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何为科学 科学是什么 科学不是什么 一本书理解现代科学

書城自編碼: 409890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亚当·弗兰克,马塞洛·格雷斯,埃文·汤普森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73798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9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世界上的城堡:一部千年古堡兴衰史(从军事建筑到中世纪城堡,59座经典古堡,高清全彩图文,精装收藏品质)
《 世界上的城堡:一部千年古堡兴衰史(从军事建筑到中世纪城堡,59座经典古堡,高清全彩图文,精装收藏品质) 》

售價:HK$ 261.8
缪斯的诞生 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生成简史
《 缪斯的诞生 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生成简史 》

售價:HK$ 85.8
信念危机:投资者心理与金融脆弱性
《 信念危机:投资者心理与金融脆弱性 》

售價:HK$ 74.8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售價:HK$ 86.9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售價:HK$ 82.5
一日浮生
《 一日浮生 》

售價:HK$ 79.2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售價:HK$ 396.0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HK$ 107.8

 

編輯推薦:
1. 一本书理解现代科学。
穿越科学的历史,看清那些推动人类进程的关键时刻,了解现代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世界的巨大改变,探寻科学的本质和真义。科学界一贯推崇的“客观真理”理念,尽管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的进展,但在很多复杂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现象中却失效了。本书提出,只有通过融合科学理性与人类经验,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完整、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框架。
2.重新定义科学世界观。
本书启迪我们重新审视现代科学,深刻洞察科学的发展浪潮和未来方向,理解现代科学与人类经验的关系,科学不应只是冷漠的公式与定律,而应当反映人类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从而帮助我们在AI发展的节点重视科学的根本价值,以推动更全面、更负责任的科学发展。
3. 身处当下人类命运转折点,不可不读的启发佳作。
全球性挑战的智慧反思。面对当今世界日益严峻的全球挑战,尤其是在环境危机、公共健康问题和科技伦理等方面,作者不仅指出这些问题的科学根源,还呼吁从人类经验出发寻找解决方案。
4.中科院院士领衔推荐,“清北人复交”等国内各大高校教授倾力盛赞。韩启德院士称本书“令人脑洞大开,击节称快”。美国《科学》杂志评本书为“一部极为
內容簡介:
《何为科学》从科学的历史出发,梳理现代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世界的巨大改变,探寻科学的本质和真义,反思关键问题:今日科学为何能取得如此成功?我们为取得这种成功是否在过去付出了某些代价?未来的科学又应如何发展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
自启蒙运动以来,人类一直依靠科学来探寻世界的真相,却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类的感官经验。这种造成科学与经验脱节的“盲点”隐藏在关于时间、宇宙、量子物理、生命、人工智能和思维、意识等诸多科学悖论背后,既创造了今日的人类世界,也造成了气候变化、生境破坏、全球性流行病、数字监控等诸多困境。
《何为科学》启迪我们从更广阔的角度审视现代科学,并提醒我们,科学并非无懈可击的绝对真理,而是根植于人类经验的创造物。只有正视科学的“盲点”,重新审视科学与经验的关系,技术与文明才有可能在新的千年中蓬勃发展。
關於作者:
亚当·弗兰克 马塞洛·格雷斯 埃文·汤普森
美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作家,哈勃研究员。
达特茅斯学院理论物理学家,自然哲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第一位获得邓普顿奖的拉美裔美国人。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
目錄
推荐序 刘大椿
译者导读
引言
第一部分 我们何以至此?
第1章 悄然替代:盲点的哲学起源
第2章 抽象的螺旋上升:盲点的科学起源
第二部分 和谐有序的宇宙
第3章 时间
第4章 物质
第5章 宇宙学
第三部分 生命和心灵
第6章 生命
第7章 认知
第8章 意识
第四部分 行星
第9章 地球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內容試閱
我们怀着深深的忧虑撰写了这本书,因为我们坚信,人类集体的未来和文明的伟大工程正面临严峻的危机。现代科学在理解和掌控自然界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例如,最近开发的mRNA疫苗在多种疾病的治疗方面展现了极大的潜力。然而,随着科学否定主义的声浪越发高涨,公民社会日益走向分裂,最为紧迫的是,我们的科学文明正面临着一场由自身所引发的不可避免的灾难——地球气候危机。如果我们无法找到一条新的前行之路,我们的全球化文明以及依赖这种文明生存的所有人,都极有可能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遭遇溃败。
我们认为,当下人类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科学世界观。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越发依赖科学来解答那些根本性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去向何方?17世纪,伴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开始传播,尽管它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科学。到19世纪,这种世界观演变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人类文化及其物质基础。这种世界观认为,科学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客观物理实在的真实描述,或至少是对所有可观察物理现象的真实描述。这种关于自然、心灵与科学的世界观,支撑起了我们今日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和社会组织。然而,正是这一哲学观点,包括它在科学理论中的体现,如今却陷入了危机,因为它无法解释作为科学根基的心灵、意义与意识。在本书中,我们探讨了有关时间与宇宙、物质与观察者、生命与知觉、心灵与意义,以及意识本质的诸多谜题与悖论。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越发不确定应当如何理解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更为严峻的是,这场认知危机发生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此时我们正面临着多重生存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生境破坏、新兴疾病的全球流行、数字监控的扩展以及人工智能的迅速普及,而这些挑战无一不源于科学与技术的成功。新冠疫情凸显了这些问题的迫切性,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人类在自然世界中的脆弱性。我们不能也不应再将自然世界简单地视为一种可任意操控的物质资源。
我们的科学世界观正陷入一个深刻且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这种矛盾使我们当前经历的危机在本质上已变成一种意义危机。一方面,科学似乎让人类的存在显得无足轻重,宇宙学和进化论的宏大叙事将人类描绘成在浩瀚而冷漠的宇宙中偶然发生的微小事件;另一方面,科学同时又向我们展示,在追求客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无法摆脱当前的困境,因为我们无法以超越人类的视角去理解世界。宇宙学揭示了我们只能从内部而非外部来理解宇宙及其起源。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信息构成的因果泡影(causal bubble)中,这个泡影的边界由宇宙大爆炸以来光传播的距离决定,而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泡影之外的世界。量子物理学则表明,亚原子世界的本质与我们研究它的方法密不可分。在生物学领域,尽管遗传学、分子演化和发育生物学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生命与知觉的起源及其本质依然是一个谜。最终,当我们试图理解生命现象时,我们不得不依赖于我们自身的生命体验。认知神经科学指出,我们如果不从内部体验出发,就无法全面理解意识,这更加清晰地揭示了意识与经验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些领域最终都会面临内在与外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悖论,这些悖论共同导致一个难题,即如何在一个不涉及心灵、应以客观科学术语描述的宇宙中理解觉知与主体性。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是,科学既告诉我们,人类处于宇宙的边缘,又告诉我们,我们位于自身所揭示的实在的中心。除非我们能理解这个悖论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否则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作为人类活动的科学,而我们也将继续默认自然是一种需要掌控的对象。
宏大的科学叙事支撑着我们正在进行的全球科学文明工程,并构成了现代形式的神话:这些故事引导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因此,这些领域中的悖论不仅是智力或理论上的难题,它们还揭示了知者与被知者、心灵与自然、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更为根本的分歧,这些分歧威胁着人类文明的根基。我们今天的技术让我们离生存威胁更近了,但讽刺的是,我们通过将一切客观化为信息或资源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分歧。将自然仅仅视为资源,正是导致气候危机的根本原因,而气候危机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最直接、最严峻的威胁。
简言之,尽管我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强大和成功的客观知识体系,但我们却缺乏对作为知识创造者自身的深入理解。我们掌握着由自己绘制的最精确的地图,但却遗忘了我们正是那位绘图者。如果不改变自己在求索之路上的导航方式,我们势必会在危险与混乱中越陷越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