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研究(重绘清代全国各省的银钱比价数据序列,为清代货币史、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
售價:HK$
152.9

《
荷马社会研究(增补版)
》
售價:HK$
165.0

《
万千心理·与弗洛伊德的咖啡漫语: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精装】
》
售價:HK$
151.8

《
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精装 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62.8

《
山中岁月:在日本小镇与传统相遇、与自然相融
》
售價:HK$
66.0

《
创伤自救指南:如何摆脱消极模式、修复人际关系并获得自由
》
售價:HK$
64.9

《
失控的孤独
》
售價:HK$
61.6

《
怀疑:破解天才困惑与凡人焦虑的心理谜题
》
售價:HK$
87.9
|
編輯推薦: |
法国自然与园艺领域知名作家,以九大生命特质解码传奇树木,《昆虫记》获奖版本译者戚译引精准译笔,120余幅精美手绘与高清摄影,一本可触摸的纸上年轮博物馆。
|
內容簡介: |
树,远非静默的绿色存在,而是拥有语言、个性与生存智慧的地球居民。法国自然科普作家米歇尔·博韦以树木的九大特质为线索,揭示36种神奇树木的独特生存法则:从通过根系网络传递养分的“社交大师”花旗松,到以无性繁殖扩张领地的颤杨,每种树木都以超乎想象的方式诠释着生命韧性。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突破传统植物学框架,将科学观察与人文哲思深度融合。作者以博物学家的严谨,结合艺术家的浪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树木的特征、习性、生态价值,更通过树木的“逆境适应策略”,引发读者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思。书中高清摄影与艺术家手绘插图交织,呈现“纸上森林”的沉浸式体验,让读者在翻阅间仿佛触摸到年轮的温度。
随书附赠原创树木观察手册,从植物园到街角绿植,解锁你身边的树木,重新认识这些用年轮书写生命的绿色“哲学家”。
|
關於作者: |
[法] 米歇尔·博韦 著
法国自然与园艺领域知名作家,深耕植物观察、生态美学与户外生活美学研究20余年。他以徒步旅行和全球生态考察为基础,将自然观察融入创作,擅长以通俗易懂的笔触传递专业知识。著作涵盖植物学、园艺、自然栖居等主题,兼具实用性与人文情怀。作品《自然栖居》《木工圣经》“自然小百科”系列等,均由法国知名出版社阿歇特、EPA等出版发行,成为法国植物科普领域经久不衰的佳作。
[日]赤崎由佳 绘
日本旅法插画师、艺术家、图案设计师。
戚译引 译
笔名玛雅蓝,资深科普作者、图书译者。长期为果壳、知识分子等平台供稿,已出版《昆虫记》(获2018年"大鹏自然好书奖"年度版本奖)等译作,参与编写原创科普绘本《出去玩》。爱好观鸟,参与多项生态监测公民科学项目。
|
目錄:
|
引言 1
天赋超群的树 19
落羽杉 21
北美乔柏26
欧洲山杨 30
胡杨 36
光彩夺目的树 43
北美红杉44
猴面包树51
三球悬铃木56
瓜栗 61
慷慨大方的树 65
欧洲栗 66
欧洲甜樱桃 73
宽叶椴 78
大叶南洋杉 83
不屈不挠的树 89
黑海榄雌91
欧洲栓皮栎 96
响盒子 101
白牧羊柑106
善于交际的树 113
花旗松 114
瑞士五针松120
北欧花楸127
榴梿130
孤注一掷的树 135
雪松 136
塔拉帕卡龙鳞木 143
短叶丝兰 146
沼桦 153
开拓者与入侵者 159
欧洲桤木160
刺槐165
垂枝桦170
火焰树177
长生不朽的树 183
银杏184
水杉 191
百岁兰196
欧洲云杉203
神秘莫测的树 207
欧梣 208
夏栎215
菩提树220
木樨榄225
术语表 230
图片来源 234
|
內容試閱:
|
在这颗星球上,树木的历史远比人类的古老得多,我们总能从它们身上获得启示。我们早已认识到树木与真菌紧密共生,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树木的繁衍依赖于特定的动物,如昆虫、鸟类或蝙蝠。但直到最近我们才发现,树木能够相互交流,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自卫;它们甚至能“看到”有光照的区域,并且还拥有许多“传感器”,能够对气候和环境做出反应。这些发现都是好消息,表明植物拥有多种有利的“武器”,以实现自身的繁衍生息。不幸的是,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坏消息,例如乱砍滥伐、过度开发、病虫害、有害的森林管理……无论我们多么关注植树造林,并希望借此拯救地球,我们都必须面对现实:目前树木的处境十分严峻,它们的未来远非一片光明。希望树木不会在未来几个世纪内灭绝!
最早的树木
树木的出现仿佛出乎意料,近乎奇迹。然而,从植物演化的角度来说,这似乎是一条必经之路,或者更宏观地说,是地球演化的必经之路。
浮出水面
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其大部分时间就和宇宙中几乎所有的行星一样,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更没有树木。尽管最早的细胞在地球冷却后不久就出现了,但植物在水中演化了很长时间,直到5亿年前的寒武纪才冒险来到坚实的陆地上。它们是含有叶绿素的绿色植物,随之出现的还有一些动物,包括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然而,这样的“登陆”远非大规模的确定事件,也绝不同于《维纳斯的诞生》中所描绘的场景。事实上,这之后还会发生许多次“重返海洋”和大灭绝事件。
直到泥盆纪中期(距今约3.9亿年),植物才在陆地表面的大部分区域扎根。当时的植物没有花,而是像蕨类一样通过孢子*繁殖,并为整个动物群提供食物,一条食物链就此稳定下来。演化本可以停留在这个阶段:多种小型植物组成了一片“天然牧场”景观,其中甚至包括类似于禾本科的种子植物,以及多年生和一年生的开花植物。
大型蕨类植物
在数万至数十万个物种当中,一些植物因长得较高而脱颖而出,这是有原因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太阳辐射中获取能量,而地面处争夺阳光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长得更高的植物能有效地获取更多的光照。其中一个物种的化石痕迹已在数个大陆被发现,以美国纽约州吉尔伯亚(Gilboa)附近的化石群为代表。这种植物称为始羊齿(Eospermatopteris,见第3页插图),模样像现生的桫椤。它的高度可达8米左右,基部有根,顶部的枝条像手指一样张开,上面长有细小的叶片。
真正的树木!
如今许多地区出土的同一时期的化石遗迹表明,当时还出现了一种更高大的植物,高度可达30~40米。它的树干由真正的木材组成,类似于今天的针叶树,有生长年轮,直径可达1.5米。它被称为古羊齿(Archaeopteris),一些植物学家认为它是最早的现代树木。它有真正的枝条和叶片*,尽管它通过孢子繁殖,但它的特征更接近种子植物。然而,我们不应将古羊齿属或其他任何植物视为所有树木演化的起源。事实上,树木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理区域多次独立“发明”的。因为高大的形态是一种宝贵优势,不仅能让植物获取阳光,还有利于它们借助风力远距离传播孢子和种子,这促进了物种的繁殖和扩散。而且,长得高还可以避免被大型食草动物啃食。
陆地的绿化
要长到30米左右的高度,植物需要牢牢抓住土壤。为此,它们不仅需要扎实的根系,也需要时间。所以,长寿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树木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在生长的过程中,这些木本植物将对土壤造成缓慢而彻底的改变:它们的根系钻进土壤,使其通风透气;掉落的树枝和树叶构成的植物凋落物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性质,并与沉积物混合,将其转化为细沙和淤泥。此外,树根还能大大减缓水土流失。这个过程形成了肥沃的土壤,这是陆地绿化的必要条件。从演化的时间尺度来看,这种绿化过程相当迅速:在4亿年前的下泥盆纪,陆地大体上还是光秃秃的;随后只过了2 000万到3 000万年,陆地就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尽管在整个地球历史中,陆地上的植被多次经历大范围的覆灭和重生,但整个过程始终遵守这一规律。最后,森林还通过减少二氧化碳而直接影响了地球的大气构成,通过释放水蒸气、增加降雨量直接影响了气候。
针叶树与阔叶树的时代
在中生代(距今2.5亿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针叶树在地球上占主导地位。针叶树属于裸子植物*门,其特征是球果*(即产生裸露种子的生殖器官)和几乎四季常绿的针状叶片。这类物种一度繁荣兴盛,到白垩纪时期(距今1亿年)则逐渐稀少,让位于阔叶树。阔叶树属于被子植物*(又名有花植物),拥有发达的叶片。受益于蜜蜂等传粉昆虫的扩散(共同演化),阔叶树逐渐扩张,在温带和热带气候条件下尤为兴盛。不过,针叶树的生命力相当顽强,因为它们能够抵御干旱和寒冷。现存的针叶树大约有600种,如松树、雪松和落叶松。如今,针叶树和阔叶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占据着除干旱或冰雪地带以外人类留给它们的领地。
什么是树?
这个问题的答案按理来说很简单,因为当我们看到一棵树的时候,我们立刻就能认出来。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而且似乎不存在标准答案。
无法定义的树?
在古典植物学中,“树”被定义为一种由木质构成的植物,树皮下方的形成层*生长发育,使树干变粗。这样看来,树是一种木本植物,由一根树干(主干)长出分枝及叶片,形成树冠*。不过,这一定义不包括棕榈树、竹子、芭蕉树、龙血树和桫椤,因为它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树干。但一些植物学家选择将它们纳入定义,认为所有高大、直立生长、寿命长的植物都是树——换言之,任何在普通人看起来像棵树的植物都是树。其他专家则考虑不同的因素,如林学家和树艺学家。他们认为树的一项主要特征是高度,乔木的高度应达到5米或7米以上,从而与灌木区分开来,具体标准视情况而定。他们还定义乔木必须具备单一主干,而不在基部分枝,这也是乔木与灌木的区别所在。这些争议反映了物种非凡的多样性,它们向来对定义不屑一顾。有的树木个头矮小,只有几十厘米高;有的树木长相怪异,令人吃惊……但它们的确都是树。
随风而动的树
“我能弯曲,不会折断。”拉封丹笔下的芦苇对橡树说道。但事实证明,即使在狂风面前,橡树也不一定会折断。实际上,树木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如果常常遭遇强风,树木会以各种方式作出“聪明”的反应,这就是所谓的风形变。树冠会向盛行风的方向大幅倾斜,形成类似旗帜的形状。树木的树干和枝变粗,根系不断生长,牢牢地抓住地面。这种反应涉及复杂的过程,但整体看来,仿佛树木通过所有的部位感知到了风的推力,并指示生长区域作出正确的反应。我们甚至还能观察到一些树木的集体反应:在强风吹拂的小树林里,所有的树木挤在一起,压低身子,团成一个个球形,仿佛弓着背一样。这种行为类似于触觉,当树木受到风的轻抚或抽打,它会以最合适的姿态作出反应。此外,这种现象也表明树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活动。
天然盆景
一粒种子落入一个岩洞,洞里有少量的灰尘。种子发芽了,但由于根部找不到任何养分,它的生长停滞不前。这种现象在矮赤松中尤其显著。这类植物生长非常缓慢,树干和树枝几乎不生长;尽管各方面达到了成年树的标准,但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矮小的状态,因而得名“天然盆景”。它们依靠灰尘和落到地上分解的针叶生存。但有朝一日,它们的一条根可能会溜出岩洞,找到肥沃的土壤,这时候它们将迅速长大。它们忘记了盆景一般的过去,弥补了失去的时间,成长为参天大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