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更易上手!钢琴弹唱经典老歌(五线谱版)
》
售價:HK$
54.8

《
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
》
售價:HK$
107.8

《
一人商业模式 创富新路径个人经济自由创业变现方法书
》
售價:HK$
54.8

《
经典与想象:中国古代传说新解
》
售價:HK$
85.8

《
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第3版)
》
售價:HK$
118.8

《
极简德国东方看世界·极简德国史
》
售價:HK$
74.8

《
舌尖上的中国新编视频版营养师妈妈教你做婴幼儿餐
》
售價:HK$
63.8

《
Scratch创意编程进阶:多学科融合编程100例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以“水文化”为脉络有机串联江苏13个设区市的典型实践,立体化绘就“强富美高”“好”总蓝图。 实践案例既重视典型性更注重新颖性,既重视代表性更注重故事性,既重视宏观性更注重微观性。
|
內容簡介: |
江苏这片热土,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点、调研点和研究点,总书记对江苏的关心关怀关注始终是进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江苏考察调研,对江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每逢关键时期、重要节点,都亲自为江苏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本书以江河湖海为表征的“水文化”为全书的切入点,以“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和“党建引领好”为显性脉络,以江河湖海体现的水文化特性为隐性逻辑,以具体生动的人和事为载体,生动讲述发生在江苏大地上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
關於作者: |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是省委领导的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学校,是省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
|
目錄:
|
第一章
汇通江淮之气概 畅达黄海之辽阔
一、水韵灵动的鱼米之乡 / 2
二、温润坚韧的江苏儿女 / 18
三、风生水起的江苏发展 / 30
结语 / 39
第二章
经济强 夯实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一、求突破:紫金山实验室自立自强 / 42
二、 争第一:徐工诠释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 / 51
三、 做示范:句容探索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之路 / 62
四、 新格局:南京推进国家级都市圈建设 / 70
五、 新标杆:连云港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典范 / 79
六、新能级: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 / 84
七、新引擎:苏州书写人文经济新篇章 / 92
结语 / 105
第三章
百姓富 做好民生福祉“头等事”
一、无锡桃源:小桃子唱出的致富经 / 110
二、 盐城恒北:创造更加幸福的乡村生活 / 120
三、 徐州沙集:从“垃圾镇”到“淘宝第一镇” / 127
四、 镇江扬中:打造区域共同富裕先行区 / 135
五、 苏宿园区:探索携手共富的区域协调发展新路 / 142
六、 泰州祁巷:从物质到精神的双重富裕追求 / 151
结语 / 157
第四章
环境美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新画卷
一、 盐城麋鹿园:讲述自然与生命的传奇 / 162
二、 镇江世业镇:“比画还漂亮”的美丽家园 / 170
三、扬州三湾:“好地方”的生动写照 / 182
四、“ 南通之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 / 190
五、 贾汪真旺:百年煤城的绿色“转型样本” / 197
结语 / 207
第五章
社会文明程度高 建设“可感可知”美丽家园
一、一个伟大理论 一次成功实践 / 212
二、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 一群人温暖一片天 / 220
三、一座历史古城 一个文化样板 / 225
四、一个实业巨人 一座近代名城 / 233
五、一份特殊的礼物 一种精神的蝶变 / 242
六、一种新范式 一个新图景 / 250
结语 / 258
第六章
党建引领好 打造“强富美高”新发展红色引擎
一、 党建引领,推动两个文明比翼齐飞 / 262
二、“ 耿车模式”,“两山”理念的实践伟力 / 271
三、 渔村蜕变,从“黄沙窝”变“黄金窝” / 278
四、 党建领航,“小网格”彰显“大作为” / 285
五、王杰精神,穿越时空的红色光芒 / 294
结语 / 301
后 记
|
內容試閱:
|
江苏,取江宁、苏州二府之首字而得名。地处我国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横穿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全省土地面积10.72 万平方千米,水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6.9%。境内山水平原错落,河流湖泊纵横,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江苏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这里,清新柔美的吴文化与刚强雄浑的楚汉文化竞放异彩,豪迈清新的淮扬文化与兼收并蓄的金陵文化交相辉映,应时守则的农耕文化与多元开放的海洋文化相得益彰……从“泰伯奔吴”到“衣冠南渡”,中原文化与异域文化在此一次次地融合,催生了独具特色的江苏文化,有力推动了江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江苏的富庶与繁华历经千年而不衰。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气神,走出了一条云奔潮涌、气象万千的发展之路,江淮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3 年早春,邓小平同志以苏州为例证系统阐述了小康目标内涵。“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 20 世纪末,江苏全省基本迈入小康社会,苏南部分地区在全国探索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大地不断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春天的故事”,无论是“由农到工”“由内而外”“由低向高”的发展变迁,还是“春到上塘”“一包三改”“沿海开放”的生动实践,无不表明,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是江苏综合实力大提升、城乡面貌大变化、人民生活大改善的重要法宝。 江苏这片热土,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点、调研点和研究点,总书记对江苏的关心关怀关注始终是进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江苏考察调研,对江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每逢关键时期、重要节点,都亲自为江苏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 2014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亲自为江苏擘画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宏伟蓝图,“强富美高”成为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最鲜明标识,从此中国梦江苏篇章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2020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又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 2023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江苏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为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擘画了“路线图”。 2023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赋予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重大任务。 2024 年3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对江苏发展又明确了“4 1”重大任务,突出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明确要求江苏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2025 年3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总书记的讲话一如既往饱含着对江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的殷切希望,为江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极大激发了全省上下牢记嘱托、勇挑大梁的信心和动力。 新征程上,江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努力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扎实的工作举措,书写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和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8500 万江苏人民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用心用力把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一笔一笔绘制成“工笔画”: 强化扬子江城市群区域牵引带动作用。江苏沿江的南京、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泰州、南通八市承担着全省经济发展主引擎功能。沿江八市作为长江经济带节点区域,依托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江苏发展的“金色名片”。协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协同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发展,当好全省乃至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源。 强化沿海经济带潜在增长极功能。江苏沿海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交汇区域,近年来乘势而上,深化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南北贯通,从原来的“经济洼地”成长为全省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强、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沿海三市正精准发力现代海洋经济和临港优势产业,塑造“缤纷百里”“生态百里”“蓝湾百里”滨海特色风貌,构筑江苏向海发展的“蓝色板块”。 强化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产品供给功能。淮安、宿迁和里下河地区,河湖纵横,湿地密布,承担着展现江苏生态价值、生态优势和生态竞争力的功能。江苏正在依托这一区域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区,全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实现“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的良性循环,构建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地带”。 促进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徐州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徐州,既是淮海经济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又是其中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承担着服务辐射周边地区、拓展江苏发展纵深的功能。江苏依托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点”。 新江苏宏伟蓝图主题鲜明、立意高远,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故事波澜壮阔、日新月异。要对新江苏宏伟蓝图作出全景式描述、把江苏故事讲得精彩生动并非易事。 在2023 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希望江苏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有“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的胸襟格局,总书记借水喻人,以物寓理,既是对江苏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殷切希望,也是“水韵江苏”文化特质最鲜明的表达!江苏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汇通江淮”“畅达黄海”不仅是江苏最鲜明的自然标识,也是江苏最突出的文化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a,编写组最终确定了本书的编写思路:以江河湖海为表征的“水文化”为全书的切入点,以“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和“党建引领好”为显性脉络,以江河湖海体现的水文化特性为隐性逻辑,以具体生动的人和事为载体,生动讲述发生在江苏大地上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为总述,从文化、人物、成就三个层面进行全景描述,后五章分别从“强富美高”“好”五个侧面讲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精彩案例。本书对案例的选择除了必须贴合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这一宗旨外,还有三个编撰原则:一是既重视典型性更注重新颖性。江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诞生了很多经典案例,但也正因为经典所以广为人知。诸如“苏南模式”、苏州工业园、太湖治理等著名案例本书并未选用,入选的大多是最新的案例。二是既重视代表性更注重故事性。江苏有很多案例可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规律,但是有些案例更适合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本书案例的选取重点关注发展变化的过程,努力突出可读性。三是既重视宏观性更注重微观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宏大故事,本书整体框架立足宏观视野,但具体表述时尽量微观叙事,着意通过具体的人事和精彩的细节来“讲故事”。我们期待读者透过一个个生动故事,沉浸式感受江苏人民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逐步变成现实图景的探索历程。
|
|