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售價:HK$
65.8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HK$
74.8
《
人才画像、测评、盘点、管理完全应用手册
》
售價:HK$
54.8
《
跳出猴子思维: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30天认知训练打破完美主义的困扰!实现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改变!)
》
售價:HK$
64.9
《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
售價:HK$
85.8
《
钱生钱:低利率下的银行理财与基金投资手册
》
售價:HK$
75.9
《
西方服饰史:从公元前3500年到21世纪(第7版,一部西方服饰百科图典。5500年时尚变迁史,装帧典雅,收藏珍品)
》
售價:HK$
437.8
編輯推薦:
1)本书全面系统地描绘了未来30年中国农业的发展蓝图,从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集成化、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绿色化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我国未来农场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及经验做法。2)全书主要内容共4篇:理论篇——分析未来农场的战略需求及演进特征。系统篇——从系统论视角解构未来农场的要素、结构、功能和绿色发展模式。国际篇——借鉴资源富裕型、集约型和紧缺型国家的案例,为我国不同区域的未来农场提供发展参考。应用篇——重点聚焦未来农场的主要类型,提出构建未来农场的路径与政策建议。3)本书可供农业领域的各级管理者、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和研究人员参考,助力我国农业发展。
內容簡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描绘了未来30年中国农业的发展蓝图,从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集成化、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绿色化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我国未来农场的基本特征、发展规律及经验做法。全书主要内容共4篇(理论篇、系统篇、国际篇、应用篇)20章。理论篇分析未来农场的战略需求及演进特征;系统篇从系统论视角解构未来农场的要素、结构、功能和绿色发展模式;国际篇借鉴资源富裕型、集约型和紧缺型国家的不同案例,为我国不同区域的未来农场提供发展参考;应用篇重点聚焦未来农场的主要类型,提出构建未来农场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關於作者:
李道亮,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数字农业技术与战略研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农业农村部神农英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科研人才、新世纪人才,是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并荣获“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现任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农业信息处理分会主席、InformationProcessing in Agriculture主编、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养殖岗位科学家、河北省淡水养殖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7项;出版专著15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57篇,牵头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和地方标准7项。带领的团队入选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
目錄 :
前言第1篇理论篇第1章未来农场缘起/31.1国家战略为未来农场发展指明方向/31.1.1未来农场有助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31.1.2未来农场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51.2劳动力短缺呼唤未来农场新模式/61.2.1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显著/61.2.2农村劳动力流失日益严重/61.2.3劳动力在农产品成本中的比例日趋提高/71.2.4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81.3资源和环境约束亟待未来农场破解/91.3.1耕地资源约束与土地生产率较低/91.3.2水资源约束与水资源利用率偏低/111.3.3生态环境约束与农业资源利用率偏低/12第2章未来农场内涵/152.1农场的概念及内涵/152.2未来农场的概念及内涵/162.2.1劳动者转变/172.2.2劳动资料转变/182.2.3劳动对象转变/182.3未来农场的主要模式/192.3.1小型家庭农场/192.3.2大型合作社农场/202.3.3超大型国有农场/202.4未来农场的技术支撑/212.4.15G/212.4.2人工智能/222.4.3物联网/232.4.4云计算/232.4.5大数据/242.4.6边缘计算/242.4.7智能装备技术/252.4.8生物技术/25第3章未来农场的特征/273.1农场生产的规模化与专业化/273.1.1生产规模化/273.1.2生产专业化/293.2农场生产的数字化与无人化/313.2.1生产数字化/313.2.2作业无人化/323.3产品加工的标准化与绿色化/333.3.1加工标准化/333.3.2流通绿色化/343.4产品营销的价值化与品牌化/363.4.1产品价值化/363.4.2产品品牌化/363.5经营组织的社会化与产业化/383.5.1经营组织社会化/383.5.2经营组织产业化/393.6科学技术的集约化与一体化/403.6.1科学技术集约化/403.6.2跨界融合一体化/41第4章未来农场的演进/424.1未来农场演进的动因/424.1.1市场需求为根本的持久拉力/424.1.2技术革新迸发出强大的推力/444.1.3我国“三农”发展存在的深层压力/454.2未来农场演进的关键要素/454.2.1劳动力/464.2.2规模与投入/464.2.3技术与装备/474.2.4管理与经营/494.2.5专业与分工/494.3未来农场演进规律及主要形态/504.3.1高度规模化的超级农场/514.3.2高度智能化的无人农场/524.3.3高度设施化的立体农场/544.3.4富于文化体验的特色农场/55第2篇系统篇第5章未来农场系统分析/615.1未来农场系统内涵/615.1.1定义与系统组成/615.1.2农场系统与社会、环境的关系/655.2未来农场生产系统/665.2.1生产主体/665.2.2土地/675.2.3资本/675.2.4生产资料/685.2.5智能设施与装备/695.3未来农场经营与管理系统/705.3.1经营/705.3.2管理/715.4未来农场产业支撑系统/725.4.1装备产业/725.4.2生产物资供应/725.4.3加工产业/735.4.4流通产业/745.4.5信息服务业 /75第6章未来农场生产经营者/766.1农场生产经营者的变迁/766.1.1传统农民的发展阶段/766.1.2农场生产经营者现状/786.1.3未来农场生产经营者展望/806.2未来农场生产经营者分类/826.2.1小型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826.2.2大型合作社农场生产经营者/836.2.3超大型国有农场生产经营管理者/84第7章未来农场资源要素与新质生产力/867.1新质生产力与未来农场/867.1.1新质生产力的提出/867.1.2新质生产力是未来农场发展的助推器/877.2新质生产力与未来农场资源要素/877.2.1新质生产力与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877.2.2新质生产力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887.2.3新质生产力与资本要素优化配置/887.2.4新质生产力与市场资源优化配置/907.2.5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工具优化配置/90第8章未来农场经营与管理/948.1未来农场经营的战略与决策/948.1.1战略目标/958.1.2战略选择与实施/958.1.3经营决策/968.2未来农场经营管理制度建设/978.2.1产权制度/978.2.2管理结构和制度/988.2.3农场经营文化建设/988.3未来农场经营管理内容/998.3.1生产管理/998.3.2资产管理/1008.3.3人力资源管理/1008.3.4销售与流通/1018.4未来农场经营的风险控制/1028.4.1自然环境/1028.4.2经济与政策/1038.4.3全球竞争/104第9章未来农场与绿色发展/1059.1概述/1059.1.1绿色发展概念/1059.1.2未来农场对绿色发展的要求/1069.2未来农场与资源高效利用/1089.2.1绿色能源开发/1089.2.2水资源高效利用/1109.2.3土地资源高效利用/1119.3未来农场与绿色种养模式/1129.3.1生态调控/1129.3.2生物防治/1149.3.3科学用药/1159.3.4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1169.4未来农场与营养健康/1189.4.1农产品质量监管/1189.4.2农产品营养与健康/119第3篇国际篇——他山之石第10章资源富裕型国家农场/12510.1资源富裕型国家的农场特征/12510.2美国的玉米和大豆农场/12610.3加拿大的小麦农场/12810.4澳大利亚的畜牧农场/129第11章资源集约型国家农场/13211.1资源集约型国家的农场特征/13211.2荷兰的温室农场/13311.3德国的猪场/13611.4挪威的渔场/13911.5比利时的生态农场/141第12章资源紧缺型国家农场/14412.1资源紧缺型国家的农场特征/14412.2以色列的节水农场/14512.3日本的智慧农场/14912.4韩国的地铁农场/152第4篇应用篇第13章未来大田农场/15713.1概述/15713.1.1未来大田农场的定义/15713.1.2未来大田农场的组成与功能/15813.1.3未来大田农场的类型/15913.2未来大田农场生产的数字化与无人化 /15913.3未来大田农场生产的社会化与专业化/16113.4未来大田农场生产的标准化与绿色化/16213.5未来大田农场生产和营销的价值化与品牌化/16313.6未来大田农场科学技术的集约化/16513.7未来大田农场的规划与构建/167第14章未来果园农场/16914.1概述/16914.1.1未来果园农场的定义/16914.1.2未来果园农场的组成与功能/16914.2未来果园农场生产的数字化与无人化/17014.3未来果园农场经营组织的专业化与社会化/17314.4未来果园农场生产加工的标准化与绿色化/17314.4.1果园农场生产加工标准/17314.4.2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建设生态型果园/17414.5未来果园农场生产和营销的价值化与品牌化/17514.6果园农场科学技术的集约化与一体化/17614.7未来果园农场的空间规划/178第15章未来温室农场/18015.1概述/18015.1.1未来温室农场的定义/18115.1.2未来温室农场的组成与功能/18115.2未来温室农场生产的数字化与无人化/18215.3未来温室农场经营组织的专业化与社会化/18515.4未来温室农场生产加工的标准化与绿色化/18915.5未来温室农场生产和营销的价值化与品牌化/19115.6未来温室农场科学技术的集约化与一体化/19415.7未来温室农场的构建/19515.7.1生产系统的构建/19515.7.2经营管理系统的构建/197第16章未来猪场/19916.1概述/19916.1.1未来猪场的定义/19916.1.2未来猪场的组成与功能/20016.2未来猪场生产的数字化与无人化/20016.3未来猪场经营组织的专业化与社会化/20316.4未来猪场生产加工的绿色化/20416.5未来猪场生产和营销的价值化与品牌化/20516.6未来猪场科学技术的集约化与一体化/207第17章未来牛场/20917.1概述/20917.1.1未来牛场的定义/20917.1.2未来牛场的组成与功能/21017.1.3未来牛场的类型/21017.2未来牛场生产的数字化与无人化/21017.3未来牛场经营管理的专业化与社会化/21317.4未来牛场生产加工的标准化与绿色化/21517.5未来牛场产品营销的价值化与品牌化/216第18章未来鸡场/21918.1概述/21918.1.1未来鸡场的定义/21918.1.2未来鸡场的组成与功能/21918.2未来鸡场生产的数字化与无人化/22118.3未来鸡场经营组织的专业化与社会化/22518.4未来鸡场生产加工的标准化与绿色化/22618.5未来鸡场生产和营销的价值化与品牌化/22718.6未来鸡场科学技术的集约化与一体化/228第19章未来渔场/22919.1概述/22919.2未来渔场生产的数字化与无人化/23019.3未来渔场经营组织的专业化与社会化/23219.4未来渔场生产加工的标准化与绿色化/23419.5未来渔场生产和营销的价值化与品牌化/23519.6未来渔场科学技术的集约化与一体化/236第20章我国未来农场发展战略/23820.1战略目标/23820.1.1数量/23820.1.2质量/23820.1.3效益/23920.2战略行动/23920.2.1加强科技攻关/23920.2.2开展试验示范/24020.2.3加快推广应用/24120.2.4强化政策支持/24120.3战略布局/24220.3.1东部地区/24220.3.2中部地区/24420.3.3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24420.4未来展望/24520.4.1农场生产规模化、专业化/24520.4.2农场生产全面数字化、智能化/24620.4.3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绿色化/24620.4.4农产品营销价值化、品牌化/247参考文献/248
內容試閱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概括地讲,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不稳固的。无论是筹划中国千年发展大计,还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都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之“压舱石”。农场作为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单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基石,因此,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本质上要通过发展未来农场来实现。我国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小规模家庭农场如何走向未来的现代农场,未来农场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演进、有哪些类型、如何构建、如何运营等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需求。如何客观、公正地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理论、技术、经济、市场、国际视角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严谨科学的解释。从2010年开始,我充分利用本人主持的3个欧盟第七框架项目和德国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牛顿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有幸对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丹麦、英国的猪场、牛场、渔场、鸡场,蔬菜、花卉温室农场,大麦、玉米、甜菜、菜花、土豆等大田种植农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现场参观考察,从欧洲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和发展历程等方面对农场主进行了深入访谈。总的结论就是,欧洲农业已经经历了传统农业、机械化农业和自动化农业的发展历程,现在基本已经实现现代化,其中,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是前提,设施化和装备化是支撑,在线化和数据化是特征,市场化和信用化是本质,产供销一体化和标准化是保障。信息化和智能化是目前欧洲农业发展的引擎,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使农业的发展更加精准、更加高效、更加安全。这些考察活动和系统的分析与思考,对我以全球的视野、前瞻的视角系统地分析农业发展历程起到根本的支撑作用,也形成了我对农业4.0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演变条件和支撑体系的基本判断。通过对欧洲和国内农业的调研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农业的发展基本遵循了从以体力和畜力劳动为主的农业1.0,到以农业机械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农业2.0,再到以农业生产全程自动化装备支撑下的农业3.0,最后达到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主要支撑,以无人系统为主要支撑技术的全要素、全链条、全产业、全区域的智能农业,即“农业4.0”。《农业4.0——即将到来的智能农业时代》就以这样的背景出版了。该书重点阐述了从农业1.0到农业4.0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演变条件和主要场景,特别进行了不同农业发展阶段的特征比较,指出了无人化是农业4.0的基本特征。但该书没有对无人农场进行系统、深入、全面的分析,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4.0——即将到来的智能农业时代》是《无人农场——未来农业的新模式》的导引。2018年初出版的《农业4.0——即将到来的智能农业时代》中,判断了我国农业3.0实现(全国70%实现智慧农业)大概要到2050年,农业4.0的实现要在2070年左右。因为距离农业4.0实现的时间还很久远,其技术、模式、组织、业态等都会有很大变化和不确定性,本人就没有着手对无人农场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我这一认知,工厂可以停工,学校可以停学,但农场不能停产,在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农场对设施化养殖无人化需求非常迫切。无人农场是农场发展的最先进状态,即使现在达不到理想状态,但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可以减少农场的劳动力投入,并加速其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发展,促进无人农场不断完善,还可以激发同行的热情,并给其以研究方向的启发。这些让我下决心系统整理无人农场的主要理论框架、技术体系、主要系统、主要模式、发展路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要有的,我就以此勉励自己。理论体系框架是一本书的精髓,我根据农业4.0的基础,以及前期对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农场的调研,结合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理论基础和团队多年农业智能化的实践,完成了《无人农场——未来农业的新模式》的编写和出版工作。该书出版后,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累计5次印刷。有很多读者来电咨询技术问题,还有些企业家更多关心农场的运营、农场的发展路径及农场的盈利模式。我开始认识到《无人农场——未来农业的新模式》主要是从技术这一个角度讲的,无人化是未来农场的一个特征,而未来农场还有什么共有特征、有什么发展规律、如何演化、如何运营、有什么形态、有哪些促进路径等问题并没有回答。如何全视角勾画未来我国相当一段时期内农场发展的特征、演进的规律、运营与管理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类型的农场主要具体前沿和前景,都是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上思考就是我编写本书的初心。本书分为理论篇、系统篇、国际篇、应用篇共四部分,系统阐述了未来农场的相关理论、系统、应用及国际案例。理论篇包括未来农场缘起、未来农场内涵、未来农场的特征及未来农场的演进。本篇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从劳动力结构变化、科技发展、资源环境压力分析了我国要发展未来农场的原因,从拉力、动力和压力、阻力等角度分析了未来农场发展演化的根本动因,从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技术集成化、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绿色化等方面系统归纳了未来农场的基本特征,旨在从理论的角度为未来农场提供一个全新的系统阐释。系统篇包括未来农场系统分析、未来农场生产经营者、未来农场资源要素与新质生产力、未来农场经营与管理、未来农场与绿色发展。本篇从系统论的角度,透视未来农场的系统组成、结构、功能。人是第一要素,分析了未来农场经营者、生产者的素质需求、角色和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如何对农场的农业资源、生产资料、劳动力进行重组,如何在科技的引领下实现农业高效能、高质量;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农场经营决策作用的角度,分析农产品电商、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对农业经营与管理的支撑与颠覆;重点探讨了未来农场与绿色发展如何和谐共进,未来农场带来资源的最佳利用,带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带来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篇包括资源富裕型国家农场、资源集约型国家农场和资源紧缺型国家农场。我国幅员辽阔,地区耕地资源禀赋差异较大。本篇重点分析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业资源富裕型国家农场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旨在为黑龙江、新疆、内蒙古、青海等耕地丰富省份发展未来农场提供参考;分析了荷兰、德国、挪威、比利时等资源集约型国家农场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为我国山东、江苏、广东等资源集约型省份发展未来农场提供借鉴;也分析了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农业资源紧缺型国家农场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为我国浙江、福建、贵州等耕地资源紧缺型省份发展未来农场提供国际借鉴。应用篇在理论篇和系统篇的基础上,重点从未来大田农场、未来果园农场、未来温室农场、未来猪场、未来牛场、未来鸡场、未来渔场7种主要类型分析了未来农场。对每一种类型的未来农场定义、系统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概括,系统阐述了构建生产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和产业支撑系统的基本路径,以便于指导实践。最后,还对我国未来农场发展布局、重点任务、政策走向进行了剖析,以期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未来农场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其理论基本是空白的,其实施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针对未来农场的研究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国农业正处于从机械化到数字化的过渡阶段,因此本书的很多内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论设计、推算和预测;同时,未来农场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农学、工程、经济、管理等若干学科和领域,知识的交叉性和集成性很强,加上未来农场是一个新生事物,理论、方法、技术、案例都不成熟,我深感出版此书的责任和压力的巨大,书中自然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读者海涵。本书从下定决心编写到成稿历时2年的时间,从初稿到成稿经历多次修订和完善。我的研究生刘利永、张彦军、沈立宏、李震、杜玲、刘畅、张盼、王坦、崔猛、于光辉、徐先宝、李欣、邹密、王琪、李明明、凌菁华、李文豪、崔猛、宋朝阳、全超群、王广旭,以及我们团队的老师李岩、栾志强、柴利、侯翱宇、顾卓尔、王聪、石晨、王萍萍、刘冰、齐岩、李上红、胡雯等参与了书稿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写大纲的讨论工作;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张燕副教授对全书进行了审读。这里一并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书中错误或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希望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以后进行改正和完善。本书凝聚了农业信息化领域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见解,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傅泽田教授,他为我搭建了农业信息化领域研究平台,培养了我系统的研究方法、前瞻的国际视野和宏观的战略思维,导师多年来对我在科研、教学工作的教诲和为人处世的指导让我受益良多。特别感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赵春江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的刘成良教授、浙江大学的何勇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许世卫研究员,他们带领我在农业信息化领域不断努力进取,他们兄长般的关爱和帮助使我不断成长。特别感谢梅方权教授、王安耕教授及汪懋华院士、孙九林院士、罗锡文院士、康绍忠院士、陈学庚院士、麦康森院士、桂建芳院士、包振民院士、刘少军院士、陈松林院士等前辈专家在历次学术会议上的指导和建议。感谢全国农业信息化的同行,在大家的支持下,我们团队开展了大量调研、会议研讨、课题探讨、基地调研,最终才实现了本书的成稿。最后,特别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陈保华编审的大力支持,没有他的推进和鼓励,本书不会这么快与大家见面。李道亮于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