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逐出永恒:现代罗马城的重构
》
售價:HK$
85.8

《
恋爱与之后的一切
》
售價:HK$
47.1

《
黑格尔与国家
》
售價:HK$
107.8

《
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 儒学与欧洲文明研究丛书
》
售價:HK$
206.8

《
烟草:一部资本主义政治史
》
售價:HK$
85.8

《
AI短视频创作攻略
》
售價:HK$
96.8

《
黛莱丝的一生(诺奖得主莫里亚克钟爱之作,当婚姻变成“枷锁”,人生如坠漫长黑夜)
》
售價:HK$
52.8

《
牛津西方音乐史(卷四):20世纪早期音乐
》
售價:HK$
261.8
|
編輯推薦: |
回归历史语境,理解古人观念,探寻古人心中的天下 ·以古人视角还原历史逻辑,以中国视角叙述中国历史 ·从史料出发,发掘古今“天下”“中国”与“王朝”之概念演变
|
內容簡介: |
本书试图采用“顺时而观”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天下”“天下秩序”“国号”“天下之号”“中国”“王朝”“皇朝”“边”“边疆”等重要概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近代以来习惯于从“后见之明”的视角,基于西方历史和近现代概念来理解和叙述中国古代史,但由于两者无论是在历史进程,还是在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无法契合,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一些难以解释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基于上述认识,本书 终认为,近代以来形成的对“中国历史”的叙述实际上并不是中国传统话语体系下的“中国历史”,未来应当以中国为本位,深入思考“中国历史”的叙述方式,这应当是当前时代中国和世界的需要。
|
關於作者: |
成一农,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城市史以及中国传统舆图的研究。曾主持 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重大项目各1项,现主持 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年度重大招标项目1项。出版《“非科学”的中国传统舆图》、《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及修订版)和《中国地图学史》等学术专著10余部,《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等多部译著 ;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论文120余篇。2020年获得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成果奖(论文著作三等奖)。
|
目錄:
|
序言 谁的“中国”,谁的“天下”?/001
第一章 王朝时期“天下”的范围/027
引言/029
一 正史、地理总志反映的“天下”/034
二 “天下图”所反映的广义和狭义的“天下”/050
小结/055
第二章 王朝时期的“天下秩序”/061
引言/063
一 “天下图”中的“天下秩序”/066
二 职贡图所反映的王朝时期的“天下秩序”/086
三 王朝时期“ ”观念中的“天下秩序”/092
小结/110
第三章 王朝时期的“大一统”/113
引言/115
一 先秦和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思想/120
二 宋元明清时期的“大一统”思想/126
三 “大一统”的地理范围/146
小 结/151
第四章 王朝时期的“中国”/153
引言/155
一 先秦和秦汉时期的“中国”/169
二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182
三 隋唐时期的“中国”/193
四 五代、北宋时期的“中国”/203
五 南宋和金时期的“中国”/225
六 元时期的“中国”/235
七 明时期的“中国”/243
八 清时期的“中国”/261
小结/272
结论 “王朝”和“中国”的转型/285
附录 李怀印《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简评/293
参考文献/3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