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前端工程化——体系架构与基础建设(微课视频版)
》
售價:HK$
97.9

《
《诗经》全注全译全本彩图 全书系列50万册焕新升级典藏纪念版
》
售價:HK$
548.9

《
道义与天下: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古代源流与当代塑造
》
售價:HK$
87.8

《
大钱:如何选择成长股
》
售價:HK$
108.9

《
认知行为疗法:临床工作指南
》
售價:HK$
85.8

《
关系5.0
》
售價:HK$
131.9

《
翻篇是一种能力
》
售價:HK$
63.8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阿里前总裁、首任COO关明生写给新世代创业者的定心与破局之作,集合二十年创业辅导与企业高管教练经验,带你穿越周期。
1. 20年创业辅导与企业高管教练心得倾囊相授。书中不仅有创业初期的探索、经济模式和商业模式的验证,还有企业系统化建设、文化塑造、危机应对等全方位内容,覆盖了创业的各个阶段和关键问题。
2. 为新世代创业者量身打造的避坑指南。从“起义”到“血肉长城”,再到“正规军”,为你剖析每个阶段的关键策略与领袖力要求。从初心坚守到危机应对,全方位助力你在创业之路上避开陷阱、突破瓶颈,实现从0到1再到N的跨越。
3. 全面传授“过寒冬”的策略和渡难关的智慧。分享早期阿里管理正规化的切身经历与心得,助你聚焦关键问题,确保企业活下去、走向规模化,在严峻环境下深耕创新,实现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
4. 收录大量亲自辅导创业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书中收录了大量真实案例,生动展现了创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让读者能够快速从中汲取智慧,少走弯路。
5.“关乎天下”系列推荐:《关乎天下》讲中小企业赢的秘诀,阐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框架,并分享了阿里早年经营的故事,是一个企业经营的通
|
內容簡介: |
“阿里妈妈”关明生写给创业者的定心与破局之作,集合二十年创业辅导与企业高管教练经验。
面对当下日新月异的经济与科技环境,创业者们如何实现企业“从1到N”的发展?作者关明生结合早期阿里管理正规化的切身经历与心得,提醒广大创业者,外部环境越是变化,越要向内聚焦关键问题。
首先,你创业的初心是什么?你想为谁解决什么大的问题?你的经济模式和商业模式是否符合目标客户的产品定位和付费能力?其次,你的企业是否有适合的系统设计以走向规模化?你的企业文化是停留在道德观念的阶段,还是已经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再次,在你的业绩还在蓬勃上升的时候,是否生发出了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当退潮来到之时,你是否紧握穿越周期的抓手?最后,作为新世代的创业者与奋斗者,注定面临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对此你是否做好了终身修炼的准备?
作者关明生认为,当下各种易得的红利消失殆尽,未来必是严峻环境下的深耕与创新。面对难关时,创业者要做好以下几点:确保自己能活下去,聚焦关键业务,理性对待融资,开诚布公地与团队沟通,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人人都能为之做贡献的目标。
本书保持了作者关明生一贯的简单直白、直击要害的写作特点,既有对一门生意生长规律的深刻剖析,也有对创业者个人成长及内在积累的方法探讨。这样的双重视角,既为读者提供了经验参考,也赋予读者自主思考的空间,以期读者能结合自身遇到的问题,从中获得真正的帮助。
|
關於作者: |
关明生,于2001—2003 年任职阿里巴巴总裁兼首席运营官,2004年担任首席人力官,2008年开始任阿里巴巴 B2B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直至 2012 年 6 月公司私有化。2015 年,加入了阿里巴巴香港企业家基金董事会任非执行董事一职。在阿里巴巴任职期间帮助其从一个只有150多名员工,每月烧钱数额高达 200万美元的网络创业公司发展成为有超过 2500名员工、每月现金盈余500万美元的B2B电子商务企业。
在国际企业管理领域有30年的丰富经验,曾在通用电气公司任职17年,历任要职,在销售、市场营销、企业运营、业务开发、建设合资企业等方面卓有建树。在 4 年之内,他成功地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医疗器械在中国的销售收入从 0 提高到 7000 万美元。也曾服务于《财富》世界 500 强企业——英国所属的 BTR PIC,担任中国区总裁,下辖8个生产分部,通过 3 年的合并和扩张,取得了 1.5 亿美元年销售收入的业绩。
于 2005 年成为文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在过去二十年间,致力于中国中小企业的企业管理咨询,力求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得更容易,更低风险,更健康。
|
目錄:
|
序 5
阅读建议/ 秦俐 9
第一章 · 探索篇
无忘初心,步步为“赢”
创业的起点:你为谁解决什么大的问题 003
验证经济模式:客户是否会为你的产品付费 014
蹚通商业模式:客户是否会持续付费,你能不能持续赚钱 020
小结 029
第二章 · 系统篇
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规模化需要系统的支持
系统如何设计 037
销售系统 040
财务系统 045
人力资源系统 046
组织结构的改变 051
规模化的误区和诱惑 054
规模化的盲区:服务于客户利益最大化,还是服务于系统? 059
小结 064
第三章 · 企业文化篇
降低管理成本的秘诀
企业文化不是道德观念,而是游戏规则 068
初创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080
误区之一:只有情怀,没有文化 081
误区之二:有文化,但没有分享给团队 083
误区之三:没有把文化变成行为 084
误区之四:没有把行为变成绩效考核指标 088
小结 091
第四章 · 机遇应对篇
潮起潮落,弄潮儿勇立潮头
曾经:抓住时代红利和塑造自己的价值红利 097
当下:退潮之时的真相 101
未来:严峻环境下的深耕和创新 103
浅谈品牌:穿越周期的抓手 108
危机应对要点 115
首先,活下去 115
同时,聚焦关键 117
此一时彼一时,理性对待融资 118
务必,开诚布公地与团队沟通 120
最终,定一个切实可行、人人都能贡献的目标 124
小结 127
第五章 · 个人修养篇
人间正道是沧桑
“玩命”vs“玩票” 131
也谈S 曲线理论 135
不同类型创业者的修炼 142
专家型创业者:做难而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有成就感的事 144
机会型创业者:不要迷失在短平快的“生意经”里 154
经验型创业者:放下履历和身段,敢于从低处开始 155
另类的创业者:天生的老板 157
传承vs 继承 163
始终牢记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168
小结 173
结语:领袖是寂寞的 175
|
內容試閱:
|
序
从《关乎天下》到《关乎天下2》,这两本书的出版,承蒙众多读者的厚爱。现在也写好了《关乎天下3》这本书。
《关乎天下》是把我在阿里巴巴创业初期,有幸参与的故事和过程写下来,给众多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读者分享。而《关乎天下2》是缘于我过去多年继续跟各位中小企业老板接触,感受到他们很累,进而有感而发为他们写下的一本书,也兑现了一项对他们的承诺。从《关乎天下》到《关乎天下2》相隔了好多年。其间不少与我相识的中小企老板不时提醒我:你承诺的那本书,什么时候兑现?在这里十分感谢中信出版集团,不光是帮助我出版了《关乎天下2》,还非常仗义地帮我把《关乎天下》再版,并推广给广大读者。
《关乎天下2》的目标读者是我当年在阿里巴巴相熟的出口型中小企业的老板们,他们都在中国工厂趋起的时代,乘着国家全面下放进出口权的东风,下海去参加OEM、ODM 的奋斗,而且做得非常成功,也是助力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先驱者,在生产供应链这个方面,做到极致,可谓非常优秀。
而《关乎天下3》这本书,是为新时代的创业者和奋斗者写的。他们无中生有,利用时代的机遇和科技的发展潮流,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具有中国色彩的巨无霸产业,包括电子商务、社交网站、搜索引擎、全面网上服务、自媒体短视频等走在行业前沿的高质量、高科技企业。
我有幸参与了阿里巴巴前期创业时代的奋斗,后来也花了20年辅导了不少国内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和他们的团队。所以希望,把我的经验给各位读者分享。更希望,未来的创业者,可以看到巨大的中国市场,未来的高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机会,而且很多这样的机会就在我们家门口出现。在本书即将付梓的2025年初,Deep seek横空出世,中国AI产业的风起云涌和各行各业因此将要产生的创新和创业,更加值得世人期待!希望创业者们可以抓紧这些机遇,为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为社会做出回报。
Savio关明生
2025年3月
阅读建议
秦俐 淘课集团CEO
给“关乎天下”系列写“阅读建议”已经到了第三本,非常荣幸。每次读关先生的书都有“他就坐在你面前,满含笑意,娓娓道来的感觉”——生动的故事,俏皮的比喻,隽永的道理。
所以,阅读建议的第一条就是,请大家不要辜负这份亲切和生动,可以先快速通读一遍,其中很多的经验、误区、化解技巧,你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场景,有很强的代入感。然后,回到总目录,梳理一遍轮廓,再开始细细阅读,甚至可以与朋友一起展开讨论。
《关乎天下》讲中小企业赢的秘诀,用《孙子兵法》的道、谋、断、人、阵、法,阐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框架,并分享了阿里早年经营的故事。《关乎天下2》主要是写给那些“心累和身累”的中小企业老板,讲策略与领袖力的要诀,即如何明策略,如何通过他人拿结果。
《关乎天下3:创业者从起步到成功的关键》是一本写给新世代创业者的书。所谓创业者,既代表了一种身份,也代表了一种始终无忘初心的奋斗状态。我们平日里狭义的创业者, 似乎主要指从无到有创造经济实体的那些天才或怪咖,一旦小有所成,似乎就不能叫“创业者”, 就要成为“老板”了。 这实在是一种误解。 在本书成稿的访谈阶段,关先生的团队访问了若干白手起家的创业者, 其中不乏已经是行业领袖和“大老板”的, 他们无一不珍视“创业者”这个称呼, 因为他不仅铭刻着来时路, 更多在提醒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要为谁服务?要如何利他和创造价值?如何持续利他和创造更大价值?
创业者, 按照关先生的比喻,就是覆盖了从“起义”——起心动念的发起,到“血肉长城”——经济模式的验证和商业模式的探索,再到“正规军”——系统化和规模化全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经历反复和坎坷,打败仗、丢阵地、挫折中反思和奋起,回归初心把握规律再去赢天下和赢自己的亲历者。
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读者,阅读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对那些已经起心动念做起来,但还在艰难摸索,业务不稳定的创业者而言,可能需要重点关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关于经济模式验证、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如何构建系统的内容,同时还要关注第三章中关于初创企业文化建设误区的内容,这方面恰恰是创始人建设“血肉长城”的精神指引。最近这几年,很多创业者甚至企业家,普遍感觉心力不足,追本溯源,除了我们的生意发展遭遇了一些不可抗力,初心的淡忘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所以,在“血肉长城”的阶段,就应该关注起来。
对那些已经步入规模化,但是在当前经济周期之下,遇到困难需要“危”中寻“机”的创业者而言,第四章几乎就是一个帮你“应考过关的习题分析和错题本”,清晰梳理了“不要死——聚焦——融资——沟通——定一个切实可行、大家都能贡献的目标”的五步法。 同时,依然重点强调了“以终端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深挖、不断细分、不断满足”的脚踏实地的创新方法。
除了前四章对生意成长规律的深刻剖析和实用建议,第五章是对创业者个人修养及人生发展的探讨,讲“创业是玩命,不是玩票”。从创业者个人特质的角度,分析了几种类型的创业者的优势和误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者们通过阅读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纠结和沉浮,多多少少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
今年是乙巳蛇年,也是双春年,在中国的生肖文化当中,“蛇”代表了专注、机敏和洞察,也是财富和好运的象征。我们终于要迎来进步和破局的一年。开卷有益,希望大家能汲取一些创业先行者的智慧,更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道。
2025年3月
第四章· 机遇应对篇
潮起潮落,弄潮儿勇立潮头
曾经:抓住时代红利和塑造自己的价值红利
从阿里巴巴创业之初到今天,一晃四分之一个世纪已经过去了,创业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com 时代之初, 也有一个为时几年的寒冬,清洗了一大批.com 创业者,但是之后的投资环境可以说是维持了几乎20 年的大好局面。当时, 有无数创业者一股脑儿地下海冒险去了,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并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回报。
因为投资环境好,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比较多,并显而易见, 所以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来这一片热土寻找机会。2000 年,阿里巴巴接触了软银的孙正义,据说孙正义很喜欢这个项目,而且希望投1 亿美元。最后,马云把这笔巨额投资减到两千万美元。所以我们从高盛领投的A 轮(500 万美元),到软银投的B 轮,已经在短短不到一年之内,合计融资达到2500 万美元。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投资,但是在当时国内互联网相关的领域, 并不罕见。
我还记得,大概是2010 年那一段时间,产生了一个团购的大热潮。连美国团购鼻祖Groupon(高朋)也来中国寻找机会。在短短两三年内,团购创业项目迅速飙升到5000 个,相当震撼。当时有一位青年才俊从金融行业转行,进入团购这一片大海,去创业并扬名立万。有一天,他跟我说,他拿到投资人的投资了。我在为他高兴之余,问他拿了多少钱,他说,1 亿美元。我以为听得不清楚,反问他:是1 亿美元估值吗?他笑着跟我说:是1 亿美元现金投资。并说,项目估值是10 亿美元 ! 我好奇地问他:你为拿到这个不菲的投资,做了什么前期准备工作?他说他只给风险投资人做了一场3 小时的演讲汇报,就成功拿到了投资人这么巨额的投资。这也说明了当时有多少热钱和风险投资资金蜂拥到中国市场来投资。因为大家都害怕失去机会(FOMO,Fear Of Missing Out)。
投资者害怕失去机会,创业者则太容易拿到钱,这也要警惕—很多创业者并没有接受到创业成长该有的坎坷和洗礼, 以及该懂得的“艰苦创业”的道理。当时最流行的一个创业模式就是“烧钱圈地”。比如团购大战之初,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圈客户,很多创业公司选择大幅度补贴用户,用户甚至只需负担产品或服务原价的10%,就可以实现购买,条件就是要注册成为团购公司的会员,等等。当然,这种模式是不可能长久持续的,哪怕有大量的投资资金,最终还是需要有实在的价值主张和经济效益,以及广大目标用户的长期支持,才能实现团购这个模式的健康成长。
结果没多久,大量(数以千计)团购创业项目纷纷搁浅。笑到最后的应该是美团,经过将近10 年的奋斗和艰辛发展,美团成功转型为“美好生活小帮手”,成为大众日常生活更便捷、更贴心、更省钱的服务者。2024 年年底我到上海出差,发现我的个人电脑的电源线坏了,电脑没法充电,电池快要耗尽, 相当彷徨。还好,我的秘书马上在美团平台上就近下了单,不到20 分钟的时间,美团骑手居然就把新的电源线送到了我入住的饭店,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而且收费非常合理。这就是美团平台每天都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提供给无数用户的价值, 这种价值主张让他们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功笑到最后。
当年阿里的高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把进出口权下放到中小企手上的决策。这个决策也成就了无数出口型中小企,它们通过OEM/ODM 生产和出口最终助力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对外开放的政策,也让无数中小企老板下海,在各行各业里发挥创造力并建立他们在生产和产业链上的优势,进而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成功出口创汇。阿里巴巴这种电子商务平台,也在出口领域连接出口型中小企老板和国外买家,让他们轻松地达成交易,并享受这个大环境的红利。
当下:退潮之时的真相
这种有无限的资金追捧创业项目的情况已经成为过去。现在, 创业者面对的是资金的匮乏,以及投资人在非常有限的投资上特别谨慎和小心的心态。目前,比较有机会的可能只有AI(人工智能)相关项目。但哪怕在AI 项目的投资上,投资人也选择小心翼翼和捂紧钱袋。
另外,投资项目开花结果的速度和投资资金的回笼速度,往往直接影响投资人再投资新项目的态度和愿望。在目前的情况下,资金回笼速度是比较缓慢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投资项目的产生。过去非常繁荣的投资生态环境,目前来看是一去难复返了。
对已经在经营的创新项目来讲,这也是一种新的大环境的改变。过去几乎所有创新项目的经营,只要在市场上扬飘升的情况之下运作,大家都会享受到一些水涨船高的便利。反观现在的大环境,是在市场整体下滑不景气的情况之下去运作,创业者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经营环境和挑战。而很少创业者有“过寒冬”的经验,所以他们才会变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我接触过的创业案例里,也有一些是跨越这两个时代的。也就是说,在创业的时代,碰上了资金充裕和支持“烧钱圈地”的模式,并影响了企业的运营经验和习惯。现在情况急转直下, 它们遭遇了资金匮乏和凡事都要求清晰的经济效益和回报的时代,创业团队顿生“当我们有很多钱可以烧的时候,我们没有找到商业模式,但当我们找到商业模式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钱烧了”的感叹。
在投资领域,有巴菲特的金句:“Only when the tide goes out do you discover who’s been swimming naked.”(当潮水退去的时候, 才知道谁在裸泳。)现在就是一个大潮退去的时代,没有穿泳裤的,很快就会被识别出来,并被淘汰。
未来:严峻环境下的深耕和创新
面对大洗牌的危机,我们展望未来也要比较冷静地分析和观察在“危”中有哪些“机”。因为事情从来都不是只有一边倒的利害。
还记得当时,跟很多OEM/ODM 中小企老板打交道的时候, 我常常跟他们展开讨论。他们的业务只占整个价值链里面比较小的“生产”那一部分,在不同的行业里,生产部分的占比不同,但是都不会超过30%。在制衣行业,生产部分的占比可以小到5%。而且生产部分的利润在整个价值链中占的比重就更小了,真的可以说是薄利多销。同时因为竞争激烈,国外的买家也可以很轻松地到处跟其他OEM/ODM 中小企老板比价,并且每年都乐此不疲,这让中小企老板的日子很不 好过。
于是我问这些中小企老板:“为什么只专注生产那个价值链的小部分,而放弃渠道和品牌那些价值链的大部分?其实最终用户付的是整个价值链的钱。”我发现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 对于当时那些中小企老板来说,那些客户和渠道都在国外市场,语言和经商环境跟中国国内有非常大的区别,所以只要生产部门还有钱赚,各位中小企老板就愿意专注在这个领域里艰苦经营。
其实要破这个局,最重要的是去了解问题的源头,也就是最终用户的需求,因为他们是付100% 费用的人。全面了解他们的需求,使他们能够继续支持和购买自己的产品,才是破局的不二法门。各位出口型中小企老板当时也跟我说:“去了解这些在外国的客户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他们选择不去做这件难而正确的事,但这并不能掩盖了解最终用户、洞察用户需求的重要性和潜在的价值。
在《关乎天下2》这本书里,我也提供了一位深圳MP3 生产企业老板当年排除万难,特意去德国行业展览会了解最终用户的案例。这位老板得到三个有关最终用户的重要洞察:他们很年轻,他们很喜欢时尚,他们没有很多钱。带着这三个洞察回到深圳,老板马上改变光生产跟别人一样的MP3 的商业模式, 而做了一个重要的增值设计,就是把他生产的MP3 的外观彻底改变,去迎合他了解的最终用户的需求,给他们提供付得起的时尚。结果,这家企业走出了困境,业绩大大增长。详情请参看《关乎天下2》。
现在的中国消费者,经过市场的多年发展和财富累积,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以及自身的支付能力,与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各位中小企老板也应该没有更多的借口,不去发现、关注和了解这个就在我们家门口的庞大消费市场。实际上,我们在这个消费市场上是应该占有优势的,因为这个就是我们的本土市场。我们只要能够全面了解本土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就可以在满足这些需求的价值链上更占优势,就可以逐步利用我们水平、质量、效率和性价比都比较高的生产环节去开发新的产品,通过渠道和品牌的建立,全面占领相关价值链的100%。
不再被动地在出口市场上只提供占价值链少数的OEM/ODM 的生产服务,为他人作嫁衣裳。
要达到生产和价值链质量比较高的全面服务,各位中小企老板就需要花工夫去了解最终用户的需求,并开发差异化的新产品/ 服务,建立渠道和品牌,去攻占国内消费市场。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历史上发展起来的国家大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其实,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精细化,只要你用心去了解最终用户,一定会找到创新的切入点。
案例9:对客户需求的精细探查和不断满足造就新的增长
在义乌有一家衬衫制造企业,老板是夫妇俩,他们面临着制衣行业利润越来越薄的发展局面,他们是怎么办的呢?
首先,他们细分人群,主要定位于中老年和职场商务人士,年轻人喜欢的那种个性休闲的、阔版的,就不是他们的产品定位了。
然后,他们细分场景。比如针对一些社交场合,如婚宴或者其他酒席宴请等,他们开发了一款防水、防油和防污的三防衬衫,万一不小心被茶饮酒水飞溅,不挂水、不进水,帮用户完美保持风度。他们还开发了三防鹅绒衬衫 ,里面填充的是90% 的鹅绒。秋冬的天气里,肯定要穿个外套,里面再穿个羊毛衫就显得臃肿,此时这个保暖衬衫就能完美取代羊毛衫,保暖又有型。再比如说,现在很多男士不想穿衬衫,为什么呢?因为衬衫给人的束缚感太强,于是他们就开发了一种针织弹力衬衫,弹力很大,穿上以后打高夫球都没问题。所有这些创新,他们都是全网第一款,开辟了蓝海以后,稳稳地占据市场第一。
最后,他们保证品质。以上一切创新的本质,还是产品品质。每次他们有了创新之后,后来者也呼啦啦跟上,产品甚至比他们的便宜很多,但客户还是会找他们购买—因为品质好。这个摸爬滚打30 年的企业,虽然正在经历市场下行的痛苦,但多年积累的对产品的深度认知和研发实力,必然会给细分需求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这样,通过对客户需求的精细探查和不断满足,再结合现在风起云涌的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直达消费者,他们把公司的新品牌,标志着场景化衬衫的品牌推向了市场,并取得了令人惊喜的发展成就。
类似这样的创新机会,我相信一定会在中国市场层出不穷。希望各位中小企老板不要错过这个难逢的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