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售價:HK$
85.8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HK$
85.8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HK$
86.9

《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售價:HK$
97.9

《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售價:HK$
97.9

《
超越想象的ChatGPT教育: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教育 (土耳其)卡罗琳·费尔·库班 穆罕默德·萨欣
》
售價:HK$
75.9

《
应对百年变局Ⅲ: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格局
》
售價:HK$
85.8

《
前端工程化——体系架构与基础建设(微课视频版)
》
售價:HK$
97.9
|
編輯推薦: |
“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鼎力推荐!美国亚马逊2022年度最佳图书!
这是一份寻找爱欲和自我的“调查报告”,一份关于热爱的自我叙事,一份尚未被认真论证的世界真相。我们为何会迷恋一些事物?“品牌挚爱”概念提出者尝试解锁我们对事物的热爱,横跨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回答我们在谈论心爱之物时,究竟在谈论什么。
|
內容簡介: |
书籍、艺术品、手机、汽车、服装、音乐,乃至自然,万千世界中,人们似乎有很多热爱的事物,有时是“一见钟情式”的激情,有时是长久的迷恋,但是人真的会爱上某件事物吗?我们对事物的这种爱,与我们对人的爱,有什么异同?当我们谈起所爱的事物时,实际在意指什么?
这本由营销学高引作者、爱情心理学专家撰写的小书替我们回答了这些看似寻常却很少能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在轻松有趣的讲述中,作者带我们重新解读并审视了我们对事物的热爱,我们与事物以及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尝试寻找构建自我和更好的生活的方式,也为品牌营销者带来关于品牌体验和品牌意义的启发。
|
關於作者: |
阿伦·阿胡维亚,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品牌挚爱概念提出者,常参加公开广播脱口秀和流行电视节目,如《奥普拉脱口秀》。
|
目錄:
|
第1章 如此丰富的瑰宝
第2章 名誉成员
第3章 与事物建立关系意味着什么?
第4章 人际纽带
第5章 你爱什么,你就是什么
第6章 在心爱之物中发现自己
第7章 享受和心流
第8章 心爱之物为我代言
第9章 进化的结果
第10章 “万物可爱”的未来
致谢
参考文献选编
|
內容試閱:
|
1988年,我刚刚在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开始博士学习,在此期间,我有幸修习了营销界传奇人物菲利普·科特勒的课程(菲利普·科特勒那时已经享誉世界,以至于有一次我在哈萨克斯坦做讲座,居然也来了 300多人——他们并不是为我而来,仅仅是为了“著名的菲利普·科特勒的学生”而来)。科特勒教授认为,营销不仅要为商业服务,更要服务于每个人。非营利组织需要营销,政客需要营销,甚至每个在寻求浪漫关系的人,本质上也是在营销他们自己。
我那时只有 20多岁,单身。尽管营销很有趣,但是交友约会更有趣。而且,在 20世纪 80年代末期,交友服务正在兴起。科特勒教授同意我的学期论文选题就做营销和交友约会的相似性。他告诉我,一位名为玛拉·阿德尔曼(Mara Adelman)的教授,正在进行沟通方面的研究,她和我有同样的研究兴趣。于是,我和玛拉一起就交友服务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这些论文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我最后甚至登上了《奥普拉脱口秀》。
确实,这很有趣。但是,当我要选择博士论文题目时,才意识到需要写些东西,可以让好的商学院聘我当教授。研究交友服务可以让我登上《奥普拉脱口秀》,但是并不能帮我找到工作。不管怎样,我已经投入了好几年的研究工作,让自己成为爱情心理学方面的专家。那么,是否有什么途径,可以让我好好利用这个优势呢?
我忽然灵光乍现。人们总是谈论喜爱什么事物,那我们是否也可以就地谈论下这个事儿?或者,这就是另外一个过度使用的隐喻?如果人们真的会爱上事物,那么我们可以从人际之爱的研究中得到哪些启发?我其实不算是第一个注意到人们会爱上事物的人。但是,幸运的是,我是第一个对这种爱进行科学研究的人。这种爱,后来在营销圈内被称为“品牌挚爱”(brand love)。迄今为止,我已经在这个专业领域研究了30多年。
尽管我是个营销学教授,但是我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根植于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在我读博士时,坊间流传着一个说法:“我们研究消费者的方式,应该要像海洋生物学家研究鱼那样,而不是像渔夫研究鱼那样。”同样,我这本书写给那些好奇“爱是什么”以及“爱如何产生作用”的人。你会发现,这本书讲的是“爱物”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而不是讲“如何营销”。如果商人、艺术家、非营利组织能够把注意力放在生产人们真正爱的事物上,会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本书的洞察,对有志于此的人,将具有很大价值。
尽管这本书的名字直译出来是“我们所爱之物”,但并不是真的在讲“物”,而是在讲“人”。那是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事物的爱源于它们创造了我们的身份认同,联结了我们关心的人。在本书中,你将看到,事物如何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是谁,想要成为谁,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还利用事物支持亲密关系,在一些并不亲密但重要的人面前管理我们的声誉。
本书为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提供了科学解释。例如,如何比较我们对事物的爱和我们对人的爱?为什么我们会喜欢某些特定的事物,而不是其他的事物?为什么人们喜欢的事物不一样?为什么事物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热爱某物和认为这个事物非常好之间有什么不同?我们对事物的热爱是来自我们对人的热爱吗?
关于术语,我从广义上使用“事物”(things)一词,指代“任何非人”的东西。因此,在本书中,“事物”不仅表示物品(object),也可以是活动(activity)。例如,我们说的“做自己的事”或“今晚干点什么事儿”。我既谈论对物品的爱,也谈论对活动的爱,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这两者往往密不可分——就像你爱你的手机,而这暗含了你用手机做的所有事情。
在本书中,“事物”这个词也指代动物。在这里,我首先要请求动物爱好者朋友们的原谅。我把动物也叫作事物,仅仅是因为我想要在书中讨论我们对它们的爱。如果写成“我们对事物和动物的爱”,就太冗长了。
我还要澄清一个词组——“爱的客体”(love object),这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代“一个人喜爱的任何对象”。但是在心理学中,这通常是指人(例如,母亲通常是婴儿的第一个爱的客体)。所以,本书可能是第一本把“爱的客体”主要指代为“事物”,而不是人的书。
不管你是业余爱好者,还是自然爱好者、营销人员、设计师、创业者、体育迷、音乐爱好者,或者你仅仅是对某事抱有热忱,我希望你都能在本书中有所洞察,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得以丰富你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