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欲望的哲学(借欲望之力,感知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書城自編碼: 409837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法]弗雷德里克?勒努瓦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192281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4.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理由至上
《 理由至上 》

售價:HK$ 129.8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售價:HK$ 96.8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 》

售價:HK$ 1078.0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为学习而设计:以任务驱动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售價:HK$ 74.8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售價:HK$ 107.8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售價:HK$ 96.8
纯粹·破壁与神游
《 纯粹·破壁与神游 》

售價:HK$ 90.2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新版)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新版) 》

售價:HK$ 96.8

 

編輯推薦:
*一本通俗好读的哲学入门书。
*角度新颖:市场上以“欲望”为切入点的书非常少,作者弗雷德里克·勒努瓦结合东西方哲学、宗教和现代科学研究,通过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关于欲望的解读,对欲望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
*理论结合实际:直面现实问题,从消费主义的陷阱到社交媒体的操控,从跟风效应到攀比心跳,以欲望的角度剖析这些社会问题的背后逻辑。
*凝集多位西方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的欲望理论:从柏拉图的缺憾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欲望动力说,从斯宾诺莎的力量理论到尼采的权力意志,多维度、多视角地分析欲望。
內容簡介:
《欲望的哲学》由法国哲学家弗雷德里克·勒努瓦撰写,在本书中,勒努瓦结合东西方哲学、宗教和现代科学研究,对欲望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他通过柏拉图的缺憾理论、亚里士多德的欲望动力说、斯宾诺莎的力量理论以及尼采的权力意志,展示了欲望的复杂性和多重性。书中还探讨了欲望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包括消费主义的陷阱、社交媒体对欲望的操控,以及如何通过理性引导欲望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勒努瓦强调,欲望并非简单的生物冲动,而是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象,需要通过教育和反思来正确引导。
關於作者:
[法]弗雷德里克·勒努瓦,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学者,法国文化频道《天空之根》的制作人之一。其著作被译为2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1000万册,著有《与哲学家谈快乐》等。
目錄
第一部分 永不满足的饥渴
1.柏拉图和因缺憾而生的欲望
2.大脑,以欲望之名
3.因模仿而生的欲望
4.妒忌
5.消费主义与欲望操控
6.变形的拇指姑娘
7.性欲
第二部分 欲望的调控
1.亚里士多德与伊壁鸠鲁节制的智慧
2.斯多葛主义与佛教:从欲望中获得解脱
3.宗教法令
4.追求朴素的幸福
第三部分 尽情生活
1.斯宾诺莎与欲望的力量
2.尼采与“伟大的欲望”
3.培育生命力和尽享人生
4.爱欲的三个层面
5.欲望的信徒
6.勇于渴望与重塑生命
结语
內容試閱
前言
“人类的本质就是欲望。”17世纪,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曾在著作中如是写道。从广义上说,欲望或许会反映我们的性格,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人类生存的动力。如果人失去欲望,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欲望或变化万千,或汹涌澎湃,却总能激发行动的力量,让我们充分感知生命的活力。欲望一旦消失,生命力也会随之减退,现代人的一大症状,正是欲求不振、无精打采。与此同时,欲望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带来毁灭一切的疯狂或不切实际的幻想,让人们无论何时都不餍足;它滋生嫉妒与贪婪,让人们陷入仇恨与沮丧无法自拔;它让我们疲于奔命、欲罢不能,直至内心失去自由。
路易斯·布努埃尔(Luis Bunuel)执导的最后一部影片有个非常贴切的名字(Cet obscur objet du désir),我们也可称之为“难懂的欲望”,因为这一概念如此丰富、复杂,甚至超出人们的认知范围。如何分辨哪种欲望出于本能?怎样才能为欲望定性?如何评判一种欲望是好是坏?怎样接纳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欲望,而非盲目效法他人?如何避免贪得无厌,以正确的方式表达欲望并从中汲取深切的快乐?我撰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欲望的力量如此强大,无论好坏,都足以驱使我们的肢体,主导我们的心灵,激发我们的意志。我将从哲学的角度对欲望详加阐释,为读者提供一本解析欲望的学习读本。如果说大部分幸福都源于得偿所愿,那么所有的不幸亦来自欲求不满!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又能否学会正确看待欲望或更好地引导欲望?
被缚的欲望与自由的欲望
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大脑中的纹状体负责驱动人类最基础的欲望,如食欲、性欲、社会认知或信息获取。研究还表明,纹状体从不为欲望设限,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大脑会不断分泌获取快乐的化学物质?地追寻原始欲望,并沉迷于它带来的快感。
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如人类学家勒内·吉拉尔(René Girard),他发现欲望本质上因模仿而生,即人们总是渴望他人所求之物,人类社会的攀比心理构成了欲望的核心驱动力。这些结论并不出人意料,它与古代东西方哲学家的观察不谋而合:欲望在生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的悲欢无不取决于其对欲望的控制。有鉴于此,人类必须学会掌控欲望,这也是教育与文明的基础所在。
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人类为掌控欲望探索出了多条路径:首先是宗教法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占据着绝对优势,直到现在依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其次是古希腊哲学与东方智慧,该流派主要依靠规范、限制甚至是消除欲望来达到目的;最后是斯宾诺莎的理论,他提议以正确的方式重新定义欲望,而非抑制内心的渴求,毕竟这是人类生存的动力源泉。在他眼中,欲望不再是一种缺陷或一个问题,而是一股需要以恰当的方式引导的力量。我们尤其不该压制欲望或将其消灭,正确的做法是理性看待、和谐共处,从而摆脱情感的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
在我看来,最后一种方式最为恰当,也符合当代人的情感需求。熬过三年新冠疫情,人们都已精疲力尽。我们承受着气候变化、俄乌冲突以及购买力下降带来的恶果,对所有体制机制充满不信任感。越来越多的人脆弱不堪,精神和心灵遭受重创。
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曾提出“生命冲动”的概念,而现在这种冲动正在日渐衰退,我们对欲望的热情不断降温,其带来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职业、爱情、性欲、智力等。我们愈发无精打采,无法感知人生的乐趣,悲伤常常占据上风,驱散了内心的快乐。为了摆脱困境,一些人开始反躬自省,为人生寻找新的价值。他们摒弃消费至上的观念,不再注重社会认可,希望赋予生命更多意义,过着一种节制而质朴的生活。许多年轻人不愿循规蹈矩,他们纷纷放弃主流生活模式,特别是在职业和两性方面,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人生。在他们看来,传统模式已无法回应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比起获取的东西和成就,他们更加注重生命的本真与质量。不过矛盾之处在于,当生命冲动面临枯竭,内心欲望不断减退时,人们转而向极度的物质主义寻求刺激。面对人生危机,这种现象再正常不过,而且绝不仅仅存在于我们这个时代。可以说,物欲横流是对低欲望的一种补偿:通过过度消费,我们可以获得零星的快乐。物质主义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疯狂购物、性交成瘾、沉迷游戏、迷恋社交、极度寻求社会认可等。正因如此,强烈的渴望愈发微不足道,畅快的幸福也变得索然无味,每个人都沦为情绪的奴隶,内心深处的渴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我始终坚信,我们能够重拾自由、重获快乐,但前提是激活生命冲动,唤醒心中渴望,及时调整人生方向,去追求那些有助于个人成长、能够赋予生命意义和随心所欲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不过,欲望的世界如此广阔而复杂,我们还是从定义开始,共同思考它的根本属性。
欲望到底是什么
何谓欲望?古代哲学家将其定义为“对利益的追求”(在这里利益指的是我们认为于己有利的事物)。在西塞罗(Cicéron)看来,“欲望一旦被激发、点燃,就会向着有利可图之处喷涌而出”。另外,哲学家们又将其描述为一种“胃口”(这里指的是广义的胃口),它会促使人们尽一切力量获取诱人的利益。与之相反的是,如果心怀憎恶,就会极力逃离不祥之物。虽然人们有时会将欲望与本能或需求混为一谈,但欲望富有想象力,同时与意识密切相关,因此也更为复杂。举例说,本能是饥肠辘辘,急需进食饱腹;欲望则是期待品尝一道独特的菜肴,它能唤起许多幸福的记忆,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优雅的环境,与三两好友把酒言欢。食欲如此,性爱也是如此,它与繁衍的本能无关,也不是简单地解决生理需求。通过精神分析我们发现,正是在复杂而充满创造性的动力(感动、幻想、投射、移情等)的驱使下,人们才会产生欲望,进而锁定一个目标。有鉴于此,加斯东·巴舍拉尔(Gaston Bachelard)在其著作中写道:“人是欲望的造物,而非需求的载体。”
在人类身上,欲望的表现各有不同、极其多元,但我们还是可以将其分为几大类别。在柏拉图看来,人的需求有感性与理性之分,前者激发身体的愉悦,后者带来精神的享受。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追寻的事物亦真亦幻,“人类的渴求促使其采取行动,但他孜孜以求的,可能是事物本身,也可能是事物表象”。斯宾诺莎则强调,欲望具有意识的属性,是“一种带有个人意识的渴望”。从哲学家们长篇累牍的解读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欲望是一种渴求的意识,无论发乎本心,还是经过深思熟虑,人们都会在它的驱使下,向真实或虚妄的利益不断靠近。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欲望究竟因何而生,什么才是人类欲望的深层属性?
“欲望”一词源自拉丁语desiderare,由词根sidus、sideris演化而来,其原意是星辰或星座。从词源学角度分析,desiderare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思,有人将其解读为“停止仰望星空”,并由此引申为损失、缺憾,或怅然若失。当一位水手不再观察星辰,他就会在海上迷失航向;当人类不愿仰望星空,则可能在人间的诱惑中失去自我。与之相反的是,有人认为desiderare意为“使人摆脱惊惧”,因为在拉丁语中,同样由词根sidus演化而来的sideratio一词,是晕厥的意思。在罗马人看来,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星座运行。如今,人们依然保留着这种古老的说法,当我们刚刚经历一次打击或一场灾难,就会用sideratio的衍生词形容自己四肢僵硬、呆若木鸡或是无法动弹。一旦我们恢复行动自由,就会加上de-的前缀,这也是desire(欲望)一词的由来。正因如此,欲望被人们视为行为的动力,无论它源自何方,其蕴含的巨大力量都能帮助我们找回意识、重焕生机。
有趣的是,欲望的双重含义在西方哲学中也有所体现。一方面,欲望被视为一种缺失,人们对它的评价更加趋于负面;另一方面,欲望代表着力量,是我们生存的动力源泉。古代哲学家大多从消极的角度看待欲望,与其说在研究问题,不如说在解决麻烦。在他们看来,欲望即使得到满足,也会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目的卷土重来,人们对事物的追求永无餍足。作为苏格拉底最负盛名的弟子,柏拉图的总结堪称经典,他这样形容因缺失而产生的无休止的欲望:“不曾拥有的物、无法成为的人、留有缺憾的事,这就是欲望与爱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对欲望与缺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蕴含着独特的驱动力:“激发动力只需一条?产生欲望。”到了17世纪,斯宾诺莎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并将其视为伦理学的核心要义。他认为,欲望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力量,足以调动人类所有的能量,如果能以理性善加引导,必将为我们带来快乐和极致的幸福。
现在,两种观点摆在我们面前。一种认为,欲望源于缺失,它会导致人们永不知足,且会带来不幸,我们必须加以限制或将其根除;另一种认为,欲望产生力量,能够带来圆满和幸福,我们必须善加利用。两种观点孰是孰非?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并对人性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两种理论似乎都有道理,而且彼此并不排斥。无论哪种模式,我们都有可能亲身体验。当我们不知满足,陷入攀比、妒忌、贪婪、情欲之中无法自拔时,柏拉图的判断就是正确的;当我们感受到创造、成长、进步、爱情带来的喜悦,尽情施展才华、自我完善、认知世界时,就会更加认同斯宾诺莎的观点。不过,我们也不能轻下论断,因为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比如柏拉图提出的欲望―缺憾理论,可以激发人们在精神上不断提升,直至崇高的境界。斯宾诺莎坚持的欲望―力量观点一旦走偏,则会带来过犹不及的后果,甚至滋生傲慢的心态。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对傲慢可谓深恶痛绝。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将从哲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维度对柏拉图的欲望―缺憾理论进行检验。我们将看到:在大脑纹状体的驱动下,人们如何产生源源不断的欲望;广告和社交网络又是怎样取而代之,把更多欲望强加于人,一步步将人们拖入消费陷阱。我们将与人类学家勒内·吉拉尔一起,探究渴望他人之渴望的模仿心理,分析贪婪与嫉妒的内在机制?这两者正是不幸与暴力的始作俑者。我们还将与弗洛伊德和生物学家一道,对性欲的复杂性加以剖析。
为了掌控欲望,避免落入其构筑的陷阱与幻象,人类付出了诸多努力。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将向读者介绍不同哲学和宗教流派采取的措施,如外在约束(宗教法令)、理性与节制(亚里士多德和伊壁鸠鲁)、意志与超脱(斯 多葛学派与佛教)等。同时,我也会适当提及现代社会的相关探索,这些方法主要从古人的学说中汲取灵感,如禁欲、禁食、分享,以及寻求更加节制的生活方式等。
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我会聚焦斯宾诺莎的欲望学说,围绕如何积极看待欲望,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展开论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深层且持久的快乐。我将引用尼采、荣格、柏格森等哲学家的研究成果,探讨如何创造性地从欲望中获取更强的力量,让每个人的“生命冲动”更加充沛。我还会盘点爱的三个层次,即情爱、友爱、圣爱,揭示如何填补爱的缺口,以真实和喜悦的心情,尽情释放爱意。我还将列举耶稣等伟大先知的相关言论,他们都把欲望与爱意置于理念的核心地位。最后,我会讲到理性的作用。正是在理性的驱使下,许多现代人重新定位欲望、改变人生方向,期待更多地倾听内心的声音,对他人和世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