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助理到合伙人-青年律师业务进阶指南
》
售價:HK$
74.8

《
明清白话文献与吴语语法
》
售價:HK$
217.8

《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二版)
》
售價:HK$
107.8

《
德州扑克自学一本通
》
售價:HK$
55.0

《
数学分析(第一卷)(第7版)(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97.9

《
什么是思想史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HK$
61.6

《
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全新增订版)
》
售價:HK$
63.8

《
从宁波到日本:生活世界的对话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编辑推荐: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在上莞的红色故事,革命老区的史料见证。 2.根据权威单位的一手资料和实地调研整编而成,权威性和专业性颇高。
|
內容簡介: |
上莞是一方红色革命斗争沃土,具有光荣的斗争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这里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广东全面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是中共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东源县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东源县上莞镇委员会按照“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精神编写的历史资料,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斗争的历史,是革命老区上莞的史料见证。
|
關於作者: |
1.中共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的主要职责为中共党史研究,地方志研究,指导、协调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编纂等工作,组织党史相关学术交流。
2.中共东源县委党史研究室主要负责研究、编纂,整理出版重要党史书刊、党史资料;整理、汇编、收藏有关东源的地方文献资料和东源人的专著资料;负责东源县党史对外交流工作。
3.中共东源县上莞镇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在东源县上莞镇设立的领导机关。
|
目錄:
|
第一章 红史简述
上莞镇革命烈士陵园碑文敬读 杨石建
上莞镇新民村红色资源初探 刁桂军
上莞红史调研报告 上莞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上莞革命斗争史略 陈速影
六角楼里的革命往事
——中共九连地委、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旧址 李成东
临危不惧反“扫荡”
——发生在上莞壆背战斗旧址上的故事 李成东
河西党组织的神经中枢
——访中共河西县委驻地君陈小学遗址 吴楚生
九连人民政权探索的丰碑
——访河源县人民政府昌隆屋旧址 吴楚生
第二章 红址概览
上莞镇革命烈士陵园
中共河西县委驻地上莞君陈小学遗址
中共九连工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壆背村旧址
中共九连地委、粤赣边支队司令部上莞新南村六角楼旧址
河源县人民政府上莞太阳村昌隆屋旧址
“太平洋”总部登仙湖顶遗址
李白农会四角楼旧址
百坝农会旧址
壆背反“扫荡”战斗遗址
坳顶防御战遗址
中共九连地委、粤赣边支队、河源县人民政府成立纪念亭
河源县人民政府集体宿舍太阳村司马第旧址
河源县第七行政区区府旧址
第三章 红色印迹
从粤赣边支队到东江第二支队 林镜秋
九连山上的电台
粤赣边人民义勇总队的成立及活动
在上莞举办的河西区青年音乐学习班 陈尚平
粤赣边支队成立通电
粤赣边支队成立时的一副对联
在上莞举办的河西区第一期党员骨干训练班 林洋波
上莞一次反“清剿”斗争的故事 田裕民
上莞的土地改革工作 李汉杰
上莞飞虎队和常备队的建队过程 李汉杰
上莞抗战时期的“二五”减租和减息运动 陈尚平 陈怒涛 陈斐材
上莞壆背反“扫荡”战斗 叶柏松
解放前地下交通战斗生活的回忆 刘 刚
河源县人民政府宣教队活动片断 陈速影
回忆抗日战争时期上莞地区党的活动情况 郑重文 程 光
大人岭战斗
1949年初河西区斗争情况的回忆
大人岭战场的选定 阮振声
大人岭战斗牺牲烈士遗体运回上莞过程 李 九
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的成立
坳顶防御战 田裕民
河源县人民政府成立 陈速影
河源县人民政府入城追记 陈速影
河西人民武装力量在解放战争中成长 陈 明
国民党兵的一次进村搜捕 陈国象
东江河畔的大人岭战斗 陈 明 袁 创
对进犯上莞的敌人给予骚扰打击 李 九
二十多名上莞知青奔赴九连山 陈德友 陈速影
对陈丽泉的统战工作 陈 民
第一、二次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保十三团起义后对有关人员的政治转化教育工作 欧阳轲
河西区党组织及党员公开 欧阳轲
第四章 红土丰碑
上莞革命烈士碑志
上莞籍革命烈士
曾锡翔烈士事迹 张泽周
陈国汉烈士事迹 陈文确
陈云舫烈士事迹 陈德友 李友舫
曾黄苟烈士事迹 曾浩明
陈移礼烈士事迹 陈志威
陈启坤烈士事迹 陈志威
东纵边纵上莞组老战士(离休干部)
第五章 红史人物
武装部队序列(部分)
中共后东特委书记梁威林 欧阳诚
中共九连工委书记严尚民
粤赣边支队司令员钟俊贤
东二支队司令员郑群
中共后东特委宣传部部长黄中强
东二支队四团团长王彪
东二支队四团政委张华基 陈仰天
东二支队四团政治处主任张日和
飞龙队政治教导员程光 邓书星
江防大队大队长邹建
上莞籍部分离休老同志简介
第六章 红村故事
中共九连地委旧址展陈资料 中共东源县委党史研究室
我们村里的共产党人 陈良木
红军在李白村李屋楼休整 李战艺
共产党带来了墩头红 陈良木
“小猴精”秘密交通员——曾太 杨思丽 刘 婷
血色两礤——革命年代两礤的红色故事 陈创仲
新民村的红色故事 陈立波
常美村的红色记忆 李志强
茶乡仙湖村的红色印记 曾云科 曾志峰
河西区党组织和党员公开大会 陈良木
苏杨村红史故事 刘东强
太阳村革命志士 陈志威
下寨村积龙径红色哨所 曾伟琼
冼川村红史故事 罗树芳
新轮村红色记忆 陈理戈
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上莞地区是一方红色革命斗争沃土,具有光荣的斗争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这里英雄辈出,革命先烈和英雄的故事一直在这里传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上莞地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广东全面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上莞君陈小学曾是中共河西县委领导机关的所在地。1939 年秋上莞党小组在这里建立,开始大力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培育先进革命力量,建立抗日团体和武装力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为解放战争时期九连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机关选择在上莞成立并常驻,奠定了强有力的党组织建设基础和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上莞是九连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是九连地区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革命遗址旧址资源众多。自1948年6月中共九连地委在上莞正式成立起,到1949年5月老隆解放,不到一年时间里,只有97.48平方公里的上莞,是九连革命根据地党、政、军、财、文领导机关的聚集地,东二支队司令部、《粤赣报》报社、税务总站、交通总站、河西工委都在上莞常驻。1948年12月7日,河源县人民政府在上莞成立,这是粤东较早成立的县人民政府。原东二支队司令员郑群回忆道:“上莞是当年河西游击区的中心,又是九连地委、粤赣边支队、河源县人民政府的成立地和常驻地,与这里的传统文化浓厚和生态环境优越是有很大关联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红色文化资源是最鲜活、最珍贵的党史教材,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能极大激发出基层群众的奋斗意识、奋斗情感和奋斗精神,能最大程度汇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共识、行动自觉和动力源泉,能转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磅礴力量和历史底气。上莞镇的每一个革命旧址,都谱写了九连革命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斗的传奇故事,这些红色遗址旧址铭刻着革命先辈的光辉历程,就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好上莞镇的红色文化资源,就是留住了乡村最鲜明的底色,也是留住上莞镇振兴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东源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帮扶组团单位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深圳海事局、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银行河源分行的全力支持下,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深圳盐田对口帮扶河源东源指挥部的关心指导下,上莞镇积极推进挖掘红史资源的工作,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共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河源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会、中共东源县委党史研究室编撰了系统反映上莞红色资源的《红映上莞》。
我们编撰此书的目的就是要深入挖掘保护上莞镇红色文化资源,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领略革命精神的真谛,让广大党员和干部在体验红色文化中思想受到震撼、心灵得到洗礼,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红映上莞》所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斗争的历史,其内容包含了红史简述、红址概览、红色印迹、红土丰碑、红史人物及红村故事六个章节,是革命老区上莞的史料见证。
上莞镇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也是绿色茶乡、非遗胜地。2024年,上莞全镇茶叶产量1240吨,产值3.5亿元。每年在新轮村举办的省级非遗“追龙”民俗活动均吸引超过10万人参加。我们把红色资源、非遗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大有文章可做!接下来,我们一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东源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广东省委决定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契机,发挥上莞镇自身的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和毗邻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将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团结全镇干部和群众,以特色产业为有力抓手推动各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相信,明日之上莞一定不辜负革命老前辈血与汗的付出!明日之上莞一定能够绘就“产业兴旺、城乡绿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共东源县上莞镇委员会镇委书记
邓欣荣
2025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