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HK$
85.8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HK$
86.9

《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售價:HK$
97.9

《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售價:HK$
97.9

《
超越想象的ChatGPT教育: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教育 (土耳其)卡罗琳·费尔·库班 穆罕默德·萨欣
》
售價:HK$
75.9

《
应对百年变局Ⅲ: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格局
》
售價:HK$
85.8

《
前端工程化——体系架构与基础建设(微课视频版)
》
售價:HK$
97.9

《
道义与天下: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古代源流与当代塑造
》
售價:HK$
87.8
|
編輯推薦: |
1.认知 实操,价值投资大V“闲来一坐s话投资”教你熊市赚股、牛市赚钱。
作者于2000年躬身入市,走了不少弯路,曾痴迷技术研究8年之久而不得要领,2008年7月转型做价值投资,挖掘了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长牛股,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多年来,作者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并分享自己账户的操作思路,助力普通投资者慢慢变富,被粉丝亲切称为“闲大”。这本书既有投资的根本逻辑与基础概念,又有选股与持股的方法论,投资新手也可快速吸收知识,走上投资大道!
2.好赛道 好股 好价,更适合A股散户的价值投资方法。
价值投资理论脱胎于美股,被巴菲特等职业投资者发扬光大。到底能不能复制到诞生时间较短的A股上,被资金量和信息量少的普通投资者直接使用呢?作者用20余年的市场实战经验,总结提出A股的价值投资体系,带领普通投资者用“六感”来选赛道,用“五性”标准来择股,用“目测”法来判断估值。构建“确定性 弹性”组合,屏蔽噪声与干扰,当个好股收藏家,做自己投资组合的董事长!
3.选对、拿住,收息、攒股,震荡中也能日富一日。
资本永不眠,人性永不变。这次不一样?这次还一样。这本书揭示了股市的周期与人性,对于
|
內容簡介: |
与其预测风雨,不如打造挪亚方舟。
教你搭建适用于自己的A股价值投资体系。
资本永不眠,人性永不变。投资是选择的艺术,方向比勤奋重要。在“七亏两平一赚”的市场中,慢即是快,慢慢变富才是股市长赢之道。
价值投资大V“闲来一坐s话投资”基于A股20余年实战经历,带领普通投资者从理念与概念的基础层面,到选股与持股的方法层面,再到管理投资组合的运筹层面,逐步搭建自己的投资体系。作者提出?
· 投资的三个思维:现金思维、股价思维、股权思维。
·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培养股权思维,当一名好股收藏家。
· 从人的“六感”选赛道:白酒、白色家电、美容、养生、医药。选择赛道是战略性问题,选择个股是战术性问题。
· 选股的“五性”标准:长寿性、稳定性、盈利性、成长性,以及管理层有德性。优秀的投资标的不多,一旦抓住,就长期持有。
· 用“确定性 弹性”组合应对市场波动:保持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在适度分散上集中。捆绑优质股权,做自己投资组合的董事长。
熊市赚股、牛市赚钱。牢记投资八字诀:选对、拿住,收息、攒股。跟随这本书,聪明投资、快乐投资,日富一日。
|
關於作者: |
闲来一坐s话投资 ,本名张居营,1965年2月出生,独立投资人。
网名为“闲来一坐s话投资”,雪球、新浪微博大V,被粉丝亲切地称为“闲大”。2017年、2018年、2021年被评为“雪球年度影响力用户”。
2000年5月进入股市,在开始的几年走过投资的弯路,转型价值投资之后,逐步探索出适合业余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投资体系,进而让投资走上坦途,多年来取得了持续稳定的投资收益,个人家庭基本达到财务自由的状态。
多年来,热衷于投资分享,通过雪球、新浪微博、个人微信公众号,持续输出投资文章,并辅以公开的实盘账户,传播价值投资理念和实操方法,受到广大粉丝的认可。
2015年11月,出版电子书《给业余投资者的10条军规》。2019年5月,出版纸质书《慢慢变富》。
|
目錄:
|
第一章 理念篇
股市投资要有“历史观”
尝试做一次英明的决策
道正,就不怕路远
错失,是一种更大的机会成本
要善于将自己的投资理论化
为什么价值投资总是被嘲笑
给新入市股民的“冷建议”
股票投资究竟是赚谁的钱
何来第一桶金
完全看走眼的可能性有多大
投资中的三个思维
投资中有哪些风险
不妨给孩子建立投资账户
相信的力量
第二章 选择(估值)篇
白酒赛道——我们喝的并不仅仅是酒
家电赛道——空间舒适,人类永恒的需求
美容赛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养生赛道——谁也不愿意快速老去
医药赛道——逃避不了的不情愿消费
扭住投资的根本逻辑
逃脱不掉的“周期”
段永平的“不为清单”
研究企业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究竟放在哪儿
怎样理解企业的自由现金流
市场先生的“能见度”有多远
市场逻辑的指导作用
估值上的因股施策
谈谈“透支一年买入法”
说一说“毛估估”和“目测”
关于估值计算的思考
内在价值的概念
第三章 持有篇
我的一点熊市经验
投资中的危机管理
投资组合管理的艺术
股市里流传的最大“谬种”
不做“年度价投”“季度价投”
如何正确评估投资业绩
论分红的重要性
投资的“八字诀”
可口可乐小镇的启示
做一名好股收藏家
牛市亢奋状态下的策略应对
第四章 修养篇
作为人,何谓正确
投资要学辩证法
心流的体验
巴菲特的管理艺术
对全局和未来的掌控感
谈谈快乐投资
第五章 悟道篇
从技术分析到价值投资的觉醒
投资、收获、分享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真诚善良事事顺遂
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知行合一地慢慢变富
送给后辈的“财商”礼物
|
內容試閱:
|
人的这一生是很有意思的,回顾过往,我万万没有想到自己25年前误打误撞地进入股市,使得个人家庭的财富与中国股市联系得如此紧密,更没有想到后来还出版了有关投资的书。特别是《慢慢变富》出版以来,6年的时间过去了,至今在网上仍有很多读者朋友进行留言与点评,说这本书已经成为他们的枕边书,时常会拿出来翻阅,有读者甚至读过十几遍了,他们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投资理念,改变了个人家庭的财富命运。每每看到这些留言与点评,我的内心更是充满了人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这种积极的正向激励,也成为我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在网络上输出投资内容的内在驱动力。也正是这种正向激励,催生了这本“计划外”的《慢慢变富2》。
那么,《慢慢变富2》与《慢慢变富》有什么不同吗?《慢慢变富》这本书,着力于解决我们普通投资者在股市中“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着力于解决我们普通投资者不会选股,在估值上拿捏不准,长期拿不住等痛点问题;整体的投资框架是全面铺陈开来的,也可以说是对价值投资面面俱到的一本书。然而,写作是遗憾的艺术,虽然这本书至今仍受到读者朋友的广泛好评,但是用我自己今天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本书,也时常觉得有很多意犹未尽的地方。特别是投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化的过程,自己在投资方面也有了更多新的感悟和认知,所以,在《慢慢变富2》中,我并没有着力于面面俱到,反而是在各个篇章中着力于从某个侧面说得更深更透,更具有实操性,可以说,这本书是对前一本书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进而彻底解决我们普通投资者在投资中的痛点问题。
无论是《慢慢变富》,还是《慢慢变富2》,我为什么一直将读者定位于我们普通投资者呢?因为我本人就是一位普通的投资者,二十几年在股市中的风风雨雨,让我更加懂得我们普通投资者实现自己财富逆袭的不易,更加懂得我们普通投资者在股市的喜怒哀乐,所以,在书中我总是力求将自己摆进去,告诉我们普通投资者如何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路线和投资策略。虽然书中的核心思想理念仍然来源于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费雪等投资大师,但如实说,其中很多投资感悟,均是我用自己的钱“练”出来的。投资是实践的艺术,但愿我走过的弯路可供读者朋友借鉴,我成功的投资实践能给读者朋友以更大的启发与激励,从而让读者朋友尽快走上投资的坦途,尽快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本书收录了我曾经写下的人生愿景,就是通过自己知行合一的投资实践,通过自己的文字输出,影响和带动有缘人一起慢慢变富。这对我的人生来讲,是一件十分有意义和幸福的事情。我相信,我的这个人生愿景一定会实现的。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普通投资者的能力圈是很小的,所以本书并没有涉及过多的行业领域,更没有多少投资案例的剖析,我所提及的行业赛道和上市公司,更多来自自己的投资实际经历和思考,读者朋友可以举一反三,根据自己的能力圈去做投资选择。同时,书中所提及的个股,也更多的是带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并不构成具体的投资建议,因为我个人的投资组合一直处于持续不断的优化中,实际上就是在2025年3月,我还对投资组合进行了精简,将资金更多地聚焦在三四家优秀的上市公司上。对读者朋友来说,重要的是构建起适合自己的硬核思想体系,切不可机械地去抄作业。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中信出版社的墨菲团队给予了我很多鼓励与支持,并付出了很多辛苦与努力;我的爱人在我撰写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同时,还是第一位读者,帮助我一起校对书中的文字;投资朋友静逸投资、吴飞、梁孝永康、终身黑白还专门为本书写了推荐语,在此,我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多年来,有很多一直在网上关注我的投资朋友,对我的投资图书、投资文章,给予了许多积极评价,正是你们的激励,才有此书,在此,我也表示深深感谢,感恩这些投资朋友!
股市投资要有“历史观”
股市投资为什么要有历史观呢?因为只有具备了历史观,再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之时,才会有看问题的纵深度,才会容易把握住一些本质性的、规律性的东西。
这个历史观就是要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去看问题。这个“制高点”,夸张一点说,就是站在泰山上看问题都不行,而是要站在珠穆朗玛峰上,如此才会“一览众山小”。
站在历史的“山顶上”看,股市永远是螺旋向上的
股市自诞生以来,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如果拉长到相当长的历史周期来看,人类创造的股市永远是一个螺旋向上的大牛市。
中外股市的发展史就是明证。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1932年的41点,上升到2024年年底的42544.22点,总体趋势就是不断向上攀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中国股市虽然历史并不长,还算不上完全意义的成熟市场,但是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打开上证指数的年K线图,找到一次次的历史低点(1990年的95.79 点、2005年的998.23点、2008年的1664.93点、2013年1849.65 点、2018年的2449.20点、2024年的2635.09点),将这些低点以直线相连,可以明显看出,中国股市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性。
有点投资经历的人都应该记得,许多股评家在我国股市2007年“疯牛”之时就预言说,中国股市万点不是梦。其实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去看,他们只是着急了点儿。随着中国未来的强势崛起,中国股市将来何止万点呢?当然,到达的具体年份、具体时间我们不好确定。
所以说,站在历史的“山顶上”去看问题,股市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牛熊市,只是有时它跌得深一些,有时它涨得高一些,但总体而言其趋势是螺旋向上的。在股市里投资,首先要有这么一个大的历史观。
站在历史的“半山腰”上看,股市会经历牛熊转换
在人类创造的市场经济中,至今还没有好的办法克服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问题。尽管我们想了种种办法,尽量去“调控”这种交替规律,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会延缓这种周期性波动,但还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去改变。股市归根到底是实体经济的反映,或者说它就是放大了的实体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它也总是在所谓的牛市和熊市之间交替进行的,或者出现所谓的结构性牛市和结构性熊市。
人们常说,股市中的人们总是反复患上贪婪与恐惧的传染病,但实体经济中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远的不说,近几年,见国内光伏赚钱,于是很多企业一哄而上,结果造成产能过剩;见白酒赚钱,于是很多产业资本纷纷进入,结果陷入亏损的无底洞;见房地产赚钱,于是各方涌入,后来国家出台调控措施,不少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条断掉,甚至“跑路”。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实体经济中的人们与股市中的人们是相同的。当某个行业赚钱效应明显时,实体经济同样会不断扩大再生产,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产能过剩,进而造成经济在繁荣与衰退之间的周期性波动,反映到股市上就有所谓的牛熊市。
股市与经济的关系
还是站在历史的“山顶上”去看,经济与股市的发展趋势永远是趋向一致的,即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且这种周期拉得越长,其走向越会无限趋向一致。
前文提到,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1932年的41点,上升到2024年年底的42544.22点,92年的年复合上涨幅度是多少呢?答案是7.84%。那些梦想着年复合收益率达到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想年复合收益率更高的投资者,看到这个结果是不是很沮丧?但根本规律就是这样,因为它毕竟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最终反映。
中国股市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再过二三十年,甚至百年、千年,也不会逃脱这个规律的制约。提起中国股市,人们多喜欢拿上证指数说事儿,但由于历史编制的原因,上证指数是严重失真的,一是金融与石化两个板块占比太大,它们中的大盘股上涨或下跌可以左右指数;二是并不具有全面代表性,深证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并不包括在内;三是历年的分红并不做调整,按自然下跌计算。相比较之下,深证成指比上证指数更具代表性。
1991年4月3日,深证成指的开盘点数为988.05点,至2024年年底10414.61点,33年年复合上涨幅度为7.4%。再看沪深300这个基准指数,2005年1月4日开盘点数为994.76点,至2024年年底3934.91点,19年年复合上涨幅度为7.51%。无论是深证成指,还是沪深300基准指数,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差。不要小瞧了这个年复合上涨7%左右,几十年过去,依靠复利的增长,也会有可观的财富。只要我们年轻时投入一笔钱,活得足够长寿,有持久的耐力。可惜大多数人认识不到这个“规律”,或者即便是认识了,也坚持不了这么久(实则是假认知)!
但是从历史的“半山腰”上看,或者从股市的某一阶段看呢?实体经济的发展未必与股市的走向完全趋向一致,也就是说,股市在某一阶段未必是经济的晴雨表。比如,在经济低迷期,也未必没有牛市,而在经济繁荣期,也未必没有熊市。
在股市中待久的人会发现,决定股市在某一阶段走牛或走熊的因素有很多,对此,经济学家、股评家也争论不休,表达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观点,但其中关键的因素还是供需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影响股市在某一阶段走牛或走熊的因素只有两个,即钱与情绪。钱多了,股市自然就上涨;有赚钱效应了,就能吸引更多的人进来;相反,钱少了,股市自然就下跌,而股市下跌,许多人就被吓跑了,造成股市上的钱更少,于是股市就会跌更深。
但是,“反者道之动”,这种供需关系总会有一个平衡点,一旦打破这个平衡点,它就会走向它的反面。所以,影响股市阶段性牛熊的关键因素就在于“钱”的供需,同时,人们的情绪与心理又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这个阶段究竟有多长,是一两年,还是三五年,其间又如何曲折反复呢?这又是我们不好判断的。
投资者如何面对阶段性的牛熊市
多年来,我在股市上创作出一段“名言”,而且这段名言快让我重复一万遍了,但也正是这段名言,我才能安然在股市度过20多年的春夏与秋冬,这就是:
与其预测风雨,不如打造挪亚方舟;
与其猜测牛熊,不如见便宜了便买入、分段买入,并以年为时间单位长期持有;
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低估或价格合理的优秀或伟大企业身上,切不可寄托于牛市大潮的全部上涨之上。
说到这里,可能投资者会有疑问:你既然能够如此清晰地分析、论证牛熊,那是不是可以牛市前进入、熊市前卖出呢?
回答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我们做不到那么聪明,且不要说普通投资者,就是那些世界级的投资大师也是做不到这般聪明的。
尽管我们有着上面的“理论指导”,但是实际上阶段性牛熊市的时间究竟有多长,何时出现转换,在事前是难以清晰判断的,或者说只有它走出来,我们才更容易看清楚。
但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大的历史观,我们遇到的将永远是螺旋向上的大牛市,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股市一些优秀的上市公司必将给其长期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我们只要选对了优秀的投资标的,是可以不论阶段性的牛熊如何转换,坚定地以年为时间单位长期持有的。中国股市不长的发展史,已经证明了这种穿越牛熊的长期投资的可行性。
当然,我们说对阶段性牛熊市不好判断,并不等于我们无法感知、无法应对,对有的投资标的,我们完全可以不论牛熊,淡定持有;对有的投资标的,也可以根据市场的估值变化、情绪变化,采取适度灵活的持有或卖出策略,正所谓因股施策。这个方面的话题,后文再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