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新知文库167·自然新解

書城自編碼: 409876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生態環境
作者: [澳]蒂姆·洛 著,林庆新 刘伟 毛怡灵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108078599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25-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售價:HK$ 657.8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售價:HK$ 162.8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售價:HK$ 101.2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售價:HK$ 294.8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售價:HK$ 64.9
商业数据与分析决策:解锁数据资产,提高商业创新能力
《 商业数据与分析决策:解锁数据资产,提高商业创新能力 》

售價:HK$ 79.2
倾盖如故:人物研究视角下的近世东亚海域史
《 倾盖如故:人物研究视角下的近世东亚海域史 》

售價:HK$ 77.0
史学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一): 追踪谱系、轨迹与多样性
《 史学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一): 追踪谱系、轨迹与多样性 》

售價:HK$ 104.5

 

編輯推薦:
《自然新解》是一部颠覆传统生态观念的著作,通过对澳大利亚生态系统的深入观察,挑战了人类对”自然”的固有认知,批判了将”原始荒野”视为唯一真正自然的浪漫主义观念,并提出:人类改造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新型的自然。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富有激情的生物学家,他用全书用四大部分23个章节,400多个实地观察案例,从多角度详细向读者说明,了解我们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多么的重要。例如,某些鸟类演化出新的鸣叫频率以穿透城市噪音,揭示了物种通过行为可塑性快速适应人类环境;论证了人工水体、农田、垃圾场创造的新生态位,并指出传统保护区模式的局限性,等等。
作者指出,自然与非自然的界限已经模糊,生命正以我们尚未充分认知的方式与人类文明共演化:“我们冲厕所或倒垃圾时,很少考虑我们的废弃物去往何方。碰巧的是,我们产生的污水确实很重要,它会影响沙漠死水潭中的鸭子、岛屿上的稀有植物、西伯利亚的涉禽和城镇附近雨林树木的生存。人与自然的联系比我们想象的更紧密。我们是庞大食物网的一部分,这食物网将我们与鲨鱼、蛇、青蛙以及其他各类物种联系在一起。”
本书对传统生态学提出了方法论挑战,也表达了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观点,如主张应对部分
內容簡介:
喜鹊喜欢收集电线,因为用金属线筑的巢比用树枝搭的巢更经久耐用;
青蛙挤进香蕉间的缝隙,和水果蔬菜一起进入市场;
树袋熊被人类带到不属于它们的“保护区”,它们却啃食当地树木直至其枯亡……
自然并不局限于荒野,它就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和公园中。自然也会利用人类所做的一切,与我们建立新的联系。工业区和垃圾场成为了许多濒危生物生长的乐土,国家公园里却养起了绵羊,目的竟是保护珍稀鸟类和植物……看似不可思议的这一切,背后都有着清晰的逻辑与明确的原因。
人类活动让物种分布变化得更加错综复杂,对于荒野的痴迷似乎也让人们迷失了对自然的有效认识。
保护自然,究竟是为了保护过去,还是为未来做准备?
作者用大量观察实例向人们说明,顺其自然已不足以保护自然,干预才是必需的手段,而且远比放手更难。
關於作者:
蒂姆·洛(Tim Low)生于1956年,是一位澳大利亚生物学家,二十多年来撰写多部关于自然及自然保护的文章和书。他为《澳大利亚野生动物》《澳大利亚地理》《澳大利亚鸟类》等杂志撰写文章,并连续二十年为《自然澳大利亚》杂志撰写专栏。他有四本书荣获澳大利亚国家级奖项,其中早期作品Feral Future启发并促成了NGO入侵物种委员会的成立。
2024年,他因其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被澳大利亚政府授予澳大利亚员佐勋章。
他还是环境顾问、作家和摄影师,撰写过大量有关气候变化的报告,并获丘吉尔学者奖资助研究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他曾发现并命名数个新的蜥蜴物种。因其贡献,有一种蜥蜴Pygmaeascincus timlowi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自然新解》是蒂姆·洛的第六本书,曾荣获澳大利亚韦斯特菲尔德/韦弗利文学奖,并居《新科学家》杂志畅销书榜第一名。
目錄
中文版序言
序言
引言
第一部分 自然与人
第1章 自然生物利用人类——占便宜的自然生物
第2章 “濒危的野草”——珍稀物种就在我们身边
第3章 远离荒野——质疑一种无益的想法
第4章 生态系统工程师——动物改变自然景观
第5章 污水生态学——野生动物需要人类废弃物
第6章 建筑物为自然服务——动物利用人类设施
第7章 自然需要野生植物——野生植物和作物有益于野生动物
第8章 城市生态学——城市生物与农场生物
第二部分 位置变换
第9章 迁移——动物扩大活动范围
第10章 跨国交换——国际物种传播
第11章 隐秘的搭车客——交通工具促进物种扩散
第12章 运输的故事——野生生物搬家
第13章 高贵的方舟——国家公园的储备
第14章 恣意放养鱼类——渔业管理者胡作非为
第15章 请原谅我的花园——本地花园长满野草
第三部分 冲突
第16章 害鸟——本地鸟类成为生态威胁
第17章 袋鼠的所作所为——在保护区过度食草
第18章 杀死一棵树——树袋熊和其他树木杀手
第19章 植物战争——动荡的生境
第20章 基因场景——混杂的基因库
第四部分 决心
第21章 花园中的野生冲突——城区自然保护的迷思
第22章 放牧与捕杀皆为保护——现代管理的反讽
第23章 迈向自然——与荒野共生
附录:威胁自然保护的生态冲突
信息来源
参考书目
译后记
內容試閱
在塔斯马尼亚岛以南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矗立着一块岩石,称为佩德拉布兰卡礁。这个面积2.5公顷的圆顶状岩礁几乎不长植物,它是一种稀有爬行动物“佩德拉布兰卡石龙子”的最后家园。这种动物之所以能够幸存下来,只是因为塘鹅来这块岩礁上繁育后代。成年石龙子完全靠捡食塘鹅掉下的鱼肉块为生。佩德拉布兰卡石龙子的生活离不开废弃物,几乎完全依赖于鸟类的残羹剩饭和呕吐物。
蜣螂也靠摄食废弃物为生,某些吃树袋熊和鹦鹉粪便的毛虫亦是如此。还有些受鸟粪滋养的植物在海鸟栖息地的被污染土壤中生长得最茂盛。在大堡礁岛屿群,玄燕鸥在抗风桐的树枝上筑巢,既为树木施肥,又传播它们的黏性种子。若玄燕鸥放弃了岛屿栖息地,树木经常会因缺乏肥料而日渐枯萎。在南澳大利亚,我曾游到企鹅和海鸥繁育后代的一个岩石平台上,寻找多叶独行菜,这种少见的草本植物只生长在海鸟聚集的地方。
废弃物通常对野生生物很重要,在澳大利亚这片最贫瘠的土地上尤其如此。在这里,主要的废物生产者是智人。我们的粪便和厨余物维系着庞大的动植物群落,影响远达西伯利亚和南美洲的生态系统。观察我们的废弃物流向何处是一种研究方式,能够揭示我们对野生生物有多么重要,以及其他物种如何利用我们创造的机会。
悉尼产生的污水通过3个深水排放口流入海洋。这些排放口位于海底基岩中2~4千米长的隧道里,配有成排的扩散器端口,用以分散细小废弃物。其中最小的邦迪排污口每天也能排出17亿升的厕所和厨房污物。在排放口开始泵水后进行的调查表明,悉尼的抽水马桶和厨房水池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在扩散器周围的细沉积物中,生物学家发现贝类、蠕虫和甲壳类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他们发现了更多底栖鱼类,主要是以这些生物为食的鱼,包括比目鱼、鲂(红体绿鳍鱼)和福氏拟婢。拖网渔船经常捕捞这些鱼,因此悉尼的一些污水会重新回到人类食物链中。当你从炸鱼薯条店购买碎鱼肉时,你很可能会吃到在排污口周围进食的魔鬼鱼的鱼翅。负责这项调查的尼克·奥特威认为,排污口周围可能会形成生态区,即一个内部区域,一些高耐受度的无脊椎动物聚集在那里,周围环绕着一个更具多样性的区域,有许多物种受益于中等营养水平。在此范围之外,物种数量下降至自然水平。悉尼的水域营养贫乏,以至于污水确实很重要,尽管只有某些物种因此繁盛,而其他物种则远离。
在这些排污隧道建成前的多年间,悉尼的大部分污水都通过3个悬崖面排放口排出——邦迪、北角和马拉巴尔。信不信由你,1916~1972年间,马拉巴尔排放的污水养活了大量现已濒临灭绝的漂泊信天翁。基思·欣德伍德在其发表于1955年的文章《海鸟和污水》中,讲述了这条排污管道是如何为悉尼与植物学湾之间的工厂提供服务的:“该地区得到服务的行业包括毛皮商、制革厂、羊毛洗涤厂、明胶厂、早餐谷物工厂、各类炉水处理厂、小商品和其他食品加工厂,以及从鸟类学的角度看可能是最重要的位于悉尼康宝树湾的屠宰场。”每天从这里流出的污水多达3000万加仑(约1.14亿升)。信天翁吞下“屠宰场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处理羊毛皮后产生的脂肪性物质”。每只羊可产生0.3千克废弃物,每头猪、小牛和奶牛可产生0.5千克,总计每天产生1.8吨的猪油、筋膜和其他污物。
无线电跟踪研究表明,信天翁很少飞过大陆架,但当海面平静时,马拉巴尔排污口外的羽流就像一条猪油河,将体型庞大的信天翁径直引诱到悬崖上。为鸟类做标记的生物学家哈里·巴塔姆记得,有一条约60米宽的水柱向外海延伸了几英里。他告诉我:“在晴朗的日子里,你可以看到污水羽流直冲地平线。”信天翁有敏锐的嗅觉,它们无疑能够闻到羽流中有些什么。
哈里告诉我说:“信天翁就像狗一样,是贪婪的摄食动物。它们一次暴食2~3千克,然后一天都坐着消化食物。”他记得曾看到成百上千只白色大鸟坐在污水羽流中消化污物,它们的周围满是粪便、避孕套和卫生纸。多达700只鸟来到悉尼觅食,据哈里估计,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漂泊信天翁聚集地。现在它们已濒临灭绝,全球仅有4.3万只。一系列研究表明,到悉尼摄食的漂泊信天翁来自它们的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繁殖地,包括太平洋西南部的麦夸里岛、新西兰以南岛屿、马达加斯加以南的克罗泽岛和南美洲以东岛屿。来自最偏远栖息地的信天翁往返飞行3万千米,到悉尼海岸的排污水上增肥。信天翁隔年繁殖一次,在繁殖的间隙补足减掉的体重,而屠宰场的废弃物显然是补充营养的理想选择——比它们通常食用的死墨鱼和鱿鱼要好得多。
当悉尼采用了更好的污水处理方式时,每个人都欢呼雀跃,但没有人考虑到信天翁。当地信天翁的数量急剧下降。南乔治亚岛和爱德华王子岛(信天翁的最远栖息地,比南美洲还要远)的信天翁不再过来了——只为鱿鱼飞这么远可不划算。如今,信天翁在濒危物种名单上位居前列,每个人都责怪延绳钓渔民(信天翁在鱼钩上丧生),但哈里和同事林赛·史密斯(Lindsay Smith)有不同的想法:他们怀疑,信天翁的濒危部分归咎于污水处理的变化,并在给澳大利亚政府的一份报告中做了上述表示。
悉尼的那些屠宰场还养育了黑眉信天翁、南方贼鸥、大暴风鹱的北方和南方亚种(一次最多可达300只)和成群的海鸥。在赤道以南,没有其他城市养育了如此众多的大型鸟类。作为南半球最大的富含养分的水源,悉尼成为了鸟类的终极食槽。
20世纪80年代,屠宰场关闭,奥委会征用康宝树湾为奥运场所。绿纹树蛙搬进了屠宰场的旧养分沉淀池。一个濒危物种(信天翁)受难,同时另一个濒危物种(绿纹树蛙)获益。
布里斯班产生的污水大部分在行李点再生水厂排放,此处的海流将污水向北输送。附近的泥滩吸引了大量涉禽前来,尤其是斑尾塍鹬、弯嘴滨鹬和大滨鹬。污水显然滋养了这些鸟的猎物——喜欢泥沼的生物。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污水处理不善时,行李点成为了海湾中最繁忙的聚会场所,经常吸引1.5万只涉禽前来,有时几乎两倍于此。矶鹬和大滨鹬的数量在秋季达到顶峰,然后它们向北飞往在西伯利亚的繁殖地,开始史诗般的大迁徙。它们比其他大部分涉禽飞得更远,因为污水养育的肥美蠕虫为它们的迁徙提供了充裕的能量。矶鹬在北极苔原融化的积雪间筑巢,并将雏鸟带往沼泽觅食。在离开澳大利亚之前,矶鹬迅速沉积脂肪,每天可高达3.9克,而它们飞到苔原时已经瘦弱了。我愿意认为,我冲厕所的行为,帮助了这些鸟飞抵西伯利亚。20世纪60年代,在布里斯班周围很少看到大滨鹬,但20年后,海湾中有多达2500只大滨鹬栖息在这里。我曾帮助涉禽专家彼得·德里斯科尔用炮网捕捉这些鸟,给它们做标记。行李点再生水厂不再吸引大量涉禽前来,大滨鹬的数量也骤降。彼得表示,他将此归咎于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但也只有间接证据。
墨尔本一半的污水输送到一座巨大的沉淀池中,该设施位于城市以西35千米处、海湾边缘的威勒比郊区。19世纪初的墨尔本臭气熏天。人们当时将废弃物倾倒在开放的街道沟渠中,然后这些沟渠汇入亚拉河,使得这条河承担了水源兼下水道的功能。1852年,克莱门特·霍奇金森为参议院调查撰写文章,抱怨后院“堆积如山的腐烂物和各种垃圾,其数量比我在英国和欧洲大陆最肮脏的城镇里最糟糕的地方见过的还要多”。他谈到有地基的建筑物“因液体排泄物造成的底土饱和而严重受损”。那时墨尔本的霍乱和痢疾死亡率在国外臭名昭著。
1888年,一个皇家委员会提议开发一处像样的污水处理场。威勒比的土地具有降雨量少和土壤多孔的优势。1897年,墨尔本的第一批住宅与污水处理场连通,一个泵站(今天的科学博物馆)向西输送废弃物。20世纪30年代留下的潟湖现在还占地1500多公顷。威勒比的发展日新月异,经过处理的废弃物为放牧成千上万头牛羊的牧场施肥。肉类和羊毛的销售支付了运营成本。它很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剪羊毛棚的污水处理厂(它还配有一个足球场、一座教堂和一所学校)。每天墨尔本北部、中部和西部郊区的100多万人口产生的5亿升污物(厕所、厨房和一些工业废弃物)汇入这座污水处理场*。威勒比是鸟类和观鸟者的天堂,潟湖和泥滩上遍布水鸟和涉禽。1992年,在对维多利亚州水禽的统计中,威勒比的水禽数量和种类在659个湿地中名列第一。有时,维多利亚州一半的涉禽和近20%的鸭子都聚集在水质疑似不佳的水域周围。这里是干旱期间澳大利亚内陆鸭子的主要避难所。鸟类计数器在那里统计到了10万只鹮、数千只凤头、1000只鸬鹚和数百只其他鸟类。来自亚洲的离群鸟类经常出现,鸟类物种数量总计超过250种。威勒比臭池s)受到《拉姆萨尔公约》的保护。威勒比的一部分于1921年成为保护区,并于1983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为“国际重要湿地”。它现已列入6项国际公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