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别了,母亲:守墓女儿的决断(若水文库09)

書城自編碼: 409852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日]信田小夜子 著,吕灵芝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359740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7.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经典秩序的重构:廖平的世界观与经学之路(探究廖平经学思想,以新视角理解中国传统学术在西学冲击下的转型)
《 经典秩序的重构:廖平的世界观与经学之路(探究廖平经学思想,以新视角理解中国传统学术在西学冲击下的转型) 》

售價:HK$ 97.9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

售價:HK$ 52.8
背影渐远犹低徊:清北民国大先生
《 背影渐远犹低徊:清北民国大先生 》

售價:HK$ 96.8
恨、空虚与希望: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 恨、空虚与希望: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

售價:HK$ 87.8
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
《 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 》

售價:HK$ 85.8
我很可爱,绝对可爱
《 我很可爱,绝对可爱 》

售價:HK$ 107.8
溺爱之罪
《 溺爱之罪 》

售價:HK$ 54.9
走出无力感 : 解锁生命力量的成长密码(跟随心理咨询师找回积极能量!)
《 走出无力感 : 解锁生命力量的成长密码(跟随心理咨询师找回积极能量!) 》

售價:HK$ 65.8

 

編輯推薦:
“妈,我是大人了,我有自己的人生”
守墓女儿,指被母亲过度干涉的女儿。母亲们认为女儿理应给予自己照护、将来为自己守墓,而为了回应家长的期待,守墓女儿们只能强忍着痛苦,拼命扮演一个好女儿的角色

冲破禁忌,勇敢说不,解开东亚女儿精神枷锁的力作
上野千鹤子大力推荐的作者,《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反复引用的原典!
写给女儿、母亲以及所有想走出困境的人
从这本书开始,改变自己的人生
春节回家前忐忑不安,看到母亲来电心就纠作一团,连留长短发都会被反复念叨……
你是否也被无微不至的母爱勒得喘不过气来?你也产生过与母亲决裂的想法吗?然后下一秒又为那样的自己而自责不已?
我们每个人都是“守墓女儿”。

★母女关系,东亚家庭隐而不宣的痛★

☆信田小夜子——首位提出“守墓女儿”概念的学者,提及母女关系绕不过去的名字,影响了上野千鹤子在内的全日本学界
☆打破“弑母”羞耻的应景之作——母女不必相爱,断亲也没关系,挣脱以爱为名的枷锁,给所有女性以自由
☆揭开原生家庭的隐秘之痛,破除代际连锁诅咒——献给每一个不堪其扰的女儿,也献给每一位失去自我的母亲,母女也可以互相理解
內容簡介:
某天,心理咨询室来了一名声称想恢复“正常母女关系”的女性,她振振有词地历数着女儿的不是,语气里满是怨恨和愤怒。为什么女儿要和她断绝关系?为什么她明明想挽回女儿,语气和表情却恶狠狠的?随着母亲、女儿、女婿视角的分别追溯,故事全貌慢慢揭开,事无巨细要控制女儿的“毒母”、深受其苦想逃离的“乖巧女儿”形象浮现……
剖析东亚母女关系、给无数女儿当头棒喝与启迪的力作。信田小夜子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将几十年来的心理咨询见闻糅合成一个案例,揭开母女关系背后的运行机制,从更深层次剖析母亲与女儿的厌女症表征,进而提出“守墓女儿”这一概念,用来指代那些被母亲过度干涉的女儿,她们不仅儿时被过度介入,成年后还要为母亲“守墓”,最后只能发出“别了,母亲”的呐喊。《别了,母亲》写给女儿,也写给母亲。
關於作者:
信田小夜子,资深临床心理医师。1995年创办原宿心理咨询中心,为酒精成瘾、进食障碍、家暴等的受害者及家人提供心理咨询。著有《别了,母亲:守墓女儿的决断》《母亲过于强势:守墓女儿的叹息》《成年孩子的故事》《家暴与虐待》等,首次提出“守墓女儿”的概念,掀起日本讨论热潮,与上野千鹤子合著有《身为女性的选择》。
目錄
序言 非常时期暴露的家庭真相/ 1
震灾后的百态/ 3
“3·11”带来了什么/ 充斥媒体的信息/ 攀比不幸/ 非常时期暴露的问题/ 守墓女儿与她们的母亲教给我们的道理/
写给现在的和未来的母亲/ 告别母亲,告别母亲立场

第一部分 一对母女的故事——取自咨询案例/ 37
我想挽回女儿——母亲的视角/ 39
我女儿被偷走了/ 在丈夫面前只会服从/ 拼上性命的育儿/ 女儿的未来就是我的未来/ 她竟然要抛弃我/ 无法忍受与丈夫独处/ 拒接电话/ 肯定是被人控制了/ 玩弄于股掌之中/ 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被逼到悬崖边上/ 手握备用钥匙/ 意料之外的反应/ 都是那两个男人不好/ 我可比她们强多了/ 想告诉她努力的成果
走过漫长的隧道——女儿的视角/ 107
我是不是个恶鬼?/ 世界骤然龟裂/ 圣母像反转/ 心的撕裂/ 开始独立生活的礼物/ 偷袭/ 手机上的“定时来电”/结识黑木/ 无法告诉任何人的话/ 讨厌的事情就不做了吧/ 长期不顺/ 一个梦
我想守护妻子——守墓女儿丈夫的视角/ 140
香里的震惊/ 埋伏/ 没拆封的信/ 眺望初雪
咨询师的视角/ 152
痛心疾首的信/ 完美的反驳/ 向“正常”看齐才是正道/ 一个建议

第二部分 梳理杂乱的线条/ 163
“好母亲”是如何诞生的/ 165
寄生植物一般的母亲/ 几种典型态度
守墓女儿不要放弃/ 185
几种辅助手段
如何放下母亲的身份/ 202
如果你想展开新的人生
对父亲的逆耳之言/ 207
女儿写给父亲的信/ 关注家人

后记/ 215
引用书目/ 220
內容試閱
一言以蔽之,母女关系问题不仅仅是前来咨询的部分女性的“个别”问题,更可能是当今日本女性面临的普遍问题。具体来说,四十岁前后“败犬一代”的女性和婴儿潮母亲的关系,与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出现的八十多岁的母亲与婴儿潮女儿的关系是同时存在的。这意味着现实再次印证了我的猜想:母女关系这种在男性看来不值一提的,看似和谐的关系在社会和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并不像表面上那么自由。
……所以我要写下这本书,希望给那些深陷泥沼的人提供一些走向光明的启示。
写给现在的和未来的母亲
……我自觉应该设定一个新的立场,一个过去是女儿的她们后来成了母亲的立场。……本书则会为试图做出改变的母亲提供一些启发——这里所指的“母亲”包括现在已经是母亲的人,还有未来可能会成为母亲的人。因为越是深究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就越不知道自己在成为母亲后应该在女儿面前呈现出什么形象,应该怎么对女儿说话,或者自己应该怎么活。眼看着女儿进入青春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已为人母的女性恐怕都会产生记忆闪回,大脑陷入混乱。在养育女儿的时候,部分女性可能会坚持不让女儿遭受自己曾经遭受过的痛苦,但她们并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
所以,本书将目标受众设定为广义上的母亲。想学习为人母之道的人,想了解为人母的自己的人,还有希望从女儿的立场上理解母亲,希望解开胸中诸多疑问的人,都可以试着参考。
在现实中,也许会有很多母亲对本书嗤之以鼻,因为她们对自己的母亲角色没有任何怀疑——读这本书?没有必要。可能有人怀疑,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多这么自信的母亲,尤其是从未当过母亲的人(也包括男性)看见他们的态度,恐怕会更加惊讶。
那些在青春期缺乏自信,不知该如何生活的女性,成为母亲之后会摇身一变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想,这个谜题在母女关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感于此,我打算在本书中列出以母亲为主人公的案例。正如3D 电影的画面被刻意做成了模糊效果,戴上专用眼镜后才有立体视觉感,本书就相当于专业的3D 眼镜。要想描绘出栩栩如生的母亲形象,那就必须是立体的,因此,本书的结构比较复杂,分别从母亲的视角、女儿的视角和女婿的视角抽丝剥茧。读者在阅读时,可以通过三个视角的微妙差异想象出一个立体的母亲形象。
……必须让那些过于强势的母亲发生改变。在面对那样的母亲时,绝望和放弃固然容易,但那也是对她们的轻视。不由分说地认定她们不会改变只是我的自大之举。所以我决定不再考虑有无可能,先试试看再说。这也许就是我身为心理咨询师的职责所在。
这个堪称悲壮的决心,来自众多女性读者给我的激励。我很希望那些强势的母亲能看到这本书。哪怕为时已晚,我也希望她们意识到自己对女儿来说是何等沉重的存在,她们又是如何将那种压力错当成了自己对女儿的爱。如此,或许能让在10分满分的试卷中只能拿到0分的母亲,进步到3分左右。这样也好,总比一直0分好多了。
告别母亲,告别母亲立场
开始论述之前,我先解释一下贯彻本书的三大主题。
第一,自然是站在女儿的立场上审视母女关系,然后再把焦点放在过于强势的母亲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上面。她们是否对此负有责任?她们究竟能不能改变?……对于这些沉重的疑问,我希望本书能够做出一些解答。
第二,是讨论让众多女性痛苦万分的代际连锁的诅咒,她们既是女儿又是母亲。有许多母亲都在害怕自己的“加害者性”,其数量之多,让我不禁震惊这个词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我希望能把这些女性从不必要的诅咒中解放出来。
第三,是讨论“厌女症”。正是这种东西一点点侵蚀着众多看起来无比强势的母亲,让她们身为女性却极度厌恶女性。
综合以上三点,本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女性“告别母亲”。
告别身为母亲的立场,以女儿的立场告别母亲:这是本书的双重论题。
即使生了孩子,女性也不需要一辈子站在母亲的立场上。生物学关系与社会关系应该是不同的。既然夫妻可以通过离婚分道扬镳,女儿为什么不能告别母亲?没错,告别母亲,同时也是在告别女儿的身份。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深,三十多岁成为母亲的女性将要顶着母亲的名号活上五十年,这也意味着女儿要顶着女儿的名号活上五十年。这是前所未有的漫长的母女关系。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女性该如何轻松地生活?究竟有没有能让母亲和女儿都满意的关系?有没有办法缔造出那种关系?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