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每天学点经济学 大全集

書城自編碼: 168305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经济通俗读物
作者: 春之霖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306326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10-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42/82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7.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产阶级与美国社会转型研究(100余幅珍贵历史图像资料,探究美国现代化之路的成败与得失)
《 中产阶级与美国社会转型研究(100余幅珍贵历史图像资料,探究美国现代化之路的成败与得失) 》

售價:HK$ 89.7
批判哲学的批判 - 康德述评
《 批判哲学的批判 - 康德述评 》

售價:HK$ 101.2
反思的使命(第二卷):胡塞尔与他人的交互思想史(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
《 反思的使命(第二卷):胡塞尔与他人的交互思想史(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178.3
阿拉伯通史
《 阿拉伯通史 》

售價:HK$ 216.2
瑜伽思想简史(易于中国人理解的瑜伽思想发展脉络)
《 瑜伽思想简史(易于中国人理解的瑜伽思想发展脉络) 》

售價:HK$ 66.7
财之道丛书·赚钱的艺术
《 财之道丛书·赚钱的艺术 》

售價:HK$ 55.2
清代礼学思想研究
《 清代礼学思想研究 》

售價:HK$ 98.9
赎罪
《 赎罪 》

售價:HK$ 51.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5.1
《 每天学点经济学:最新升级版(经济常识、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经济动态,实用易懂轻松有趣,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解读看似深奥的经济学知识。) 》
+

HK$ 109.2
《 第四消费时代 》
+

HK$ 98.8
《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启蒙书 》
+

HK$ 87.9
《 每天学点销售心理学 大全集 》
+

HK$ 94.4
《 郎咸平说: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兜里钱包越过越瘪,眼前是追不上的物价,身后是养老未知数,左边摇号全家上,右边回家被高铁,脚下是天价过路费,头上A股谜团飞。该淡定还是无奈?或许,只剩下“冷漠”) 》
+

HK$ 87.9
《 每天学点口才学 大全集 》
編輯推薦:
让经济学在为一门人人都知道,人人都会用的学问,每天学点经济学,做一个能看懂经济现象、运用经济学规律的现代人。
系统讲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深刻揭示经济学的本质和思维方式
全面剖析经济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经济学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规律进行选择和取舍,消费、投资、理财、谈判、营销、管理及至人际交往、职场竞争、爱情婚姻等,都是一种经济活动.都包含一些经济学规律。经济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问,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那些存在我们身边的,关乎我们幸福和成功的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和真相,以便让我们在面临某些问题时能够更加睿智、理性地做出决策.减少人生的沉没成本,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现实中,我们的生活时刻被经济学的影子所萦绕,无论做什么都充满着经济的味道。蓦然回首之时,我们会发现经济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小事背后其实都有一定的经济学规律和法则可循.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经济学。用经济学的原理来反观我们的生活,其实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经济学乐园里,人生时时皆经济,生活处处皆经济。
內容簡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现象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每一项活动中,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经济学有着或远或近的关系,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经济学,可以说,人生时时皆经济,生活处处皆经济。人们也越来越切身感受到掌握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
为了帮助读者轻松、愉快、高效地了解经济学知识,我们特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这本经济学通俗读物《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全书共分为七篇,从日常生括、生产经营、生存竞争、投资理财、国计民生、宏观政策、对外交往等不同侧面全面系统地讲述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图表和方程式,也没有艰深晦涩的经济学行话,而是以经济学的基本结构作为骨架,以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为血肉,从边际效用递减、供求规律这些最基本的原理出发,全面介绍了与个人、家庭、企业、社会、世界密切相关的经济学常识,为人们在经济学和现实生活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生活化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经济学的全貌,轻轻松松地获得经济学的知识,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从而更快地走向成功。
目錄
绪篇 经济全球化时代,每天要学点经济学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
经济学的研究前提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一篇 把握市场交易的内在规律:日常生活中要懂的经济学知识
第一章 供需关系
欲望与供给的永恒矛盾一稀缺性
市场交易的第一前提——产权
经济学的永恒话题——供需机制
薄利不一定就能多销——需求价格弹性
能源供给紧张的背后——供给价格弹性
有些生活必需品是不会降价的——刚性需求
丰产并不丰收——蛛网理论
为什么把牛奶倒进河里——相对过剩
第二章 价格与价值
没有用途的物品不值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是什么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价格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
买卖双方思想的碰撞——均衡价格
钻石比木碗更值钱——价值悖论
牛肉面的价格能限定住吗——最高限价
农民从中得到实惠了吗——支持价格
东西越贵,越愿意去买——吉芬商品
第三章 市场
一场有秩序的游戏——市场与市场活动
冲破小农经济的藩篱——市场经济
亚当·斯密的法宝——看不见的手
土地、劳动和资本参与收入分配——生产要素的价格
企业背后的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为什么不同工作之间工资差别很大——工资
你为什么愿意在楼下买烟——交易费用
到底谁是上帝的手——市场失灵
第四章 厂商行为
自己当老板的经营方式——业主制企业
共同盈利也需共担风险——合伙制企业
发达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主体形式——公司制企业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经营
只要有利润就愿意——生产者剩余
选择饼干还是方便面——生产可能性边界
商品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供给定理
企业的盈亏是否取决于规模——规模经济
第五章 竞争与垄断
市场上的弱肉强食之道——完全竞争市场
微软为什么要一分为二——垄断
市场上就凭几个人说了算——寡头垄断
企业扩张的快捷方式——兼并
保暖内衣的冷与热——垄断竞争
联合起来就能奏效?——价格联盟
不把所有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范围经济
第六章 需求与消费行为
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需求定理
享受有差别的生活——消费与消费品
渔翁为什么只要小鱼——消费需求
猪肉涨价了就多吃牛羊肉——替代效应
物价涨跌中的消费决策——收入效应
汽车与汽油的销量有什么关系——互补品
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棘轮效应
量人为出是最基本的标准——信贷消费
警惕一窝蜂的“赶时髦”——消费从众
第七章 消费与偏好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消费偏好
服务态度好的商店生意兴隆——消费效用-
即使买贵了还是很高兴——消费者剩余
什么主宰着你的消费行为——消费预期
怎样搭配才能花钱最少——消费者均衡
有钱人就该高消费吗?——炫耀性消费
“冲动是魔鬼”——冲动型消费
以火眼金睛辨识“李鬼”——消费欺诈
豪华沙发必须配豪华灯具——配套效应
第二篇 聆听华尔街的经商智慧:生产经营要懂的经济学
第一章 生产与成本
究竟定价多少才能有收益——边际成本
增加投入并不意味着增加收益——边际收益递减
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利润最大化
景点中的饭店在淡季也不关门——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无法挽回的成本支出——沉没成本
合理库存的重要性——经营的机会成本
“补钙广告”旺销了肉骨头——外部性
产品的“生老病死”——产品生命周期
现在的一元钱不等于未来的一元钱——贴现
第二章 经营战略
消费者的需求是无限的——开发潜在需求
小需求催生大产业——长尾理论
抓住最关键的少数——二八法则
女性会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吗——她经济
“红海”竞争中寻找新的出路——蓝海战略
为何商家也扎堆——集聚效应
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外包
为什么有人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品牌
诚信是成功企业的制胜法宝——诚信经济
第三章 营销策略
不走寻常路才能出奇制胜——市场营销
对产品需求有清晰的认识——市场定位
做好每一个服务细节——顾客满意度
唐装何以流行——时尚
出色的商品包装比商品更值钱——商品包装
美丽也会成为生产力——注意力经济
花多少钱做广告最合适——广告
约翰逊化妆品为什么会畅销——捆绑销售
花样翻新永无止境——产品差别
第四章 商家定价
降价是唯一的出路吗——价格战
歧视价格奥妙无穷——歧视定价
定高价还是低价——单一定价
从长远考虑的定价方式——预防式定价
竞争市场中的定价法则——价格领先制和成本加成法
对微软的诉讼为何不了了之——捆绑定价
尾数带9的魔力棒——尾数定价
给消费者一点甜头——折扣定价
第五章 企业管理
优秀的管理就是生产力——企业管理
分槽喂马的用人策略——人力资源管理
怎样才能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效率与产权明晰
把企业无限做大一股份制
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武器——效率工资
晋商票号的身股制——分享制
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人治与法治
企业发展要与时俱进——现代企业制度
第六章 人才与经济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原因——人才经济学
职场中的“金饭碗”一不可替代性
工作之前先算一笔账——择业与跳槽
好羊离不开狼——鲇鱼效应
为什么总是原地踏步一内卷化效应
化繁为简——奥卡姆剃刀定律
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
让短板变长——木桶效应
第三篇 信息时代需要学点经济知识:生存竞争要懂的经济学
第一章 信息
我们并不了解真实的世界——信息不完全
为什么买的不如卖的精——信息不对称
劣币为什么会驱逐良币——柠檬市场
“穿井得人”——的经济学原理——信息传递
不可不知道的知识——共同知识
先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信息披露
做经济学世界中的“人精”——信息甄别
信息也能卖出大价钱——隐私信息
为什么有人能利用信息致富——信息提取
第二章 选择与决策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机会成本
信息不对称的产物——逆向选择
一头大象与统计学家的决定——随机概率
马屁股与火箭助推器——路径依赖
无可奈何下的选择——霍布森选择
必须要找到最值得信赖的人——委托代理与道德风险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选择——最优决策
第三章 理性与均衡
任何人都不愿改变的最佳状态——帕累托最优
我们不是完全的理性人——有限理性
人人理性却得不到最好的结果——囚徒困境
经济学巨星和他的伟大成就——纳什与纳什均衡
海盗如何分金——动态博弈
让威胁发挥效力——威胁与可信度
冤冤相报何时了——负和博弈
别让合作成为懈怠的理由——正和博弈
理性人的困境——最后通牒博弈
第四章 博弈策略
做一只聪明的小猪——智猪博弈
先发优势与后发制人——枪手博弈
让他三尺又何妨——斗鸡博弈
做善用策略的高手——策略欺骗
谈判与讨价还价的艺术——分蛋糕博弈
混沌系统中的策略——酒吧博弈
杜绝一次性交易——重复博弈
机制比策略更重要——拍卖博弈
第五章 制度与规范
分粥的社会规则——制度
让滥竽充数的人无处可藏——效率
有激励才有动力——激励机制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完美统一——激励相容
制度和纪律是不可触摸的铁网——热炉法则
少数服从多数并不一定合理——公共选择
法律不能成为摆设——法经济学
第四篇 如何打理自己的财富:投资理财要懂的经济学
第一章 货币
认识孔方兄——货币起源
货币为什么能买到世界上所有的商品——货币功能
为什么货币符号能当钱花——纸币
“无脚走遍天下”——电子货币
货币的“规矩”——货币制度
“钱”也能惹出大祸——货币危机
钱为什么突然不值钱了——通货膨胀
货币更加值钱也不一定是好事——通货紧缩
第二章 银行
金融机构家族的“老大哥”——银行
商业银行的“本钱”——银行资本金
在稳定中增值——储蓄
贷款也有好坏之分——贷款
银行不是“保险箱”——银行风险
银行减少风险的手段——准备资产
借款为什么会存在风险——信用风险
银行的致命“软肋”一挤兑
可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银行危机
第三章 利率
神奇的指挥棒——利率
利息收入赶不上物价上涨——负利率
最神奇的财富增值工具——复利
储蓄也要收税——利息税
利率变动影响了谁——利率风险
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利率的关系——费雪效应
低风险的赚钱方法——套利交易
第四章 证券市场
随时可能倒塌的空中楼阁——虚拟经济
风云变幻的“大舞台”——证券市场
“为他人作嫁衣裳”——投资银行
“钱”的供给与需求——资本市场
代理客户买卖证券——证券经纪人
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股票市场
证券市场的发展新趋势——金融衍生产品
第五章 投资
在机会与风险中淘金——股票投资
让专家为自己理财——基金投资
一种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期货投资
保值增值的宝贝——黄金投资
风险小,但日报稳定——债券投资
“黄土”也能变成黄金——房产投资
真正以钱赚钱的投资——套汇投资
第六章 理财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
不要向旅鼠学习——理性投资
不做投资的大傻瓜——更大笨蛋理论
如何才能惬意地生活——理财与财务自由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组合投资
其实你可以交更少的税——合理避税
会挣钱更要会省钱——新节俭主义
选择合适的理财计划——理财规划
第七章 保险
风险社会下的明智选择——保险
保险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保险原则
让你高枕无忧——财产保险
与你共渡难关——人身保险
条款看清楚,投保理赔不迷糊——投保与理赔
风险意识不能丢——保险风险
不同的人如何买保险——保险规划
第五篇 居民的钱袋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关注民生要懂的经济学
第一章 国民经济
老僧为什么带头吃喝玩乐——总供给与总需求
中国不再是封闭的经济体——四部门经济
衡量经济活动的有效尺度——GDP
国家经济的体温计——PPI
看上去挺美,却马上要破碎——泡沫经济
为什么越节俭反而越萧条——节俭悖论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支撑——凯恩斯主义
第二章 经济周期
经济发展的高潮与低谷——经济周期
没有一刻,经济是停滞的——经济流动
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经济增长率
经济发展过快并不是好事——经济过热
国家需要使出哪些杀手锏——经济衰退
引起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经济萧条
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滞胀
第三章 国民收入
绝对公平必然导致绝对损失——效率与公平
生活在城市与农村的两个世界里——城乡差距
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GNP
收入差别为什么这么大——个人收入
真正的个人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
不靠出卖劳动力也能挣钱——生产要素收入
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工资差别——工资水平
第四章 民生经济
街头巷尾讨论的经济话题——CPI
衡量生活水平的尺度——恩格尔系数
房价是高还是低——房价
气候是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气候经济学
青山绿水与生活改善同步——绿色GDP
让低碳成为生活方式——低碳经济
农村人越来越少——城市化
80后成为买房的主力——商品房
第五章 社会福利
一元钱帮助千万人——社会慈善基金
瑞士人为什么如此懒惰——福利国家
带薪休假去旅游——企业福利
每个老人都会老有所养——老年福利
从此不再怕看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安得广厦千万间——保障性住房
真正为弱势群体办实事——社会保障体系
第六章 经济指数
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指标——宏观经济指数
从亚市早盘说起——消费者信心指数
经济自由是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经济自由度指数
哪个城市更适合我们生存——生活成本指数
社会贫富差距有多大——基尼系数
我们怎样面对4亿老年人——负担系数
百姓的幸福是可以衡量的——幸福指数
经济的晴雨表——道·琼斯指数
第六篇 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学问:百姓看通经济政策要懂的经济学
第一章 政府与经济
最小的政府是不是最好的政府——守夜人
指令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
倒卖批文惹的祸——寻租
“挖坑”能带动经济发展——政府干预
灯塔为什么只能由政府来兴建——公共产品
都是“国有”惹的祸吗——公地悲剧
政府并不是万能的——政府失灵
什么样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服务型”政府
第二章 财政政策
政府的钱袋子很重要——国家财政
陷入财政窘境的政府——财政赤字
稳健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什么——财政政策
为什么不愿摘去“贫困县”的帽子——财政补贴
发行国债对经济有什么影响——国债政策
国家的钱究竟分配给谁——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第三章 货币政策
最后的放贷者——中央银行
认识宏观经济中的货币——M0、M1、M2
格林斯潘打“喷嚏”引起全球“伤风”——货币政策
印钞机对经济的巨大作用——货币发行
银行放出多少贷款对经济的影响——银行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根据政策需要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政策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的重要法宝——利率政策
经济泡沫产生的幕后推手——流动性
第四章 宏观调控
市场失灵下的政府作用——宏观调控
砸玻璃为什么会促进经济发展——乘数效应
为国民经济发展指明方向——经济发展战略
稳定物价是政府的头等大事——价格政策
让贫困地区也能尽快发展——扶贫政策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产业政策
政府要成为“对症下药”的好医生——相机抉择
第五章 税收
国家为什么要强制征税——税赋归宿
赋与税的区别何在——“税”的演变
税率增高,抽烟的人不减反增——税率
越富的人交税越多——累进税
里根一年只拍四部电影背后的秘密——拉弗曲线
认识一下复杂的税收种类——税种
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
财富分割的利器——所得税
向国外商品收重税——关税
第六章 就业
女大学生为什么会“急嫁”——失业
70岁退休?可预知的人口红利枯竭——人口红利
个人的价值有多大——人力资本
要补休还是要加班费——劳动与休闲
经济增长与失业有什么关系——奥肯定律
物价上涨pk失业——菲利普斯曲线
第七篇 与五大洲的朋友做生意:对外交往要懂的经济学
第一章 国际贸易
我们生活在地球村——经济全球化
“东亚共同体”难道仅仅是一个梦想——区域一体化
经济领域的世界大战——国际贸易
中国生产瓷器与美国生产葡萄酒——比较优势
什么让各国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国际分工
渐行渐远的贫富距离——两极分化
为什么美国也出口很多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
出口与进口的关系——顺差与逆差
第二章 贸易保护
为什么中国被看成是“非市场经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
阻碍国际贸易的限制性措施——贸易壁垒
消除关税的经济成本——零关税
美国农民比中国农民更逍遥——贸易补贴
西班牙人为什么要烧温州鞋一商品倾销
扼住外国商品销售的数量“魔咒”——进口限额
世界贸易的协调者——WTO
第三章 国际金融
各种货币之间的关系——汇率
中国早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购买力平价
不得不说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人民币更加值钱了——货币升值
“山寨”货币为什么会得到承认——货币贬值
凶猛的金融鳄鱼一热钱
固定与浮动的两难选择——汇率制度
如何看待高额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
第四章 金融危机
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的故事新解——次贷危机
只能转移的投资风险——次级债券
新世纪第一场全球经济大动荡——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下的国家级灾难——国家破产
刺激经济复苏需重拳出击——4万亿元投资
谁能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粮食危机
世界走向中美共治吗——G2
第五章 经济转型
美国记者为什么离不开中国产品——中国制造
世界工厂还是世界加工厂——加工贸易
利用合法途径争取自己的权益——反倾销
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出口替代
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走出去”战略
合法的垄断权,无形的贸易障碍——知识产权
自主创新才能有发展——中国创造
內容試閱
绪篇 经济全球化时代,每天要学点经济学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其实在学习一些经济理论的背后,我们更要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这才是学习经济学的主要目的,而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主要表现为“经济人”的理性。
在经济学中,“理性”就是指个人的主观意愿是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谋取福利,也就是说,理性人应该懂得如何为自己谋福利,做一个精于算计的人。理性人精于算计的基本含义之一就是成本小于收益;其二是帕累托改进,也就是在不使一方利益变坏的情况下,另一方的利益有所增加;其三是像经济人一样的思考,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在做事前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才去做。但面对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为了获取自身最大的收益,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我们来看看经济学家是如何理性思考的。
有一个经济学家、一个医生和一个牧师约好某天去打高尔夫球。这天,玩兴正浓时,他们发现有一个人老是在球场上漫无目的地乱跑,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兴致,于是他们决定去同球场交涉。球场的管理人员向他们解释:“球场为了向全社会的残疾人献爱心,星期一下午是向盲人免费开放。今天是星期一,那个到处乱跑的人是盲人。如果他的行为影响了你们,我向你们表示歉意。”三人听后,有三种不同的反应。牧师听后大为感动,遂决定抽出一定时间,免费为残疾人祈祷,祈求上苍保佑,为残疾人带来福音。医生听后,马上决定,向球场学习,并准备在他的诊所里,留出一定的时间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服务。经济学家却不以为然地说:“我有些不明白,你们球场为什么不把向盲人开放的时间从白天改到晚上?”
从理性视角来看,白天与黑夜对于盲人没有区别,把对盲人开放的时间从白天改到晚上,一点都不损害盲人的利益。如果盲人在白天和正常的游人一起共享高尔夫球场,盲人的利益虽然能得到保证,但显然,正常游客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就是说,盲人的利益是建立在一般游客利益牺牲的基础上,如果这样,球场资源的配置是缺乏效率的。经济学家从资源配置的效率角度看问题、看世界,不能不说他们是最理性的人!
实际上,在经济活动中,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比如说买一件商品时,我们都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绝不会希望买物次价高的商品,因为在经济活动中我们会保持自利性和理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理性”是永恒的价值导向。
历史上的道光皇帝非常简朴,一次他的裤子破了一块,他让内务府打上补丁接着穿。后来裤子补好了,道光皇帝便问花了多少钱,内务府官员回答说:“一千两白银。”道光皇帝很吃惊,问为什么这么贵。内务府官员回答:“湖绉制的布料不太好找,并且很难找到花头刚好能合在一起的,所以这么贵。”道光皇帝听了也无可奈何。
其实,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补一条裤子要花一千两银子,还不如花几十两银子买条新的;另一个层面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皇帝穿补过的裤子,这种倡导节俭的精神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主要是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意识形态方面去思考。做什么事情都要区分为“划算”与“不划算”,这就是“理性”!
美国媒体报道说,1美分硬币的铸造成本高达1.2美分,对于美国联邦造币局来说铸造越多的美分,所遭受的损失越大,但造币局还是在铸造美分硬币。当然作为国家造币局而言,并不总是以经济学的“理性”作为考量标准。但是作为市场中的“经济人”,我们便不能不理性地考虑到成本与收益问题。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为大家所知悉,愚公移山的精神更是为毛主席所称道,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愚公移山绝对不是精明的经济学选择。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来说,挖山的成本过高,需要子子孙孙无数代的付出,收益仅仅是方便了愚公后代的出行。与搬家相比,移山显然是成本高、收益低。当然,作为一种精神,“愚公移山”代表着执著与坚持,受到人们的尊重,这和经济学不能混为一谈。
经济学中,作出任何选择应该遵从“经济人”的“理性”。经济学家讲实际。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表现什么精神,而是要获得某种利益,这种利益可以是个人的、群体的,也可以是整个社会的。要获得利益就必须进行成本收益计算。愚公移山只是为了出行方便,但为了出行方便而世世代代去挖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大山,这究竟值不值呢?挖山是要有成本的,且不说为了挖山所需要的镐、筐等需要的花费,仅就愚公一家人不从事任何有酬劳动,放弃的收入该有多少啊!如果天帝并没有将山移走,那愚公的后代可能直到现在还在挖山!这就是愚公移山的预期成本。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说,很明显是不理性的。
人类进行理性分析不仅源于无意识,更是在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每时每处都会考虑到成本与收益问题。任何一个人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要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值上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估计。
具体来说,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进行理性分析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追求的效用是行为者自己的效用,不是他人的效用;由于行为者具有自利的动机,总是试图在经济活动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总是蕴含着一种量人为出的计算理性,计算理性是达到经济性的必要手段。
在经济生活中,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几乎任何成本都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因为我们都是理性人,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看付出多少成本和获得多少收益。而要获得收益,就必须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如果成本大于收益,一般都是不会去做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你打算开一家服装店。在计算成本时,你可能会考虑到店面的房租、进货的费用、借款的利息、付给雇员的工资、水电费、税金等。在扣除这些费用之后,你认为自己还会赚到钱。但这样的计算是不完全的:你漏掉了自己的工资、垫付的资金的利息,还有开服装店的机会成本等。只有把这些成本也考虑在内,如果收益大于成本,开服装店就是值得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经济人”理性的一面,无论是经济学博士还是没有入学的孩童。我们不妨来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一位博士讲了这样一件事,他读小学时,家里很穷,甚至两元钱的学费都很难付得起。有一次母亲为奖励他考试得了第一名,给了他5毛钱零花钱,他非常高兴,但很快有些犯愁:这5毛钱该如何花呢?应该买练习本吗?5毛钱正好能买一个,而且他的练习本已快用完了。但学校边上卖的3毛钱一个的烧饼对他的诱惑力也不小。有一次同桌小伙伴让他咬了一小口,那味道之好以至于他当时想哪天有钱时一定吃个够。但显然,他无法同时实现两个愿望,二者只能择其一。在反复权衡了两天后,他最后的选择是:花两毛钱买了一张白纸,裁订成一个小练习本,剩下的3毛钱则买了一个烧饼。
可以说,这“5毛钱”花得很值。其实,这位博士小时候面对的“5毛钱如何花”也是一种“经济人”的“理性”思考。当然,他最后的选择是,投人了5毛钱的成本,得到的收益是:既满足了学习的需要,又满足了解馋的需要。
“经济人”的理性思维,就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都会用最好的办法去实现自己的利益。现实生活中,人们虽然都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理性看问题,作出的最终决策却有悖于经济学中的“理性”。几年前的央视春晚小品《装修》中:巩汉林怕装修工人偷工减料,宁愿花几十块钱打的去买一根一毛钱的钉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作出类似选择的人并不在少数,付出成本太大而收益较小的非“理性”人比比皆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了。
为什么理性人的思考却得到非理性的结果?其实,这里的“理性”是有限理性。因为人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人的行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占有信息的多少、理智和聪明的程度以及外部条件的复杂多变使人难以驾驭等,人的理性行为往往并非完全理性。
西方有一则为了一碗红豆汤而放弃继承权的故事。红豆汤代表眼前的小利益,而继承权才是长远的大利益。作为理性人,任何人都会选择继承权而不是红豆汤,因为继承权的重要性和价值远远高于红豆汤。但是,当红豆汤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往往被红豆汤的美味所吸引,此时对于自己而言的大利益——“继承权”早已经抛至九霄云外。
换一个角度说,也并不能认为选择红豆汤就不符合理性经济人理论,其实这就是人的有限理性。但是从长远看,这样的理性选择无疑是不理性的。在我们所遇到的选择中,我们既要看到短期利益,更要看到长期利益,必须经过理性思维,作出自己的选择。
经济学家从“经济人”的“理性”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能不说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可能处处都以经济学“理性”的视角观察世界。毕竟,世界上还有除了经济之外的一些东西,比如亲情、友情、同情心。如果一味把这种理性观运用到一切生活准则中,生活也将会有点变味。
但不可否认的是,以经济学理性的视角看待问题,是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经济人”的理性思维,就是每个人都会用最好的办法去实现自己的利益。当然,这里的“理性”指的是有限理性。但是,尽管如此,每个人还是会尽力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用经济人的“理性”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能避免生活中许多无意义的冲动和疯狂,让我们有限的生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培养起自己的“理性”精神,以理性人的视角面对生活,这样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P12-14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