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幻想底尽头:穆旦传(《穆旦年谱》编撰者历时二十余年心血之作,基于《穆旦评传》精心修订,文献翔实可靠,完整讲述了一位中国诗人与翻译家并不平顺的一生。)
》
售價:HK$
140.8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HK$
107.8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HK$
140.8

《
论美国(附赠解读手册)
》
售價:HK$
140.8

《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中国史
》
售價:HK$
74.8

《
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气象环境(第2版)
》
售價:HK$
31.9

《
理解性别差距:美国女性经济史
》
售價:HK$
90.2

《
艺术哲学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岛屿的肖像》 海海人生,唯自己才是稳定的岛! “新南方写作”中坚力量林森,执笔挂帆远航 代表作 权威评论 创作谈 创作年表 全收录 本书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领衔主编,江苏凤凰文艺新坐标书系之一。其标语为:新世纪、新文学、新坐标,新写作为新时代画像。“新坐标”书系遴选中国当代最具独特个人美学风格的青年作家及其代表作,旨在全面展示当下青年写作的力量,兼具可续性和史料研究价值。每位作家单独成卷,收录其重要作品、重要评论、访谈对话等。作者系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得主,80后实力作家。其作品以海洋为题材,书写渔民的历史与困境,极富生活烟火气。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林森的代表作品,包括小说、随笔等七篇,如《海里岸上》《乌云之光》等。特别收录名家评论、访谈对话,如杨庆祥的精彩评论《海岛书写的当代性——林森的小说及其他》。林森生于海南,长于海南,自创作伊始,作品便就有着不同于内陆作家的文化内核,其对海南渔村生活的书写让他成为国内极有辨识度的作家。林森的小说作品极富生活烟火气,可读性强,给当代读者带来了海洋的湿润与气息。
|
關於作者: |
作者
林森,《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协副主席。出版著作有《小镇》《捧一个冰椰子度过漫长夏日》《海风今岁寒》《小镇及其他》《书空录》《唯水年轻》《海里岸上》《乌云之光》《暖若春风》《关关雎鸠》《岛》《海岛的忧郁》《月落星归》《乡野之神》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法语、德语对外译介。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北京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等。
编者
张维阳,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教授,辽宁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辽宁文学特聘评论家。在《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文章四十余篇,曾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辽宁文学奖等奖励。
|
目錄:
|
Part 1 作品选 001
小说 003
海里岸上 003
乌云之光 052
抬木人 116
虚构之敌 137
书空录 165
随笔 182
乡野之神 182
半睡半醒——失眠者妄语 197
Part 2 评论 211
海岛书写的当代性——林森的小说及其他(杨庆祥) 21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林森《关关雎鸠》(项 静) 221
小镇之心与大海之身,相互对称(徐晨亮) 234
地方·海岸·群岛——“新南方文学”视野下的林森海洋题材小说(王丽妍 黄 平) 241
蛮荒及其消逝:林森小说中的海与人,兼及“新南方写作”(李 壮) 258
“批判现实主义”的当代可能——从林森长篇小说《岛》说起(陈培浩) 268
什么是海南:海洋、岛屿和风习与地方及其他——林森近作阅读札记(谢尚发) 283
Part 3 创作谈 307
今天,我们还期待什么样的写作?——在2016年12月7日“林森小说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309
蓬勃的陌生——我所理解的“新南方写作” 315
失眠者的安魂药——第30届青春诗会作品创作谈 320
文学期刊的个性与生命——《天涯》编辑手记 322
Part 4 访谈 327
负重前行者,自有海风助力 329
Part 5 林森创作年表 346
|
內容試閱:
|
老苏走近玻璃窗,外头的海面清清楚楚,但不会再有海风直扑而来,不会有海风给他浑身涂抹上一层厚厚的海盐。当船头的海水像要迎面扑来的时候,他的晕船感消失了。他挺直了腰板,直愣愣地看着外头的水纹变化。他知道,当年所有沉睡的记忆已经在此刻复活,天空、水面出现任何一丁点颜色、形状的变化,他都能立即知道,那貌似如常的海面之下,隐藏着什么样的鱼虾、奇景或危险。腰板是怎么挺都挺不直了,但老苏知道,只要站在船身的最前面,毫无疑问,他就还是那个指挥若定的船长——这艘船上,唯一的船长。《更路经》里记载的千百条线路图,在他的眼前交错,缓缓铺展开。海面上纵横交错交通繁忙,海面上绝非一无所有。老苏忽然指着一片海面,中年人赶紧过来,想听听他说什么。老苏没有说,他本来想说的话,被硬生生吞了回去,葬于肚腹中的汪洋,那句话他不会给任何人说。那句话,他早已用自己歪歪扭扭的毛笔字,记在手抄的那本《更路经》最后一页:“自大潭往正东,直行一更半,我的坟墓。”
——《海里岸上》
父亲留下的那间租书店,是我最沉重的镣铐,只要它在,我就永远被锁在镇上。在此前,我幻想过很多次离开小镇,到更大的地方去,否则我一辈子都完了。我试过很多次,却总是在快离开的时候,放弃了。那晚在烟头引燃书页的时候,酒劲塞满了我的心,我那时豪情万丈,失去了理智——你记得电影《新龙门客栈》的结尾吗?得一把火把客栈烧掉,才能解开所有人的心结与过去。我眼睁睁看着火势烧大,我在破釜沉舟自断后路,我要毫无顾忌地往前走,就得把捆绑着我的租书店烧毁于那根烟头。我知道,只要有一点犹豫,我会立即后悔,会立即伸脚踩灭那团火。我转身跑出租书店,在那条街的尽头,眼看着火光爬上屋顶。镇上的人到处喊我,我都听到了;他们拎水桶、接水管救火,其实,我就在一旁看着。后来,消防车来了,火熄灭了,我才走到店铺前,那里几乎成了废墟。好多人安慰我。我哭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那哭声有多复杂。一切都没了,我不往外走也不行了。我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乌云之光》
或是出于愧疚,他曾去看过父亲,还递过碗热水、送过半只西瓜和三块方糖,但这些,父亲都没动过。这两天,头越来越痛,一旦睡着,他总会梦见两兄弟终于还是合伙把父亲劈了,漫天红色溅了一遍又一遍,像倾盆的雨。
——而在这个早上,父亲自缢的消息还是由弟弟的口说了出来。那近来时时涌起的洞穴,又再次出现;不但出现,那奇异的味道也在喷射,不仅是喷射,甚至奔涌如发水的河。那种味道,带着刚砍倒的木头的腥酸,带着夏日虫蚊的腐臭,带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粉汤的扑鼻香,带着父亲身上长久弥漫的臊,也带着早已在记忆中模糊了的母亲的气息。隐隐约约中,他似乎还听到一股不断缠绕的旋律——母亲的声音。可歌里唱着什么呢?是母亲在唱着她越南老家的歌吗?她在被跨国拐卖的路途中,遭遇过什么?她后来又去了什么地方?她回到了她歌声里魂牵梦萦的老家了吗?……这些无解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迎面奔袭,种种纠缠让他浑身发抖,可他却又深陷、沉迷,腐烂其中。
——《抬木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