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世说心语3:刘墉成功秘籍

書城自編碼: 187750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處世學
作者: [美]刘墉
國際書號(ISBN): 9787540755782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3-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26/134000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0.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楼边人似玉
《 楼边人似玉 》

售價:HK$ 56.2
我,毕加索
《 我,毕加索 》

售價:HK$ 60.0
投资真相
《 投资真相 》

售價:HK$ 81.6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非洲大陆简史(萤火虫书系) 》

售價:HK$ 93.6
和离:完结篇
《 和离:完结篇 》

售價:HK$ 63.4
知宋·宋代之军事
《 知宋·宋代之军事 》

售價:HK$ 94.8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万镜·现象) 》

售價:HK$ 81.6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智慧宫丛书026·增长:从细菌到帝国 》

售價:HK$ 180.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0.8
《 世说新语3:刘墉成功秘籍 》
+

HK$ 59.0
《 刘墉超强说话术3:教你幽默到心田 》
+

HK$ 59.0
《 爱不厌诈 》
+

HK$ 59.0
《 刘墉超强说话术:把话说到心窝里1 》
+

HK$ 70.8
《 世说心语:刘墉处世秘籍 》
+

HK$ 70.8
《 世说心语2:刘墉教育秘籍 》
編輯推薦:
  最具影响力的美籍教育家、作家刘墉的代表作
  从55000多读者选票中遴选最感兴趣的励志题材
  成功人士告诉你如何实现人生梦想
  著述百余种 全球总发行近1亿册
  连续20多年被台湾金石堂评为最畅销作家
內容簡介:
  成功始于定位。
  你也可以是天才。
  创造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成功。
 
《世说心语3:刘墉成功秘籍》收录美籍著名教育家、画家、畅销书作家刘墉先生为配合香港凤凰卫视专栏节目,以励志为主题特别规划的内容,从人生、求学、交友、恋爱,到天才的特质,吃苦、亲情等,都有讨论。这些内容,是刘墉教育子女的经验累积,更是他多年来和年轻朋友来往的感悟,提出的不仅是成功的方法,更是尽快走上成功之路的心态。其文字生动活泼,其经营人生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一本值得广大父母和年轻朋友以及教育工作者阅读的好书。
關於作者:
 
刘墉,国际知名画家、作家、演讲家。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
 
出版脍炙人口的中英文著作百余种,全球发行量近1亿册,包括《萤窗小语》《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我不是教你诈》《爱不厌诈》《以诈止诈》《把话说到心窝里》等,在世界各地举行画展三十余次,在中国大陆捐建希望小学四十所。创作的原则是:感动别人之前,先感动自己;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敲自己的锣,打自己的鼓;不负我心,不负我生。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目錄
第1篇 生而有惑:超越才能成功
第2篇 年轻人为什么该吃苦(一)
第3篇 年轻人为什么该吃苦(二)
第4篇 年轻人为什么该吃苦(三)
第5篇 超越恋母情结
第6篇 超越空间的藩篱(一)
第7篇 超越空间的藩篱(二)
第8篇 超越时间的藩篱 (一)
第9篇 超越时间的藩篱(二)
第10篇 “抱”“负”相随:超越自己才能成功
第11篇 创造自己,肯定自己
第12篇 成功始于定位
第13篇 超越读书苦
第14篇 热狗与冷猫
第15篇 精神好了再说
第16篇 战胜压力
第17篇 良知不能妥协
第18篇 别被手机控制了
第19篇 为时间留点白
第20篇 奉献的树
第21篇 考试与作弊
第22篇 考场不是刑场
第23篇 如果孩子早恋
第24篇 大男人?大女人?小学生
第25篇 作文一点也不难
第26篇 人生处处有文章
第27篇 写作的五大元素 (一)
第28篇 写作的五大元素 (二)
第29篇 只要格物,就能致知
第30篇 跟着眼睛走
第31篇 废话少说
第32篇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第33篇 不补习也能很棒!
第34篇 懂得割舍,才能成功
第35篇 单亲又如何?
第36篇 人生拖不得
第37篇 逼你成功
第38篇 学得活,记得牢
第39篇 用故事帮助记忆
第40篇 用看电影的方式背书
第41篇 跟陶渊明回家
第42篇 把仇人变成贵人
第43篇 谁是真天才
第44篇 天才制造机
第45篇 神童与神话
第46篇 你也可以是天才
第47篇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第48篇 少抽一口烟吧!
第49篇 最真实的友爱
第50篇 疼疼爸爸妈妈吧!
第51篇 有行动的爱,才是真爱
內容試閱
  第1篇
  生而有惑:超越才能成功
 
连山雀、黑猩猩都好学,我们人类当然更会学习。因为学习是生存的要件。要生存,要活得好,就得学。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因为我们有更强的学习力,更懂得超越自己。
 
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每个生物到这世界上来,都要不断地超越。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植物要超越——不幸生在阴影里的植物,会想尽办法,往有光线的地方长。就算长在不错的环境,还是会想尽办法,譬如长出绒毛,让种子能随风飞到远方。再不然长出甜美的果实,吸引动物来吃,好把它的种子带到远处散布。还有些种子成熟的时候会爆开,啪的一下子,被弹射到远处。它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因为要繁衍、要超越,要超越原先生长的环境,要超越空间对它们的约束。
 
各种动物也在不断超越。我在纽约的家,后面是一片湖,湖里的大雁常来跟我玩,甚至跟着我在街上散步。奇怪的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它们就要迁徙。它们如果留下来,我会喂好吃的饼干面包,还能提供地方给它们避寒,它们何必飞走呢?因为它们要超越。好像有个来自上天的声音,到时候,会对它们说:该走了,到你们的下一站去。于是,可能在某个深夜,空中传来雁唳,它们在黑夜里起航了,航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谈到远航,人类才真爱远航。如果人们只因为看到远处的土地不错,搬过去,还没什么稀奇。但为什么世世代代的人类,要不断远航?很早以前,人们还不会建造大船,但是就算用芦苇编成船,我们的祖先也要航行到远方。大海是多么无情、多么不可测啊!是什么力量,使他们离妻别子,航向那不可知的远方?是不是因为好奇,天生有探险的欲望,想看看地平线和海平线的另一边,会是什么样子?
 
这种好奇、探险,要走出去,不以现况为满足,不以已知的为满足,要挑战环境、挑战自己,就是超越。也可以说每个人天生就要超越自己。
 
可不是吗?我们从精虫阶段,就拼命游泳,要超越别人,更别说诞生之后了。你以为刚生下的小奶娃没什么力量吗?喂娃娃吃母乳的妈妈一定都有感觉:“天哪!这小家伙八成是饿死鬼投胎的,他吸得我直疼!”就算你是爸爸,白长了两个奶头,里面没奶,没办法喂你孩子,但当你给孩子洗澡的时候,也一定能感觉到。小鬼躺在洗澡盆里,因为紧张,他的两只手会乱抓,抓住澡盆的边或大人的手。那力量大极了!甚至让娃娃两只手抓住你的两根手指,然后你往上拉,小娃娃能跟着你的手指坐起来。对了!你还可以观察小动物,好多刚生下的小动物,譬如无尾熊、猕猴,会抓着妈妈的毛皮不放,就算妈妈在树上跳来跳去,小宝宝也不会掉下来,可见那些新生的小东西,手上的力量有多大。
 
人类更不用说了,娃娃每天都在超越自己。你不要他翻身,他也要翻身;你不要他坐起来,他也要坐;你不准他爬,他还是要爬;不准他站,他非站不可。而且,他站了之后还要往前踏出步子、学习走路。就算摔伤了,他还是非走不可。而且走不够,还要跑。这一切的一切,表示了什么?表示他不以原先的自己为满足,表示他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是天性!你不准他超越,他还是非超越不可。
 
或许有人会说,那只是走跟跑,至于学习就不一定了,有些孩子天生好学,有些天生不好学。这么说的人又错了!孩子学说话,只是因为你教他叫爸爸、叫妈妈、叫爷爷奶奶,他才学会吗?你去看看那些没人管、没人教的孩子,就算学话慢一点,后来是不是也能说得很好?谁教他们了?没有人刻意教,是他们自己在学。
 
所以别以为小奶娃不懂事,他们其实总在看、在听、在学。他们甚至连走都不会,站还站不起来,就已经会算数了。有个实验:给小奶娃看五只小兔子,然后把小兔子藏进一个大盒子,先放出一只,小奶娃看看那只,跟着又转向大盒子,等下一只出现。下一只放出来,小奶娃还等,等第三只。直到第五只出现,小奶娃才不再盯着大盒子看。表示他们小归小,心里可有数。
  或许有人要讲,等到上学就不一样了,有些孩子天生爱念书,有些天生不好学。这也错了!不信您找《 夏山学校 》( Summerhill
) 这本书来看看。英国教育家尼尔( A.S. Neill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把一群孩子放在夏山学校里,给孩子非常大的自由。孩子可以待在教室里上课,也可以出去玩,没人管,没人骂。起初好多顽皮孩子都溜出去了(
不!应该说不是溜,是大摇大摆走出教室 ),但渐渐地,孩子又纷纷回到教室。
  为什么回来?因为他们要学习。因为学习是生物的天性。我在《 世说心语2——刘墉教育秘笈
》里提过,英国的蓝山雀这种鸟,会学习开奶瓶,而且一只教一只。不久前还有生物学家拍到黑猩猩拿着树枝渡河的照片,它们居然用树枝试探水深。据生物学家猜,那黑猩猩可能是跟人类学到的。
 
连山雀、黑猩猩都好学,我们人类当然更会学习。因为学习是生存的要件。要生存,要活得好,就得学。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因为我们有更强的学习力,更懂得超越自己。第2篇〓
  年轻人为什么该吃苦( 一 )
 
这个时代跟上个时代不同,甚至应该说今天跟过去人类经历的千万年都大大不一样了。上一代不能因为自己曾经挨过饿、吃过苦、逃过难,就非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受那样的罪。
 
年轻人为什么该吃苦?相信这是许多年轻朋友常想的一件事。最起码,总有年轻朋友问我这个问题,尤其那些生长在富裕家庭的。他们会说:“我爸我妈教我辛苦读书,说这样将来才能有钱,住漂亮的大房子。可是,我爸我妈只有我这一个孩子,他们又口口声声说将来他们的钱和房子都是我的,这不是够了吗?大不了他们省着点花,多留给我一点,何必逼我去吃苦呢?”
 
我在美国的华人朋友,甚至会为孩子小时候该不该吃苦辩论。有人引述古人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认为孩子应该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另一派则认为过去的食粮不足,生活艰难,比较有可能遭遇这种苦日子。但是今天,资源充足,交通便捷,政府又有效率,甚至世界各国会彼此支持,孩子一辈子也不会挨饿。难道做父母的还非让他们挨饿受冻吗?搞不好,饿出胃病,冻得重感冒呢!
 
我自己也为孩子小时候该不该吃苦,有过一番矛盾。记得当我儿子小时候,有一天我种菜施肥,要他帮忙。他大概嫌做肥料的牛粪臭,伸着两根指头拿东西,唯恐把手弄脏了。我当时火大极了,说:“‘四体不勤,五谷不辨’,长大怎么可能有成?”接着就把牛粪和稀泥和在一块儿,命令儿子把两只手插在里面。
 
可是后来我检讨:自己那样做,是不是错了?今天我要求孩子四体要勤,没错!但是还一定得“辨别五谷”吗?如果他不务农,从事的是工业科技,他不能辨别五谷又如何?只怕“五谷不辨”那句话得改成“计算机不通”。照这么说,反而是我这个对计算机不灵光的人,难有成就了。
 
最后我得出结论,就是,这个时代跟上个时代不同,甚至应该说今天跟过去人类经历的千万年都大大不一样了。上一代不能因为自己曾经挨过饿、吃过苦、逃过难,就非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受那样的罪。
 
只是,不吃那些苦,并不代表年轻人不必吃苦。而应该说,新时代的新人类,要吃新时代的苦。今天要学习的东西比古人多,因为不再只是读圣贤诗书,而是有一辈子读不完的书;今天要面对的挑战也比古人大,因为不再只是科举考试,而是有一辈子考不完的试。
 
提到考试,相信这是学生们最痛恨的。我小时候也一样,当时听说台湾最棒的一所中学,有个学生到了高三,突然宣布拒绝高考他甚至因此得到了个称号——“拒绝联考的小子”,我真是佩服极了。我一向功课很不怎么样,从高二就骂台湾的联考制度。还在校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
总有一天我要站在彩虹上
》,在文章里,我以很狂的语气说:“……我要写诗,我要作画,我要的是什么都不在乎,像你们吗?像XYZ吗?像煎干的灵魂吗?凡我将来不需要的,滚他的蛋!你去眷恋那路旁的小草花吧!在路上你可以装扮得非常漂亮,但是你可别走过在那远处属于我的大玫瑰园哟!那会令你脸红的!”
 
怎么样?够狂吧?文章发表,不但同学骂,连我毕业之后,还有人见到我就骂。问题是,我真拒绝高考了吗?我没有!在高考前的一个半月,我突然发现那是我无法不面对的挑战,于是开始狠狠地K书。大概因为用脑过度,虽然上床睡觉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却没办法睡着,不得不吃安眠药。起初吃四分之一颗,后来吃半颗、四分之三颗、一颗,最后吃到一颗半。安眠药的说明讲,吃了之后不能立刻睡,必须等药效发作再躺下,我就坐在那儿等,只觉渐渐天摇地动,桌子都好像船似的要漂走了。躺上床,更是天旋地转。问题是等一下不旋转了,只有翻身的时候,又是一阵眩晕。眩晕完,又很清醒。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失眠的经历,尤其当第二天要上班、上课,前一夜失眠,真是心慌,而且愈心慌愈睡不着。我那时候,隔一下点亮灯看看,三点了;再隔一阵,再看看,四点了!急得满身大汗,用棉被把头包起来,心想,缺氧就能睡着了,可是还睡不着。我甚至狠狠打自己的头,心想,打晕就睡着了,可是还睡不着。窗外微微亮了,小鸟开始叫,我气得真想飞出去把小鸟都掐死:“你们那么早起来吵什么啊?”这时候,我母亲起来了,发现我还醒着,急了,说:“考什么大学?别考了!别考了!考不上又怎么样?不上大学又怎么样?命重要!不要念了!”
 
她的这番话让我想起大概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她带我去医院看一位病危的老奶奶。老奶奶把我叫到床边,用冰冷的手拉着我说:“刘墉啊!干吗用功啊?人生何必呢?好疼啊!”我不懂老奶奶的意思,才出医院就问我妈:“为什么那老奶奶说不必用功、好疼啊?”当时我妈妈没答,啪!给我一巴掌:“别听她的,回去好好用功!”(
这下子,我懂了,真是好疼啊! )
 
我也记得小时候有一回不好好做功课,我母亲把我的作业本儿抓过去,刷!刷!刷!刷!撕成一堆碎片,一边撕一边骂:“不要念了!不要念了!”
  问题是,我高考前失眠,母亲说的“不要念了”,跟以前我小时候她说的“不要念了”,为什么感觉上有那么大的不同?
  她叫我别念了,我是不是就不念了?连我妈都说我可以不用考了,我还要不要考?为什么年轻人一定要吃苦?第3篇
  年轻人为什么该吃苦(二)
  我是“骆驼”,将成为“狮子”,就算每个人叫我不必努力、不必冲,我也要努力、要拼命!
 
我至今保存着一本书,它是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买的,算来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六年了。封面都掉了,纸不但黄,而且变成咖啡色,一翻就要碎了。但我一直保存着它、带着它,因为它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书,而且由我十三岁,影响到今天。
 
我初中的时候,台北的交通还很不方便,虽然学校离家并不太远,还是得坐两班车才能到。转车的地方是书店街,我也总去逛书店。我没钱,很少看架子上的新书,多半在书店门口翻那些脏了破了或卖不掉的“风渍书”。除了便宜,那些堆成小山似的风渍书还有个好处,就是我可以把手往下伸,用触感找书,如果摸到书边整整齐齐,抽出来很可能还挺新,真是价廉物美,好像摸彩中奖了。
  有一天,我又往底下摸,摸到这本,封面印了个大胡子,书名是《 苏鲁支语录
》,作者是尼采,不知何方神圣。翻开来看里面,好像诗,一句一句读得通,却看不懂。再查价钱,便宜极了!想必没人要。愈没人要我愈好奇,就买了回来。
  虽然这本又叫《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的书写得挺深,但我那时候记忆好,居然背下不少。像尼采说:“人生是污秽的川流,要想容纳这川流,而不失其洁净,人必须成为大海。”又像是“人是一根绳索,架于禽兽与超人之间,下面是无底的深渊,那是危险的过渡,危险的征途,危险的回顾,危险的战栗与停止”。更有意思的是书里说:“你们由爬虫进化到人类,你们里面许多地方还有爬虫。有个时期你们是猿猴,但是今天人模拟任何猿猴还是猿猴。”
 
至于书里对我最有启发的,是尼采说:“人们哪!我教你们精神的三变,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化为狮子,狮子又怎样变成婴儿。”尤其当我高中看了王国维《
人间词话 》里说的“人生三境”之后,对比之下更有了很大的领悟。
 
相信许多人都知道“人生三境”。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学问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然后他引用古人的词句,形容那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阶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阶段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当时想,尼采的“精神三变”和王国维的“人生三境”不是很像吗?第一境,西风一下子把树叶全凋零了,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走上高楼,望向远方的天涯路,不是好像可怜的骆驼,走向一望无垠的沙漠吗?然后我想,人生的什么阶段是骆驼?会不会正是自己的那个年岁,一堆作业、一串考试,好大压力。每天苦读的孩子都是骆驼,都是面对一片萧条,没人帮得上忙,只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可怜虫。
 
还有尼采说的“狮子”,不是人生的第二境吗?想想!狮子多强壮啊!想必那些经过一番辛苦,终于突破万难、闯出一片天下的人,都像狮子。也都像王国维形容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可不是吗?如果我考上大学,就神了,我要搞社团、交女友,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就算不为女朋友“消得人憔悴”,也要为事业拼搏,有一番成就。只有这样,前面的辛苦才不会白费!
 
至于尼采说的“婴儿”阶段,不是王国维讲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吗?当一个人风尘仆仆几十年,渐渐老了,消磨了年轻时的锐气和火气,觉得是非成败转头空,蓦然回首,才发现人生不过如此,道不远人,就在身边。
  我把这“精神三变”和“人生三境”想了又想,还找了《 哲学概论
》之类的书看。知道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进步、努力精进,好比学佛的人希望经过不断轮回,最后成佛。这跟尼采说“人生是污秽的川流,要想容纳这川流,而不失其洁净,人必须成为大海”是一样的道理。
 
进一步想,尼采说“人是一根绳索,架于禽兽与超人之间”,其意思是我们由爬虫进化到猿猴,由猿猴进化到人类,世世代代不断努力,就好像由禽兽的这一侧走向超人的那一侧。这当中只要稍稍放松,天生的弱点和人性的丑陋就会呈现。这跟基督教讲的原罪不是又有些相通吗?
 
正因如此,当我高三接近高考,辛苦得不得了,甚至母亲都不忍,叫我不要拼命了的时候,我没听她的话,坚持拼下去。因为我知道“骆驼”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阶段是人生必须经过的。读书不是为了别人,是为自己。骆驼当然要走向沙漠的下一站,年轻人当然要奔向人生的战场。
 
我那时也想,以前母亲逼我读书,当我不用功,她会打我骂我、撕我本子,为什么我真要高考了,她反而不再要求我,甚至拉着我,叫我撤退?
 
我想通了,因为我小时候,她还年轻,她自己在人生的“狮子”阶段,年轻的爸爸妈妈,多半都是“狮子”,比较会逼孩子。相对的,我考大学的时候,老母已经六十岁,她一天天老去,一天天缩小,看着儿子一天天强壮,眼看要飞了,反而想把孩子抓住。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她成了婴儿,到了蓦然回首、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境界,当然不会再要求我。
 
但我是“骆驼”,将成为“狮子”,就算每个人叫我不必努力、不必冲,我也要努力、要拼命!因为年轻人该吃苦!不是别人叫我吃苦,是我自己应该吃苦,否则,我就枉做年轻人,白来了这个世界!第4篇
  年轻人为什么该吃苦(三)
  正因为年轻,所以我们要把握这冲力,把握这浪漫,多看多学,以不辜负上天赐给我们的青春。
  我二十八岁时,曾有画作,画的是王维的《 送别
》诗意——“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我很喜欢这首诗,在美国大学教书的时候,还特别翻译给学生做教材。
 
但是你知道吗?居然有美国学生的家长,为了这首诗来找我,抗议我教他孩子年纪轻轻就有遁世的想法。我后来想,可不是吗?中国人从小到大,确实念的好多文章诗词,都是消极隐退的,例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单单《
唐诗三百首
》里,就有多少隐退的句子?甚至连孔子都要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好像辞官回家、归隐田园,可以显示文人的高格调。
 
问题是,背这些东西的年轻人不是正应该像骆驼一样忍受辛苦、努力拼搏,或是像狮子一样向前冲刺,开创事业吗?一个人如果年纪轻轻就有消极遁世的想法,遇事退缩,与世无争,对吗?中国历代的年轻人,会不会因为读多了这种作品,使他们的活力、冲力和创造力都受到影响?
 
记得我十几年前,有一次回台湾,在电视上看见记者访问几位名校研究所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没有投入忙碌的职场,反而选择在台湾东部的花莲山上,盖几间简单的房子,种菜,养些牲口,过起隐居的日子。有记者问:“你们念这么多书,不觉得太冤了吗?”其中一个年轻人笑道:“这有什么?你看历史上多少名人,中年辞官隐居?现在又有多少有钱人,想尽办法找山洼水滨盖别墅,认为住在这种地方才是真正的享受。人生苦短,何必绕那么大圈子?我们是早早看破,直接到达他们人生理想的阶段啊!”
 
我不能说他的话有错,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人生观,他们不想如尼采说的“精神三变”,经过“骆驼”、“狮子”,才到达“婴儿”的境界,也不想照王国维说的“人生三境”,由“西风凋碧树”、“衣带渐宽终不悔”,到“蓦然回首”,那是他们的自由、他们的选择。
  我自己也曾经想人生何必争,为什么不平平淡淡过一生?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一个埃及古老的寓言故事,终于找到了答案。
 
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开罗人,一天到晚想发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一夜,他梦见从水里冒出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张嘴吐出一个金币,对开罗人说:“你想发财吗?”
  开罗人急着说:“我当然想发财!”
  “想发财,你就得去伊斯法罕。”
  开罗人大叫:“天哪!伊斯法罕远在波斯啊,路太远,太危险了!”
  “不去,你就发不了财!”说完那人就不见了。
 
千山万水我独行,开罗人千里跋涉,历经了许多艰难险阻,终于风尘仆仆地到了“山巅之城”——伊斯法罕。天哪!伊斯法罕不但穷困,而且正闹土匪,开罗人随身带的一点值钱的东西都被土匪抢走了。当地的警卫总算把土匪赶跑,发现奄奄一息的开罗人。“你好像不是本地人。”警卫队长说。
  “我从开罗来。”
  “什么?开罗?你从那么远、那么有钱的城市,到我们这鸟不生蛋的伊斯法罕来干什么?”
  “因为我梦见神对我启示,到这里来可以找到金银财宝。”
 
警卫队长大笑了起来:“你得了吧!我还常做梦,梦见我在开罗有个房子,后面有七棵无花果树和一个太阳钟,旁边还有个水池,池底下藏了好多金币呢!真是痴人说梦,快滚回你的开罗吧!”
  开罗人衣衫褴褛,一无所有地回到开罗,邻居看他的可怜相,都笑他疯了。但是,回家没几天,他成为开罗最有钱的人。
  因为他在他家的水池底下,挖出成千上万的金币。
 
开罗人有没有白去伊斯法罕这一遭?当然没有!虽然金币就在他自己家里,但是他不去,就不会知道。没有春发、夏荣,怎么会有秋天的丰收?没有那一生的奔波、历练,怎么会得到生命的启示?如果没有警卫队长的一番话,开罗人又如何知道金银财宝居然就在自己的后院?
 
不错!“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一天,我们可能发现人生不过如此,甚至觉得这一生所追逐的不过是虚幻。只是,能悟到虚幻,就是一种实在。你不寻找,怎么找到?你不困惑,如何顿悟?
 
正因为年轻,所以我们要把握这冲力,把握这浪漫,多看多学,以不辜负上天赐给我们的青春。我们要做“骆驼”,超越与生俱来的惰性,忍着不吃、不睡、不懈怠,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也就因为我们到达了目标,所以要做“狮子”,在历史上留下属于我们的脚印,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东西。
 
对了,我儿子最近看了一部电影,正好我也打算去看,就问他好不好看。他说:“难看死了!千万别去!”我说:“好!那么让我去看看到底有多难看。”
  这就是人生。没有人能替代!就算辛苦,也得自己去品尝。第5篇
  超越恋母情结
 
一个人不论多强,里面都藏着一个小孩的心灵,都可能在最紧急和痛苦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喊:“妈啊!”为了让自己超越这与生俱来的恋母情结,我们必须迎向外面的世界,接受挑战。
  人生有许多必须超越的东西,首先要超越的是“与生俱来的恋母情结”。
 
各位乍一看,可能吓一跳,心想这个世界有几个人恋母啊!但是我必须说: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甚至到老,都有着潜在的恋母情结。也可以讲,我们从一出生,就在“躲在妈妈怀里不长大”和“脱离妈妈出去独立”这两者之间挣扎。是啊!妈妈的怀抱多温暖!有安全感、有保护,还有奶可以吸。外面多辛苦啊!要自己闯、自己拼、自己冒险!
  所幸那走向独立的力量大些,使多数的孩子都能脱离父母成家,自己成为父亲、母亲,照顾下一代,人类才能进步,生命才能繁衍。
 
尽管如此,恋母的心理还总是在我们一生中不断浮现。举个例子,很多人早上起不来床,甚至该上班了,还缩在被窝里,不想面对外界。好像一个小娃娃,想躲回妈妈的肚子里。我甚至听学生说过,如果早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多麻烦,一定会躲在妈妈的肚子里,拒绝被生出来。这种想法就有着恋母的成分。
 
还有,就算你在家里没见过,在电影里也可能看过,有些大男人,会偎在老婆的怀里。他是大男人哦!在外面可能雄奇跋扈,但是回到家,却可能要老婆搂着,即使搂那么一下,他也会觉得舒服得多。那时候,太太就担任了某种妈妈的角色。
 
何止人类恋母啊!其他动物也恋母。有位美丽的英国女孩,二十多岁居然跑到非洲的坦桑尼亚森林里,花了好多年的时间研究黑猩猩。她就是著名的生物学家珍古德(
Jane Goodall )。
 
当年珍古德观察许多黑猩猩家族,甚至用拍电影的方式记录它们的生活,从而有了惊人的发现。譬如早先大家认为只有人类会用工具,但是珍古德拍到黑猩猩会找长长的草茎,伸到白蚁的窝里,然后拉出来,吃爬在上面的白蚁。当黑猩猩喝不到洞里的水,会用干草塞进去,泡湿了,再拉出来挤水喝。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珍古德拍一个黑猩猩家庭的纪录片——
 
小黑猩猩诞生了,妈妈好像人类一样天天抱在怀里,呵护、疼爱、哺育。小黑猩猩渐渐长大了,还是寸步不离地拉着妈妈的手,甚至爸爸妈妈坐在树上,小黑猩猩会往中间硬挤,当“电灯泡”。但是有一天妈妈生病了,走到水边喝水,竟然倒在河边死了。小黑猩猩过来找妈妈,妈妈没有反应,只见小黑猩猩拉着妈妈的尸体又跳又叫,后来竟然几天不吃不喝,也倒在珍古德的镜头前面。
 
这画面不是正说中了德国大哲学家尼采讲的,我们由爬虫进化到猿猴,由猿猴进化到人类,但是我们里面仍然有着猿猴吗?在猿猴的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在我们的身上,也能见到猿猴,包括猿猴恋母的表现。
 
不只猿猴,大概多半的动物都会黏着妈妈,小鹿、小马、小象虽然生下就会走,也要追着妈妈。小海獭在水里会贴着妈妈游,小鸡会躲在妈妈的翅膀底下。但是无论它们怎么恋母,它们的妈妈多么疼爱自己的宝宝,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让那些妈妈知道什么时候把孩子推出去独立。我就曾经观察窗外的小鸟,麻雀妈妈带着刚会飞的小麻雀,到我的喂食器吃东西。起先小麻雀都站在树枝上不动,等着妈妈来喂。渐渐地小麻雀长大了,长得跟妈妈差不多一样了,却还是在枝头上拍着翅膀、张着嘴大声叫,要妈妈喂。但是妈妈知道孩子大了,不能再喂,自顾自地到我的喂食器里吃东西。这时候小麻雀会飞到妈妈身边,还要妈妈喂,起初妈妈勉强喂两口,但是再过两天,如果小麻雀还追到妈妈身边,麻雀妈妈会转过头,狠狠啄小麻雀,把孩子赶走。
 
连小鸟都懂得逼孩子独立,人能不懂吗?从父母的角度,不能总把孩子当小娃娃待,你要让他做主,让他独立,让他负责任,放他走出去。从孩子的角度,就算你的爸爸妈妈宠你,亦步亦趋地带你长大,甚至永远把你当小孩子,什么事都要帮你做主,似乎不希望你长大,你也应该知道:人必须独立!
 
各位年轻朋友,你们先别读到这儿就转头对父母说:“看吧!刘老师说我们可以自己做主。”当你这样说的时候,要先想想,你是不是真独立了,还是只独立了一部分。
 
很简单!你早上起得来床吗?你会不会前一天晚上拨闹钟,一边上,一边自己对自己说,我不必妈妈叫,闹钟响,我自己会起来,但是才过了几个钟头,闹钟响了,你却把闹钟按下去,继续睡。甚至爸爸妈妈来叫你,你还要哼哼唧唧地蒙着头,不高兴。再不然,你就算起来了,却坐在那儿发愣,或是有“起床气”,好像全家都欠你的。你想想,独立的人能这样吗?如果你出去打仗,半夜枪响,敌人打进来了,还由得你发愣、赖床吗?
  记得二十多年前有个美国电影《 收播新闻
》,里面演一个电视台的强人女导播。出去报道内战的新闻,子弹嗖嗖地在耳边飞,连摄影记者都蹲在地上,她却一点也不怕地站着。但是电影里有个画面,是她早上出门前,突然坐下来,蒙着脸哭!只是一下,接着把眼泪擦干,提起皮包,昂头挺胸地冲出去。可以说,这位女导播在前一刻表现的是恋母的退缩,后一刻表现的是独立和勇往直前。每个人可能一生都在这两者间拔河。
 
一个人不论多强,里面都藏着一个小孩的心灵,都可能在最紧急和痛苦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喊:“妈啊!”为了让自己超越这与生俱来的恋母情结,我们必须迎向外面的世界,接受挑战。为了让孩子超越恋母情结,父母要常常把孩子推出去,让他们长大。
  尼采说得好——“不是牧者,就是羊群。”我要说:“不是男人,就是男孩。”第6篇
  超越空间的藩篱( 一 )
 
请看看你自己和你四周的人,是不是也可能半辈子、一辈子,都没离开过你那个城市。甚至你小时候住在东区,到大了、到老了,四周全建起高楼,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你还是留在东区。
 
相信大家都看过非洲野生动物的影片,狮子在烈日当空的时候睡大觉,到了下午,可能肚子饿,也凉快一点了,才出动狩猎,放低姿势,一步步悄悄地穿过草丛……这时候镜头拉开,只见草原里成千上万的斑马正在低头吃草,发现狮子,斑马开始奔逃,真是万马奔腾,烟尘飞扬。狮子对准其中一个目标追,电影的镜头往前推,就见两个飞快的身影。狮子终于追上了,镜头换成大特写,血淋淋的画面,狮子吃完,土狼吃,土狼吃完兀鹰吃,最后剩下一堆枯骨。这时候镜头重新拉开,成为大远景,只见草原中成千上万的斑马,在和煦的夕阳和习习的晚风中,又安详地低着头吃草了。
  这时候你会不会想,那些斑马们明明知道有狮子,明天还会来猎杀,它们为什么不躲到别的地方呢?
 
可是从斑马的角度,它们会不会想:“对!明天狮子还会来吃我们,但是它可能从东边来,而我在西边。就算它来西边,我跑得比较快。就算我跑不快,还有生病的、年老的,跑得比我慢。我总不会那么倒霉吧!”所以斑马还是留在那儿,苟且偷生。
 
人类不也差不多吗?想想爱斯基摩人,他们为什么世世代代留在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他们可以往南走啊!就算一天走不到,一个月走不到,一年两年三年,总会走到比较温暖的地方。没错!许多人走了,甚至迁移到中美、南美,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世世代代留了下来?
 
你要笑他们笨吗?请看看你自己和你四周的人,是不是也可能半辈子、一辈子,都没离开过你那个城市。甚至你小时候住在东区,到大了、到老了,四周全建起高楼,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你还是留在东区。
  为什么?因为习惯了,因为恋旧,因为一动不如一静,因为懒得跑。如此说来,你跟爱斯基摩人或那些斑马又有多大的不同呢?
  我在少年时读过一首诗,题目是《 边界酒店
》。内容都忘了,只记得其中一句——“跨一步便成乡愁”。我常想那边界酒店,如果正好盖在边界线,可能有张桌子,半边在这个国家,半边在那个国家。于是我由这张椅子,移到对面那张椅子,就出了国,就有了乡愁!只是,我也想,可能很多人一辈子就连那么一步都跨不出去。
 
美国人早在探索火星,中国人也计划登月了。可能好多人想,地球多好啊!还有不少空地,何必往别的星球探索?但是地球、月亮和火星,与浩瀚的宇宙比起来,说不定也像那个边界酒店,只是小小一步。如同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说的“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是因为科学家有远见,才能早早往外探索,为人类的未来跨出一般人难以了解的一步又一步,也为我们的子子孙孙找到更宽广的天地。
 
我有位同学,大学毕业之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只好为货运公司押车,每天清晨从台湾北部的基隆港跟着大货车一路开到最南端的高雄。有一天早晨,他关上车门,发现一只苍蝇在里面。他心想:好!我不放你出去,也不把你打死,我就把你关到高雄。只见那只大苍蝇一路撞来撞去,撞晕了,停住休息,再飞、再撞。当我这位同学到达高雄,把车门打开,苍蝇终于飞了出去。
 
你相信吗?那只苍蝇居然给我同学很大的启示。他对我说:“你想想,那苍蝇有什么本事早上在基隆,傍晚就到了高雄。不是因为它能力强、会飞,而是因为上对了车。”接着我这同学就猛K英文、西班牙文,去了中南美,没几年,衣锦还乡,成为很大的国际贸易商。
 
再说个故事,我三小姨子的丈夫,也就是我的“连襟”,是荷兰人,曾经做外商银行驻北京的首席代表。有一天我开他玩笑,说:“你们荷兰可真小啊!跟中国的台湾岛差不多吧!还抢了不少海里的土地,幸亏有堤防,不然地球暖化,早淹掉一大半了。”你猜他怎么答?他一笑说:“荷兰一点也不小,大西洋是我们的前院,整个欧洲是我们的后院,我们多少年前就到过台湾,比你家早太多了。”后来我才了解,他们荷兰人从小就被教育,以世界为自己未来发展的地方。
  美国人何尝不如此呢?我在《 肯定自己
》这本书里提过,我儿子小学时候,有一天回来愁眉苦脸,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学校考试平常他都会答,那天却不会。我拿过题目看,果然出得奇怪,譬如问:“如果非洲码头大罢工、加拿大森林失火,会对你们有什么影响?”我也不会答,只好去问学校老师。老师说那是纽约政府交下来的题目,很有弹性,譬如孩子可以答:“我们就会缺巧克力糖和包装纸的原料了。”我问老师何必考这些东西。老师说:“因为我们要从小教育孩子,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事情,都跟我们有关系,我们要孩子在未来做个‘世界人’。”
 
今天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愈来愈大,也受到世界很大的影响,我们能不做‘世界人’吗?我们能不超越空间的藩篱吗?我们恋土恋旧是对的,但不能故步自封,而该航向海洋、穿过大漠、越过高山、飞向太空,以寰宇做我们的舞台啊!第7篇
  超越空间的藩篱( 二 )
  我们都是人,可能环境不一样,遭遇有差异,但是人权与尊严是平等的。
  上一篇说到我们要超越空间的藩篱,那指的是有形的空间,这一篇则要谈谈怎么超越无形的空间。
 
二十多年前,发生了一个让我一生难忘的故事。有一天,我到一个所谓的高级白人小区找朋友,回程坐公共汽车,已经有不少人在等车,都是白人,只有我这一个黄种人和另外一对黑人母女。那黑妈妈很胖,穿着管家的蓝色条纹制服,小女孩大概只有三四岁,绑着两条小辫子,很可爱。车子来了,白人先上,接着小女孩因为不用买票,啪啪啪啪地跑上车,坐在第一排的空位等妈妈。我最后,那黑妈妈太胖,动作很慢,我只好跟在后面等。但是当那黑人妈妈扔下硬币,才往车里走,就被白人司机叫住了:“钱不够!回来!”黑妈妈怔了一下,转身,从投币机透明的小窗数里面的硬币。“没错啊!”她说。司机又看了看,手一挥:“好!你走吧!”黑妈妈转身走向小女孩。小女孩好高兴地往旁边移,笑嘻嘻地拍椅子,要妈妈坐她旁边。黑妈妈走过去了,但是没有坐,突然伸手,狠狠给女儿一记耳光,大吼:“谁让你坐在前面了?忘了你是黑人吗?滚!滚到后面去!”顿时,车上的空气凝固了,那一记耳光好像打在每个白人的脸上。
 
美国虽然是个号称民主人权的国家。但是在二三十年前,黑人还是很没地位的。刚才我提到的那位黑人为什么穿管家的制服?因为在高级白人小区,如果你用黑人管家,没规定他穿制服,白人邻居可能向你抗议,说会让人误以为小区里搬进了黑人,造成房价下跌。
 
这种族歧视,就是一道无形的藩篱、一堵看不见的高墙,它不在外面,而在人们的心里。记得我太太以前当美国大学入学部主任的时候,有一天回来说,她看见一个黑人孩子的申请书,很受震撼。那孩子说,他小时候不知道有黑白的差异,觉得自己的黑皮肤很漂亮,但是渐渐长大,进了小学,觉得连白人老师都有种族歧视,开始恨自己的肤色,回家在水龙头底下,用刷子不断刷自己的皮肤,刷到流血。
  我也记得在电影《 汤姆流浪记
》里的一个画面。黑白两个孩子一起出去玩,黑人小孩受伤了,流出鲜血,白人小孩吓一跳,说:“你的血也是红的呀!”
 
你能怪白人小孩吗?我听一位美国小学老师说得好,当你发现白人孩子歧视有色人种的时候,要我们向孩子家长告状,坦白说是没用的,因为孩子天生不会歧视,而是受家庭的影响。
 
可不是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杀害了近六百万犹太人,德国人甚至研究出一套理论,以测量骨骼轮廓来辨别谁是优秀的雅利安人,谁又是劣等民族犹太人。那时候德国孩子欺侮犹太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灵觉得有错吗?他们的心里早有了一堵墙,是大人为他们建筑的。不但挡了墙外的人,也挡了墙里的他们自己。
  各位或许会说,这些都是外国的事,而且都成为历史了,问题是,我们心里的那堵墙真的消失了吗?
 
记得我有位朋友,在台北近郊某高尔夫球场的旁边订了一栋房子,很得意地对我说那是他的梦中之屋。但是隔一年,我问他什么时候乔迁,他却叹口气说:“甭提了!我早把房子脱手了。你知道我有多倒霉吗?政府在我那大楼的旁边,征收了一块地,盖普通廉价住宅,一样高的楼,居然只有我那栋价钱的三分之一。真正的问题是,将来我的孩子跟那些普通廉价住宅没水平的孩子一起玩,被带坏了怎么办?”
 
我还记得有一回跟朋友去爬山,下了火车,找不到公交车,只好跟另外两个当地人共乘一辆面包车上去。那对夫妻是做鞋子的,我一路问了不少他们工作的情况。下车之后,我的朋友直怪我,为什么跟不上路的人聊天,不觉得有损自己的身份吗?我当时一惊,心想,他这么说,反而有损他的身份。连孔子都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连圣人都不耻下问,为什么在这二十一世纪,他还有那样狭隘的想法?
 
各位朋友,请不要觉得匪夷所思。请大家自己想想,你会不会仍然有门户之见,你看到穿着土的、谈吐俗的、财力差的、学历低的,会不会潜在地有歧视心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人的出身、肤色,不是自己选择的,而且,每个人都在生活,当你读书的时候,他并没闲着,他可能在工作,而且在工作中学到你不会的东西。古人不是早说了“行行出状元”、“英雄不怕出身低”,那是什么意思?就是平等的观念啊!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可能有一道藩篱,不仅所谓上层社会的有,下层社会的也有。记得我二十年前刚到美国的时候,有一天独自去吃饭。走进餐厅,里面一片全是黑人。他们看见我,都笑了起来,好像认为我会被吓跑。我当时是有些惊讶,但是接着走到吧台边坐了下来,点了个汉堡包。才一下子,东西就送上来,还堆了小山一样高的薯条,我请他们拿掉一些薯条,因为吃不了。大家又笑了起来,有人喊:“不吃倒掉就好了!”我转头说:“哎!何必浪费呢!这世界上还有人挨饿。”接着就有人送上啤酒,请我喝,而且当我离开那家餐馆,一屋子黑人一齐大叫:“嗨!哥儿们!欢迎你再来。”由那些黑人的表现可以知道,他们起先也在心里有一道墙,把我挡在外面。自傲的人可能筑一道墙,自卑的人也可能筑一道墙。
 
我最欣赏东晋陶渊明叫家人善待仆人的一句话——“彼亦人子也!可善视之。”每当我们要歧视别人的孩子的时候,要想想那也是别人宝贝的孩子,如果自己的孩子被人歧视,我会多伤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当我们看到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也应该想:“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我们都是人,可能环境不一样,遭遇有差异,但是人权与尊严是平等的。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