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
》
售價:HK$
74.8

《
奴隶船:海上奴隶贸易400年
》
售價:HK$
75.9

《
纸上博物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诞生(破译古老文明的密码,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150+资料图片)
》
售價:HK$
85.8

《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售價:HK$
74.8

《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售價:HK$
75.9

《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售價:HK$
82.5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HK$
60.5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HK$
66.0
|
編輯推薦: |
1.全国统一的中学生活,小镇做题家的最强嘴替
自嘲自驱版小镇做题家奋斗史,每个字都像是在写自己,看完第一读后感:永远不开门的天文馆、后置摄像头45°的自拍姿势、全班统一的双星球鞋、高中课间灭绝人性的跑操……除了北上广,全国人的学生时代是怎么做到如此统一的?
2.从河南做题家到北京时尚编辑,30岁姐姐送给女孩们的真心话!
每个小镇女孩从小听得最多的教导,就是“走出去”,走出去就是有出息,而大部分“有出息”的小镇孩子都不约而同在北京相见。初到北京,自以为土得格格不入,走在楼群中不敢高声语,恐惊国贸人。在北京呆了十年,后知后觉地回过头,很想抱抱当年在地铁站飞奔的自己。
3.GQ新媒体副总监亲自执笔,扯开时尚圈“皇帝的新衣”!
不装不作不矫情,敢说敢笑敢坦诚,女性带来的讽刺更有击中人心的力量。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句话,在时尚圈仍然成立,如果你想看有人“蛐蛐”时尚圈,那么没有任何人比金子的“蛐蛐”更有力也更有趣,只有真正沉浮于名利场的人,才知道它究竟可笑在哪里。
|
內容簡介: |
“我是一个骑在墙上的人,我流窜于小镇和名利场之间。当我在名利场时,我是一个冷眼穷人,这些故作体面的人造景观让我疲惫。当我在小镇时,我又不禁为我在名利场学到的东西沾沾自喜,想要把先进的时尚知识播撒在朴素的河南大地。”出身高考大省河南的小镇女孩金子在北京时尚前沿工作,出身的平凡和时尚圈的光怪陆离这两种色彩在她身上碰撞,她时而是走过独木桥的胜利者,时而是名利场中的局外人。本书记录了一位身处名利场中的朴实的河南女孩眼中的世界,虚浮华丽围绕着她,那种“小时代”中的生活,她过上了,但好像始终不入流。
|
關於作者: |
金子,本名杨林,河南省濮阳人,现任国际时尚男刊的新媒体副总监。自媒体达人,曾以“月薪两万的金子酱”为名创造百万播放记录,现在以@还可以的金女士 活跃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在时尚圈的名利场里,她是为数不多的小镇做题家。
|
目錄:
|
第一章 采油厂与夏令营
第二章 草莓鞋与爵士舞
第三章 晚自习与山桃花
第四章 方格纸与贪吃蛇
第五章 二十岁与三十岁
第六章 背带裤与香奈儿
第七章 绿葡萄与商务舱
第八章 摘毛球与做美甲
第九章 明信片与汤匙声
|
內容試閱:
|
在我发现自己总是有意无意地展露自己的奢侈品知识时,我开始对自己警惕。作为一个工薪家庭长大的小镇女孩,我总怀有一种读书人贫穷的清高。高消费是不对的,而为了奢侈品去高消费则是错上加错。我对自己的期望并不是像《小时代》系列的主角那样对奢侈品如数家珍,我总觉得理想中的自己应该更有深度一些。这两年时尚圈又在流行“知识分子风”,色调冷淡的大衣、简洁的衬衫和西裤、黑框眼镜,看起来就像是20世纪30年代会坐在花神咖啡馆里谈论哲学的那种女人。每次我看到这种穿搭视频,就会对那几百个点赞的用户恨铁不成钢:这个教你变成知识分子的人根本分不清“的地得”啊。
但当我回到濮阳,又会感到另一种丧气。小城的报刊亭买不到《GQ》,地下步行街里充斥着仿冒的“LU”和“LW”。最气人的是,我从官网订购的、从巴黎远渡重洋而来的LV包,混迹在小城商场乱七八糟的假货中,不仅看不出尊贵,甚至看起来很像它们中的一员。在北京时,我是背着LV的体面白领。而回到小城,没有人认识什么LV的老花,这只是包具店里随处可见的土气花纹。和我背着相似包款的,只有超市里满头烫着羊毛卷的大婶。
我是一个骑在墙上的人,我流窜于小镇和名利场之间。当我在名利场时,我是一个冷眼穷人,这些故作体面的人造景观让我疲惫。当我在小镇时,我又不禁为我在名利场学到的东西沾沾自喜,想要把先进的时尚知识播撒在朴素的河南大地。妈妈说,她同事在奥特莱斯买了一个轻奢品牌的包。在我们小城市人的心里,奥特莱斯是一个高级的去处,于是她的同事每天把包背来单位炫耀。我几乎是当场笑出声来,刻意地把香奈儿的包带往肩上提了提,并借机向我妈展露一些我学到的时尚知识:对于那些真正懂时尚的人来说,奥莱款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既不属于品牌当季的新款,也不是长青的经典款,审美上也很陈旧。花打折的钱在奥特莱斯买个LOGO,不仅不会看起来很富贵,反而会适得其反。
当然,高级之上还有高级,上流之上仍是上流,我那点可怜的时尚库存显然不足以应对所有场合。我仍然记得有一次参加品牌活动时,看到邀请函上赫然写着“dress code:Black tie”时我几乎惊恐发作。搜索引擎会告诉你:Black tie字面意义是“黑领结”,在这里是指一类十分正式的宴会着装,男士需要在西装内穿一层马甲,并戴上领结。但如果你信以为真,穿了笔挺的西服马甲出席,到了现场就会尴尬得原地去世,因为你大概率会和当晚端着香槟的侍应生撞衫。工作五年后,现在的我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通关方式:一条版型合适的小黑裙,配上珍珠或合金的显眼耳饰(再次友情提醒:避开很有可能致敬经典的“淘宝独立设计师款”),即可应付大多数这样的场合。黑色的裙子让材质变得不那么显眼,因此就算买了稍微便宜的料子也没关系,而耳饰则是一种时尚完成度的免责声明:不论这一身在对方眼中的结果如何,都已经是我用心打扮的结果了。如果按照这套方法出席,你绝不会像素人改造节目一样华丽大变身,相反,你会泯然众人,消失在一百条大同小异的小黑裙中。但我的朋友,你还在期待什么呢,你难道还期待在这种场合里翩然旋至舞台中央成为所有人的视线焦点然后遇到白马王子并谱写一段佳话吗?相信我,不被注意到意味着你没有出错,而不出错,就是我们基层员工在这种场合能取得的最好结果。
体面的时尚,通过不断否认“错”的东西而诞生,这是一场在审美场的跑马圈地运动。 我被圈得毫无立锥之地,只能在“错”与“错”之间踮脚横跳,艰难地寻找一个立足的缝隙。
工作第二年,我和一位新入职的同事来到片场,同样在这里的还有本次拍摄的甲方和艺 人,阵仗很大。同事很重视,因为明显能看出他为此认真打扮过,但同时这种用力的痕迹更 让人为他感到一丝难过:像我入职那天一样, 他穿了一条颜色过于鲜亮的背带裤。(老天, 为什么我们这些时尚门外汉想要打扮一下的时候,总是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背带裤这种悲哀的 错误答案?)在客户和明星面前,这样穿显然有一些过于惹眼了,于是有人私下提醒了他。 第二天我们再见面时,他在改正的路上走了太远,换了一件浆得硬挺的白衬衫,远远望去白 得鹤立鸡群,白得手足无措。我很理解他:他被突然塞进了一场考试,并且完全不知道解法, 而其他人不仅了然于胸,而且似乎已经提前对好答案。而那时的我已经能够以一个前辈的身份跟他说:买一件质量好一点的纯色T恤,总是一 种不会出错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