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DK葡萄酒大百科:一本关于葡萄酒的百科全书
》
售價:HK$
547.8

《
未来简史 从智人到智神(2025白金纪念版)
》
售價:HK$
86.9

《
社区矫正(第六版):美国地方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比较
》
售價:HK$
107.8

《
动物与人体的比较解剖书
》
售價:HK$
98.8

《
北朝隋唐史论集
》
售價:HK$
273.9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售價:HK$
274.5

《
7步吃透商业提案写作
》
售價:HK$
65.9

《
大国谍影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人物之一、“电台三烈士”之一的张困斋烈士的生动传记,记录一位旅沪青年的进步历程,呈现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革命事业来之不易,张困斋为革命奋斗的一生,短暂而又伟大,值得后人缅怀学习。永不消逝的电波,永不消逝的红色记忆,上海市中共党史名誉会长张云为本书作序,评价张困斋烈士“‘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人民的一腔热血,对党的赤胆忠诚”。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纪实文学作品,真实记录张困斋烈士的生平事迹。张困斋系宁波北仑人,后来沪在银行业任职,其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张困斋以开设“丰记米号”店为掩护,负责上海地下党领导机关的联络工作。1949年3月不幸被捕,5月7日英勇就义。他与李白、秦鸿钧一起,被称为“电台三烈士”,他们也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角李侠的原型人物。作者通过研究相关历史文献及联系张困斋烈士家属等方式,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记录了张困斋不平凡的一生。本书的创作与出版,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知晓张困斋烈士的革命事迹,铭记革命先烈,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
關於作者: |
彭素虹,公共管理硕士,中国作协会员,宁波市第三届青年文艺之星,宁波市作协报告文学创委会副主任,北仑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政协第十届宁波市北仑区委员会委员。已出版11部文学作品,纪实文学《我们》《信仰的足迹——寻访张人亚》《真理的力量》连续三届荣获宁波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
目錄:
|
序言
第一章 永不消逝的记忆
海定则波宁 / 这里是小港 / 清泉张氏族
最初的觉醒 / 少年求学郎 / 银行当职员
第二章 永不消逝的电波
石榴花儿开 / 赴夜校进修 / “银钱”发起者
加入党组织 / 江南旧曾谙 / “丰记米号”店
红色的电波 / 倒在黎明前
第三章 永不消逝的追寻
电台三烈士 / 追思与纪念 / 后人的追寻
后记
附录 张困斋生平活动年表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序 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回溯宁波的历史,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和新中国的成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叫张困斋。
革命先驱张困斋是宁波北仑小港人,他跟兄长张承宗一起,在上海从事商业活动,参加革命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是中共上海局秘密电台负责人,于上海解放前夕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折磨,不屈不挠,英勇就义。他和李白、秦鸿钧被誉为“电台三烈士”,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角原型之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无数革命先烈上下求索的奋斗目标,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不懈追求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就是那么一群奋不顾身、前赴后继,扶大厦于将倾、救民族于水火的革命斗士!张困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从张困斋那一代人身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政治本色和精神风骨!
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种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在张困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世纪30年代,张困斋随胞兄张承宗相继进入银行系统工作,成为捧着金饭碗的白领,很多人向往她的职业。但是,为了国家的生存,为了民族的解放,他毅然决然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反帝游行中留下了他的身影,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回响着他的呐喊,解放战争的生死决战中,他奋斗在秘密战线的前哨阵地,不愧是一位自觉而勇立反帝爱国潮头的革命战士!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张困斋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践行者。在青少年时期,他就胸怀救国救民的革命志向,自觉、主动地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初,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发出“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的铮铮誓言。此后,不管反动势力多么残酷、个人处境多么艰难,他都毫不动摇地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辱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终生,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诺千金的政治本色!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张困斋用生命诠释了他对人民的一腔热血,对党的赤胆忠诚。在血雨腥风的岁月里,他“把米店开在敌人鼻子底下”,真可谓是吊起脑袋干革命!当电台被敌人测出后,他不幸被捕。在狱中,张困斋受尽酷刑,两条腿被老虎凳折断,肺部被辣椒水灌得咳血不止,十指被拔而疼痛无比,但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临刑前,他向国民党士兵说:“解放军的炮声响了,国民党完了,难道你们还要做对人民犯罪的事吗?最后,张困斋他们高唱国际歌,饮弹牺牲,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骨的壮烈篇章!
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永不消逝的革命情怀、政治本色和精神风骨,需要留存和传承,需要学习和研究,更需要宣传和弘扬。这就需要不懈努力,将湮灭于浩瀚历史长河中的那些史料挖掘整理,并使之重见天日而不断发扬光大,这就是《永不消逝——张困斋传》一书出版发行的主旨!
此心不忘,方得始终!
是为序。
(作者系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
“明天南京阴转雨,气温15到25摄氏度。”
夜晚,繁星闪烁,张困斋一边聆听广播,一边拿出纸和笔,记录下听到的暗语。每天晚上10点,中央电台会夹杂一些无关紧要的消息,有时是寻人启事,有时是某个城市的天气预报。他仔细记录,再对照密码本,解读指令,分头通知同志们。
记录完毕后,他走到窗前,掀开窗帘,望向外面的街道。几个警察在巡逻,制服上的金属闪烁着光芒。他想起了这些警察对地下党的残酷迫害,心中涌上愤怒和仇恨。他放下窗帘,回到桌前,拿出一本账本,开始认真地记录米店的账目。他要让自己的公开身份看起来毫不可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一边做账,一边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
作为“丰记米号”店秘密机关的负责人,张困斋首先想到的,是要负责大家的安全。在开这个米店时,他就观察过,米店地处三角地带,从福煦路的弄堂进去,必定能到下一条平行的马路上,而且该弄堂与威海卫路弄堂之间,还有侧弄堂相连。这样,在两条马路之间就构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H型。这些结构有利于人们的自由出入,也便于同志们前来洽谈消息。
与此同时,送货的师傅还特别关键,张困斋在继续思考。一来,他是跟外界接触最多的人之一,通过他的迎来送往,能够打听到很多外界的消息。二来,他不用长时间待在店里,一旦发现这个店被查封了,他可以就把店门口的老虎车倒下,告诉外面接头的人不要来,因为有特务在里面等着。这么想着,张困斋还特地抬头看了看门口的老虎车。
“从米行进过来的米,销售时可以定为进米价格的106%。这个盈利模式相当可观,咱们这个月又可以为地下党增加一笔不菲的经费啦。”夜已经很深了,看到这个月账面上的流水,张困斋兴奋得毫无睡意。他又打开笔记本,把白天去粮食市场调查的信息,如粮食的消费情况、来源地区、品种数量等,做好详细的登记,为上海解放后的粮食供应做好准备。
“咳咳咳……”张困斋在无锡江抗军工作时,就曾患过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这一时期,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干革命,要挖空心思去跟敌人周旋,他常常夜不能寐,身体也因此变得更为羸弱。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为了下达中央紧急警戒的情报,张困斋先到辛泰银行,通知那里的职员,切勿轻举妄动。老同事为了安全起见,给他换上自己的黑色大衣,脱去他进门时穿的灰色大衣。改头换面后,张困斋又匆匆赶往上海银行,继续传递情报。
不料,刚到上丰路,他就发现有两个人紧随其后。他心里一惊,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装作不知道,继续前行。他明白,必须甩掉这两人,改变行进路线或者取消任务。
于是,他加快脚步,走进了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想借助人群的掩护,把他们甩开。他走进了一家百货商店,在里面转了一圈,然后从另一个门出来,他看了看四周,没有发现那两个特务的身影,这才松了一口气,继续赶往上海银行。
在“丰记米号”店,张困斋的工作任务繁重。除了应对米店的日常业务,他还负责联系警委、联络银行内的秘密党员等工作。为了掩护秘密工作,他培养了一个特殊的爱好——下围棋。经常有同志以下棋为名,前来找他对弈,他们就在这举棋、观棋之际,传递组织的重要消息。
平时,当重要情报需要传递时,张困斋会将关键内容写在小纸条上,揉成只有米粒大小的纸团,混入“丰记米号”的麻袋中,用绳子扎紧袋口。然后,他背着大米乘坐电车,前往住在杨树浦路的地下党负责人刘长胜和张承宗的家。他们将大米倒在一块白布上,熟练地用手淘洗几次,将纸团取出。通过这样神秘的方式,地下情报在米店中完成了接力传递。
正当特务机构入驻“丰记米号”店的对面时,张承宗意识到,内部交通中,小孩子往往能发挥更大作用。于是,他将自己的大儿子张亚圣过继给了张困斋。每逢节假日,张亚圣都会来米店劳动锻炼,为革命贡献一份力量。
“年轻人,加把劲啊,幸福路,在前头!”白天,刘志荣带着亚圣拉车背米,有时在烈日下,有时在寒风里,他们一起推老虎车,一起鼓气加油。一斗左右的米袋,就由亚圣送进住户,一石米的大麻袋就由亚圣帮刘志荣上肩,扛着送到客户家。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晚上,张困斋教亚圣唱革命歌,看革命书,鼓励走革命道路,告诉他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坚强不屈的革命战士性格。
“大大阿大,你为什么还是一个人,没有再结婚呢?”亚圣小小年纪,问起话来倒也实在。
“亚圣,你还不知道,我们在做一项伟大的事业。我曾经立过誓,等中国解放了再议婚事。”张困斋解释道。随后,他叮嘱亚圣,送情报时万一在公园附近的路上,看到前面有抄靶子等危急情况,要随机应变,马上躲进公园里,避避风头。有时甚至可以从这个门进去,直接到另一个门出去,摆脱危机。
“大大阿大,你碰到过最危险的情况是什么?”亚圣追问道。
“干革命工作,随时都处在危险的边缘。告诉你一个方法,有时,送很小但很重要的便条时,你捏在手里,遇到危急情况就可以吞下去,这样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平时,到苏俄侨民办的书店买进步书刊,这些抛头露面的事情,张困斋多交由亚圣去做。为了能确保他的安全,张困斋常常语重心长地教给他一些自救方法。
1947年9月,张承宗任中共上海地下党市委书记,负责工人、职员、教员、学生等方面的党群工作。这一年冬天,亚圣独自出门替父亲送情报给警委书记邵健。
张承宗把一张很小很薄的纸片,团成比米粒大一点的纸团,塞进米袋中。寒风中,亚圣把米袋扛上肩,乘电车在品芳食品店附近下车,步行一小段路到了目的地。寒冬之夜,行人稀少,很容易判断是否有“尾巴”跟踪,他谨慎地四周看了看。
进入食品店,邵健接过米袋,把米倒在报纸上,拨弄几下,找到了纸团,让亚圣下楼,泡上一碗热乎乎的油茶面。刚吃完,邵健又把米袋放上亚圣的肩膀,说回信已放在米袋里。亚圣不敢耽搁,又照原路踏上电车回家,一路手脚冻得通红,顺利完成送情报任务。
“亚圣好样的!送情报时碰到警察锁门,进不去,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想特殊办法,比如夜间去报丧,装成悲悲切切的样子,警察信以为真开了门,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同志得救了。”这天夜里,张困斋在给亚圣讲革命道理时,特地奖励了他一大块巧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