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小说与重复:七部英国小说

書城自編碼: 409896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外國小說
作者: [美]J.希利斯.米勒,著 王宏图,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82451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4.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帝国作为装饰品:英国人眼中的大英帝国(帝国与国际法译丛)
《 帝国作为装饰品:英国人眼中的大英帝国(帝国与国际法译丛) 》

售價:HK$ 86.9
煤气灯效应:识别并摆脱情感操控
《 煤气灯效应:识别并摆脱情感操控 》

售價:HK$ 86.9
AI芯片应用开发实践:深度学习算法与芯片设计
《 AI芯片应用开发实践:深度学习算法与芯片设计 》

售價:HK$ 75.9
世界之中(文明三部曲之后,亚洲图书奖得主张笑宇充满想象力的重磅新作)
《 世界之中(文明三部曲之后,亚洲图书奖得主张笑宇充满想象力的重磅新作) 》

售價:HK$ 86.9
柏拉图《美诺》疏证
《 柏拉图《美诺》疏证 》

售價:HK$ 96.8
山西明清寺观壁画的内蕴与社会潜流研究
《 山西明清寺观壁画的内蕴与社会潜流研究 》

售價:HK$ 140.8
莎士比亚全集十卷
《 莎士比亚全集十卷 》

售價:HK$ 591.8
7天造一台无人机:飞控、电池、动力系统、地面站全解析
《 7天造一台无人机:飞控、电池、动力系统、地面站全解析 》

售價:HK$ 75.9

 

編輯推薦:
1 为什么要读优秀的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精神,是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论战的精神,阅读文学批评,就是呼唤颠覆,呼唤起义,抗拒宿命。优秀的文学批评,让我们保持对世界的警醒,让我们从经典文学中获得更丰厚的人生滋养。希利斯·米勒就是这类可以引领我们的文学批评家。
2 优秀的文学批评就是优秀的思想写作。
文学批评不是作品清单,它就是认识论;它也不单纯是对文本的解析,它是实实在在地对我们的人生与历史,以及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洞察。
3 本书中的重要概念“重复”,与每个人的人生相关。
这也是尼采所论的“永恒轮回”,这是人类的宿命。希利斯·米勒以“重复”这个概念讨论小说,也是在讨论人类生活的本质,是又一部更为复杂的“西西弗的神话”
与《西方正典》作者哈罗德·布鲁姆齐名、耶鲁学派四大天王之一、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J. 希利斯·米勒最富盛名的文学批评代表作,关于永恒的经典《呼啸山庄》《吉姆爷》《德伯家的苔丝》《达洛维夫人》《亨利·艾丝芒德》《幕间》《心爱的》七部经典英国小说的经典解读
內容簡介:
在《小说与重复》中,希利斯·米勒对七部小说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萨克雷的《亨利·艾斯芒德的历史》(Henry Esmond)、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心爱的》(The Well-Beloved)、康拉德的《吉姆爷》(Lord Jim)、以及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和《幕间》(Between the Acts)。米勒探讨了重复在小说中产生意义的多种方式——图像、隐喻和主题的重复;情节、人物和情节的更大范围的重复;以及同一或不同作者的小说之间的重复。虽然重复创造了意义,但米勒认为,它也阻止了对任何小说进行单一确定的意义的识别;相反,各种重复序列形成的模式提供了不兼容的替代意义的可能性。因此,他认为“不可确定性”是所讨论的小说的固有特征。
他的结论对当前关于叙事理论和一般文学批评原则的辩论做出了有争议的贡献。然而,他的书不是纯粹的理论作品,他避免使用许多理论家所珍视的技术术语;他的书是他尽力解释所选文本的一次尝试。由于他罕见的批评天赋和对文学价值和细微差别的敏感,他的解读让人带着对小说丰富性和形式复杂性的新认识重新阅读这些小说。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J.希利斯·米勒(J.HillisMiller, 1928-2021)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他提出了文学解构理论。曾任教于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生前为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批评理论所杰出教授,主要代表作有:《昔理论今》《小说与重复》《共同体的焚毁》等。他的重复理论与解构批评的实践提示了经典作品的丰富多样的内涵和意义,以及读解文学作品的无穷可能性与潜在的多样性,对文学批评理论的开拓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译者
王宏图,上海市人,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长篇小说《Sweetheart,谁敲错了门》《风华正茂》《别了,日尔曼尼亚》《迷阳》《无所动心》,中短篇小说集《玫瑰婚典》《忧郁的星期天》,文学研究专著《都市叙事与欲望书写》,批评文集《快乐的随涂随抹》《眼观六路》《深谷中的霓虹》《东西跨界与都市书写》等,并译有J.希利斯·米勒的《小说与重复》。
目錄
第一章 重复的两种形式………………………………… 1
第二章 《吉姆爷》
作为颠覆有机形式的重复 …………………… 36
第三章 《呼啸山庄》
重复和“神秘莫测”…………………………… 67
第四章 《亨利·艾斯芒德的历史》
重复和反讽 ………………………………… 114
第五章 《德伯家的苔丝》
作为内在构思的重复 ……………………… 183
第六章 《心爱的》
被迫中止重复 ……………………………… 230
第七章 《达洛卫夫人》
使死者复生的重复 ………………………… 276
第八章 《幕间》
作为推断的重复 …………………………… 315
內容試閱
第一章重复的两种形式

无论什么样的读者,他们对小说那样的大部头作品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得通过这一途径来实现:识别作品中那些重复出现的现象,并进而理解由这些现象衍生的意义。我之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小说作品里原本有许多类型的文学形式,它们能产生出意义。例如,它们有着这样的作用:将众多不可重现的事件的前后发展顺序依照一定的程序组织得脉络清晰可辨。在这种程序内,众多的事件发生着、被复述着,这类事件环环相扣、情节性很强的故事常能激起人们感情上强烈的共鸣。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的这些反应也可被视为小说的“意义”。本书在大多数情形下将这样一些其他意义来源悬置一边,倾注全力探索有助于凸现小说中重复出现的现象的多种多样形式意义的因素,这些形式繁复多样,甚至可以说互不相干,但由于它们全都和同一个事例有关(这个事例以后或多或少地再现在另一个事例中),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同一个重复的问题来处理。
我们以《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为例(本书在后面将列专章对这部小说详加阐发)。当红颜色在小说中第一次出现时,它在人们眼里不是显得平常无奇,便是被看作单纯的描写,很容易被置诸脑后。苔丝姑娘在头发上系一条红丝带完全合乎情理。当读者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接触到红色物体后,红色开始作为一个醒目的主题凸现在人们面前,它连续不断地重复出现,正像苔丝在围墙和栅栏上目睹的巡回传教士涂写的字句(那儿每个字后面都古怪地加了一个逗号):“你,犯,罪,的,惩,罚,正,眼,睁,睁,地,瞅,着,你”,或是“你,不,要,犯——”①
像在通常的现实主义小说中一样,我们在《苔丝》中也能发现很多不同的重复形式。从细小处着眼,我们可以看到言语成分的重复:词、修辞格、外形或内在情态的描绘;以隐喻方式出现的隐蔽的重复则显得更为精妙,例如小说将抽着雪茄烟的亚雷·德伯描写为“(苔丝)妙龄绮年的灿烂光谱中一道如血的红光”(第五章),在后面的情节发展中,射入她房间的太阳光和庭园中生长的名为“赤热的火钳”的花十分相像(第十四章),这花有着男性生殖器的形状。从大处看,事件或场景在本文中被复制着,苔丝的生活便是由围绕着相同的一组主题的“相同”的事件的复现构成:困倦,红颜色,某些已经施行或被承受下来的暴力行为。由一个情节或人物衍生的主题在同一文本的另一处复现出来,例如小说结尾时,苔丝的妹妹丽莎·露似乎命中注定要以另一种方式重演苔丝一生的悲剧。一个人物可能在重复他的前辈,或重复历史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苔丝遭强奸便重复了她祖辈中的男子对那些长眠地下的农家女所犯下的罪行,她的毁灭则重复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一惨剧,或者说重复了史前时代在巨石阵(Stonehenge)举行的祭典。最后,作者在一部小说中可以重复他其他小说中的动机、主题、人物或事件。哈代于1891年发表《苔丝》,《心爱的》(TheWell-Beloved)第一版于1892年出版发行,《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发表于1895年,1897年《心爱的》第二版印行。《德伯家的苔丝》早先的标题为《太迟了亲爱的》或《太迟了,亲爱的!》,标题的相似表明这两部小说在主题和形式上的相互呼应。这三部创作时间相隔不长的小说紧密地联为一体,至少可以和哈代抒情诗集中那些前后连贯的组诗相媲美。《心爱的》第一版发表后的几年内,哈代创作了《无名的裘德》,也许正是这激发了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爱的》第二版的创作构思。(在第六章中,我将对《心爱的》详加讨论。)
第七章 《达洛卫夫人》
使死者复生的重复
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或者说现代早期的托马斯·哈代到诸如弗吉尼亚·伍尔夫之类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主义作家的转变,可被看作是通向叙事作品运用重复方式时出现的新的综合、新的自觉的一个过渡。批评家们通常强调弗吉尼亚·伍尔夫写作技巧的创新之处,他们的论述范围包括:她对所谓意识流技巧的运用;在情节和人物创造上她如何突破传统的限制;她对头脑中细微的精神活动和外部世界中显然无足轻重的琐事的关注;她如何将感受研为大量残片碎粒,它们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以及她如何打破心灵和世界间通常的分界线。①这样一些特点使她的作品和炸毁小说传统形式的其他20世纪作家(从康拉 德 到 乔 伊 斯,再到像娜塔莉·萨洛特这样的法国“新小说派作家”)的作品联系在一起。然而,人们也应认识到伍尔夫的作品和英国小说民族传统间的牢固联系,她的小说非但没有与这些传统实行决裂,反而成了它们的延续。他们进一步探究了那些陈规俗套的意义——奥斯丁、艾略特、特罗洛普、萨克雷都将这些陈规俗套作为他们技巧中既有的条件。这样一些陈规俗套毋庸置疑是意义的组成部分。一部小说最重要的主题很可能不在于它直截了当明确表述的东西之中,而在于讲述这个故事的方式所衍生的种种意义之中。伍尔夫围绕众多的重复形式,将她的小说组合为一个整体,便成了那些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在伍尔夫看来,故事的讲述是过去在记忆(不仅在人物角色的记忆里,而且在叙述者的记忆里)中的重复。《达洛卫夫人》(1925)对作为重复形式的记忆的运行做了出色的探索。
特别适合这部小说探索的并不是个体心灵的深层状态,而是心灵和心灵之间关系的细微差别。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个小说家有关一个心灵能和其他心灵产生联系的假设便成了他(或她)的小说采取什么形式的富于创造力的源泉。从这一观点出发,叙述语态问题可被看成是心灵之间关系问题的一个特例。同时叙述者也是说话方式投射出来的一个心灵——它通常被赋予进入其他心灵的特权以及表现那儿发生的一切的特殊才能。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