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红楼新境(精装本) 红学大家周汝昌关于《红楼梦》最新力作 看透大观园内的文化境界

書城自編碼: 186288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周汝昌
國際書號(ISBN): 9787500087595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86/168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53.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变态心理揭秘
《 变态心理揭秘 》

售價:HK$ 59.8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非洲三万里(2024版) 》

售價:HK$ 81.6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售價:HK$ 69.6
减压七处方
《 减压七处方 》

售價:HK$ 67.2
成为作家
《 成为作家 》

售價:HK$ 57.6
工作文化史 古代卷
《 工作文化史 古代卷 》

售價:HK$ 81.6
像亚马逊一样思考
《 像亚马逊一样思考 》

售價:HK$ 94.8
中国震撼
《 中国震撼 》

售價:HK$ 86.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6.9
《 献芹集—红楼梦赏析丛话 》
+

HK$ 82.6
《 寿芹心稿 》
+

HK$ 112.1
《 周汝昌梦解红楼 》
+

HK$ 85.6
《 大家小书·红楼小讲 》
編輯推薦:
红学泰斗周汝昌之绝唱。自1953年出版近代红学研究奠基之作《红楼梦新证》,六十余年间,先生研《红》孜孜不倦,2012年出版《红楼新境》竟成绝响。

周汝昌六十余载研《红》心得集萃。他对《红楼梦》倾注毕生心血,虽目盲耳聩,但出口成章,思随言达,义理有据,情意厚实,《红楼新境》即为其口述而成。
周汝昌人生最后时光仍在倾心“听读”的书。弥留之际,先生对儿子开玩笑说:“念念我的大作吧!”
內容簡介:
《红楼新境》是已故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的最后一本著作。本书是一部读《红》随笔集,收录《说“金陵十二钗”》等五十二篇文章,归入红楼关键词、谁怜咏絮才、荣辱话曹家、源流证大观四个栏目。这些文章均是作者最近两三年的口述新作,文字既平和,又婉转如诗,读来仿佛聆听一位有着六十余年研《红》经历,对《红楼梦》一往情深的耄耋老人娓娓而谈。
關於作者:
周汝昌,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本字禹言,号射鱼、敏庵、命新,后改字玉言,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1918年4月生于天津咸水沽镇,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他是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是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出版有四十余部学术著作,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红学研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近代红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目錄
引言
红楼关键词
 说“沁芳”
 说“芳”
 说“群芳”
 说“芭蕉冉冉”
 说“金陵十二钗”
 说“钗”
 说“冤”
 说“茶”
 说“红楼”
 说“名士与英雄”
 说“增删五次”
 说“家的”
 说“通灵”
 说“甄英莲”
 说“炭篓子”
 说“奇”、“畸”
 说“牙牌令”
 说“三”
 说“大观园”
 说“风月”
 说“风尘”
 二说“大观园”
 说“旖旎”
 说“三春”
 说“看官”
 说“大旨谈情”
 说“梦幻”
 说“绛洞”
 说“情榜”
 说“离合悲欢”
 说“美与艳”
 说“真传正传”
 说“荒唐言”
谁怜咏絮才
 《葬花吟》
 《秋窗风雨夕》
 《桃花行》
荣辱话曹家
 红楼奥秘却分明
 雪芹家不讳曹操后代
 真假难辨的康熙传位遗诏
 《红楼梦》与赵文化
 通灵宝玉与蔺相如
 曹雪芹笔下的“仁”
 元春生日春秋笔
 谁知脂砚是湘云
 《葬花吟》最早的读者
 石·玉·人·芹
源流证大观
 重新认识恭王府
 三小王与芹哥儿
 天香庭院与西府
 所谓的“大观园”
 惓惓不尽
后记
缀语
內容試閱
曹雪芹原书题名甚多,最初是《风月宝鉴》,然后有《红楼梦》,次后有《情僧录》,再后有《金陵十二钗》,最后这才定名为《石头记》。这些情况已是人所尽知,提它作甚?请听我讲一讲其中的道理,因为它不是可以知也可以不知的闲文琐事。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后,续书者、仿作者、评论者、题咏者、绘图者……不计其数,但真正懂得了曹雪芹为书题名的用意何在者,却寥寥无几。在我看来有三家却值得一提,一是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二是刘铁云的《老残游记》;三是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我为何单单表出他们三家?盖文康和刘铁云首先读懂了曹雪芹的《金陵十二钗》的下面还隐藏着一个“传”字。这个“传”字,文康用上了——在我感觉起来,简直就像他在为曹雪芹曲曲折折地补上了这个要紧的字眼。到了韩邦庆,那就更明白了,“海上”相当于“金陵”,都是先点出地名,然后“花”又相当于“钗”,还嫌不完足,特意又添上了“列传”二字。从创作心理上来看,他们已经完全懂得了曹雪芹的书名,若是题名更完全的话,就应该是《金陵十二钗列传》。
我这样推断有什么意义吗?实话实说,意义太大了,读《红楼梦》的人不可不于此留意用心,这有助于你对曹雪芹之书的理解认识。
这个“传”字虽然没有在《金陵十二钗》中出现,但是曹雪芹与脂砚斋却已用在书里面了。请看,第一回空空道人与石头对话,石头笑答道:“……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摄迹,不敢少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也。”脂砚斋在第六回里就几次用了这个“传”字,即在回前点明“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当刘姥姥和她女婿王狗儿说“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时,又指出“四字便抵一篇世家传”;在写到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端端正正坐在那儿时,则又点出“一段阿凤房室起居器皿家常正传”。这些例子充分说明文康补上一个“传”,韩邦庆补上一个“列传”,都是深得曹雪芹之本心的,因为他们二人撰作小说,皆是由于读了曹雪芹之书,深受其影响而生发出来的。至于《老残游记》的“记”呢,那是不言而自明的事,“老残之记”就相当于“石头之记”。
那么,这个“传”字又是从何而起的呢?这就要说一下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史书都是以“传”为之本体的。让我们看看从古至今的史书都是怎样命名的。如所谓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书名中有“记”,有“书”,有“志”。以后,又有“书”和“史”,如《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等,而宋代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又采用了一个新字叫做“鉴”。好了,曹雪芹之书稿最早名《风月宝鉴》者是从司马光而来的,并非信笔随意胡乱拉上一个字的事情。如果你再从我们中华小说史的传统来看,那就更加清楚了然了。《汉书?艺文志》的史部中著录了“小说家”这一条目,其时已有九百余条,而以鱼初为代表。鱼初是汉武帝时的使者,号称黄车使者,故后世把“黄车”用为小说家的典故。让我们再来看看太史公所创著的伟大作品《史记》,内容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及天文地理种种的“书”。所以,《史记》有别于编年体的史书,而建立了崭新的“纪传体”。不必多说了,请你看看我们中华传统小说如《东周列国志》,如《三国志演义》,如《水浒传》,如《西游记》,所用字眼有哪一个是脱离了史书的名目呢?这样你对雪芹著书的宗旨本意是一部“鉴”,一部“传”(上文说过本来应是《金陵十二钗列传》),最后仍然把它定名归结为一部“记”,仍然是回到太史公那里去了,你看这有多么重要?能够不深思而玩味一番吗?
上文已然说过了,真正看懂了《红楼梦》原书的重要小说家都已了然于胸,所以文康用《儿女英雄传》这个“传”为书名,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也是如此,至于《老残游记》的这个“记”字,也没有脱离中华史书的古老根源。因此,曹雪芹自题其书的一首绝句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寄去作神传”(注:周校本文字)。这个“传”字是动词的意味,若作名词之时,它就改读为“撰”了。这就表明他作《红楼梦》,外貌是一部小说而内容本质就是“史”的一种变形和改装。其实,这么清楚和明白的事情本来不必多费言辞,只因事到如今已然有很多人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统都感到陌生了,在此略表几句,或许不为多余吧。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芹书的几个异名已略加解说,却单单忘记了那个《红楼梦》的“梦”又从何而来?它与史书又有何关涉?若无解说岂非一大“漏洞”?好,如今就把这一“漏洞”补上几句。原来,所谓《红楼梦》者,只是第五回宝玉在幻境中所听到的一组曲子的题名罢了,后来才把它引申而借用为整部书的一个别名了。由于旧日的文人喜雅而厌俗,他们总觉得《红楼梦》三字要比《石头记》雅致美好得多,再加上高鹗之流续了后四十回书,就干脆抛掉了《石头记》的原名,正式采用了《红楼梦》一名,从此遂沿用至今而未能严辨。至于有人可能会继续追问,那个“梦”又从何处而来呢?这也不难回答。一是这套曲子本来就是“梦”中的情节故事;二是雪芹作书时大量采用了明代的诸多著名剧本作品的故事、典故,他又非常喜爱佩服汤显祖的四大剧作,世人称为“临川四梦”者是也,所以他的《红楼梦》曲就运用了汤先生的那个引人入胜而又真假难辨的“梦”字。一句话,在《红楼梦》的一切问题上,都饱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丰富而美好的质素和精髓,不认识这一点,那读《红楼梦》也读不出多少滋味和境界了。
诗曰:
潦倒无成愧奈何,待传闺友莫蹉跎。
追踪摄迹真为本,一把辛酸泪最多。
己丑年五月初六
2009-05-29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