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全2册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丘吉尔代表作 二战胜利80周年全新升级赠丘吉尔肖像海报

書城自編碼: 409869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軍事
作者: [英]丘吉尔 著 姜玲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918015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1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奴隶船:海上奴隶贸易400年
《 奴隶船:海上奴隶贸易400年 》

售價:HK$ 75.9
纸上博物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诞生(破译古老文明的密码,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150+资料图片)
《 纸上博物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诞生(破译古老文明的密码,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150+资料图片) 》

售價:HK$ 85.8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售價:HK$ 74.8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售價:HK$ 75.9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售價:HK$ 82.5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HK$ 60.5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HK$ 66.0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HK$ 60.5

 

編輯推薦:
1、于二战结束不久后便成书出版,由二战同盟国主要领导人物亲笔撰写,其中收录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个人保存的资料等,可以说是二战史料中真实性、完整性第一梯队的存在。
2、不仅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二十世纪前半段的欧洲发展史,书内出镜的均为时代风流人物。
3、荣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这让丘吉尔成为了唯一一位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家,在政治和文学上,本书都堪称“奇观”,1948年一经出版就畅销百万册。
4、诺贝尔文学奖为它打破不给政治人物颁奖的规则,丘吉尔一人战胜海明威、加缪、托马斯·曼等25位文学大师,在颁奖辞中,委员会甚至表示“这次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
5、从领袖的角度全面解密二战过程,让读者清楚了解这场世界大战中重要节点背后的秘密。 感受丘吉尔本人的文学功底,其从19岁就开始笔耕,一生出版26部共45卷(本)专著,这本从成就上来说堪称其写作生涯的巅峰。
6、“二战”胜利80周年全新升级版,修订内容,更换全新封面,从视觉上将读者带入往日硝烟。16开大开本,畅读不累眼。
內容簡介:
本书写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书中收录了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个人保存资料等,记述了1919年一战结束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的影响世界局势变动的重大国际事件和进程,情节风云变幻,引人入胜,可读性很强,同时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构思严密、文笔优美、语言精彩、卷帙繁浩、气势磅礴,是丘吉尔富于代表性的一部力作,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被抢购一空。丘吉尔因此著作于1953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致辞中说:“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 这句话恰好诠释了这部回忆录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心目中的地位。书中涉及众多历史人物,包括当时还只是个传令兵的希特勒、凡尔登战役中被俘的戴高乐、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纪德、时任法国总理的乔治·克列孟梭等。他们在二战期间有何表现?本书都有全景性披露。
關於作者: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演说家、作家,曾于1940年5月临危受命担任英国首相,二十世纪深具传奇色彩的政治领袖,并于195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二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他临危受命于纳粹铁蹄肆虐欧陆之际,以钢铁般的意志领导不列颠孤军抵抗法西斯侵略,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等关键战役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作为反法西斯阵营的核心决策者之一,他亲历并指挥了英国在二战期间的全部抗德斗争,其 “永不投降” 的精神象征至今仍深刻影响着现代国际关系史。
丘吉尔堪称 “用文字塑造历史” 的典范,其文学成就与政治生涯互为表里。这位 “与句子热恋一生”的修辞大师,其创作体裁涵盖历史、传记、小说与政论,语言风格兼具磅礴气势与诙谐智慧。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赞誉他 “在描绘历史与传记时所展现的刚健文采,以及在捍卫崇高人类价值时所迸发的卓越演讲艺术”,其代表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更以史诗般的笔触重构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使他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同时在政军界与文学界登顶的 “双冠王”。
目錄
1 第 一 章 从压迫到姑息
44 第 二 章 黑云压顶——希特勒出手
106 第 三 章 英德的海上较量
142 第 四 章 法国沦陷
196 第 五 章 孤军奋战的大不列颠
239 第 六 章 非洲战场的形势
309 第 七 章 德国东进
369 第 八 章 结成伟大的同盟
445 第 九 章 日本折戟东南亚
511 第 十 章 英美联军在远东的胜利
565 第十一章 扭转非洲局势
618 第十二章 意大利投降
657 第十三章 轴心分裂
685 第十四章 胜局的奠定
746 第十五章 德军的顽抗
801 第十六章 世界和平计划
844 第十七章 和平背后的隐忧
內容試閱
愚蠢的胜利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普遍期盼世界能迎来长久的和平。本来只要秉持着公平正义、理性合法的态度处理战后事务,这个愿望不难实现。但是当时人们却都信奉要用压迫来消灭战争。美国总统威尔逊倡导组成一个国际同盟,经过凡尔赛的商讨,这一主张得到落实,形成了一个有形的组织机构。这下战胜国团结起来了,变得不可战胜。尽管其实这些国家自身仍有很多重大的难题亟待解决,但是他们更急切的是,处治那些俯首等着他们裁决的战乱元凶们。俄国受到与德国战争的冲击,深陷内乱泥潭,政权逐渐落入了布尔什维克,或说共产党手中。
1919年夏,协约国部队已经完全控制了满目疮痍的德国。经过52个月的艰苦战斗,他们终于让那四个结成同盟的国家彻底失去了反抗的意志。在巴黎,各获胜国领袖在欧洲地图前,规划未来,协商如何改变版图。引发这场世界灾难的祸首德国,现在已经是胜利者砧板上的鱼肉,不过,那些胜利者自己也已经站立不稳。这场搅乱世界的民族战争落幕了,但愤怒和杀戮主宰了人们的心志。在开会商讨时,各国领袖或外交家,不管是战胜国的,还是战败国的,无不受到这股汹涌浪潮的威压,而变得谨慎小心,都只遵循被普遍接受的原则行事。受宣传的鼓动,当时所有人都表示要坚决彻底地报仇。那些代表国家的领袖们,要是在开会时浪费了战士们浴血奋战换来的成果,一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法国凭着巨大的牺牲和顽强的战斗,自然居于战胜国之首。在保卫领土的战斗中,法国牺牲了将近一百五十万人。在过去一百年的时间里,法国和普鲁士曾五度(1814年、1815年、1870年、1914年和1918年)燃起战火。然而,这次绵延四年之久的战争,惨烈程度更胜以往,德国霸占了法国十三个省,毁坏了大片土地,大量人民惨遭屠戮,大部分人都失去了亲人。很多法国人甚至都觉得法国能取胜简直是奇迹。要知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法国一直活在德意志军事力量的威压下,法国人对德意志怀有别人无法理解的恐惧之心。如今他们用鲜血的代价解除了心头的重压,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无比激动兴奋,大喊着:“绝不让历史再重演!”
然而,未来不容乐观。德国人口远超法国,且在不断激增。或许,连十年都用不了,德国就会成长出一大批可参军的年轻人。可是,法国人口数量却停滞不前,到时候德国的兵员会超过法国一倍还要多。过去,德国差点儿以一国之力,战胜世界。而且,很多人都知道,最后它之所以战败,很多次都只是战场中关键时刻的机缘巧合。万一日后战事再起,协约国还会派大军来支援法国吗?俄国动荡不安,已经改头换面;意大利,调转枪头的可能性更大;英国隔海相望,且本就厌恶战争;美国更是远隔重洋,万里迢迢。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更是无法指望。法国尽管是无可置疑的战胜者,但自己也已经千疮百孔。遥想未来,法国知道,想要守住胜利的果实,只能不择手段的获取安全。没有安全,之前的胜利终将变得毫无意义。
停战之日,德国军队开拔回国。法国元帅福煦展现出胜利者的大度,肯定他们在战斗中的表现,并且没有解除他们的武装。不过,他提出,必须将法国的边界移到莱茵河。这样,多年后即便德国摆脱战后制裁和惩罚的影响,东山再起,只要有莱茵河这个天然屏障,法国仍然能安全无虞,永享太平。然而,说英语的国家没有让法国遂愿。在凡尔赛和约中,关于领土的条款的实质,就是使德国领土保持原状。它仍是欧洲最大的单一民族国家。福煦元帅一针见血地说道:“这换不来和平,只是将战争推迟了二十年。”
和约中,德国被判处要缴纳高得不切实际的战争赔款。这一条款苛刻得近乎愚蠢。可见,战胜者已经被怒火冲昏了头脑。那些民众哪里知道,任何一个战败国都不可能支付得起,现代战争消耗的所有金钱。而那些一心只想获得选票的领导者不敢,也没有意愿向民众道破这个简单的事实。所有战胜国都顺从着愚钝的民众,逼迫着战败国支付高额赔款,奉行彻底打压德国的态度。可是这样做根本不可能弥补战争的消耗,而且贻害无穷。
从结果看,这些条款实际上也并未实行。德国支出了大约十亿英镑的赔款,可若干年后,又从英美等国那里获得了十亿五千万英镑的贷款。用这些钱,德国迅速东山再起。这本来慷慨的作为,却无法使德国感激涕零。因为战胜国那些政治家为了顺应以受害者自居的民众们,仍表示要榨干德国。最终,德国依靠美国巨额贷款的援助付清了战争赔款。然而,美国在1926到1929三年得到的所有赔款,却只有它给德国贷款的五分之一。不过,人们仍都很满意,觉得德国已被永久性地打压下去了。援助战败国,成了人们的共识,各地的贷款纷至沓来,德国则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最后,德国获得的贷款总额达十五亿英镑,可他们支付的赔款却是十亿英镑。当时的人们有多么疯狂和愚蠢,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奥匈帝国彻底解体,是战后处理善后问题产生的第二个严重后果。在圣日耳曼条约和特里亚侬条约中标榜自由主义的条例的鼓动下,那些本来被奥匈帝国凝聚在一起的民族纷纷独立,东南欧一时间小国林立。这些民族失去了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优势,自身又并不强大,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凄惨和凋零的境地,比如,从哈布斯堡帝国独立出来的各民族和省份,又比如,曾经繁华的都城维也纳。然而相比之下,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尽管因为战败变得千疮百孔,却仍是一个领土完整的国家。这在当地,是一个绝对的优势。
战胜国要强行把德国改造成自己理想中的自由国家。德国没了军队,也没有了军费的负担。在魏玛,帝国制度被废,强行建立了共和制,可这一做法并不符合魏玛的实际情况。而且民众觉得自己是被强迫的,所以即便是标榜民主的议会,仍无法得到他们的拥护。人们寄希望于原来的大型集团势力,然而,这些势力自己都惶恐不安。一时之间,民众的感情变得无所寄托。这种情况延续了一段时间,一个天生的暴徒,一个最会煽动人心的战争狂人——希特勒,最终出现在了人们面前。为了逼德国上交赔偿款,法国毫不犹豫地发兵鲁尔。这自然是因为想逼迫德国信守条约,可是英国和美国的言论却对其进行了强烈的指控。因为德国的财政和政治正处于广泛的骚乱,而1919年到1923年之间,又缴纳了几次赔偿款,使得马克垮掉得非常快。法国夺取鲁尔这件事,引起了德国强烈的愤恨,德国开始肆无忌惮地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在通货膨胀最后的那段时间,四十三万亿马克才抵得上一英镑。这次通货膨胀无论是在经济层面上,还是社会层面上,导致的结果都极糟糕,且产生了长久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国家资不抵债,从外国借了大量贷款,之后的若干年,这也成了这个国家的一个特征。德国人就和他们目前的情况一样,既悲伤又愤怒。
1921年华盛顿会议,美国提出了对未来影响深远的一条建议——削减海军,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抱着极大的热情砸沉了它们的船舰,拆掉了它们的军事装备。按照奇怪的逻辑,既然让败落的国家解除武装力量,那在道义上,获胜国也得把自己的武装力量解除,否则就没有道理了。而法国因为还留有军队受到了英美两国指控。而这支军队只是以广泛服役为根基,已经进行了大裁员的。
美国清楚地告诉英国,若日本严格遵守的英日同盟持续下去,英国和美国的关系就会受到阻碍。因此,这一联盟结束了。联盟的终结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认为亚洲国家被西方世界甩掉了。很多对将来的和平可能有关键意义的接触都被斩断了。
日本在世界各国海军力量的排名上,由于德国和俄国战败,在一定时间内升级成第三。英美这两个海军最大的国家正在互相削弱自身力量,以致它们提供的能源比原本可以提供的少很多,也远不能达成其责任提出的要求。所以在欧洲和亚洲,获胜的协约国以和平为名飞速建成的基础却为下次战争扫清了前路。与此同时,一个新的战争祸根却在欧洲出现了,不管是沙皇的帝国主义,还是德皇的帝国主义,都没有它恐怖。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完胜结束了俄国内乱。苏俄派去攻占波兰的大军,虽然在华沙战争中落败,但共产党的宣扬和诡计却差点拿下了德国和意大利,匈牙利曾有一段时间实实在在地被共产党的独裁官贝拉·库恩控制了。尽管福煦元帅曾睿智地说“布尔什维主义一直不曾踏进获胜的疆域”,但战后最开始的几年中,欧洲文明的基石看上去却非常薄弱。为了能让自己服务于德国军官阶层,希特勒下士在慕尼黑竭尽所能地鼓动战士和工人,让他们对犹太人和共产党极端仇视,说德国会失败是他们的责任;而本尼托·墨索里尼,又一个冒险家,给了意大利一个新的管理蓝图,说这个计划能将共产主义手里的意大利民众解救出来,并借机替自己拿下独裁的权柄。纳粹主义源于法西斯主义。因此这些流着相同血液的运动就开始活泛了起来,没多久世界被推到了更恐怖的争端里。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