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HK$
139.2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HK$
116.8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HK$
103.8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
》
售價:HK$
81.4

《
攻金之工:早期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金属艺术
》
售價:HK$
1408.0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HK$
54.8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HK$
173.8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典籍活化,古今交谈
以经典版本的《本草纲目》为蓝本,由中医专家重新解读,剔除晦涩古文,加入流传至今的药学故事,将500年前的自然观察智慧转化为更易理解的博物知识,让传统典籍焕发新生。
◆知识丰富,编织博物世界
依据原文条目,重新编为六大分册,涵盖41大主题,以草木果蔬,鳞虫鱼介等310余种生灵,为读者搭建起本草纲目里的博物世界。
◆多样版块,多元认知
从别名、分类、习性、功用、本草故事到现代分布与生态价值,构建“文献—生物—文化”三重认知体系,培养读者的科学观察力与人文思辨力,提升博物思维。
◆视觉盛宴,科学美育
350余幅手绘精美插图,精准还原动植物形态,兼具科学严谨性与东方美学意趣,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从芍药花瓣的褶皱到松鼠细密的绒毛,从水稻的根系到孔雀的尾翎,趣味性十足,让读者在欣赏中领略本草魅力。
◆生命教育,文化传承
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李时珍的实证精神,从《诗经》中的草木意象到中医养生智慧,书中暗藏一条中华文明与自然对话的脉络,让读者在阅读中感知“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版式雅致精美,无障碍阅读
原文大字排版,
|
內容簡介: |
这套《本草纲目》手绘图鉴丛书以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出发点,对典籍原文进行精心遴选,从浩如烟海的《本草纲目》中甄选出六大核心类别 —— 芊草与奇珍、繁花与果实、蔬菜与稻谷、乔木与灌木、猛兽与家禽、鱼贝与珍灵,构建起系统而清晰的知识框架。全书突破性地融入350余幅精美手绘插图,以艺术化的笔触全景式呈现本草条目的生动形态,让古籍中的文字跃然纸上,为读者打造沉浸式的视觉盛宴。
在内容编排上,丛书不仅忠实还原《本草纲目》的原文精髓,更匠心独运地增添了多重辅助阅读设计:每则本草条目均配以简明扼要的 “条目简介”,提炼核心知识;“知识科普” 板块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生物特性、药用价值及科学原理;“相关故事” 环节通过趣味典故与历史轶事,串联起本草与人类文明的深厚渊源。这种 “原文 解读 故事 插图” 的四维呈现方式,既保留了典籍的文化厚度,又降低了阅读门槛,使晦涩的古文经典转化为条理清晰、妙趣横生的博物学读本。
这套书既是中医养生爱好者的入门图鉴,更是青少年不可多得的博物学启蒙教材——让《本草纲目》不再沉睡于书架,而是以鲜活姿态,引领读者走进一个草木含情、鸟兽有灵的自然世界。
|
關於作者: |
余军,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北京市东城区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中医骨伤保健工作。他出身中医世家,少年时喜嗜岐黄之术,熟读中医经典,青年时师从中医专家沈氏女科二十代传人韩学杰教授及针灸专家吴中朝教授、骨伤专家冯天有教授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独特的“四维立体联合移位学理论”,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受到患者广泛好评。多次受邀成为北京卫视《养生堂》《生活面对面》、贵州卫视《养生》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热播健康栏目嘉宾。出版有《微运动,慢健康》《中医脏腑养生操》等著作。
|
目錄:
|
目录
《芊草与奇珍》
第一章 山草:长在大山里的宝贵草药
第二章 芳草:闻起来香香的草药
第三章 异草:名字奇奇怪怪的草药
第四章 毒草:各种有毒的草药
第五章 蔓草:长成藤蔓样子的草药
第六章 水草:长在水里的草药
第七章 石草:生命力顽强的草药
《繁花与果实》
第一章 树花:高高的树、艳丽的花
第二章 盆花:种为盆景的花
第三章 枝花:枝条纤细的花
第四章 叶花:叶片肥厚的花
第五章 山果:长在山中的果实
第六章 瓜果:酸甜爽口的瓜果
第七章 水果:长在水边的果实
第八章 味果:带来别样味道的果实
《蔬菜与稻谷》
第一章 味殊类:味道浓烈独特的蔬菜
第二章 味佳类:尝起来清香可口的菜
第三章 菌类:无比珍贵的灵芝、香菇
第四章 麻、麦、稻类:填饱人们肚子的食物
第五章 稷粟类:各种各样用途的谷物
第六章 豆类:圆圆滚滚的豆子
《乔木与灌木》
第一章乔木类:那些高大挺拔的树木
第二章灌木类:那些低矮丛生的树木
第三章香木类:带有奇异香味的植物
第四章寓木类:生长在树上的神奇物种
《猛兽与家禽》
第一章 水禽类:在水边生活的禽类动物
第二章 原禽类:栖息于原野的禽类动物
第三章 林禽类:树林中的禽鸟
第四章 山禽类:山林中的猛禽
第五章畜类:人类饲养的家畜
第六章兽类:大自然中的野兽
第七章鼠类:多样化的鼠类动物
第八章灵长类:聪明伶俐的猴子
《鱼贝与珍灵》
第一章有鳞类:长着各类鳞的鱼
第二章无鳞类:天生没有鳞的水生动物
第三章龟鳖类:背着壳的古老爬行动物
第四章贝类:体软壳硬的软体动物
第五章长蛇类:蜿蜒而行的灵蛇
第六章卵生类:体形较小的卵生动物
第七章化生类:有各种形态的昆虫
第八章湿生类:依赖于湿润环境生存的动物
|
內容試閱:
|
序言
在浩渺的文化长河中,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哲学智慧、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医疗效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源自东方的特有光芒。它不仅承载着古代先知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而且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智慧。然而,如何将这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以更贴近现代社会(特别是贴近年轻一代)的方式呈现出来,成为普及中医药学的重要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我有幸读到这本创新而富有见地的《〈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
还未看到《〈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时,就听说这套书是普及中医药学和博物学知识的图书,我便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很想看看怎么把内容庞杂的《本草纲目》做成适合大众阅读的图书。
接到样稿简单翻阅后,我的疑问便消失了,这并不是一套完全抄录《本草纲目》原文的图书,而是在《本草纲目》中医药学知识的基础上,重新编纂的一套兼具中医药学和博物学知识的读物。不得不说,这种将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用现代创意进行编辑的想法是很好的,既能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让这些难懂的传统文化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这套书里面的中医药学知识是经过拣选后重新编辑的,内容简单、直白,筛去了一些模棱两可的内容,保留的都是现代生活中能接触到、能理解的内容。除中医药学知识之外,这套书还加入了许多博物学知识,很好地扩展了《本草纲目》原本的内容,让读者从更全面的角度去了解那些植物与动物。
相比知识类的文字介绍,五颜六色的插图可能更吸引人。作为一种辅助阅读的内容,精美的插图能更直观地展示出各条目的具体形象,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本草纲目》中提到的各类药材究竟长什么样。这对于那些较少接触大自然的读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读者在外出踏青、游玩时,对照着书中的内容,寻找一下山林之中的“本草”,也是别有一番趣味的。
整体读下来,能看出创作者在这套书中的良苦用心。把《本草纲目》这种内容丰富、条目庞杂的古代典籍做成现代读物,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细小的知识点都需要翻阅很多资料去核对、辨析。作为一套知识普及读物,知识点的准确性更是要加倍注意,创作者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以其独特且深入浅出的方式,使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和欣赏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这套书不仅超越了传统科普读物的范畴,还将历史与未来、传统与创新相融合。我相信,这套书的出版将为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激发更多的年轻人深入探索这门学问,从而推动中医药学的繁荣与发展。
很高兴能阅读这套书。欣喜之余,也期待能有更多的读者通过这套书了解《本草纲目》,了解中医药学,了解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够加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年轻人来传承。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原副局长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原院长
张炳厚
前言
现在算起来,我已经在中医临床研究的道路上探索了 30 多年。一路走来,如果说哪本中医典籍让我最感兴趣,那非《本草纲目》莫属了。
对出生于中医世家的我来说,读中医典籍就像读漫画书一样有趣。在走上工作岗位后,20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临床中医骨伤保健工作。虽然工作上的事情比较多,但一有时间我仍会拿起几本中医典籍翻阅,《本草纲目》算是其中最为特别的一本。
《本草纲目》就像是一本中医药学、博物学的知识百科大全集,内容之丰富,简直无法形容。学过专业中医药学知识的人阅读这本书是比较轻松的,但对于大多数没接触过中医药学知识的人来说,这部“百科全书”就有点儿难懂了,说它是有字的“天书”也不为过。
我第一次接触《本草纲目》时就觉得它的内容太过庞杂,即使后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再翻阅这本书,也还是会有同样的感受。于是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的形式把《本草纲目》的丰富内容重新呈现出来,让对中医药学感兴趣的读者也能读懂这部“百科全书”呢?
一番思考后,我以“删繁就简,古为今用”为原则,着手对《本草纲目》的内容进行筛选,并以类目分册的形式,将同类内容归入一册,最终完成了这套条理清晰、易读易懂的《〈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
本套书共有 6 册,分别为《〈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芊草与奇珍》《〈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繁花与果实》《〈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蔬菜与稻谷》《〈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乔木与灌木》《〈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鱼贝与珍灵》《〈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猛兽与家禽》,基本囊括了《本草纲目》原书中的大多数内容。
为了更贴近普通大众的阅读习惯,我还在正文之外增加了一些辅助阅读的内容,如条目知识科普等。这些内容的添加,使得本书的知识范围进一步拓展,不再局限于仅介绍本草的药用价值,而是全面介绍本草的特征、形态、习性等,让读者能够更为全面地学习其中的博物学知识。在此一提,书中各条目内容均为科普讲解,现部分条目已被禁止使用。同时,书中故事皆为神话传说,读者若有类似病症请勿自行效仿用药,务必及时就医。
本套书还为每一个条目绘制了精美的插画,更为直观地展示了各条目的具体形象,读者可以从中找到“鹳与鹤的区别”,发现“柑与橘的差异”,了解各类植物与动物的具体特征。
《本草纲目》内容广博,囊括了许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医药学常识,这也是其流传千年而热度不减的重要原因。到了现代,《本草纲目》已经走出那些中医药学家的书柜,走进了千家万户。
作为中医典籍中的璀璨瑰宝,《本草纲目》深刻影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如今,随着博物学在国内的兴起,它的博物学价值也进一步凸显。希望这套《〈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能够为读者打开博物学的大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神秘的自然,了解先辈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
余 军
2024 年 11 月 22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