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经典秩序的重构:廖平的世界观与经学之路(探究廖平经学思想,以新视角理解中国传统学术在西学冲击下的转型)
》
售價:HK$
97.9

《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
售價:HK$
52.8

《
背影渐远犹低徊:清北民国大先生
》
售價:HK$
96.8

《
恨、空虚与希望: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
售價:HK$
87.8

《
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
》
售價:HK$
85.8

《
我很可爱,绝对可爱
》
售價:HK$
107.8

《
溺爱之罪
》
售價:HK$
54.9

《
走出无力感 : 解锁生命力量的成长密码(跟随心理咨询师找回积极能量!)
》
售價:HK$
65.8
|
編輯推薦: |
◇潜心思索25年、精炼300万字 、咨询6000个小时,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重磅影响力作品!
◇超过20万人关注的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已得到众多用户的验证和认可;
◇薛兆丰、罗振宇、脱不花跨领域大咖盛赞推荐!
◇武志红:“终于可以有一本,自己能打90分的书。如果你只看我一本书,那我推荐这一本!”
◇整套书凝练了武志红老师多年心理咨询经验,以及300万字心理学笔记,通过模块化的知识体系,帮助读者系统而真切地了解心理学知识,迈入心理学学科的大门!
◇帮助你从心理学的角度认知自己、洞悉内心,觉知问题发生的关键,变得更加开阔、包容,完成内在意识的不断升维;
◇帮助你参透关系的迷雾,了解身边人表象行为背后的意识和心理,洞察亲密关系和人性动机,掌握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之道,真正“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武志红: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所有关于生命的哲学,都不是哲理这么简单,它是活生生的现实。你会体验到,当真正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时,你会喜极而泣,你会看到:原来这才是你自己,原来你就是生命。
|
內容簡介: |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告知这一点,并身体力行,那么你或许会有一个非常不同的人生起点。
自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武志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断深入,到现在已有25年。在这期间,他通过十几本书、几百万字文字、上千篇文章,不断向自己和广大读者传达一个观点:成为你自己。他不仅一直在身体力行这一哲学,还借助心理咨询和大量真实案例对当代社会人的心理状态有了细致入微的解读。
2019年,武志红老师推出重磅代表作《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将自己多年的思考集中到这套书中,分活出自我篇和终身成长篇两册。其中,
活出自我篇依次讲述命运、自我、关系、动力、思维、身体、情感;
终身成长篇依次讲述觉知、空间、创造、现实、自由、无常。
本书为终身成长篇。
通过模块化的知识体系,帮助读者系统而真切地了解心理学知识,迈入心理学学科的大门;又帮助你从心理学的角度认知自己、洞悉内心,觉知问题发生的关键,变得更加开阔、包容,完成内在意识的不断升维;参透关系的迷雾,了解身边人表象行为背后的意识和心理,洞察亲密关系和人性动机,掌握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之道,真正“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
關於作者: |
武志红
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于北上广等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致力于用心理学去深度剖析和理解个人、家庭的种种典型现象,读者遍布世界各地华人区。著有《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你总是会受伤》《为何家会伤人》等作品,个人作品销量超百万册。
|
目錄:
|
第一章 觉知
觉知,是最大的容器 / 002
觉知的力量 / 003
潜意识概念的提出 / 006
个人历史的潜意识 / 009
自我,也是个容器 / 012
互动:让感觉在你心中开花、结果 / 015
集体历史的潜意识 / 017
集体无意识的提出 / 018
社会无意识 / 020
家族无意识 / 022
保护好“我”这个容器 / 025
互动:集体是如何修剪个人的 / 029
回家过年的怕与爱 / 031
春节为什么要逼婚 / 032
用可控第三者对待应酬 / 035
集体性自我带来的焦虑 / 038
创造属于你的春节 / 039
互动:春节习俗变动的背后 / 042
梦——通往潜意识的捷径 / 044
向梦寻求答案 / 045
自我解梦的方法 / 049
梦与心灵一起成长 / 051
一些常见的梦 / 055
互动:梦可以整理心灵碎片 / 057
自我防御机制 / 060
自我防御机制的定义与介绍 / 061
自我防御机制的连环套 / 064
切割与吸纳 / 067
一些常见的防御机制 / 071
互动:问题越大,防御越简单 / 074
第二章 空间
创造你的空间 / 078
房子的隐喻 / 079
我们都需要一个安全的空间 / 082
让家成为真正的港湾 / 084
修炼掌控力 / 087
互动: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房子 / 090
创造你的工作空间 / 094
维护你的权力空间 / 094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 096
个性化、社会化与体系化 / 099
工作空间的无情 / 102
互动:死能量终究导致死亡 / 103
宅 / 106
程序、封闭与控制 / 107
宅,是为了切断敌意 / 110
越封闭,越累 / 113
迟到、早到、拖延与权力 / 115
互动:守住你的节奏 / 119
与原生家庭分离 / 121
心理断乳的谎言 / 122
父性与秩序 / 125
从黏稠到清爽 / 129
听话、叛逆、感恩与背叛 / 132
互动:成年人可以健康共生吗 / 135
第三章 创造
创造,来自臣服 / 140
如何有创造力地写作 / 141
容忍模糊 / 143
爱因斯坦的策略 / 146
最朴素的创新方法 / 148
互动:臣服什么,又冒犯什么 / 150
臣服的动力 / 152
迪士尼的策略 / 153
你在,我才能流动 / 156
内在的批评者 / 158
创造和扩容 / 161
互动:总感觉不到自己怎么办 / 164
提升你的挫折商 / 165
控制与归因 / 166
延伸与耐力 / 169
学习与转化 / 171
给你的自我腾挪出空间 / 174
互动:内聚性自我如何形成 / 176
创造与枯竭 / 179
男人的中年危机 / 180
疾病的隐喻 / 182
职业枯竭 / 185
互动:胃部的隐喻 / 187
第四章 现实
单纯 / 192
越简单,越复杂 / 193
好人逃避了什么 / 196
输在起跑线上 / 199
互动:幼稚、单纯、世故和成熟 / 201
从想象世界到现实世界 / 203
三重世界 / 204
两条道路 / 207
如何迈入复杂 / 210
强与弱、善与恶 / 212
互动:从现实世界到想象世界 / 214
金钱的隐喻 / 216
金钱恐惧症 / 217
金钱恐惧症的核心恐惧 / 220
金钱与嫉羡 / 223
升级你的生命尺度 / 225
互动:从嫉羡到感恩 / 228
从分裂到整合 / 231
偏执、分裂与整合 / 232
你可以好,也可以坏 / 235
你可以执着,也可以放弃 / 237
最终的整合 / 240
互动:偏执分裂位不等于错误 / 243
第五章 自由
自我实现 / 246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上) / 247
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下) / 249
怎样回归自主 / 253
高峰体验 / 257
互动:心流与高峰体验 / 260
让情绪流动 / 262
让悲伤流动 / 263
让愤怒流动 / 265
两种愤怒 / 268
让一切情绪流动 / 272
互动:流动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275
让欲求流动 / 277
没有麻烦,就没有情感 / 278
你的需求不是罪 / 281
让你的声音流动 / 283
呼吸的隐喻 / 286
互动:罪疚感,是完整人性的一部分 / 288
第六章 无常
自我的生灭 / 292
我,是一个流动的概念 / 293
让一切流经你的心 / 296
活在当下 / 299
头脑的伟大之处 / 301
互动:自我总是会被打破 / 304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 306
尼奥的选择 / 307
衔尾蛇——无常的隐喻 / 310
自性化:从生到死的英雄之旅 / 312
身体的隐喻 / 315
互动:不做选择,你连悲剧都不算 / 318
|
內容試閱:
|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告知这一点,并身体力行,那么这会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人生起点。
比如股神巴菲特,他父亲一再对他说:“尊重你的感觉,你的感觉越是别具一格,别人越喜欢对你说三道四。而这时候,你就更需要相信你自己的感觉。”
巴菲特说:“这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教诲。”这种教诲深入骨髓,他才能做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尊重自己的感觉,这是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
动漫之王宫崎骏说:“我从来不考虑观众。”
德川幕府的开创者德川家康说:“过于揣测别人的想法,就会失去自己的立场。”
作为宅男,我最初关注的多是这种众所周知的“大神”级人物。后来,作为记者和心理咨询师,见的人越来越多后则发现,身边的“强人”们普遍有一个特点:强烈的自我意识。
他们很小,如初中、小学甚至刚记事起,就有了一个意识——我要过什么什么样的生活!几十年过去后,他们的人生也的确活成了他们想要的样子。
比如一个女强人,在她2岁半时对父母失望至极,于是对自己说:“我发誓这辈子不再靠任何人。”现在,她是成功的企业家,非常独立。当然,回避依赖也导致她的亲密关系会出问题。
又如我的一个朋友,60岁了看着还年轻、貌美,她没多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但她活得惬意,生活一直在按她的意愿前行。虽然她有过那个年代的人容易遇到的一些很“凶险”的选择,但她都能逢凶化吉。
她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每到一个重要的选择关头,她都没有随波逐流(别人怎么过,我也怎么过;别人要什么,我也要什么),而是强烈地知道“我想要什么”。
聆听这些“强人”的故事,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的外在现实,是由他的内在意识所决定的。特别是放到几十年甚至一生的长度去看,这个结论就更容易看到。
不只是“强人”们如此,普通人如此,所谓的“弱者”也是如此。作为资深的咨询师,我在和来访者的深度咨询中看到,他们的内在意识是如何决定了自己的一生。
同时,我一直在做自我分析,也在稳定地找精神分析师给我做分析。这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我的外在人生是我内在想象的展现。
谁都如此,只是“强人”们在他们有所成就的领域里,没有从众(即听从别人的意志),而是一直在坚持自己在这方面的自我意识。其他人则向外寻找一种生活标准,而遗忘了自我。
对此,我最喜爱的诗人鲁米说:
经年累月,复制他人,我试图了解我自己。
内心深处,我不知何去何从。
无法看到,只听得我的名字被唤起。
就这样,我走到了外面。
你,是一切的根源。
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基础,这相当于人生的起跑线,而能否做自我归因与自我觉知又是一个关键。
我们一生中,势必会遇到各种挫败。而挫败中,有人会为了维护自恋,而去做外部归因——是别人或环境让我不成功,有人则倾向于做自我归因——是不是我自己的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导致了失败。
做外部归因的人,会一时爽,但因此失去了升级自我的机会。
做自我归因的人,看似难受,但他的自我会因此“松动”,而有了被“淬炼”的可能。
归因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人生:做外部归因的人,他的心理逻辑基本没发生过改变,于是不断有同样的轮回;做自我归因的人,随着内在意识的升维,他的外在人生也在升级。
这样讲,就好像我要讲成功学似的。
当然,成功学也很重要,从孩童到青少年,再到成年,一个人要不断地增强自己。但能否做自己,其实还有非常复杂微妙的种种表现。
比如,拖延、迟到、宅、好忘事、效率低下,乃至皮肤病、耳聋眼花等,都可能是因为不能在外部世界做自己。
不能在外部世界做自己的生命,就会倾向于将自己适当地封闭起来,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内向世界里自己说了算。
又如,一些人的自毁,是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生命几乎都是父母说了算,因此他们想毁掉自己的人生,以此证明父母的意志是错的。同时也证明了,他们至少可以通过自毁来证明他们有说了算的地方。
所以,你必须去为自己的生命争取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说了算。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概念深入人心,而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是基础。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幸福感的主要源头是人际关系的深度,但当你在人际关系中不能做自己时,你不会去构建太有深度的关系。你需要从关系中撤离一部分自我,好保护你做自己的空间。
到现在,我写了十几本书,文字已有几百万字,文章总数已有上千篇,也开始讲视频和音频,一直贯穿其中的精神就是:成为你自己。
大学本科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这个概念就特别深入我心。后来,我发现自己所有的学习和努力,都是为了贯彻这一精神。
一个人活着,是为了“实现”自己,而不是其他。你必须知道,你有多宝贵。美国现代舞创始人玛莎?格雷厄姆说:
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经你而实现。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你,这份表达独一无二。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再也无法以其他方式存在。世界会失掉它。它有多好或与他人比起来如何,与你无关。保持管道开放才是你的事。
成为你自己,这是简单的哲学。但将它活出来,殊为不易,特别是当我们的教育一直是听话哲学时。
我从在北京大学读心理学本科开始就明确地思考这个问题,到现在已有25年。
并且,我从未被父母教育过听话,我一生没挨过父母一次打骂,他们也不会左右我的选择,所以我是难得的有一个在原生家庭里就可以自己说了算的空间。
我不仅一直在身体力行这一哲学,还借助心理学工作,有了大量细致入微的真切理解。
2017年7月,我借助“得到”的平台,将这份哲学用音频和文字的形式讲出来。我足足花了半年的时间做准备工作,梳理出了一个简单的思想体系。在整理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的意识再一次升维,并在专栏结束后,对整体内容进行梳理、修订、精选,形成了《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分活出自我篇和终身成长篇。
我所认为的心理学,就是集中在一个生命如何成为他自己上。我也的确认为,这是最为根本的生命动力,它演化出了一切人性。
不过,我现在仍然在路上,所以并不是在教大家如何走路,而是与大家一起探讨:如果我们想成为自己,该如何前行。
活出自己是一件很美的事。
一旦你活出了自己,你会发现,你对外界的善恶感知,其实源自内在的善恶;你所看到的外界的黑暗与光明,其实是源自你内在的黑暗与光明。
成为自己是一条长路,约瑟夫?坎贝尔称为“英雄之旅”。完成了这个旅程的人,会彻悟到这一点。比如,王阳明在死之前指着自己的心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相反,那些没有活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有太多能量在潜意识的黑暗中,也因此滋生出大量的恶来。
所有关于生命的哲学,都不是哲理这么简单,它是活生生的现实。你会体验到,当真正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时,你会喜极而泣,你会看到:原来这才是你自己,原来你就是生命。
再分享一首鲁米的诗:
那一天将会到来
带着喜悦,你问候自己
到达你自己的门口,看着你自己的镜子
你们彼此向着对方微笑,说,请坐,请吃吧
你将再一次爱上这个陌生人
他,就是你自己
给他美酒、食物
将你的心再度交还给他
给这个爱了你一生的陌生人
以前,你忽略了这个陌生人,为了其他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