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鲜虞中山国史

書城自編碼: 174322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何艳杰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300485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26/392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41.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先跳了再说: 仓本聪的工作与生活哲学
《 先跳了再说: 仓本聪的工作与生活哲学 》

售價:HK$ 67.2
抗焦虑饮食(赠实践手册)
《 抗焦虑饮食(赠实践手册) 》

售價:HK$ 106.8
生活不是掷骰子:理性决策的贝叶斯思维
《 生活不是掷骰子:理性决策的贝叶斯思维 》

售價:HK$ 82.8
万有引力书系·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
《 万有引力书系·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 》

售價:HK$ 141.6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

售價:HK$ 93.6
PyTorch语音识别实战
《 PyTorch语音识别实战 》

售價:HK$ 82.8
多卖三倍
《 多卖三倍 》

售價:HK$ 54.0
哲学思维: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 哲学思维: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

售價:HK$ 82.8

 

內容簡介:
本书依据文献和大量考古材料,在考证、辨析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就有关中山的族属与族姓、鲜虞中山国的发展简史、中山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以及文化等课题进行了论述。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白狄鲜虞族所建立的中山国概况的著作,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文明的形成、春秋战国史以及河北地方史的研究均具有参考价值。
目錄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中山族属与族姓
第一节 鲜虞中山族属考辨
第二节 鲜虞中山族姓考辨
第二章 鲜虞中山国史述略
第一节 鲜虞中山始兴
第二节 中山桓公时期
第三节 战国中山国的发展历史
第四节 战国中山国的衰亡
第三章 中山国政治制度
第一节 中山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中山国中央集权的行政制度
第三节 中山国职官管理制度
第四节 中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四章 中山国的经济
第一节 中山国的人口
第二节 中山国农业的发展
第三节 中山国的手工业
第四节 中山国的商业
第五章 中山国的军事
第一节 中山国的军事领导体制
第二节 中山国的兵种、编制与兵役制度
第三节 中山国的国防制度
第四节 中山国的武库制度
第六章 中山国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中山的衣食住行
第二节 中山婚姻与家庭礼俗
第三节 中山丧葬礼俗
第四节 中山其他社会风尚
第七章 中山的文化
第一节 中山的语言文字
第二节 中山的宗教信仰
第三节 中山的思想和文学
第四节 中山的科学技术和艺术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绪论
中山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千乘之国,其历史本如飞鸿踏雪,遗迹
甚少。唯其如此,中山国史一直云封雾绕,不露真迹,颇具神秘性。20世纪
70年代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了众多极具特色的精美器物,引起了中外学术
界的普遍关注,也唤醒了学术界对尘封两千多年的中山国史研究的浓厚兴趣。
经过学者的不懈研究,中山国在战国时期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山国史研究的重
要意义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目前,有关中山国史的研究中尚存在诸多歧义之
处,对中山国史的系统研究尚未深入展开,这无疑是战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
要缺环。因此,探讨沉寂多年的中山国历史文化特色,揭开尘封已久的中山
文化的神秘面纱,无疑是一项填补空白的很有意义的工作。这部《鲜虞中山
国史》,即是我们对中山国历史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初步尝试。
一、鲜虞中山国史研究的范畴
以春秋战国时期的鲜虞中山国史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跨度从春秋末期
公元前507年中山始见于史乘,至战国时期公元前296年中山国灭亡。
本书研究的内容,包括中山国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举凡中山国的族属
与族姓、中山国的兴衰治乱的轨迹及原因、中山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概
况、军事国防制度、社会生活习俗以及思想文化等,皆在本书涉及的范围内。
以上史实的叙述,自然主要属于战国史的内容。但因为研究之时需要涉及中
山族属鲜虞的问题,而鲜虞之名于西周末年,公元前774年首见于《国语·
郑语》。因此,史料的采用主要是有关战国中山国史的内容,但有些问题如中
山的族属、社会习俗等方面显示出较强的民族和地域特点,也必须涉及春秋
时期白狄鲜虞的史料,甚至商代时期该地区的史料。战国时期,中山先后为
魏、赵两国兼并,因此中山之地的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研究也必然会涉及赵、
魏等国的相关史料,乃至及于秦汉之时中山之地的史料记载。
本书研究的地域范围,主要在河北中西部,并涉及冀北地区和太行山以
西的山西、陕西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疆域屡有变迁。考中山国最
强盛之阶段,当在战国时期中山与五国并称王,与齐共伐燕,并掠夺大量新
地之时期。此时,中山之疆域,大致南达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北抵鸱之
塞,西起井陉关,东到苦陉邑以东,包括太行山以东今保定、石家庄市所辖
县区大部和衡水市所辖县区西部。本书研究的重点,即主要在于上述地域之
内。但是,由于创建中山国的鲜虞族原是北方戎狄之族,春秋时期其族类分
散在今山西以至陕西省境内者甚众。而且中山灭亡后,赵曾迁其王于陕西肤
施,因此,山西、陕西之地必然也存在一些中山遗民,残存中山之地的风俗,
所以对于这些中山国史相关地区的人文地理状况也会有所涉及,以求更为准
确地勾画出中山文化风俗的来源、发展和灭亡的生态与人文环境,反映中山
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对于中山国史研究的时间和空间范畴的把握,涉及对中山文化与中山国
的历史文化这两个既相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的认识。从时间上讲,中山文
化不仅包括战国时期中山建国至赵灭中山之时该地的文化,还应包括建国之
前中山之地居民所创建的文化,甚至中山国亡于赵国后,中山之地的遗风遗
俗也可以包含在内。而从空间上讲,中山国历史涉及的地域又不仅限于人们
通常认识到的中山文化的分布区域。
有关中山国史资料的搜集,我们也基本上按照上述原则进行。中山国史
研究的相关资料,包括文献记载、考古资料和古文字资料三类。关于中山国
的文献记载非常有限。鲜虞中山自定公四年(公元前507年)首现于《左
传》,至公元前296年赵破中山,翌年中山亡,共历时210余年,中间尚有魏
氏中山的近30年。其时正当春秋战国大变革之时,诸子百家各倡其说,各取
所需,因此史料记载颇为混乱。中山国作为一戎狄所建千乘小国,偏处太行
一隅,其史料也不为人所重视,所以文献中的相关史料不多,历史上的相关
研究也相当薄弱。从《汉书》以前的重要典籍记述看,除刘向编订的《战国
策》中单列有“中山策”九章,还有赵国史料中稍见与中山有关者外,其余
诸如《春秋左传》、《吕氏春秋》、《韩非子》、《竹书纪年》、《世本》、《韩诗
外传》、《说苑》、西汉贾谊《新书·退让篇》等,或稍见语及,或一带而过,
即使与《史记》诸世家中涉及中山国史实的3000多字相加,充其量总字数也
不过万余字,且其中尚包括诸多重复记载、辗转相引的内容。西晋张曜曾著
《中山记》(见《后汉书·光武纪》唐李贤《注》引)。此书对先秦西汉各家
有关中山国史实的记述,作了详尽的整理和考订,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记述中
山国历史的专著。可惜此书成书不久便因战乱散佚,后人只能通过郦道元的
《水经注》中有关对中山地名的考证,略窥一二。《太平寰宇记》、《资治通
鉴》等书中沿袭了前人有关中山国史的旧说,并无新的资料记载。
中山国的考古资料和古文字资料比较丰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北
省的文物部门相继有了重大的发现,如河北平山中山王陵的发掘,中山国都
灵寿城址及其附近墓葬群的发掘,石家庄市市庄村居住遗址的发掘,以及河
北境内许多非常有特色的战国墓葬和居住遗址的发掘,都为鲜虞中山国的历
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考古研究资料。两本最重要的考古发掘报告是《
墓——战国中山国国王之墓》(上、下)①、《战国中山国灵寿城:1975~1993
年考古发掘报告》②,其他一些零星分散的考古简报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山
王墓及灵寿城址附近出土器物上众多的铭文,更为战国中山国的研究提供了
宝贵的古文字资料。1979年著名的中山三器铭文出土后,众多史家各抒己见,
发表了众多研究性论文,其中张守中《中山王器文字编》③一书中收录了出
土的鼎、壶、杂器文字2450余个,其中,以往字辞书未见著录的字形计有
149个,为研究中山国的文字、历史等提供了绝好的第一手资料。何琳仪
《战国文字通论(订补)》④一书的第三章第四节,简略地分类介绍了中山国
的铜器文字、兵器文字、货币文字、石器文字、陶器文字、木器文字和漆器
文字。台湾学者林宏明《战国中山国文字研究》⑤一书也对中山文字进行了
大量比较性研究。青年学者王颖《战国中山国文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
论文,2005年)一文考察了目前所见的全部中山国文字的构形特点、书体风
格之后,界定中山国文字应为一个独立的文字体系。
所有这些文献记载和文物资料,都属于我们的研究范畴,也是我们借以
考察中山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二、研究意义
近年来历史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地方史研究的深入
开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相关领域中国古代的断代史或专门史的研究。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战国时期,国家大小以统治地域和军队数量而定,
分为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而就历史和文化特色来说,大国恢宏含蓄,
兼容并包,小国别具一格,异彩纷呈。许多小国的历史文化特色亦具有相当
的研究价值,与诸大国相比,毫不逊色,在某些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中山国史研究可弥补战国史研究的不足,促进中国古史研究
首先,一部战国史的研究就离不开对中山国史的深入剖析。刘向将中山
国列入《战国策》十二策中,这意味着中山国史是战国史研究中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中山国虽为战国一千乘小国,但能崛起于战国诸雄之中,屡亡屡兴,
历久不衰,其历史必应有独特之处。
春秋伊始,《国语·郑语》中所记载的鲜虞还只是位于周王朝北部的诸戎
狄部族之一。至春秋中后期,势力曾强大一时的诸戎狄部族因受到严重打击
而四分五裂,作为白狄别种的鲜虞遂代之而崛起,成为春秋后期势力强大的
戎狄之国。但在当时中原群雄逐鹿的历史舞台上,鲜虞依然是一个经济、文
化都很落后的戎狄小国。在晋国的兼并挤压下,鲜虞于春秋末年建国号为中
山,仿效中原之制,建立了以鲜虞贵族为首,兼并统治鲜虞族和其他戎狄民
族,以及统治地域内华夏之人的多民族国家。中山经过百余年的不断发展融
合,特别是经历了近30年的魏氏中山统治阶段之后,政治、经济有了突飞猛
进的发展,华夏化程度日益加深。至战国中期,中山国势渐强,其修建长城,
周旋于诸华夏国家之间,参加五国相王的会盟,与其他中原国家并称王,成
为当时唯一能与中原诸夏相抗礼的戎狄族国家。春秋战国时期,戎狄小国称
王者并不鲜见,如西戎之中的义渠、大荔,筑城数十,皆自称王。唯中山之
称王非自誉,而是得到了诸夏的承认。中山国从一个戎狄小国,历经坎坷,
最终跻身于战国列强之间,如此复杂的建国历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神秘性,
其真实面目迄今尚未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大有可以探究者。
其次,中山国史作为河北地方史,对其研究可促进燕赵地区文化的研究。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代存在于今河北省石家庄一带的一个重要诸侯国,中山
国史研究是河北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国的历史文化特色是燕
赵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为燕赵文化的特点追根溯源。郭嵩焘在《鲜
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原序中指出:“战国所以盛衰,中山若隐为之枢辖。”
中山国在战国的历史舞台上,附魏而魏强,入赵则赵盛,中山之存亡为燕赵
之利病,宛如举足轻重的小砝码,本身重量虽轻,却能起到左右局势的重要
作用。因此,对中山国的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充分研究,兼顾中山与周
边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发展进行比较,进而揭示战
国时期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显然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中山国史诸方面的研
究对战国时期燕赵等国相关方面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补充及促进意义。
战国时期“战”字当头,各国军事制度成为学者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中山国以一戎狄所建千乘小国,却拥有异乎寻常的强大军事力量,可以与燕
赵两大万乘之国交战,并取得胜利。中山国本身的屡亡屡兴史,也反映了中
山国军事制度必然有其特殊的顽强性。
中山国的经济,在以农业立国的战国诸雄中别具特色。中山国处于农耕
和畜牧两大经济圈之间,其经济重心有一个逐渐转化的过程。春秋至战国早
期以畜牧狩猎经济为主,战国中后期则开始向农耕经济转化。中山国出土的
种种精美文物反映出中山发达的手工业。城市的繁荣、大量货币的出土以及
“仰机利而食”的社会风俗,则是其商业繁荣的充分表现。
(二)中山国史的研究有助于民族融合过程的研究
自1979年中山国遗址出土文物面世以来,诸多学者对中山国的器物、文
字做了考释,并结合有关中山国的文献记载,对中山国的族属、兴衰史、政
治、经济、疆域、货币及文化诸方面展开探讨。迄今为止,文献和考古资料
中都显示中山国具有许多独特的生活习俗及文化特点,有关学者对此也深有
感触,如著名学者李学勤指出,中山虽然已经高度华夏化,与中原文化有着
许多共性,但仍然保存着白狄特有的文化因素,这说明其仍与其他北方民族
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我们研究中山的文化和历史,不可不注意这一点。①
中山国是北方民族白狄别种鲜虞族所建,其民族传统必然带有许多北方
民族特点。因此,对中山国史的研究会推动对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民族的研究。
春秋战国时期,戎狄民族曾强大一时,星罗棋布于各地。但由于文献记载的
缺失,戎狄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变迁多不为人知。近年来,在河北北部、
北京附近地区和辽宁、内蒙古地区不断发现两周时期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大
型墓群,与中原墓葬有明显差异。但迄今考古学界和史学界对所发现的墓群
的族属问题尚在不断的争论,这就是由于文献中对戎狄民族文化的记载缺略
造成的。中山国的华夏化程度较深,有幸成为唯一见于《战国策》,且文献记
载较多的戎狄族所建的国家,近年来不断出土的极具中山民族特色的墓葬、
遗址、文物及其铭文,更使对中山国鲜虞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成为可能。中
山国有着扑朔迷离的兴亡史,中山国地处农耕和畜牧两大经济圈之间,前期
畜牧民族习俗较浓厚,中后期则开始与农耕民族习俗转化融合。中山国兼具
戎狄和中原文化两大特色,并处于一种融合状态,是一种民族大融合的特殊
产物。中山国残存着许多鲜虞民族的文化传统,研究中山国史必然会进一步
揭示鲜虞族乃至白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点,对我们深入了解北方戎狄民族与
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无疑是极有帮助的。
(三)中山国史研究有助于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形成过程
中山国为千乘小国,地处燕南赵北,无疑会受到燕赵文化的影响,与其
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中山国依然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比如,中
山之地处于《史记·货殖列传》划分的农耕和畜牧两大经济圈之间,还是战
国十二国中唯一的一个戎狄族所建的国家,并且有着扑朔迷离的兴亡史,这
些都是中山国史的特色。中山国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所体现的经济、文化内
涵,中山经济重心的转移,北方民族习俗在中山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中
山兴亡的繁杂背景和原因,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历史规律性等,无不引得众多
史家竞折腰。对中山国史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了解战国时期中山之地的文化
发展程度和概况,解释某些民俗现象的遗存和疑问,加强对战国时期历史文
化基本面貌的总体认识,进而揭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规律性,
加深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形成过程的总体认识。
三、研究历史与现状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少数民族所建的诸侯国,地处今河北省石家庄、保定
地区一带。其族属是白狄鲜虞族,春秋时期自陕西之地东迁,经山西省中、
北部,迁徙至河北中北部。中山国地处燕南赵北,是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以中山国史为对象的研究,实际上在清代就已经开始了。清人王先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