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未来简史 从智人到智神(2025白金纪念版)
》
售價:HK$
86.9

《
社区矫正(第六版):美国地方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比较
》
售價:HK$
107.8

《
动物与人体的比较解剖书
》
售價:HK$
98.8

《
北朝隋唐史论集
》
售價:HK$
273.9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售價:HK$
274.5

《
7步吃透商业提案写作
》
售價:HK$
65.9

《
大国谍影
》
售價:HK$
96.8

《
制造消费者
》
售價:HK$
49.5
|
內容簡介: |
《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是罗洛·梅探讨暴力问题的一部力作。本书秉承作者一贯主张的存在心理学观点,将暴力视为人存在深处的原始生命力的一种体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远离自身的存在,回避自身的权力,处于无知的境地,反而导致暴力横行。
作者对暴力、攻击、权力、无知、无能、革命、反叛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存在分析,提倡一种新的成长伦理的生活方式,要求每个人觉知本心,正视当下,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过一种与恶共存的向善生活。
|
關於作者: |
罗洛·梅(1909—1994),美国存在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1930年获得奥柏林学院文学学士学位,1938年获得纽约联合神学院神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怀特研究院和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长期工作。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临床心理学科学和职业杰出贡献奖及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的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等奖励。出版《人的自我寻求》《爱与意志》《焦虑的意义》《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创造的勇气》《自由与命运》《存在之发现》《祈望神话》等20多部著作。
|
內容試閱:
|
前 言
年轻的时候,我对无知(innocence)极为看重。不管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上的权力,我都不喜欢,而且,我还十分痛恨暴力。30岁刚出头时,我患上了肺结核,在当时,这种病尚无药可医。有一年半的时间,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活下来。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遵照医嘱。就像我自己当时所解释的,这就意味着接受医生的休养方案,并将自己的康复完全交与他人。我只能躺在床上,注视着房间天花板上的光影变化,等待着一个月一次的X光检查,这种检查会告诉我肺部的空洞是变大还是变小了。
但是,我发现,肺部的那些细菌正是利用了我的这种无知而恣意肆虐,这一发现让我在道德和理智上都感到很惊慌。这种无知已经把我的无助变成了被动,而这种被动性则公开地邀请细菌来伤害我的身体。同时,我还看到,我之所以会感染肺结核的首要原因,正是我的绝望和失败主义的态度。因此,我身上所存在的缺乏自我肯定和自信(虽然无知已很便捷地将其合理化),只能导向一个结果。在疗养院我周围那些明显无知的患者身上,我可以看到,在面对疾病时,被动地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便意味着走向死亡。
直到我发展出了某种“战斗力”,对于是我(I)感染上了肺结核,是我自己决意要活下去这种事实产生了某种个人的责任感,我的健康状况才持续地好转。我学会了以诸如冥想(meditation)这样的内观(innerconcentration)来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指导自己何时该锻炼,何时该休息。我认识到,康复与治愈是需要我自己参与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此番道理尽管是我在康复过程中亲身体验到的,但却并不非常管用,因为我从未对其加以系统的阐释。后来,当我发现一些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的患者描述了相似的经验时,才被迫深入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所有的患者前来寻求帮助,都是因为他们感到很无力,或处在了无能为力的境况。他们没有与其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之间建立有效的桥梁,当他人(如我比喻的肺结核细菌)暴力相向时,他们只能消极被动地承受着。而这座他们与重要他人之间的桥梁,弗洛伊德(Freud)从未直接面对过。沙利文(Sullivan)曾提到了这座桥梁,但却从未详细地阐述其本质。事实上,它就是权力(power)。不过,这种权力比较类似于个体用来战胜肺结核的康复力量,而不同于战场上一位将军手握的军事权力,也不同于企业领导的经济权力。
接下来,我必须直面我自己与权力的关系。我再也无法将对于那些掌权之人的嫉妒隐藏在自己的无知背后。我发现,这只不过是遵循了我们文化中的常规程序而已:权力被广泛地觊觎,却很少被享有。通常情况下,那些掌权者会压抑自己对于这一事实的察觉。而正是我们社会中的那些被剥夺者(以“妇女权力”“黑人权力”等运动参与者为代表),一旦他们有了能力,便会迫使我们直接面对这个议题。当我们参与面对权力这一议题(这显然是我们必须这么做的)时,便会发现自己马上就要面对暴力(violence)这个议题。暴力和无知也有关系吗——或者,就像我在本书后面部分提出的,无知会葬送自己吗?这将我们引向了让人着迷却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只能同意雅各布·布罗诺夫斯基(JacobBronowski)[在《暴力的面貌》(The Face of Violence)中]所言不虚:
暴力就在这里,
就在常人的世界里,
暴力就是一种征兆。
在失败者猛然而用力的哭声中,我听到了暴力。
在男孩子的噩梦中,我看到了暴力,
这些青涩的少年在重蹈着历史的覆辙。
不过,一旦这些哭泣的人和做梦的青少年能够实现其权力,他们便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的暴力具有建设性的用途,而他们的梦想和幻想将转变为社会利益以及他们自身的利益。我希望本书提出的一些方法不是围绕着权力与无知的问题,而是能够透析这些问题。
为了理解权力和暴力的根源,我们必须提出一些更为深刻的问题。我们必须探究成为一个人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