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译本第二版)平装版 社会学领域经典著作

書城自編碼: 409934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著, 冯钢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301360682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5.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HK$ 63.8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HK$ 279.4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HK$ 74.8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售價:HK$ 85.8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HK$ 217.8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HK$ 74.8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HK$ 140.8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HK$ 83.6

 

編輯推薦:
平装本对译文进行了修改润色。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周晓虹撰写导读,揭秘戈夫曼的生平。
內容簡介: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我们了解自己的一本佳作,它对微观的社会互动做了详尽的论述,探讨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特别是我们如何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作者没有对社会互动做面面俱到的系统性分析,也没有试图总结互动类型、区分互动性质,他的兴趣在于研究人与人面对面交往的具体互动细节。
在对许多地区社会习俗的观察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个体比作演员,用诸如印象管理、前台、后台、剧班、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戏剧表演的概念,来分析种种舞台表演行为。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向他人展示自己和自己的行动,试图引导和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并采用某些技巧来维持自己的表演,就像演员向观众展示一个角色一样,这不失为一种表演的艺术。
關於作者:
【美国】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
----------------------------
欧文·戈夫曼(1922—1982),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拟剧论倡导者,美国社会学协会第73任主席。著有《避难所》《邂逅》《污名》《交谈方式》等。
冯钢
----------------------------
冯钢,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学术领域为社会理论、政治社会学等,对马克思、韦伯、福柯等思想家有深入研究。
目錄
导论/ 001
第一章表演/ 019
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019
前台/ 024
戏剧实现/ 033
理想化/ 038
表达性控制的维持/ 055
误传/ 063
神秘化/ 072
现实与人为/ 076
第二章剧班/ 091
第三章区域与区域行为/ 125
第四章不协调的角色/ 163
第五章角色外的沟通/ 193
缺席对待/ 196
上演闲谈/ 202
剧班共谋/ 203
再合作的行为/ 218
第六章印象管理艺术/ 241
防卫性的品质和措施/ 246
保护性措施/ 263
有关巧妙的巧妙/ 267
第七章结束语/ 274
框架/ 274
分析的背景/ 276
人格—互动—社会/ 278
比较与研究/ 280
表达的作用在于传达自我印象/ 286
舞台表演与自我/ 289
內容試閱
这世界,其实就是一场婚礼
周晓虹
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溯源中,社会角色理论和符号互动论经常被置于同一种智力框架之下讨论。众所周知,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角色概念直接的创用者是乔治·米德 (George Mead) 和罗伯特·帕克 (Robert Park) ,而意念则借自戏剧舞台,当然这并非一种牵强的比附。人类将社会生活编成戏剧搬上舞台,舞台成了生活的缩影,而生活又何尝不是一个无墙的大舞台?最早察觉社会舞台与戏剧舞台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其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是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在 《皆大欢喜》 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著名台词: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
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
也都有上场的时候。
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这样的比喻之所以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20世纪符号互动论者建构社会角色论的基石,根本在于社会与舞台、社会中的人与舞台上的演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演员在舞台上有明确的角色,社会中的行动者也占据明确的地位;演员必须按照写好的剧本去演戏,行动者在社会中也要遵守规范;演员必须听从导演的命令,行动者也必须服从权势之人或大人物的摆布;演员在台上必须对彼此的演出做出相应的反应,社会成员也必须调整各自的反应以适应对方;演员必须与观众呼应,行动者也必须扮演各种不同的观众或 ‘一般他人’ 和概念化的角色;技能不同的演员赋予角色以独特的解释意义,行动者也由于各自不同的自我概念和角色扮演技巧而拥有独特的互动方式。”
尽管角色论将社会中的人与舞台上的演员加以比附的思想由来已久,并成了超出专业范围而为普通大众知晓的少数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理论之一, “但是正是欧文·戈夫曼 (Erving Goffman, 1922—1982) 才把这种极为模糊的比拟转变成一种强有力的戏剧分析观点”。 “尽管戈夫曼在许多方面丰富了社会心理学和微观社会学,但他通过对戏剧学模式的精心构造而发展出的角色理论,才是他最标新立异又至为重要的贡献。” 戈夫曼以自己独特新奇的研究方法,向人们证实了上述自莎士比亚起,虽一再得到重复但未能获得深刻阐述的观点: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只是这个舞台上的一名演员。
一、 戈夫曼的另类生命史,或一种加密版传记的解读
首次系统阐述 “人生是个大舞台” 观点的著作,是戈夫曼1956年出版的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该书是在这样两项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一是戈夫曼为了撰写博士论文,在英国北部苏格兰地区的设得兰群岛中的安斯特岛 (Unst) 进行的为期18个月的社区生活调查 ,在这项调查的基础上戈夫曼写成了题为 《一个岛屿社区的沟通行为》 的博士论文;其二是博士毕业后,戈夫曼在芝加哥大学教授爱德华·希尔斯 (Edward A. Shils) 的指导下从事的社会分层研究。这两项研究引发了戈夫曼对微观社会过程的兴趣,也为他描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面对面互动提供了丰富的细节。
实事求是地说,戈夫曼对微观社会过程的研究兴趣及其不同凡响的成功,并非完全得自上述两项实地调查,还得自他独特的另类生命史和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所受的系统训练。尽管戈夫曼生前就谨慎地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讲演时禁止人们录音和拍照,甚至在生前就封存了自己的档案,只希望他人根据自己的出版物来评价自己, 但他的成功依旧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其实, 《第二个芝加哥学派?——战后美国社会学的发展》 (A Second Chicago School? -The Development of a Postwar American Sociology) 的主编加里·艾伦·法恩 (Gary Alan Fine)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与戈夫曼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共事时,就曾因这种兴趣提议借自己的婚礼进行一场参与者观察研究,并与戈夫曼共同完成一份自我民族志。本来,这一提议与戈夫曼的名言 “这世界,其实就是一场婚礼” (the world, in truth, is a wedding) 无比契合,但却因戈夫曼笃信 “只有傻瓜才研究自己的生活” 而不幸夭折。不过,作为社会心理学大师,戈夫曼应该懂得,一个人越是掩饰自己,他人的窥视欲望就会越强。戈夫曼去世30多年后,德米特里·沙林 (Dmitri N. Shalin) 在查阅了大量档案后说: “戈夫曼的大部分作品都是 (他的) 加密版传记,他的社会学想象力来自其个人经历,而他的智力生涯中的那些关键转折无一不反映了他的人生轨迹和自我更新的尝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