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德州扑克自学一本通
》
售價:HK$
55.0
《
数学分析(第一卷)(第7版)(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97.9
《
什么是思想史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HK$
61.6
《
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全新增订版)
》
售價:HK$
63.8
《
从宁波到日本:生活世界的对话
》
售價:HK$
74.8
《
西夏史(历史通识书系)
》
售價:HK$
77.0
《
怪谈:一本详知日本怪谈文学发展脉络史!
》
售價:HK$
57.2
《
韩江黑夜的狂欢: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出道作品
》
售價:HK$
63.8
編輯推薦:
1.作者用发生在日本的8个家族间真实凶案,呈现不幸的家庭是如何一点点烂掉的?被害者是如何一步步扩大的?
2.书中的案件涉及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姻亲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关系等方面,深度拆解亲密关系问题根源。
3.作者身为法律学者和加害者家族支援者,在剖析家庭问题之外还给出了构筑联系等切实改善建议。
4.作者在书中借“少年A”讲出了自己身边人的惨痛故事,让这本书多了一分切肤的沉痛感,每个人都应该做点什么。
5.绝大部分家庭间凶案都被掩埋了,鲜有人长期追踪这类案件背后的事件真相和受害者,但危险一直潜伏在我们四周,作者希望借本书引起读者的足够重视。
內容簡介:
《无处可逃的家》是一本关注日本家族间凶案的纪实文学作品。
相信不少人有过或听过被家人折磨的经历。面对配偶的情感暴力和父母兄弟的支配性言行,“干脆……”你这样想过吗?实际上,日本半数的杀人事件发生在家族之问。家人的烦恼难以向他人倾诉,压抑的情绪不知何时会爆发。看起来越是幸福的家庭,往往越有问题。对孩子过分管教、假面夫妇及丈夫和婆婆的争执、兄弟之间因嫉妒面杀人等等,家庭关系到底是怎么一点点崩坏的呢?本书起底十余起发生在日本家族间的罪案,揭露家庭潜在危机,以期帮助更多人走出亲密关系泥潭。
關於作者:
[日]阿部恭子
NPO法人World Open Heart理事长。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研究科博士课程肄业(法学硕士)。2008年研究生在读期间,设立以调查研究社会歧视和自杀为目的的团体World Open Heart。以宫城县仙台市为据点。在全国首次开始了以加害者家属为对象的各种咨询业务和同行支援等直接支援和启发活动,应对来自日本全国的加害者家属的咨询。著有《儿子杀了人—加害者家族的真相》(幻冬舍新书)、《为加害者家族提供支援—被支援遗漏的人们》(岩波书店)等书。
目錄 :
第一章千叶县四年级小学生被虐致死案
深爱着心爱的家人 / 002
被案件打破的日常 / 004
加害者家族的孩子们是第二受害者 / 007
真假难辨的互联网信息 / 009
过度依赖父母的夫妻 / 011
与心爱在一起的生活 / 013
作为受害者遗属的悔恨、作为加害者家属的责任 / 016
在法庭上公开的残忍虐待 / 019
没想到竟然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 / 023
被告妻子的证词 / 026
无法依赖的大人们 / 030
心爱的战斗 / 033
被告坚持否认虐待的理由 / 035
在庭审中没有被深入挖掘的犯罪动机 / 039
失落一代的怨念 / 044
双方父母的对立 / 047
与妻子的相互依赖 / 049
与父母之间的经济差距导致的加害行为 / 052
加害者们的结局 / 056
难以发现的加害行为 / 059
为了避免惨剧再次发生应该做的事 / 062
第二章 岩手县孕妇被杀抛尸案
坚信凶手无辜的家人 / 068
即便如此我的儿子也没有犯罪 / 071
隐藏在夫妻关系背后的秘密 / 075
大小姐与用人 / 079
因为疾病而失去容身之地 / 082
伪装夫妻关系的理由 / 085
被连虫子都不敢打死的男人绞杀 / 087
为了孩子化身恶鬼 / 091
想到家人才恢复理智 / 093
家人得知的真相 / 095
“有车和家庭才是男人”的价值观 / 100
第三章 宫崎家族三人被害案
受到当地保护的加害者家族 / 104
人们的支持是生存下来的动力 / 106
对错误教育方式的悔恨 / 109
对加害者的支援 / 111
导致儿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 114
逃避丈母娘的家庭暴力 / 117
死刑是正确的选择吗? / 119
第四章被洗脑的家族
第三者介入导致家族成员关系破裂 / 126
被撕裂的家族 / 129
暴力的开始 / 134
受害者与加害者的不同道路 / 137
家族全员都是嫌疑人 / 139
家族的弱点 / 141
第五章婴儿遗弃案的背后
教养良好的女儿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 / 146
害怕被父母发现 / 150
家庭中的性教育 / 153
第六章七十六岁前高官刺死儿子引发的思考
父母应该杀掉危害社会的子女吗? / 156
对成为加害者家属的恐惧 / 160
第七章残留下来的家族的人生
哥哥杀害了父亲 / 164
哥哥的死亡与母亲的护理 / 166
支援的极限 / 168
如何防止社会的孤立 / 171
第八章兄弟间杀人
长子杀害次子 / 174
与大哥疏远的关系 / 176
孤独的青春期 / 179
来自哥哥的警告 / 182
事件另有真相 / 185
逃离哥哥后开始的崭新人生 / 188
被赶出东京 / 192
名为教育的光 / 195
与少年 A 的相遇 / 198
儿子的自杀 / 201
被家族夺走的人生 / 204
名为金钱的麻醉剂 / 206
第九章家人为什么自相残杀
近亲憎恶与正常化偏见 / 210
看不见的孤立 / 212
孩子犯罪意味着社会性死亡 / 214
第十章家族与社会的责任
过度强调“家族责任论”的日本 / 218
社会扭曲价值观的影响 / 220
男尊女卑的弊端 / 222
加害者家族的孩子的未来 / 225
第十一章防止家族间杀人
抗风险能力低的家族的脆弱性 / 230
家族的多样性是预防案件发生的关键 / 232
重新构筑联系 / 234
为什么要对案件进行查证 / 237
后记 / 239
作者简介 / 243
內容試閱 :
许多人都经历过与家人产生矛盾的情况。由于伴侣的语言暴力或父母的过度控制,可能会产生“总有一天……”的冲动;因为对无法自理的孩子的未来感到悲观,甚至考虑带着孩子一起走向极端……在心理咨询的场合,像这样对家人流露出极端情绪的情况并不少见。
日本发生的杀人案件有一半左右发生在家族内部。
我从二○○八年开始为加害者(犯罪人员,与受害者对应)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作为日本支援团体的一员,主要为杀人案件的加害者家属提供支援。在我参与支援的大约三百件杀人案件中,有一百二十件发生在家族内部,但其中的实情鲜为人知。与家族外的杀人案件相比,家族内部的杀人案件报道周期更短,新闻媒体也不会对包括案件原因在内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
像无差别杀伤事件那样导致不特定多数人死伤的案件,会让许多人感到恐惧和不安,人们都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为了给公众一个答案,新闻媒体需要从多角度进行现场调查和报道。而对于发生在家族内部的杀人案,则常常被简化为家族内部矛盾。
从为加害者家族提供支援的角度来看,发生在家族内部的杀人案件不仅会影响加害者和受害者本身,还可能波及更多的家庭成员。因此,这一问题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
本书中介绍的案件中的加害者们,我一直与他们保持联系。即使他们刑满释放,我仍然为他们提供支援。其中有些人被称为“凶犯”,但他们并没有伤害过除家人之外的任何人,也完全不会让人感到恐惧。当然,考虑到案件的严重性,他们曾经暴露出残忍的一面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与外人相比,家人之间的界限没有那么清晰。在面对家人时,人们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说出过分的话后又感到后悔。或许大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此外,与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可以找他人倾诉或咨询;但与家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许多人因为害怕家丑外扬,往往选择独自忍耐。
日本人非常重视面子问题,因此越是存在问题的家庭,越会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幸福美满。
家原本应该是最安全的地方,却成为失去生命的场所。最让人防不胜防的,莫过于发生在家人之间的谋杀案。
本应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故,才会导致如此悲惨的结局?如果能够了解其中的原因,是否就能阻止悲剧的发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我决定撰写本书。
本书中介绍的案件都是我参与协助的,并且已征得相关人员的同意。为了避免泄露隐私,书中人物的名字均为化名,事件也在不影响整体情节的前提下做了一些修改。
对发生家族内杀人案的家庭来说,他们既是加害者的家属,也是受害者的遗属。在这些家族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同见证。
近亲憎恶与正常化偏见
我认为,世人对于“家族”这个词,有过度肯定甚至美化的倾向。
事实上,家人了解你不为外人所知的弱点,一旦家人反目成仇,会让人感到更加恐惧。家族间的杀人事件,正是因为对亲密对象放松警惕导致的。至于近亲憎恶的产生,我认为是因为相互之间的距离过近,双方更难以接受彼此的差异和分歧,从而导致近亲憎恶。此外,人们对家人往往产生“既然是家人就应该理解我”之类的期待,一旦期待落空,便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
接连发生的家族间杀人案件,都说明了即便有血缘关系,即便有法律上的约束,家人和自己仍然是不同的个体。
当家族之间出现问题时,大多数人总是乐观地认为家人之间一定会互相理解,结果却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事实上,正因为是家人,所以更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很多人认为家庭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正是由于这种“正常化偏见”,使得家人更难以察觉其他家人的不当行为。
恐怕很少有人会逐一确认家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家庭暴力。许多发生在家庭内的暴力和性虐待都被忽视了。
有些问题只有家人才能发现,而有些问题正因为是家人才难以被发现。
即便发现问题,仍有不少家庭选择回避问题,或是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当家庭内部发生问题时,正确的做法并不是视而不见,而是应该寻求第三方的支援来解决问题。
看不见的孤立
“家族的痛苦与贫富无关。”
上一章中提到过的神泽纯,经常这样对我说。许多加害者家族在当地都很有名气,或者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农林水产省前事务次官的长子刺杀事件可以说就是此类案件的代表。金钱和人脉在应对家庭问题时不一定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因为当你一帆风顺时,别人都会主动靠拢过来,但当你出现问题时,别人则会瞬间四散而去。
甚至可以说,拥有金钱和权力更容易引发纷争,结果导致社会地位一落千丈,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因此,支援不能仅面向那些本就“一无所有”的人,对于那些本来拥有却失去一切的人也需要适时地提供帮助。
能够自力更生的人,往往不愿意依赖他人,也不愿意展现自己软弱的一面,因此即便遇到问题也会选择忍耐。尤其是名人,家庭是否和睦幸福对他们的声誉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们更不愿曝光自己的家庭问题。即便当地有咨询窗口和支援组织,只要当事人不愿意将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他们就不会主动寻求帮助。
不愿依赖他人,并盲目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也是导致家族间杀戮的原因之一。
孩子犯罪意味着社会性死亡
在日本,对加害者家族的批判,尤其集中在犯罪者的父母身上。即便犯罪的子女已经四五十岁,但作为犯罪者的父母,仍然会被追究责任,必须向社会和公众谢罪。
身为父母,必须一生承担养育责任,这也使得扭曲的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不出门的孩子因为没有工作,生活费全靠父母接济。也就是说,父母的援助反而妨碍了孩子的自立。
父母之所以不能断绝经济支援,是因为一旦孩子在外面惹出事端,作为家人的他们也要承担责任。因此,他们希望在家庭内部解决这些问题。有些孩子看穿了父母的这一弱点,因此一直赖在家里。
为了不给他人添麻烦,有时人们会选择牺牲家人的利益。认为家庭问题应该在家庭内部解决,这种思想也是导致亲子之间无法断绝依赖关系的主要原因。
在日本,一旦孩子犯了罪,就意味着家长的社会性死亡,甚至有不少家长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后选择自杀。
此外,也有一些家长会做出类似农林水产省前事务次官那样的极端选择。
父母的责任是让孩子具备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的能力。
与其对孩子过度干涉,不如积极利用支援团体和家族咨询窗口等组织,帮助孩子尽早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