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79.2

《
量子纠缠
》
售價:HK$
63.8

《
中国心法:用传统智慧解答人生关键问题
》
售價:HK$
97.9

《
舆论(普利策奖得主、“现代新闻学之父”沃尔特·李普曼传播学经典)
》
售價:HK$
74.8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HK$
64.9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HK$
129.8

《
小行星猎人:贝努小行星生命起源样本采集任务全记录
》
售價:HK$
63.8

《
孙机谈文物
》
售價:HK$
118.8
|
編輯推薦: |
1、通过学习140余则千年家训,涵养品格、增长智慧、培育好家风
本书精心选取140余则千年家训,以140多个真实历史人物的故事为载体,生动讲述“家”该如何立、如何教、如何传。从孔子教儿子学《诗》《礼》,到曾国藩劝子立志勤读,再到傅雷与儿子谈人格、谈责任,每则训诫都蕴含着朴实而深刻的智慧。本书无论是对干部的修身律己、廉洁奉公,普通读者的幸福家庭建设,还是年轻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浅显的方式讲透深刻道理,让经典真正走进人心里
每则家训都配有原文、译文、背景介绍和“读与思”栏目,读者不懂文言也能轻松读懂,读完还能联系自己的人生去思考。从“慎言戒贪”“修身明理”到“正家育人”,不仅懂得了古人的智慧,更找到今天生活中的答案。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传统文化书,也是一堂堂“有共鸣”的人生修养课,适合家人共读,也适合独自沉淀。
从修身到齐家,家训滋养一生的品格与格局
“家风正,则政风清”。苏轼家“三代词人”,梁启超育“九子才俊”,皆得益于深厚的家训熏陶。家训不仅塑造个体的品格,更影响一个家族的命运。本书所选家训内容,既讲立志修德,又谈齐家育人,从生活细节到精神境界
|
內容簡介: |
《中华经典家训》历数先秦以来的传世经典家训,通过读书治学、修身养性、处世哲学、养生之道等多方面的经验智慧,呈现在优良家风家训的传承影响下,个人成长成功成才、家族长久兴盛的案例。每一则家训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从品德修养的塑造路径、治学研读的方法要诀,到人际交往的尺度把握、职业发展的规划智慧,乃至子女教育的经验传承,都有对应的内容可供借鉴。这些经过历史验证流传下来的经典家训,可为当代人的自我提升提供宝贵的精神滋养,让普通人也能拥有大智慧,让普通家庭也能越来越兴旺。
|
關於作者: |
杨宪福,中共山东济宁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山东省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济宁市干部教育“圣地名师”。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党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教学工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理论导刊》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毛泽东领导理论与实践》《圣地魂:济宁市青少年学党史学国史教育读本》等著作,与人合著《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纲》。
|
目錄:
|
第一章 先秦经典家训
黄帝:慎言 / 003
《周易》:正家而天下定 / 006
周公:先知稼穑之艰难 / 008
周公:君子不施其亲 / 010
周公:慎无以国骄人 / 012
正考父: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 013
孔子:诗礼传家 / 015
孔氏祖训箴规:读书明理,显亲扬名 / 018
孔府内宅照壁《戒贪图》:公爷过“犭贪”了 / 021
《孝经》:孝是德之本 / 023
曾子: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025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 / 028
曾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029
孟母: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 031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033
孙叔敖母:德胜不祥,仁除百祸 / 036
第二章 秦汉经典家训
刘邦: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 041
孔鲋:处浊世而清其身,学儒术而知权变 / 044
孔臧:人之进退,惟问其志 / 046
韦玄成:于肃君子,既令厥德 / 048
东方朔:优哉游哉,与道相从 / 051
司马谈: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 053
刘向:贺者在门,吊者在闾 / 056
马援: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 059
严光:九诫 / 061
蔡邕:“修心”重于“饰面” / 063
杨震:死者士之常分 / 065
崔瑗: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 067
张奂:年少多失,改之为贵 / 070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典家训
曹操:家内不得熏香 / 075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078
孙权:人谁无过,贵其能改 / 080
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082
诸葛亮:志当存高远 / 084
嵇康:人无志,非人也 / 086
王祥:信、德、孝、悌、让为立身之本 / 089
向朗:天地和则万物生 / 090
王肃:酒过则为患,不可不慎 / 092
王昶:行事加九思 / 094
王羲之:上治下治,敬宗睦族 / 096
羊祜: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 098
陶侃母:以官物遗我,徒增吾忧 / 100
姚信:行善,匹夫之子可至王公 / 102
萧纲: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 105
颜之推: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 106
颜之推: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 109
隋唐五代十国经典家训
李世民:受谏则圣 / 117
李世民: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 120
陈子昂:事父尽孝敬,事君宜忠贞 / 122
韩愈: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 124
白居易:知足常乐 / 128
杜牧:人之不同在学与不学 / 130
柳玭:坏名灾己,辱先丧家,其失尤大者五 / 132
卢氏:非理所得,与盗贼何别 / 134
孟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 136
…………
|
內容試閱:
|
序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中华文明的漫长进程中,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始终居于重要地位,其影响既深且远,不仅关乎家庭兴衰,更与国家的繁荣稳定、社会的和谐有序以及个人的健康成长紧密相连。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家国一体、家国相通。人自出生便归属于家庭,在家庭环境中开启对世界的认知,家庭所赋予的价值认知和行为习惯,会在个人步入社会、参与工作时充分展现。众多家庭的家风汇聚,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家风,进而孕育出良好的社会风尚。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决定的。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不同,中华文明高度重视家庭,将家庭伦理与社会、政治伦理有机融合。“爱”与“敬”是个人私德修养和社会公德弘扬的核心要素,孔子强调“立爱自亲始”“立敬自长始”,儒家将孝悌视为“为人之本”,这都凸显了家风建设在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它是社会和谐、国家昌盛的根基。
家庭建设并非小事,而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以孝悌为家庭伦理根基,推衍出“爱”与“敬”的社会道德,进而培养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担当,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社会道德建设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培育道德家教家风,以道德榜样引领社会风尚。在“四德”教育中,“个人品德”至关重要,好家风以道德为底色。家风建设要为青少年铺染道德底色,要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而这一切都基于个人品德的培育与提升。
文化的本质在于弘扬大道、彰显美德,优秀传统文化追求人心和顺、社会和谐。它要求人们讲信修睦、修身克己、以礼规范言行。在当今时代,传播弘扬传统文化,要将其融入国民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层面,而明理教育是关键。礼即理,开展明理教育,能引导人们树立规则意识和秩序意识,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时坚守道德,彰显共同体意识。
良好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新时代,家风建设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挖掘家训文化的精华,能让其在当代焕发生机。要借鉴前人家训智慧,结合时代和家庭实际,树立特色家训,弘扬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等精髓,引导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感恩、友爱和敬畏之心,使他们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能明辨是非。
孔子:诗礼传家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季氏》
家训由来
本文出自《论语·季氏》,是孔子教育后人要重视对《诗》《礼》学习的训言。孔子(前 551 —前 479 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祖籍宋国,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爱。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前后达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人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孔子曾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译文
陈亢问伯鱼说:“你受到过你父亲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走过,被父亲叫住。他问:‘学《诗》了吗?’我回答说:‘还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样说话。’我就回去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从庭院走过,又被父亲叫住。他问:‘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