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日浮生
》
售價:HK$
79.2

《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售價:HK$
396.0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HK$
107.8

《
中国法律史学学说史(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售價:HK$
184.8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HK$
105.6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HK$
85.8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HK$
160.6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1.成熟作家的精彩作品。凌仕江浸淫文坛多年,甫一出道就交出亮眼答卷,他的作品常常能够触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文学界和读者中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2.本书收录的作品主题集中,分类明确,具有阅读趣味导向的多样性。《微尘大地》收录了作家凌仕江近年来创作的散文四十篇,分为“隐谷秘史”“锦瑟笔记”“花树箴言”“纸上流云”四辑,每辑十篇,以“故乡”“城市”“花树”“行旅”为主题,涵盖历史、现实、人性、哲思等多个方面,提供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选择。其中无论是宏大的叙事还是平凡的生活细节,都可见作者驾轻就熟的文字功底。
3.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流畅且富有诗意的语言。《微尘大地》是作者半生写作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文字流畅而富有诗意。作者通过故事探讨人性、社会、命运等宏大主题,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引发读者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4.细腻的心理描写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凌仕江擅长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对人性、人生的深刻洞察;通过角色的行为和选择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深入挖掘角色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共情。
5.封面设计优雅大气,与内文丝
|
內容簡介: |
《微尘大地》收录了作家凌仕江近年来创作的散文四十篇,分为“隐谷秘史”“锦瑟笔记”“花树箴言”“纸上流云”四辑。第一辑收录了作者描写故乡的文章,如《花隐谷》描绘了种满鲜花的老屋;第二辑是作者对城市的观察笔记,如《与蛙共鸣》描绘了有蛙鸣的城市的烟火气息;第三辑讲述了作者与花草树木的情缘,每一种植物背后隐藏的都是人的故事;第四辑收录作者的人生羁旅,每一处脚步都散发着关于生命的感悟……在这些散文中作者描绘了人与物之间永无止境的互存共照的状态,一字一句自然浸润成章,多维度呈现出作家丰富的精神世界。
|
關於作者: |
凌仕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九届高级作家班学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被誉为“用灵魂贴着西藏地平线独语的写作者”。
代表作有《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说好一起去西藏》《天空坐满了石头》《西藏时间》《藏地孤旅》《蚂蚁搬家要落雨》等。
曾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第六届老舍散文奖、《人民文学》游记奖、首届丝路散文奖、第十届四川文学奖。多篇作品入选全国高考及不同省市语文考卷现代文阅读试题。
|
目錄:
|
辑一 隐谷秘史
花隐谷
我的城与乡
空白的纸
阳光穿过蜘蛛网
纸上想家
沉默的人
二 莽
乡关人花花
大路朝天
宽窄人生
辑二 锦瑟笔记
杂志铺
蝉自故乡来
竹象飞舞
与蛙共鸣
在成都
抱愧樱花
蜡梅树的台词
徘徊中峰寺
那么远,那么近
被词语追逐
辑三 花树箴言
木芙蓉
像树一样存善念
我不知百合是否悲伤
懂 树
曼陀罗
凌霄花
海棠与乡愁
风信子的紫
木笔丹青
孤独的胡杨树
辑四 纸上流云
被蚕遗忘的
相信时间
车窗外的风景
建昌一夜
掩 藏
拜谒周克芹
行走花开
草在马槽里笑
纸舞墨凌乱
每一朵花都比蜂醒得早
|
內容試閱:
|
自序 在大地上找寻自己的影子
我不知一个人在大地上走了多远,回头眼里尽是苍茫,唯有命运转折处的喜马拉雅,屹立在世界高处,看着我渐行渐远。
走出喜马拉雅,我并没有回到田园将芜的故乡,也没有去往远方的福祉,而是像一朵雪花落在喜马拉雅的后花园——西南平原。一朵雪花要经受怎样的炼狱,才能不被多元化的信息覆盖和融化?一个人要抱守零下几摄氏度的西岭雪山,才能清醒背对一场雪崩的轰鸣巨响而独善其身?
西南平原,大地葱郁,生态繁荣,浸润人心。
面对世界之大,我常常问自己身在何处。因为楼群跨越式的疯长与道路网状式的延伸,这里已看不见故乡的金色麦田。但这里离故乡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不堵车的情况下,大半天就可以完成一次往返。
遗憾的是,故乡一路的叮咛越来越大隐于市。
在这里,我试图找寻那些失散的蛙鸣与蝉声,以及笋子尖上的竹象;我邂逅喜马拉雅后花园绽放的晚樱、木芙蓉、凌霄花、风信子、曼陀罗、七里香、百合、蜡梅等花草,它们给了失散者的找寻以莫大的喜悦与安慰,原来童年那些朴素的生态伙伴并没有消失,我听见花鸟虫兽与自然的神秘对话,与人共情的大地芬芳,有的甚至如同乡愁,跟随我的笔尖,寄居于城市隔壁的昭觉寺或三圣花乡。
西南平原,离喜马拉雅并不遥远。青藏铁路从这里出发,不久的将来,川藏铁路也将从这里出发,为更多返回喜马拉雅的人提速再提速。来自喜马拉雅的人,都愿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后花园。
这里既有身心平衡的闲适,也有精神层面的构筑,更有自然美学生活的文化营养。
我常常从这里返回故乡,也从这里出发,去往别人的故乡。我在这里停下来思考中年的困境,书写一个个离我而去的人间词语。在向内开掘的文本叙事里,所有词语如同披上一件件衣裳般的往事,在时间的生命年轮里,反哺一个人在大地上寻觅自然、亲近自然、见识自然的冷暖。有时,它们就像街道上消失的杂志铺,承载着光阴投射大地的思想与记忆。而许多时候,人,不过是杂志里翻过的某一页时光,随着大地上杂志铺的消失,我们的生活随之改变,更多人成了杂志里的空白格。这世界太多的人和事,面对滚滚红尘,都容易成为记忆里的空白,有时拾起一个标点符号,也是对时代的纪念与缅怀。
大地,意味着叙事的开放,不为散文边界所束缚;而微尘则是自然浸润生命的卑微,是一种气质的养成。
这些文字,诞生于喜马拉雅身后的西南平原,它们源自丰富的自然写作资源,往前一步依稀可见故乡胎记所残留并蜕变的隐谷秘史;它们像老树上的蜂包或虫眼,容易在丘陵地带的梅雨天滋生与腐烂,让人窥见人性深处鲜亮的雀斑与腐朽的豹纹;它们跟随我出发与归来,如大地上抖落的一粒尘埃,成为我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养分。
在万物更替、自然轮回的大地之上,人的过往经历渺小如尘,好在忠于观察与叙述的个人,从没忘记大地上自己的影子,以内省和明亮的写作姿态,记下这些或长或短的卑微事物,致敬大地唤醒的悲凉与温暖!
2024年10月15日于藏朵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