儿童已有相当发展,能自如地做各种基本动作,如走、跑、跳、爬行、攀登、伸展、弯腰等。小肌肉运动知觉的发展较迟,在小学阶段,手部肌肉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手部关节的灵活度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未达到灵活控制的程度。从解剖学上看,腕骨的骨化过程在6~10岁发展明显;掌骨的骨化在6岁左右开始明显发展;指骨的骨化在5岁左右开始明显发展。虽然学龄前和刚入学的儿童,手指、手腕运动不够灵活协调,如一年级小学生刚学写字时,字迹歪歪扭扭,还经常把本子戳破。但这种锻炼手指灵活度的活动已经把大脑神经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大脑树突和轴突神经就是在这样的精细活动中发展壮大的。这对儿童今后的学习能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儿童的感觉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直立行走和摆弄、操作、使用各种物体的动作,对于扩大视野、进一步发展各种感觉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近距离感觉逐渐转向远距离感觉:儿童出生后,首先发展的是以触觉、味觉为中心的近距离感觉,随后逐渐发展以视觉、听觉为中心的远距离感觉
从不分化到逐渐发生分化:婴幼儿常出现联觉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最常见的联觉是“色-听”联觉,即对色彩的感觉能引起相应的听觉,现代的“彩色音乐”就是这一原理的运用。这是各种感觉未能分化的表现,随着儿童抑制功能的发展,逐渐达到各种感觉的分化。
各种感觉从单独起作用到相互结合:幼儿出生后的前半年,主要是通过各种感觉去认识事物。以后随着肢体动作的发展,视觉、听觉、运动觉、触觉之间建立了多种联系,产生对复合刺激的反映。这就是儿童知觉的发生。
第三节、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原因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从而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不同程度地削弱儿童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
现代化都市家庭中,患有感统失调的孩子高达85%以上,其中约有30%的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
因为人的感觉统合系统一般分为视觉统合系统、听觉统合系统、触觉统合系统、平衡统合系统和本体统合系统等,所以,我们将从这几方面来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的几种表现
视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指视觉神经系统出现的一种延迟发育现象。在学习时会出现阅读困难(漏字窜行、翻错页码),计算粗心(抄错题目、忘记进退位),写字时常常过重或过轻、字的大小不一、出圈出格等等视觉上的错误,从而造成学习障碍。此外,这类儿童在生活上还常常丢三拉四,生活无规律。
听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指听觉神经系统出现的一种延迟发育现象。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平时有人喊他,他也不在意,好像与他无关。同时,这样的儿童记忆力差,对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触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指因为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佳,从而影响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即所谓触觉敏感(防御过当)或迟钝(防御过弱)。过于敏感的儿童,表现出对外界的新刺激适应性弱,所以喜欢固着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喜欢保持原样和有重复语言、重复动作),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不喜欢他人触摸、成绩不佳、人际关系冷漠、常陷于孤独之中。过于迟钝的儿童则表现为反映慢(拖拉行为的生理基础)、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的分辨能力弱、缺少自我意识、学习积极性低下,所以也表现出学习困难、人情冷漠的问题。
平衡统合失调的儿童,指脑部神经的平衡觉出现了不协调的一种现象。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观测距离不准、协调能力差。观测距离不准,会使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协调能力差,会让孩子手脚笨拙常撞倒东西或跌倒。
本体统合失调的儿童,指身体与脑部神经系统出现发育延迟或联系不畅的现象。常表现为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动作不协调(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走调、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等。
这些孩子智力正常,但由于感知统合失调,他们的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学龄期,在学习能力、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造成这样那样的障碍。由于这些孩子生理和心理总处于一定的紊乱状态,学习和生活质量就会不断下降。这种现象如不及早纠正,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势必造成影响。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完全偏于视觉的刺激充斥在幼儿的生活周围,这种既无气味也无味道,仅靠图像、声音产生单一刺激的环境,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发生了巨大的矛盾。要知道,从科学的角度上看,幼儿是需要“东张西望、东摸西摸”的,身边的东西如能去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才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这种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得感觉的体验已大打折扣。幼儿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普遍缺少本应该通过“五感”才能得到的各类体验。独生子女缺少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及受到过度保护的偏差教育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恢复传统的感知教育的必要性,并通过幼儿早期的感知统合训练来促进幼儿期感知能力的迅速发展,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打下“第一根桩基”。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1)都市化生活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母亲在怀孕期间也必须参加紧张、忙碌的工作,加上小家庭人手员不足,家务劳动无人帮忙承担,孕妇几乎就无法休息和运动,这一切都给胎儿提供了一个不良的小环境。母亲在工作或家务劳动时长时间保持某一种姿势,会影响胎位,进而影响胎儿前庭感觉、本体感觉能力的学习和发展。
(2)母亲的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喝浓茶、喝浓咖啡等),也会引起胎儿与母亲联系的脐带毛细血管的萎缩,影响营养输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不足,引起出生后感觉发育不正常。
(3)家庭人员少,纵使有物质环境(玩具很多、营养丰富),但由于家长忙于工作和家务,加上有的家长缺乏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认识,又无他人帮忙,因而,不能使这些物质环境发挥最大效用。
(4)都市化使人们住在越来越高的房子里,空气污染又比较严重,家长带孩子到户外玩成了一件很麻烦的事。孩子通常只好呆在家里玩,而房屋面积小,活动的空间不足,俯卧爬行少,平衡锻练不够,身体控制能力差。
(5)独生子女家庭缺乏兄弟姐妹,可模仿的同龄对象不多,现在的邻里关系较冷淡,彼此很少往来,使孩子缺乏与邻居伙伴交往的机会,人际关系发展不佳。
(6)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致,一方面使孩子面对两种不同的微环境,产生统合上的困难,另一方面父母的冲突造成紧张气氛使得孩子处于不安当中,统合的过程不能顺利进行。
7)有些祖父母(外祖父母)在照顾孩子时,容易出现过度保护的倾向,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包办代替了孩子的许多事情,使孩子失去了足够的机会去探索周遭、促进统合功能发展的机会。另外,父母与祖父母(外祖父母)间也常在育儿方法上发生矛盾,造成不良家庭氛围
第四节:感觉统合的家庭训练

儿童大脑的发展最初是从他们本能的各种感觉发展到由大脑神经有效控制肢体并与手、眼配合的初级感觉统合,再进一步发展到大脑的注意力集中、情绪的稳定性以及有目的性活动,最后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能力,如知觉动作能力、符号认知能力、数理能力、自控能力等。如果说,遗传和先天的发育是基础,那么,后天环境和教育才是脑发育完善以及脑潜能开发的现实条件和决定因素。
“感统训练”是由爱尔丝博士等多位儿童心理、生理专家,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帮助孩子发展感知统合能力的训练系统。其原理是让孩子在各种玩乐中通过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系统,大脑的各个感觉区以及相应的运动区会受到丰富强烈的刺激,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以及各功能区会更专责化,同时感觉区之间、感觉区与运动区之间增强了神经联系,使得大脑的活动更加有系统、有组织,思维与反应更精确、更灵敏。儿童在行为上就会表现出肢体的协调、灵便,手眼的配合协调,注意力的集中,动作、活动有条理性、组织性、目的性、有效性,最终达到增强和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到幼儿某些行为背后的因素:请不要以为孩子的不听话是“不为”,而是“不能”,因为他们的感知系统可能不协调。它提醒教师和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在各项感知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形,并知道在什么时候提供合适的玩具来帮助孩子各项感知能力的均衡和谐发展;它还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感觉统合上的哪怕是轻度的失调,以便及早进行正确的矫治。
儿童是是国家乃至家庭未来的希望,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呢?当家长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新生命的诞生时,务必要去了解一些科学的教子知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尽早地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的训练。因为,感觉统合训练不仅能帮助孩子完善大脑的各种功能,在训练中让儿童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增强,产生成就感,促进其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建立积极愉快的情绪,更能帮助孩子打下坚实的学习能力基础。
简单易操作的视觉感知的家庭训练方法
视知觉训练
视知觉分视觉敏锐力、视觉分辨力、视觉记忆力、视-动统合(眼-手协调)能力等。
视觉敏锐力训练
训练内容一:眼球肌肉控制
训练目的:
提高眼球的活动能力与眼部肌肉的弹性与控制力,从而为视觉敏锐度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训练方法:
(1):与孩子一起站立或坐正,头部保持不动,眼球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向各个方向转动,转动动作由慢变快。每次做10遍左右。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2):把印有图案或符号的几张卡片放在孩子眼睛正前方80公分左右处,让孩子的眼睛紧盯着最上面的那张卡片,然后右手抽取其中一张,沿上下左右方向展开手臂迅速移开。当手臂伸展开后,让孩子读出卡片的内容。每次做10遍左右,每天早晚各一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训练内容二:色彩敏锐训练
训练目的:提高孩子视觉的绝对感受力
训练方法:
1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色板,先从基本的颜色开始,如黑、白、红,让儿童认识其名称,逐渐增加橙、紫、灰等混合色。
2让儿童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实物颜色,并说出这些颜色的名称。
3利用水彩,让儿童观察了解颜色的变化,例如:将黄色与蓝包混合变成绿色;将红色与蓝色混合变成紫色等。最后将各种不同的颜色混合.看看会变成什么颜色。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训练内容三:视觉追踪训练
训练目的:提高孩子视觉的绝对感受力和视觉焦距控制力
训练方法:
1把一个写好符号或字的卡纸呈现在孩子眼前,停留1-3秒,移开后,然后让孩子仿写下来。
2在孩子眼前同时展示两个形状或颜色一致或相近的积木或卡片,停留1-3秒,移开后,让孩子分辨细节不同的地方。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次数5次左右即可,每天或隔天一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训练内容四:视觉综合训练
训练目的:刺激视觉神经通路,促进孩子视觉发育、提高视觉敏锐力
训练方法:
1:跳绳
2:让孩子在昏暗的光线下分辨细小物体
(3):让孩子穿针引线或描图、描红等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15-30分钟左右即可,每天或隔天一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视觉分辨力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配对练习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视觉分辨力
训练方法:
1:在孩子面前摆放绘有各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孩子根据相同原则分类出来。
2:把各种颜色的卡片或积木等摆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根据相同或相近原则分类。
(3):让孩子穿针引线或描图、描红等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15-30分钟左右即可,每天或隔天一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寻找练习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视觉分辨力
训练方法:
1:把绘有复杂图案的图书展示在孩子面前,让孩子根据指令找出内容,如:“帮我找出穿裙子的小女孩”、“最高的长颈鹿在哪里”等。
2:摆放一组相似的汉字或字母,让孩子把少数不同的区分出来。
(3):做“找不同”小游戏。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15-30分钟左右即可,每天或隔天一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视觉记忆力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视觉分辨记忆训练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视觉分辨与短时记忆力
训练方法:
1:让孩子背对桌子,然后在桌子上摆放5-8种物品,然后让孩子转身注视物品5-10秒,然后再让孩子转身,这时拿走一样东西,让孩子转身过来看看什么东西不见了。
2:把写有1-10数字的卡片摆放在孩子面前,家长随机摆出4个数字一组的号码,让孩子看3秒左右,让孩子转身过去,读出刚才拼出的数字组合。
(3):用积木给孩子摆出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让孩子看3-5秒后,回忆出分别都有几种形状的积木。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15-30分钟左右即可,每天或隔天一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视觉理解记忆训练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视觉注意力和观察力
训练方法:
1:与孩子一起回忆共同做过的事情。请孩子回忆都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2:家长做几个肢体动作,动作由简单到复杂,让孩子模仿。
(3):让孩子先描摹一个简笔画,然后拿走原图,让孩子根据记忆重画。
(4):拿一张写有数字的卡片将其倒置,然后给孩子面前摆放数张数字卡片(里面包含拿出的数字),让孩子在卡片里找出相同的卡片来。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15-30分钟左右即可,每星期1-2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视——动统合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动作模仿练习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视觉注意力。
训练方法:
1:家长与孩子一起拍球,一边拍,一边数数。
2:让孩子模仿手的连续动作,如折纸、串珠等。
(3):让孩子模仿脚的连续动作,如踢踏舞步等。
(4):让孩子模仿身体的连续动作,如舞蹈、体操等。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15-30分钟左右即可,每星期1-2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视-动强化训练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的眼手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训练方法:
1:跳绳。一边跳一边数数。
2:套圈。放3-6个纯净水瓶子,再拿一个合适的圈,在2米左右的地方瞄准套空瓶子。
(3):抛接球。家长与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将球直接抛接给孩子,孩子再抛给家长。动作可以多样。渐渐增加距离。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15-20分钟左右即可,每星期1-2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听觉感知的家庭训练
听知觉能力一般分为听觉专注力、听觉分辨力、听觉记忆力、听觉排序力、听觉理解力和听说能力等。
听觉专注力和分辨力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倾听训练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专注倾听的习惯和提高听觉分辨能力。
训练方法:
(1):家长拿出可以发出声音的日常用品或玩具,在孩子的面前发出相关的声音,音量可以变化,有时甚至发出几乎听不到的声音。当孩子听到后就示意家长是否听到。
(2):找出几个材质相同、大小相同的圆筒。将各种不同的材料,如大米、小米、沙子、面粉等倒入其中,然后让孩子摇晃小圆筒分辨里面是什么东西。
(3):把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声音,如闹铃、汽车、电话、动物叫声等声音录制在光碟或磁带中播放,让孩子听辨声音说出对应的物体。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左右即可,每星期1-2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倾听训练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专注倾听的习惯和提高听觉分辨能力。
训练方法:
(1):听辨训练。家长朗读句子,让孩子复述。句子由短到长,如“鱼儿在水里游着”,然后逐渐加长,如“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清澈的水里游过来游过去。”
(2):顺序或倒序重复数字。将几组数字读出来,让孩子复述。如10-23-90,2-5-8-102等
(3):听节奏训练。家长有节奏地打击乐器或桌子,然后孩子重复,看看是否跟家长敲打的一致。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左右即可,每星期1-2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听觉记忆力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语音听读训练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保持回忆一般听觉信息的能力。
训练方法:
(1):读一个成语,让孩子倒读。
(2):家长读诗或短文,孩子跟读。
(3):准备一些拼音卡片,家长读音,孩子根据读音找出对应的卡片。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左右即可,每星期1-2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语音听读强化训练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专注倾听的习惯和提高听觉分辨能力。
训练方法:
(1):听辨训练。家长朗读绕口令,孩子跟读。速度越来越快。
(2):顺序或倒序重复字母与数字。将几组数字读出来,让孩子复述。如2-10-FW-9P,2R-38-Z-YU2等
(3):给孩子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孩子回忆并复述出来。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左右即可,每星期1-2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听觉理解与排序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 亲子听力哈哈乐
训练目的:训练孩子保持回忆一般听觉信息的能力。
训练方法:
(1):接故事。熟悉的童话故事,由家长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孩子接下去说,说完,家长继续,以此类推。
(2):你来描述我来猜。家长描述一个物品的形状功能,孩子说出来是什么。
(3):听指令做动作。家长说出动作指令,孩子根据指令做出动作。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左右即可,每星期1-2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听话答题训练
训练目的:培养孩子专注倾听的习惯和提高听觉分辨能力。
训练方法:
(1):家长讲一个小故事,然后挑出一个词,让孩子根据语境讲出词的含义。
(2):同义词和反义词练习。家长朗读一个词,让孩子说出反义词或同义词。
(3):顺风耳朵。家长朗读一段故事,并指定一个字,让孩子听里面一共出现了多少个字。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左右即可,每星期1-2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触觉统合感知家庭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 亲子触觉亲和训练
训练目的:强化孩子对触觉信息的加工整合能力。
训练方法:
(1):冷热水刺激: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来感受,家长也可先做示范,并观察孩子的表现。
(2):梳头游戏: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顺其势梳头,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对手指的精细运动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3):麻布刷身游戏: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可以边讲故事或唱歌,保持轻松氛围,以免孩子紧张。也可用毛巾、海绵、软刷子等替代。
(4):抓痒痒游戏。让孩子躺在床或沙发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依孩子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如果发现有一些常需接触他人的部位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加强此游戏。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亲子触觉亲和强化训练
训练目的:强化孩子对触觉信息的加工整合能力。
训练方法:
(1):堆沙土游戏。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在大盆里,让孩子在里面玩耍,尤其要适当增加沙土与孩子身体的接触面。沙土可由纸、树叶、米、豆等代替,此种游戏更适合在沙滩上进行,鼓励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2):垫上体操游戏。让孩子在地毯上双手抱头,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对运动触觉、自我形象都有益。另外,还可练习前滚翻和后滚翻,对触觉、动作平衡、协调都有帮助。
(3):小刺球游戏。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后背则由家长辅助进行。
(4):老鹰抓小鸡游戏。可以找一些同龄的孩子,几个家长轮流跟孩子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左右即可,每星期1-2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平衡与本体统合感知家庭训练
学前阶段
训练内容:平衡与本体统合的户外训练
训练目的:强化孩子前庭平衡和肢体协调能力。
训练方法:
(1):滑板爬: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体紧靠滑板,头抬高,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双手同时撑地向前滑行。
(2):滑滑梯:让孩子俯卧在滑梯上,双手抓住滑梯两边,用力一拉俯冲下来,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头抬高,目视前方,双手尽量朝前伸展。
(3):蹦蹦床:引导孩子在蹦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时小腿后屈,脚后跟踢至臀部。
(4):旋转木马。带孩子到公园,坐旋转木马。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小学阶段
训练内容:平衡与本体统合的户外强化训练
训练目的:强化孩子前庭平衡和肢体协调能力。
训练方法:
(1):过独木桥。儿童站在独木桥上,一手扶护栏,另一手侧平举,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脚交替向前走。
(2):袋鼠跳。儿童站在布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往前跳动。
(3):小刺球游戏。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后背则由家长辅助进行。
(4):平衡脚踏车。给孩子买一个脚踏车,帮助孩子学会骑车。
以上每个方法训练时间为5-15分钟左右即可,每星期1-2次。
牢记:
在做训练时,务必不要被干扰!一定持续性做完。

第三章、儿童学习与学习能力

在中小学,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看上去很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却很落后。这种孩子看电视十分专心,玩象棋脑瓜很灵,记忆力也并不差,可学习功课就像上刑一样难受。他们智力正常,甚至超常,然而一旦面临学习任务,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表现得十分低能。而有些孩子在低年级时学习相当出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提高,学习愈来愈力不从心。
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智力发育水平不够,是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在学习上变懒了,不够努力的缘故。
难道孩子真的存在智力问题?难道孩子天生就不爱学习?不,实际上,这些孩子大多数是被冤枉的!事实上,这是由于孩子的学习能力不足造成的。学习成绩不单单受智力影响,对于绝大多数孩子而言,学习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孩子的成绩。
什么是学习能力和学习能力障碍?学习能力跟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这方面的家庭教育知识对很多家长来说,这恐怕还是一个“盲区”。
第一节、什么是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人获取与运用知识,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听、说、读、写、算、思维等诸多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样的知识,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可能需要十小时、十五小时、二十小时才能掌握;而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能只需要五小时、两小时,甚至一小时就掌握了。
学习能力一旦成形,就会伴随我们一生,并影响我们一生。因此,学习能力是决定最终学习结果与成绩的最主要因素。
学习能力又分为基本学习能力和特殊能力。
基本学习能力是人们在许多活动中都需要的能力,如大运动、精细动作、注意力、记忆力、听知觉学习能力、视知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自我监控能力等。无论是做游戏或是做作业、读书都需要这些能力的参与,这种基本能力是学习的门户和基础,这种能力伴随我们一生,成为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能力。
特殊能力又称专业能力如音乐能力、数学能力。基本学习能力是特殊学习能力的内部条件,基本学习能力越好越能促进专业学习的发展。
第二节、学习能力发展失衡

很多家长由于对学习能力缺乏了解,认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如写作业马虎、磨蹭,不喜欢阅读等现象就认为是孩子学习态度不好;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比较多就认为是“多动症”,很多时候都是冤枉了孩子。
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很多家长都会认为这跟孩子的学习态度有关系。事实上,学习成绩更多是受学习能力的影响。那些智力发育正常,但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大多是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某种失调,使获得知识的渠道,如视、听、读、写、运动、计算等发生暂时性的阻碍,从而使孩童在听、说、读、写、算和沟通技能方面出现落后而导致学习成绩低下。
学习能力发展失衡也叫学习能力障碍,其国际定义为,学习态度正确,智商正常,但是某些学习科目或者认知功能落后于同龄儿童至少两年以上的一种现象。
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在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都会发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表现的特征也不一样。学前期儿童的学习障碍,可以从运动、语言、认知、概念四个方面的发展上来认识。比如4岁的孩子还不善于使用语言传达信息,词汇量很少,不容易理解别人的语意;5岁的孩子不会数数,不会说出颜色的名称;6岁的孩子不会拍球、跳绳,或者动作笨手笨脚,做操作性的游戏时缺少耐心,常常应付一下了事,等等。进入小学以后,由于有了学习成绩这一标尺,学习障碍儿童就逐渐被分辨出来。
第三节、儿童学习能力障碍的类型与成因

儿童学习能力障碍的心理特点和能力特征常常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特点。从类型上一般分两种: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习性学习障碍。发展性学习障碍是指一个学生应该具有的、达到学业目标的基本学习能力产生了障碍,这些学业目标是指注意、记忆、知觉、思维和语言等技能;学习性学习障碍是指那些通过学校学习获得的能力出现障碍,这些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算术、书写、拼音和写作。
儿童学习能力障碍在行为和学习上又表现为四种特征:
第一种特征为语言能力障碍。
语言是人类在生活、学习、工作、交友中的相互交流工具,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其发育过程很复杂,需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孩子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要经历三个阶段,也就是首先要学会发音,然后会理解语言,最后才会表达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年龄已经5-6岁甚至7岁以上的孩子,很少说话,跟其交流时,说话不是颠三倒四就是语音不清,或者喋喋不休、内容重复等。有这种特征的孩子,基本就属于语言能力发展上出现了障碍。
一般而言,儿童语言发展出现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听”的原因,二是“说”的原因。听是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接收外界环境刺激的关键,除非是生理上出现了病变,大多数语言发展出现障碍的孩子去医院做听力检测时是正常的。有的孩子语音不清往往就是在孩子0-3岁期间,缺乏清晰明确的语言环境刺激,造成了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出现了发育障碍,孩子到了正常的语言交流年龄阶段,就容易出现把“吃”说成“七”,把“人”说成“银”等口齿不清的现象。语音不清时,往往又招到伙伴们的嘲笑,这让孩子心理自卑,畏惧表达,最后语言能力出现了严重的障碍。
孩子从听到说,要经过一个从听觉定向、听觉分辨再到发声说话的过程,它要求孩子在生理上学会控制和调节呼吸器官、共鸣器官,最后精确地协调脸、嘴、颈、腹等各个部位几十块肌肉的运动,而这些运动又都受到大脑神经系统的指挥。换句话说,孩子在婴幼儿期的感知统合出现了失调,大脑的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无法协调,尤其是大脑神经系统与配合发声的肌肉出现了不协调时,语言能力就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
第二种特征为阅读能力障碍,又分为视觉性和理解性阅读能力障碍。
视觉性阅读能力障碍是指在阅读或朗读时常常出现增字、漏字、前后颠倒、跳行等现象,或者有速度过快、过慢、停顿次数过多等问题。阅读能力离不开视觉追踪和分辨,视觉追踪弱就容易出现跳行漏字、前后颠倒等现象,视觉分辨弱就容易出现增字、看错或读错等现象。阅读能力的发展跟孩子在0-3岁期间的视觉刺激锻炼有关系。如在此期间,孩子经常处在视觉单调的环境或者当孩子在注视某个东西时突然被大人抱走等,都会让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和视觉分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理解性阅读能力障碍是指阅读时对文字的理解差,不能有效地阅读,比如对应用题的理解出现困难。大脑理解的过程是眼睛看到的或耳朵听到的信息经过右脑神经系统进行形象化处理再传递到左脑进行抽象的语言编译。当左脑储存的信息量缺乏时,大脑就会发生反应迟缓或漏过现象,也就是说,孩子平时的积累很少时,就会缺乏对抽象符号的理解。因此,这种特征的孩子,时常记不住家长或老师讲的内容,往很难准确及时地完成家长交代的事和老师课后布置的作业,阅读课文时常也是一知半解等。这类孩子会随着年级增加而在各门功课上都出现困难。
第三种特征是书写能力障碍,也称为书写缺陷或视觉——动作整合失调。
书写功能障碍是指在书写、拼字方面出现障碍的一种现象。如:儿童在写字时常常多一笔、少一划,部首张冠李戴、左右颠倒或者写字时看一眼写一笔,做作业的时间拖得太长等。书写活动是儿童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儿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质量,更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书面表达能力。发生书写能力障碍的孩子,缺乏相关知识的家长或老师一般会认为是孩子粗心马虎或者态度有问题,其实不然。这种障碍多数是由于孩子在3-5岁时精细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当视觉与精细的手指动作无法完成默契的配合时,书写能力就会出现障碍。另外,书写能力障碍还可能跟注意力不集中有一定关系,注意力不良会影响信息的输入和书写结果,会造成许多细节不能被观察或难以回忆,儿童不能理解与发现一些内在关系,不能预先计划在空间上的动作。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后,也只是冒冒失失地擦掉重写一遍。
第四种特征为运算与逻辑能力障碍。
运算与逻辑能力障碍是指直接涉及算数、几何等运算以及逻辑关系的推理上出现了失常的一种现象。
这类孩子在计算过程中常常记错进位和错位,忽略小数点或不理解运算符号;对数学应用题理解困难等。在生活中,他们记不住人脸的图形,交往能力差,在精细动作和排列组合方面表现较弱。他们可能爱读书,也会讲故事,可当遇到有关图形的空间逻辑和抽象的文字逻辑时,学习的就比较刻板,而且不能将新学习的操作迁移到新环境中。
发生运算与逻辑能力障碍的孩子在中国有着典型性,这与大多数家长的观念和孩子5-7岁时抽象与逻辑发展的教养方式有直接关系。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数学无非就是计算。因此,教孩子数数以及简单的加减运算在中国家庭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说过:“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接受了十几年的数学教育,然而很多人却只是学会了计算,而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数学。”那么,数学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数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逻辑化”的思维方式。
孩子在4-6岁时开始问很多“为什么”,很多家长不是简单地无逻辑联系地回答就是以“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等搪塞回应孩子刚开始萌发的逻辑学习需求,结果错过了这个儿童发展逻辑思维最关键的时期。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开始去运用逻辑去学习抽象知识时,发现孩子出现了这方面的障碍,却又错误地认为这是遗传造成的。数学的本质是用逻辑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家长应该重视孩子逻辑推理能力的开发,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孩子提问时多点耐心,用简单的类比方式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力。
儿童学习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生物学、心理认知和成长环境等多个方面。当今社会,由于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及祖辈均宠爱有加,孩子尚幼时,成天抱在手上,孩子该学爬的时候没去爬。孩子稍大了,又缺乏玩伴,成天关在家里,室外活动及体育运动的不足,都可能导致孩子在视听觉、视知觉及眼手协调等方面的能力缺乏,进而使孩子的整个统合系统失调。
总之,孩子该在某个阶段得到锻炼的时候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就势必在他的某种能力上有所缺陷。仅就孩子哪一科差就请老师补习,并不能解决孩子能力上的问题。就教育而言,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养成,要比单一地硬性提升学习成绩对帮助孩子的成长更加有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残酷,家长往往更关注孩子的营养和学习成绩。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养得也越来越精细,殊不知这可能剥夺了孩子发展学习能力的权利,导致其后来产生学习能力缺陷。其实,学习能力就像孩子的身高、体重一样,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的。大量研究证明,学习能力不足往往是家长的教育误区所致。作为新时期的家长,一定要了解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科学规律,从而科学地培养孩子。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