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售價:HK$
96.8

《
纯粹·破壁与神游
》
售價:HK$
90.2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新版)
》
售價:HK$
96.8

《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
》
售價:HK$
61.6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HK$
140.8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HK$
107.8

《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售價:HK$
657.8

《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售價:HK$
162.8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内容为李今庸对老师蒋笠庵医学遗著的整理,包含三种著作《方剂学》《伤寒论讲义》和《金匮要略讲义》。
蒋树人,字笠庵(1890—1963),荆州天门人氏。系湖北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学家,湖北中医学院主要创始人之一。先生自幼生长于一书香门第,曾、祖、考均系当地长于医道之名儒。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加之其生性敏捷,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注重钻研经史,因而文史基础坚实,擅长训诂、考据和校勘。其中对《易经》《礼记》颇有研究,对《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亦有研究心得。先生少时体弱多病(患肺痨咯血),幸得塾师与父亲的精心诊治,方使沉痼之疾渐见消除,身体逐渐康复,从而加深了对习医的兴趣。20世纪30年代初开业行医。曾任中央国医馆教员、湖北国医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后,历任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湖北中医学院副院长。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的研究较深。擅自治疗内科疾病。善用古方、小方、针药并施,疗效显著。
|
關於作者: |
李今庸,男,1925—2022,湖北枣阳市人。第二届国医大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著名中医泰斗。 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并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部客籍教授、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新中医》顾问、《中医药学刊》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全国李时珍学术研究会名誉主委、全国类风湿关节炎医疗中心网络及协作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医藏》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华本草》编辑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顾问、终身理事;全国李时珍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湖北省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委员、第五、第六、第七届常务委员暨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委员、第三、第四届常务委员,湖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二、第三届副理事长、 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
目錄:
|
伤寒论讲义
凡例
导言
一、《伤寒论》的名称
二、经络脏腑和六经的关系
三、六经与六气的标本气化
四、外感和营卫的关系
五、脉法纲要
六、传经和直中
七、伤寒和杂病的关系
伤寒杂病论集
痉湿暍脉证
太阳篇提要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
阳明篇提要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少阳篇提要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
太阴篇提要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少阴篇提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厥阴篇提要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附论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平脉法
辨脉法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伤寒例
辨可发汗脉证并治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辨不可吐
辨可吐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编后附记
金匮要略讲义
凡例
金匮要略题解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方剂学讲义
前言
经方选录(一百五十二方)壹、桂枝汤类(二十三方)
一、桂枝汤方
二、桂枝加附子汤方
三、桂枝加桂汤方
四、桂枝去芍药汤方
五、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六、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七、小建中汤方
八、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九、桂枝甘草汤方
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十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十二、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十三、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十四、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十五、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十七、桂枝加葛根汤方
十八、桂枝加芍药汤方
十九、桂枝加大黄汤方
二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二十一、桂枝加黄芪汤方
二十二、桂枝附子汤方
二十三、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方
贰、麻黄汤类(十二方)
一、麻黄汤方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三、大青龙汤方
四、小青龙汤方
五、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六、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七、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八、越婢汤方
九、越婢加术汤方
十、越婢加半夏汤方
十一、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十二、麻黄升麻汤方
叁、葛根汤类(三方)
一、葛根汤方
二、葛根加半夏汤方
三、葛根黄连黄芩汤方
肆、柴胡汤类(六方)
一、小柴胡汤方
二、大柴胡汤方
三、柴胡加桂枝汤方
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六、柴胡加芒硝汤方
伍、栀子汤类(九方)
一、栀子豉汤方
二、栀子甘草豉汤方
三、栀子生姜豉汤方
四、栀子干姜汤方
五、栀子厚朴枳实汤方
六、栀子大黄汤方
七、栀子檗皮汤方
八、枳实栀子豉汤方
九、茵陈蒿汤方
陆、泻心汤类(十三方)
一、泻心汤方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三、附子泻心汤方
四、生姜泻心汤方
五、甘草泻心汤方
六、半夏泻心汤方
七、黄连汤方
八、黄芩汤方
九、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
十一、旋覆代赭汤方
十二、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十三、小陷胸汤方
柒、白虎汤类(四方)
一、白虎汤方
二、白虎加人参汤方
三、竹叶石膏汤方
四、白虎加桂枝汤方
捌、承气汤类(二十三方)
一、大承气汤方
二、小承气汤方
三、厚朴三物汤方
四、厚朴大黄汤方
五、调胃承气汤方
六、桃仁承气汤方(一作桃核)
七、抵当汤方
八、抵当丸方
九、十枣汤方
十、大陷胸汤方
十一、大陷胸丸方
十二、大黄硝石汤方
十三、硝石矾石散方
十四、白散方
十五、麻仁丸方
十六、大黄附子汤方
十七、大黄甘遂汤方
十八、大黄甘草汤方
十九、下瘀血汤方
二十、大黄虫丸方
二十一、大黄牡丹汤方
二十二、蜜煎导方
二十三、猪胆汁方
玖、五苓散类(十方)
一、五苓散方
二、猪苓汤方
三、文蛤散方
四、茯苓甘草汤方
五、苓桂术甘汤方
六、猪苓散方
七、茯苓泽泻方
八、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九、茵陈五苓散方
十、泽泻汤方
拾、姜附汤类(十七方)
一、干姜附子汤方
二、四逆汤方
三、四逆加人参汤方
四、通脉四逆汤方
五、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六、白通汤方
七、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八、茯苓四逆汤方
九、当归四逆汤方
十一、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十二、理中丸方
十二、真武汤方
十三、附子汤方
十四、甘草附子汤方
十五、桂枝人参汤方
十六、大建中汤方
十七、吴茱萸汤方
拾壹、半夏汤类(十方)
一、小半夏汤方
二、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三、生姜半夏汤方
四、半夏干姜散方
五、大半夏汤方
六、半夏厚朴汤方
七、麦门冬汤方
八、半夏麻黄丸方
九、半夏散及汤方
十、苦酒汤方
拾贰、杂方类(二十二方)
一、瓜蒂散方
二、瓜蒂汤方
三、黄连阿胶汤方
四、桃花汤方
五、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六、炙甘草汤方
七、甘草汤方
八、桔梗汤方
九、乌梅丸方
十、白头翁汤方
十一、鳖甲煎丸方
十二、肾气丸方
十三、薯蓣丸方
十四、胶艾汤方
十五、当归芍药散方
十六、温经汤方
十七、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十八、甘麦大枣汤方
十九、酸枣仁汤方
二十、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二十一、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二十二、猪膏发煎方
常用方选录(二十八方)
一、太乙紫金锭方
二、至宝丹方
三、安宫牛黄丸方
四、牛黄清心丸方
五、紫雪丹方
六、锡类散方
七、甘露消毒丹方
八、神犀丹方
九、温瘟败毒饮方
十、白虎加苍术汤方
十一、左金丸方
十二、越鞠丸方
十三、保和丸方
十四、平胃散方
十五、苇茎汤方
十六、复元活血汤方
十七、温胆汤方
十八、苏合香丸
十九、逍遥散方
二十、大活络丹方
二十一、琼玉膏方
二十二、归脾汤方
二十三、四物汤方
二十四、四君子汤方
二十五、葱豉汤方
二十六、愈风散方
二十七、独圣散方
二十八、佛手散方
古方分量考
徐大椿论古今方剂大小(节选)
徐大椿论方药离合
徐大椿论古方加减
徐大椿论煎药法
徐大椿论服药法
徐大椿论古今方剂
《内经》论五脏苦欲补泻,六淫胜复用药处方例,暨诸家对七方
十剂的解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