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韵新声
》
售價:HK$
1848.0

《
秦汉至唐律令立法语言论要
》
售價:HK$
74.8

《
茶叶帝国3000年
》
售價:HK$
129.8

《
机器人建模与分析的几何代数方法
》
售價:HK$
184.8

《
社会情感学习经典入门
》
售價:HK$
76.9

《
神秘欢娱:人与香烟500年
》
售價:HK$
108.9

《
新加坡史:从夹缝求生到奇迹崛起
》
售價:HK$
140.8

《
俗说矩阵——线性代数详解(Python+MATLAB)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 本书带领读者跨越时空,与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进行对话,感受秦岭汉江的厚重历史和独特魅力。作者从历史、人文、自然等多维度视角,对秦岭汉江进行解读,引发读者对山水之美、文明之根的思考。
★作者在书写山水的同时,融入对国家、民族、文明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引发读者对家国情怀的共鸣。 ★书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能够启迪读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
內容簡介: |
作者以生于斯、长于斯的秦岭、汉江为“文心”,将“与我惟一”而妙极生情的喷薄情感,化为五十二章十五万余字的散文集,分为上篇“秦岭岁月”,下篇“汉江泳思”。正如他在开篇写道:“一万个人的心中,有一万个秦岭。是为‘秦岭之子’的我,有了自己的‘秦岭岁月’”,作者将秦岭的厚重历史、壮美风光展现给读者,读后,让人生发出为祖国壮美河山情驰神纵的悲悯情怀、心心相惜的美学思考、一步一景的情感洗礼,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的回归、美的享受、情的痴迷。
|
關於作者: |
楚建锋,陕西省汉中市人,现居北京。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香港公开大学中国法律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博士,主任编辑,曾在部队、地方政府、新华社、海南省委、北京市委、北京高校等工作。
出版有《写在庚子》《上善若水》《泉》《风起天涯》《剑锋时评》《涛声》《观潮》等多部文学作品,有百余篇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任电影《少年先锋》,电视片《为了首都的和谐》《奥运,祝你平安》,文艺晚会《崇高的荣誉》、《平安北京》,图书《时代先锋宋鱼水》、《政法之歌》、《椰风海韵巾帼花》等40多部(台)总策划、总撰稿、总编辑。
|
內容試閱:
|
一万个人的心中,有一万个秦岭。
身为“秦岭之子”的我,有了自己的“秦岭岁月”。
我出生在秦岭南坡的首府汉中市汉台区的十八里铺镇,后随父母举家迁到市区,在距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上将军的“拜将坛”百米西侧居住,饮着发端于南麓宁强县嶓冢山的汉江水长大。
青年,翻过南坡进入了北坡的终南山脚下。在楼观台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邦国“有邰国”的武功县,投笔从戎。
壮年,命运流转,奔赴祖国最南端的南中国海海南谋生。在那里,常常被人问是“哪里人?”,自己张口即来:“秦人!”
中年,命运又让我来到曾主宰中国近千年兴盛的北方帝都北京度日,也常常被问及“籍贯”,答曰:“陕西!”再曰:“秦岭南坡!”还曰:“首府汉中!”
每每夜阑人静,常常魂牵梦绕于中国的龙脉——秦岭,以及“龙脉”脚下孕育出的“天府关中”“银河汉水”。这片大地上,两千多年的王朝都城……如此,让我挥之不去,罢之不能!
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再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还是山水一色,山高水长。
秦岭的山水,那巍巍的“中华第一险山”、中国的“父亲山”、中国的“龙脉”,那奔腾不息的渭河、汉江、洛河、嘉陵江,就是我祖祖辈辈伏羲、华胥、女娲、炎帝、黄帝等的血肉之躯,化为山水而成。故而,秦岭的每一粒尘土、每一滴泉水、每一棵小草、每一种动物、每一块矿石……都是祖先们的“精魂”化为不老的气象,养育着。
为此,我开始把出生后听到、看到的这片土地,常常梦中与土地上的人、景、物等交融的点滴故事,流于笔端。这样,有了历史、人文、古今等多维度视角下的二十五个横断面的秦岭。
掩卷,这些叙述钻进历史深处和背后,渴望恢复历史肌理,探寻历史的原始美!
期盼,能闪现出中华龙脉的精气神,也算是对秦岭的另一种观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未来的日子,在不断与秦岭的神交中,还会荡出新的维度和叙事来。
巨龙秦岭
俯仰天地,纵观宇宙,伏地分南北,立地成山脉,化地为绿茵,唯我巍巍秦岭也!
秦岭,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融合图腾的巨龙,在上下五千年、沧海桑田间行走、腾飞,把古老的中国文化绵绵不绝传向远方,传向世界文明的远方。
盛夏时节,汽车在天高云淡、气候宜人的西(安)汉(中)高速公路上行驶。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一大早,陕南首府汉中的市花旱莲,在古汉台绽放了。站在这座当年汉高祖被西楚霸王贬谪的王府,不由想起刘邦“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拜“手无缚鸡之力”的韩信为上将军,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尽显“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猛士豪情!
在望江楼上眺望,远处平静的汉江清澈如银龙,一波一波地缓缓流动着。越千年的往事,早已烟消云散。古城古战场,已成为一江两岸的鱼米之乡,俨然西北塞上的小江南。一江清水,花团锦簇。政通人和,风光无限。
眼前,一簇簇鲜红鲜红的旱莲,静静绽放着。淡淡的花香飘满古汉台的角角落落,沁人心脾。触景生情,让人几多感慨,几多清朗。
是呀,一晃,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往事!流连在旱莲的摇曳身姿中,沉浸在千年汉宫的故事里,一转眼,坐上穿行在巨龙秦岭“脏腑”里的汽车,让人有点恍惚。自觉不自觉间,思绪在古今间开始徘徊。
《山海经》卷二“西山经”云:“西山,华山之首。”华山之后,分别是钤山(今韩城市附近)、崇吾山(今阿尔泰、昆仑、天山一带)、白于山。据说,“华夏”一词中,夏指夏朝,而“华”就是华山。《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和炎帝都脱胎于华胥氏。因此,华,指华胥氏,居住在秦岭骊山南麓。华胥氏生女娲和伏羲。可见,中国历史的根脉皆源于此!
正是华山的古老而神秘,把西岳一脉的秦岭蒸腾得光怪陆离,令人神往。浪漫的黄帝、后稷、西王母、玉石、汤泉、龙首山、皇人山、巨兽、鸾鸟、鱼、朱厌……在《山海经》里、《水经注》中,变化莫测、气象万千。而今,已成为国宝大熊猫,日本国鸟朱鹮,金丝猴、羚牛、黑鹳、鬣羚、斑羚等数不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世上最丰富的雉鸡类族群成长地;成为上千种中草药的国家“天然药库”;成为“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的亚热带标志植物生物之地;成为金银煤钒铝锌等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矿产区;成为人们永远的遐思和膜拜!
在大禹及其属臣们记载的五千三百多处大山中,昆仑被奉为万山之宗。在满目奇花异草,到处猛兽珍禽的山海里,西岳有不死之药,昆仑有不死之树,并常常有人面龙身的神仙出没。这些半兽半人的记载,是先民们对祖先图腾崇拜的内心表达,也是秦岭的化身所在。
远古的图腾活动,虽然早已沉迷于遥远的历史海洋,但是《易·系辞》中的“伏羲,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风俗通义》中“伏者,变也。戏者,法也”的记录,透视出“伏羲用八卦,以变化天下”的巫术礼仪。
《山海经》中“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神,一日七十变”的传说,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中“燧人之世,……生伏羲……人面蛇神”的描述,都揭示出中华人类始祖“女娲”“伏羲”的“龙蛇”意象。
这是远古先民们,用心营造出的氏族、部落、部族联盟的精神崇拜、人文圣物。是祖先们在营造的龙蛇中,把其图腾化为一条巨龙——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龙,有蛇的体形、马的毛、鹿的角、鹰的爪、鱼的麟……就是远古华夏各个氏族、部落、部族联盟团结的象征。最终,九九归一,融为一体,成为我中华民族的图腾。其形其姿其神,蔚为壮观,让人神往,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符号和文化记忆。
明周游在《开辟衍绎》中曰:“天人诞降大圣,即盘古氏,龙首人身,神灵,一日九变。”因而,巨龙盘古开天辟地,以龙身把汪洋恣肆的中华大地化为山川湖泊、森林大海、星辰日月,图腾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图腾出旧石器时代的蓝田人、大荔人、白家人……至今,生生不息,乐享其间。
巨龙神圣之躯物化为秦岭,横亘在中国南北分界线,使中国的南北有了米面之隔、寒暑之差,大漠黄沙与青葱漫山之别,南雨北雪、南船北马之异……有了气候不同、水土不同,饮食、建筑、交通等社会生活习惯的不同。久而久之,演变出中国南北社会风俗的万象图。这些,都是当今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瑰宝,不可复制和替代。
眼前的秦岭,是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是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张八岭的龙化之地。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中国南北的界山,和“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作为龙的传人,在中华大地卧着的巨龙秦岭身上,我们与这山这地这水这森林……这祖先恩赐的一点一滴、一枝一叶、一丝一缕,都是那么浑然一体,生死不离。生我养我藏我育我之秦岭,我们,龙的传人,在巨龙身上生生不息,流转轮回,代代相传。
正如诗仙李白游秦岭最高峰作《登太白峰》云:“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以及《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云:“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若无山”“每不浅”,在中国人的文化传承中,那些夺魂摄魄、耳熟能详的灵魂形象,镇宅圣君钟馗、道教教祖太上老君、全真圣祖王重阳、文财神刘海、武财神赵公明、文史真人尹喜、药王孙思邈、西周元勋姜子牙、汉初三杰之一张良、诗佛王维等,始终在“无山”和“不浅”中,永恒不灭,光耀我们前行的路。
在巨龙秦岭的荫庇下,秦王朝完成了中华统一的千秋霸业,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农为本”的基础,开创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第一个高峰。
之后,从秦岭流淌出的河流浇灌了中国十三个封建王朝,如今,又承载着“南水北调”的使命,牵系着中国的未来。
伴随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古汉台的历史文化遗址、洋县的鸟类保护区、佛坪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型雕塑《华夏龙脉》等,秦岭主脉,桥梁隧道,美不胜收,让人忘我和不能自拔!
不觉间,秦岭,悠然化为万类竞发的世外桃源,一条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正在同山脉冉冉升起,金光闪闪。五彩斑斓的身影,“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飞上天空,以游无穷……
美哉,秦岭!壮哉,秦岭!
大化我精气神,美哉我炎黄子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